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110天 申3;箴30;约13-14
申命记3章
1 以后,我们转回向巴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出来,在以得来与我们交战。

2 耶和华对我说:‘不要怕他!因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像从前待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一样。’

3 于是,耶和华我们的 神也将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交在我们手中,我们杀了他们,没有留下一个。

4 那时,我们夺了他所有的城,共有六十座,没有一座城不被我们所夺。这为亚珥歌伯的全境,就是巴珊地噩王的国。

5 这些城都有坚固的高墙,有门有闩;此外还有许多无城墙的乡村。

6 我们将这些都毁灭了,像从前待希实本王西宏一样,把有人烟的各城,连女人带孩子,尽都毁灭。

7 惟有一切牲畜和城中的财物,都取为自己的掠物。

8 那时,我们从约旦河东两个亚摩利王的手,将亚嫩谷直到黑门山之地夺过来。

9 (这黑门山,西顿人称为西连,亚摩利人称为示尼珥。)

10 就是夺了平原的各城,基列全地、巴珊全地,直到撒迦和以得来,都是巴珊王噩国内的城邑。

11 (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只有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都是以人肘为度。现今岂不是在亚扪人的拉巴吗?)

12 那时,我们得了这地。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我将基列山地的一半,并其中的城邑,都给了吕便人和迦得人。

13 其余的基列地和巴珊全地,就是噩王的国,我给了玛拿西半支派。亚珥歌伯全地乃是巴珊全地,这叫作利乏音人之地。

14 玛拿西的子孙睚珥占了亚珥歌伯全境,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交界,就按自己的名称这巴珊地为哈倭特睚珥,直到今日。

15 我又将基列给了玛吉。

16 从基列到亚嫩谷,以谷中为界,直到亚扪人交界的雅博河,我给了吕便人和迦得人,

17 又将亚拉巴和靠近约旦河之地,从基尼烈直到亚拉巴海,就是盐海,并毗斯迦山根东边之地,都给了他们。

18 那时,我吩咐你们说:‘耶和华你们的 神已将这地赐给你们为业。你们所有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前面过去。

19 但你们的妻子、孩子、牲畜(我知道你们有许多的牲畜),可以住在我所赐给你们的各城里。

20 等到你们弟兄在约旦河那边,也得耶和华你们 神所赐给他们的地,又使他们得享平安,与你们一样,你们才可以回到我所赐给你们为业之地。’

21 那时,我吩咐约书亚说:‘你亲眼看见了耶和华你 神向这二王所行的;耶和华也必向你所要去的各国照样行。

22 你不要怕他们,因那为你争战的是耶和华你的 神。’

23 那时,我恳求耶和华说:

24 ‘主耶和华啊,你已将你的大力大能显给仆人看,在天上、在地下,有什么神能像你行事,像你有大能的作为呢?

25 求你容我过去,看约旦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黎巴嫩。’

26 但耶和华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不应允我,对我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

27 你且上毗斯迦山顶去,向东、西、南、北举目观望,因为你必不能过这约旦河。

28 你却要嘱咐约书亚,勉励他,使他胆壮,因为他必在这百姓前面过去,使他们承受你所要观看之地。’

29 于是,我们住在伯毗珥对面的谷中。


箴言30章

1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就是真言。这人对以铁和乌甲说:

2“我比众人更蠢笨,也没有人的聪明。

3我没有学好智慧,也不认识至圣者。

4谁升天又降下来?谁聚风在掌握中?谁包水在衣服里?谁立定地的四极?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

5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6他的言语,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责备你,你就显为说谎言的。

7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8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9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 神的名。

10你不要向主人谗谤仆人,恐怕他咒诅你,你便算为有罪。

11有一宗人(注:“宗”原文作“代”。下同),咒诅父亲,不给母亲祝福。

12有一宗人,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

13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举。

14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15蚂蟥有两个女儿,常说:‘给呀,给呀!’有三样不知足的,连不说‘够’的共有四样:

16就是阴间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并火。

17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

18我所测不透的奇妙有三样,连我所不知道的共有四样:

19就是鹰在空中飞的道,蛇在磐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男与女交合的道。

20淫妇的道,也是这样,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

21使地震动的有三样,连地担不起的共有四样:

22就是仆人作王,愚顽人吃饱,

23丑恶的女子出嫁,婢女接续主母。

24地上有四样小物,却甚聪明:

25蚂蚁是无力之类,却在夏天预备粮食;

26沙番是软弱之类,却在磐石中造房;

27蝗虫没有君王,却分队而出;

28守宫用爪抓墙,却住在王宫。

29步行威武的有三样,连行走威武的共有四样:

30就是狮子--乃百兽中最为猛烈、无所躲避的,

31猎狗、公山羊和无人能敌的君王。

32你若行事愚顽,自高自傲,或是怀了恶念,就当用手捂口。

33摇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样,激动怒气必起争端。”


约翰福音13章

1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2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3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 神出来的,又要归到 神那里去,

4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5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

6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

7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

8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9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10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乾净了;你们是乾净的,然而不都是乾净的。”

11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乾净的。”

12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

13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

14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15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

16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

17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18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19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20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21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22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

23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

24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

25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是谁呢?”

26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27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

28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

29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

30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31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 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

32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地荣耀他。

33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

34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35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36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37彼得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

38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约翰福音14章

1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 神,也当信我。

2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3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4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注:有古卷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

5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

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7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

8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9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10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

11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12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13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14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15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6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注: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17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18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19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20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 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22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23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24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

25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

26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28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29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

30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

31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申命记3章

 

提要:1 对巴珊国王噩的征服,11 其床的巨大。12 将那些地分给两个半支派。23 摩西为进入迦南地所做的祷告。26 他被允许观望那地。


1 “以后,我们转回,向巴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出来,在以得来与我们交战。

【本会注释】

    见民21:32,33。

    巴珊。可能来源于希伯来语表示“柔软”、“平滑”的词根。作为一个专有名字,其含义就是“平坦”、“肥沃”。这非常符合从雅姆克河向北到黑门山的地区。那里的树木很少,但是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种庄稼。


2 耶和华对我说:‘不要怕他!因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象从前待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一样。’

【本会注释】

    是对民21:34的复述。

    将他……交在。参出23:31;申7:24;20:13。


3 于是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也将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交在我们手中;我们杀了他们,没有留下一个。

【本会注释】

    杀了他们。见民21:35。


4 那时,我们夺了他所有的城,共有六十座,没有一座城不被我们所夺。这为亚珥歌伯的全境,就是巴珊地噩王的国。

【本会注释】

    亚珥歌伯。见王上4:13。希伯来原义不详。其地理位置是在加利利海之东,巴珊东南的高原地区,包括加宁和亚斯他录等城。


5 这些城都有坚固的高墙,有门有闩。此外还有许多无城墙的乡村。

6 我们将这些都毁灭了,象从前待希实本王西宏一样,把有人烟的各城,连女人带孩子,尽都毁灭;

【本会注释】

    毁灭了。与申2:34的用词相同,原义“奉献”,这里指毁灭。


7 惟有一切牲畜和城中的财物都取为自己的掠物。

8 那时,我们从约但河东两个亚摩利王的手将亚嫩谷直到黑门山之地夺过来。

【本会注释】

    这片领土被分给迦得、流便以及玛拿西的半个支派。

    亚嫩谷直到黑门山。即此“地”的南北边界。黑门山海拔约9,100英尺(2300米),是整个地区的制高点。


9 (这黑门山,西顿人称为西连,亚摩利人称为示尼珥),

【本会注释】

    由于许几个国家都以黑门山为界,所以他们都以自己的语言给此山命名。用西连表示黑门山在叙利亚北方的乌加利语文献中也出现过。在地名上有这种差异的其他例子,见创23:2和31:47。


10 就是夺了平原的各城、基列全地、巴珊全地,直到撒迦和以得来,都是巴珊王噩国内的城邑。

【本会注释】

    各城。这里提到了所征服之国土中的各地区。

  撒迦和以得来。见书13:11;民21:33。


11 (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只有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都是以人肘为度。现今岂不是在亚扪人的拉巴吗?)”

