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181天 撒上11-12;赛55;启19-20
撒母耳记上11章
1 亚扪人的王拿辖上来,对着基列雅比安营。雅比众人对拿辖说:“你与我们立约,我们就服事你。”

2 亚扪人拿辖说:“你们若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众人,我就与你们立约。”

3 雅比的长老对他说:“求你宽容我们七日,等我们打发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

4 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将这话说给百姓听,百姓就都放声而哭。

5 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问说:“百姓为什么哭呢?”众人将雅比人的话告诉他。

6 扫罗听见这话,就被 神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

7 他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说:“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

8 扫罗在比色数点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

9 众人对那使者说:“你们要回覆基列雅比人说:‘明日太阳近午的时候,你们必得解救。’”使者回去告诉雅比人,他们就欢喜了。

10 于是,雅比人对亚扪人说:“明日我们出来归顺你们,你们可以随意待我们。”

11 第二日,扫罗将百姓分为三队,在晨更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击杀他们直到太阳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12 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

13 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

14 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

15 众百姓就到了吉甲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


撒母耳记上12章

1 撒母耳对以色列众人说:“你们向我所求的,我已应允了,为你们立了一个王。

2 现在有这王在你们前面行。我已年老皮白,我的儿子都在你们这里。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前面行。

3 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

4 众人说:“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什么。”

5 撒母耳对他们说:“你们在我手里没有找着什么,有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今日为证。”他们说:“愿他为证。”

6 撒母耳对百姓说:“从前立摩西、亚伦,又领你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华。

7 现在你们要站住,等我在耶和华面前对你们讲论耶和华向你们和你们列祖所行一切公义的事。

8 从前雅各到了埃及,后来你们列祖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差遣摩西、亚伦领你们列祖出埃及,使他们在这地方居住。

9 他们却忘记耶和华他们的 神,他就把他们付与夏琐将军西西拉的手里和非利士人并摩押王的手里,于是这些人常来攻击他们。

10 他们就呼求耶和华说:‘我们离弃耶和华,事奉巴力和亚斯她录,是有罪了。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我们必事奉你。’

11 耶和华就差遣耶路巴力、比但、耶弗他、撒母耳,救你们脱离四围仇敌的手,你们才安然居住。

12 你们见亚扪人的王拿辖来攻击你们,就对我说:‘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其实耶和华你们的 神是你们的王。

13 现在你们所求所选的王在这里。看哪!耶和华已经为你们立王了。

14 你们若敬畏耶和华,事奉他,听从他的话,不违背他的命令,你们和治理你们的王,也都顺从耶和华你们的 神就好了。

15 倘若不听从耶和华的话,违背他的命令,耶和华的手必攻击你们,像从前攻击你们列祖一样。

16 现在你们要站住,看耶和华在你们眼前要行一件大事。

17 这不是割麦子的时候吗?我求告耶和华,他必打雷降雨,使你们又知道又看出,你们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华面前犯大罪了。”

18 于是,撒母耳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就在这日打雷降雨,众民便甚惧怕耶和华和撒母耳。

19 众民对撒母耳说:“求你为仆人们祷告耶和华你的 神,免得我们死亡,因为我们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

20 撒母耳对百姓说:“不要惧怕!你们虽然行了这恶,却不要偏离耶和华,只要尽心事奉他。

21 若偏离耶和华去顺从那不能救人的虚神是无益的。

22 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弃你们。

23 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

24 只要你们敬畏耶和华,诚诚实实地尽心事奉他,想念他向你们所行的事何等大。

25 你们若仍然作恶,你们和你们的王必一同灭亡。”


以赛亚书55章

1“你们一切乾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

2你们为何花钱(注: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

3你们当就近我来,侧耳而听,就必得活。我必与你们立永约,就是应许大卫那可靠的恩典。

4我已立他作万民的见证,为万民的君王和司令。

5你素不认识的国民,你也必召来;素不认识你的国民,也必向你奔跑,都因耶和华你的 神以色列的圣者,因为他已经荣耀你。”

