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4章
1 以色列人出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安营在以便以谢;非利士人安营在亚弗。
2 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摆阵。两军交战的时候,以色列人败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战场上杀了他们的军兵约有四千人。
3 百姓回到营里,以色列的长老说:“耶和华今日为何使我们败在非利士人面前呢?我们不如将耶和华的约柜,从示罗抬到我们这里来,好在我们中间救我们脱离敌人的手。”
4 于是,百姓打发人到示罗,从那里将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的约柜抬来。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与 神的约柜同来。
5 耶和华的约柜到了营中,以色列众人就大声欢呼,地便震动。
6 非利士人听见欢呼的声音,就说:“在希伯来人营里大声欢呼,是什么缘故呢?”随后就知道耶和华的约柜到了营中。
7 非利士人就惧怕起来说:“有 神到了他们营中。”又说:“我们有祸了!向来不曾有这样的事。
8 我们有祸了!谁能救我们脱离这些大能之 神的手呢?从前在旷野用各样灾殃击打埃及人的,就是这些 神。
9 非利士人哪,你们要刚强,要作大丈夫,免得作希伯来人的奴仆,如同他们作你们的奴仆一样。你们要作大丈夫,与他们争战。”
10 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败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杀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万。
11 神的约柜被掳去,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杀了。
12 当日,有一个便雅悯人从阵上逃跑,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来到示罗。
13 到了的时候,以利正在道旁坐在自己的位上观望,为 神的约柜心里担忧。那人进城报信,合城的人就都呼喊起来。
14 以利听见呼喊的声音,就问说:“这喧嚷是什么缘故呢?”那人急忙来报信给以利。
15 那时以利九十八岁了,眼目发直,不能看见。
16 那人对以利说:“我是从阵上来的,今日我从阵上逃回。”以利说:“我儿,事情怎样?”
17 报信的回答说:“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民中被杀的甚多!你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死了,并且 神的约柜被掳去。”
18 他一提 神的约柜,以利就从他的位上往后跌倒,在门旁折断颈项而死,因为他年纪老迈,身体沉重。以利作以色列的士师四十年。
19 以利的儿妇、非尼哈的妻怀孕将到产期,她听见 神的约柜被掳去,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就猛然疼痛,曲身生产。
20 将要死的时候,旁边站着的妇人们对她说:“不要怕!你生了男孩子了。”她却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
21 她给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说:“荣耀离开以色列了!”这是因 神的约柜被掳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
22 她又说:“荣耀离开以色列,因为 神的约柜被掳去了。”
以赛亚书50章
1耶和华如此说:“我休你们的母亲,休书在哪里呢?我将你们卖给我哪一个债主呢?你们被卖,是因你们的罪孽;你们的母亲被休,是因你们的过犯。
2我来的时候,为何无人等候呢?我呼唤的时候,为何无人答应呢?我的膀臂岂是缩短、不能救赎吗?我岂无拯救之力吗?看哪,我一斥责,海就乾了!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乾渴而死。
3我使诸天以黑暗为衣服,以麻布为遮盖。”
4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
5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
6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并不掩面。
7主耶和华必帮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着脸面好像坚石,我也知道我也不至蒙羞。
8称我为义的与我相近,谁与我争论,可以与我一同站立;谁与我作对,可以就近我来!
9主耶和华要帮助我,谁能定我有罪呢?他们都像衣服渐渐旧了,为蛀虫所咬。
10你们中间谁是敬畏耶和华、听从他仆人之话的?这人行在暗中,没有亮光。当倚靠耶和华的名,仗赖自己的 神。
11凡你们点火、用火把围绕自己的,可以行在你们的火焰里,并你们所点的火把中。这是我手所定的。你们必躺在悲惨之中。
启示录10章
1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
2他手里拿着小书卷,是展开的。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
3大声呼喊,好像狮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发声。
4七雷发声之后,我正要写出来,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
5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
6指着那创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注:或作“不再耽延了”)!”
7但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 神的奥秘就成全了,正如 神所传给他仆人众先知的佳音。
8我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取过来。”
9我就走到天使那里,对他说:“请你把小书卷给我。”他对我说:“你拿着吃尽了,便叫你肚子发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
10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
11天使(注:原文作“他们”)对我说:“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
1有一根苇子赐给我,当作量度的杖,且有话说:“起来,将 神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2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他们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
3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着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
4他们就是那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
5若有人想要害他们,就有火从他们口中出来,烧灭仇敌;凡想要害他们的,都必这样被杀。
6这二人有权柄,在他们传道的日子叫天闭塞不下雨;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并且能随时随意用各样的灾殃攻击世界。
7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那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兽必与他们交战,并且得胜,把他们杀了。
8他们的尸首就倒在大城里的街上,这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就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
9从各民、各族、各方、各国中,有人观看他们的尸首三天半,又不许把尸首放在坟墓里。
10住在地上的人就为他们欢喜快乐,互相馈送礼物,因这两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
11过了这三天半,有生气从 神那里进入他们里面,他们就站起来;看见他们的人甚是害怕。
12两位先知听见有大声音从天上来,对他们说:“上到这里来!”他们就驾着云上了天,他们的仇敌也看见了。
13正在那时候,地大震动,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余的都恐惧,归荣耀给天上的 神。
14第二样灾祸过去,第三样灾祸快到了。
15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16在 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长老,就面伏于地敬拜 神,说:
17“昔在、今在的主 神,全能者啊,我们感谢你!因你执掌大权作王了。
18外邦发怒,你的忿怒也临到了,审判死人的时候也到了;你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凡敬畏你名的人,连大带小得赏赐的时候也到了;你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