    “利乏音人”,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包括那些被基大老玛和与他联合的诸王所击败的人(创14:5)。他们生活在约旦河的两岸,并且似乎属于该区域更早的一个居住群。

  。见诗6:6;摩3:12;6:4;也可以指石棺,或坟墓。


12 “那时,我们得了这地。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我将基列山地的一半,并其中的城邑,都给了流便人和迦得人。

13 其余的基列地和巴珊全地,就是噩王的国,我给了玛拿西半支派。亚珥歌伯全地乃是巴珊全地;这叫做利乏音人之地。

    “利乏音人之地”(见第11节的注释)。噩王是最后的“伟人”。

14 玛拿西的子孙睚珥占了亚珥歌伯全境,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交界,就按自己的名称这巴珊地为哈倭特睚珥,直到今日。

【本会注释】

    睚珥。他的母亲是玛拿西支派的人,但他的父亲是犹大支派的人(见代上2:22)。睚珥征服了这个地区,所以此地就分给了他和他的后代(民32:41)。

  基述人和玛迦人。这是在雅姆克和黑门山之间的地区,属于巴珊的西部(见创22:24;撒下15:8;代上19:6)。


15 我又将基列给了玛吉。

【本会注释】

      玛吉。基列地中尚未分给迦得人的土地被分给了玛吉的后代(民32:40)。


16 从基列到亚嫩谷,以谷中为界,直到亚扪人交界的雅博河,我给了流便人和迦得人,

【本会注释】

    谷中。从谷中间流过的河将构成一条分界线。

  雅博。这条河将成为该地的另一个边界。雅各就是在这里与天使较力的(创32:22-24)。


17 又将亚拉巴和靠近约但河之地,从基尼烈直到亚拉巴海,就是盐海,并毗斯迦山根东边之地,都给了他们。

【本会注释】

    基尼烈。基尼烈海(书12:3;13:27)。还有一个同名的城(书19:35),基尼列湖就是从该城得名的。该城位于湖的西北岸,该城的废墟现在被称为奥里玛废丘。基尼烈海就是新约中的加利利海,又叫革尼撒勒湖,后来被称为提比哩亚海。

  盐海。又被称为死海,“亚拉巴海”(申4:49;王下14:25,参创14:3;民34:3,12)。

  毗斯迦山根东边之地。直译为,“毗斯迦东部的坡地”(英文RSV版)。毗斯迦山现在叫西亚哈角,位于亚巴琳ā山地,从东边俯瞰死海,其顶峰就是尼波山(见民27:12;申34:1-3)。


18 “那时,我吩咐你们说:‘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已将这地赐给你们为业;你们所有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前面过去。

【本会注释】

    这是对流便和迦得支派以及玛拿西半个支派的吩咐(见民32:20)。

  已将这地赐给你们。正如他们所特别要求过的(民32:20-22)。

  带着兵器。见民32:17-32。

  在你们的弟兄……前面。这两个支派人要作为以色列军队的先遣部队。参申33:20中迦得的英勇。


19 但你们的妻子、孩子、牲畜(我知道你们有许多的牲畜)可以住在我所赐给你们的各城里。

【本会注释】

    见民32:16,24-26。


20 等到你们弟兄在约但河那边,也得耶和华你们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地,又使他们得享平安,与你们一样,你们才可以回到我所赐给你们为业之地。’

【本会注释】

    占领了应许之地后,约书亚解散了这两个半支派的军队,让他们回到约旦河对岸他们自己的领土去(书22:4)。


21 那时我吩咐约书亚说:‘你亲眼看见了耶和华你上帝向这二王所行的;耶和华也必向你所要去的各国照样行。

【本会注释】

    直译为“你自己的眼睛,这是看见一切的眼睛”。摩西的恳求是让百姓记住上帝曾经如何引导他们。


22 你不要怕他们,因那为你争战的是耶和华你的上帝。’”

【本会注释】

    耶和华。后半节经文可直译为“耶和华你的上帝,祂是为你争战的”。代词“祂”是加重语气的。


23 “那时,我恳求耶和华说:

【本会注释】

    这句话可译为“我为自己求耶和华的情”。当时上帝告诉摩西他不能进入应许之地,而必须死在边界(民27:12,13)。


24 ‘主耶和华啊,你已将你的大力大能显给仆人看。在天上,在地下,有什么神能象你行事、象你有大能的作为呢?

【本会注释】

    摩西渴望见到征服迦南地的结局,正如他曾见到其开始一样。

  大能的手(英文KJV版直译)。见书4:24。手象征着权能,因为手是施行权能的工具。此词在代上18:3和代下21:8中被译为“国权”。

  有什么上帝?摩西知道其他的民族信仰一个住满了神灵的天堂,但他知道宇宙中只有一位上帝,其它的都是想象中虚构的神。


25 求你容我过去,看约但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黎巴嫩。’

【本会注释】

    。就是第一手的体验,亲身的经验。

  “那佳美的山地和黎巴嫩”,或译为“这佳美的山,就是黎巴嫩”可能更好。黎巴嫩意思就是“白(山)”。黎巴嫩山凉爽多树的山坡和冰雪覆盖的山顶与旷野相比看起来实在是非常令人向往。摩西一直渴望在黎巴嫩凉爽的山上行走。


26 但耶和华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不应允我,对我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

【本会注释】

    发怒。原文词根的意思就是“越过”。这里所使用的是反身动词,意思就是“超越极限”,就是因某人或某事而生气(见诗78:21,59,62)。


27 你且上毗斯迦山顶去,向东、西、南、北举目观望,因为你必不能过这约但河。

【本会注释】

    毗斯迦山。见第17节注释。

  不能过。参申31:2和书1:2,11。


28 你却要嘱咐约书亚,勉励他,使他胆壮;因为他必在这百姓前面过去,使他们承受你所要观看之地。’

【本会注释】

    代词“他”是重调的:“他才是那将要过去的人”。借着这种强调,摩西知道这个决定是不能改变的。


29 于是我们住在伯毗珥对面的谷中。”

【本会注释】

    伯毗珥。“ 伯”的意思就是“家”,“毗珥”可能源于一个表示“贪婪”、“敞开”、“渴望”的词根。伯毗珥的意思就是“希望之家”。摩西就是在这里被上帝埋葬的(申34:6)。

 


箴言30章

提要:1 亚古珥表白自己的信仰。7 求两件事。10 不要冤枉最微的人。11 四种人。15 四样不知足的。17 不可藐视父母。18 四样测不透的。21 四样无法忍受的。24 四样极聪明的。29 四样威武的。32 不要生气。


1 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就是真言。这人对以铁和乌甲说:

【本会注释】

本节有多种解释。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雅基,亚古珥和乌甲的名字。在尼11:7中有以铁的名字。他是便雅悯的后裔。有些犹太人认为亚古珥是所罗门的一个外号。他们把第一句解释为“虔诚者(顺从者)的儿子,话语的收集者”,称“虔诚者”为大卫。武加大译本根据这种解释译为“说话者的儿子,收集者的话语”。

那些不赞成所罗门为本章作者的人认为本章的语调要低于前面的部分。他们还指出本章第二和第三节不像是所罗门说的。

有一份希腊语版本和一些注释者指出,“真言”一词是一个叫作玛撒的地名,可能就是创25:14和代上1:30所提到的。但即便如此,也无法确认亚古珥的身份。《证言》卷四455,456页所提到的话也无法让人得出结论。


2 我比众人更蠢笨,也没有人的聪明。

【本会注释】

这句话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无知。


3 我没有学好智慧,也不认识至圣者。

4 谁升天又降下来?谁聚风在掌握中?谁包水在衣服里?谁立定地的四极?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

【本会注释】

谁升天?人只有升到天上才能对至圣者有所认识。耶稣宣称只有从天而降的祂才能把天父显现出来(约1:18;3:13;《喜乐的泉源》第16页)。

包水。本节可参伯38,39章。


5 上帝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本会注释】

言语('imrah)。该词在《箴言》别处没有出现。但在《诗篇》里有出现(诗119:140)。本节的概念可能就是从那里来的(诗119:140)。上帝特别保守祂的话语。对于那些学习和信赖它的人来说,上帝的言语将成为完备的盾牌和保护。