6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

7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 神,因为 神必广行赦免。

8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

9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10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

11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它去成就(注:“发它去成就”或作“所命定的”)事上必然亨通。

12你们必欢欢喜喜而出来,平平安安蒙引导;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

13松树长出,代替荆棘,番石榴长出,代替蒺藜。这要为耶和华留名,作为永远的证据,不能剪除。”


启示录19章

1此后,我听见好像群众在天上大声说:“哈利路亚(注:就是“要赞美耶和华”的意思)!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 神!

2他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因他判断了那用淫行败坏世界的大淫妇,并且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给他们伸冤。”

3又说:“哈利路亚!烧淫妇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

4那二十四位长老与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宝座的 神,说:“阿们!哈利路亚!”

5有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神的众仆人哪,凡敬畏他的,无论大小,都要赞美我们的 神。”

6我听见好像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 神,全能者作王了。

7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8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

9天使吩咐我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对我说:“这是 神真实的话。”

10我就俯伏在他脚前要拜他。他说:“千万不可!我和你,并你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 神。因为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

11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

12他的眼睛如火焰,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

13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称为 神之道。

14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他。

15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注:“辖管”原文作“牧”),并要踹全能 神烈怒的酒榨。

16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17我又看见一位天使站在日头中,向天空所飞的鸟大声喊着说:“你们聚集来赴 神的大筵席!

18可以吃君王与将军的肉,壮士与马和骑马者的肉,并一切自主的、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

19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要与骑白马的并他的军兵争战。

20那兽被擒拿,那在兽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兽印记和拜兽像之人的假先知,也与兽同被擒拿。他们两个就活活地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

21其余的被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杀了;飞鸟都吃饱了他们的肉。


启示录20章

1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

2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它捆绑一千年,

3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它。

4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 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它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5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

6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有福了、圣洁了!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他们必作 神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7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从监牢里被释放,

8出来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国(注:“方”原文作“角”),就是歌革和玛各,叫他们聚集争战。他们的人数多如海沙。

9他们上来遍满了全地,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就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

10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

11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

12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13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

14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15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撒母耳记上11章

提要:1 拿辖给基列雅比人提出一个非难的条件。4 他们派出使者,并被扫罗解救了。12 扫罗因而被确认,并重建了他的王国。

扫罗击败亚扪人 


撒上11:1 亚扪人的王拿辖上来,对着基列雅比安营。雅比众人对拿辖说:“你与我们立约,我们就服事你。”
【本会注释】
  亚扪人拿辖。拿辖这个名字是常见的希伯来词,表示“蛇。”蛇在巴勒斯坦的异教庙宇中是一种显眼的装饰。以色列人离开加底斯的时候,在寻的旷野经历过这种有毒的爬行动物之后,他们曾认为保留铜蛇是合适的(民21:5-9;参王下18:4)。既然见到在他们邻国的所有宗教中蛇都处于重要位置,以色列人不久以后,也开始崇敬他们所认为曾在旷野拯救他们的铜蛇了(参结8:7-12)。后来,在希西家的时代,铜蛇才由于这种敬拜被打碎(王下18:4)。由于私人的名字常与那些各种不同的神相复合,所以拿辖显然是一个含有蛇的某些特性的名字,例如智慧、诡诈、和狡猾。
  基列雅比。学者们先前曾指定这个城镇是俯瞰Wadi Yābis(雅比)的那些小山,在约旦河东7英里(11.5公里)处。但是这对基列雅比人来说就太远了,他们不可能把扫罗和约拿单被钉的尸身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当夜送到雅比那里(撒上31:11-13)。考古学家纳尔逊(Nelson Glueck)发现了几条明确的证据线索致使他认定基列雅比是Tell el-Meqbereh和Tell Abū Kharaz的现代土墩,在约旦东部2又2/3英里(4.3公里),俯瞰它后面的雅比斯河,这条河从基列那些小山的深深的峡谷中出现,流向西方与约旦河汇合(《约旦河》,159-167页)。这座城市曾是那400位处女的家乡,她们的父母曾因没有参加反对便雅悯的内战被杀,并且她们被送给几乎被完全灭绝了的那个支派余剩的人为妻(士21:8-14)。
  在拿辖之前许多年,以色列曾被亚扪人征服18年之久。亚扪人自然会对败在耶弗他手下仍然感到愤恨,会寻找机会重新获得对基列的控制。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拥有富饶的土地,雅博河、雅比斯河和雅姆河丰富的供水。位于干热的沙漠地带之上的良好地区,他们的葡萄园和良好的牧场曾受到东部沙漠地区民族的嫉妒。基列雅比是从早日的废墟中兴起的,但是它的居民可能还没有忘记在便雅悯事件之后受到的残忍惩罚。但是比基列雅比人与他们自己的同族之间的世仇更强的是亚扪人对所有以色列人感到的仇恨,就是他们被耶弗他击败的结果。 


