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6章
1 这是耶和华你们 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
2 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 神,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
3 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 神所应许你的。
4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
5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 神。
6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
7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8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9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10 耶和华你的 神,领你进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给你的地。那里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
11 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有凿成的水井,非你所凿成的;还有葡萄园、橄榄园,非你所栽种的,你吃了而且饱足。
12 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
13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 神,事奉他,指着他的名起誓。
14 不可随从别神,就是你们四围国民的神,
15 因为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你 神,是忌邪的 神。惟恐耶和华你 神的怒气向你发作,就把你从地上除灭。
16 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 神,像你们在玛撒那样试探他。
17 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 神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
18 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并可以进去得耶和华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的那美地,
19 照耶和华所说的,从你面前撵出你的一切仇敌。
20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耶和华我们 神吩咐你们的这些法度、律例、典章是什么意思呢?’
21 你就告诉你的儿子说:‘我们在埃及作过法老的奴仆,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
22 在我们眼前,将重大可怕的神迹奇事,施行在埃及地和法老并他全家的身上,
23 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他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把这地赐给我们。
24 耶和华又吩咐我们遵行这一切律例,要敬畏耶和华我们的 神,使我们常得好处,蒙他保全我们的生命,像今日一样。
25 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 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
申命记7章
1 耶和华你 神领你进入要得为业之地,从你面前赶出许多国民,就是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都比你强大。
2 耶和华你 神将他们交给你击杀,那时你要把他们灭绝净尽,不可与他们立约,也不可怜恤他们;
3 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
4 因为他必使你儿子转离不跟从主,去事奉别神,以致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速速地将你们灭绝。
5 你们却要这样待他们: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用火焚烧他们雕刻的偶像。
6 因为你归耶和华你 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 神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
7 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
8 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
9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 神,他是 神,是信实的 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
10 向恨他的人当面报应他们,将他们灭绝。凡恨他的人,必报应他们,决不迟延。
11 所以,你要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律例、典章。
12 你们果然听从这些典章,谨守遵行,耶和华你 神就必照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约施慈爱。
13 他必爱你,赐福与你,使你人数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给你的地上,赐福与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并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
14 你必蒙福胜过万民,你们的男女没有不能生养的,牲畜也没有不能生育的。
15 耶和华必使一切的病症离开你,你所知道埃及各样的恶疾,他不加在你身上,只加在一切恨你的人身上。
16 耶和华你 神所要交给你的一切人民,你要将他们除灭,你眼不可顾惜他们。你也不可事奉他们的神,因这必成为你的网罗。
17 你若心里说:‘这些国的民比我更多,我怎能赶出他们呢?’
18 你不要惧怕他们,要牢牢记念耶和华你 神向法老和埃及全地所行的事,
19 就是你亲眼所看见的大试验、神迹、奇事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都是耶和华你 神领你出来所用的。耶和华你 神必照样待你所惧怕的一切人民。
20 并且耶和华你 神必打发黄蜂飞到他们中间,直到那剩下而藏躲的人从你面前灭亡。
21 你不要因他们惊恐,因为耶和华你 神在你们中间是大而可畏的 神。
22 耶和华你 神必将这些国的民,从你面前渐渐赶出,你不可把他们速速灭尽,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
23 耶和华你 神必将他们交给你,大大地扰乱他们,直到他们灭绝了;
24 又要将他们的君王交在你手中,你就使他们的名从天下消灭。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直到你将他们灭绝了。
25 他们雕刻的神像,你们要用火焚烧,其上的金银你不可贪图,也不可收取,免得你因此陷入网罗,这原是耶和华你 神所憎恶的。
26 可憎的物,你不可带进家去,不然,你就成了当毁灭的,与那物一样。你要十分厌恶、十分憎嫌,因为这是当毁灭的物。
传道书2章
1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
2我指嬉笑说:“这是狂妄”;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
3我心里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体舒畅,我心却仍以智慧引导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
4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
5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
6挖造水池,用以浇灌嫩小的树木。
7我买了仆婢,也有生在家中的仆婢;又有许多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
8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物,并许多的妃嫔。
9这样,我就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
10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分。
11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
12我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什么呢?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
13我便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
14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注:原文作“在他头上”);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我却看明有一件事,这两等人都必遇见。
15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
16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
17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18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
19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
20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
21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22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
23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