19当时, 神天上的殿开了,在他殿中现出他的约柜,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
撒母耳记上4章
提要:1 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谢被非利士人击败。3 他们把约柜接来,使非利士人恐惧。10 他们又打仗,约柜被掳,何弗尼与非尼哈被杀。12 以利听到这消息,往后跌倒,折断了他的颈项。19 非尼哈的妻子在她分娩以迦博的痛苦中气馁,去世了。
约柜被掳
撒上4:1 以色列人出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安营在以便以谢;非利士人安营在亚弗。
【本会注释】
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大多数注释者都同意1节的第一句属于第3章的最后一句,因为以色列人出去与非利士人作战并不是撒母耳的建议。由于直到约柜在基列耶琳许多年之后,才再次提到撒母耳,可能以色列的权贵们曾拒绝请教这位新近被公认的先知(撒上7:3)。将上帝的约柜抬离示罗这件事绝没有与上帝的这位先知商议(见3节的注释)。但是那些曾拒绝听从耶和华有关向祂献上敬拜之指示的人,会带着迷信的恐惧看待约柜,认为它是一个法宝,其魔力会保证他们任何一种祝福。
然而,以色列人都公认撒母耳与以利两个儿子之间的不同,并且那些有属灵思想的人来到这位新先知这里寻求忠告和帮助。他们知道他反对以利及其家庭的预言,并且深信他的蒙召是出于上帝。当领袖们犯错时,许多人都允许自己生活的道德品质下降。但是总有少数人并不按照社会地位高于他们之人的行为转离义路。
非利士人。士师记说以色列曾受非利士人奴役40年(士13:1),在那段期间,参孙作这地的士师20年(士15:20;16:31)。以利的士师身份要么紧接着参孙,要么与他交迭。以利作士师40年(撒上4:18)。当以利变得这么老迈以致失去了对国务的控制时,非利士人可能就感到他们寻求控制这个丘陵国家的时候到了。既然知道中央政府是在示罗,他们自然就会向它进军。
安营在亚弗。亚弗即“堡垒”或“围墙”,源自一个意思是“强制”、“强迫”、“把握”的动词。这座城池一直被认为是安提帕底,一个在沙仑平原的城镇,在约帕西北约11又1/4英里(18公里)处。这样的话,距离示罗就不会超过25英里(40公里),约柜从示罗被抬到战场上(撒上4:10,11)。除了安提帕底之外,没有明确的已知地点可以被认为是亚弗。亚设支派的亚弗(书19:30,31)太靠北边了,不值得考虑。鉴于亚弗的意思是“堡垒”的事实,这个名称可以应用于各种要塞,或者是永久的或者是暂时的。
撒上4:2 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摆阵。两军交战的时候,以色列人败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战场上杀了他们的军兵约有四千人。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败在。先前有许多的场合都是上帝指导以色列的军队前去与他们的敌人作战,并且每当他们照着祂的命令去做时,胜利就是他们的。然而,这次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把约柜抬入战场(3节)结果被非利士人掳去的事实,证明以色列人是被一种相信自己力量的错误信心推动,才发动了这次战争并指望一次轻松的胜利。他们上去作战,不是谦卑地信靠上帝,而是由于骄傲,自以为有聪明、有能力。当上帝与他们同在时,任何敌人都不能在他们面前站立;当上帝不与他们同在时,失败是必然的。
撒上4:3 百姓回到营里,以色列的长老说:“耶和华今日为何使我们败在非利士人面前呢?我们不如将耶和华的约柜从示罗抬到我们这里来,好在我们中间救我们脱离敌人的手。”
【本会注释】
为何。当近东信奉多神教的众民遇到挫折时,他们通常会推断他们的神对他们生气了,应该更加认真地予以安抚,好避免将来更坏的苦恼。鉴于以色列当时消沉的信仰状况,以色列人对耶和华持有极其相似的态度就不足为奇了(见《祖知》第五十七章)。也许在以利秉政期间,过去的胜利导致了一种自信,弄瞎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自己需要上帝。因为领袖们任性固执地为了他们四围民族的神而离弃祂,所以上帝只好允许他们自食其果。他们没有在上帝面前谦卑己心,反而把约柜仅仅当作一个保证成功的法宝,藉以证明了他们对上帝的迷信态度。
没有一点来自上头的忠告,权贵们就建议,百姓也同意某件以前从未想过的事。他们距离圣所只有几英里远,如果约柜在他们中间,胜利肯定就是他们的了。上帝临格的这个宝贵象征盖着它的罩布,被服役的利未人从它在幔子内的安息之所抬了出来(民4:5,6)。考虑到以利儿子们过去的行事作风,毫不奇怪他们可能会忘记所有尊敬的礼节,急匆匆地赶几英里路到了军队那里,盼望可以避免更多人被杀。
但是因为约柜是上帝临格的象征,又因为领袖们拒绝了神圣的指导,所以上帝就不能为他们的利益伸手抑制他们了。要是领袖们谦卑己心从罪路转离,他们就可以象后来的年岁一样被先知指导了。在基督的日子,群众盲目随从了他们的祭司的领导,大声喊着说:“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所以同样地,在以便以谢的以色列军队面对灾难时,想抓住他们自己想象的救命稻草,大声呼叫说现在可以保证胜利了。有组织的社会团体,不管是政治的还是宗教的,其祸福大部分都取决于其领袖们的态度和行为。
然而个人却可以独立于团体,决定自己的属灵命运。虽然撒母耳分担了当时愚蠢荒唐行为的结果所带给以色列的羞辱,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个人蒙上帝悦纳。当亚哈的日子,领袖们转向巴力时,以利亚感到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承认并侍奉永生上帝的。然而耶和华告诉他在以色列还有数千人没有改变他们对上帝的信仰和忠诚。
撒上4:4 于是百姓打发人到示罗,从那里将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的约柜抬来。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与上帝的约柜同来。
撒上4:5 耶和华的约柜到了营中,以色列众人就大声欢呼,地便震动。
撒上4:6 非利士人听见欢呼的声音,就说:“在希伯来人营里大声欢呼,是什么缘故呢?”随后就知道耶和华的约柜到了营中。
撒上4:7 非利士人就惧怕起来,说:“有神到了他们营中”;又说:“我们有祸了!向来不曾有这样的事。
【本会注释】
神到了。非利士人有许多神,他们显然公认以色列的上帝与他们的众神不同。虽然7节中表示上帝的这个词是复数形式,'Elohim,但动词却是单数。但8节中的动词却是复数—在真神上帝和他们那些在亚实突庙里的众神之间的一个清楚的对比。
撒上4:8 我们有祸了!谁能救我们脱离这些大能之神的手呢?从前在旷野用各样灾殃击打埃及人的,就是这些神。
【本会注释】
这些大能之神。表示“大能”的词是'addirim,“宏伟的,庄严的,”暗示非利士人承认上帝的能力崇高强大,这是他们从上帝过去对各国各民的作为中学习到的。他们因而感到绝望,差不多准备认输了,但他们却鼓起勇气,以一种痛恨的决心至死反抗成为几年前还被他们奴役之人的奴隶的命运。
撒上4:9 非利士人哪,你们要刚强,要作大丈夫,免得作希伯来人的奴仆,如同他们作你们的奴仆一样。你们要作大丈夫,与他们争战。”
撒上4:10 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败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杀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万。
撒上4:11 上帝的约柜被掳去,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杀了。
【本会注释】
上帝的约柜被掳去。说到这件事时,诗篇作者说:“祂离弃示罗的帐幕,……又将祂的能力交与人掳去,将祂的荣耀交在敌人手里……祭司倒在刀下”(诗78:60-64)。虽然以色列人获胜的希望比敌人的希望大,虽然他们以必胜的信心投入战斗,但他们还是彻底失败了,每一个幸存者都逃跑了,不是象3节中所说的逃回营里,而是“各向各家奔逃。”表示家的这个词是'ohel,意思是“住处,”“居所,”传达的意思是这次的失败是那么大,以致每个人都不得不转而寻求个人的安全,尽最大的可能跑回家去。
何弗尼和非尼哈。约瑟夫说以利当时已经辞去了大祭司的职位,让给了非尼哈,但是当约柜离开示罗时,他指示他的儿子们“如果他们伪称要使约柜幸免于被掳的话,那么他们将不会再到他面前了”(《古代史》卷11. 2)。要是这两个青年人在过去热心随从耶和华的领导,象他们现在要在敌人面前热心保护上帝临格的物质象征一样,那么以色列后来的历史可能就大为不同了。他们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上帝的领导,现在要使他们认识到就连生命本身都依赖于完全顺服上帝。但是这教训他们认识到的太晚了。
以利的死
撒上4:12 当日,有一个便雅悯人从阵上逃跑,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来到示罗。
撒上4:13 到了的时候,以利正在道旁坐在自己的位上观望,为上帝的约柜心里担忧。那人进城报信,合城的人就都呼喊起来。
撒上4:14 以利听见呼喊的声音就问说:“这喧嚷是什么缘故呢?”那人急忙来报信给以利。
撒上4:15 那时以利九十八岁了,眼目发直,不能看见。
【本会注释】
九十八。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解释为“九十”(见撒上2:22的注释)。
撒上4:16 那人对以利说:“我是从阵上来的,今日我从阵上逃回。”以利说:“我儿,事情怎样?”