撒上11:2 亚扪人拿辖说:“你们若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众人,我就与你们立约。”
【本会注释】

  凌辱以色列众人。拿辖显然并不知道以色列愿望有一个在国王统治下的各支派更紧密的组织。如果基列雅比人知道这计划—并且在米斯巴选立扫罗时所有支派都出席了(撒上10:17)—似乎这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意义。基列雅比人的态度使人产生这种想法:以色列国的无组织状况并不是由于他们如此需要一个王,而是由于他们拒绝耶和华的计划。自私已经增长到这个地步,任何由上帝提供的解决办法都不会被全体接受(见撒上10:27的注释)。倒不是拿辖对雅比的长老们有什么特别的忌恨过于对以色列其他人的仇恨;他的目的是要通过侮辱他们中的一些人显示对以色列所有人的轻蔑。同样地,众生之敌也计划通过给一个失丧的灵魂带来痛苦,然后控告说这种惩罚是侍奉上帝的自然结果,来堆积对天上众军的轻蔑。


撒上11:3 雅比的长老对他说:“求你宽容我们七日,等我们打发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
【本会注释】
  打发人。似乎可能因为雅比人在亚扪人的奴役之下,所以已经或多或少地撤回了与甚至是邻近的支派如以萨迦、以法莲和便雅悯的交往。这座城距示罗不超过30英里,而撒母耳的服务似乎一直主要限于以法莲、便雅悯和犹大。可能是基列雅比人已经这么长时间培育了对其他支派的怨恨,以致他们并不知道撒母耳是士师吧?他们似乎当然不知道扫罗被任命的事。可能他们一点儿没参与反对非利士人的战役,而是把自己分离出来,不愿意分担他们在支派中的责任。他们甚至连别的支派会不会对他们的恳求作出回应都不确定。在全然的绝望中,他们实际上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并过于依赖自己从而忽视了对以色列同胞们的怜悯。


撒上11:4 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将这话说给百姓听,百姓就都放声而哭。 
撒上11:5 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问说:“百姓为什么哭呢?”众人将雅比人的话告诉他。

【本会注释】
  赶牛回来。字面意义是,“在牛后面。”显然扫罗耕作完了赶牛回来过夜。约瑟夫认为这至少在他被任命后一个月(《古代史》,卷5. 1)。因为他蒙拣选并不是许多人都喜悦,所以他显然回家等候曾膏立他的先知的指示。如果在扫罗被立为王之前拿辖就上来围困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位新王有机会在不肯认他作王的不满之人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这事与这人彼此需要。除了忘记上帝在过去如何带领了祂的百姓之外,我们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这经验向每一个谦卑的基督徒保证:他不可能被放在一个上帝没有预作丰富安排的位置。


