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175天 撒上3;赛49;启7-9
撒母耳记上3章
1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

2 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

3 神的灯在 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

4 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

5 就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

6 耶和华又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的儿,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

7 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

8 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又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

9 因此,以利对撒母耳说:“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处。

10 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

11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12 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

13 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

14 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

15 撒母耳睡到天亮,就开了耶和华的殿门,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

16 以利呼唤撒母耳说:“我儿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我在这里!”

17 以利说:“耶和华对你说什么,你不要向我隐瞒;你若将 神对你所说的隐瞒一句,愿他重重地降罚与你。”

18 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

19 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

20 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

21 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以赛亚书49章

1众海岛啊,当听我言!远方的众民哪,留心而听!自我出胎,耶和华就选召我;自出母腹,他就提我的名。

2他使我的口如快刀,将我藏在他手荫之下;又使我成为磨亮的箭,将我藏在他箭袋之中。

3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荣耀。”

4我却说:“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然而,我当得的理必在耶和华那里,我的赏赐必在我 神那里。”

5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仆人,要使雅各归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里聚集。(原来,耶和华看我为尊贵,我的 神也成为我的力量。)

6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7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耶和华,对那被人所藐视、本国所憎恶、官长所虐待的如此说:“君王要看见就站起,首领也要下拜,都因信实的耶和华,就是拣选你以色列的圣者。”

8耶和华如此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济助了你。我要保护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注:“中保”原文作“约”),复兴遍地,使人承受荒凉之地为业。

9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得饮食,在一切净光的高处必有食物。

10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

11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

12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注:“秦”原音作“希尼”)。”

13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

14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

15“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16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17你的儿女必急速归回;毁坏你的、使你荒废的,必都离你出去。

18你举目向四方观看,他们都聚集来到你这里。”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你必要以他们为妆饰佩戴,以他们为华带束腰像新妇一样。

19至于你荒废凄凉之处,并你被毁坏之地,现今众民居住必显为太窄;吞灭你的必离你遥远。

20你必听见丧子之后所生的儿女说:‘这地方我居住太窄,求你给我地方居住。’

21那时,你心里必说:‘我既丧子独居,是被掳的,漂流在外,谁给我生这些,谁将这些养大呢?撇下我一人独居的时候,这些在哪里呢?’”

22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向列国举手,向万民竖立大旗,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

23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他们必将脸伏地,向你下拜,并舔你脚上的尘土。你便知道我是耶和华!等候我的必不至羞愧。”

24勇士抢去的岂能夺回?该掳掠的岂能解救吗?

25但耶和华如此说:“就是勇士所掳掠的,也可以夺回;强暴人所抢的,也可以解救。与你相争的,我必与他相争,我要拯救你的儿女。

26并且我必使那欺压你的吃自己的肉,也要以自己的血喝醉,好像喝甜酒一样。凡有血气的,必都知道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赎主,是雅各的大能者。”


启示录7章

1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

2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 神的印。他就向那得着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说:

3“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 神众仆人的额。”

4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5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吕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6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7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8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9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

10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 神,也归与羔羊。”

11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 神,

12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 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13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14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15所以,他们在 神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16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17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 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启示录8章

1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

2我看见那站在 神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枝号赐给他们。

3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

4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 神面前。

5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

6拿着七枝号的七位天使就预备要吹。

7第一位天使吹号,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树的三分之一被烧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烧了。

8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彷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

9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

10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泉源上。

11这星名叫“茵陈”。众水的三分之一变为茵陈,因水变苦,就死了许多人。

12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

13我又看见一个鹰飞在空中,并听见它大声说:“三位天使要吹那其余的号,你们住在地上的民,祸哉!祸哉!祸哉!”


启示录9章

1第五位天使吹号,我就看见一个星从天落到地上,有无底坑的钥匙赐给它。

2它开了无底坑,便有烟从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日头和天空都因这烟昏暗了。

3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有能力赐给它们,好像地上蝎子的能力一样。

4并且吩咐它们说,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各样青物,并一切树木,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 神印记的人。

5但不许蝗虫害死他们,只叫他们受痛苦五个月,这痛苦就像蝎子螫人的痛苦一样。

6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决不得死;愿意死,死却远避他们。

7蝗虫的形状好像预备出战的马一样,头上戴的好像金冠冕,脸面好像男人的脸面,

8头发像女人的头发,牙齿像狮子的牙齿。

9胸前有甲,好像铁甲。它们翅膀的声音,好像许多车马奔跑上阵的声音。

10有尾巴像蝎子,尾巴上的毒娠ヵ鬑五个月。

11有无底坑的使者作它们的王,按着希伯来话,名叫亚巴顿;希腊话,名叫亚玻伦。

12第一样灾祸过去了,还有两样灾祸要来。

13第六位天使吹号,我就听见有声音从 神面前金坛的四角出来,

14吩咐那吹号的第六位天使,说:“把那捆绑在幼发拉底大河的四个使者释放了。”

15那四个使者就被释放;他们原是预备好了,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要杀人的三分之一。

16马军有二万万,他们的数目我听见了。

17我在异象中看见那些马和骑马的,骑马的胸前有甲如火,与紫玛瑙并硫磺。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

18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并硫磺,这三样灾杀了人的三分之一。

19这马的能力是在口里和尾巴上;因这尾巴像蛇,并且有头用以害人。

20其余未曾被这些灾所杀的人仍旧不悔改自己手所做的,还是去拜鬼魔和那些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金、银、铜、木、石的偶像;

21又不悔改他们那些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的事。

撒母耳记上3章

提要:1 耶和华的话如何初次启示给撒母耳。11 上帝告诉撒母耳以利家的毁灭。15 撒母耳虽然不愿意,还是告诉了以利这个异象。19 撒母耳在信誉中成长。


耶和华向撒母耳显现

撒上3: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

【本会注释】

不常有默示。被译为“常”的这个词来自动词paras,意思是“突发,”或“爆发。”所以这一表达的字面意义就是,“没有异象突发,”或“没有异象爆发。”前一句话大意是耶和华的话是“珍贵的”或“罕见的”,形容的是同时代的状况—灵感信息很少临到上帝的百姓。现在,更加特别的是,叙述者解释了这种状况为什么存在—上帝并不象别的时代那样经常在异象中向人们显现。更多强调启示发生的频率而不是启示的方式。

这是圣经中第一次使用chazon,“异象”这个词,并且在撒母耳记这两卷书中只有这一处使用了这个词。chazon与也被译为“异象”的词mar'ah比较,就澄清了上帝启示祂拯救人类之计划的方式。chazon这个词来自一个意思是“领悟内部异象”的动词,而mar'ah却源自于一个意思是“在视觉上看见”的动词。这两个词都与chalom,“异梦”互换使用。mar'ah这个词常用在圣经的早期经卷中,形容来自上帝给人们的信息,要么是在梦里要么是通过天上的使者访问个人。当雅各启程去埃及时(创46:2),上帝“夜间,在异象[mar'ah]中”对他说话。雅各感到自已处在神圣的临格中,并且给雅各的启示与所多玛被毁灭之前三位天使造访时亚伯拉罕所领受的启示同样真实(创18:2-22)。同类的神圣启示也被称作异梦,chalom,与上帝警告亚比米勒关于亚伯拉罕的妻子的事时一样(创20:3-13)。当亚伦和米利暗发出煽动性言论时,上帝说:“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mar'ah]向他显现,在梦中[chalom]与他说话”(民12:6)。

但以理频繁使用了这三个词。当他叙述四兽的异象时用的是chazon(但7:1,2,7,13,15)来形容这异梦chalom(但7:1),在这个异梦中将来的事件被象征性的描绘出来了。他在但8:1中也使用了chazon这个词。但是当但以理烦恼于这异象的意思时,他下到河边,那位被告知要“使此人明白这异象[mar'ah]”的天使加百列在那里向他显现。但是加百列在使这位先知坚强之后,说:“人子啊,你要明白,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异象[chazon]”(但8:16,17)。

上天贵宾的造访给撒母耳留下的印记是那么真实,以至他在撒上3:15提到它时用的是mar'ah这个词。所以1节中的这句话并不是暗示上帝不愿意指导祂的百姓。然而,所强调的思想还是以色列属灵和理智的领悟力现在都处于低谷。


撒上3:2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

撒上3:3上帝的灯在上帝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

【本会注释】

灯还没有熄灭。放置在圣所南面的有七个分枝的金灯台永不能熄灭(见出27:20,21的注释)。灯的杯中充满着最好的橄榄油,象征着圣灵,大祭司早晚在隔开圣所与至圣所的幔子前的香坛上香时要经理这灯(见出30:7,8的注释)。就象这些灯的光辉照亮了夜晚的黑暗一样,基督也是照亮黑暗世界的光,永远将祂的爱与牺牲的荣光照入人们心中的黑暗(见约1:4,5,9)。

