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173天 撒上1;赛46-47;启3-4
撒母耳记上1章

1 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

2 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

3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

4 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

5 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

6 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

7 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份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8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

9 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

10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

11 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12 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

13 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

14 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

15 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

16 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17 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 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

18 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19 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拉玛。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

20 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21 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

22 哈拿却没有上去,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

23 她丈夫以利加拿说:“就随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儿子断了奶,但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24 既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和华的殿,又带了三只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那时孩子还小。)

25 宰了一只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

26 妇人说:“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

27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

28 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1 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

2 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

3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

4 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

5 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

6 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

7 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份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8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

9 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

10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

11 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12 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

13 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

14 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

15 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

16 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17 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 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

18 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19 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拉玛。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

20 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21 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

22 哈拿却没有上去,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

23 她丈夫以利加拿说:“就随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儿子断了奶,但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24 既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和华的殿,又带了三只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那时孩子还小。)

25 宰了一只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

26 妇人说:“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

27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

28 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以赛亚书46章

1彼勒屈身,尼波弯腰;巴比伦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他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使牲畜疲乏。

2都一同弯腰屈身,不能保全重驮,自己倒被掳去。

3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听我言:“你们自从生下,就蒙我保抱;自从出胎,便蒙我怀搋。

4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怀抱,也必拯救。

5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与我同等,可以与我比较,使我们相同呢?

6那从囊中抓金子、用天平平银子的人,雇银匠制造神像,他们又俯伏又叩拜。

7他们将神像抬起,扛在肩上,安置在定处,它就站立,不离本位。人呼求它,它不能答应,也不能救人脱离患难。

8你们当想念这事,自己作大丈夫。悖逆的人哪,要心里思想。

9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 神,并无别神;我是 神,再没有能比我的!

10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11我召鸷鸟从东方来,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做成。

12你们这些心中顽梗、远离公义的,当听我言。

13我使我的公义临近,必不远离。我的救恩必不迟延,我要为以色列── 我的荣耀,在锡安施行救恩。


以赛亚书47章

1巴比伦的处女啊,下来坐在尘埃;迦勒底的闺女啊,没有宝座,要坐在地上。因为你不再称为柔弱娇嫩的。

2要用磨磨面,揭去帕子,脱去长衣,露腿趟河。

3你的下体必被露出,你的丑陋必被看见。我要报仇,谁也不宽容。”

4我们救赎主的名是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

5“迦勒底的闺女啊,你要默然静坐,进入暗中,因为你不再称为列国的主母。

6我向我的百姓发怒,使我的产业被亵渎,将他们交在你手中,你毫不怜悯他们,把极重的轭加在老年人身上。

7你自己说:‘我必永为主母’。所以你不将这事放在心上,也不思想这事的结局。

8你这专好宴乐、安然居住的,现在当听这话。你心中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丧子之事。’

9哪知,丧子、寡居这两件事在一日转眼之间必临到你,正在你多行邪术、广施符咒的时候,这两件事必全然临到你身上。

10你素来倚仗自己的恶行说:‘无人看见我。’你的智慧聪明使你偏邪,并且你心里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

11因此,祸患要临到你身,你不知何时发现(注:或作“如何驱逐”),灾害落在你身上,你也不能除掉,所不知道的毁灭也必忽然临到你身。

12“站起来吧!用你从幼年劳神施行的符咒和你许多的邪术,或者可得益处,或者可得强胜。

13你筹划太多,以致疲倦。让那些观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说预言的,都站起来,救你脱离所要临到你的事。

14他们要像碎秸被火焚烧,不能救自己脱离火焰之力,这火并非可烤的炭火,也不是可以坐在其前的火。

15你所劳神的事都要这样与你无益。从幼年与你贸易的,也都各奔各乡,无人救你。


启示录3章

1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 神的七灵和七星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

2你要警醒!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的(注:“衰微”原文作“死”),因我见你的行为,在我 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

3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怎样听见的,又要遵守,并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我几时临到,你也决不能知道。

4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

5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

6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7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说:‘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

8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

9那撒但一会的,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乃是说谎话的,我要使他们来在你脚前下拜,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

10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

11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

12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 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将我 神的名和我 神城的名(这城就是从天上、从我 神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

13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4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 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

15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16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17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18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19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

20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21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

22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启示录4章

1此后,我观看,见天上有门开了。我初次听见好像吹号的声音,对我说:“你上到这里来!我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你。”

2我立刻被圣灵感动,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宝座上。

3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4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座位,其上坐着二十四位长老,身穿白衣,头上戴着金冠冕。

5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 神的七灵。

6宝座前好像一个玻璃海,如同水晶。宝座中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

7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

8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它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 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9每逢四活物将荣耀、尊贵、感谢归给那坐在宝座上、活到永永远远者的时候,

10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

11“我们的主,我们的 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撒母耳记上1章

提要:1 利未人以利加拿,有两个妻子,每年在示罗敬拜。4 他珍爱哈拿,虽然她不生育,而且受毗尼拿的激动。9 哈拿在愁苦中祈祷要一个孩子。12 以利先是责备她,后来祝福她。19 哈拿生了撒母耳,留在家里直到他断了奶。24 她照自己所许的愿,把他献给了上帝。


以利加拿和他的家眷在示罗

撒上1:1 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

【本会注释】

那时。来自通常被译为“和”的希伯来词,不过也根据上下文也译为“现在,”“那时,”或者“但是”。它不一定是这卷书与前一卷书的连接词。例如,以西结书也是用这个词开头的,但却没有人声称以西结书不过是前面某一卷书的继续。(中文版本没有那时)

拉玛琐非。字面意义是,“守望者们的两个高地,”或,“琐非的两个高地,”,指一对城市,或者可能指同一个城市的两个区域,因为在撒上1:19和2:11中,提到拉玛琐非时仅仅说成拉玛。撒母耳的家乡拉玛的位置并不为人所知。关于各种已提议的地点的考虑,见本章结尾的附注。

以利加拿。字面意义是,“上帝已买的人。”是哥辖家族的一个利未人(代上6:33-38;参代上22-28节;《祖知》第五十五章),住在以法莲支派。有趣的是,发现撒母耳是可拉的后代(代上6:33-38),可拉曾那么激烈地反对过上帝使亚伦的儿子们作祭司的决定(见民16)。这里显然是孩子们不因他们父辈的罪受惩罚证据,“凡被杀的都为本身的罪”(申24:16)。


撒上1:2 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

【本会注释】

两个妻。哈拿这个名字意味着“优雅慈悲,”而毗尼拿的意思是“长有浓密头发的人。”在那时的世界历史中,多配偶制被认为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并且是上帝允许的(见申14:26的注释)。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似乎只有富裕阶层和君王们才放任多配偶制。统治者们通过把公主送到另一位帝王的后宫来寻求和平。但是这种多配偶制的作法通常给皇家后宫和私人家庭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私通、嫉妒与失败。在新约时代,多配偶使人不适合担任任何宗教公职(提前3:2,12)。


撒上1:3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

【本会注释】

上到。因为以利加拿居住的地方距示罗的会幕可能只有12英里(19公里),所以他这个利未人自然就定期参加每年的三个节期(见出23:14-17;利23:2的注释),特别是第一个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期,早春的逾越节。这个节期既代表着以色列人从埃及蒙拯救,又把他们的心指向逾越节羔羊所预表的伟大实体耶稣,祂通过自己伟大的牺牲,为人类提供了从灵性上的为奴之家救赎出来的道路(林前5:7)。虽然与士师时期许多别的利未人一样,以利加拿并没有被要求在圣所里服务(士17:8,9),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以色列人还是带着自己的祭物上去过节,以便鼓励他的邻居,并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虽然住在一个邪恶的环境中,但是他的灵性水平显然很高。纵然何弗尼与非尼哈都很败坏,以利加拿在他的敬拜和献祭中还是很忠心。亚拿和西面在基督的时期也是这样(路2:25-38)。在现代也应该这样。人对基督的效忠不应该取决于别人的工作。

以利的儿子。甚至在这么早的时期,起用亲戚—指定公职时任人唯亲—在以色列就已经站稳脚跟了。当失业的恐惧缭绕在分散于各个支派中的利未人心头的时候,以利家的三个成员—父亲和两个儿子—却过着安稳无虑的生活,尽管事实上他们中的两个人在道德上根本不具备担任这职分的资格。这种正义上的失败总是导致不满与革命。


撒上1:4 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

撒上1:5 给哈拿的却是双分,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

【本会注释】

双份。字面意义是,“有双面的一份。”以利加拿发挥他所能自由支配的每一影响力为要带来和平,给他家里的成员每人一“份”。为了当众显明哈拿不生育并不是他的意愿,他就给了她双份,好像她有一个孩子一样(见《祖知》第五十五章)。


撒上1:6 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

【本会注释】

大大激动她。毗尼拿的态度部分是由于以利加拿好意的慷慨行为引起的。正如撒但在天上的情况一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别的地方,对另一个人的关心所引起的嫉妒总是产生一种嘲弄的、气死人的怨恨,在冰冷的嘲笑中表达出来。这种嘲弄不仅剥夺了哈拿的食欲,而且使她隐忍吃不下饭。是因为她感到不配吗?就象亚伦在他的儿子拿达和亚比户死后所做的一样(利10:19)?是她在这种情况下更加不需要这宴席的属灵福分吗?可能还可以问,毗尼拿得到了多少宴席的福分呢,既然她允许自己嘲弄她的伙伴?这种情况可以比得上基督在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故事中所提到的情况(路18:10-14)。然而,象那个税吏一样,哈拿并没有以辱骂还辱骂,而是把烦恼完全留给自己,并且让步,默默流泪。


撒上1:7 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分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撒上1:8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

哈拿和以利

撒上1:9 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

【本会注释】

哈拿就站起来。哈拿并没有使自己在悲伤和自怜中心硬,与她丈夫说话时也没有变得闷闷不乐,而是表现了一种值得称赞的高度自制。她在圣所中找到了避难所。


撒上1:10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

撒上1:11 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本会注释】

使他归与耶和华。哈拿通过宴席所领受的上帝的属灵恩赐激励她恳求一个更加切实的恩赐—一个儿子,并许诺要把这个恩赐立即归还上帝。或许上帝久已等候这样一种献身;祂原可以在以前就使她生育,但是她那时准备好承担这责任了吗?