撒上11:6 扫罗听见这话,就被上帝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
【本会注释】
  被感动。字面意义是,“匆忙临到。”同一个词也被用来形容扫罗被膏后在回家路途上的经验(撒上10:6,10)。关于基甸的蒙召,圣经记录的字面意义是,“耶和华的灵把自己穿在基甸身上”(士6:34)。当迦南南方五王因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约而企图惩罚他们时,约书亚曾蒙指示出去援助基遍人,所以,不管过去如何,当雅比人在敌人的攻击前需要帮助时,上帝的灵就证明对他们求助的应答早就上路了。感谢上帝,因祂在每一困难中都有上千种解决办法!


撒上11:7 他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说:“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
【本会注释】
  一对牛。可能是他曾用来耕作的同一对牛。上帝用来显明祂能力的工具是如何的近在眼前啊!摩西并不需要埃及的马兵战车。他牧羊的杖变成了“上帝的杖”。基甸并不需要非利士人以为必须要有的铁枪。几个瓦罐和蜡烛倒是更好。扫罗并没有要求特别的装备。通过牺牲自己的牛,他使以色列人相信他愿意为耶和华出钱又出力。他的活力和足智多谋是有感染力的,“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扫罗再一次证明的事实是:被圣灵控制,他就会蒙指导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自我被完全忘却了。彼列之子(和合本译为“匪徒”)们的批评在过去的那个月份中可能在他的思想中曾显得突出或更可能消失于无意义。在这种新的,对他来说是奇异的能力之下,扫罗感到他的勇气大增。确信成功,他毫不犹豫地使自己站在撒母耳旁边,给一个危难中的城镇带来保护。 


撒上11:8 扫罗在比色数点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
【本会注释】
  比色。比色,各支派部队的会合地,在示剑到伯珊的大路东北12又3/4英里(20.4公里),基列雅比西南约10英里(16公里)处。北方众支派行军到这里不会太远,但它在耶路撒冷以北42又1/4英里(67.6公里);因而要犹大支派的许多人在给定的时间内到那儿集合是不可能的。众军从高于海平面1,000多英尺的比色下来,经由Wadi el-Khashneh到约低于海平面900英尺的约旦这个地方。徒步涉过那条河,他们就会行进到这个城镇以东一英里或更远一些。这次聚集军兵可能在六天之内完成,扫罗从比色连夜行军,第七天一早就可以抵达雅比。在第六天早上,扫罗已经有足够的军队到场,可以向雅比的长老们保证他们会准时帮助。


撒上11:9 众人对那使者说:“你们要回复基列雅比人说,明日太阳近午的时候,你们必得解救。”使者回去告诉雅比人,他们就欢喜了。 
撒上11:10 于是雅比人对亚扪人说:“明日我们出来归顺你们,你们可以随意待我们。” 
撒上11:11 第二日,扫罗将百姓分为三队,在晨更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击杀他们直到太阳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本会注释】
  晨更的时候。在古希伯来人中,晚上被分为三个更次。第一个更次在哀2:19中提到。基甸和他的军队是在中间的更次开始的时候进入米甸人的营里(士7:19)。摩西伸出他的杖,红海就回流,淹没了追赶他们的埃及全军是在第三个更次,或“晨更”的时候(出14:24-27)。这时扫罗和他的三队军兵已经整夜行军,在晨更的时候—恰在天亮之前—出其不意地来到亚扪人的营中,并且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这场大败是彻底的—敌军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上帝许多天意的拯救都是在这个时刻临到的。当大卫歌唱“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的时候,想到的可能就是红海的拯救。在守望者回答“早晨将到,黑夜也来”(赛21:12)的话语中,早晨给雅比的长老们带来喜乐,而夜晚却给拿辖和他的跟从者们带来厄运。他曾计划给予这座被困城市之民的命运以双倍转到了他自己的头上。
  雅各的对手说“天黎明了,容我去吧”是在晨更的时候(创32:26)。新一天的黎明带来了安慰和保证。耶稣来到在加利利海的风暴中飘摇的船上并安静门徒们因怀疑祂的弥赛亚身份而烦乱的心时,是在晨更的时候(第四更是按罗马时间计算的)(见太14:25的注释)。上天差谴大能的天使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耶路撒冷城门外的坟墓,击倒守卫兵并呼喊说:“上帝的儿子,出来吧;你的父召唤你”时,也是在晨更的时候(《历》第八十一章)!
  扫罗并没有停下来问雅比的长老们为什么没有在立王时到撒母耳那里。他并没有询问他们的过去,无论它可能怎样。他们在急难中,而圣灵控制了扫罗给他们带来帮助。上帝对一个人认错后的态度的兴趣远过于错误本身。雅比人后来的行为证明了他们经历了真正的心灵的改变(代上10:11,12)。