24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 神的手。
25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
26神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惟有罪人, 神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 神所喜悦的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1当下彼拉多将耶稣鞭打了。
2兵丁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紫袍,
3又挨近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他们就用手掌打他。
4彼拉多又出来对众人说:“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5耶稣出来,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
6祭司长和差役看见他,就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7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 神的儿子。”
8彼拉多听见这话,越发害怕。
9又进衙门,对耶稣说:“你是哪里来的?”耶稣却不回答。
10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
11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
12从此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注:原文作“朋友”)。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了。”
13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
14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15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
16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
17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18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19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20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腊三样文字写的。
21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
22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23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份,每兵一份;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
24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做了这事。
25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26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注: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27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28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
29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
30耶稣尝(注: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 神了。
31犹太人因这日是预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
32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
33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打断他的腿。
34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35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
36这些事成了,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37经上又有一句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38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39又有尼哥德慕,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
40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41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
42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申命记6章
提要:1 律法的目的就是顺从。3 继续劝告
1 “这是耶和华你们上帝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
【本会注释】
诫命。排列顺序与申5:31相同。
2 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
【本会注释】
希伯来原文“敬畏”的意思就是“畏然肃立”、“尊重”、“尊敬”(见申4:10注释)。
3 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上帝所应许你的。
【本会注释】
参上帝对先祖的应许(创12:2;17:6;22:17,18)。
4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
【本会注释】
直译为“耶和华我们上帝,耶和华[是]独一”。希伯来人相信独一的真神,这与周围信奉多神的列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信心的表白作为希伯来人的口号已有3,000多年了(见可12:29)。使徒保罗将这个真理列为基督教的信条(林前8:4-6;弗4:4-6)。
在发现死海古卷之前,旧约圣经最古老的希伯来文手抄本就是公元前一世纪的纳什蒲纸,其中包括十诫和申6:4,5。
5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
【本会注释】
爱。在希伯来原文中这是一个广义的词,还表示“愿望”、“情感”、“倾向”,心心相印心与心之间更亲密的结合。信徒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是以爱为基础的(约壹4:19),爱是上帝律法的基本原则(可12:29,30)。完全地爱就是全心地顺从(约14:15;15:10)。
心。基督教要求人奉献他的全部和一切──他的思想、情感、和行动的能力(帖前5:23)。“心”字的原文泛指情感、感觉、愿望和意志。心是行动的源头,是思想和感觉的中心(见出31:6;36:2;代下9:23;传2:23)。“性”字的原文是指赋予人生命的动力,即生命力,也包括人身体的欲望和食欲(见民21:5)。在箴23:2;传6:7中被释义为“贪食、口腹”。
力。字的原文来源于一个表示“增加”的动词。该名词的意思就是“丰富”,可以指人今生所积攒的物质。
6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
【本会注释】
在心上。即“在心里”(见申11:18)。
7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本会注释】
教训。原文表示“磨”、“使尖利”(见申32:41;诗64:3;140:3;赛5:28)。因此,这是在要求人们以清楚、明确的方式进行教训。父母们肩负着重大的职责,要日复一日地教育他们的孩子有关责任和命运的事。
8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本会注释】
系在。犹太人后来对这些字加以了生硬的理解,将经匣系在额头上和左臂内侧(见出13:9注释)。
你的城 门上。在一些东方国家中,人们至今仍习惯在门口写上祝福和吉祥的话。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如此做,就象中国人特别是在新春佳节时所做的一样。
9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10 “耶和华你的上帝领你进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给你的地。那里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
11 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有凿成的水井,非你所凿成的;还有葡萄园、橄榄园,非你所栽种的;你吃了而且饱足。
12 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
【本会注释】
第10-12节是在以色列人进入一个丰衣足食之地时对他们的警告。他们不应专注于他们的新产业而忘却了他们对上帝应尽的责任。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容易“忘记耶和华”,忘记他们是借着祂的大能才获得这一切的(申8:18)。
为奴之家。直译为“奴隶之家”。他们先前所住的埃及,在这里被称为一个“家”。
13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事奉他,指着他的名起誓。
【本会注释】
起誓。就是以誓言约束自己。此词的原文与数字七同根。其含意就是当一个人“起誓”时,他“七倍地”约束自己,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14 不可随从别神,就是你们四围国民的神;
【本会注释】
这个命令与第13节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连别神的名字都不得提及(出23:13;书23:7;耶5:7)。
15 因为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你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惟恐耶和华你上帝的怒气向你发作,就把你从地上除灭。