属世的智慧教导说祈祷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人对祈祷做出回答,这是违背自然律的,而且不可能有奇迹出现。但上帝的计划却是在回答,当人出于信心的祈祷时,上帝要以独特的方式赐给他(《善》第三十二章)。为什么呢?因为上天的计划是要人们象基督在地上时所做的一样,自愿地完全顺服于圣灵的内注与外延之工。只就上帝而言,要完成圣约并不需要亚伯拉罕等候25年的时间。当先祖到达了他能完全进入上天对他的计划的地步时,上帝就能使过去所有的失败转变成福惠的垫脚石。对哈拿也是这样。

但是上帝并没有通过一位天使对她讲话;祂使用了指定的媒介-祭司职位,即使它那时是不完全的并且需要改革。上帝看出哈拿想要后代的自然愿望终于变成了一心一意要把最宝贵的恩赐献给祂的强烈感情时,祂就通过以利答应了她的请求。


撒上1:12 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

撒上1:13 (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

撒上1:14 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

【本会注释】

醉。以利,圣所的守护人和律法与宗教的主要权威,他从外部环境证据而不是从这个礼拜者内心的伤感来作出判断。他以自己对他儿子们的经验作为标准衡量哈拿,然而他自己还没越过能明白上帝已经展开的启示的地步。通过哈拿的经验,圣灵向他显明上帝查看人心的动机。


撒上1:15 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

撒上1:16 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本会注释】

不要看作。在这样的斥责之下,带着平静的安泰,以温柔的精神和对当权者尊敬的顺从,哈拿得体地提到了引起他误解的私人悲伤,并且勇敢地肯定了自己的无辜。同样,基督回答祂的控告者时就是这种精神。


撒上1:17 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愿以色列的上帝允准你向他所求的!”

【本会注释】

平平安安地回去。只有止息敌意,完全得胜或顺从,平安才会来到。既已这样顺服上帝,哈拿就发现毗尼拿的仇恨和嘲笑不再刺痛了。由于她的救主,她可以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以利迅速认出这事出于上帝的手,并被圣灵感动,表明上帝对她的悦纳。基督例证了爱与辨别的真精神,并且愿将这种精神分赐给祂属下的牧人。但是不管他们接受与否,不管他们是不是将之传给别人,什么也不能阻止祂草场上最卑微的羊听到祂的声音并跟从祂。哈拿并没有依赖环境;她将她的事交托给上帝—立即就蒙了应允。


撒上1:18 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撒母耳出生和奉献

撒上1:19 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拉玛。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

撒上1:20 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本会注释】

撒母耳。这名字的意思是“上帝听见,”就象圣经中的其它名字一样,它充满了意义。“撒母耳”是她向上帝请求的一个纪念,是她的誓言的一个提醒,也是对上帝悦纳的赏识。时间会证明这一切的真实性。撒母耳从他最早的幼年时代就承认自己是上帝的仆人。


撒上1:21 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

撒上1:22 哈拿却没有上去,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

【本会注释】

哈拿却没有上去。在撒母耳的母亲看来,他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给上帝的一个奉献。所以从他还是婴孩的时候,她就努力为上帝训练他。她以许多关怀和祈祷照顾他身体的需要,从小小年纪就把他的思想指向万军之耶和华。为了可以更完全地完成她的信托,她没有去示罗,直到他断了奶。在以色列,一位母亲的影响是多么意义深远啊,无论她是一个被放逐者还是一个奴隶,如同摩西的母亲约基别,或者迦南地一个利未人家里的受烦扰者,她的时间都是无价的。认识到这点,哈拿就开始作工,不仅是为当代,而且是为永恒。使一个人的灵魂印上神圣的形象是她的责任。就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来说也是这样。

不止一次,上帝的使女蒙托付一个任务,就是复兴爱罪灰心之百姓衰退的信心,这百姓没有认识到上帝使用世上软弱的叫那有智慧的惶恐惊讶。请默想约基别对她的任务的奉献,哈拿将撒母耳带到世上的清晰远见,或者当马利亚回答天使的信息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时的庄严责任感(路1:38)。

但是即使在母亲这一方有最大的热心,孩子也必须在一生中作他自己的选择。例如,参孙就是这样。然而就连参孙在长时期的自私自利之后,也抓住了上帝的远见,导致他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一次的奉献使他列身于那些通过信心夸胜的伟大显赫的人物之中,就如希伯来书11章所记载的。诚然,上帝有意用已做完成一项特别工作的器皿,撒但却努力要利用,要使其误入歧途。

永远。见出12:14;21:6的注释。哈拿说“永远”的意思是撒母耳将终身是一个拿细耳人(撒上1:11;另见创49:26;民6:2的注释)。在库穆兰第四洞穴发现并发表于1954年的撒母耳记上的一个片段,特别说到撒母耳是一个拿细耳人。


撒上1:23 她丈夫以利加拿说:“就随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儿子断了奶。但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本会注释】

她丈夫说。以利加拿同意了她妻子的誓愿(民30:6,7),并且根据撒上1:21,他也使之成了自己的誓愿(见民30:6的注释)。

愿耶和华应验。即,“愿上帝对撒母耳的计划实现”。在完成哈拿的祈祷和誓愿中,上帝已经承认了祂的角色。以利加拿相信(1)上帝确实通过以利讲了话(17节);(2)撒母耳的出生证实了以利所做应许的神圣来源(20节);并且(3)这应许会完全实现在撒母耳一生的侍奉中。

在基督徒的家庭中,许多事都取决于丈夫与妻子的合作。以利加拿被他妻子的奉献深深感动并衷心地加入了她的愿望。他是保罗劝勉的一个卓越榜样:“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他为她的誓愿承担了责任并且非常主动地使自己与之联合,愈加认可她选择的自由,并且愿望她献给上帝的选择会成功。他的态度例证了基督心中愿望以这种方式与每个人同工,好使他能表达自己的个性,从而向宇宙展现祂神圣品格的七彩美丽。


撒上1:24 既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和华的殿;又带了三只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那时孩子还小。)

【本会注释】

三只公牛。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解释为:“一只三岁的公牛。”依据25节,“宰了一只公牛”。亚伯拉罕献祭时,用的是一只三岁的母牛(创15:9)。以利加拿的祭物表示的是履行誓言(11,21节),由一只公牛和它所要求的素祭与奠祭构成(民15:9,10)。因为以利加拿和哈拿带了整整一伊法细面,而献一只公牛只需一伊法的十分之三(民15:8-10),所以可能在25节提到的这只公牛是孩童撒母耳被分别为圣归与上帝的燔祭,而另两只公牛被献为赎罪祭和平安祭,每只都需要细面一伊法十分之三。以利加拿带了整整一伊法细面足够奉献三只公牛所需这个事实,暗示七十士译本和其他译本解释为“一只三岁的公牛”是错误的。


撒上1:25 宰了一只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

撒上1:26 妇人说:“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

撒上1:27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

【本会注释】

这孩子。撒母耳断奶的年龄并不知道。在东方,小孩一般都吃奶直到三岁,例如,很可能当亚伯拉罕设宴立以撒为他的继承人时,他已经五岁了(见创21:8)。由于哈拿自从撒母耳出生后还没有上去赴宴,所以以利可能已经忘记这件事了。

根据这节经文,哈拿并没有告诉过以利她请求的本质,但是现在她以极大的喜乐着手这样做了。在表达她的喜乐时,她转个弯儿用了sha`al,“祈求”这个希伯来动词的不同形式。原文直译为:“关于这个孩子,是我亲自介入的,上帝给了我所向他祈求的,并且我也是被迫为上帝求这个孩子。只要他活着,他就是为上帝求来的。”哈拿带着喜乐承认她给上帝的礼物原是上帝先给她的礼物。她可以和大卫一起说:“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代上29:14)。正是这种爱使得路得大声说“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得1:17),并使保罗断言“我活着就是基督”(弗1:21)。


撒上1:28 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关于第1章的附注

撒母耳的家乡拉玛琐非的确切位置并不为人所知。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地点被提了出来:(1)以法莲的Beit Rima,在示罗西部11英里(17.6公里)处,那里巴勒斯坦中部的山脉已经降低为起伏的小山,或者可能是再往西5英里(8公里)的Rentis;(2)便雅悯境内的er-Rām,在耶路撒冷北边约5又1/2英里(8.8公里)处,去往示剑的大道上;(3)以法莲的拉马拉,在耶路撒冷北偏西9英里(14.4公里),示罗南偏西12英里(19.2公里),伯利恒西南1又3/4英里(2.8公里)处。

示罗西边11英里(17.6公里)的Beit Rima,和更西边的Rentis,距离扫罗的基比亚(在便雅悯)都太远了,不可能是撒母耳的家乡(撒上9:1 - 10:9;参《祖知》第五十九章)。扫罗在两天之内不会走到离家25或30英里远去寻找他父亲丢失的驴,他和他的仆人也不可能在第三天找遍了所有的丘陵、溪谷和山岭地区的峡谷。在亚设(书19:29)、拿弗他利(书19:36)、西缅(书19:8)和玛拿西(基列的拉抹,申4:43,参王下8:29;代下22:6)境内的其它名叫拉玛的城市甚至更远,所以是不可能的。

有分量的证据似乎就是以法莲南部山区的拉马拉了,接近便雅悯的边境。与它邻近的一个城镇符合撒母耳家乡的所有已知特征。士师记4:5的拉玛,靠近底波拉的棕树,离伯特利不远;就如已经提到的,伯特利西南约1又3/4英里(2.8公里)的拉马拉不会是便雅悯的拉玛,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作者就会提到靠近便雅悯的拉玛几个城镇中的任何一个的名字,而不是以法莲山地的伯特利了。

撒母耳出生在拉玛(撒上1:1,19,20;《祖知》572)。他在这里作为祭司、先知和士师服务以色列,并且在这里建立了两所最初的先知学校中的一所(撒上7:17;8:4;15:34;19:18-20;《祖知》第五十八、五十九章)。这显然也是扫罗在那里初次见到撒母耳并被膏立为王的那个没有提到名字的城镇(9:5,6,11,14,18;《祖知》第五十九章)。撒母耳在这里去世并被葬在这里(撒上25:1;28:3)。

撒母耳的拉玛也以拉玛琐非闻名(撒上1:1,19)在“苏弗地”(撒上9:5;参《祖知》第五十九章)。苏弗是利未经由哥辖的后代,并且是撒母耳的第五代先祖(代上6:33-38)。在分迦南地时,利未支派的哥辖族在不同的支派中被分配了城池,包括犹大、便雅悯和以法莲支派(见书21:4,5;代上6:54-70)。苏弗的后代—琐非人—可能就住在“苏弗地”(撒上1:1;9:5),他们的城市,拉玛,与拉玛琐非一样,字面意义是“琐非人的拉玛。”