就象灯台照亮了古时的圣所一样,圣灵也提供属灵的灯光,通过它人们可以对救赎计划有更清楚的领悟。但是如果没有内部的光照亮灵魂,实际的灯光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灵不在那里,圣所仪式的字句就没有意义(见赛1:11,13,15,16)。虽然领袖和百姓都随从了他们周围拜偶像国家的道路,但是各地都有象以利加拿一家谦卑的人保存了非常急需的属灵异象。


撒上3:4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

撒上3:5就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

撒上3:6耶和华又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的儿,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

撒上3:7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

撒上3:8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又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

【本会注释】

是耶和华呼唤。当撒母耳第三次到以利面前时,这位上了年纪的祭司才认识到是上帝说了话。耶和华越过他去和一个还是童子的人交通,可能很容易在他心里产生一种职业上的嫉妒精神。然而,想起往年那神人的信息,以利可能得出结论认为这信息是给他的,并且可能推想上帝原本应该直接启示他。以利在这种情况下以正直对待撒母耳,应该受到极大的钦佩。虽然可能是第一次认识到上帝在预备另一个人填充他的职位,他却没有感到舍不得,反而通过给撒母耳最好的劝勉,尽其所能预备这童子担任重要的职位。撒母耳受教要认为自己是耶和华的仆人,预备听从祂的忠告并照祂的命令行事。对那些唯恐自己得不到职位所有的尊荣,唯恐别人代管本职工作的人,以利的经验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训啊。


撒上3:9因此以利对撒母耳说:“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处。

撒上3:10耶和华又来站着,象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

【本会注释】

耶和华又来站着。因为这对年幼的撒母耳来说是个新经验,所以耶和华以某种没有详细描述的明确方式仁慈和蔼地表明祂的临格。在没有说一句话之前,这位老祭司和他的少年助手都有超自然能力临格的丰富证据,就象孩子受教于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两个都被圣灵带到了乐于倾听并顺从的处境。如果耶和华的话临到象何弗尼这样的人,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例如,当上帝的谴责在一方面临到扫罗时与在另一方面临到大卫时受到的接待是多么不同啊。扫罗充满了批评、托辞和自我辩白(撒上15:16-31),然而大卫由于多年顺服上帝,所以没有为自己的罪提出任何托辞,只是寻求一颗清洁的心和一个正直的灵(撒下12:1-14;参诗51:10;103:12)。

很可以问这个问题:耶和华为什么不直接跟以利讲话呢?以利似乎是一个真诚、谦卑的人,一个渴望和平与正义超过所有其它的人。因此,为什么把撒母耳带到这件事里呢?但是上帝不再跟以利和他儿子们交通了(《祖知》第五十七章)。


撒上3:11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本会注释】

我必行。撒母耳多年以来都在一种邪恶的环境中生活,肯定看到了律法书中的指示与他所熟悉同伴-两位青年祭司的生活之间的不同。要是他询问他们,就只会受到生气的回绝。他的父母不在面前,无法给他建议,而且他犹豫不定要不要去接近以利本人。就象他心中反复考虑这件事一样,临到他的这同样的问题也会临到现今每个虔诚青年的心思:如果上帝的道规定了实施祂工作的确定原则,可是领袖们不但未能遵循这些指示,而且有严重的胡作非为的罪行,为什么祂还允许他们继续在圣职上服务呢?

种子播下去并不是随即就可以收割,因为需要时间使果子达到成熟。品格的发展过程需要时间—试验(缓刑)的时间。对何弗尼与非尼哈是这样;对现今也是这样。最终上帝会使所有拒绝祂律例的人归于无有(诗119:118)。既然基督允许犹大充任一个他有机会成功的职位,祂也允许何弗尼及其兄弟被安置在一个他们可以通过依靠祂而变成可蒙悦纳的圣约传道人的职位。但是与犹大相似,以利的这两个儿子不愿意顺服祂的指导。通过允许自我成为至高的主宰,他们使得上帝赐给他们所必须的训练成为不可能。上帝知道他们继续自己乖僻的路线会发生什么,并在爱与恒久忍耐中警告他们结果将会如何。然而,就象犹大一样,他们拣选了自己的道路,最终只会实现许多世纪以后保罗所表达的真理:“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加6:8)。撒母耳在他自己的经验中,证实了保罗的劝诫:“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9)。


撒上3:12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

撒上3:13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

撒上3:14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

撒上3:15撒母耳睡到天亮,就开了耶和华的殿门,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

【本会注释】

撒母耳不敢。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要做耶和华的代言人决不是容易的。当以利亚警告亚哈迫近的饥荒时,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但是他无畏的顺从了,上帝也使自己对结果负责了。撒母耳还仅仅是个童子!他在幼年时期就不得不学会不怕人的脸色,正如基督不怕面对祂那个时候的领袖们的脸色一样,虽然祂那时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童!


撒上3:16以利呼唤撒母耳说:“我儿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我在这里!”

撒上3:17以利说:“耶和华对你说什么,你不要向我隐瞒;你若将上帝对你所说的隐瞒一句,愿他重重的降罚与你。”

撒上3:18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

撒上3:19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

【本会注释】

耶和华与他同在。以利的太阳即将落下了,而撒母耳的太阳却已经在升起。基督忍受了与天父隔绝的剧痛(见《历》第七十四、七十八章),但上帝却从未领导祂的百姓经历与祂隔绝的全然黑暗。对十字架上的基督来说,祂看上去是独自踹酒榨,然而祂的父却正在那里与祂一同受苦。对撒母耳来说,在多年观察他周围的罪恶之后,似乎有可能,要么是上帝假装看不见罪恶,要么就是祂对人类的计划已经改变了。但是,撒母耳并不知道上帝已经等了多久,才可以真实地给予一个年轻人祂的灵,并托付祂在地上圣工的领导能力。

例如,当扫罗失败时,他并没有马上被替换。许多年之后,他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心思并顺服一位仁爱天父的指导。但是顽固与批评不久就让路于对神圣领导的反抗,同时骄傲与自我辩白使他丧失了属灵的美德。然而,在扫罗被试验的期间,大卫却受邀坐在万王之王的脚下,预备接管以色列的领导责任。

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撒母耳自然有许多要学习,但是作为一个年幼的人,他是受训于顺从上帝呼召的学校中。发现一个少年渴望学习上帝的道路并决心不顾任何代价顺从祂,这对耶和华来说必是多么喜乐的一件事啊。难怪当他几乎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就被人们接受为先知了!


撒上3:20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

撒上3:21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以赛亚书49章

提要: 1 基督被派往犹太人那里,祂指摘他们。5 祂带着施恩的应许被派到外邦人那里。13 上帝对祂教会的爱是永恒的。18 教会的充分复兴,24 从被掳得到有力的解救。


1 众海岛啊,当听我言!远方的众民哪,留心而听!自我出胎,耶和华就选召我;自出母腹,他就提我的名。

【本会注释】

众海岛啊。以赛亚对地中海沿岸的外邦民族说话。本节开始了《以赛亚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赛49-53章)。其中上帝的“仆人”主要指基督(见赛41:8注释)。这个部分的主题是上帝的“仆人”和祂在这个世界的光荣使命。以色列要复兴,外邦人要召集。关于以色列在传福音中的作用,详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6-32页。

自我出胎,耶和华就选召我。基督从受孕的时刻起,就已分别出来要从事拯救人类的目标(太1:20,21)。这是有关弥赛亚和祂工作的无与伦比的预言。


2 他使我的口如快刀,将我藏在他手荫之下;又使我成为磨亮的箭,将我藏在他箭袋之中;

【本会注释】

如快刀。即弥赛亚的信息是有效的。快刀象征上帝的道锋利穿透的能力(见何6:5;弗6:17;帖后2:8;来4:12;启1:16;19:15,21)。

箭。也象征基督的话语锋利穿透的能力。

在祂的箭袋之中。上帝把基督隐藏起来,直到祂执行使命的时机成熟(可1:15;加4:4)。随着但以理所预言的时辰来到(见但9:25;可1:5注释),基督降临这个世界,迅速地完成祂的使命。


3 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荣耀。

【本会注释】

见赛41:8注释。


4 我却说: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然而,我当得的理必在耶和华那里;我的赏赐必在我上帝那里。

【本会注释】

本节回答第3节对以色列所说的话。以色列中忠心的人因不幸而灰心。即将来临的巴比伦之囚使他们觉得继续盼所应许给以色列的光荣前途是徒劳的(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9-32页)。日子似乎延迟,一切异象都落了空(见结12:22-28)。基督有时也这样因祂为人类的工作不受感激而深感失望。


5 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仆人,要使雅各归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里聚集。原来耶和华看我为尊贵;我的上帝也成为我的力量。

【本会注释】

这句话依然是弥赛亚说的。

使以色列到祂那里聚集”。KJV版为“虽然以色列不聚集。”原文lo是“到祂那里”,而不是lo'(“不”)。九份希伯来语文稿,《塔古姆》,死海古卷1Qisa均为“使以色列到祂那里聚集”。基督来,是要把以色列带回到上帝那里(见结34:11-16;太15:24)。