【本会注释】
见出20:5;34:14;申4:24。“忌邪”一词原文词根的意思就是因为爱心、热情或忿怒等强烈的情感而“脸色大变”。上帝生性忌邪;祂怎能与别神分享其子民的情感呢(林后6:14-17)?光明与黑暗不能共存;人若想在心中藏匿黑暗,就会将光明排除在外。
16 “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上帝,象你们在玛撒那样试探他。
【本会注释】
试探。直译为“试验”、“考验”、“验证”。这里没有引诱人犯罪的现代含义。该词被用来指上帝对人的“验证”或“试验”,为要培养他们的品格,增强他们对祂的信心和忠心(见创22:1;出20:20;申8:2,16;但1:14)。英文中的probation(试用、缓刑)与prove(验证)有共同的拉丁文词根。试用期就是考验期。在玛撒,以色列人竟敢本末倒置地试验上帝(出17:2,7)。后来撒但怂恿基督从圣殿的檐口跳下去的时候,基督引用了申6:16(太4:7)。因为基督若同意那个建议,就将表现出自以为是而不是信心。自以为是乃是假冒的信心。
17 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上帝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
18 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并可以进去得耶和华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的那美地,
【本会注释】
忠心地履行责任可以使上帝赐予额外的祝福。摩西一再强调必须始终不渝地忠于耶和华。
19 照耶和华所说的,从你面前撵出你的一切仇敌。
【本会注释】
就是一切反对他们占领应许之地的人。他们因一贯地拒绝尊崇真神而使自己成为上帝的仇敌,从而也成为祂选民的仇敌。
20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耶和华我们上帝吩咐你们的这些法度、律例、典章是什么意思呢?’
【本会注释】
见出13:14。父母在他们向上帝所负的责任中,应将教养儿女作为他们首要的责任。这一直是上帝的心意。
21 你就告诉你的儿子说:‘我们在埃及作过法老的奴仆;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
22 在我们眼前,将重大可怕的神迹奇事施行在埃及地和法老并他全家的身上,
23 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他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把这地赐给我们。
【本会注释】
他们脱离奴役的神奇得救应永远被记念,作为上帝的大能和祂对他们施行主权的凭据。出埃及的拯救也暗示着脱离罪的拯救(见罗6:12-23;8:21)。
24 耶和华又吩咐我们遵行这一切律例,要敬畏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使我们常得好处,蒙他保全我们的生命,象今日一样。
【本会注释】
上帝对我们所提出的一切要求都是为了我们的益处。祂对我们的限制都是为了保护我们抵御属灵的危险。这些危险可能并不是显而易见的。牧人建立羊圈并不是为了阻止它们与狼共舞,而是为了“保全”它们的“生命”。
保全我们的生命。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
25 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
【本会注释】
我们的义。直译为“义将归[功于]我们”。意思就是我们若凭借上帝所赐的力量遵从上帝所显的旨意(罗8:3,4;加2:20),在祂看来就如同我们自己的“义”一般。人只能因信称义(罗5:1),但是“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2:20)。
申命记7章
提要:1 与列国的一切交往都被禁止,4 这是因为惟恐他们崇拜偶像,6 为了百姓的圣洁,9 因上帝本性的怜悯和正义,17 因他们确信上帝必将给他们胜利。
1 “耶和华你上帝领你进入要得为业之地,从你面前赶出许多国民,就是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都比你强大。
【本会注释】
许多国民。赫人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见创10:15的注释)。
革迦撒人。西巴勒斯坦的一个迦南部落(见创10:16;书24:11)。
亚摩利人。见创10:16的注释。这个人数众多和分布广泛的民族在圣经中经常提到(创14:7,13;15:16,21;48:22等)。他们的名字在旧约圣经的十八卷书中出现过。
比利洗人。西巴勒斯坦中部的一个民族(见创13:7的注释)。
希未人。见创10:17的注释。对于他们所知甚少。
耶布斯人。见创10:16的注释。此民族占据了耶布斯山寨,又称为耶路撒冷,或撒冷(书15:63;18:28;士1:21;撒下5:6,8)。耶路撒冷这个名称在公元前十九世纪的埃及文献中被证实。
2 耶和华你上帝将他们交给你击杀,那时你要把他们灭绝净尽,不可与他们立约,也不可怜恤他们。
【本会注释】
见出23:32;34:12。上帝的旨意不是让以色列人永远与其他国家保持隔离。但在他们学会全心信靠并侍奉祂之前,与偶像崇拜者往来乃是充满危险的。上帝想要让希伯来人成为世上的光,但只要他们有接受他人黑暗的倾向,就最好保持隔离。当这种危险过去之后,以色列人就能够向他们周围的异教国家为真神作见证了(见出24:12;民33:52)。
3 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
【本会注释】
与偶像崇拜者亲密的交往,如在家庭中,不仅会对个人,而且会对整个国家产生影响(见出34:15,16)。所罗门违犯了这项原则,结果导致了对个人和国家数不尽的损失(王上11:1)。与那些既不爱上帝也不侍奉上帝的人建立联盟,是不会有快乐或安全的(林前6:14-17)。以扫(创26:34,35)、所罗门(士14:1)和其他人的悲惨经历充分说明了保持分离的必要性。
4 因为他必使你儿子转离不跟从主,去事奉别神,以致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速速地将你们灭绝。
【本会注释】
男人对拜偶像的妻子的爱,即或不总是,也通常会将自己的心转离上帝。这正是约书亚所警告的显著危险(书23:11-13)。
5 你们却要这样待他们: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用火焚烧他们雕刻的偶像。
【本会注释】
可能是雕刻出来的木头柱子,献给一个名叫亚舍拉的迦南女神(见申16:21;士6:25-30)。
焚烧。类似的吩咐,见民33:52。另见大卫对焚烧非利士人神像的热心(代上14:12)。
6 因为你归耶和华你上帝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上帝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
【本会注释】
圣洁的民。见利11:44,45;19:2;20:7-26。归耶和华为圣乃是以色列人行为的宪法和准则。“圣洁”一词的主要含义是身体上的分离。其含义后来发展成“献身”或“奉献”。“圣洁”的民是“分别”的民,就是与周围列国的习俗分别开来,专门献身于侍奉上帝(见彼前2:9)。
特作自己的子民。直译为“特别拥有的子民”。“特”字的原文来源于一个表示“获取财产”的词根。这里使用的是名词形式,意思就是“私有财产”。
7 “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
【本会注释】
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12:1-3;15:1,2)。在这个应许发出200年之后,其家族中被拣选的支系只有70个男丁(创46:26,27)。
8 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
【本会注释】
直译为“耶和华,你的爱人”。上帝的爱可以比作父母对儿女的爱。
大能的手。耶和华“大能的手”是神能的手,用来拯救其百姓并给他们力量来实现上帝对于他们的旨意。这可以从亚伯拉罕的后裔发展成为一个大国的过程中看出来。上帝的子民下埃及时只有一家七十口人,然而耶和华后来使他们“如同天上的星那样多”(申10:22)。
9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上帝,他是上帝,是信实的上帝;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
【本会注释】
“信实”一词的原文是动词的分词形式,后经希腊语产生了我们常说的“阿门”。该希伯来动词的意思就是“支撑”、“支持”、“使稳固”,所强调的就是绝对的可靠性。
慈爱。原文的意思包括热烈的爱情、诚挚的愿望、无私的仁爱、恩典、恩惠和慈爱。此词表示上帝或人最高的无私精神。英文RSV版译为“坚定不移的爱”。
千代。“永远”的意思。指的是历代以来与上帝建立盟约关系的众人。
10 向恨他的人当面报应他们,将他们灭绝。凡恨他的人必报应他们,决不迟延。
【本会注释】
不是出于怨恨,而是依照个人所应得的功过予以赏罚(传11:9;罗2:6-11;启22:12)。上帝是至公义、至忍耐的,但是祂对任何人的慈爱(见第9节注释)都受到全体人类利益的制约。罪是有工价的,凡赚得工价的人都将获得全额的偿付。那些顽固地藐视上帝慈爱的人(第9节),最终必品尝祂的忿怒。
11 所以,你要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律例、典章。”
【本会注释】
直译为“执行命令”,可能是指整个十条诫命,或任何一条适用于当时情况的训言。
12 “你们果然听从这些典章,谨守遵行,耶和华你上帝就必照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约,施慈爱。
【本会注释】
这句话指明他们听从上帝的诫命所得的赏赐。
13 他必爱你,赐福与你,使你人数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给你的地上赐福与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并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
【本会注释】
这些丰盛的应许是重申向他们列祖所做的应许(创15:5;22:17;28:14;利26:4,5;耶31:12)。
14 你必蒙福胜过万民;你们的男女没有不能生养的,牲畜也没有不能生育的。
【本会注释】
见出23:26。生育能力被视为人世间最大的福气,而不能生育则是最大的诅咒。
15 耶和华必使一切的病症离开你;你所知道埃及各样的恶疾,他不加在你身上,只加在一切恨你的人身上。
【本会注释】
在圣经中,最讨厌的疾病总是与埃及联系在一起(出15:26;申28:27,35)。如果以色列人与上帝所赐给他们健康生活的原则相配合的话,“虚弱和恶疾,在他们当中会是从未听过的”(《先祖与先知》第378页)。他们会成为健康和体能的模范,成为脑力和道德力发达的典范。
16 耶和华你上帝所要交给你的一切人民,你要将他们除灭;你眼不可顾惜他们。你也不可事奉他们的神,因这必成为你的网罗。
【本会注释】
网罗。直译为“诱饵”,来源于表示“放置诱饵”的动词词根。该词在摩3:5中译为“机槛”。
17 “你若心里说,这些国的民比我更多,我怎能赶出他们呢?