撒母耳的父亲以利加拿是“以法莲山地”的,可能象他的先祖苏弗一样,是一个以法莲人(撒上1:1)。一个以法莲人或者是伯利恒的居民(得1:2;撒上17:12)或者是以法莲的居民(王上11:26)。以利加拿显然是后一种意义上的以法莲人。以法莲山地仅仅就是以法莲支派所分土地边界之内的山区,可能并不包括便雅悯山区的任何一部分(见士18:12,13;19:13-16;撒上9:4)。在圣经中没有提到便雅悯有什么地方是在“以法莲山地。”

后来上帝向撒母耳描述扫罗时说他是“一个人从便雅悯地出来”(撒上9:16)。此外,当扫罗离开撒母耳在以法莲山地的家乡拉玛时,他穿过了便雅悯的边境为要到达他在便雅悯境内基比亚自己的家(撒上10:2-9;《祖知》第五十九章)。

有些人认为撒上9:1 -10:9没有提到名字的那个城市是伯利恒。这种认同是根据创35:16-19的话,说拉结被葬在“以法他就是伯利恒”的“路旁”,并且在撒上10:2提到拉结的坟墓是在“便雅悯边境的泄撒”。但是,与拉玛一样,拉结坟墓的确切位置也不为人知。它在伯特利和伯利恒的大道之间(创35:16-19),约有超过15英里(24公里)的距离。但创35:16“以法他的路旁”的希伯来原文的字面意义是“距以法他有一些距离,”似乎暗示相当远的距离(见创35:16的注释)。

传统上认为拉结的坟墓在伯利恒北偏西1又1/8英里(1.8公里),距便雅悯的边境约4英里(6.4公里)。但是根据撒上10:2的希伯来原文,拉结的坟墓比这更接近边境,可能恰好在便雅悯的边境之内。然而,要是理解为便雅悯的北部边境而不是南部边境,那么创35:16的希伯来原文就与耶路撒冷北边的泄撒的位置一致了。

耶利米提到在“拉玛”听到“拉结哭她儿女”(耶31:15;参创35:16-19)的声音,暗示拉结的坟墓离拉玛不远,并且这与撒母耳在撒上10:2中的指示一致。但是传统上,靠近伯利恒的位置距从便雅悯境内的拉玛算起会超过9英里(14.4公里),从以法莲的拉玛算起会接近13英里(20.8公里)。耶利米提到的“拉结哭她的儿女”,乃是基于在拉玛的犹大会众为被掳往巴比伦的路程作准备的历史事件(见耶31:1-17;40:1)。耶利米所说话语的预言应用在太2:18(见申18:15的注释)。除非这个拉玛靠近拉结的坟墓,否则耶利米提到的“拉结哭她的儿女”就没意义了。他进一步提到撒玛利亚和以法莲山地(耶31:5,6)似乎在说拉玛靠近便雅悯和以法莲的边界,这确证了撒上10:2中给出的信息。


以赛亚书46章

提要: 1 巴比伦的偶像救不了自己。3 上帝拯救祂的子民到底。5 偶像无法与上帝比能力,12 或即时的拯救。


1 彼勒屈身,尼波弯腰;巴比伦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他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使牲畜疲乏,

【本会注释】

彼勒屈身。以赛亚已在赛40:19,20;41:23,24;44:9-20;45:16里指出了崇拜偶像的愚蠢。在本节他特别提到巴比伦的神。彼勒(Bel),意为“主”,是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杜克的称号(耶50:2;51:44)。在每年的新年庆典中,巴比伦国王要“握马尔杜克的手”,以确认他来年的君主身份。亚述的国王成了巴比伦的统治者后,也秉承了这种做法(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61页)。彼勒(Bel)名字出现在伯提沙撒(Belteshazzar,但1:7)和伯沙撒(Belshazzar,但5:1)的名字中。

尼波(Nebo)。或Nadu。是巴比伦的知识和文学的神。他的庙宇在巴比伦附近的博尔西帕。其地位仅次于马尔杜克,被视为他的儿子。在新年的庆典中,尼波一年一度造访巴比伦,向他父亲致敬。作为回报,马尔杜克陪尼波行一段回博尔西帕波希帕的路。尼波的名字出现在尼布甲尼撒(Nebuchanezzar,见但1:1注释)和拿波布拉撒(Nabopolassar)的名字中。

在兽和牲畜上。在上述的旅程中,彼勒和尼波是用牲畜驮在背上的。相比之下,以色列的上帝则保抱和救援祂的子民(第3节)。彼勒和尼波需要崇拜者的帮助。真神则帮助敬拜祂的人。


2 都一同弯腰屈身,不能保全重驮,自己倒被掳去。

【本会注释】

西拿基立在公元前689年摧毁巴比伦城的时候,把马尔杜克的神像作为战利品之一带到亚述(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64,65页),并一直留在那里,直到亚述巴尼帕统治时才回到巴比伦。以赛亚形象地描写了巴比伦最大之神的无奈。


3 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听我言:你们自从生下,就蒙我保抱,自从出胎,便蒙我 怀搋。

【本会注释】

见赛46:1注释,参申1:31;赛63:9。


4 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怀抱,也必拯救。

【本会注释】

上帝不停地照顾祂的子民。只要他们一息尚存,祂都会关照他们,就像慈爱的父母关照他们的儿女那样。


5 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与我同等,可以与我比较,使我们相同呢?

【本会注释】

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以赛亚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见赛40:18,25注释)。


6 那从囊中抓金子,用天平平银子的人,雇银匠制造神像,他们又俯伏,又叩拜。

【本会注释】

见赛40:19,20;41:7注释,参赛44:9-17。当人们明知有上帝,却拒绝敬拜祂的时候,他们愚昧的心就昏暗了。他们“自称为聪明”,反成为愚拙。


7 他们将神像抬起,扛在肩上,安置在定处,他就站立,不离本位;人呼求他,他不能答应,也不能救人脱离患难。

【本会注释】

他们将神像抬起。见第1节注释。

他不能答应。见赛44:9注释;见诗115:5。偶像即使用木材或黄金制作,依然是无生命的,听不到人的呼求。人在最需要的时候恳求上帝,祂却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吁,满足他们的需要(见诗107:9)。偶像只能在敬拜他们的人心中留下痛楚的空虚。


8 你们当想念这事,自己作大丈夫。悖逆的人哪,要心里思想。

【本会注释】

上帝从起初就警告以色列要防止种种的罪孽(申28:14-68;32:37-41),他们却没有留意(赛6:9,10)。现在以赛亚再次传达了这个信息(赛1:2,4,5,21-23;43:27;58:1;59:13),希望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关于忘记上帝的危险,见申6:12;8:11;罗1:21-23;见出20:8注释。“对于将来,我们是无所畏惧的,除非我们忘记上帝引导我们的道路,和祂过去对我们的教导”(《怀氏传略》第196页)。


9 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上帝,并无别神;我是上帝,再没有能比我的。

10 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本会注释】

指明末后的事。见赛41:4,22注释,参赛44:7;45:21。

我的筹算必立定。以赛亚一再声明上帝的至高权威和大能(见赛14:24注释;参赛14:26,27;43:13)。历史的事件并不是偶然的(见但4:17注释)。上帝对世界是其旨意的。这个旨意一定会实现(见赛45:18,19注释)。


11 我召鸷鸟从东方来,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做成。

【本会注释】

比喻居鲁士(见赛41:2;44:28;45:1注释)。对于以色列离散的羊群来说,居鲁士是“牧人”;但对于上帝子民的仇敌巴比伦来说,他则是凶狠的鸷鸟。


12 你们这些心中顽梗、远离公义的,当听我言。

【本会注释】

见出4:21注释。自称为上帝子民的人固执己见,不听上帝的话,也不服从理智。顽梗是公义的大敌,而温柔则象是敬虔的亲人(见太5:5注释)。


13 我使我的公义临近,必不远离。我的救恩必不迟延;我要为以色列我的荣耀,在锡安施行救恩。

【本会注释】

使我的公义临近。即有朝一日上帝要藉着居鲁士把祂的子民从巴比伦救出来(赛45:13)。从巴比伦得救预表基督帮助人离罪的更大拯救。

必不迟延。巴比伦之囚以七十年为限(耶25:11,12;29:10)。及至时候满足,犹太人要奉居鲁士之令返回故土(代下36:21-23;拉1:1-4)。在七十年快结束的时候,上帝向但以理显示复兴和弥赛亚来临的预言(但9:2,24,25)。众先知经常把弥赛亚的降临,描述为从被掳回归开始之复兴的高潮(见亚6:11-13等)。如果以色列人忠于上帝,救恩计划的历史很快就会达到辉煌的高潮(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9,30页)。


以赛亚书47章

提要:1 上帝对巴比伦和迦勒底的惩罚,6 因为他们的残忍,7 骄傲,10 和狂妄,11 无可救药。


1 巴比伦的处女啊,下来坐在尘埃;迦勒底的闺女啊,没有宝座,要坐在地上;因为你不再称为柔弱娇嫩的。

【本会注释】

巴比伦的处女。参“锡安的处女”(赛37:22)和“埃及的民(原文作处女)”(耶46:11)。巴比伦其实是淫妇(参启17:1,5)。古代东方庙宇的娼妓常常被称为“圣洁的处女”。但是她们既不是处女,也不圣洁。巴比伦以自己的宗教而自豪。这种宗教外表上富丽堂皇,里面却很龌龊。参启17:4。先知在这里揭开“处女”的面具,暴露她的羞耻。她不会坐在宝座上,而是坐在她应有的位置上,就是象征悲伤和荒凉的尘埃之中(参赛3:26)。

仔细阅读《启示录》,就会发现其表号和用语与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和但以理著作的某些章节十分相似。约翰显然在圣灵的引导下,大量引用《旧约》读者所熟悉和理解的古代先知的语言,来描述教会将来的经历。约翰用属世巴比伦的压迫,及其后来的荒芜,生动地描写了上帝的余民受到那奥秘之的巴比伦的逼迫,及巴比伦的最后荒芜。《启示录》的表号和言语如果参照古代先知对当时事件的描写,就更加明确易懂了。赛47章所描写属世的巴比伦所受的各方面惩罚,对于理解启16-19章所描写那奥秘之巴比伦的惩罚是很有帮助的。请注意以下的对照:

《以赛亚书》第47章 《启示录》启16-19章
1.“坐在尘埃”(第1节)。 1.“把尘土撒在头上”(18:19)。

2.“称为柔弱娇嫩的”(第1节)。“专好宴乐,安然居住的”(第8节)。

2.“怎样奢华”(18:7)。“华美的物件”(18:14)。

3.“要用磨磨面”(第2节)。 3.“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18:21)。

4.“我要报仇”(第3节)。

4.“上帝想起巴比伦大城来,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递给他”(16:19)。“他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他”(18:6)。“审判他的主上帝大有能力”(18:8)。“他判断了…大淫妇”(19:2)。

5.“列国的主母”(第5节)。“我必永为主母”(第7节)。“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丧子之事”(第8节)。

5.“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17:18)。“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18:7)。

6.“你毫不怜悯他们,把极重的轭加在…身上”(第6节)。

6.“我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17:6)。“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都在这城里看见了”(18:24)。

7.“在一日转眼之间”(第9节)。

7.“在一天之内……一时之间”(18:8,10,17,19)。

8.“多行邪术”(第9节)。

8.“邪淫大怒的酒”(18:3)。“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18:23)。

9.“祸患要临到你身…你也不能除掉…也必忽然临到你身”(第11节)。

9.“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他的肉”(17:16)。“她所受的灾殃”(18:4,8)。“用她调酒的杯,加倍的调给他喝…叫他照 样痛苦悲哀…死亡、悲哀、饥荒”(18:6-8)。

10.“火”(第14节)。

10.“用火将她烧尽”(17:16)。“她又要被火烧尽了”(18:8)。“烧她的烟”(18:9)。

 

11.“与你贸易的”(第15节)。

11.“藉着她发了财的客商”(18:15)。“你的客商原来是地上的尊贵人”(18:23)。

 

又见赛13;14;23;耶25:12;50:1注释。


2 要用磨磨面,揭去帕子,脱去长衣,露腿趟河。

【本会注释】

磨面。巴比伦自视为主母(赛47:7;参启18:7),却要变成奴隶(参出11:5;伯31:10)。所有的首饰和装扮全都被剥夺。呈现在人眼前的是因多年的劳累而丑陋不堪的女奴形象。

揭去帕子。就是“揭去面纱”。

脱去长衣。直译是“脱去裙子。”亚述的古画也是这样描绘女俘的。

趟河。这里展示一群不幸的奴隶,被剥去衣服,赤足露腿地过河,前往被掳之地。


3 你的下体必被露出;你的丑陋必被看见。我要报仇,谁也不宽容。

【本会注释】

谁也不宽容。这句话含义不明。改动一个希伯来字母,就成了“我不放过一个人,”就是那些被俘的人。上帝将不怜悯任何巴比伦人(见耶50:3,13,14,25,29,31,40;51:6,22-24,62)。


4 我们救赎主的名是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

5 迦勒底的闺女啊,你要默然静坐,进入暗中,因为你不再称为列国的主母。

【本会注释】

你要默然静坐。没有欢喜快乐,而是因将来的荒芜和死亡而沉默(见耶50:12,13,39;51:26,29,43,62)。

列国的主母。见赛47:7;启18:7。


6 我向我的百姓发怒,使我的产业被亵渎,将他们交在你手中,你毫不怜悯他们,把极重的轭加在老年人身上。

【本会注释】

关于原文用过去时态表示将来的被掳,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27页。上帝允许巴比伦惩罚犹大犯罪的百姓(见耶5:15;哈1:6),但不许巴比伦对他们施以暴行。由于毁灭者巴比伦的残忍和掠夺,上帝将毁灭她(耶50:10,11;51:25)。上帝曾以类似的方式处置亚述(赛10:5-15)。


7 你自己说:我必永为主母,所以你不将这事放在心上,也不思想这事的结局。

【本会注释】

永为主母。巴比伦满有信心地自以为能永远是世界的首都和主母。罗马也认为自己是“永恒的城市”。到了末日,那奥秘的巴比伦同样也自认为是“不至于悲哀”(启18:7)的女王。

思想这事的结局。巴比伦在登峰造极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她罪恶行径和骄傲自大的后果。如今那些记住“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罪恶的路乃是“死亡之路”(箴14:12)的人有福了。


8 你这专好宴乐、安然居住的,现在当听这话。你心中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丧子之事。

【本会注释】

安然。或“没有想到”或“在安全的错觉中”。

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单单指上帝(申4:35,39;赛44:8;45:5),但不久巴比伦也这样自夸。尼尼微曾如此自夸过(番2:15)。

不至寡居。参启18:7。


9 哪知,丧子、寡居这两件事在一日转眼之间必临到你;正在你多行邪术、广施符咒的时候,这两件事必全然临到你身上。

【本会注释】

全然“大量地”或“充足地”。

你多行邪术。在巴比伦遭受厄运的时候,她的邪术救不了她。在巴比伦历史上的最后一夜,占星家和占卜者都被叫到伯沙撒面前,可是他们无法解读墙上的字迹,更不用说拯救城市脱离厄运了(但5:7,26-31)。那奥秘的巴比伦也是藉着邪术欺骗和诱惑了地上的各国(启18:23)。巴比伦的术士自称能藉着邪术与诸神交往。但他们的主张经过试验以后,他们不得不羞愧地承认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但2:2,11)。


10 你素来倚仗自己的恶行,说:无人看见我。你的智慧聪明使你偏邪,并且你心里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

【本会注释】

你的智慧。见但1:4注释。

使你偏邪。参结28:15-17。

再没有别的。见第8节注释。


11 因此,祸患要临到你身;你不知何时发现(或作:如何驱逐)灾害落在你身上,你也不能除掉;所不知道的毁灭也必忽然临到你身。

【本会注释】

你不知何时发现(或作:如何驱逐)。或 “你没有能力(对付它)”。上帝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预言了巴比伦的毁灭。那是在巴比伦崛起成为世界帝国之前。但当毁灭的时辰来临时,巴比伦所有哲士都感到惊讶(但5:4-9;参太24:39)。巴比伦的术士无法对抗上天的命令和居鲁士的力量。


12 站起来吧!用你从幼年劳神施行的符咒和你许多的邪术;或者可得益处,或者可得强胜。

【本会注释】

或者。直译是“也许”。

可得益处。或“能站立”,“能忍耐”。以赛亚的话里不是没有讽刺的意味。以赛亚知道,尽管已发出多次警告,巴比伦依然会相信她的邪术。于是以赛亚反讽说,她沉溺于愚蠢之中,也许她的邪术会取得成功的!参何4:17。


13 你筹划太多,以致疲倦。让那些观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说预言的,都站起来,救你脱离所要临到你的事。

【本会注释】

观天象的。直译的“划分天象的”。占星术是古代巴比伦非常发达的重要学科。他们仔细观察天象,预测未来的事情。但巴比伦星占学家的劳动是完全无效的。以赛亚向巴比伦的哲士提出,他们可以继续研究他们的邪术。但在上帝所预言的厄运时刻,这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好处。

看星宿的。就是星占学家。

在月朔说预言的。直译是“告诉人新月时间的人”,是古代伪天文学的另一个分支。


14 他们要象碎秸被火焚烧,不能救自己脱离火焰之力;这火并非可烤的炭火,也不是可以坐在其前的火。

【本会注释】

在厄运来临之时,邪术无法提供逃生之路。听信邪术的人再也得不到安全感。烧毁巴比伦的火焰也将烧毁那些星占学家。


15 你所劳神的事都要这样与你无益;从幼年与你贸易的也都各奔各乡,无人救你。

【本会注释】

与你贸易的。巴比伦是“贸易之地”和“买卖城”(结17:4)。奥秘的巴比伦也与“地上的客商”密切交往(启18:11-19)。古代的巴比伦最关心的是物质和财富。滥用物质的福惠对于拥有的人来说乃是咒诅(见申8:10-18;何2:5-9;路12:13-21;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32,33页)。


启示录3章

提要:1..责备撒狄教会的使者。3 劝他悔改,并警告他不悔改的后果。8 致信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 10 表扬他勤劳和忍耐。15 责备老底嘉使者不冷不热。19 劝他要发热心。20 基督站在门外叩门。


1.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上帝的七灵和七星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

【本会注释】

撒狄。是推雅推喇南面大路上的第一座重要的城市。和推雅推喇一样,撒狄享有贸易的地理优势。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称撒狄是“一座大城”( 《地理》, 14. 4. 5;《希腊经典文集》 卷 六第 171 页)。但在约翰的时代,其重要性无法与以弗所或别迦摩相比。关于撒狄,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七97–99 页。该名含义不详,但有人认为是指“快乐歌,” “剩余的,”或“新的。”

使者。见启 1:20 注释。

七灵。见 启 1:4 注释。

七星。这个说法与给其他教会信息的开头语一样,出自第 1 章中对得了荣耀之基督的描写 (见启1:16, 20 注释)。

你的行为。见 启 2:2 注释。

。这里指 “名声。” 该教会的特征是表里不一,假冒为善。改正教会自称发现了因信活在耶稣基督里的意义,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回到了与它们所脱离的组织相似的状况之中 (参 提后 3:5)。 它们的名称暗示它们反对罗马教会的错谬,弊端和形式主义。它们所标榜的改革暗示在其内部不再有这些弊端。见《SDA圣经注释》卷七 41–65 页。

是死的。这个信息的主要内容是责备。耶稣曾严厉谴责祂那个时代的宗教领袖(参 太 23:13–33)。 现在,得了荣耀的基督又对这个伪善的撒狄教会发出了最严厉的责备。这个教会并没有象它所声称的那样,“活”在基督里面(参 弗 2:5;西 2:13;加 2:20)。它实际上是“死的”(参 提后 3:5)。该信息用于撒狄所代表的教会时期,可视为指宗教改革后期的教会,约在 1517 年到 1755 年之间。见《启示录》第二章补充注释。

宗教改革开始几十年以后,新兴的教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教义之争。最后采用制定明确信条的方法来解决争端,不鼓励对新的真理进行追求。罗马教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也曾采用这种手段来确立其神学理论。在政府权势的支持之下,在严格信条的保护之下,各国新教教会普遍满足于敬虔的外表,却丧失了敬虔的实质。另一个导致漠视属灵事物的重要因素,是17 世纪及 18 世纪理性主义的兴起。在科学发现的影响下,许多学者认为自然的规律足以解释宇宙的运作。他们断言上帝在这个世界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当原动力。祂起初创造了世界以后,世界就不归祂管了。一些思想活跃的人既发现独立的神学思考已被新教正统的教条所封堵,就转向新哲学理性主义。虽然理性主义在政治学和人道主义等方面形成了更加高尚的理想主义,和值得称道的思想,但当它预先假定的观念应用到宗教上时,就导致了属灵的冷淡。这种冷淡成为宗教改革之后几百年里新教的主要特征。