6 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本会注释】

虽然弥赛亚降临要像牧人那样招聚以色列中迷失的羊(见第5节注释),但祂“另外有羊,不是这个圈里的”(约10:16)。祂不但来作以色列的救主,也作全世界的救主(约3:16)。民族之间的障碍要破除(弗2:14)。祂希望的信息要传遍天下(太24:14)。关于以色列对世界的使命,详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5-38页。


7 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耶和华对那被人所藐视、本国所憎恶、官长所虐待的如此说:君王要看见就站起,首领也要下拜;都因信实的耶和华,就是拣选你以色列的圣者。

【本会注释】

君王要看见。参赛52:15。弥赛亚要来作“仆人”(赛49:5;52:13;见赛41:8注释),被人藐视(赛52:14;53:2,3)。但有朝一日地上最尊贵的人也会跪倒在祂脚前尊崇祂(见诗72:10,11;见赛45:23;52:13-15注释;又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8-30页)。没有一人比祂更受憎恨,也没有一人比他更受敬爱。因为祂自我降卑,获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人在祂面前“无不屈膝”(腓2:8-10)。


8 耶和华如此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济助了你。我要保护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约);复兴遍地,使人承受荒凉之地为业。

【本会注释】

在悦纳的时候。指基督的生活和工作(见赛61:2;参路4:19)。基督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在上帝和人之间确立新约(见耶31:31-34;太26:28;路22:20;来8:6-13)。

荒凉之地。这是比喻。弥赛亚要在祂的子民身上实现对先祖的一切应许。他们要与祂“同作后嗣”(罗8:17;参照加3:29;弗3:6;来1:14)。地球因为罪而在属灵上变得荒凉贫瘠(见《历代愿望》第36,37页),但及至时候满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加4:4)。藉着祂,“医治的恩泽如洪流一般,倾泄在世人身上,永不阻塞,也不撤回,直到救恩计划完成在地球之上”(《历代愿望》第37页)。弥赛亚的来临开创了“耶和华的恩年”,“建立先前凄凉之处,重修历代荒凉之城”(赛61:1-4;参路4:18,19)。


9 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得饮食,在一切净光的高处必有食物。

【本会注释】

对那被捆绑的人说。见赛42:7注释。

黑暗。就是无知与罪恶的黑暗。基督来到地上,是要作世界的光,引人出黑暗进入祂福音荣耀拯救的光(约1:4,5,9;3:19;8:12;9:5;12:35,36,46;彼前2:9)。


10 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

【本会注释】

不饥不渴。这是牛羊受到温柔牧者的看顾,不缺草场也不缺水的画面(见诗23章;约10:11,14)。

炎热。来自沙漠里干热的风。


11 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

【本会注释】

大路。用来向各国传扬福音,并让人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真神的(见赛11:16;35:8;40:3;62:10注释;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8,29页)。


12 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原文作希尼)国来。

【本会注释】

从远方来。以色列人流亡者要从远方回到故土。从地极也有人来就近真光(见第11节注释;见赛56:6-8)。

希尼。显然指犹大的南面或东面,因为北面和西面已经提到了。这也许是很远的地方。关于“希尼”,有各种推测,但都未能确定。传统的解释是指中国,其依据是希伯来语Sinim,与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统治中国的“秦朝”( Ch'in)发音的相似性。中国很早就与西方国家有商业上的往来。在埃及古城底比斯,就发现了写有中文的陶瓷品。波斯的犹太人似乎也与中国的丝绸商人有交易。但在以赛亚的时代过去多世纪之前,没有证据证明Sinim 或Ch'in 是指中国的。由于缺乏历史证据表明是指中国,有些学者认为应为Sewen(im)或Syene,即位于埃及北部的阿斯旺。亚兰语似乎确认这一说法。死海古卷1Qisa为‘Sewenyyim“,似乎也倾向于指Syene。七十士译本为“波斯”。也有人认为这是指位于汛旷野的西奈(出16:1),腓尼基或北阿拉伯沙漠。


13 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

【本会注释】

诸天哪,应当欢呼。见赛44:23注释;参诗96:11,12。

已经安慰祂的百姓。见赛14,15;40:1节注释。


14 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

【本会注释】

上帝对于祂的子民有伟大的计划。他们却以为祂忘记了他们(见赛40:27;54:6,7注释;参诗137:1-4)。


15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本会注释】

母亲对儿女的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赛亚用母爱来比喻上帝对祂子民的爱。


16 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本会注释】

将你铭刻。以色列担心上帝忘记了祂对他们列祖圣约的应许(见第14节注释)。以赛亚时代以色列的状态似乎证明了这种遗忘。但以赛亚宣布,他们没有理解上帝对他们民族的爱是多么深沉和恒久(见申7:7,8)。在永恒的岁月里,基督手中的钉痕将永远见证祂对罪人的爱(见约15:13)。

你的墙垣。就是锡安的城墙,象征的国家力量和幸福。


17 你的儿女必急速归回;毁坏你的,使你荒废的,必都离你出去,

【本会注释】

你的儿女。指被掳的犹太人。他们将回来重建尼布甲尼撒所毁坏的耶路撒冷城墙(王下25:10)。

毁坏你的。亚述人,或特指巴比伦人。毁灭耶路撒冷的人自己将遭到毁灭。

18 你举目向四方观看;他们都聚集来到你这里。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你必要以他们为妆饰佩戴,以他们为华带束腰,象新妇一样。

他们都。即回归的流亡者(见赛60:4,5),和悔改的外邦人一起,重建立锡安的城墙(赛60:3,4,10;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8,29页)。

以他们为妆饰佩戴。这里描写锡安住着居民,就像新娘佩戴着妆饰一样。回归的流亡者和悔改的外邦人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优雅美丽的装饰(见赛62:3;玛3:17)。


19 至于你荒废凄凉之处,并你被毁坏之地,现今众民居住必显为太窄;吞灭你的必离你遥远。

【本会注释】

显为太窄。犹大将重新住满居民。如果回归的百姓能保持忠心,人口的增加就会使原来的领土显得太小(见赛54:2,3;亚10:10)。

吞灭你。见第17节。


20 你必听见丧子之后所生的儿女说:这地方我居住太窄,求你给我地方居住。

【本会注释】

锡安曾丧失了她的儿女,并被她的丈夫耶和华所抛弃。但她重新会有儿女(见赛54:1)。


21 那时你心里必说:我既丧子独居,是被掳的,漂流在外。谁给我生这些?谁将这些养大呢?撇下我一人独居的时候,这些在哪里呢?

【本会注释】

谁给我生这些?锡安以为自己已被抛弃而独居(见第14节注释)。她完全不理解她后来的状况(见赛54:1)。

被掳的。在预言巴比伦之囚的时候,以赛亚在圣灵的感动下说到以色列在“巴比伦的河边”的经验(诗137:1)。


22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向列国举手,向万民竖立大旗;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

【本会注释】

被掳的时期结束以后,列国将帮助犹太人回归故土,重建锡安(见拉7:15;8:25-27注释;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9-32页)。


23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他们必将脸伏地,向你下拜,并舔你脚上的尘土。你便知道我是耶和华;等候我的必不至羞愧。

【本会注释】

养父。地上的统治者将会帮助犹太人从巴比伦回归并重建锡安。


24 勇士抢去的岂能夺回?该掳掠的岂能解救吗?

【本会注释】

勇士抢去的?这是一句反问句。其回答在第25,26节。

该掳掠的。死海古卷1Qisa为“暴君的俘虏”,似乎更符合上下文。


25 但耶和华如此说:就是勇士所掳掠的,也可以夺回;强暴人所抢的,也可以解救。与你相争的,我必与他相争;我要拯救你的儿女。

【本会注释】

所掳掠的。首先指被亚述人和尼布甲尼撒俘虏的希伯来人。也寓指所有被撒但所俘虏的人。

我要拯救。答案是强调性的。上帝能够而且愿意拯救。祂的子民没有什么值得惧怕的。他们不必关注压迫者的力量,而要关注他们伟大救主的能力。

你的儿女。就是锡安的儿女(见第14-22节)。以赛亚在这里特指散居在异国他乡的希伯来人。希伯来语的“儿女”通常指“儿子”,是“后裔”的同义词。(王下2:3,5,7,15;诗149:2等)。反对上帝和祂子民的人将会互相攻击(结38:21;亚14:13),自我毁灭。今日的父母有权利为他们的儿女提说赐给古代以色列人的应许,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上帝慈爱的对象。


26 并且我必使那欺压你的吃自己的肉,也要以自己的血喝醉,好象喝甜酒一样。凡有血气的必都知道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赎主,是雅各的大能者。

凡有血气的。见赛45:23注释。


启示录7章

提要:1-3 一位天使在上帝仆人们的额上盖印。4 受印之人的数目:以色列各支派的人目。9 其他的民族中数不清的人数。他们站在宝座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14 他们的衣裳在羔羊的血里洗净了。