炼净的。KJV版是“纯洁的”(见诗12:6)。


6 他的言语,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责备你,你就显为说谎言的。

【本会注释】

上帝的话语是祂精心炼就的。我们不可以篡改它。我们有限的心智永远无法充分理解上帝的思维(箴30:3,4;赛55:7-9)。

关于上帝的话语,摩西曾有相似的警告(申4:2)。约翰用更加强调的语气结束圣经的最后一卷(启22:18,19)。这里并不是禁止解释上帝的话语,只要不对它进行搀杂,并用它来检验所得出的结论,而是指改变或放弃真理的客观标准,制造混乱,招惹上帝的责备。


7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本会注释】

第7-9节是作者对上帝提出的两个要求,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以实现。


8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本会注释】

虚假(shaw)。“虚空”,“无用”。

不贫穷,也不富足。适得其好,原因在第9节。


9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本会注释】

富足的危险就是使人觉得不必依靠上帝的仁慈,从而与真财富的唯一源泉分离(见伯21:13-15;诗73:12)。反之,贫穷会使人觉得上帝不再关怀他,于是他就可能用不正当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见赛8:21)。普世人类,不论贫富,都必须认识到要依赖天父。


10 你不要向主人谗谤仆人,恐怕他咒诅你,你便算为有罪。

【本会注释】

仆人的生活可能因自由民的秘密谗谤而更加悲惨。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应该表示同情。


11 有一宗人(宗:原文作代;下同),咒诅父亲,不给母亲祝福。

【本会注释】

从本节开始,是一系列描写当时代人的话语。当时悖逆父母之风盛行。这种罪在以色列是要处以死刑的(出21:17;比较箴20:20)。


12 有一宗人,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

【本会注释】

参基督对法利赛人的指责(太23:25-28;路18:9,11)。


13 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举。

【本会注释】

参箴6:17;21:4。


14 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本会注释】

这种人贪得无厌,直到完全剥夺穷人的财产才安心(见摩8:4)。


15 蚂蟥有两个女儿,常说:给呀,给呀!有三样不知足的,连不说够的共有四样:

【本会注释】

蚂蟥(`aluqah)。对照叙利亚语,现代希伯来语本和阿拉伯语文本,以及七十士译本,大多数注释家认为`aluqah 是指巴勒斯坦常见的一种大型水蛭。它们以吸血为生,贪得无厌。

常说,给呀。 “给” 要么是女儿的名字,要么是她们的叫声。


16 就是阴间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并火。

【本会注释】

阴间是装不完死人的。没有孩子的以色列女人十分希望有孩子,好在其他妇女面前抬头挺胸(见创30:1;参创16:4)。“干渴的”土壤永远没有充足水分以保持土地的肥沃。烈火会吞没所经过的一切事物,永不满足。


17 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

【本会注释】

尊重父母的人有长寿的应许(出20:12)。这里警告说,违背该诫命的人将暴死而无葬身之地。


18 我所测不透的奇妙有三样,连我所不知道的共有四样:

19 就是鹰在空中飞的道;蛇在磐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男与女交合的道。

【本会注释】

这里提到自然界中测不透之事的四个例子。有人看出这四样事的共同点是不留行迹。有人把鹰比作基督,把蛇比作攻击磐石基督的魔鬼(申32:11,12),把船比作航行在茫茫罪海中的教会(启12:9),把女人比作童女玛利亚,这样做违背了解释圣经的固定原则。


20 淫妇的道也是这样: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

【本会注释】

淫妇和所有自以为不留痕迹,没有被人发现的罪人一样,在审判时一切的罪行都将暴露无遗(见太12:36;林后5:10)。


21 使地震动的有三样,连地担不起的共有四样:

22 就是仆人作王;愚顽人吃饱;

23 丑恶的女子出嫁;婢女接续主母。

【本会注释】

仆人作王,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可以胜任这个岗位(见箴19:10);愚顽人发财,只知放纵自己的私欲并危害别人(见箴29:2);丑女出嫁前孤苦伶仃,最后出嫁了,居然向以前看不起她的人泄愤;婢女接续主母,根本无法持家,就像仆人管不好国家一样。这些不合理的事实在令世人震惊。


24 地上有四样小物,却甚聪明:

25 蚂蚁是无力之类,却在夏天预备粮食。

【本会注释】

见箴6:6注释。


26 沙番是软弱之类,却在磐石中造房。

【本会注释】

沙番(shephannim)。可能指石獾。它们以岩石为家,据说专门设有放哨的报警。


27 蝗虫没有君王,却分队而出。

【本会注释】

蝗虫没有领袖,却像训练有素的军队那样步调一致。


28 守宫用爪抓墙,却住在王宫。

【本会注释】

守宫(semamith)。该词只出现在这里,含义不明。可能指一种蜥蜴。稍微改动元音,就得出这样的译文:“用手抓蜥蜴”。这样就把蜥蜴和其他动物并列起来。本节强调这些生物虽然弱小,却能成就大事。蜥蜴十分软弱,可以用手抓住,却能进入王宫。


29 步行威武的有三样,连行走威武的共有四样:

【本会注释】

这里举了行走自信而威武的四个例子。


30 就是狮子,乃百兽中最为猛烈、无所躲避的,

【本会注释】

狮子。该词还出现在伯4:11和赛30:6。


31 猎狗,公山羊,和无人能敌的君王。

【本会注释】

猎狗(zarzir mothnayim)。直译是“腰带”。在现代希伯来语里,zarzir 指欧椋鸟。无法确定智者所指的是什么动物。因为该词只出现在这里。有古版把zarzir 译为“公鸡”。也有人推测是“马”。


32 你若行事愚顽,自高自傲,或是怀了恶念,就当用手捂口。

33 摇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样,激动怒气必起争端。

【本会注释】

(mis)。“榨”,“压”或“搅”。“奶油”是指凝乳或酸奶。扭鼻子会出血。刺激生气的人会引发争端。


约翰福音13章

提要:1 耶稣洗门徒的脚,教导他们谦卑和宽容。18 耶稣预言并借一个记号向约翰启示犹大将要出卖他: 31 吩咐他们彼此相爱,36 并预言彼得不认主。


耶稣为门徒洗脚

约13:1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本会注释】

……节以前。[洗门徒的脚,约13:1-20=路22:24-30。主要注释: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这一事件的发生和耶稣受难周周四逾越节前的晚餐联系在一起。关于这次晚餐时间顺序方面的讨论见马太福音第26章的补充注释,注释1。

自己……的时候到了。耶稣在他传道的较早时期曾声明他的时候还没有到(见约2:4节注释)。但是现在危急的时刻来到了。这一夜他将要被卖到他仇敌的手中,从日落开始,这一天将要过去,耶稣将要在逾越节前安息在约瑟的坟墓中。

离世。耶稣从上帝那里来(见约1:1,14节注释),奉差遣进入这世界(见约3:17节注释),但他却不会长久地留在这个世界(约16:7)。当他完成了在地上的工作,他就要回到他父那里去。约翰反复地强调这些事实(见第892页)。

自己的。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他的门徒,而不是像在约1:11节中的犹太民族。

世间。他的门徒“在世上”但却不“属”这世界(约17:11-16)。

到底。希腊文eis telos,它在帖前2:16节中翻译为“到了极处”。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在这里,尽管“到底”字面意思上的翻译也很适合上下文的意思。


约13:2 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本会注释】

吃晚饭的时候。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对于这里的翻译为“晚饭将近结束的时候”还是翻译为“吃晚饭的时候”存在分歧。从不同福音书作者所提供的证据串联起来看,后者的译法是正确的。但是,联系到逾越节的晚餐(参见《历》第七十一章;见路22:24节注释),耶稣给门徒们洗脚应该是在吃饭之前发生的。福音书的作者们并没有将最后晚餐过程中的细节全部记录下来;因此我们不能确定主的晚餐在逾越节的仪式过程中(见太26:21节注释)是何时开始的(参见《历》第七十二章)──如果耶稣的确是严格遵守犹太人的习俗。