2. 你要警醒,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原文作死)的;因我见你的行为,在我上帝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

【本会注释】

你要儆醒。关于基督徒儆醒的本分,见 太 24: 42 注释;参 太 25:13。

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的。改正教虽然在堕落,但仍有值得努力去保留的东西。虽然失去了大多数,但没有全部丧失。改正教的属灵生命正濒临死亡,然而她的体系尚存。“剩下”一词反映了撒狄时期教会的基本状况。

你的行为,在我上帝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改正教会早年的热忱,本来可以使她在领悟和实践所启示的真理方面达到完全。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热心和敬虔消退了。教会不再努力去实现起初的奋斗目标。


3. 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怎样听见的、又要遵守,并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我几时临到,你也决不能知道。

【本会注释】

所以要回想。参 启 2:5。

怎样领受。 原文动词的形式暗示撒狄教会不仅曾经领受真理,她现在仍拥有真理,并没有全部丧失。“要遵守”原文有“继续持守”的意思,说明这个教会还有希望。撒狄的一些基督徒并没有背道。第 4 节进一步解释这个事实。

并要悔改。参 太 3:2 注释。

如同贼一样。参 太 24:43。在太 24:43 指基督复临。这里的警告可能不仅包括基督复临本身,也包括基督来临的紧迫性(参 启 2:5)。这两点都出乎不悔改,不儆醒之人的意料。参 《善恶之争》第490页。


4. 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

【本会注释】

还有几名。就是有几个人(见 徒 1:15 注释)。

污秽自己衣服的。象征撒狄教会大多数人所沾染的道德污秽。见 太 22:11 注释;参 启 16:15 ;参 赛 63:6 注释。

穿白衣。与那些道德败坏,污染了“衣服”的人不同,那些保持忠诚的人,要穿上象征纯洁而没有玷污的“白衣”。所以接下来说, “他们是配得的。” 并且在 启 7:13, 14 中再次使用了这个表号,说明这样的公义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而是羔羊的血洗净了他们的衣裳。他们所接受的是基督的义。

圣经描写天国的居民也身穿白衣(见 但 7:9;启 4:4;6:11;19:14)。因此对于圣徒来说,白衣象征他们的“灵性的身体”(林前 15:40–44;参 林前15:51–54)。


5. 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

【本会注释】

凡得胜的。见 启 2:7注释。

穿。就是享受将来的永生。

白衣。见第 4 节注释。

生命册。见 腓 4:3 注释;参 启 13:8;20:15 注释。

涂抹。参 徒 3:19 注释。就是向悔改的罪人保证,他们的罪已蒙赦免,并警告未悔改之人:他们的名字将要从生命册上涂去,不再具有人的身份,不再列在受造者中间。参《善恶之争》第490页。

我父众使者面前。救赎计划“更宽大,更深远的宗旨”就是“要在全宇宙面前彰显上帝的品德” (《先祖与先知》 第68页;参 《历代愿望》第19页)。当基督以中保和大祭司的身份将祂的赎民呈献在上帝宝座前的时候,祂就为天使提供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上帝的道途“义哉、诚哉”。他们将看到上帝的公义既表现在祂赦免凭信心接受祂救恩的罪人上,也表现在祂消灭不悔改之人的“奇异的事”上(赛 28:21)。如果没有基督作大祭司的中保工作,在宇宙众生面前所行的这些奇异的事,将会被误会为上帝的独断专行。

认他的名。就是承认他为忠诚献身的信徒。基督是所有接受祂公义之人的辩护人,中保,和大祭司(见 约壹 2:1, 2;参 太 10:32, 33;来 8:1–6)。


6.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本会注释】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见 启 2:7 注释。


7. “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说:‘那圣洁、真实、拿著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

【本会注释】

非拉铁非。意思是“弟兄之爱。” 该城建于公元前 138 年,得名于别迦摩的非拉铁非.阿塔鲁斯二世,以纪念他对传位于他的兄长欧迈尼斯二世的忠诚。该城在公元 17 年被地震毁坏之后,由罗马皇帝提比略重建,但没有以前大。它位于撒狄东南约 48 公里处。

给非拉铁非的信息用于教会的历史,可以指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新教内部所开展的各种运动。这些运动旨在于使宗教成为个人的活泼经验(见 第 2 节注释;参第 2 章补充注释)。在欧洲大陆和美国所兴起的一系列伟大的布道运动和复临运动,曾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教会恢复了弟兄相爱的精神,注重实际的敬虔,而不是外表的宗教形式。重新激起的对基督救恩和祂快要复临的信心,导致更深的基督徒团契精神,是宗教改革初期以来所从来没有过的。有关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七67-70页。

使者。见 启 1:20 注释。

那圣洁。相当于《旧约》称上帝为 “那圣者” (赛 40:25;哈 3:3)。在《新约》中,与之相似的称呼一再用在基督身上,以暗示祂的神性(见 路 1:35;徒 4:27, 30,参 约 6:69 注释)。

真实。。与假神完全不同。

大卫的钥匙。本节把以赛亚关于以利亚敬的预言应用到基督身上 (赛 22:20–22;参 王下 18:18)。以利亚敬被指派管理“大卫家”。所以“大卫家的钥匙”就交付于他。基督持有这把“钥匙”,证明祂有权管辖教会,落实藉着教会所要成就的上帝旨意(见 太 28:18;弗 1:22)。参 启 5:5;22:16;见 太 1:1 注释)。

开了。是用“大卫的钥匙”开启的。基督完全拥有开启和关闭的权力,好把救赎的计划推向成功。


8.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

【本会注释】

你的。关于采用单数人称代词的意义,见 启 2:2 注释。

行为。见 启 2:2 注释。

一点力量。不清楚是指基督责备非拉铁非教会只剩一点力量,还是表扬他们仍有一点力量。撒狄教会的信徒除了“几名”之外都是死的。非拉铁非“一点力量”的局面可能比撒狄更为乐观。所以下文就接着表扬他们遵守基督的道,没有弃绝祂的名。那扇开了的门很可能代表基督的邀请,要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力量。古代的非拉铁非教会显然不大,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信徒们信仰纯正,忠心事主。在非拉铁非教会所代表的历史时期中,教会加强了对圣经,特别是《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的研究,注重个人的敬虔。与前一时期相比,形势更加鼓舞人心。

我的道。上帝的道表达祂的旨意。上帝藉着大自然,藉着祂的先知和使徒,藉着圣灵对人心所作的直接见证,藉着人生的经验,藉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特别是藉着基督,彰显祂的旨意。

我的名. 见 启 2:3 注释。

一个敞开的门。前面说基督拿着“大卫的钥匙。” 本节可能暗示祂用这把“钥匙”为非拉铁非教会打开了一扇“门,”带来无限的机会,使人在与罪恶所作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并为福音救人的真理作见证。关于“门”代表机会的类似经文,见请 徒 14:27;林前 16:9;林后 2:12;西 4:3。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认为非拉铁非时期的结束(1844年),标志着 但 7:10;启 14:6, 7(参该处注释)所描述查案审判的开始。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 (来 4:14, 15;8:1)。祂在天上的圣所中服务。这是“真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 (来 8:2, 6;参 出 25:8, 9)。 地上圣所的崇祀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日是在圣所里进行的赎罪崇祀;二是一年一度在至圣所里进行的赎罪日崇祀。这一天也被视为至圣所里的审判日(见 来 9:1, 6, 7;参 但 8:11, 14 注释)。地上的圣所既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象”(来 8:5),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地上圣所每日及年度的崇祀,都能从基督在天上圣所的服务中找到其真体。就“真圣所的影象” (来 9:24)—地上的圣所而论,在赎罪日所预表之时期开始的1844年,我们的大祭司离开了天上的圣所而进入至圣所。因此这扇“关”了的门,就是天上圣所里的门;而那“开”了的门,就是天上至圣所里的门。从那时起,基督开始在里面从事赎罪日所预表的工作了(参 《善恶之争》 第 430, 431, 435页;《早期著作》, 42页)。换一句话说,“关门”代表基督在天上圣所第一阶段工作的结。“开门”代表祂在天上圣所第二个阶段工作的开始。关于早期复临信徒就“关门”问题的讨论,见弗鲁姆《我们先辈的预言信仰》卷四. 829–842页;又见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百科全书》第 1034–1037 页“开了和关了的门” 条目。有关圣所的道理,参 《希伯来书》第 10章补充注释。

无人能关。基督会把救赎的工作进行到底。人既不可能阻止祂在天上圣所的工作,也无法阻止祂对地上事务的管辖与掌控(见 但 4:17 注释)。


9. 那撒但一会的,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乃是说谎话的,我要使他们来,在你脚前下拜,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

【本会注释】

一会的. 或“会中的一些人”(见 启 2:9 注释)。

自称是犹太人。见 启 2:9 注释。

使他们。从语法结构上看,本节既可以理解为上帝要“使” “撒但一会”的人“来”到非拉铁非基督徒脚前“下拜”,但他们并没有悔改;也可理解为上帝要非拉铁非的一些犹太人悔改皈依基督教。上下文并没有指明底哪一种解释更为恰当。

来在你脚前下拜. 按照“来”,“下拜,” “知道”的思路,这似乎不仅指古代非拉铁非的基督徒们终必显著地胜过反对他们的犹太人。要基督徒象异教外邦的征服者一样,喜欢看到指控他们的人最终在他们脚前下拜,这似乎不太符合真正基督教的精神(参 林前 14:24, 25)。因此这句话可能是指非拉铁非一些犹太人的悔改(参 林前 14:24, 25)。他们从个人经验中理解了上帝的爱。这种人数的增长,可能是缘于启 3:8 所提到“敞打的门”,和教会对基督之“道”的忠心。如此的忠心往往能感化逼迫者的心。

这句话应用到非拉铁非教会的历史时期,是指那些没有跟上真理的新亮光,反对已经取得了进步之基督徒的人。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指曾拒绝真理的人公开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见 《善恶之争》第655页)。

“在你脚前下拜” 的说法源于七十士译本的赛 60:14(参 赛 49:23)。正如外邦人来向古代的以色列人学习认识上帝的知识(见 《SDA圣经注释》卷四,26–30页),非基督徒们也将来就福音的真光并找到救恩(见 《SDA圣经注释》卷 四, 35, 36 页)。