1. 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

【本会注释】

此后。见 启 4:1 注释。关于第 七 章与第 六章的关系,见 启 6:17 注释。

我看见。见 启 4:1 注释。

四位天使。这些天使作为上帝在世界的代表,约束着邪恶的势力,直到上帝在人心中的大工告成,上帝的子民在额上受了印 (见 启 6:17 注释)。

四角。 参 赛11:12;结 7:2。表明全地上都受到了威胁。

四方的风。在圣经中,“四方的风”常常代表四个方向 (见 但 8:8;可 13:27)。 这里,四方的风显然是指毁灭性的势力(见 第 3 节)。在但 7:2中也有“四风”的说法,代表相互冲突的大国势力。

有人认为《启示录》第七章是对第六章最后问题的回答(见 启 6:17 的注释)。执掌四风只是暂时抑制第六章中所描写的可怕事件,直到那些希望在风暴中坚定站立的人为此而作好准备。

从基督与撒但之间大斗争的角度来看,这些毁灭性的势力代表撒但在各地所实施的破坏工作。约翰在异象中所看到的是四位天使,但实际上有许多天使奉差遣去阻止敌人的阴谋。这些天使“正在保护着世界,……抵制撒但的军旅,直到上帝的子民完成盖印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抵制撒但的势力。他象吼叫的狮子,下来寻找可吞吃之人”( 启 5:11怀爱伦注释)。 盖印的工作完成之后,上帝将对众天使说:“不用再去抵制撒但毁灭的工作了。让他将他的狠毒发泄在悖逆之子身上吧;因为他们的恶贯已经满盈了” (怀爱伦《评论与通讯》1901年9月17日;参《证言》卷六第 408 页)。

当四位天使最后放手,不再抵制撒但的诡计时,“人类激情的洪流,一切争竞的因素都将失去控制。整个世界将被卷入一场远比古耶路撒冷的毁灭更加可怕的浩劫之中”(《善恶之争》614页)。

地上,海上,和树上。提到地上,海上和树上这三处,是强调迫近之毁灭的普遍性。


2.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著永生上帝的印。他就向那得著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说:

【本会注释】

另有一位天使。除了执掌四风的四位天使之外,另有一位天使(见 第 1 节注释)。

从日出之地。即东方。东方是古代罗盘的基本方位。辨别方向是以面朝东方为准的 (见 出 3:1 注释)。以西结曾看见上帝的荣光从东而来进入圣殿(结 43:2–5)。人子的兆头也将在东方显现(太 24:30;参《善恶之争》640, 641页)。天使从东方而来,表明了他的来历。他是奉上帝差遣的。

有人认为 “从日出之地”强调的不是方位,而是方式,即天使的来临就像旭日东升,光明灿烂。见启 16:12注释。

永生上帝。见 启 1:18 注释。

。印章自古以来就在近东地区使用,就像今日的签名一样,以证明文稿的作者,盖章之物的所有权,或确保盒子,箱子和坟墓等不被开启或骚扰。有一处碑文上说印章是“属于耶罗波安的仆人示玛”的 (戴维.德林格 《圣经考古》12卷,1949年, 84页)。还一处碑文上说,印章是“属于尧芩的儿子阿萨瑶的” (艾尔布莱德《圣经文学杂志》第61期,81页,1932)。

上帝在祂子民身上盖印的观念可以追溯到以西结的异象。以西结在异象中看到有个人带着墨盒子,奉命到“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叹息哀哭的人,画记号在额上。” 凭着额上的记号,他们得以幸免于难 (结 9:2–6)。盖印的观念还用于其他场合。保罗用盖印来比喻悔改洗礼而领受圣灵的经验(见 林后 1:22;弗 1:13,4:30)。耶稣曾说自己是天父所印证的。祂无疑是指天父在祂受洗时,藉着圣灵对祂身份的印证(见 约 6:27 注释)。

盖印的表号与犹太人的末世论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所罗门诗篇》(著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犹太伪经)中有一篇论到义人说:“当惩罚不义之人的火焰忿怒从主面前发出,消灭一切罪人时,将不会伤及义人。因为上帝的印盖在义人身上,好叫他们得蒙拯救。饥荒,刀剑和瘟疫将远离义人”(《所罗门诗篇》15:6–8;查尔斯,《旧约次经和伪经》卷二,646页)。 所以犹太人认为盖在义人身上的印可以保守他们在弥赛亚降临时不受伤害。

本节的情形也相似。它指出上帝的子民受印,是要预备他们在基督复临前夕那段可怕的艰难日子中能站立得住(见 启 7:1 注释)。正如古时在物件上盖印证明了它的所有人,同样,上帝的印盖在祂子民身上,就宣告了祂承认他们属于祂所有(见 提后 2:19;参 《给传道人的证言》第 446 页)。

盖在上帝忠心仆人额上的印是“真理的纯洁记号,”是蒙上帝“悦纳的记号”(《证言》卷三第 267 页)。它印证了“在品格上像基督”(启 7:2 怀爱伦注释)。 “上帝的印是祂权威的标志,体现在第四条诫命中”(怀爱伦,《时兆》,1899年11月1日;参《善恶之争》640页)。 关于印记,详见结 9:4 注释。


3. “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上帝众仆人的额。”

【本会注释】

等我们印了。见 第 2 节注释。

众仆人。那些受印的人都是上帝的仆人。他们额上的印证明他们确实是属于祂所有的。

。约翰在异象中可能真的看见了印盖在额上。这是品格的标志(见 结 9:4 的注释;参 提后 2:19)。


4. 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5. 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流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6. 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7. 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8. 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本会注释】

我听见。这条信息是口授给约翰的。没有说明他此时是否见到了受印的这班人。

以色列人。 那些主张十四万四千是肉身犹太人的人认为,如果视基督徒为属灵的以色列人,就很难理解十二支派的区分。但如果“以色列人”都视为肉身的,那么第 5-8节和启14:1-5所说的,也应视为肉身的的以色列人了。先不说犹太人很早以前就失去了支派特征,单说每一个支派得救的人数相同,而且都是童身的(启 14:4),但支派里一个得救的也没有,就足以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和相信。但是如果不把这 144,000 人理解为肉身的犹太人,而是理解为象征性的属灵以色列人,即基督教会,那么支派的区分和其他细节也就都是象征性的了。难题也就消失了。

所以那些受印的以色列人可以理解为属灵的以色列人,即基督的教会(见 罗 2:28, 29;9:6, 7;加 3:28, 29;6:16;参 加 4:28;彼前 1:1;见 腓. 3:3 注释)。按圣经的象征手法,属灵的以色列人分为十二个支派,因为新耶路撒冷的十二扇城门上刻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 (见 启 21:12)。

各支派。 这里列出了十二支派(第 5–8 节),但与《旧约》的算法不完全相同(见 民 1:5–15;申 27:12, 13; 创 35:22–26;49:3–28;代上 2:1, 2)。《旧约》的十二支派通常从流便开始,这里却是从犹大开始的,可能是因基督出自犹大支派的缘故(见 启 5:5)。在《旧约》中,身为雅各儿子利未有时没有被列入十二支派中,无疑是因为利未支派没有产业(见 书 13:14 注释)。但这里却把利未支派算在十二支派中,去掉了但支派。要把利未支派算进去,同时又保持十二支派的数目,就必须去掉一个支派。而约瑟家有两个支派被算在其中,即以法莲(可能就是启 7:8 中的约瑟支派)和玛拿西。但支派被取消可能是因为他们拜偶像的名声(士 18:30, 31)。

十四万四千。关于这个数字,有两种看法:一,真实性的。二,象征性的。认为这个数字是真实性的人指出,这里的算法与耶稣给五千人吃饱的奇迹是一样的,只算男丁,没有算妇女和儿童 (见 太 14:21 注释)。认为这个数字是象征性的人指出,整个异象显然都是象征性的。异象中的其他表号都没有按字面来解释,因此这个数字也不能按字面来理解。许多圣经学者认为,十二是一个有意义的数字,无疑是因为以色列有十二个支派(见 出 24:4;28:21;利 24:5;民 13;17:2;书 4:9;王上 4:7;18:31;太 10:1;启 12:1;21:12, 14, 16, 21;22:2)。 因此,十二次重复一万二千这一数字 (启 7:5–8) ,可能暗示本段经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说明受印之人的具体数目,而是说明盖印的工作是在属灵的以色列人中进行的。

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代表了那些在 启 6:17 (参该节注释)的可怕事件中“站立得住“的人。他们有“永生上帝的印” (启 7:2),在普世性的毁灭时期受到上帝的保护,就象以西结异象中受印的人一样(结 9:6)。 他们是上天所喜悦的,因为约翰后来看到他们同羔羊一起在锡安山上 (启 14:1)。他们被宣告没有谎言,没有瑕疵(启 14:5)。约翰听到他们唱新歌。“没有人能学这歌”(启 14:3)。他们被称为“初熟的果子归于上帝和羔羊”(启 14:4)。