撒上4:17 报信的回答说:“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民中被杀的甚多!你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死了,并且上帝的约柜被掳去。”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逃跑。如果有一位寻求上帝之面的领导,以色列的历史将会多么不同啊。尽管自私的领袖们寻求自己的荣耀过于上帝的荣耀,并且因此为失败开了路,但祂还是没有掩耳不听认真地寻求祂面的任何一个个人的呼求。尼布甲尼撒使耶路撒冷人数减少的事实,并没有禁止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们与耶和华属灵生活的交通,竟把福音带给许多掳掠他们的人。亮光照耀在最黑暗的夜晚,最好的品格常常是在可能存在的最坏的环境中培育的。上帝有能力使可怕的耻辱时刻变为荣耀的时机良辰,不仅对以色列是这样,对所有人也都是这样。
撒上4:18 他一提上帝的约柜,以利就从他的位上往后跌倒,在门旁折断颈项而死;因为他年纪老迈,身体沉重。以利作以色列的士师四十年。
以利儿媳难产致死
撒上4:19 以利的儿妇、非尼哈的妻怀孕将到产期,她听见上帝的约柜被掳去,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就猛然疼痛,曲身生产;
撒上4:20 将要死的时候,旁边站着的妇人们对她说:“不要怕!你生了男孩子了。”她却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
撒上4:21 她给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说:“荣耀离开以色列了!”这是因上帝的约柜被掳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
撒上4:22 她又说:“荣耀离开以色列,因为上帝的约柜被掳去了。”
【本会注释】
荣耀离开。“以迦博”这个词来自两个希伯来词'i kabod,字面意义是:“不光荣的”,或“不名誉的”。它被非尼哈的妻子定义为:“荣耀离开[字面意义是:“逃亡”]以色列了。”本章结尾描述了一位青年女子,她虽然嫁给了一个邪恶自私的大祭司,但却没有与他的性情有份。她对自己的丈夫和公公之死的关心显然是出于自然的感情;但她更关心约柜的丧失,这是她虔诚献身于上帝和圣事的一个证据。甚至就连家人的死亡也没能使她放弃对丧失约柜的关心。当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时,她有一个孩子生在以色列的示罗,这能带给她的安慰很小。虽然生活在一个败坏的时代,但这位不敬虔之人的妻子,却是真虔诚的人—在国家困惑混乱时期还有比这更大的勇气么?
以赛亚书50章
提要: 1 基督说明犹太人被抛弃,责任不在祂。因为祂有能力拯救,5 祂在这项工作中的顺服,7 祂对援助有信心。10 劝人信靠上帝,而不是信赖自己。
1 耶和华如此说:我休你们的母亲,休书在哪里呢?我将你们卖给我哪一个债主呢?你们被卖,是因你们的罪孽;你们的母亲被休,是因你们的过犯。
【本会注释】
休你们的母亲,休书。母亲是犹大,儿女是犹太人,父亲是上帝。没有休书,是因为上帝没有把离弃祂的犹大休掉(见申24:1-4)。参靠照与以赛亚同时代的何西阿所演绎的实例(何1-3章;参结16:8,15)。上帝从来没有放弃祂作为犹大合法丈夫的权利,并千方百计地劝她回心转意。参何2章所记载何西阿与歌篾的故事。
债主。比喻发生了变化。犹大被巴比伦俘虏以后成为奴隶。他认为一定是主为了还债而把她卖掉了(见利25:39;申15:12)。但上帝不欠任何人的。犹太人是因为犯罪而把自己卖了,成了罪的奴仆(赛52:3;参罗6:16),所以他们被外邦人所奴役。
2 我来的时候,为何无人等候呢?我呼唤的时候,为何无人答应呢?我的膀臂岂是缩短、不能救赎吗?我岂无拯救之力吗?看哪,我一斥责,海就干了;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
【本会注释】
我的膀臂岂是缩短?犹大被外邦人所征服,难道是因为上帝不能救她?不!祂曾拯救他们脱离埃及和亚述,并还将拯救他们脱离巴比伦。
鱼因无水腥臭。指降在埃及十大灾难中的第一个(出7:17-21)。
3 我使诸天以黑暗为衣服,以麻布为遮盖。
【本会注释】
黑暗。指降在埃及的第九灾(出10:21-23)。
4 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象受教者一样。
【本会注释】
受教者。直译是“学生”或“弟子”。本节开始新的一段。耶和华的“仆人”(见赛41:8注释)耶稣在这里宣布祂献身于摆在面前的使命。祂来作人类的导师,但祂自己也接受天父的教诲(见约3:2;5:19;8:28;《历代愿望》第208、417页)。
使我知道怎样。基督降世之前,祂生活的计划“全都非常详细地摆在祂面前”。 但祂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人间的时候,却放弃了自己对这一切事情的预知,每天接受天父旨意的引导(《历代愿望》第147页;见路2:49注释)。所以圣经多次记载基督整夜祈祷(见可3:13注释)。
用言语。弥赛亚将作为生命之“道” (约1:1)或上帝的代言人来到这个世界。祂的使命始终是安慰和教诲那些在罪孽中疲惫不堪的人(太11:28)。见《历代愿望》第208、417页;《天路》第139、336页。如果埋怨基督如此惠赐的救恩,罪人不安的良心永远到不到平安。
5 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
【本会注释】
基督的“耳朵”随时准备倾听祂天父的吩咐(见第4节注释)。祂从来不寻求按自己的意思行事,而总是遵行差祂来之天父的旨意(诗40:6,8;约5:30;见路2:49注释)。甚至在客西马尼花园的极端痛苦中,他也不推辞端到祂颤抖的唇边的“杯”(太26:42;腓2:8)。
6 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并不掩面。
【本会注释】
我的背。本节的预言应验于耶稣遭鞭打(可15:15)。
任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新约》没有记录耶稣受审时的这一场面。犹太人认为拔头发胡须是极大的侮辱(见拉9:3;尼13:25)。死海古卷1QIsa不是lemortim(“人拔我腮颊的胡须”),而是lemotlim(“任人打我腮颊”)。七十士译本也是这样。
我并不掩面。见可14:65;15:19。
7 主耶和华必帮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着脸面好象坚石;我也知道我必不至蒙羞。
【本会注释】