启 3:9 也用来指那些与真理为敌之人,特别是环境迫使他们承认忠于真理的人真是上帝子民的时候。其实他们并没有悔改。也有可能这句话是兼指悔改的人和不悔改反对真理的人。前者的表示是出于真心,后者则是出于无奈。

我已经爱你了。这句话可能出自 赛 43:4。


10.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

【本会注释】

我忍耐的道。有人解释为,“我有关忍耐的教训。”也有人认为这是指有关基督忍耐的教训(参 帖后 3:5 的注释)。这两种意思结合在一起,就是 “基督鼓励我们忍耐,就象祂在试炼下忍耐一样”。

普天下人。这个措辞和相似的说法 (启 6:10;8:13;11:10;13:8, 14;17:2, 8) 在《启示录》中均指不义的人,就是上帝惩罚的对象。

受试炼的时候。不是指某一段特定的预言或真实的时期,而是指一个时候,与 启 3:3 的“几时”意义相同。鉴于《启示录》一再提到基督快来的主题 (见 启 1:1注释),“受试炼的时候”无疑指基督再来之前的那段大试炼。

免去。意为“出来”。说明胜利者们将成功地忍受试炼,而不是免受试炼(见 但 12:1;太 24:21, 22, 29–31 注释)。


11. 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

【本会注释】

见 启 2:10 注释。


12. 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上帝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将我上帝的名和我上帝城的名(这城就是从天上、从我上帝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

【本会注释】

我上帝殿中作柱子。在比喻中,“柱子”当然是圣殿的一部分。在《新约》,“圣殿” 的原文naos 通常是指圣殿的内院,包括了圣所和至圣所,而不是指古代圣殿的整个建筑群。因此这个应许是指胜利者将在上帝面前拥有永久的重要位置。有关“柱子”类似的表号,见 加 2:9;提前. 3:15。

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就是永久地留在那里。“出去”意味着象路锡甫那样离开上帝的圣面 (《先祖与先知》第37页)。这样的应许只永久地赐给胜利的人。在今生还有“出去”的可能性,但到了将来,就再也没有人愿意选择“出去”了。

我上帝的名。见 徒 3:16;启 2:3 注释;参 启 2:17;14:1;22:4 。这是“柱子”表号的继续,因此也应探求它的寓意。名字象征个性和品格,因此这里的应许是,得胜者将接受上帝品德的永久印记;上帝的形象将完全恢复在他们心中。这也可能寓指得胜的圣徒将完全归上帝。因为他们身上写着上帝的名字,表明他们属于上帝。

上帝城的名。柱子上不仅写有上帝的名,也写有新耶路撒冷的名。这可能象征得胜的基督徒是新耶路撒冷的公民,有权住在里面 (启 22:14)。

降下来的。见 启 21:2 注释。

新耶路撒冷。所谓“新”,不是指地上耶路撒冷的复制。它是地上耶路撒冷的原型,要好得多。古代的耶路撒冷本应成为地球的首都,永远巍然屹立 (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9, 30 页)。但它没有完成所分派的任务。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新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一词仅出现在《启示录》中,但这个概念在 加 4:26 和来 12:22 中就已存在。关于“耶路撒冷”的意义,见 书 10:1 注释。

我的新名。在柱子上所写的第三个名字是基督自己的名。得胜者接受名字所象征的上帝品德 (见 徒 3:16 注释),是因为有基督为中保。上帝在耶稣里成为肉身,使人得以恢复上帝的形象。这是因为基督将祂的生命和品德都赐给了信徒(见 加 2:20;《历代愿望》第 388页)。接受基督的名也就是接受祂为主宰(见 林后 1:22 注释)。


13.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本会注释】

见 启 2:7 注释。


14.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

【本会注释】

老底嘉。“老底嘉”的意思是“审判人,” 或 “经过审判的人。” 后者似乎更加确切。从非拉铁非到老底嘉的直线距离约 80 公里(见《SDA圣经注释》卷六33页插图 《保罗的传道行程》)。老底嘉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条克二世(公元前 261 年–246 年)建造的,用他妻子的名字来命名。该城位于利卡斯河谷,在约翰的时代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专门生产毛纺制品。它离歌罗西和希拉波立只有几公里路。这几座城很早就有基督徒了(见 西 4:13)。到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老底嘉教会建立大概已经有40多年了。保罗对这里的会众特别关心,曾吩咐歌罗西信徒同老底嘉信徒交换使徒的书信 (西 4:16; 参见《SDA圣经注释》卷 五, 183 页)。关于老底嘉古城,见《SDA圣经注释》卷七 100 页。

使者。见 启 1:20 注释。

那为阿门的。和“为诚信真实见证的”一起作为基督的称呼(见 启 1:5 )。基督是七教会书信的作者。关于 “阿门”的意义,见申 7:9;太 5:18 注释。关于“阿门”指基督,参 赛 65:16。该节“真实的上帝”希伯来原文是“阿们的上帝”。本节的“阿们”可以被理解为基督是真理 (见 约 14:6)。所以应该毫无疑问地接受祂给老底嘉教会的信息。

为诚信真实见证的。见 启 1:5 注释。

在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 原文既有被动意义,也有主动意义。如用被动意义,就是指基督是最先被造的。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基督不是被造的。如用主动意义,就是指最先施动者,原动者,第一动因。这样的理解就是宣布基督是创造主,显然符合本节的意思,因为《新约》经常说到基督为创造主(参 《SDA圣经注释》卷五 917 页;见 约 1:3;来 1:2 注释)。与此非常相似的另一段话( 西 1:15, 16),多年以前曾在老底嘉教会宣读过(参 西 4:16 )。


15.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本会注释】

你的。关于这个单数人称代词的意义,见 启 2:2 注释。

行为。见 启 2:2 注释。

你也不冷也不热。有人认为这个比喻对老底嘉的基督徒有着特别的意义。当地的主要景观之一就是一道瀑布。瀑布的源头是希拉波立的温泉。水里有矿物质沉淀。老底嘉的水源不冷也不热,来自一座水塔。里面的水可能也是温水,是从一条水渠引进来的。水里所沉淀的矿物质与温泉相似。所以老底嘉人对温水十分熟悉。用它来形容他们的属灵状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老底嘉教会不冷不热的属灵状况比全冷还要危险。不冷不热的基督徒仍保持宗教的形式,甚至福音的道理。但他们属灵的感官麻木了,忘记在基督里要达到得胜人生的崇高理想所应付出的不懈努力。典型的老底嘉基督徒满足于现状,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几乎无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巨大需要,以及他们离完全的目标有多遥远。

给七教会的信息反映了基督教会的整个历史(见 启 1:11;2:1 注释),所以第七个信息一定表达了地上历史快结束时教会的经历。老底嘉的名字暗示了基督徒历史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要使一班“经过审判的人”(见 启 3:16 注释)成义。这个信息还暗示预备这样一班人,以及上帝使他们成义的过程都将在这一时期结束之前完成(见 但 8:13, 14;启 3:8;14:6, 7 注释)。因此老底嘉的信息从特殊的意义上说,适用于 1844 年到世界末日的教会(见本章补充注释)。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审判时代。”

老底嘉信息适用于每一个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参 《证言》卷 六77 页)。一百多年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都认定给老底嘉教会的信息是针对他们的(见 怀雅各,《评论与通讯》1856年10月16日文章;参 《证言》卷 一第 141–144 页)。承认这个信息的实用价值,就是对自满情绪随时的责备,并激励人在生活中全心全意地效法基督耶稣完美人生的榜样 (见 启 3:18 注释)。

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不冷不热的属灵状况会导致警惕性降低,反应迟钝,优柔寡断。如果老底嘉教会是冷的,上帝的圣灵就有可能感动它认识到自身的危险状况。

下面这段话说明为什么“冷”比“不冷不热”好:“如果不冷不热的挂名信徒从来不挂主的名字,主倒会更高兴一些。这些人不断给耶稣的忠心门徒造成负担,成为不信者的绊脚石”(《证言》卷一第 188页)。


16. 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本会注释】

也不冷也不热。见第 15 节注释;参 《证言》卷一第 188 页;《证言》卷 二第 175, 176 页。

吐出去。本节说明温水的自然结局。这样的水既不理想又恶心,喝的人肯定会把它吐出来。见《证言》卷六第 408页。


17.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本会注释】

我是富足。既指物质方面,也是指属灵方面。老底嘉是一个繁荣的城市。那里有些基督徒的生活无疑也是富裕的。这个教会显然还没有遭到严厉的逼迫。因繁荣而产生的骄傲,自然就导致了属灵上的自满。财富本身并没有过错,但拥有财富会使财富的主人受到骄傲和自满的试探。抵制这些试探的唯一保障就是属灵的谦卑。

那些在属世的财富上贫穷的基督徒认为自己在属灵财富上富足有余,于是就像古代的哲学家一样刻意地衣衫蓝缕,来标榜自己的“谦卑。”他们属灵的骄傲从他们衣服的破洞中透露出来。对于重要的真理,如果只停留在理智的认识上,而没有让其透入心灵,就必然导致属灵的骄傲和信仰的偏执。即便是上帝的教会,拥有强大的机构和全备的真理,也容易在教义上犯偏执,并为拥有真理的财富而骄傲自满。 “最不可救药的罪就是为自己的观点而骄傲自满。这就堵塞了一切成长的道路” (《证言》卷七第 199, 200 页)。在上帝看来,知识方面的谦卑与心灵的谦卑同样重要。

已经发了财。老底嘉教会不仅自称发了财,而且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认为这一切财富都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参 何 12:8 )。

一样都不缺。老底嘉最大的自夸就是说自己一样都不缺。这种自满是致命的,因为上帝的灵绝不会进入一个不需要祂来的地方。但如果没有圣灵进入,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更新。

不知道。那些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实在是难以救药的了。老底嘉教会对自己真实状况的无知,与基督对祂教会的了解形成了鲜明了对比。祂对每一个教会都说:“我知道你的行为”( 启 2:2, 9, 13, 19;3:1, 8, 15)。

你是。原文的“你”是强调的。

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这里所呈现的真实画面与老底嘉教会的自夸恰恰相反。这个教会说自己已经发了财,一样也不缺,而实际上她是连衣服都没有的乞丐。


18.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本会注释】

我劝你向我买。不这样努力的话,老底嘉教会就无法达到基督要她达到的标准。虽然救恩永远是白白赐予的,但祂向她提供的东西不是不用代价的。她必须放弃她过去的生活方式,才能得到真正的富足,医治,和穿戴。就算她身无分文,也可以购买(见 赛 55:1 注释)。