关于末代的圣徒中谁将列入十四万四千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又缺乏明确的信息好得出权威的结论,所以许多人就把重心从谁是十四万四千人,转到他们该是什么样的人上,也就是上帝希望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品格,以及他们该如何准备好列入这批查不出谎言的人。 下面这段勉言说得很贴切:“上帝没有意思让祂的子民争辩与灵性无益的问题,比如十四万四千人由哪些人组成?上帝的选民很快就会明白这一点的” (启 14:1-4怀爱伦注释;参 《先知与君王》189页)。


9.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

【本会注释】

此后。参 启 4:1 的注释。

许多的人。从早期教会开始,解经家们对这些人与十四万四千人的关系,就存在着不同意见。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十四万四千人和本节的“许多的人”是采用不同说法的同一批人。第 9–17 节说明了十四万四千人的真实身份。根据这个观点,第1–8 节所描写的十四万四千人受印,为预备他们经受弥赛亚降临时的可怕场面。而第 9–17 节则描写他们以后在平安与胜利的气氛中围绕着宝座欢呼。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对“许多的人”和十四万四千人所作的不同描述,其实不是强调他们的区别,而是作补充的说明。他们认为,数不过来的“许多的人”,暗示十四万四千是象征性的,而不是真实性的。“许多的人” 来自各国,而不单来自以色列,像十四万四千人那样,说明这十四万四千人不是来自肉身的以色列人,而是来自属灵的以色列人,包括外邦各国。

第二种观点强调十四万四千人和“许多的人”之间的区别:“十四万四千人”是可数的;“许多的人”是数不过来的。“十四万四千人”代表特定的一批人,是“初熟的果子归于上帝和羔羊,”“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启 14:4)。“许多的人”则是指历代得胜的圣徒。

第三种观点认为“许多的人”是指所有的赎民,包括十四万四千人在内。

宝座。见 启 4:2 注释。

羔羊。见 启 5:6 注释。

白衣。见 启 6:11 注释;参 启 7:13。

棕树枝。是喜乐和胜利的标志 (见《马加比上》 13:51;《马加比下》 10:7;约 12:13)。


10.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

【本会注释】

救恩归与…我们的上帝。这是“许多的人”承认上帝和羔羊救赎了他们。将救恩同时归于上帝和羔羊,证明祂们是同等的 (见 启 5:13 注释)。

坐在。见 启 4:2 注释。


11. 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上帝,

【本会注释】

众长老。见 启 4:4 注释。虽然自第四章以后插入了不同的场画面,但总的背景还是一样的。

四活物。见 启 4:6 注释。

面伏于地。见 启 5:8 注释。


12. 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本会注释】

阿们。见 启 5:14 注释。

颂赞。这是七重的赞美,同 启 5:12 一样 (见该节和 13 节注释)。本节和启 5:8–14 一样,又是一个崇扬上帝和基督的画面。通过赎民的见证,天庭的生灵再次看到上帝的智慧和公义。他们就把颂赞、荣耀、感谢和尊贵都归给祂。


13. 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那里来的?”

【本会注释】

长老中有一位。见 启 4:4 注释。

问我说。长老的问题无疑也是约翰心里所想的。

这些穿白衣的是谁?即“这些人是谁?”长老这里所问的,不知道是指十四万四千人(第 4 节)呢,还是指“许多的人” (第 9 节)。关于这一点,有两种看法: 一,长老问的是十四万四千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约翰已经知道了“许多的人”的身份。他说他们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因此他们主张,长老所问的显而易见是针对十四万四千人的。二,长老问的是“许多的人”。持这种观点的人指出,从第 9 节开始,是一个全新的画面,因此再提以前的画面显然不大可能,除非有特别的说明。他们进一步指出,“许多的人”的身份同十四万四千人一样不明确。最后,他们要人注意长老特别提到“这些穿白衣的”。从上下文来看,“许多的人”就是“这些穿白衣的” (第 9 节)。根据这种看法,“许多的人”既可能指包括十四万四千人在内的所有赎民,也可能指不包括十四万四千人的赎民。见 《使徒行述》602页;《善恶之争》 649页;《服务真诠》507页。


14. 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本会注释】

大患难。 那些主张 第 13–17 节是指十四万四千人的人(见 第 13 节注释)认为,这个大患难就是但 12:1 所提到的基督复临前的艰难时期。那些主张第 13–17 节是指“许多的人”的人认为,这个大患难是泛指各世代圣徒所经历不同的患难时期,特别是《启示录》第六章的表号所指的那些灾难(参 太 24:21)。参 启 3:10 注释。

洗白净了。这里说明了衣裳洁净的原因。圣徒们取得胜利,不是靠他们自己,而是靠基督在髑髅地的胜利 (参 启 6:11 注释)。白衣既象征公义,也象征胜利(参 启 3:4 注释;参 启 1:5)。本节展示了公义和胜利的密切关系。战争是针对敌人的。其胜利就是公义。基督的义已经取得了胜利。罪人一旦接受了祂的义,就会获得公义和胜利。


15. 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祂。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本会注释】

所以。这群蒙福之人的公义和胜利使他们可以长期侍立在上帝面前。如果他们的衣裳不是白色的,就不可能在祂面前侍立。

在上帝宝座前。见 启 4:2。 这群人常在上帝面前,因能常在拯救他们的上帝面前而喜乐。

昼夜。见 启 4:8 注释。

殿。 naos。强调圣殿是上帝的居所(参 启 3:12)。

事奉祂。得赎之民最喜欢遵行上帝的旨意。

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或 “住在他们中间”。“住” 的希腊文为 skeμnooμ ,直译是“支搭帐篷”(见 约 1:14 注释)。这位长老用将来时态展望永恒的岁月。那时得救者将满有信心地体验上帝住在他们中间。他们不再失去祂的同在,祂的保护和祂的悦纳。没有上帝的同在,就是完全的沦丧。有祂住在我们中间,就是永远的得救。


16.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本会注释】

这句话似乎引自赛 49:10。上帝曾应许被掳者回归之后享受富足的生活。这个应许将充分地应验在属灵的以色列人身上。


17. 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本会注释】

宝座中。在 启 5:6中,羔羊是所有的生灵里最靠近上帝宝座的。

羔羊。见 启 5:6 注释。

必牧养。参 启 2:27注释。虽然受牧养的通常是羔羊,但这里的羔羊却是真牧者(参 约 10:11)。本节的观念可能出自 赛40:11。

生命水的泉源。关于这个表号的意义,见 耶2:13;约 4:14和启 22:1。

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这个表号说明为什么在将来的世界里,不再有流泪。有人按字面解释将这个表号,说那时人还会流泪,因为他们所爱的人不在那里。这是没有根据的。凡涉及教义的结论不应该以表号为依据。


启示录8章

提要:1 揭开第七印,2 有七枝号筒赐给七位天使。6 他们中有四位吹响了号筒,接着就降下了大灾。 3-5 另有一位天使将香与众圣徒的祷告一同献在金坛上。


1. 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

【本会注释】

第七印。第 6 章描述了七印中的头六印的揭开。第 7 章是一个插叙,中断了揭印的过程,说明上帝有一班真子民将在上述的恐怖中站立得住 (见启6:17注释)。 现在异象又回到了揭印上。

天上寂静。与其他六印揭开时的惊人场面不同,第七印揭开后是一阵可怕的寂静。这种寂静至少有两种解释。有人认为天上的这次寂静是紧接在基督复临前的那些可怕事件的(启 6:14–16)。因为天军都离开了天庭,陪同基督一起到地上来了(见 太 25:31)。

另一种观点是,天上的这次寂静代表严肃的期盼(参怀爱伦的相关论述:《早期著作》 15 ,16 页;《历代愿望》693页)。 迄今为止,圣经都把天庭描写成一个充满了赞美和诗歌的地方,现在却鸦雀无声,严肃地期待即将发生的大事。按这样的理解,第七印的寂静就成了揭印和吹号之间的桥梁,表明七印的启示还不完全。上帝同邪恶作战的进程还需进一步解释(见 第 5 节注释)。

二刻。即“半个小时。”有些解经家按一日顶一年的预言计时法来理解这段时间(见 但 7:25 注释)。这样,“二刻”就相当于一周时间(参 《早期著作》第 16 页)。也有人认为,圣经中没有任何事例可以证明少于一天的时间可以按预言的计时法来来换算,因此“二刻” 只是代表一段不长的时间。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认同第一种看法。


2. 我看见那站在上帝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枝号赐给他们。

【本会注释】

我看见。见 启 4:1注释。

那站在上帝面前的七位天使。虽然前面没有提到过这七位天使,但约翰显然知道他们的身份,所以才说“那…七位天使。”

七只号。在着这个异象中,七位天使吹号宣告上帝的审判即将临到 (见 第 5,6 节注释)。


3. 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

【本会注释】

另有一位天使. 即七位吹号天使以外的一位天使。

拿着金香炉来。参 利 10:1。

祭坛。参 出 30:1–10。

许多香。见 出 30:34–38。

和众圣徒的祷告。这里所展示的画面是:当圣徒的祷告升向上帝的宝座时,那位天使将香添了进去。这香可以被理解为象征基督为祂子民的服务(见 罗 8:34;约壹 2:1;参 《先祖与先知》356页;《善恶之争》414,415页;《早期著作》第 32,252 页)。基督作为代求者,将祂的功劳与圣徒的祷告混合起来,从而使祈祷蒙上帝所悦纳。