好像坚石。比喻坚定的决心(结3:8,9)。关于这个预言在耶稣生活中的应验,见路9:51注释。
8 称我为义的与我相近;谁与我争论,可以与我一同站立;谁与我作对,可以就近我来。
【本会注释】
称我为义的与我相近。当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时,天父就在身边,尽管耶稣并不知道(见《历代愿望》第753、754页)。
谁与我作对。指“控告者”撒但(启12:10;参亚3:1)。他控告基督,但所有的指控都是无效的(见约14:30)。基督是无辜的。祂知道控告者也很了解这一点。对于耶稣的诬告证明了指控者的恶意。
9 主耶和华要帮助我;谁能定我有罪呢?他们都象衣服渐渐旧了,为蛀虫所咬。
【本会注释】
要帮助我。支持着救主与黑暗的势力作最后斗争的,是祂对于天父之爱的信心,以及祂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关于我们在受压迫时可以拥有的信心,见诗37:3-20,32-40。
渐渐旧。或“用”,即“毁灭”(见诗102:26)。
蛀虫。参赛51:8;见太6:19,20注释。
10 你们中间谁是敬畏耶和华、听从他仆人之话的?这人行在暗中,没有亮光。当倚靠耶和华的名,仗赖自己的上帝。
【本会注释】
仆人。见赛41:8注释。
行在暗中。即使那些决心听从上帝声音的人,也会有黑暗和困惑的时辰。仇敌要使他们困惑和灰心。约伯和后来的施洗约翰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些处在相似环境中的人有权利坚定不移地信靠上帝。到了时候,祂会赐给他们所寻求的亮光。
11 凡你们点火,用火把围绕自己的可以行在你们的火焰里,并你们所点的火把中。这是我手所定的;你们必躺在悲惨之中。
【本会注释】
自称事奉上帝的人始终有放弃天国的道路而自行其是的危险。他们用自己的光来代替天国的光。他们像拿答和亚比户一样,在上帝面前献“凡火”(利10:1,2)。见太6:22,23注释。
启示录10章
提要:1 一位大力天使显现,手里拿着一个书卷。 6 他指着那活到永远的发誓说,不在有时日了。9 约翰奉命去拿书卷并吃下它。
1.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
【本会注释】
我又看见。见 启 1:1;4:1注释。启 10:1 至 启 11:14 穿插在第六号筒与第七号筒之间,就像《启示录》第七章穿插在第六印与第七印之间一样。
另有一位大力天使。不属先前出现的那些天使。他显然不是掌管四风的天使 (启 7:1),不是吹七支号筒的天使(启 8:2),不是坛旁的天使 (启 8:3),也不是那些在幼法拉底河的使者(启 9:14)。 这位天使可以被认定为是基督 (见启 10:1–11怀爱伦注释)。祂作为历史的主宰,发出了第六节的宣告。
从天降下。虽然异象聚焦在一位天上的使者身上,但地点却是在地上。
披着。 periballoμ, “裹住,”“穿着。”这位天使似乎被云彩包裹着。圣经常将云彩与耶稣的显现联系在一起(见 但 7:13;徒 1:9;启 1:7;14:14;参 诗 104:3;帖前 4:17)。
虹。参 启 4:3;结 1:26–28。这位天使的脸“像日头,”透过包裹祂的云彩发出光来,看起来像彩虹。参 创 1:12, 13注释。
像日头。参 启 1:16 对基督的描述。
两脚。将两脚比作柱子似乎不太相宜。但这里的“两脚”(podes )无疑包括整个下肢,即腿和脚,把它们被比作火柱(参 歌 5:15;参 结 1:7 注释)。
火柱。参 启 1:15 对基督脚的描写。
2. 他手里拿著小书卷,是展开的。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
【本会注释】
他手里。参 结 2:9 的表号。
小书卷。希腊语是 biblaridion。是biblos的缩略形式。在《新约》中biblaridion 只出现在本章。与 启 5:1上帝手里的书卷(biblion)相比,这个书卷显然是小的。参?结 2:9 的表号。
展开的。希腊文暗示该卷书已经并且继续展开。而前面的书卷则是盖了七印的 (启 5:1)。但以理曾得到指示要“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但 12:4)。这一吩咐特别适用于但以理预言中有关末时的部分(见 但 12:4 注释),并且无疑主要是针对与第一、第二、第三位天使的信息(启 14:6–12)相关的二千三百日预言(但 8:14)。由于这位天使涉及时间的问题,也就是《但以理书》启封时的末日事件 (但12:4),我们可以推定天使手里所拿的小书卷就是《但以理书》。当这个小书卷展开着呈到约翰面前时,但以理预言封住的部分就开启了。二千三百日预言结束的时间是很清楚的。因此,本章所聚焦的时间是发出第 6,7节宣告的时候,即 1840 年至 1844 年之间 (参 第 6 节注释;启 10:1–11 怀爱伦注释)。
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圣经经常把海和地列在一起代表整个世界 (见 出 20:4, 11;诗 69:34)。天使双脚踏在海和地上,暗示了他所传达的信息是普世性的,并且他拥有管辖世界的权柄。
3. 大声呼喊,好像狮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发声。
【本会注释】
大声呼喊。参 启 1:10;5:2;6:10;7:2。
狮子吼叫。这里强调的是天使深沉而宏亮的声音。但他所说的却没有被记录下来。
七雷发声。又一个《启示录》所特有的“七”系列(参 启 1:11)。
4. 七雷发声之后,我正要写出来,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
【本会注释】
我正要写出来。约翰明白七雷声音的意思,准备把七雷的信息记录下来。这说明约翰是一边见异象,一边记录的,而不是等到事后。
封上。像很早以前的但以理一样,约翰现在也奉命“封上”他所得到的启示 (见但 12:4)。保罗也曾在异象听到“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 (林后 12:4)。 七雷的信息显然不是给约翰时代信徒的启示。这些信息无疑启示了“末时”所传信息的细节(但 12:4;参 启 10:2 的注释)。因此可以理解为描述与第一,第二位天使的信息相关的事件(启 14:6–8;见 启 10:1–11 怀爱伦注释)。
5. 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
【本会注释】
举起右手来。古时与现今一样,这是发誓的典型动作 (见 创 14:22, 23;申 32:40;结 20:15;但 12:7)。
6. 指著那创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或作:不再耽延了)。”