18 你不要惧怕他们,要牢牢记念耶和华你上帝向法老和埃及全地所行的事,
【本会注释】
新的一代不要有避免他们先辈所表现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曾使他们在旷野中灭亡(民14:35)。惧怕,是信心的反义词,是不能与上帝合作的。所以上帝不能领上一代人进入他们本可享有的迦南地(来3:12,19)。
19 就是你亲眼所看见的大试验、神迹、奇事,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都是耶和华你上帝领你出来所用的。耶和华你上帝必照样待你所惧怕的一切人民。
【本会注释】
试验。直译为“考验”或“试炼”,该词在圣经中从来没有引诱人犯罪的含义。这里所指的是上帝为引导法老释放祂子民所用之神能的明证。借着这些明证,上帝向法老王清楚地显明祂是上帝,从而将一个考验摆在法老面前,要求他在配合或反对上帝的旨意之间加以选择。
20 并且耶和华你上帝必打发黄蜂飞到他们中间,直到那剩下而藏躲的人从你面前灭亡。
【本会注释】
黄蜂。可能是一种比喻(见出23:28注释;另见书24:12)。
21 你不要因他们惊恐,因为耶和华你上帝在你们中间是大而可畏的上帝。
【本会注释】
参在何烈山磐石前摩西提出的问题(出17:6,7)。
22 耶和华你上帝必将这些国的民从你面前渐渐赶出;你不可把他们速速灭尽,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
【本会注释】
就是当他们预备好可以占领那地的时候(出23:29)。如果让土地荒废,以色列人所面临的困难就大得多。
23 耶和华你上帝必将他们交给你,大大的扰乱他们,直到他们灭绝了;
【本会注释】
参出23:27中对相同意思的不同说法。
24 又要将他们的君王交在你手中,你就使他们的名从天下消灭。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直到你将他们灭绝了。
【本会注释】
约书亚曾列举在征服迦南时期被制服的31个王(书12:7-24)。
25 他们雕刻的神像,你们要用火焚烧;其上的金银,你不可贪图,也不可收取,免得你因此陷入网罗;这原是耶和华你上帝所憎恶的。
【本会注释】
金银。指的是用来包木制偶像的金属以及装饰它们的饰品(见赛30:22)。这些只能成为以色列人的网罗(书7:21,22),根本不具有永久的价值。
26 可憎的物,你不可带进家去;不然,你就成了当毁灭的,与那物一样。你要十分厌恶,十分憎嫌,因为这是当毁灭的物。”
【本会注释】
触摸或藏匿当毁灭的物就会遭遇被毁灭。见上帝给亚哈的信息(王上20:42)。
传道书2章
提要:1 人生道路上追求欢乐的虚空。12 尽管聪明强过愚昧,但结局都一样。18 劳碌的虚空,所得的要留给不认识的人。24 没有什么强如劳碌中享福;但那是上帝的恩赐。
1 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
【本会注释】
心里。即“对自己”说(英文RSV版)。这是所罗门心中的理性部分,对代表肉体欲望和满足的那一部分说话。这种独白是思维的活动。参路12:17-19中财主的富人的独白。
试试。即“考验”或“试验”,看看结果如何。
喜乐。原文的含义很广,均表示给身体感官带来的快乐。本文指因参与属世的娱乐而来情感和欲望。但该词在其他地方可表示宗教的快乐和幸福。
享福。直译为“看好东西”,即“享受人生的乐趣”。相当于现代的“过得开心”。所罗门提议尽情享受世界所提供的快乐,从中追求持久的满足。
2 我指嬉笑说:“这是狂妄。”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
【本会注释】
嬉笑(sechoq)。该词还有“戏耍”(箴10:23)“笑话”(哀3:14)之意。其动词形式亦为“戏耍”(撒下2:14)。以满足声色之乐为人生的最高幸福乃是极大的堕落(见《先知与君王》第76页)。
狂妄。直译是“愚蠢”。参传1:17相关的希伯来语词。
喜乐。该词原文既能指来自骄傲和情欲的快乐,也可以指普通合理的快乐。
有何功效呢?或“有什么用处呢?”参保罗在罗6:21中肯的质询。
3 我心里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体舒畅,我心却仍以智慧引导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
【本会注释】
用酒使我肉体舒畅。这里的“用”原文直译为“牵引”(见申21:3;诗28:3;何11:4)。 “酒”(yayin,见创9:21;民28:7注释),在圣所崇祀和异教仪式里表示“奠祭”(出29:40;利23:13;民15:5,7,10;28:14)。所罗门是在说:“我用酒牵引(刺激)我的身体”。他的身体似乎被酒所象征的马所牵拉。
引导。(申4:27;28:37;诗48:14;78:52;赛49:10)。这里暗示所罗门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食欲和情感,保持适度。他一开始(见第1节注释),并不想完全放弃理智而走向极端。大多数沉湎于享乐的人也是这样想的。说人能在的罪恶中游刃有余,这是致命的骗局。
愚昧。在这里可能指“导致犯罪的事情”,而不是指罪本身。所罗门追求这些经验的原意,是要充分利用一下,了解它们所提供的满足,而不受它们所支配。
等我看。所罗门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目的。没有人要求他追随如此危险愚蠢的行径。上帝不可能要他这么做。
人('adam)。泛指人类,包括男人和女人(见创1:26;3:17;民24:3注释)。
一生。直译是“数目”或“故事”,词根是saphar,意为“重新计算”,“计算”,“叙述”,“测量”)。表示“书”的名词也来自这个词根。
4 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
【本会注释】
我为自己动大工程。无疑指他建筑的规模和辉煌。参1-3节,这当然是使人沉溺的方式中的一种值得肯定的方式(见王上7:1;9:1)。
建造房屋。见王上7:1-12;9:15-19。所罗门兴建了庞大的建筑工程。
葡萄园。参歌8:11。关于所罗门时代百姓的经济状况,见王上4:25,人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
5 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
【本会注释】
园。直译是“围墙”,来自动词“围绕”。由于近东地带的山羊,毛驴和其他牲口自由吃草的习惯,园子必须有坚固的围墙或栅栏。
囿(pardes),源于波斯语pairi-daêza,指波斯国王大型的动植物园(见创2:8注释)。所以pardes 是一个王家保护区,圈地或公园。英语的“天堂、乐园(paradise)来自希腊语paradeisos 。Pardes 是尼2:8的“园林”,歌4:13的“果园”。见创2:8注释。
树。显然指所罗门进行的大规模园艺工程,不仅是公园,而且还是果园。他在耶路撒冷南面的山边开辟了王园(王下25:4),在伯哈基琳种植了葡萄园,一般被认为是耶路撒冷以西4英里(6.4公里)的`Ain Karim,,但最近被认定为耶路撒冷以南2.1/2英里(4公里)的Ramoth Rahel(耶6:1)。另一个在巴力哈们(歌8:11)。
6 挖造水池,用以浇灌嫩小的树木。
【本会注释】
巴勒斯坦的降雨无法提供足够的水源(见本书卷二110页;见创12:10注释)。现在和过去一样,农田需要灌溉,所以农民就挖掘水池和水库蓄水。尼2:14节的“王池”被约瑟弗斯称为“所罗门的池子”(《战争史》5-4-2)。所谓所罗门的池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其中最大长约182.9米,宽63.1米,深15.2米。这些池子离伯利恒东南约4.8公里。所罗门也许还兴建了鱼池,放养各种鱼类(歌7:4)。
7 我买了仆婢,也有生在家中的仆婢;又有许多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
【本会注释】
仆婢。为了进行所罗门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仆人和工人。示巴女王曾诧异所罗门工程中雇工的数量(王上10:5)。所罗门无疑还有非希伯来族的奴隶(王上9:21;代下8:8)。还有大量希伯来仆人担任较为自由的奴隶(见出21:2,20;申15:12,15注释)。
生在家中的仆婢。直译是“我家里所生的孩子”,作为其他方式得到的奴隶的补充。买来或俘虏的奴隶自己也有孩子。关于所罗门的仆人的数目,见王上4:21-27;10:25,26。
牛群羊群。所罗门牛群羊群的数量无疑非常庞大。从向圣殿献祭的数量可以看出来(王上8:63)。除了献祭之外,还需要大量肉食供应国王所用的大批仆人和奴隶(见王上4:22,23;代上27:29-31)。