4. 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上帝面前。

【本会注释】

那香的烟。见 第 3 节注释。


5. 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

【本会注释】

盛满了坛上的火。代祷的场面突然发生了变化。这位天使再次将香炉盛满了炭火,但没有加香。

倒在地上。这个举动的意义对于理解接下来号筒的吹响很有重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安息日复临信徒认为,天使在香坛前工作的终止,象征基督为人类服务的结束,也就是恩典时期的结束。天使将香炉摔到地上之后所出现的雷轰,大声,闪电和地震,反映了第七个号筒吹响,天上的殿开了之后所发生的事(启 11:19),就是在第七灾降下,有大声音从殿里出来说:“成了”的时候(启 16:17)。

还有一些人强调启 8:3–5 与七印和七号筒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时间的先后。这种观点同意上述的看法,即认同天使在香坛前的工作代表基督在整个基督教时代为祂子民所进行的代祷。但这种观点强调圣徒祈祷的上升,按照第五印下殉道者的祷告来理解这些祷告的意义:“圣洁真实的主阿,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 (启 6:10)? 这不仅是殉道者的祈祷,也是所有上帝的子民在揭印后遭遇恐怖患难时祷告的主题。因此如果把启 8:3 祷告放在七印的背景下,天使将不含香的香炉之火摔在地上,可以理解为这些祷告得到了垂听。在 启 6:11中,受苦的圣徒得到了一个暂时的答复,就是叫他们再等一会儿,直到殉道者的数目满足。现在,他们祈祷的真正答复来了。上帝对逼迫祂子民之人的忿怒不会无休止地推延。它终于倾降下来了,并且不含一点基督的代祷。因此号筒被视为对这些惩罚的描述。这第二种观点将七印同七号筒联系起来,把七号筒看成上帝对七印中所描述之事件的回答。

大声。这些征兆在启 11:19;16:18中重现。参上面“倒在地上”的注释。


6. 拿著七枝号的七位天使就预备要吹。

【本会注释】

七支号。见 第 2 节注释。关于号筒吹响之后所出现的一系列画面,有好几种解释。

一种对号筒的见解认为:既然第 5 节的表号是代表基督代祷的结束,那么从逻辑上来讲,紧接其后的事件就该是恩典时期结束之后上帝倾降在地上的惩罚。根据这种观点,这些惩罚就是七大灾(启 16 章)。赞成这种观点的人指出号筒与七灾的许多相似之处。

另一种观点认为,七号筒不应该从时间上来理解,而应被看成是上帝对祂各世代受苦子民祈祷的回答。换句话说,这是上帝再次向祂遭受逼迫的子民保证:虽然他们可能要经历战争,瘟疫,饥荒和死亡,但祂仍控制着这个世界。祂将要实施审判,并惩罚不义之人。见 第 5 节注释。

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认为这些号筒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述了七教会(启 2 章;3 章)和七印(启 6 章;8:1)所描述的基督教历史,侧重于这段时期中所发生的重大的政治和军事事件。这些事件将在以下各个号筒的注释中逐一讨论。

七位天使。见 第 2 节注释。


7. 第一位天使吹号,就有雹子与火搀著血丢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树的三分之一被烧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烧了。

【本会注释】

雹子与火。这里的画面是大冰雹加上闪电,与降在埃及的第七灾相似(出 9:22–25)。

地上。这场灾难所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大地和上面的植物(见 启 16:2),其特征与阿拉里克所率西哥特人对罗马的入侵十分吻合。这是日耳曼人第一次入侵罗马帝国,对罗马帝国的最后覆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约从公元 396 年开始,东哥特人相继蹂躏了色雷斯,马其,及希腊等帝国东部地区。后来他们又越过阿尔卑斯山,于公元 410 年洗劫了罗马。他们还掠夺了今天法国的大部分地区,最后在西班牙定居下来。

三分之一。在《启示录》中经常出现这个分数(见 第 8,9,11,12 节;启 9:15,18;12:4;参 亚 13:8,9)。它代表一小部分,而不是大部分。

一切的青草。这场严重的灾难摧毁了地上的大片植物。


8. 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彷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

【本会注释】

仿佛。约翰显然觉得用燃烧的大山最适合描述他眼前的情景。“烧着的大山”这个说法还出现在犹太的启示文学中(见《以诺书》 18:13;R. H. 查尔斯《旧约次经和伪经》卷二, 200页)。但没有证据表明约翰对眼前景象的描写源于这部作品。参耶 51:25,先知称巴比伦为“行毁灭的山”,将要成为“烧毁的山。”

。这次惩罚的主要目标是海洋和海洋生物(参 启 16:3)。

解经家把第二个号筒所宣告的灾难解释为汪达尔人的掠夺。来自中亚的匈奴人的入侵,把汪达尔人从他们所居住的色雷斯赶了出来。汪达尔人只好越过高卢(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进入属于罗马的北非,建立了以迦太基为中心的王国。此后他们以迦太基为基地,用一支海盗军队在西地中海上称霸,对沿海一带的西班牙、意大利,甚至希腊进行劫掠,并抢劫罗马的船只。公元 455 年是他们掠夺的登峰造极之年。那一年,他们对罗马城进行了长达两周的洗劫。

三分之一。见 第 7 节注释。

海…变成血。这场惩罚与埃及所遭的第一灾相似(出 7:20)。到了第二灾(启 16:3),海“好像死人的血。” 这里的“血” 无疑指人类的大屠杀。


9. 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

【本会注释】

活物。 受造之物。原文不一定指生物。见出 7:21。


10. 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泉源上。

【本会注释】

大星…落下来。有人认为这是指公元五世纪阿提拉国王所率匈奴人的入侵和劫掠。他们大约于公元 372年从中亚进入欧洲,先定居在多瑙河下游。75年之后,他们又开始迁移,在短时期内对风雨飘摇的罗马帝国各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他们在公元 451 年渡过莱茵河,在高卢北部的沙隆遭到罗马和日尔曼军队的阻击。在意大利进行了短时期的掠夺之后,阿提拉于公元 453 年去世,匈奴很快就从历史上消失了。虽然匈奴人猖獗的时间很短,但他们在掠夺时的贪婪,使之在历史上成了最残忍屠杀和毁灭的代名词。

火把。希腊语为 lampas。

三分之一。见 第 7 节注释。

江河。惩罚落到了淡水的水源上。而前一枝号筒所影响的则是咸水里的生物(第 8 节;参 启 16:4)。


11. 这星名叫“茵陈”。众水的三分之一变为茵陈;因水变苦,就死了许多人。

【本会注释】

。“名”往往表示持名者的特性。这颗星的名字可能象征这枝号筒吹响后所要临到的惩罚(见 徒 3:16注释)。

茵陈。一种著名的苦草。本节说水将变得苦若茵陈。


12. 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

【本会注释】

日头。有人把日头,月亮和星辰解释为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人物——皇帝,元老院议员和执政官。公元 476 年,随着最后一位罗马皇帝的下台,西罗马帝国开始走向毁灭(见《SDA圣经注释》卷七 21,22页;参 111页)。后来它的元老院和执政官也取消了。

三分之一。见 第 7 节注释。

三分之一黑暗了。 本节似乎是指这些天体在它们发光的三分之一时间里遭到打击,而不是这些天体本身的三分之一遭到打击,以致只能发出三分之二的光。因此,白天的三分之一和夜晚的三分之一将变为黑暗。把这个异象用于罗马政权,可能指皇帝,元老院和执政官的相继消失。


13. 我又看见一个鹰飞在空中,并听见他大声说:“三位天使要吹那其馀的号。你们住在地上的民,祸哉!祸哉!祸哉!”