卖耶稣。见太26:14节注释;参见路22:3节。


约13:3 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上帝出来的,又要归到上帝那里去,

【本会注释】

万有。这与救赎计划有关(约17:2;来2:8;见太11:27;约3:35节注释)。

是从上帝出来的。毫无疑问,这里是在强调一个事实,即,当耶稣在洗他门徒沾满灰尘的脚时,他显示出他完全明白自己的神性。这一行为是他谦卑的至高显现。

归到上帝那里去。见第1节注释。


约13:4 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本会注释】

离席。这是当时的习俗,吃饭时斜倚在榻上(见可2:15节注释)。

脱了衣服。这是指他的外衣,穿着它会妨碍耶稣接下来要做的事。见太5:40节注释。

束腰。这些举动以及接下来那些行为的目的可以从路加对门徒中争论谁为大的记述中推断出来(见路22:24节注释)。耶稣是要给门徒树立一个谦卑、无私服侍的榜样。他希望这一实际行动能给门徒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是训诫所不能给予的。


约13:5 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

【本会注释】

洗门徒的脚。根据回溯到耶稣时代之犹太人的风俗,为主人洗脚是外邦奴隶做的事,这种差事连一个犹太人的奴仆都不会去做。然而,妻子之于丈夫,子女之于父亲,这种服侍却是应当的(见引自斯特克和比勒拜克,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卷二第557页)。因此这种服侍被认为是卑贱的。但是在最后晚餐的场合并没有仆人,门徒中的一个本应承担这种责任,可是却没有一个自愿的。


约13:6 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

【本会注释】

你洗我的脚吗。这句话的希腊原文重点强调代词“你”和“我的”:“你洗我的脚吗?”一些评经家认为,彼得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脚从榻上缩了回去。这个动作倒也符合他冲动急躁的禀性(太16:22;约13:37)。见可2:15节注释。


约13:7 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本会注释】

我所作的。希腊文中强调的重点落在代词“我”和“你”上面:“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耶稣这一举动全部的意义要等到后来才能被理解。那时彼得被要求要训练忠心并谦卑地顺服他主的旨意。


约13:8 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本会注释】

永不可洗。这句话的希腊原文表现出强烈的否定意味。这种强烈有力的爆发符合彼得的语言风格(见第6节注释)。他的话充满了自信,没有一点谦逊的让与。他没有等待耶稣给他作进一步的解释。

与我无分了。由于耶稣所行之事的象征意义彼得才能与基督有分(见第12,15节注释)。此外,彼得不受控制的精神和高傲的态度与那些今生拥有与主之属灵联系并在来生保有希望与主永远同在之人的品格是不相符的。


约13:9 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本会注释】

不但我的脚。这是彼得轻率冲动之脾性的又一次爆发。当彼得认识到如果自己拒绝他的主就会面临与他分离的前景,他马上顺服了,但即便是现在,他还在试图进一步地指点他的主。他还没有理解耶稣这一举动的意义。


约13:10 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

【本会注释】

洗。希腊文词语louō,“洗澡”。 louō用于指清洗整个身体(见徒9:37节和七十士译本的出2:5;29:4节;利14:8,9;等等)。当洗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一般使用niptō这个词,像在本节后半部分以及太6:17;15:2等节中使用的一样。耶稣这里指的可能是参加筵席前的沐浴。当宾客到的时候他们只要洗洗脚就可以了。属灵的教训就在此显明了。门徒们已经在“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亚13:1)中得了属灵的洁净。他们还没有滑落到叛教的地步,如果是那样,他们就需要彻底的重新洁净。但是,他们的生活并非没有罪恶。他们时常听从撒但的建议。这种洁净只有在它代表藉着真诚的悔改和认罪除去罪恶时才有意义。

脚。引用的原文(参见第146页)显示应该删去“只要”和“他的脚”这几个字,应该作,“那已经洗过澡的人,就不需要再洗了。”然而,不论是从原文逐字看,还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多数的证据还是倾向于保留这几个字。

然而不都是。这是在指犹大,他从没有完全将自己顺服过基督。


约13:11 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本会注释】

耶稣原知道。耶稣“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约6:64)。

要卖他的是谁。直译是“出卖他的那个。”希腊文表示犹大出卖耶稣的行为正在真实地进行(见太26:14节注释;参见《历》第七十一章)。


约13:12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

【本会注释】

穿上衣服。见第4节注释。

你们明白吗。耶稣刚才那一举动的影响已经深深印刻在门徒们的心中。他无私传道的榜样已经使他们的骄傲降卑,但是这一服侍的属灵意义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


约13:13 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

【本会注释】

你们称呼。即,称呼我主称呼我夫子是你们的习惯。

夫子。希腊文词语didaskalos,直译是“老师”(见约1:38节注释)。

主。希腊文词语kurios,这个词既可以用于人(太6:24 [翻译为“主”];等等),也可以用于神(太1:22;等等)。但在更多情况下,kurios只是一个普通的表示尊敬的称呼,相当于“先生”。后来或许就是在耶稣升天之前的时候(见约20:28),这个词也使用了它最完全的意义,将神性归于耶稣(见徒10:36;罗14:8;等等)。这两个称号用在这里无疑是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虽然主作了这么低贱的工作,但他仍然是夫子,是主。这项服侍丝毫没有降低他的神性。见约4:11节注释。


约13:14 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本会注释】

当。希腊文opheilō,“有义务的”。 opheilō在太18:28节中翻译为“欠,”在路17:10;罗15:27节中翻译为“应”和“当”。基督的跟随者应该效法他谦卑服务的榜样。这种服务要求他们成为一个忘记自我的爱的媒介,他们应该把自己的利益和方便放在后边,放在下面,先人后己。


约13:15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

【本会注释】

榜样。耶稣所做的不仅是树立了一个榜样。他设立了一项典章,其目的是要让人们记住原来服务的清晰教训,他的门徒要遵守这项典章直到世界的末了。这项典章有三层意义:(1)它象征着从罪中得以洁净。洗礼象征灵魂最初从罪中得到洁净。洗脚礼象征着人们从污秽中得以洁净后不断地得到洁净。和洗礼一样,除非参加的人藉着悔改和彻底转变将罪从他的生活中驱逐出去,洗脚礼就没有任何意义。洗脚这项行为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只有当这一礼节有了合适的、初步的准备这项服务才有意义。(2)它象征着重新献身于服务。当一个人参加这项礼节,俯下身来洗他弟兄的脚时,他就表明,他愿意为主作任何服侍,不论这种服务是多么的卑微。(3)这项礼节代表了基督徒友谊的精神。它是参加主的晚餐之前必要且合适的准备。关于它主题进一步的讨论见《历》第七十一章。


约13:16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

【本会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约1:51节注释。

仆人。或作,“奴仆”。

不能大于。如果主作这样卑贱的服务都不以为耻,那么仆人或奴仆,就更不应该认为这样作会有损他们的尊严(参见路6:40节注释;见太10:24;路22:27)。


约13:17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本会注释】

你们既知道。人既知道义务就有责任将其实行出来。一个人无知的时候,他是不用承担责任的,当然,这种无知不能是故意的(见约9:41;15:22;罗5:13;雅4:17)。

福。希腊文词语makarioi(见太5:3节注释)。

若是去行。口头的承认不能离开行动(见太7:21;路6:46;12:47;罗2:13;雅1:25)。


约13:18 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本会注释】

不是……你们众人。第17节中所说祝福的话不适用于他们全体,犹大是个叛徒,被排除在外。

我知道。耶稣知道他每个门徒的性格,他从起初就知道犹大将要出卖他(见约6:64)。关于犹大位列十二使徒之中的原因见可3:19节注释。

拣选。见约6:70节。

要应验。预言并没有命定犹大就应该出卖他的主,但是上帝神圣的预知却能预先看到将来的事是什么样的(见约12:39节注释)。

同我吃饭的人。这是引用诗41:9节(见诗41:9节注释)。


约13:19 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本会注释】

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如果耶稣没有提前告诉门徒犹大的背叛,他们就会想耶稣当初允许犹大位列十二门徒之中的确是犯了一个错误。选择犹大并不是耶稣的意思,而是其他门徒一再坚持(见可3:19节注释)。预言的应验是发出预言者合法化的印记。

我是基督。见约8:24节。


约13:20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本会注释】

接待我。见太10:40节。


耶稣预言将被出卖

约13:21 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本会注释】

忧愁。[揭露出卖者,约13:21-30=太26:21-25=可14:18b-21=路22:21-23。主要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见约12:27节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约1:51节注释。

卖我。这里的声明比第18,19节更加明确具体了。将这里和太26:21;可14:18节作一比较。


约13:22 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

【本会注释】

猜不透。希腊文aporeō,“不知所措”,“心里作难”,就像在林后4:8节中的意思一样。门徒们非常困惑,他们不能理解他们团体中的一个怎么会出卖耶稣呢。


约13:23 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

【本会注释】

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关于筵席上斜靠着的讨论见可2:15节注释。客人们拄着他们的左臂斜靠在专门为这种场合设计的垫子上。约翰的头倚在耶稣的胸前,这说明他是在耶稣的右边。列昂纳多-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并没有表现出当时在场之人正确的姿势。

耶稣所爱的。这是约翰自己最喜爱的称号(见约19:26;20:2;21:7,20)。在约20:2节中,“所爱的”用的是phileō,而在其他地方用的是agapaō(见约11:5节注释)。


约13:24 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

【本会注释】

点头对他说。有些人认为彼得的位置是在耶稣的左边。但是,如果他在这个位置,他就很难示意约翰。更恰当的观点是,犹大占据着这一重要的位置(参见《历》第七十一章)。


约13:25 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是谁呢?”