8 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物,并许多的妃嫔。
【本会注释】
金银。关于所罗门所拥有的贵重金属和金银器皿,见王上9:28;10:14- 27;代下1:15;9:20-27。希西家向亚述王上缴的贡物用了国王的一部分财宝(王下18:14-16)。希西家曾向巴比伦国王的使者展示自己的财宝(王下20:13)。
财宝。可能指所罗门征收的各种的贡物和税金。上帝也用这个词指祂的子民(出19:5;诗135:4;参申7:6;14:2;26:18;玛3:17“特特归我”)。
各省的。可能指各属国及其百姓的贡物(见王上4:21,24;10:15)。
又得。该动词意为为“获得”,“指定”,或“任命”。创12:5为“所得的”。
唱歌的男女。所罗门一定有大量的娱乐活动,包括接待各国来宾。故需要许多专业演艺人员(见撒下19:35;摩6:5)。
妃嫔(shiddah wesh-iddoth,一般为“妾”)。Shiddah 的来源不详,可能是来自动词“掠夺”,指夺取被征服民族的女子。也可能来自一个动词,相当于阿拉伯语的动词“弄湿”。希伯来语用该词派生一个表示女性胸部的词语。七十士译本译为“男女斟酒人”(参士5:30)。
9 这样,我就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
【本会注释】
这样,我就日见昌盛。 所罗门没有掩饰对自己伟大统治的满意,表现了尼布甲尼撒吹嘘自己荣耀的精神:“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么”(但4:30)。所罗门骄傲自满地指出他的财富和智慧超越过了他所有的先辈,甚至自己的父亲。
我的智慧仍然存留。直译是“我的智慧站在我的一边”,帮助他获得所有的财产,或保守他不至过度放纵(见第3节注释)。犹太解经家这两种看法都有。所罗门在愚昧中自以为聪明,就像喝醉的人自以为头脑清醒。
10 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分。
【本会注释】
所求的(sha'al)希伯来人常用的名字“扫罗”(Sha'ul),就是来自这个词根(见撒上9:2注释)。所罗门暗示自己走到了尽头,没有什么是没有尝试过的(见约壹2:15-17)。
享受……快乐(simchah … sameach)。两个动词都可以表示各种快乐的情感。无论是在宗教经验方面,还是在合理的快乐方面,或是在劳动,狂欢和放荡的行为上。所罗门的意思肯定是指凡他所研究的学问和所从事的工作,他都品尝过其果子。
分。指“份额”或“报酬”,如战利品,赃物,奖品,食物,财产和生活方式。在诗50:18中被译为“同伙”,指与“奸淫的人”同伙。所罗门在这里显然指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他所追求的幸福。
11 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
【本会注释】
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
我察看。原文的意思不止“随便看看”。该词根所派生的名词是“脸”,指面对所要考虑的问题。原文的“我”是强调形式。所罗门似乎在说:“我亲眼察看”。
捕风。声色之乐不能提供持久的满足。约4:24说“上帝是个灵”。 祂不是许多灵中的一个,而是特殊和绝对的灵。人必须通过自己人性接近上帝。只有这样的联合,人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所罗门所寻找的一切属世娱乐都是虚空,都是捕风(见传1:14注释)。
在日光之下。这个词组在《传道书》中出现29次,指人类的活动范围。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益处。见传1:3注释。“益处”在《传道书》的哲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词,共出现了十次。在《旧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所罗门尝试和放纵过各种经验,事业和娱乐,看看能得到什么“益处”。该词词根的意思是是“盈余”或“余额”。有人认为该词可能用于犹太人的贸易。
12 我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什么呢?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
【本会注释】
我转念。见第11节注释。所罗门体验过人生的一切物质享乐。现在他实事求是地考虑智慧和愚昧的问题。
还能作什么呢?这一句直接译文可以是“国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怎么样呢”国王可能询问:地位低于他的人追求他已经历过的事有什么用呢?他是占有一切资源的国王,况且他的智力过人。
早先所行的。“王以后而来”的人不可能有超过所罗门的成就。所罗门已经证明世俗之乐的虚空,所以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13 我便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
【本会注释】
我便看出。“我”是强调的。一个心存疑虑,不经过亲身探索就不满足的人,终于“看出”了。
智慧胜过愚昧。直译是“智慧的益处比愚昧大”。所罗门满足于真智慧的价值的。
光明胜过黑暗。直译是“光明的益处比黑暗大”。光明比喻属灵和智力上的进步,黑暗则比喻思想和道德上的堕落和败坏。使徒保罗在弗5:8和帖前5:5中使用了同样的比喻;公义的道被比作光(诗37:6;119:105;赛51:4);邪恶的道被比作黑暗(伯37:19;箴4:19)。使徒约翰宣称基督耶稣是天上的光,在这世界的黑暗中照耀(约1:4,5)。
14 智慧人的眼目光明(光明:原文作在他头上),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我却看明有一件事,这两等人都必遇见。
【本会注释】
眼目。智慧人的眼目遵循上帝的旨意一直往前看,免得跌倒。参耶稣在约11:9中的话。眼目在属灵上运用的另一个例子,见弗1:18。
愚昧人。智慧人知道自己的目标,采取最直接的路线;愚昧人摸索着前进却会跌倒。箴17:24用另一个比喻表达了相似的意思:“愚昧人眼望地极”。
我。原文的强调的。意为所罗门觉不得不赞美智慧。
有一件事。直译是“发生了一件事”(见诗49:10;90:3-5)。智慧人和愚昧人最后都会死亡。
15 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
【本会注释】
我也必遇见。智慧人和愚昧人都会死亡。表面上没有什么区别。
我为何更有智慧呢?即使通宵达旦,辛勤劳动,又有什么益处呢?那些奋斗一生,努力去应付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人,和那些只图生存的愚昧人一样会死亡。
这也是虚空。所罗门认为,人生中的野心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都是过眼烟云。事实上人生的问题,除了从上帝那里以外,是无处可觅答案的。人只有在属天的智慧中成长,使自己的生活与上帝的旨意和谐,才能找到生存的真正目标(见太6:33)。
16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
【本会注释】
无人记念。愚昧人和智慧人都很快会他们的同胞所忘记。就世界而言,这句话是真实的。但那些在生活中遵循神圣智慧的人,将会永远被纪念(诗112:6;箴10:7),并因确知自己的名字记在天上而高兴(路10:20;腓4:3)。
被忘记。被世界所忘记,但是被上帝所记念(见玛3:16,17;约14:1-3)。
可叹。这是一个疑问句式的感叹句。
17 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本会注释】
恨恶。希伯来语表达最深憎恨或敌意的词,含有讨厌,恶心,反感,不悦的意思。该词词根的含义是“丑陋”或“畸形”,既可指身体,也可指脾气或性情。该动词还出现在玛1:3中。上帝说祂“恶”以扫。上帝以失望和厌恶的心情看待以扫,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憎恨”。尽管上帝憎恶罪恶,但祂却爱罪人。在传2:17的后半句中,所罗门说明了他的意思:“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所罗门迄今所有的努力都无法给他带来他所指望的满足。他一想起这些事就烦恼倍增。
我都以为烦恼。直译是“使我讨厌”(见伯3:24-26;7:14-16)。
捕风。或“以风为食”(见何12:1;见传1:14;2:11注释)。
18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