火炼的。在火里炼净了渣滓的金子。这里无疑是指在苦难的火中试炼过的信心(见 雅 1:2–5 的注释;参 伯23:10 )。

金子。代表了属灵的财富,是基督为解决老底嘉教会属灵的贫穷而提供的。“金子” 可以理解为“生发仁爱的信心” (加 5:6; 雅 2:5;参 《天路》,第 158页),以及来自信心的好行为(见 提前 6:18 )。

白衣。用以遮盖老底嘉的赤身。老底嘉虽赤身裸体,却自夸一无所缺,故尤显丑陋 (第 17 节)。白衣可以理解为基督的义(加 3:27; 见 太 22:11 ;启 3:4 注释;参 《证言》卷四第 88 页)。 这个表号对于老底嘉的基督徒一定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们的城市以生产黑羊毛布匹著称。

赤身的羞耻。见 出 20:26;哀 1:8;结 16:36;23:29;鸿 3:5。

眼药。 原文是“一个小卷”。古代的眼药是以它包装的形状来称呼的。在老底嘉附近,有一座弗里吉亚的神门卡路的寺庙。该寺庙所附属的一所著名的医科学校有提供眼药粉。这或许就是本节表号的背景。

这里为老底嘉所提供的眼药是上天为了治疗他们属灵的盲目,好使他们挣开眼睛看清自己的真实状况。这是圣灵的工作(见 约 16:8–11)。 只有藉着圣灵感服人心的工作,才能消除属灵的盲目。这个眼药也可以视为属灵的恩典,以帮助基督徒分辨真理和谬误,正确和错误。见 《证言》卷四第 88 页。

使你能看见。就是象上帝看罪一样看清罪,并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状况,作为悔改的前提。


19. 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

【本会注释】

我所疼爱的。指。phileoμ以个人的全部热情来爱一位朋友。参基督对非拉铁非教会的爱( agapaoμ ,第 9 节)。关于这两个词的差异,见 太 5:43, 44 ;约 11:3;21:15 注释。基督对老底嘉的这种爱的确认,表明她还没有到绝望的地步(见本章补充注释)。 事实上,他们是祂特别关怀的对象。祂用管教来表达祂对他们的爱,希望能藉此引领他们悔改(见 箴 3:12 )。

我就责备。所有管教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犯错的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采取新的行为方式。

管教。 paideuoμ。“训练儿童”,“惩罚”,尤其指父母为管教儿童而惩罚他。基督徒如果无视祂的责备,就会受到管教。祂的责备和管教都不是为了泄怒,像人管不住自己的脾气那样,而是出于一种热烈的爱,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罪人悔改。

老底嘉教会似乎还没有象她的姊妹教会那样受到逼迫,因为没有任何受苦的迹象。但基督警告这个教会:他们不可能继续维持这种半心半意的信仰,而不受任何的惩戒管教。在约翰的时代过去半个多世纪之后,古代的老底嘉教会似乎真的受到了逼迫(见 优西比乌斯的《教会史》 4.26.24)。

所以你要发热心。 zeμlooμ,与 zestos属同一个字根。老底嘉所缺少的就是“热心”(第 15 节)。主呼吁老底嘉教会去体验那种源于对基督真悔改,真献身,真热爱的热心与激情。

也要悔改。见 太 3:2 注释。该动词是单数形式,强调悔改的个人性质。悔改和得救一样,是不可能是集体完成的。亲友的属灵经验,只对他们自己有得救的意义。基督对老底嘉教会的旨意,就是希望他们能为过去而忧伤,对未来充满热情。见本章补充注释。


20.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本会注释】

我站在。原文动词暗示基督已经站在门口,并且留在那里。祂不倦地表示要祝福向凡接受祂的人,并与他们同在。

。不是第 8 节的机会之门,也不是救恩之门(参 太 25:10 ;路 13:25 注释)。这些门都是由上帝来掌握开关的。本节的门是由人掌管的。他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思打开或关闭。基督等待着每一个人的决定。这是人心灵的门户。基督藉着祂的爱,祂的道,和祂天意的引导,来叩人情感的门;藉着祂的智慧,来叩人理智的门;藉着祂的主导,叩人良心的门;藉着祂的应许,叩人盼望的门。

本节也可以理解为基督站在人类生命的门口,就是站在人类历史的门口,准备进来祝福那些等候祂的人,与他们同在(见 太 24:33 ;路 12:36 ;雅 5:9 注释)。

与他。没有什么其他举动比一同进餐更能表达相互的友谊和亲密的关系了。基督用这句话承诺要分享我们的经验,同时也邀请我们分享祂的经验(见 加 2:20 ;来 2:14–17 注释)。

坐席。deipneoμ 。特别是指晚上的主餐(见 路 14:12 注释)。该词的使用把本节经文放到了 启 19:9 大婚筵的背景之下。犹太人通常把来生之福比作筵席(见 路 14:15, 16 注释)。


21. 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

【本会注释】

得胜的。见 启 2:7 注释。

赐他…坐。见 太 19:28;路 22:30;参 林前 6:2 ;参 太 25:31 注释。

在我宝座上。得胜者将分享基督的荣耀和权能,就像基督分享祂父的荣耀和权能一样。

就如我得了胜。见 约 16:33 注释。只有在基督得胜的基础上,人才有得胜的希望。

在我父的. 见 可 16:19;弗 1:20;来 1:3;8:1;12:2。


22.(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本会注释】

见启2:7注释。


第三章 补充注释

老底嘉信息严厉而强硬的语气曾使一些人认为这个“教会”已经没有希望了。只有把他们的信徒转到非拉铁非“教会”去才行。但这样的结论不符合上下文和解经的正确原则。见 启 1:11 注释,并注意以下几点:

一. 这种看法假定非拉铁非“教会”与老底嘉教会同时存在。但这个假设如果成立的话,其他教会也应该与老底嘉“教会”并存了。同样,如果在属灵上能从老底嘉迁到非拉铁非的话,那就没有理由认为不可以从老底嘉迁到以弗所,或从撒狄迁到示每拿。再者,如果两个或多个教会时期可以并存的话,那就打破了他们相继存在的观念。于是给各教会的信息与历史之间就不再有具体的时间联系了。这样也

就没有正当的理由认为老底嘉信息与其他信息不同,是专门针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了。

给七教会的每一个信息是针对基督教会某一个历史时期,这种解释的唯一依据是七教会代表基督教历史中七个相继的时期,每一个信息只针对一个时期。只有这样,每个时期的基督徒才能被视为属于某一个教,也只有这样,老底嘉信息才是特指当今的教会。既然把七教会视为七个相继的历史时期,某一个时期的基督徒,就不可能在属灵上被迁到另一个时期。

二. 那种认为老底嘉信徒必须离开他们的教会,成为非拉铁非的信徒才能得救的看法,是基于每一个教会均代表某种属灵状况的观点。七教会中的每一个确实都有其自身的问题。给每个教会的劝勉,警告和应许也都是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同样,一些教会的属灵状况也的确要比其他教会理想。

每一个历史时期真诚的基督徒,都应渴望反映所有教会的美好特征,获得赐给所有教会的应许。同样,他也应设法避免各教会的那些不良特征,接受和听从对各教会的警告。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些信息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真诚的读者会按照他的需要,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而不受他所生活的时代所限制。他不必象征性地把自己从一个教会转到另一个教会去。

三. 一般来说,除了撒狄和老底嘉之外,每一个教会都得到了表扬。除了示每拿和非拉铁非之外,每一个教会都受到了责备。七个教会都得到了应许。因此每一个教会都理想的和不理想的信徒。可是基督从来就没有建议那些在所谓不忠诚教会里的忠诚信徒,把自己的属灵身份转属灵状况较好的教会去。如果祂有这样想,就会呼召人离开撒狄或老底嘉,就象祂呼召人离开巴比伦一样(启 18:4)。但圣经没有记载叫人离开老底嘉或其他教会。 而祂强调抵制每一个教会中罪恶蔓延的唯一方法就是“悔改。” 祂没有建议已经“堕落”和“离弃”了“起初爱心” 的以弗所教会的忠实基督徒迁到示每拿去(见 启 2:4, 5)。祂也没有建议容纳巴兰和尼哥拉一党人教训的别迦摩时代的基督徒(第 14,15 节),转移到以弗所或示每拿去。撒狄的“教会”几乎是死的(启 3:2),但主没有叫里面忠心的信徒转到非拉铁非去。祂也没有指示老底嘉时期的忠实基督徒转到非拉铁非去。至少老底嘉“诚信真实”的见证者基督没有这样指示过。祂只是吩咐他们要“悔改,”并在基督里找到弥补他们品格缺陷的良药(第 18–20 节)。

那种认为基督徒可以藉着属灵的躲避机制,采纳更好形式上的义,来改善自己得救机会的想法,明显违背了我们主的教导(参 路 18:9–14 )。在稗子的比喻中 (太 13:24–30, 37–43),田地的主人让麦子和稗子都“一齐长,等着收割”(第 30 节)。不要用人手把稗子拔除,也不要把麦子移植到另一片田里去的。只有当天上的收割者来把麦子收进主人的仓里,把稗子烧掉的时候,义人与恶人才分别出来(见 路18: 30, 39–42 注释)。

古代老底嘉教会的信徒不会因为迁到非拉铁非而改善他们的属灵状况。上帝对老底嘉教会的旨意,并不包括在属灵上迁移到《启示录》的其他教会里去,而是要他们在心灵和生活上彻底地改变(参 启 3:18–20 注释)。任何其它解决老底嘉病症的方法,都会使人变得假冒为善。

四. 没有其他教会受到了比老底嘉更严厉的责备,也没有其他教会比老底嘉得到基督慈爱更加温柔的凭据,可以与祂有更亲密的交往,或获得更加光荣的奖赏(见 第 19–21 节)。与给其他教会的信息一样,老底嘉的信息并不是对她一味地拒绝。如果老底嘉信徒的属灵贫困是无法弥补的,诚信真实的见证者就不会向他们提供“金子”了。如果他们属灵的视力已是无可救药了,祂也不会将天国的眼药供给他们了。如果他们属灵的“赤身”已经无可挽回了,祂就不会将祂的“白衣”赐给他们了(见 第 17, 18注释)。