【本会注释】
那创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参 出 20:11;诗 146:6。这是最严肃的誓言(参 来 6:13)。指着创造主发誓的天使就是基督(见 启 10:1 注释)。祂是指着自己起誓。
直活到。参 启 1:18;4:9;15:7。
不再有时日了。这个神秘的宣告有多种解释。许多解经家认为它标志着末时的到来,永恒的开始。还有人认为“时日”是指世界历史最后几幕之前的那段时期,故译为“不在耽延了。”
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认为这句话主要是指威廉米勒耳等人在1840年到1844年之间所传讲有关二千三百日预言到期的信息。他们认为“时日”是预言的时期。“不再有时日了”表明圣经中最长的时间预言——但 8:14 的二千三百日结束了。此后不再有确定时间的信息了。时间的预言到1844年为止。
7. 但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上帝的奥秘就成全了,正如上帝所传给祂仆人众先知的佳音。
【本会注释】
第七位天使。详见 启 11:15–19。
吹号发声。 从那时天上发出的宣告来看,第七号筒标志着基督与撒但之间大斗争的高潮(启 11:15)。
时候。原文意为“日子”。一些解经家认为这里的“日子”应按预言一日顶一年来理解。但不论是天还是年,关系都不大,因为这是一个泛指的词汇,出现在第 6 节的宣告之后,不可能指一段具体的时间(见第 6 节注释)。本节的意思是:当第七枝号筒吹响的时候,上帝的奥秘就成全了。在上帝的计划中,这件事发生在“不在有时日”的宣告之后(第 6 节)。参第七灾时“成了” 的宣告(启 16:17)。
上帝的奥秘。关于“奥秘”,见启 1:20 注释;参 罗 11:25 注释。 耶稣曾说过类似的话:“天国的奥秘” (可 4:11)。保罗也曾提到过 “上帝的奥秘” (西 2:2)和“基督的奥秘” (西 4:3)。上帝向祂儿女所启示的奥秘,就是祂对于他们的旨意,即救赎的计划。参 提前 3:16;《证言》卷六第 19 页。
就成全了。见 启 11:15 注释。
祂仆人众先知。宣告和揭示上帝的奥秘(见上面“上帝的奥秘”的注释),一直是祂仆人众先知传信息给世人的主要任务(参 罗 3:21 的注释)。
8. 我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取过来。”
【本会注释】
那声音。无疑指那个不许约翰把七雷的信息记录下来的声音(第 4 节)。这可以从 “天上”和“又”中看出来。
踏海踏地。见 第 2 节注释。
手中。见 第 2 节注释。
展开。见 第 2 节注释。
小书卷。见 第 2 节注释。
取过来。约翰奉命参与这个异象。
9. 我就走到天使那里,对他说:“请你把小书卷给我。”他对我说:“你拿着吃尽了,便叫你肚子发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
【本会注释】
给我。约翰在异象中表示希望得到那本小书卷。他代表那些在 1840–1844 年间宣讲基督复临信息的人。虽然他们错误地期盼基督在 1844 年再来,但他们仍然是受上帝带领的,非常珍惜基督快来的信息。他们对但 8:14 预言的计算是正确的(见 但 8:14 注释),但他们弄错了二千三百日结束所发生之事件的性质。
吃尽了。参 结 3:1 的表号( 参 耶 15:16)。 吃尽书卷比喻完全理解小书卷所含信息的意义。约翰在启 10:10 的经历,贴切地反映了复临信徒的经历,就是当他们更充分地理解三位天使的信息(启 14:6–12),及其与二千三百日预言真正应验的关系时。
叫你肚子发苦。见 第 10 节的注释。第 9 节和第 10 节的语序,反映了希伯来语常用的平行体裁(见 启 1:2;9:17 注释)。
“便叫你肚子发苦”
“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
“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
“肚子觉得发苦了。”
在你口中要甜。见 第 10 节注释。
10.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
【本会注释】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见 第 10 节注释。
甜如蜜。 参 结 3:3。和以西结的经历一样,上帝给祂仆人的信息往往是又苦又甜的,因为这些信息同时显示祂的慈爱和惩罚。上帝的先知既要体验神圣的异象所带来的快乐,又要品尝将责备的信息传达给人的痛苦。
从特殊的意义上说,约翰在异象中的经历代表了复临信徒在1840-1844年之间的经历。当这些信徒开始听到基督快来的信息时,他们感到“甜如蜜。”但当基督没有按他们所盼望来临时,他们的经历就是非常痛苦的了。参 第 9 节注释。
肚子觉得发苦了。见以上“甜如蜜”的注释。
11. 天使(原文作他们)对我说:“你必指著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
【本会注释】
天使(原文作他们)对我说。天使指基督。就是第 1 节,第 9 节中的那位“天使。”
你必指着。原文为“在…面前” 或,“关于。” 两种意思都合乎上下文。这信息不仅要“在” “多民”“面前”传讲,同时也是“关于”“多民” 的。
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复临信徒充分理解了第三位天使的信息后,他们就越来越认识到要把这个信息是传给世人,向“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宣讲。这一信念导致了基督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普世布道运动之一。安息日复临信徒出去向“各国各族各方各民” (启 14:6)传扬所托付给他们的信息。
再说预言. 参结 3:1, 4。虽然约翰吃书卷的结果是苦的,但基督向先知保证说,他将要再说预言。原文的“必”是强调的。约翰代表大失望之后的复临信徒的约翰此刻被委以重任,要传达进一步的信息。一项伟大的工作有待完成。他们必须前进,宣讲 启 14:9–12 第三位天使的信息。
启示录11章
提要:3 两位见证人传道。 6 他们有权柄叫天闭塞不下雨.。7 那兽与他们交战,杀害了他们。 8 他们暴尸街头,11 三天半之后复活。 14 第二样灾祸过去了。15 第七枝号筒吹响。
1. 有一根苇子赐给我,当作量度的杖;且有话说:“起来!将上帝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本会注释】
苇子。 用这根苇子作量度的杖。参 结 40:3,6;亚 2:1,2 的表号。
赐给我。第11章继续第10章的思路。