【本会注释】
所罗门想到他所兴建的一切宏伟建筑和其他所进行工程都将被别人享受,就十分苦恼(见本章19节注释)。
19 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
【本会注释】
谁能知道?所罗门通常用动词“知道”来表达疑问。他感到伤心,因为他不知道他继承者会不会赏识和配得上它们。他们可能继续他的工作,也可能予以抛弃。烦心的是他无法控制这件事。有人认为所罗门所烦恼是他的继承者罗波安。
管理。该词原文指对人或事物的完全控制。想到终生劳碌的成果可能被继承者所挥霍,他心里非常烦恼(见伯27:16,17;诗39:6;箴23:5;赛65:22;路12:20)。
20 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
【本会注释】
我转想。指从不同的或相反的角度来看。说明所罗门在回顾自己的人生以后,在观念上,也许还在行为上发生了完全的变化。
绝望。所罗门很不情愿地接受他所发现的事实(见撒上27:1;伯6:26)。
21 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本会注释】
灵巧 有译本为“公平”。该词原文在圣经其他地方均无出现。其词根意为“适宜”、“正确”,故可译“自然倾向”,“天然能力”。所罗门所想到的是如果有人多才多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劳动成果仍将留给没有参与的人,自己却无法享受。
留给。或“交给”。
分。即他的遗产,包括土地,财产,或其他收益。
22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
【本会注释】
他能享受什么永久的成果呢?答案是否定的。收获和付出是不成比例的。
23 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
【本会注释】
“日日”与“夜间”相比。白天不停地劳动,“夜间”则失眠思虑白天的事。所罗门似乎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辛劳,悲伤和失望所带来的福气(见伯35:10;参罗8:35;林后12:9;来12:11;启3:19)。
24 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手。
【本会注释】
吃喝。在此所罗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说出了结论。他觉得结果既是空虚,为何不吃吃喝喝,享受人生呢?
享福。有译本为“使自己的灵享福”。直译是“向他的心灵显示好处”。这里的“心灵”指人的欲望(见箴10:3;13:25;27:7;见创2:7;9:5;申6:5注释)。这句话可能指真的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也可能指实行自己的计划和任务所带来的满足。
上帝的手。上帝的旨意不仅要人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且在实行自己的任务时得到快乐。这句话表明所罗门认识到上帝掌管一切的能力,以及祂地上的儿女尽管有苦难和失望,最终将有美好的结局。
25 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
【本会注释】
享福。所罗门可能在说自己一生的劳碌,以及他比别人更能欣赏其劳动的果实。本句的发言者也许是上帝(见第24节)。故25节可译为“离开上帝,谁能吃,谁能享受呢?”
能胜过我。亦可译为“离开上帝”。意思是只有上帝在供养着全人类,离开祂什么都不存在。
26 上帝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惟有罪人,上帝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上帝所喜悦的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本会注释】
上帝喜悦谁。26节与25节是并列的,都与24节相连系。所罗门承认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上帝不抛弃人类。
罪人。就是抗拒和违背上帝旨意的人;直译是“偏离目标的人”。
收聚。罪人辛劳一生却无法进入永生的天国。他的积攒都只是为了今生。他的劳苦是为了积累财富。他把财富收聚起来,却不能永久保持(见太13:12;25:28;路12:20)。
上帝所喜悦的人。伯27:16,17;箴13:22;28:8也表达了恶人的劳苦成果归给义人的意思。
捕风。见传1:14注释。强调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安排一切这一基本事实。
约翰福音19章
提要:1 基督被鞭打,戴上荆棘冠冕,被人击打。4 彼拉多渴望释放耶稣,但他被犹太人的愤怒所胜,便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23 兵丁为耶稣的里衣拈阄。26 耶稣将他的母亲交托给约翰。28 耶稣死了。31 耶稣的肋旁被扎。38 约瑟和尼哥底母将他埋葬。
约19:1 当下彼拉多将耶稣鞭打了。
【【本会注释】
将耶稣鞭打了。第19章继续开始于约18:39节的叙述。这是第一次鞭打。耶稣在被判钉十字架之后再次遭受鞭打(见太27:26节注释)。彼拉多第一次鞭打耶稣,如果可能的话,是想引起那群嗜血暴徒对耶稣的同情心(见《历》第七十七章)。
约19:2 兵丁用荆棘编做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紫袍,
约19:3 又挨近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他们就用手掌打他。
约19:4 彼拉多又出来对众人说:“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本会注释】
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比较约18:38;19:6;彼前2:21,22节。彼拉多的这些话显出了他的软弱。如果耶稣是无辜的,他就不应该让他遭受鞭打。一次违背良心就会导致下一次,直到彼拉多完全丧失了公义的原则为止。
约19:5 耶稣出来,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
【本会注释】
看这个人。!彼拉多喊这句话的目的无疑是要激起群众的同情心。耶稣穿着他们侮辱他给他套上的王袍站在他们面前,头上戴着荆棘的冠冕,他因刚才的鞭打而血流如注、脸色苍白,但他仍旧保持着君王的风采。彼拉多感觉犹太人领袖的要求可能真的必须予以满足。但他在这一点上受到了欺骗。
具体彼拉多为什么选择使用“人”这个词语还不得而知。但他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倒是说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这位在他面前的,永恒的道(见约1:1节注释),已经变成了一个人(见约1:14节注释)。他的确是人子(见太1:1;可2:10节注释),但他同时也是上帝的儿子(见路1:35节注释)。他的道成肉身和死亡为我们赢得了永恒的救赎。
约19:6 祭司长和差役看见他,就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本会注释】
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这几个后面的字显示出彼拉多没有将整个事情交给公会去处理,因为钉十字架是罗马人执行死刑的方式。如果让犹太人选择执行死刑的方式,他们会选择用石头打(见约18:32节注释)。彼拉多似乎是在愤怒的嘲讽中说:“如果你们要求钉他十字架你们[在希腊文中是被强调的]必须执行这项死刑;我在他身上找不出什么错。”
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这是彼拉多第三次申明这一事实(见约18:38;19:4)。
约19:7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上帝的儿子。”
【本会注释】
按那律法。见约18:32节注释;参见利24:16节。
上帝的儿子。见约5:18;10:33节注释。
约19:8 彼拉多听见这话,越发害怕,
【本会注释】
越发害怕。他的妻子给他带信,告诉彼拉多她梦的内容(太27:19),这是彼拉多早先感到害怕的时候。耶稣是神明的暗示使他的心中充满了被警告的感觉。
约19:9 又进衙门,对耶稣说:“你是哪里来的?”耶稣却不回答。
【本会注释】
衙门。见太27:2节注释。