约13:26 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本会注释】

一点。希腊文psōmion,“一点”,“一小片”,可能是饼,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指苦薄荷,因为根据逾越节的规定,苦薄荷要蘸在调味的汁水中或者是charoseth(见太26:21,23节注释)。

加略人……犹大。见可3:19节注释。

西门的儿子。见约6:71节注释。


约13:27 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

【本会注释】

撒但。这个名字在约翰福音中只出现在这里一次。其他地方福音书的作者称撒但为“魔鬼”(约8:44;13:2)。关于“撒但”这个名字的意思见伯1:6;亚3:1;太4:1等节注释。

入了他的心。即,完全控制了他。后来犹大仍旧有机会悔改,但是现在他却跨过了危险的警戒线。

快作吧。如果耶稣──逾越节的真羔羊──在逾越节普通的羊羔被杀的那天被杀(见马太福音第26章的补充注释,注释1),那么犹大就没有多少时间再去承认他那可耻的行为了。


约13:28 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

【本会注释】

知道。这里翻译为“开始知道”或“认识到”更合适一些。大家都在议论到底是谁要出卖他们的主,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就要将耶稣向犹大所说的话(第27节)和出卖联系在一起。然而,犹大自己知道耶稣话的意思。


约13:29 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

【本会注释】

钱囊。希腊文词语glōssokomon,“钱袋”(见约12:6节注释)。犹大是他们中间的司库。

过节所应用的。即,“为筵席准备”。门徒们已经为他们自己的筵席做了准备,然而逾越节和除酵节的筵席还在前头。有些想要为逾越节筵席设立固定日期的人提出一个论点,犹大根本不可能在节期中的一天去购买过节的东西。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如果事情没有以正常的方式办成,犹太人允许在那一天购买食物。平常的风尚也显明了这一点,在米示孥中是很明显的:“一个人或许在节上没有磨刀,但他可以将其放在另一把刀上[把它磨快]。一个人不会对一个屠户说,‘给我秤一底拿的肉’,他却是宰杀[牲畜]并把它分给众人。一个人[在节上]或许会和他的邻居说,‘给我装满这个容器’,但并不限量。R.犹大说:如果这是一个测量用的容器他的邻居就可能不会给他装。这和阿巴保罗拜特尼斯有关,他在过节的前夕将他的升斗装满并将其在节上给他的顾客。阿巴保罗说:他经常在节期过渡的日子里这样做,因为度量标准是清楚的;但是智者说:他经常为了升斗排干的缘故在普通的日子做这件事。一个人可能去他经常光顾的杂货店和店主说:‘给我[尽可能多]的鸡蛋和坚果,并告诉我数量;因为这是家长在他自己家里计算的方法’”(Bezah 3. 7,8,《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144,148,152页)。

周济穷人。这个时刻非常适合捐钱给穷人,否则他们将无法为筵席预备逾越节的羔羊。


约13:30 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本会注释】

立刻就出去。犹大明白耶稣话的意思(见《历》第七十二章)。他知道主已经看透了他的心思。他决心不顺服,这使他越过了自己缓刑的警戒线(见第27节注释)。他出卖主的行为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见约3:18,19节注释)。

那时候是夜间了。这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夜间(见林前11:23),因为逾越节的晚餐通常都是在日落之后才吃的。根据米示孥,逾越节的祭物必须在那一夜吃,而且必须是在午夜之前(Zebahim 5. 8,《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283页)。但是约翰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超过这些。现在对于犹大来说正是属灵的黑夜,他离开了“世界的光”(约8:12)的面前,而被黑暗之君(参见路22:53;见马可福音第1章的补充注释)所掌握并引导。


新的命令

约13:31 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上帝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

【本会注释】

人子。[约13:31至14:31节,离别的劝勉。] 见太1:1;可2:10节注释。

得了荣耀。犹大的离去就是人子被卖和受死已经迫在眉睫的记号。耶稣将要在即将发生的事中得荣耀(见约7:39;12:16,23,24)。第13:31节到14:31节的教训是在楼上讲出的,就是在他们起身前往橄榄山之前(见约14:31;参见《历》第七十三章)。

上帝……也得了荣耀。父与子在拯救世人的工作上通力合作、亲密无间(见约10:30节注释)。他们中间一位的荣耀也是另一位的。


约13:32 上帝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的荣耀他。

约13:33 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

【本会注释】

小子们。希腊文teknia。这个表示钟爱的称呼在约翰福音中只此一处,但它却多次出现在约翰一书中(约一2:1,12,28;3:7,18;4:4;5:21)。犹太教师们经常用另一个类似的表达(“我的孩子”)称呼他们的学生(见《他勒目》之宋西诺版Ta'anith21a,第104页;Baba Bathra 60b,第245页,等)。

不多的时候。将这里和约7:33节作一比较。

对犹太人说过。见约8:21节。

你们不能到。见约8:22节注释。


约13:34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本会注释】

新命令。彼此相爱的命令本身并不是新的。它属于耶和华通过摩西所赐下的命令(利19:18)。这一命令同样出现在米示孥中:“你们,亚伦的门徒,爱和平并寻求和平,[是你]爱[一个人的同胞]并使他们亲近妥拉”(Aboth 1. 12,《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8页)。这条命令新就新在有一个新的关于爱的榜样已经赐下,而门徒被吩咐要学习这榜样。耶稣藉着展现他父的品格向人开启了一个关于上帝之爱的新的观念。这条新命令吩咐门徒要保持彼此之间的同一种关系,就是耶稣培植在他们以及全人类心中的爱。何处旧命令吩咐人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何处新命令就催促他们要像耶稣那样去爱别人。实际上,新命令要比旧命令更难实行,但是,上帝已经赐下恩典使人可以靠着将其实行出来。

爱。希腊文agapaō;见太5:43,44节注释。这条命令字面上作,“不断地爱”。


约13:35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本会注释】

因此。伟大教师的跟随者反照他们夫子的品德。爱是耶稣主要的品性之一。耶稣的生活就是用行动对爱的实际展示。耶稣的门徒若能够展示这同一种爱,他们就此证明自己与夫子的关系和亲密的联合。一个基督徒的标志不是他立志信教,而是爱。

有彼此相爱的心。直译是“不断地有爱”。门徒身份的证据表现在持续的、热诚的爱,而不是孤立的、间歇的仁慈的爆发。保罗在林前第13章定义了这种爱。那里翻译成“恩慈”的词就相当于这里的“爱”。


预言彼得不认主

约13:36 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本会注释】

主往哪里去。彼得回避了主所赐之新命令的解释。或许这新命令的要求对于他现在的经验水平来说过于严格了。然而,他却对耶稣所说的离开很感兴趣,但就像先前的法利赛人一样(约7:35;8:22),他也没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见第37节)。

后来却要跟我去。这段话可能有两层含义:(1)彼得在殉道上跟从耶稣。但就像后来的事所清楚显明的那样(太26:56,69-75),这一点彼得还没有准备好。然而,他后来却因为他的忠心在十字架上受苦(见约21:18,19;参见《历》第五十九章)。(2)跟从耶稣升天。在这一点上,彼得要等待,直到他的主在世界的末了回来的时候(约14:1-3)。这句话可能是有意一语双关。