起来。 约翰奉命进入异象。
殿。参 启 3:12;7:15 注释;参 启 11:19)。1844年10月22日的大失望以后,复临信徒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天上的圣所和基督在天上圣所大祭司的工作。本节的殿不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因为当约翰见异象时,圣殿已成为废墟。犹太民族已经不再是上帝所拣选在地上的代表(见 太 21:43 注释;见《SDA圣经注释》 卷 四,第 26–33 页)。圣殿也不再重建而被上帝承认为敬拜的中心了 (见 结 40:1 注释)。因此“在殿中礼拜的人” 不是指肉身的犹太人,而是那些参与天上圣所崇拜的人。在那里有基督为祂的子民服务(来 8:1,2)。 从特殊的意义上说,在这个预言的背景下,测量圣殿及其中礼拜之人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教会历史时期。
礼拜的人。指真正属灵的以色列人,就是上帝的子民,而不是“外邦人”(第 2 节)。测量礼拜的人指的是审判的工作(见本节怀爱伦注释)。
量一量。在撒迦利亚的异象中,一个人手拿准绳测量耶路撒冷,象征重建耶路撒冷的保证(见 亚 2:2 注释),因此本节测量圣殿和礼拜者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复兴和保守的应许。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间的一段插叙,是要向人保证,尽管在基督复临前会发生恐怖的事,上帝有一班子民将站立得住(见 启 7章;参 启6:17 注释)。现在这段第六号筒和第七号筒之间的插叙,也是要保证在第七号筒吹响后的恐怖中,上帝的圣殿,就是祂救赎计划的展示之处,以及真正敬拜祂的人将是安全的。
上帝圣殿的这次复兴和蒙保守似乎特别指1844年以后上帝的子民对基督在天上圣所的工作更全面的理解。
2. 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他们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
【本会注释】
殿外的院子。在约翰所熟悉的希律圣殿中,有一个内院,分成女院,以色列院和祭司院三个部分。在内院外面,是一个留给外邦人的大外院。有一道“中间隔断的墙”(弗 2:14)把外院和内院隔开。任何外邦人都不得越过这道隔墙,否则将处以死刑(见《SDA圣经注释》 卷五,第 67 页)。 鉴于这个院子是“给了外邦人的,”约翰所想到的,似乎是这个大外院。这个院子被认为代表地球,与天上“上帝的殿”相对应(第 1 节)。
留下。约翰只测量敬拜上帝的人。他们有权进入只有以色列才能进入的隔墙之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望在地上的最后惩罚中得蒙保守。
给了外邦人的。如同地上圣所中留给外邦人的外院。这里的“外邦人”可以理解为那些不敬拜上帝,不承认自己属于以色列上帝的人。
践踏。本段与但 7:7,23对第四兽践踏的描写相似 (见但 7:7,8,25 注释)。由于该兽的行动特别针对“至高者的圣民” (但 7:25),我们自然可以将“圣城”理解为上帝的子民。
圣城。就是耶路撒冷(但 9:24;参 路 21:20)。把外院给了外邦人涉及圣城遭遇践踏。关于耶路撒冷的象征意义,见下面“践踏”的注释。
四十二个月。显然就是 但 7:25 的“一载,二载,半载”(见 但 7:25 注释)。
3. 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著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
【本会注释】
我那两个见证人。这个表号有多种解释。有人根据第 5, 6 节的引喻认为这两个见证人是指以利亚和摩西(见 第 5,6 节注释)。但这“两个见证人”的重要性远远不止于此。第 4 节说他们是“两棵橄榄树”和两个灯台。这个表号源于亚 4:1–6,11–14。 那里说它们代表了“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 (第 14 节)。橄榄枝怎样为圣所的灯盏供油(第 12 节),圣灵也藉着上帝宝座前的这些圣者供应给人类(见 亚 4:6,14 注释;见 《天路》408页;参 《给传道人的证言》第 338 页)。鉴于圣灵给人最完全的启示是在新旧约圣经里,所以新旧约圣经就被认定为这两个见证人(见 《善恶之争》267页;参 约 5:39 注释)。诗人描述上帝的话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诗 119:105,130;参 箴 6:23)。
穿着毛衣。穿毛衣通常是哀伤(撒下 3:31)和痛悔 (拿 3:6,8)的标志。这里描述在人的遗传占上风时,圣经处于一种悲伤的状态(参 但 7:25 的注释)。
传道。尽管在 1260 日的时期中邪恶占了上风(见 第 2 节注释),上帝的圣灵,特别是圣经所彰显的上帝之灵,依然在向那些愿意接受的人作见证着。
一千二百六十天。就是第 2 节的“四十二个月”(见该节注释)。
4. 他们就是那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
【本会注释】
两棵橄榄树。见 第 3 节注释。
两个灯台。见 启 11:3 注释。
立在世界之主面前。见 亚 4:14 ;启 11:3注释。
5. 若有人想要害他们,就有火从他们口中出来,烧灭仇敌。凡想要害他们的都必这样被杀。
【本会注释】
想要害。就是想要伤害。
有火从…出来。就像以利亚对亚哈谢使者的惩罚那样(王下 1:10,12)。那些顽固抗拒圣灵见证的人最终将被烧死在火湖之中(见 启 20:15)。
口中。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这种用法在希腊文中较为常见。如“心”(太 15:8;可 6:52),“脸”(太17:6;可6:52)。
6. 这二人有权柄,在他们传道的日子叫天闭塞不下雨;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并且能随时随意用各样的灾殃攻击世界。
【本会注释】
权柄。exousia。“权威”,“权力”。在本节中出现了两次。
叫天闭塞。和第 5 节一样,这似乎引用了以利亚的经历。以利亚曾预言以色列将三年半不下雨(王上 17:1),或如路加所记“三年零六个月”(路 4:25;参 雅 5:17)。
水变为血。前面对两个见证人的描述似乎都与以利亚的经历有关(见上文及第 5 节注释)。而这里看则似乎是引用摩西的经历和降在埃及的第一灾(出 7:19–21)。
各样的灾殃。这些见证人不但有权把从前降在埃及的灾殃降到敌人身上,还有权降下任何灾殃。