你是哪里来的。出于对耶稣可能是神明这种暗示的惧怕导使彼拉多进一步询问耶稣的出身。他对基督在地上的家乡并不感兴趣,对于这一点他已经知道了(路23:6,7)。但是有一种奇异的恐惧抓住了他的思想,使他感觉到这位站在他面前的高贵的人可能真的是一位神明。
却不回答。比较耶稣在该亚法(太26:63)和希律面前(路23:9)的沉默。彼拉多是有机会学习真理的(见约18:38节注释)。进一步的启示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耶稣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也知道什么时候保持缄默。
约19:10 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
【本会注释】
你不……说话吗。彼拉多认为耶稣藐视他的权柄因此有些恼火。
权柄。希腊文词语exousia,“权力”。
约19:11 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
【本会注释】
赐给你。见但4:17;罗13:1节注释。
把我交给你的那人。这不是指犹大(约6:71;12:4;13:2;18:2),因为犹大没有将耶稣交给罗马当局。该亚法作为大祭司和犹太人最高的官方代表,这里指的就是他(参见约18:35)。
罪更重了。该亚法行使公会的委托权,但同时他也是敬拜上帝的人,他滥用了向人民解释神圣律法的权利。因此他的罪更大了。他还抵挡那更大的光。耶稣已经屡次向他们证明他的神性,但犹太人的领袖硬着心抵挡每一束亮光。
该亚法的“罪更重”这一事实并不代表彼拉多没有罪责。他作为罗马的巡抚有他的职责所在。他本可以拒绝将耶稣交出去。救赎主是会死去,但那罪就不会归在他彼拉多的身上了。
约19:12 从此,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原文作朋友)。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
【本会注释】
释放耶稣。耶稣的回答(第11节)加深了彼拉多的恐惧。这个心地刚硬的罗马巡抚被他面前这个神秘人物的言行所深深震撼。
凯撒的忠臣(原文作朋友)。即,凯撒的坚定支持者。犹太人最终抓住了彼拉多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们的回答是一种胁迫,因为罗马皇帝如果知道了彼拉多故意释放一个自称是王的人,那他巡抚的位置恐怕就难保了。对于自身安全的顾虑导致彼拉多忘记了他对面前这个犯人良心上的敬畏。
犹太领袖们的回答明显是虚伪的。他们这些控告耶稣的人就是凯撒的朋友吗?在所有被占领国中犹太人是最仇恨罗马人统治的,他们虚情假意为之荣誉发热心的凯撒是他们心底里最蔑视、最憎恨的人。
约19:13 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
【本会注释】
带耶稣。即,从罗马总督府彼拉多刚才与耶稣单独会面(第9节)的地方出来。犹太人的领袖们不进总督府免得他们受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约18:28)。
坐堂。可能是外面一个临时准备好的座位,这样犹太人就不必进审判厅了。
铺。希腊文词语lithostrōton,意思是一条石头镶嵌的道路,铺的可能是大理石。
厄巴大。这个词起源不详。有人认为它源自亚兰文词语geba',“高的”,因此用它来描述一个位置较高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可能就紧挨着总督府。关于总督府的位置见太27:2节注释。
约19:14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本会注释】
预备逾越节。希腊文短语paraskeuē tou pascha。这个短语显然等同于希伯来文`ereb happesach,“逾越节的前夕”,这是拉比们的文学作品中一个用来指尼散月十四号的通用术语(见米示孥Pesahim 4. 1,5,6;5. 1;10. 1,《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243,271,273;287;532页;参见Pesahim 1. 1,3;3. 6;4. 7;5. 4,9;7. 9,《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1,46;232;275;317,318;430页)。这个表达可以和安息日的“前夕”作一比较,犹太人用“前夕”来代表安息日前的那一天,而“前夕”在希腊文中相同的表达是paraskeuē(可15:42;路23:54)。Paraskeuē在现代希腊文中仍旧是星期五的名称。在钉十字架的那年,逾越节的paraskeuē和paraskeuē或“预备”逾越节(约19:31,42)是重合的。
因此约翰似乎是将钉十字架的日子标定在了尼散月的十四号。那些认为钉十字架发生在尼散月十五号的人解释说“预备逾越节”是指逾越节那一周的星期五。这种用法并不能用在别处。关于安息日前的这一天,约翰在别处是用paraskeuē来表示的(第31,42节)。关于钉十字架日子的讨论见马太福音第26章补充注释,注释1。
《他勒目》之宋西诺版上关于耶稣的死这样说:“在逾越节的前夕Yeshu[耶稣]被挂在木头上。……既然没有提出什么对他有利的建议他就在逾越节的前夕被挂在木头上了!”(Sanhedrin43a,第281页)。
午正。这可能是罗马时间,即,早上六点钟。约翰福音是在公元1世纪将近结束的时候写成的,主要是为外邦信徒写的(见约1:38节注释)。这里他给出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熟悉的(见太27:45节注释)。而在别处他是从日出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而不是从午夜(见约4:6,52;11:9)。
看哪,这是你们的王。!这无疑是对犹太人一个辛辣的讽刺。
约19:15 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
【本会注释】
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他们这些话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因为犹太人还没有准备要放弃他们关于弥赛亚的希望或正式拒绝上帝作他们的王(见士8:23;撒上8:7;12:12)。他们的欺骗反映出他们急于要除掉耶稣。然而,他们这项声明却使他们退出了与上帝所立的约,他们也不再是他的选民了(见《历》第七十七章)。
约19:16 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
【本会注释】
彼拉多将耶稣交给。约翰没有记录彼拉多当众洗手的事(太27:24)。他没有把耶稣交给犹太人,而是交给罗马当局负责行刑的人。
耶稣被钉十字架
约19:17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本会注释】
背着自己的十字架。[钉十字架,约19:17-37=太27:31b-56=可15:20-41=路23:26-49.主要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见“耶稣的被卖、受审和钉十字架”;“与逾越节有关的钉十字架”,“受难周”,“从复活到升天”。]关于到髑髅地去路上发生的事见路23:26-32节。
约19:18 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本会注释】
钉他在十字架上。见太27:33-35节注释。
约19:19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约19:20 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
约19:21 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
【本会注释】
不要写。只有约翰记录了犹太人的这个抗议。关于它所暗示的意义见太27:37节注释。
约19:22 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本会注释】
我已经写上了。彼拉多非常厌恶犹太人因此决定不再满足他们任何得寸进尺的要求。因为这些犹太人的压力,他不顾自己妻子的警告,抛弃自己作为法官的良知,定了一个无辜之人的死罪。他想告诉他们如果他愿意他是可以坚定的。
约19:23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
【本会注释】