撒上11:12 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
【本会注释】
  对撒母耳说。本节和扫罗在7节的话表明这位先知至少和扫罗一起去了比色,并协助计划了这次战役。可能众军在解散前返回到了比色,对他们的胜利很是兴高采烈,乐意刑罚那些曾反对扫罗受膏为王的人。在过去的几天中他表现的将才对他们来说比掣签拣选(撒上10:19-21)或撒母耳膏立(撒上10:1)更是对他的头衔的确认。


撒上11:13 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
【本会注释】
  扫罗说。没有等撒母耳回答,扫罗就说这场胜利是耶和华的,谁也不该被杀,由此证明他已经变了一个人。如果由于近来事态的发展,仇敌可以被改变为朋友,那就比处死他益处大多了。现在通过扫罗讲话的与基督在山上宝训时通过祂讲话的是同一个灵,那时祂说:“要爱你们的仇敌,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的,要待他好;为那凌辱你们、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


撒上11:14 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 
撒上11:15 众百姓就到了吉甲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

【本会注释】
  吉甲。这个地点不确定。现代传统认为是在旧约耶利歌东南3英里(4.8公里)的en-Nitla,但更可能是在东北1又1/4英里(2公里)处的Khirbet el-Mefjer。按照约书亚记15:7,它位于亚割谷以北,所以在属于便雅悯的领地内。在占领巴勒斯坦的所有六年战争期间,它都是以色列的总部,但是示罗一被征服,会幕就被搬到那里去了(书18:1)。不过吉甲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撒母耳在他的年巡中访问过它(撒上7:16)。它曾是一个专门用于献祭的地方(撒上13:8;15:21;等等),后来可能成了偶像崇拜的地方(见本卷注释第850页)。
  撒母耳号召以色列人到吉甲重建王国,这个地方因拥有上帝神奇作为的诸多回忆而非常馨香。毫无疑问,他在这里向他们重述了在过去的数百年中天父的慈爱眷顾和恒久忍耐。要是他们满足于上帝起初的施政计划,那就会好的多了,但是由于他们渴望一个王,所以上帝就应许将祂的灵赐给这位新王就象祂曾赐给士师们一样。虽然他们已经拒绝了祂,他们还是有上帝会依然与他们同在的丰富见证。通过建立以世袭制为基础的继位体系,以色列就向许多他们在士师制下从未遇到的问题与危险打开了大门。但是通过撒母耳,上帝确认了祂永远的爱与忠诚,并应许用他们所享受过的与过去数百年同样热心的保护环绕他们。 