7. 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那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兽必与他们交战,并且得胜,把他们杀了。
【本会注释】
当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就是 1260 日的终点 (见 启 11:3;见 但 7:25 注释)。
无底坑。见 启 9:1 注释;参上面“兽”的注释。 就法国而言,兽从无底坑上来被理解为这个民族没有根基。这是无神论的势力,是撒但权势的一种新形式(见 《善恶之争》269页)。
兽。迄今约翰还没有提到过兽。而启4:6中的四活物实际上不是兽(见该节注释)。本节的“兽”似乎是读者所认识的。有两种解释;
有些解经家认为“兽”是指以前出现过的。既然《启示录》迄今没有提到过,那它就是指《但以理书》中的兽,特别是《但以理书》第七章中的第四兽。他们还进一步指出,《但以理书》的兽是从海中上来的。而本节的兽是“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在《旧约》中,无底坑显然与海有联系(见 启 9:1 注释)。《但以理书》中第四兽所代表的势力,特别是它的后来阶段,就是杀害两位见证人的势力。
还有些解经家认为本节的兽是指1260日结束时,即公元1798年(见 但 7:25 注释)期间试图毁灭圣经的势力(两位见证人代表了圣经)。当时无神论在法国风行。反宗教的精神自然反对圣经的使用和圣经的信仰,所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认定为本节的兽。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赞同这种看法。
把他们杀了。即试图消灭上帝的道。关于法国挑战宗教的方式,见第9节注释。
8. 他们的尸首就倒在大城里的街上;这城按著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就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
【本会注释】
他们的尸首就倒在。暴尸街头被认为是最有辱于尊严的(参 诗 79:2,3)。 见 启 11:9 注释。
大城。这座城被称为“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似乎表明它就是耶路撒冷,即第 2 节所提到的“圣城”。但许多解经家认为“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应按象征意义来理解,就象所多玛和埃及一样。因此他们认为“大城”是指法国。这个国家在1260日结束似的时候,表现出上述的特点。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赞同这种看法。
按着灵意。即按属灵的象征意义,而不是按字面来理解(参赛 1:10)。
所多玛。象征道德沦丧 (结 16:46–55),符合法国革命时的状况。
埃及。这个国家以否认真神的存在和挑衅上帝的命令而著称。法老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 我不认识耶和华”(出 5:2)。法国革命领袖们就是持这种态度。
钉十字架。很多基督徒在法国的逼迫中殉身。
9. 从各民、各族、各方、各国中,有人观看他们的尸首三天半,又不许把尸首放在坟墓里。
【本会注释】
各民、各族、各方、各国。指其他国家。他们将观望法国对圣经的挑战。
三天半。按照解释预言一日顶一年的原则,“三天半”等于三年半。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认为第 7 节的兽代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年),特别是就它的反宗教倾向。他们认为这个预言应验在法国革命无神论的高峰期,从1793年11月10日巴黎颁发命令取消宗教起,到1797年6月17日法国政府取消宗教禁令为止。
和《启示录》的其他部分一样,解经家对与“三天半”也有不同的解释。这不仅是因为表号本身的问题,也是因为法国革命中的一些具体日期无法确定。好在确切的起止日期并不影响对圣经中重大预言时期的理解,也不影响对这段预言主题的理解。
10. 住在地上的人就为他们欢喜快乐,互相馈送礼物,因这两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
【本会注释】
住在地上的人。见 启 3:10 注释。
欢喜快乐。参路12:19 。现在恶人不再因两个见证人折服人心的见证而受良心的折磨了。他们尽情快乐,以安抚自己的良心。
馈送礼物。表示快乐(见 斯 9:22)。
受痛苦。藉着他们预言折服人心的能力(参 第 3 节)而使人感到痛苦。没有什么比负疚感更折磨人的了。当真理和公义时常呈现在故意犯罪的罪人面前时,罪人往往会无法忍受。
11. 过了这三天半,有生气从上帝那里进入他们里面,他们就站起来;看见他们的人甚是害怕。
【本会注释】
过了这三天半。即两位见证人被暴尸街头,被人观看的时期结束(参 第 9 节的注释)。
生气。即生命的气息。该词的希腊文遵七十士译本译自希伯来语 ruach chayyim(见创 6:17;创 7:15)。 在希伯来语中,气息实际上就等于生命。说气息进入了某个人身上,就是说他得到了生命(参 创 2:7)。
从上帝。 一切生命的赐予者上帝,让祂忠心的见证人复活了。
站起来。 参 王下 13:21;结 37:10。
甚是害怕。 曾在两个见证人作见证时折磨过恶人的负疚感(参 第 10 节注释),现在又出现了。那些因见证人的死而欢喜快乐的人,现在看到了两位见证人复活的奇迹,就惊恐万状。
12. 两位先知听见有大声音从天上来,对他们说:“上到这里来。”他们就驾着云上了天,他们的仇敌也看见了。
【本会注释】
有大声音从天上来。 没有说是谁说话,但可以推定是上帝。
上到这里来。 上帝不仅让这两位见证人复活,还吩咐他们到天上来。当“他们的仇敌”看见“他们”升天时,他们就完全摆脱了所遭受的逼迫。他们已向所有的人忠心地宣讲了1260日预言的真理。当着那些企图消灭他们之人的面,上帝亲自发话欢迎他们回到天庭。
有人认为两位见证人的升天代表十九世纪初以来圣经的显著普及。法国革命之后不久,各国的圣经公会纷纷成立。特别是建于1804年的英国圣经公会和建于1816年的美国圣经公会。这些公会同其他圣经公会一道将圣经翻译成 1,500 多种语言。因此在过去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圣经作为属灵的向导不仅没有被人遗忘,反而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