约13:37 彼得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

【本会注释】

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关于彼得本性上的不忍耐见可3:16节注释。彼得在说出这些话时他强烈的忠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事实证明他的忠诚过于轻浮,经不起试验。彼得最好仔细思想一下建造楼和一个王参战的比喻(见路14:27-33节注释)。

我愿意为你舍命。大约35年后,彼得在罗马真的为他的主舍弃了性命。他自己要求头朝下倒钉十字架(见《述》第五十二章)。见太26:35节注释。


约13:38 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本会注释】【本会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约1:51节注释。


约翰福音14章

提要:1 基督用天国的希望安慰他的门徒: 6 宣称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并与天父原为一: 13 保证他们奉他的名祷告必蒙垂听: 15 要求爱与顺从,16应许圣灵保惠师, 27 并将他的平安留给他们。


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

约14:1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当信我。

【本会注释】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或者“别再让你的心里忧愁”。门徒心里忧愁是因为耶稣说他很快就要离开他们(约13:33)。他现在继续告诉他们他的离去只是暂时的,并且他的离开是为了他们的益处。第14章继续了约13:31节开始的谈话(见该处注释)。

你们信。希腊文pisteuete,可以翻译为“你们信”或是翻译为下一个分句中的“信”。在 pisteuete的形式中,既可以是祈使性的(信[你们])也可以是陈述性的(你们信)。希腊文中这种时态祈使句、陈述句的表达是一样的。因此必须根据上下文来决定语气的选择。这就出现以下几种可能的组合:(1)两个动词都是祈使式的,“信上帝,也当信我”;(2)两个动词都是叙述式的,“你们信上帝,你们也当信我”;(3)第一个动词是叙述式的,第二个是祈使式的,就和英文KJV版中一样;(4)第一个是祈使式的,第二个是叙述式的,“信上帝,你们也当信我”;这最后一种组合在结构上不太合适,因此是四种组合里面可能性最小的一个。而其他三种组合与上下文的意思完全一致。当第一种成分被当作祈使式的时候此处的教训就与先前给出的命令“当信服上帝”(可11:22)相符合了。

第14章的教训是他们起身往橄榄山和客西马尼园去之前在最后晚餐的楼上赐下的(见约13:31节注释)。


约14:2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本会注释】

我父的家里。这是一个对天国美丽的代称。翻译成“房子”的这个词(希腊文词语oikia)还可以翻译为“家”。它在太8:6节中就是这样翻译的。它的阳性形式,oikos,在可5:19;路15:5;林前11:34;14:35等节中都翻译成了“家”。耶稣是要回他自己的家了。最终门徒们也要被允许和他在那里。

住处。希腊文词语monai(单数是monē),直译是“居住的地方”。这个词在非圣经的希腊文学作品中偶尔有临时歇脚地的意思。从这个观念出发,俄利根提出了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这个词指的是人的灵魂前往上帝那里去的旅途中暂时歇息的地方(见De Principiis ii. 11. 6)。但这不是monai在经文中的意思。这一点从第23节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来,monai在圣经中只在这里和第23节中出现过。基督和天父为基督徒准备的住所肯定不是临时性质的。monē是永恒的思想在马加比一书7:38中反映了出来,这个词在七十士译本中只出现在这里一次。

英文单词“公寓”(mansion)就来自于拉丁文词语mansio,它在意思上基本等同于希腊文词语monē。Mansio,和monē一样,意思是“一个长久的地方”,“一个住的地方”。拉丁文和希腊文中没有一个关于某种尺寸或装饰的建筑物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后来英文单词才有的,因此不应该引用到当前的章节中。应该从“mansion”的古体意思去理解它,它在本节中应该翻译为“住处”或“住所”。

有“许多”住处这个事实使我们可以确定,在父的家里有足够的空间和房屋为所有注意天父邀请的人存留。

我去。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倾向于在“我去”前面加一个希腊文的连词hoti,意思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连词,那么就像在英文KJV版中一样,前面句子结束后就是一个彻底的停顿。如果有这个连词,那么会出现一个问题,它所引导的句子如何跟前面的内容连接起来。有几种可能的翻译:(1)“若是没有,我会告诉你们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这种翻译被排除了,因为根据第3节,为他们预备地方是耶稣离去的目的之一。(2)“若是没有,我岂不是早告诉你们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吗?”这种翻译克服了第一种翻译的困难,但是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从来没有记载说耶稣曾经告诉他的门徒他将要去为他们预备地方。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留下记录。(3)“有许多住的地方(若是没有我就告诉你们了),因为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见C. K.白瑞特,来自圣约翰的福音书,14:2节注释)。如果按照原文的证据加上hoti这个连词,最后一种译法似乎是最通顺自然的。但是,即便没有这个连词,上下文的意思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耶稣这些话是要安慰他的门徒。耶稣将要离开,但他却不会忘掉他们。他热切期望着与他们在他父的家里重新团聚。在这个间隙他要为将来荣耀的家做准备。


约14:3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本会注释】

我若去。这个条件状语从句不是要提出一种不确定性。这里翻译成“若”的希腊文词语ean包含有时间的意思,因此应该翻译为“当[的时候]”,就像在林前14:16;约一3:2两节中的翻译一样。

就必再来。希腊文在表达这个应许时用的是现在时态。这种所谓将来的现在强调的是这一事件的确定性。这件事被认为是非常确定的,确定到什么程度呢,就好像它已经发生了一样。这里显然是指耶稣的再来,就是前一段时间在回答一个问题,“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见太24:1-3节注释;见太24:30,31节)时所生动描述的。

接。希腊文paralambanō,直译是“接到……的身边”(见太24:40节注释)。

我在那里。门徒们蒙指示,耶稣二次回来之时就是他们与他们主的重逢之日。这里丝毫没有暗示可以证明一种非常流行的学说,即,信的人在他们死的时候就与主在一起了。圣经其他地方也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观点。同样,保罗也提醒信徒注意,耶稣二次来临时才是庄严伟大的重逢之日(帖前4:16,17)。

耶稣去了他父的家里。他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等待他自己在他的教会中彰显出来。当他的百姓完全再现了他的形象时他就会回来了(《路》第三章)。我们有权催促荣耀天家来临的日期(彼后3:12;参见《历》第六十九章;《路》第三章)


约14:4 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有古卷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

【本会注释】

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门徒们已经听到了,他们应该了解。他们已在救主门下受教超过三年的时间(见第193页)。事实上,耶稣刚刚还告诉他们他要往他父那里去(第2节),尽管他从前已经告诉过他们(见约7:33)。但是门徒心中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他们很难去完全理解耶稣教训中的含义。

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有古卷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对于这里是作“那条路,你们也知道”还是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英文RSV版)存在分歧。但是后者在希腊文里却涉及到一个语法方面的困难。因此采用更多的还是前者英文KJV版的读法。耶稣已经解释清楚了那通向天父家里的道路,但门徒理解力上的迟钝使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他话中的意思。


约14:5 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本会注释】

多马。关于多马性格的描述见可3:18节注释。他的问题清楚地显示了他的多疑和不信。

我们不知道。他们应该是知道的,因为主已经告诉他们了(见第4节注释)。他们很难放弃他们犹太人对于弥赛亚王国的观念(见太16:22;路4:19节注释)。


约14:6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本会注释】

我就是道路。这是耶稣又一次著名的关于“我是”的话语(见约6:35节注释;见约8:12;10:7,11;11:25)。关于不带代词“他”的“我是”这个短语的用法见约8:24节注释。

基督是从地上通向天国的道路。他用他的人性触摸这世界,用他的神性握住天国。他是连接天地的梯子(约1:51;参见《祖知》第十七章)。藉着道成肉身和受死耶稣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来10:20)。他是唯一的拯救(徒4:12;提前2:5)。

真理。见约8:32节注释。

生命。见约1:4;8:51;10:10节注释。


约14:7 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

【本会注释】

你们若认识我。将这里和约8:19节作一比较。希腊文中的句子结构显示这里的情况与事实是相反的。门徒们并不认识他。他们如果认识耶稣,就会认识基督来要启示的那一位(见约1:18节注释)。

从今以后。或,“从现在”。基督的死在启示天父的过程中是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圣灵将要进一步启示他的品格(约14:26;15:26;16:13,14)。关于基督徒,约翰在公元1世纪将近结束的时候写道,“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译者按:直译为,你们认识父)”(约一2:13)。