分为四份。这件衣服成了行刑者的财产。只有约翰提到了行刑士兵的人数。以下是他们分得的东西,帽子,草鞋,腰带,披巾,带须边的外衣(罗卜逊)。被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的衣服如何处置经上没有说。
里衣。希腊文词语chitōn,一件贴身穿的衣服(见太5:40节注释)。
没有缝儿。这件衣服的织法可能和大祭司服的织法是类似的,约瑟夫对后者作了如下描述,“这件衣服不是由两片布料在肩膀和两边的部位缝合而成的,它是一块从上到下一体织成的布料,在脖子的部位有一个开口”(Antiquities iii. 7. 4 [161];卷四第393页)。
约19:24 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做了这事。
【本会注释】
应验。这里可以翻译为,“结果经文应验了”(见太1:22;约9:3节注释;参见约11:4;12:38节注释)。
他们分了。引用诗22:18节。
约19:25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本会注释】
他母亲。约翰从不在他的福音书中提耶稣母亲的名字。耶稣在他肉体和心灵双重的痛苦中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母亲。他看见她站在那里,站在十字架的下面。他了解她的痛苦并把她交给约翰照顾。
与他母亲的姐妹。我们不清楚约翰在本节中到底是提到了三个妇人,还是四个。可能“他母亲的姐妹”和“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是指同一个人。革罗罢可能就是路24:18节中的革流巴(见该处注释)。以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确定这些人的身份。
抹大拉的马利亚。关于她的身份见路加福音第7章的补充注释。
约19: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本会注释】
他所爱的。见约13:23节注释。
母亲(原文作妇人)。关于这种形式的称呼见约2:4节注释。
看,你的儿子。!约翰与耶稣的关系要比其他门徒与耶稣的关系更为亲密一些(见第891,892页),因此他比他们更能忠实地担负起一个做儿子的责任。耶稣将他的母亲交托给一个门徒,人们认为这表明当时约瑟已经不在了,还有些人认为这表示马利亚自己没有其他的儿子了,至少没有照顾她的儿子了。约瑟前一次婚姻所生的儿子(见太12:46节注释),耶稣的兄长们,现在不相信耶稣,这使耶稣感到他们对待马利亚的态度或许会像先前对待他一样(见约7:3-5节注释),是讥诮和无情的。
约19: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耶稣的死
约19:28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
【本会注释】
已经成了。将这里和徒13:29节作一比较。
应验。见诗69:20,21节。
约19:29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
【本会注释】
醋。这是给耶稣提供的第二种喝的东西(见太27:34,48节注释)。
约19:30 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上帝了。
【本会注释】
成了。耶稣已经完成了他父交托他要做的工作(约4:34)。创立世界以先就已制订的救赎计划的每一步都已按照时间表完成了(见路2:49节注释)。撒但推翻这个计划的企图失败了。基督的胜利确保了人类的得救。见《历》第七十九章。
耶稣的肋旁被刺
约19:31 犹太人因这日是预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
【本会注释】
预备日。希腊文paraskeuē(见第14节注释)。
留在十字架上。根据申21:22,23节,尸体不能留在“木头”上过夜,而要在当天埋掉。第二天作为安息日更加要求这个命令得到严格的执行。
大日。这日被称作“大日”显然是因为这个安息日还是无酵节的第一日(利23:6;见马太福音第26章补充注释,注释1)。同时代犹太的文学作品中没有出现过“大日”的这种用法。那些坚持耶稣是在尼散月第十五日钉十字架的人主张说那个安息日之所以是大日是因为那周的安息日正好和初熟庄稼摇捆日子(利23:9-14)的第一天是重合的。然而,耶稣却是在初熟节的日子复活的,这也应验了各种的预言(见马太福音第26章补充注释,注释1;参见《历》第八十一章)。
打断他们的腿。这样做是为了促其速死。
约19:32 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
约19:33 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打断他的腿。
【本会注释】
已经死了。钉十字架后这么快就死亡实属罕见。一些被钉十字架的人有的会活上数天之久。俄利根──十字架的刑罚在他那个时代仍旧存在──提到说,大多数受刑的人会活过当晚并第二天一整天(俄利根,马太福音注释,“Series Veteris Interpretationis,” 140,in J. P. Migne,Patrologia Graeca,第十三卷,1793;参见Eusebius Ecclesiastical History viii. 8)。
约19:34 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本会注释】
血和水。对于这一现象存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早在1847年斯托德医生(基督死亡的自然原因)就提出,出现血和水证明耶稣死于自然的心脏破裂。但是这种说法缺乏证明。耶稣的心因为全世界罪恶可怕的重压而撕裂,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见《历》第八十章),但是想从福音书叙述不完全的细节中得出精确的肉体方面的诊断,这样做也是很危险的。血和水流出来的确是一件异常的事,因为血不是正常地从尸体里流出来的,至少不是大量流出来的。约翰叫人特别注意这件事并且严肃地为之作证(第34,35节)。有人认为约翰强调这个事实是为了证明耶稣的人性,以此去打击他那个时代出现的说耶稣仅仅是在外形上道成肉身之幻影说的异端。教父们对于这段经文给出了高度比喻性的解释。
约19:35 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
约19:36 这些事成了,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本会注释】
不可折断。见出12:46节注释。
约19:37 经上又有一句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本会注释】
他们……自己所扎的。见亚12:10节注释。
耶稣的安葬
约19:38 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的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本会注释】
亚利马太人约瑟。[安葬,约19:38-42=太27:57-61=可15:42-47=路23:50-56。主要注释: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 四卷福音书都描述了约瑟在埋葬耶稣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有约翰福音提到他暗地里作耶稣的门徒。.
约19:39 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
【本会注释】
尼哥底母。见约3:1节注释。
没药。见太2:11节注释。
沉香。这是一种芳香的树脂,来自一种叫做Aquilaria agallocha的树木。这种物质新约中只在这里提到过。而旧约的民24:6;诗45:8;歌4:14中都提到过它。
斤。希腊文词语litra,约有六两半(译者按:326克)(见约12:3节注释)。“一百斤”约合我们现在的65.4市斤。这么大数量的名贵药材必定价值不菲。
约19:40 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约19:41 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
【本会注释】
园子。只有约翰福音提到了这一情况。
约19:42 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本会注释】
预备日。希腊文词语paraskeuē(见第14节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