撒母耳记上12章

提要:1 撒母耳见证他的正直。6 他责备百姓忘恩负义。16 他用收获时节的雷雨使他们惧怕。20 他以上帝的怜悯安慰他们。


撒母耳临别赠言 
撒上12:1 撒母耳对以色列众人说:“你们向我所求的,我已应允了,为你们立了一个王;
【本会注释】
  我已应允了。上帝的国度是基于自由选择的原则的。上帝从起初知道末后的事实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人做他自己的各项决定(见《教》第十九章)。当上帝在百姓进入巴勒斯坦之前就使他们知道他们要求立一个王的时候会来到时(申17:14),祂并不是在表达祂在这件事中的旨意,而只是向他们展开会发生之事件的进程。
  你们向我所求的。上帝已经赐给他们一个符合他们理想的王,至少就外表来说是这样,并且似乎也符合上帝期望的属灵标准。过去的几个月中,扫罗已经证明自己拥有上帝的灵。他举止安静,忍耐对待他的敌人们,在耶和华面前谦卑,顺从先知的忠告,在作战中精力充沛,在紧急事件中果断坚定,并且最先自我牺牲。
  为你们立了一个王。要是耶和华允许以色列举行一次选举的话,较大支派的政治热望无疑就会导致混乱和痛苦的分裂。通过掣签,从最小的支派中选出了一个人。以色列应该认识到继续需要神圣的指导。即使现在照他们的愿望有了一个王,他们也必须记得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上帝的灵方能成事(见亚4:6)。他们原应该一直乐于随从他们的士师撒母耳,他曾在他服侍的几十年中带领他们经过了许多危机。但是现在他们喜爱的君主制政府形式已经不能撤回地确定了,撒母耳努力向他们说明领袖不可以走的太快,超过百姓愿意跟从的速度,而且领袖的行动必须受限于百姓的自愿选择。虽然他感觉到了前面的危险,但他心中对他们没有一点怨恨,无论如何他也没有以任何方式离弃他们,任他们自行其事。


撒上12:2 现在有这王在你们前面行。我已年老发白,我的儿子都在你们这里。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前面行。 
撒上12:3 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

【本会注释】
  我在这里。这位上了年纪的先知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百姓现在由于近来的胜利以及立王的快乐而极其兴奋,撒母耳努力使百姓冷静地清点上帝以往的作为,并通盘考虑将来的前途。在现在建立的君主政体之下,撒母耳作为士师的服务就不再需要了。王会用战士围绕自己(撒上14:52),并且撒母耳的道德影响力会被扫罗掌握的政治势力所遮蔽。然而撒母耳仍然可以是上帝的代言人,并且仍然可以是上帝的灵藉以指示祂百姓的通道。
  对撒母耳来说,这是一个大危机的时候,他感到在很大程度上他即将提出之信息的使人信服的品质依赖于他自己品格的正直。除此之外他的信息就不会有什么分量。从他出生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他;他们都知道他作为先知的工作;他们都目睹了他作为士师和先知的行为;他们知道他可做模范的品格;他们个人都熟知他判决的公正与公平;他们都乐意承认他从未因公肥己;他们都确信他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履行上帝为他们的福利发出的命令。
  撒母耳的一生清楚地显明了品格象植物一样,是逐渐成长的。从他的童年时期起,一种奉献的精神就控制了他的才能。就象体液是供应植物生长的要素一样,圣灵成了一种内在的、安静的力量渗透他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直到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生活是遵照了那神圣的样式。撒母耳匀称的品格是在圣灵的指导之下履行义务的个人行为的结果。现今也是这样,“凡是完全顺服上帝权能的人,上帝的灵必在他们里面烧尽罪恶”(《历》第十章)。今天的人也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撒母耳,象基督降生之前一千年一样。


撒上12:4 众人说:“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什么。” 
撒上12:5 撒母耳对他们说:“你们在我手里没有找着什么,有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今日为证。”他们说:“愿他为证。” 
撒上12:6 撒母耳对百姓说:“从前立摩西、亚伦,又领你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华。

【本会注释】
  是耶和华。他们都曾蒙召见证的这位耶和华就是“立”—字面意义是,“造成”—摩西和亚伦的那一位。祂就是保护他们脱离法老的报复,并把他们从为奴之家带出来的那一位。可是通过寻求一位王,他们就暗示即使当他们定居在自己的城市不再为奴时,上帝也不能保护他们脱离四围列国的掠夺。 