约14:8 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本会注释】

腓力。关于腓力性格的描述见可3:18节注释。

将父显给我们看。腓力或许期望能像摩西那样(出33:18-23)看到上帝神圣荣耀的显现。


约14:9 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本会注释】

我……同在。耶稣的门徒领悟力如此迟钝这令他非常失望。但他仍旧以忍耐对待他们的无知。

就是看见了父。关于基督向人显示上帝的品格见约1:18节。


约14:10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

【本会注释】

在父里面。耶稣先前强调过他与天父的合一(见约10:30节注释)。

……话。耶稣的话语和他的工作都见证了他的神性。门徒们应该相信耶稣的话。如果这对他们来说是难的,那他们看到他所做的事也该相信他的话。


约14:11 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本会注释】

信我。希腊文的动词是复数,表明现在耶稣是在向所有的门徒说话。

因我所作的事。见第10节注释。


约14:12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本会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节;约1:51节注释。

更大的事。即,信他的人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基督工作的范围仅仅是(这个世界)相对较小的一片区域。而在他升天之后,他的门徒要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我……去。基督离开之后,他会差遣圣灵前来(第16节;约16:7),圣灵要赋予门徒们力量(路24:49)。五旬节圣灵沛降以及后来多次的降下之后,福音以大能传扬,以至于大约40年后保罗能说福音“传与普天下万人听”(西1:23;参见《历》第六十九章)。


约14:13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本会注释】

你们……无论求什么。门徒们在传播福音的过程中与上天合作,同时他们也可以仰赖那无穷能力的源泉。上帝会供给他们一切的需要,并且会应允那奉耶稣之名而呈到他宝座前的恳求。

奉我的名。关于奉耶稣之名祷告的意义见《历》第七十三章。将这里和约14:26;15:16;16:23,24各节作一比较。

我必成就。人奉耶稣的名祈求,而耶稣带给他们答案,这一事实强调了子与父的合一。约15:16;16:23节中说到父回答那些呈到他面前的祈求。


约14:14 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本会注释】

你们若……求什么。这一节在英文KJV版里是对第13节中应许的一个重复。然而,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却显示这里应该在动词“求”的后面加上一个代词“我”这种读法,像在约15:16;16:23节中所显示的,可能暗示着人的祈求直接到了耶稣和父那里。在新约中有许多直接向耶稣祷告的例子(徒7:59;启22:20)。但是,“奉我的名求我什么”这样的表达就显笨拙了,因此,含有代词“我”的这种读法应该是被拒绝的。

我必成就。这里的“我”在希腊原文中是被强调的,相反,它在第13节中就没有被强调。


应许赐圣灵

约14:15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本会注释】

你们若爱我。爱是顺从的原动力。关于“爱”的定义见太5:43,44;林前13:1节注释。出自勉强或惧怕的顺从不是真正的顺从。当然,有的时候,爱这种原动力也会缺乏或软弱。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必须使顺从成为一种原则,而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培养我们的爱。我们缺乏应有的爱,这决不能成为我们悖逆的借口。人世间出于爱的顺从最好的模范就是孩童对他们父母亲的顺从。

遵守我的命令。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在这里是作“遵守我的命令”还是作“你要遵守我的命令”上面存在分歧。在后一种读法中,希腊文动词用的是将来时态,这样,它就可能被翻译为一个祈使句,像在太22:37,39节中一样。如果这样翻译,它就和其他几种读法略有区别。然而,陈述性的“你要遵守”给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顺从是爱的自然结果。约14:23节中类似的叙述显然就是用了陈述句的语气,可以作为这种概念的佐证。

耶稣的命令也是父的命令,因为耶稣不是凭着自己说的(约12:49;14:10)。他认同从前传给古以色列人的道德律法(见太5:17-19节注释)并使其尊大(见赛42:21节注释)。他给出他自己的命令,比如说那条新命令(约13:34),不是要取代道德律法中的任何一条,因为那律法是反照不变上帝之品格的。他这样做是要显出律法的真意,并告诉人们这些原则在不同的生活情况中如何应用。


约14:16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本会注释】

另外……一位。希腊文allos,“另外相同的一位”。耶稣自己就是一位安慰者[Comforter](见约一2:1,在这里,allos没有翻译成安慰者,而是翻译成“中保(advocate)”;见下面“保惠师”注释)。耶稣将要离开他的门徒(约13:33),但他会求父差遣一位像他的来与门徒们同在,他来了,不像耶稣是暂时的,他“永远”与他们同在。

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希腊文词语paraklētos,这个词语在新约中只有约翰使用过(这里;约14:26;15:26;16:7;约一2:1)。它是由介词para组成,意思是“在……旁边”,和形容词klētos,“被呼叫的”或“被呼叫的一位”组成的。因此paraklētos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被呼叫的一位在旁边”。然而,这个词在圣经中的用法似乎超过了一个主动的意义,比如说它相应的动词parakaleō,“劝勉,”“安慰”,“一个劝勉的人”(见约16:8)所表现出来的。古罗马的神父们将paraklētos翻译为了advocatus,但是后者学术上的意思“调停者”,“中保”或“律师”只能适应paraklētos在基督教以前的文学或非基督教文学中偶尔的使用。“中保”这个词不能完全满足描述圣灵或基督的工作。父与子在拯救人类的工作上完全的合作(约10:30)。撒但的工作就是要将天父刻画成严厉、苛暴、不肯饶恕人的,并且说天父只肯原谅那些有子从中代为求情的人。基督的道成肉身、受死以及复活使赦免成为可能,这是真理。但是,父与子都爱罪人,并且为他们的得救通力合作。辩护者这个术语在人的观念中其实是不必要的,我们不需要用这个词来形容使天父的怜悯临到罪人。那些想要了解天父慈爱与怜悯的人只需要看看子就可以了(见约1:18节注释)。在基督教以前的文学和非基督教文学中的许多地方,paraklētos保留的更普遍的意思是,“一个为另外一人站起来的人”,“一位调停者”,“一位帮助者”。见太5:4节注释。

parakaleō这个动词在新约中尽管有23次翻译为“安慰”但还有19次是翻译成了“劝勉”。将圣灵称为“安慰者”只是强调了他工作的一个性质。他也是“劝勉者”。实际上,这后一种意思才是约翰所描述的圣灵工作的主要特色。圣灵要“指教”并“叫你们想起……一切话”(约14:26)。他要为基督作见证(约15:26)。他“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他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16:13)。他要荣耀基督,并要将受于基督的告诉门徒(约16:14)。

永远。圣灵不像基督在世的服侍是暂时的。


约14:17 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本会注释】

真理的圣灵。这个短语还出现在约15:26;16:13两节中。这里强调的事实是,圣灵显明真理,圣灵传授并维护真理。关于真理的定义见约8:32节注释。圣灵将引导门徒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16:13)。

世人。希腊文词语kosmos见太4:8节注释。

不见他。希腊文清楚地显示出,这里的代词“他”是指圣灵。世人缺乏属灵的见解。“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林前2:14)。

也不认识他。如果以弗所受了“约翰的洗”的门徒都“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徒19:1-3),那就更不用说世人了,他们对圣灵所有的知识会更少。世人既不知道他的存在也没有认识到他呼吁他们悔改(见创6:3;启22:17)。

你们。这个代词在希腊文中是被强调的。门徒与世人形成强烈的对比。

常与你们同在。即,与教会同在。“在你们里面”这个短语强调的是圣灵住在每一个基督徒的心里。


约14:18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本会注释】

为孤儿。源自希腊文词语orphanos,意思是,“失去父母的”。英文单词“孤儿(orphan)”就是由这个希腊文词语的拉丁文形式演化过来的。Orphanos在七十士译本中通常用来表示希伯来词语yatom,“没有父亲的”或“没有父亲的孩子”(出22:22,24;申10:18;等等)。orphanos在新约里其他地方只出现在雅1:27节中,翻译为“没有父亲的”。约14:18节的意思是耶稣不会丢下他的门徒,使他们与他们的主分离。他将会再到他们那里。这里指的不是他的二次来临(第1-3节),而是基督通过圣灵与他的门徒同在。