【本会注释】

我又看见。见 启 4:1 注释。这里中断了对号筒的描述,是要让人特别注意接下来被称为“祸哉”的三个号筒。

一个鹰。 鹰象征厄运(见 太 24:28;参 申 28:49;何 8:1;哈 1:8)。

空中。好让所有的人都能听到他的信息。

祸哉,祸哉,祸哉。重复三次是因为剩下的三支号筒吹响之后还有三场惩罚将要临到。一个“祸哉”代表一场惩罚(见 启 9:12;11:14)。

住在地上的民。就是不义的人(见 启 3:10 注释)。


启示录9章

提要:1 在第五位天使吹号时,一颗星从天上落下来,有无底坑的钥匙赐给他。 2 他打开无底坑,有象蝎子一样的蝗虫出来。12 第一灾过去了。13 第六号吹响。 14 释放四位被捆绑的使者。


1. 第五位天使吹号,我就看见一个星从天落到地上,有无底坑的钥匙赐给他。

【本会注释】

第五位天使。 第 1–12 节讨论第五个号筒。这枝号筒是第一“祸” (见 启 8:13 注释;参 启 9:12,13)。

一个星从天落到地上。希腊文直译为“一个已经掉下来了的星。”这颗星不象第三号筒吹响之后的星那样正在掉下来(启 8:10),而是已经掉到地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犹太启示文学也把撒但比作是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星 (《以诺书》 88:1,查尔斯《旧约次经和伪经》卷二,251页)。

有无底坑的钥匙赐给他。暗示钥匙所代表的权力本不归他所有,而是出于一个更高的权威。

无底坑。phrear teμs abussou。深井。七十士译本经常把希伯来文的译成tehom abussos(见 创 1:2 注释。这里 abussos 指创造前的海)。在 伯 41:31,它泛指海洋。在 诗 71:20 中,它指地的深处。abussos 还指大鱼(Leviathan,中文译为“鳄鱼”)的住处。因此七十士译本的伯41:22,23,25 (中文第 31,32,34 节)写道:“它使深渊开滚如锅,使洋海如锅中的膏油。它行的路随后发光,令人想深渊如同白发。… 凡高大的,它无不藐视。它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无底坑用于阿拉伯人,可能指阿拉伯沙漠的大片的荒地。这是默罕默德的追随者进行军事扩张的发祥地。

钥匙。 钥匙象征开启和关闭的的权力(见 启 3:7;参 太 16:19)。

许多解经家认为第五和第六枝号筒所描写的是萨拉森人和土耳其人的蹂躏。他们指出,霍斯罗夫二世(公元 590–628 年)所率波斯人与希拉克略一世(公元 610–641 年)所率的罗马人之间的战争,削弱了两个帝国的力量,为穆斯林的征服铺平了道路。他们认为,钥匙代表霍斯罗夫克的失败。他在公元 628年的被推翻和杀害,标志着波斯帝国作为世界强国地位的结束,为阿拉伯势力的扩张打开了门户。


2. 他开了无底坑,便有烟从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日头和天空都因这烟昏暗了。

【本会注释】

无底坑。见 第 1 节注释。

昏暗了。参 启 6:12 注释。黑暗也是第五灾的特征(启 16:10)。如用于穆斯林,日头昏暗可以理解为基督教日头的昏暗。这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


3. 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有能力赐给他们,好像地上蝎子的能力一样,

【本会注释】

蝗虫。与从前埃及的蝗灾相似(出 10:13–15)。早在公元八世纪,西班牙修士比亚图斯就认为蝗虫是指阿拉伯穆斯林。当时他们刚刚蹂躏了北非,中东和西班牙。以后许多解经家都持相同的看法。

好像地上的蝎子。蝗虫通常不攻击人类,但这里的蝗虫却有蝎子的毒液。圣经所描写的蝎子是与人类为敌的(见 结 2:6;路 10:19;11:12)。


4. 并且吩咐他们说,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各样青物,并一切树木,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

【本会注释】

不可伤害。蝗虫所伤害的是植物,而不是人。但这里的蝗虫却奉命不得伤害任何植物,只伤害不义之人。

那些认为蝗虫是指萨拉森人的人说,这道禁令反映了阿拉伯征服者的政策。只要基督徒和犹太人愿意纳贡,他们就不任意伤人害物。史载穆罕默德的继承人艾布伯克尔命令给他的士兵:“你们会发现另一等属于撒但一会的人,剃着光头;一定要把他们的头颅劈开,不要饶恕他们,除非他们改信穆斯林都或纳供”(引自 吉本《罗马帝国的兴衰》卷五,416页)。但至今尚未确认这等人是谁。

用于阿拉伯穆斯林,这条禁令可以理解为代表他们保留被征服者性命的政策。这样做是为了让被征服者供养出征的战士。

额上。见 结 9:4;启7:3。

没有上帝印记的。有人认为遵守安息日既是证明圣灵在人内心工作的外在印记 (参 结 9:4),这里的“蝗虫”所攻击的是那些没有遵守真安息日的人。


5. 但不许蝗虫害死他们,只叫他们受痛苦五个月。这痛苦就像蝎子螫人的痛苦一样。

【本会注释】

不许蝗虫害死他们。蝗虫所带来的惩罚是痛苦,而不是死亡。

五个月。关于这段时期,见本章补充注释。

蝎子。见 第 3 注释。蝎子螫人是很痛的,但不致命。


6. 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决不得死;愿意死,死却远避他们。

【本会注释】

求死. 把他们的意愿与 启 6:16 相对照。见 伯 3:21;参 耶 8:3。


7. 蝗虫的形状,好像预备出战的马一样,头上戴的好像金冠冕,脸面好像男人的脸面,

【本会注释】

形状。样子。

好像预备出战的马一样。见 珥 2:4 注释。两处的描写相似。有人认为这是骑兵。骑兵是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种。

冠冕。象征胜利(见 启 2:10 注释)。 有人认为这是指阿拉伯人所常戴的头巾。

男人的脸面. 可能暗示这次惩罚是藉着人来实施的。


8. 头发像女人的头发,牙齿像狮子的牙齿。

【本会注释】

头发像女人的头发。有人认为这是指阿拉伯军人的长发。

狮子的牙齿。象征力量和贪婪。


9. 胸前有甲,好像铁甲。他们翅膀的声音,好像许多车马奔跑上阵的声音。

【本会注释】

铁甲。 蝗虫身上的甲符合这一特征。它可能指实施惩罚之人的势不可当。

车马奔跑上阵的声音。参 珥 2:5。


10. 有尾巴像蝎子,尾巴上的毒钩能伤人五个月。

【本会提要】

像蝎子。 象蝎子的尾巴。蝎子的尾巴上有毒刺。

伤人。 见 第 5 节注释。

五个月。 见本章补充注释。


11. 有无底坑的使者作他们的王,按著希伯来话,名叫亚巴顿,希腊话,名叫亚玻伦。

【本会注释】

无底坑。见 第 1 节注释。

使者。负责管理从无底坑上来的势力。

做它们的王。智者亚古珥说:“蝗虫没有君王,却分队而出” (箴 30:27)。但本节的蝗虫,却是组织严密地进行毁灭的工作,因为有王在指挥他们。一些相信第五和第六号筒是指阿拉伯穆斯林和土耳其人的人认为这个王就是奥斯曼一世(1299–1326)。他是奥斯曼帝国的缔造者。根据吉本记载,他第一次袭击希腊帝国是在 1229 年 7 月 27日。持上述观点的人认为这是五个月痛苦的开始(启 9:7,10)。关于这段时期,见本章补充注释。

亚巴顿。希腊文为Abaddoμn ,译自希伯来语Abbadon,意为“破坏,”“毁灭。” 该词在伯 31:12中译为“毁灭”;在 伯 26:6中指“阴间” (“阴间”的希伯来语是 she?ol 。喻指死人的领域。见箴 15:11 注释)。鉴于约翰的许多表号均来自希伯来和犹大,这里使用希伯来的名字是有重要意义的。根据犹太的传统, Abbadon 是拟人化的(见 《塔木德》Shabbath 89a)。

希腊话。约翰为他的希腊语读者把亚巴顿译为亚玻伦。

亚玻伦。希腊语为 Apolluoμn。意为“毁灭”和“毁灭者”。


12. 第一样灾祸过去了,还有两样灾祸要来。

【本会注释】

灾祸。见 启 8:13 注释。


13. 第六位天使吹号,我就听见有声音从上帝面前金坛的四角出来,

【本会注释】

第六位天使。指第二样灾祸 (见 启 8:13;11:14注释;参 启 9:12)。

四角。关于古代旷野会幕中香坛的角,见 出 37:26。

金坛。无疑指启8:3-5中天使处理圣徒祈祷的那座坛。


14. 吩咐那吹号的第六位天使,说:“把那捆绑在幼法拉底河的四个使者释放了。”

【本会注释】

四个使者。先知曾看到四位天使执掌着四风(启 7:1)。他们的能力是普世范围的。而眼下的四个使者似乎只是地区性的。

将第五印解释为指萨拉森人的解经家,多数认为第六印是指土耳其。他们中有人认为这四个使者是指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四位苏丹,即阿勒颇,以哥念,大马士革和巴格达。也有人认为这些使者是指攻击西方世界的毁灭性势力。

捆绑在。这些使者惩罚的工作上受到了约束,直到第六位天使吹响了号筒。

幼法拉底河。那些认为第六号是指土耳其的解经家普遍认同这真是指幼发拉底河。因为土耳其人就是从幼发拉底河流域进入拜占庭帝国的。但是《启示录》中的所多玛,埃及(启 11:8)和巴比伦(启 14:8;17:5;18:2,10,21)都是象征性的地名,因此还有一些解经家认为应该按象征意义来理解幼法拉底河(见 启 16:12 注释)。这些解经家认为,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幼法拉第河是他们应占领地区的北界(申 1:7,8)。在以色列的鼎盛时期,他们的确也占领了这里的部分区域(见 王上 4:21 注释)。幼发拉底河以外就是北方的异族。他们不断南下吞噬以色列(参 耶 1:14 注释)。根据这种观点,幼发拉底河代表一条界限,是第六号筒下的惩罚势力所不可以越过的。