撒上12:7 现在你们要站住,等我在耶和华面前对你们讲论耶和华向你们和你们列祖所行一切公义的事。 
撒上12:8 从前雅各到了埃及,后来你们列祖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差遣摩西、亚伦领你们列祖出埃及,使他们在这地方居住。 
撒上12:9 他们却忘记耶和华他们的上帝,他就把他们付与夏琐将军西西拉的手里,和非利士人并摩押王的手里。于是这些人常来攻击他们。

【本会注释】

  他们忘却耶和华。曾在埃及被偶像崇拜者们包围着,又住在实行最可耻的崇拜形式的列国中间,以色列发现要成为上帝特别的子民,并用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作见证来对付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敬拜的形式于是就象现今服装的样式一样固定了。要有极大的勇气才能抵挡民意的潮流,而很少有人愿意尝试这样做。在移往埃及之前许多年,罗得曾感到他和他的家庭可以住在所多玛而不受他们流行风俗的影响。然而他所做选择的结果是悲哀的。上帝禁止以色列人与当地的偶像崇拜者有任何同盟。但是,他们厌倦了战争,却认为与迦南人亲密联合是更好。结果是受到摩押王伊矶伦(士3:12-14)、耶宾的将军西西拉(士4:2)、非利士人(士13:1)以及其他人可悲的压迫。


撒上12:10 他们就呼求耶和华说:‘我们离弃耶和华,事奉巴力和亚斯他录,是有罪了。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我们必事奉你。’
【本会注释】
  他们就呼求。这个呼求由两部分构成:(1)自认任性不随从他们的指导者,(2)恳求救助,伴随着从那时以后要忠心侍奉上帝的许诺。但是人似乎永远不能向别人的经验学习。他随心所欲直到几乎太迟了,最后,在全然的绝望中,承认自己需要外来的协助。他就认为已经学到了自己的教训永远不会再跌倒了。
  例如,所罗门进入了生活的实验室并试验了每条可能通向幸福的道路。但是通过每一试验他发现只有虚空和心灵的苦恼(传1:14,17;2:11,15,17,23,26;等等)。最后他得出结论说敬畏上帝并遵守祂的诫命构成了人全部的义务(传12:13)。但是即使有这样的鉴诫在人们面前,他们不久还是忘记了这位智慧人的结论,直到他们亲自经过了同样的道路并心悦诚服地证实了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必是什么。


撒上12:11 耶和华就差遣耶路巴力、比但、耶弗他、撒母耳救你们脱离四围仇敌的手,你们才安然居住。
【本会注释】
  耶路巴力。基甸的别名,使人想起他毁坏巴力祭坛的时候(见士6:25-32)。
  比但。没有士师名叫“比但。”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和亚兰文圣经都读作“巴拉。”希伯来字母d与字母r,n和字母k很近似(见创10:4;25:15的注释)。另外的人认为“比但”是“押顿”(见士12:13,15),指出这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中比“比但”和“巴拉”更为类似。
  耶弗他。当亚扪人初次尝试收复基列地时以色列的勇士(士11)。耶弗他告诉亚扪人:他依赖上帝的能力保护以色列拥有这片土地(士11:24),他战胜亚扪人与扫罗后来的胜利同样彻底。
  撒母耳。七十士译本的亚兰文和路西安修订或修正本是“参孙”而不是“撒母耳”,可能是因为认为撒母耳太谦虚了不会提到自己的名字。别的学者认为“撒母耳”原来是被后来的一位圣经抄写员附在页边的,从而最终被承认为正文了。但是虽然由于字母之间的相似性,希伯来名字“巴拉”可能容易被误认为“比但”,甚至更有可能是“押顿”被误认为“比但”,但是由于字母的相异性,“参孙”决不不会被误认为“撒母耳”。 