约14:19 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本会注释】

不多的时候。将这里和约13:33;16:16-22节作一比较。

你们却看见我。耶稣被钉以及埋葬之后世人就再也看不见他了。但是门徒能够看见他复活之后的身体。这些话显然还有一层属灵的意义。即便在耶稣升天之后门徒们也能用他们属灵的能力继续看见他。

你们也要活着。这是指属灵和字面两层意思(约6:57)。


约14:20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本会注释】

到那日。即,“保惠师”来到并与他们同在的那一天(见第16节)。在属灵的区域内有许多事情是门徒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这些事后来要向他们显明。

我在父里面。将这里和第11节作一比较。

你们在我里面。见约15:4节注释。


约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本会注释】

有了我的命令。即,知道这命令,并理解它们的含义。但这还不够,还必须要遵守它们。对基督徒职责的承认必须跟随着迅速果断的顺从。

爱我的。这里是从反面陈述第15节的内容。爱在顺从里面彰显出来;顺从是爱的标志(参见约一2:3-6节)。

必蒙我父爱他。将这里和约16:27节作一比较。约3:16节强调了天父对世人的爱。这里强调的是天父对属他自己之人的爱。哪里有对这神圣之爱的回应,哪里就有这爱更大的彰显。撒但诱导世人看上帝是严厉而不肯饶恕人的。耶稣来就是要改变这种观念。他教导世人,他父的慈爱和他对他们的爱是一样的。

显现。这里可能是指通过圣灵基督被更多的启示给我们。


约14:22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本会注释】

犹大。他普遍地被认为就是利比(太10:3)或达太(可3:18),但证据并不是非常明确(见可3:18节注释)。

问耶稣说。耶稣在楼上的讲话经常被这样的提问所打断(见约13:36;14:5,8)。

不是加略人。加略人犹大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了(约13:30)。

不向世人。毫无疑问,犹大心中想到的一定是人们普遍期待的弥赛亚来临时可以看见的荣耀的显现。很明显,当他了解到这种显现只是针对少数人时他是很失望的。他没有明白基督所指的在荣耀的国以先的恩典的国。他在他那种犹太人的爱国主义情绪中期待着弥赛亚能够在审判外邦人时显现出来,并重新建立属灵的神权国家。


约14:23 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本会注释】

人若爱我。耶稣没有直接回答犹大的问题。他让他们注意他刚才提到的(见第22节注释),他要向每个相信的人显现。

道。直译是“道”,这里与“命令”是同义词(见第15,21节)。

我们要到他那里去。这里的复数“我们”强调父与子的合一。他们要“到”他们那里去,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住在相信之人的心里。因此,不仅父与子之间有合一,父、子与相信的人之间也是合一的(见《传证》原文第519页)。

住。希腊文monē(见第2节注释)。


约14:24 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

【本会注释】

不爱我的。这里是将第23节中的话从相反的意思再重述一遍。世人不能享受这里所呈现出来的亲密联系,父和子并不强迫任何人与他们在一起。

道。与“命令”是同义词(参见第23节注释)。

不是我的。将这里和约7:16节作一比较;见约4:34节注释。


约14:25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

【本会注释】

与你们同住。即,在他离开和“训慰师”(第16节)到来之前,以血肉之体与他们同住。耶稣现在所能告诉他们的信息是受到限制的(约16:12)。


约14:26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本会注释】

保惠师。希腊文词语paraklētos(见第16节注释)。

圣灵。“圣灵”在旧约中出现过5次。

他。直译是“那一位”。先行词是“训慰师”,它在希腊文中是阳性的,因此使用代词“他”。

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圣灵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教导。耶稣的大部分工作也是教导(见路4:15节注释)。“夫子”在新约中出现了41次,它来自希腊文词语didaskalos,意思是,“教师”。门徒们在他们的夫子门下受教达三年之久,但他们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去学习。以他们现在的思想状态来说,他们还有许多真理不能理解(约16:12)。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就是圣灵要赐给他们的。上帝的灵知道“上帝的事”并“参透万事,就是上帝深奥的事也参透了”(林前2:10,11),圣灵还将这些事指示凡愿受教的人。

叫你们想起。圣灵不仅启示新的真理;他还要使人们回想起已经忘记的真理,就是那些耶稣曾经教导过的或是那些曾经在真理的经文中所启示的。在危急的时刻,比如说门徒们被带到审判庭前,圣灵就会将合适的思想放进他们的头脑之中(太10:19,20)。当被问到心中盼望的缘由(彼前3:15),那些平时殷勤学习圣经的基督徒就会确信,圣灵要使他们想起合适的章节来应对当前的局面。


约14:27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象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本会注释】

平安。希腊文词语eirēnē,它与希伯来文词语shalom相对应,后者是耶稣在复活之后显现时常用的一种东方式的问候语(约20:19,21,26)。耶稣这里所说的是一种灵魂上内在的平安,就是临到那些“因信称义”(罗5:1)之人的平安,这些人有罪的感觉被放在十字架的脚下,他们对将来的忧虑也被他们对上帝绝对的信靠吞灭了(腓4:6,7)。耶稣将这种平安称作“我的平安”。这个世界,就是用上它所夸耀的一切科学,也不能给人这样的平安。将这里和约16:33节作一比较。

忧愁。将这里和第1节作一比较。

胆怯。希腊文词语deiliaō,“懦弱的,胆小的”。


约14:28 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本会注释】

我去。见第2,3节;参见约7:33节。

还要……来。见第3,18节。

你们若爱我。门徒们爱耶稣,但是他们若不能充分了解他和他的使命他们就不能用全部的爱来爱他。

就必喜乐。如果门徒能完全了解耶稣在他道成肉身中所有的屈辱,如果他们能了解他复活之后的尊荣,如果他们能认识到耶稣在这段与父分离时期中所有的孤独,这样,当他们看到他回到他父那里去时,他们就会满心喜乐了。此外,当他们认识到耶稣的离去是与他们有益的(约16:7),认识到他的升天以及他在天上圣所中的中保工作是实现救赎计划重要一步的时候,他们就要更加喜乐了。现在他们的思想好像都自私地集中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一想到将来要面对的生活中的困难,又没有他们肉身的主与他们同在,就恐慌惧怕起来。

父是比我大的。提到耶稣道成肉身之前的地位,经上说基督“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腓2:6;见约1:1-3节注释)。他“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腓2:7;参见来2:9;见约翰福音第1章的补充注释)。但即便他成为肉身,耶稣还是宣布他与父原为一(约10:30)。约14:28节中任何似乎是说耶稣次位性的陈述都是在指他的道成肉身,因为在他被钉十字架后,上帝使他高升,并赐给他一个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2:9)。他“与父是平等的”(《证》原文第八册第268页)。进一步的评论见林前15:27,28节注释。


约14:29 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

【本会注释】

你们……就可以信。耶稣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会让他的门徒陷入极大的困惑和忧愁之中,就像将来他们在传道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审判一样。因此他就事先警告他们,使他们好早作预备(见约13:19节注释)。


约14:30 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

【本会注释】

世界的王。关于这个称号见约12:31节注释。

将到。这是指即将发生的大事──人子在客西马尼,他的被捕、审讯、定罪以及被钉,在这所有的事中,这世界的王要用尽一切努力来挫败救赎计划。但是耶稣却喝尽了苦杯,当他宣布“成了”(约19:30)的时候,那黑暗之君的丧钟就敲响了。耶稣至死忍耐,丝毫没有回应撒但的诡计(见《历》第十二章)。


约14:31 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本会注释】

但要叫世人知道。这里有一个省略,应该将以下几个字加上去,“这些事发生,但要叫世人知道”。这里既可以理解为目的状语从句,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结果状语从句(见约9:3节注释);即,这些即将发生之事的结果是让世人知道耶稣对天父的爱。

起来,我们走吧。之后,耶稣和他的门徒“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太26:30)。赞美诗是逾越节诗歌的一部分(见太26:30节注释)。许多学者认为约翰福音第15;16章的教训以及第17章的祷告都是在逾越节晚餐的楼上发生的,但是也没有必要刻意调换这几章的顺序。这些章节的教训和往客西马尼园去沿途的自然景色非常相配,特别是茁壮茂盛、果实累累的葡萄园,正好用来说明葡萄树和枝子的比喻(见《历》第七十三章)。橄榄山的山坡正是两天前耶稣赐下有关将来长期教训的地点(见太24:1节注释)。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