驾着云上了天。 就象耶稣同门徒们告别后,“有一朵云吧祂接去” 一样(徒 1:9),两位见证人也被云彩接到天上去了。这象征着圣经在法国遭到禁止的时期结束以后又得到了高举(参启 11:9注释;参 但 4:22)。
仇敌也看见了。 见前面“上到这里来”的注释。
13. 正在那时候,地大震动,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余的都恐惧,归荣耀给天上的上帝。
【本会注释】
正在那时候。 就是两位见证人升天之后不久。
地大震动。 圣经经常用地震来象征基督复临前夕世界的动乱和剧变(参 可 13:8;启 16:18)。有些解经家将这段预言用于法国,认为此次地震是指18世纪末法国所发生的动乱。
十分之一。 这不是最后的大地震,因为只有城的十分之一倒塌(见 第 2,8 节注释;参 启 16:18)。这只是一次短暂的惩罚,好让那些曾因见证人的死而快乐的人因恐惧而感服。有人认为城的“十分之一”是指法国,因为法国是罗马帝国衰落后所崛起十王之一(但 7:24)。也有人认为该城是指罗马教会。而法国是它的十分之一。
七千人。 人数虽然不多,却足以让那些幸存者认识到上帝的权能。他们曾藐视上帝的见证人。
天上的上帝。 《但以理书》经常采用这个称呼(见 但 2:18,19,37,44,参 拉 5:11,12;6:9;7:12)。
14. 第二样灾祸过去,第三样灾祸快到了。
【本会注释】
第二样灾祸。 指第六号筒之下的惩罚,于1840年结束(见 启 8:13;参 启 9:12;见 第 9 章补充注释)。
第三样灾祸。 指第七号筒吹响后所发生的事(第 15–19 节)。
15.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本会注释】
第七位天使。 标志着第三样灾祸的开始 (见 第 14 节注释),和第六号与第七号之间插叙的结束(启 10:1 -11:14;见 启 11:1 注释)。安息日复临信徒认为第七号筒是从1844年开始的(见 第 19 节注释)。
大声音。 可能指天上众生所发出的声音(参 启 5:11,12)。 在降下第七灾时,也有声音从天上的殿中发出来(启 16:17)。
国。 基督在复临地球前夕接受了国度(见 但 7:14 注释)。在祂复临的时候,地上一切的反对势力都将被粉碎(见 启 17:14 注释)。
主基督。 就是受膏者 (见 诗 2:2)。天上的众生并没有体验过基督的救恩。他们称基督为“主基督”。“基督”的称呼专指三一真神中的第二位。祂为救赎人类而受膏。
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见 但 2:44;7:14,27;路 1:33.
16. 在上帝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长老,就面伏于地,敬拜上帝,
【本会注释】
二十四位长老。 见 启 4:4 注释。
面伏于地。 参 启 4:10。
17. 说:昔在、今在的主上帝全能者啊,我们感谢你!因你执掌大权作王了。
【本会注释】
主上帝,全能者啊. 见 启 1:8 注释。 这个称呼特别适合于胜利者上帝。
昔在。 见 启 1:4 注释。
今在。 见 启 1:4 注释。
执掌…作王了。这一胜利的统治始于上帝对祂全能的宣告。上帝本是全能的。罪恶的统治只是在祂的许可之下,为了在受造者面前暴露罪的真面目。这个目的达到以后,祂就“执掌大权”,重新开始祂的最高统治。见 林前 15:24–28。
18. 外邦发怒,你的忿怒也临到了;审判死人的时候也到了。你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凡敬畏你名的人,连大带小得赏赐的时候也到了。你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
【本会注释】
外邦发怒。参 诗 2:1。这是基督复临前夕各国的状况。他们将联合起来敌挡基督的工作和祂的子民(参 启 13:12;14:8 注释)。
忿怒。上帝的忿怒集中在最后的七灾里(启 15:1)。敌挡基督的工作因这些灾祸而终止。
时候。kairos 。指特定的时间。见启 1:3 注释。这是审判的时间,既有赏赐,也有毁灭。
审判…也到了. 本节同时提到奖赏和毁灭,表明约翰指的是最后的审判,发生在一千年之后(启 20:12–15)。
众先知。 上帝特殊的仆人,为祂的代言人。他们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经常为他们的主遭受大苦难。
众圣徒。指以纯洁生活为特征的基督众肢体。
得赏赐。 见 太 5:12;6:1;林前 3:8;启 22:12。这里所列的事件是按时间排列的(见 《早期著作》第 36 页),因此所说的赏赐就是一千年之后圣徒承受新的地球。
凡敬畏你名的人。在《使徒行传》中指那些虽然没有完全信仰犹太教,却敬拜真神的人(见徒 10:2 注释)。 如果本节的“敬畏”也是泛指的话,这第三等领受赏赐的人就可以被理解为那些虽未完全认识基督和祂的道,却遵循他们所有的亮光而生活的人。他们按照已有的启示敬畏上帝的名,所以也将接受赏赐(见 《历代愿望》第638页)。在另一方面,“凡敬畏你名的人”也可视为成“圣徒”的同位语,即“众圣徒,就是那些敬畏你名的人”。
连大带小。 属世的身份在最后的审判中毫无意义。
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那些从物质和精神上败坏地球的人是罪有应得。他们自己也遭到了毁灭。
19. 当时,上帝天上的殿开了,在祂殿中现出祂的约柜。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
【本会注释】
殿。上帝天上的殿在约翰面前打开了。异象聚焦于“祂的约柜”。在作为“真圣所的影像”(来 9:24)的地上圣所里,约柜放在至圣所里的。至圣所是赎罪大日崇祀的中心。而赎罪大日则是审判的预表。在第七号筒吹响时,约翰看见了天上的圣所,尤其是“祂的约柜”。这表明赎罪日所预表的,基督在天上第二即最后阶段的工作开始了。其他地方的经文指出基督最后阶段的工作始于 1844 年(见 但 8:14 注释)。安息日复临信徒视1844年为第七号筒吹响的时间。
约柜。在地上的圣所里,约柜是存放十诫法版的地方。十诫是上帝为各世代人类所定不变的道德律。在犹太人时期,信仰上帝的人一想到约柜,就马上会想到十诫。约翰在异象中见到约柜,这有力地证明了在地上最后的时刻,上帝伟大的道德律要在那些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祂的之人的生活中占有中心的地位(见 启 12:17 ;14:12 的注释;参 《善恶之争》433页)。
闪电,声音和雷轰。就象在第七灾之下(启 16:18)。
地震。就象在第七灾之下(启 16:18,19;参 启 11:13 注释)。
大雹。 就象在第七灾之下((启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