还有人将幼发拉底河与奥秘的巴比伦连系在一起。他们指出,《启示录》后面的章节把最后的大背道描写为奥秘的巴比伦(启 17:5),并强调她坐在“众水上” (启 17:1)。既然历史上的巴比伦是建造在幼法拉底河畔的 (见《SDA圣经注释》 卷 四,796页),这里的幼发拉底河也就象征奥秘之巴比伦的势力范围(见 启 16:12注释)。


15. 那四个使者就被释放;他们原是预备好了,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要杀人的三分之一。

【本会注释】

四个使者。见 第 14 节注释。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见本章补充注释;参 启 17:12注释。

三分之一。见 启 8:7 注释。


16. 马军有二万万;他们的数目我听见了。

【本会注释】

马军。这四位使者用强大的骑兵来实施惩罚。在古代,骑兵是行动最为迅速和机动的部队。在这里可能象征这场惩罚的迅速和范围之广。

二万万。这个数字无疑象征多得不可胜数。

我听见。暗示约翰听见了这个数字,也明白了它的含义。口信确认了数目之多。


17. 我在异象中看见那些马和骑马的,骑马的胸前有甲如火,与紫玛瑙并硫磺。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

【本会注释】

我…看见。 这里对马和骑手的描写似乎遵循了希伯来语逆向平行体的格式:先是马,然后是骑马的;再是骑马的,最后是马。

如火。不仅骑兵的盔甲看上去透亮,整个部队在先知看来,也像是罩了一层火焰一般。参下面“紫玛瑙”的注释。

紫玛瑙。紫色或深兰色。有人认为这是指伴随着火焰的烟云(见下面“有火,有烟,有硫磺.”的注释)。也有人认为这种颜色是指土耳其的军服。土耳其军服的颜色通常以红(或猩红色),蓝色和黄色为主。他们认为火代表红色,硫磺代表黄色。

硫磺。《启示录》经常将火和硫磺并列(启9:18;14:10;19:20;20:10;21:8)。关这种颜色可能的意义,见前面“紫玛瑙”的注释。

狮子头。把骑兵同森林之王相比,说明他们既神气又残暴。。

有火,有烟,有硫磺。骑兵身上所穿的,似乎也从马口里出来。本节的“紫玛瑙”换成了“烟,”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参前面“紫玛瑙”注释)。参 伯 41:19–21 对大鱼的描述。那些把第六号筒解释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行霸道的人认为,“有火,有烟,有硫磺”是指那时开始使用的火药和火器。他们指出,骑在马上的骑兵开火,从远处看就象有火从马口里出来一样。


18. 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并硫磺,这三样灾杀了人的三分之一。

【本会注释】

火,与烟并硫磺。见 第 17 节注释。

这三样灾。有人以称惩罚为灾作为根据,认为七号筒与最后的七灾有密切的联系(见 启 8:6注释)。

三分之一。见 启 8:7注释。


19. 这马的能力是在口里和尾巴上;因这尾巴像蛇,并且有头用以害人。

【本会注释】

口里。约翰前面说到这些马用口中出来的火,烟和硫磺杀人(见 第 17 节注释)。

尾巴。这些马的头和尾巴都能实施破坏。参照第五个号筒的蝗虫,也是用尾巴蛰人的(第 10 节)。 有些注释家认为“尾巴”是指土耳其的军旗。


20. 其余未曾被这些灾所杀的人仍旧不悔改自己手所做的,还是去拜鬼魔和那些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金、银、铜、木、石的偶像,

【本会注释】

其余。尽管有同胞被杀,大多数人还是没有丧生于这场可怕的惩罚。他们没有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不思悔改。

自己手所作的。主要指他们所制作的偶像 (参 申 4:28;诗 135:15;耶 1:16)。 现代的人看重自己所发明的产品,胜过上帝和祂的国度。他们同样要受到谴责。这些产品本身是好的,给人的生活带来便利,但若过分注重,就成了他们的偶像,与古时用木头、石头或金属制作的假神一样。参 约壹 5:21 注释。

鬼魔。见林前 10:20 注释。神灵崇拜在古代十分普遍。在现代的许多异教群体中也很盛行。

金、银、铜、木、石的。按材料的优劣排列。

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偶像崇拜的荒唐在于这些崇拜对象连动物的最基本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同人相比了(见 诗 115:4–7;耶 10:5;但 5:23)。

偶像。这里所谴责的,除了崇拜鬼魔之外,还有崇拜有形而无生命的偶像。


21. 又不悔改他们那些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的事。

【本会注释】

凶杀。得罪上帝的拜偶像之罪往往导致下列的罪行(见 启21:8;22:15;参 加 5:20)。

邪术。见 启 18:23 注释。

奸淫。泛指所有不正当的性行为。

偷窃。见 林前 6:10。


第九章 补充注释

据好史料记载,瑞士改革家布林格(逝于 1575)最早把第六号筒所描写的势力解释成土耳其的注释家之一。然而马丁路德早就认定第五号筒代表穆斯林。关于第六号筒和第五号筒的时间,解经家们存在很大的分歧。但绝大多数注释家认同第五号筒是在萨拉森人的鼎盛时期,第六号筒是在土耳其的塞尔柱时期或奥斯曼时期。

1832 年,威廉米勒耳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这些号筒的年代,将它们按照时间顺序联系起来。他的观点发表在刊于《佛蒙特电讯报》系列文章的第五篇中。米勒耳根据一日顶一年的原则(见 但 7:25 注释),推算出第五号筒里的五个月(启9:5)为150年,而第六号筒中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即“一年,一月,一日,一时”为 391 年零 15 天。许多米勒耳以前的解经家也采用了这种计算的方法,但没有把两个时期连起来。米勒耳提出,第六号筒的时期紧接着第五号筒的时期,加起来共 541 年零 15 天。他推定这段时期是从公元 1298 年开始的。他认为那一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次对拜占庭帝国发动攻击。这段时期的终点是 1839 年。因此,根据他的观点,第五第六号筒都是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五号筒讲的是它的兴起,第六号筒讲的是它的称霸。

1838 年,米勒耳在美国复临运动的一个助手约西亚.利奇,对米勒耳的日期进行了修订,认定到从 1299 年到 1449 年是第五号筒时期;从 1449 年到 1840 年是第六号筒时期。利奇认为 1299年7月27日在尼科美狄亚附近的巴复萌战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次攻打拜占庭帝国。。他认为公元 1449 年对于拜占庭帝国的崩溃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在 1448年底,拜占庭的皇帝帕里奥洛加斯在请示了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之后,才胆敢登上王位。事实是他在得到苏丹的批准之后,才于公元 1449 年1月6日加冕的。利奇认为这150年就是奥斯曼土耳其人让拜占庭帝国“受痛苦”的时期(参 第 5 节)。

如上所述,利奇把公元 1299 年作为第五号筒的开始。更准确地说,是1229年7月27日,即他为巴复萌战役定所定的日期。他认为第五号筒的时间是150年,到公元1449年的7月27日结束。这一天就是第六号筒的开始。再加上 391 年,就到了1840年的7月27日。再加15天就是那年的8月。于是他预言土耳其帝国的势力将在1840年8月被推翻。开始时他并没有确定是8月几号。但在这段时期将近结束时,他宣布土耳其帝国将在8月11日崩溃,刚好是1840年7月27日加上15天。

那时,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土耳其帝国所发生的事上。1839年6月,埃及的帕夏、苏丹名义上的附庸穆罕默德.阿里背叛了他的宗主。他击败了土耳其人,俘虏了他们的海军。这时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去世了。他的继位者阿卜杜拉的大臣们建议与穆罕穆德阿里签订协议,让阿里获得世袭埃及的权利,让他的儿子易卜拉欣统治叙利亚。但这时对中东虎视眈眈的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出来干涉了。他们说,未经他们同意,土耳其与默罕默德阿里之间不得签署任何协议。谈判一直拖到1840年夏天。7月15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同时签署了伦敦条约,建议用武力来保障前一年土耳其所提出之条款的实施。大约在这时,利奇宣布土耳其的势力将在8月11日结束。就在那一天,土耳其的使节里法特.贝带着伦敦条约来到亚历山大。也是在这一天,四个大国的大使收到了苏丹的书信,征询他们的意见,希望知道当他的帝国处于危急情形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得到的回答是:“已经有所准备。”但他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准备。利奇将这些事件解释为土耳其政府已经丧失了独立。

这些事件正好发生在利奇所预言的时间里,对美国关心复临运动之人的思想造成深远的影响。利奇的这个预言增强了人们对复临运动所宣讲其他尚未应验之预言的信任,特别是2300日的预言。1840年所发生的这件事对人们期盼基督在三年之后复临产生重大的影响(见 《善恶之争》334,335页,第 18 章)。

但必须指出,解经家和神学家对于第五号筒和第六号筒的意义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 表号的本身含义;二. 希腊原文的意思;三. 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日期。但本书篇幅有限,无法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赞同利奇对第五和第六号筒的解释,特别是所涉及的时间问题。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