在老底嘉显然有得胜者(第 21 节),就象教会以前的历史时期一样。对于这些老底嘉的得胜者,有应许赐给他们,让他们与基督同坐宝座。


启示录4章

提要:1. 约翰看见天上上帝的宝座。4 二十四位长老。6 前后长满了眼睛的四活物。10.长老们摘下冠冕,敬拜那坐在宝座上的。


1. 此后,我观看,见天上有门开了。我初次听见好像吹号的声音,对我说:“你上到这里来,我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你。”

【本会注释】

此后。即约翰看见启 1:10-3:22 的异象之后。用“此后”一词,并不表示前面异象中有关末日的事件同以下的异象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联系。

我观看。约翰经常用这句话来引出新的画面和重要的新表号(见启 1:2注释)。

天上。约翰似乎从通往宇宙宝殿的门外朝里面看。他看见了上帝的宝座。这个宝殿被认定为天上圣殿的至圣所。

此刻,约翰的注意力从地上的教会(启 1–3)转到了天上上帝的宝座。《启示录》第 4 章和第 5 章对上帝宝座及其周围情形的描写显然是象征性的,而不是真实性的。因为启 5:6把基督描写成“羔羊… ,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 但祂依然活着,前来从上帝的手中接过书卷。这个场面显然是象征性的。所以整个预言的异象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先知在象征性的异象中超越世俗和物质范畴,达到了心灵的更高境界,看到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天国景象(见 结 1:10 注释)。

。这里显然指通往宇宙宝殿的门(见第 2 节;参 第 5 节注释)。

开了。或“开着。”

我初次听见好像吹号的声音。无疑指 启 1:10 中第一个异象开始时的号声,现在又作为第二个异象的开始。

你上到这里来。这里邀请约翰进入异象,使他的感官从地上的环境转到了天上的氛围。

以后必成的事。不一定指前面的异象应验以后的事情,而是指约翰的时代以后所发生的事。这句话与启 1:1的意思是一样(见 启 1: 1 注释)。


2. 我立刻被圣灵感动,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本会注释】

我立刻被圣灵感动。见 启 1:10 注释。 约翰第二次进入异象。不清楚两个异象相隔的时间有多久。

安置。宝座已经安置在那里。

那坐着的。约翰在这里避免采用人格化的术语,只用了一个分词(katheμmenos ,“那坐着的”)来指上帝,而没有明言谁坐在宝座上,表明他对宇宙的主宰十分敬畏。他只是说有一位坐在宝座上。他对圣父的隐讳和对圣子的渲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启 1:13–16)。因为圣子既是人又是神,可以用人的语言来描述。见 第 3 节;参 启 6:16; 7:10。


3. 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本会注释】

那坐着的。再次采用分词形式(见 第 2 节注释)。

碧玉。不一定是现代的碧玉。古代的博物学家普林尼说它是半透明的(《自然史》 第 37 章)。 阳光照耀下的宝石,在当时看来是最璀璨不过的,所以约翰经常用宝石来形容光耀夺目的色彩。在本节中,碧玉可能主要是指它耀眼的光芒,而不是它的色彩。

红宝石。撒狄石。指玛瑙或其他红色的宝石。普林尼说这种宝石产自撒狄,故命名为撒狄石。在本节它代表耀眼的红光。

。参以西结所见的上帝宝座的异象(结 1:26–28)。

好像绿宝石。就是绿宝石的绿色光芒。坐宝座者的耀眼光芒因周围彩虹的绿色柔光而减缓。这虹代表上帝品德中公义和慈爱的结合(见 《教育论》第115页;参 《天路》第148页)。


4. 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座位;其上坐著二十四位长老,身穿白衣,头上戴著金冠冕。

【本会注释】

座位。“宝座。”二十四位长老坐在上帝宝座周围的二十四个座位上。

二十四位长老。与赛 24:23 所描写的场面相似:“耶和华必…..作王;在敬畏 祂的长老面前,必有荣耀。” 由于长老们身穿象征公义的白衣(见 启 3:4 注释),头戴“冠冕,”(象征胜利;又见 启 2:10 注释),有人认为他们代表赎民。

有人认为 《启示录》第四,五章所描写天上宝座的场面发生在七印所象征的事件之前。如果这二十四位长老是人,那么在约翰的时代,他们已经在天上了。复临信徒一般认为他们是与耶稣一同复活的圣徒(太 27:52, 53;参 弗 4:8),是一群已经复活的人。而大批的复活还有待将来(帖前 4:16)。 因此在天上有人不一定证明所有的赎民必须在七印的事件之前复活。

还有人认为二十四位长老象征犹太教祭司的二十四个班次。在地上的圣所中,有祭司为上帝供职,照样,约翰也看到有二十四位长老在天上的圣所中服务。

又有人认为二十四位长老代表全体以色列人(参 启 7:4 注释)。每一个支派有两位长老,一位代表主钉十架前的上帝子民,即肉身的以色列人,另一位代表主钉十架后的上帝子民,即属灵的以色列人——基督教会。因此他们被比作十二先祖和十二使徒。这种看法强调数字的象征性意义,而不是在天上的真实人数(见第 1 节注释)。

有些解经家认为这二十四位长老是指天使,而不是人。他们在处理圣徒的祷告(启 5:8)。这项工作是世人所难以承担的。

白衣。见 启 3:18 注释。

。可能只是象征冠冕的贵重。

冠冕。见以上“二十四位长老”的注释。


5. 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著;这七灯就是上帝的七灵。

【本会注释】

闪电,声音,雷轰。这是约翰的习惯用语(见 启 8:5; 11:19; 16:18),可能象征能力和威严(参 伯 37:4, 5; 诗 29:3, 4; 结 1:13)。

七盏火灯。见 启 5:6注释。表面上与启 1:12 的七个金“灯台”相似,但它们被称为“灯”(lampades),而不是“灯台”(luchnia,参 启 1:12)。再者,这里说它们代表上帝的七灵,而《启示录》第一章的灯台则代表七教会(启1:20)。有人据此认为启 4:1的“门”是通往天上第一层圣所的。

七灵。见 启 1:4注释。


6. 宝座前好像一个玻璃海,如同水晶。宝座中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

【本会注释】

玻璃海。与以西结对上帝宝座的描述相似。以西结称之为“穹苍”(结 1:25)。古代的玻璃比现在贵重得多。它象征宝殿地面的晶莹透剔。

水晶。 krustallos。表示无色透明的矿物质“水晶”,或“冰”。约翰所看到的,是浩瀚的穹苍,有红色和绿色的荣光在宝座周围闪耀。见以西结的异象(结1:22)。

宝座中。可能像以西结的基路伯一样(结 1:22, 26)。这些活物不仅在宝座下面,也在宝座周围。这里的形象与古代闪族人的观念是一致的。在巴布鲁斯(Byblus)曾经出土了一个公元前一千多年的石棺,上面画一位腓尼基国王,坐在动物基路伯所支撑着的宝座上(见奥尔布赖特《基路伯是什么?》,《圣经考古学家》1938年2月,1:1)。参 诗 80:1; 99:1; 赛 37:16。

活物。 zoμa, “生物。”没有说明这四个活物属于那一种动物。但它们很像以西结异象中的活物(见 结 1:5–26 注释)。以西结称之为基路伯(启 10:20–22)。

满了眼睛。见 结 1:18; 10:12。可以理解为象征天上生灵的智慧和警觉。

眼睛的形象显然出自以西结,可以按希伯来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在《旧约》中,希伯来词 ayin,(“眼睛”) 有九次表示“色彩”或“光辉”(箴 23:31;结 1:4, 7, 16, 22, 27;8:2; 10:9;但 10:6)。 这表明,约翰说四活物“满了眼睛”,可能是指他们光明的外形。


7. 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

【本会注释】

与以西结异象中基路伯的四张脸相同(参 结 1:10; 10:14)。关于这些形象的意义,见 结 1:10注释。


8. 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他们昼夜不住的说:圣哉!圣哉!圣哉!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本会提要】

六个翅膀。在以西结的异像中,每一个基路伯有四个翅膀(结 1:6; 10:21),而以赛亚的撒拉弗则有六个翅膀(赛 6:2)。翅膀可能代表天上的生灵在执行任务时的速度(参来 1:14)。

满了眼睛。参 第 6 节注释。

昼夜。夜晚能中止人类的大部分活动,却无法打断天上生灵对上帝的赞美。

不住。人们通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那“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诗 121:4)。上帝的能力托住宇宙,永不放松。

圣哉,圣哉,圣哉。这也是以赛亚异象中撒拉弗的赞美声 (见 赛 6:3 注释)。有人认为这三重的赞美是指三一真神,但这种说法证据不足,因为这是献给那坐在宝座的。三一真神的另外两位在这里用其他的形象来表示(见 启 4:5; 5:6)。

全能者。见 启 1:8 注释。

昔在,今在,以后永在。见 启 1:4 的注释。


9. 每逢四活物将荣耀、尊贵、感谢归给那坐在宝座上、活到永永远远者的时候,

【本会注释】

活物。参第 6 节注释。这里的赞美是轮唱形式的。从离上帝最近的天上生灵开始。

感谢。天上的生灵和人类都要感谢上帝。因为祂赐给他们生命。他们因祂的美意而存在。从最终的意思上来讲,上帝并不欠祂所造之物,而是受造之物在凡事上都欠祂的。

那坐在宝座上的。见 第 2 节注释。

活到永永远远者. 参《旧约》的用语 “永生上帝”(书 3:10;诗 42:2; 84:2)。上帝是一切生命的源头。祂“活到永永远远”,不停地维持着大自然的运作(见 约 1:4 注释;启 4:8 注释)。


10. 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

【本会注释】

二十四位长老。见 第 4 节注释。

坐宝座的。见 第 2 节注释。

活到永永远远。见 第 9 节注释。

把他们的冠冕放在。见 第 4 节注释。


11. 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

【本会注释】

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那些认为二十四位长老是人类的人指出,这里称上帝为“主( kurios)的是长老,而不是四活物,说明kurios 是希伯来文 Yahweh (“耶和华”)的希腊对应词。这是上帝所启示给祂子民的自己的名字(参 出 6:2, 3),特别适合人对上帝的赞美。见《SDA圣经注释》卷一 171, 172页。

配得。上帝“配得” 祂所造之物的赞美,因为祂赐给他们生命,以及他们的一切。他们的存在全在于祂。

你创造了万物。上帝创造了万物,又维持着万物的生存(参 西 1:17 注释)。

因你的旨意。上帝乐意创造宇宙,赐生命给受造的生灵。祂认为那样做很好。祂不愿意宇宙空荡荡的。祂喜欢宇宙中居住着有智慧的生灵,能欣赏和反映祂无限的大爱和完美的品格,所以祂创造了他们。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