撒上12:12 你们见亚扪人的王拿辖来攻击你们,就对我说:‘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其实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是你们的王。 
撒上12:13 现在,你们所求所选的王在这里。看哪,耶和华已经为你们立王了。 
撒上12:14 你们若敬畏耶和华,事奉他,听从他的话,不违背他的命令,你们和治理你们的王也都顺从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就好了。

【本会注释】
  你们若敬畏耶和华。以色列人除了因胜利而喜乐外,虽然既不是为了将来也不是为了上帝在过去的保护性引导,却冠立扫罗为王了。就象亚当一样,通过他自己的自由选择权,选择了一种与神圣旨意相反的生活方式,所以现在以色列也孤注一掷将要影响全国后来的生活。虽然如此,上帝还是向以色列众军保证,要是他们承认自己对祂的依赖,接受祂的忠告,并照祂的吩咐而行,祂就必给他们神圣的指导。


撒上12:15 倘若不听从耶和华的话,违背他的命令,耶和华的手必攻击你们,象从前攻击你们列祖一样。
【本会注释】
  倘若不听从。以色列在要求立一个王这件事上已经反抗了上帝。他们在过去经常反叛,然而每次他们向耶和华呼求时,帮助就来临了。
  耶和华的手。他们不能说上帝的手曾一直反对他们。祂曾一再地保护并拯救了他们,即使在他们因自私和愚昧一次次地转离祂的时候。祂试图引导他们以个人的方式自愿地回应祂的爱。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作为一个国家被拯救,但是每个人却都必须亲自做出决定,不考虑其环境如何,除了这点,他们还要认识什么呢?


撒上12:16 现在你们要站住,看耶和华在你们眼前要行一件大事。 
撒上12:17 这不是割麦子的时候吗?我求告耶和华,他必打雷降雨,使你们又知道又看出,你们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华面前犯大罪了。”

【本会注释】
  打雷降雨。上帝能给以色列最深印象的证据莫过于在收割麦子的时候降雨了(五月或六月;见第108,110页)。那时降雨会令人吃惊。在巴勒斯坦,春雨正常会在逾越节前停止,干旱的季节立即开始。到秋季种植小麦和大麦前才再次降雨。
  使你们知道。他们该知道两件事:(1)在要求一个王时,他们已经在耶和华面前犯罪了,(2)上帝爱他们,并且永远不会丢弃他们。那天他们在其已有的许多证据中加添了另一个纪念物,纪念回头的浪子在父家更受欢迎。


撒上12:18 于是撒母耳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就在这日打雷降雨,众民便甚惧怕耶和华和撒母耳。 
撒上12:19 众民对撒母耳说:“求你为仆人们祷告耶和华你的上帝,免得我们死亡,因为我们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 
撒上12:20 撒母耳对百姓说:“不要惧怕!你们虽然行了这恶,却不要偏离耶和华,只要尽心事奉他。

【本会注释】
  尽心。作上帝的奴隶是一种由爱产生的自愿为奴。人会为爱做任何为了别的不会去做的事。撒母耳爱耶和华,他的侍奉是那种欢喜快乐于与他的主人在一起的奴隶的侍奉。当百姓目睹撒母耳与耶和华之间的这种友谊时,他们心中就易于产生同样的愿望。


撒上12:21 若偏离耶和华去顺从那不能救人的虚神是无益的。
【本会注释】
  不要偏离。真爱不是静态的;它是前进的。上帝准备好了要向以色列显示祂持续的爱,当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忘记祂时,就使祂心中悲伤。祂不变地爱着人,并邀请他在献身的侍奉中回报这种爱。


撒上12:22 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弃你们。 
撒上12:23 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

【本会注释】
  我必以善道指教你们。撒母耳向百姓保证他对他们的选择没有忌恨,而且他会献身于进一步指教他们关于上帝的事。虽然他不会再有施政的责任了,既然他们已经任命了一个王,但是作为先知他对他们来说还会是上帝的代表。撒母耳感觉到了将来的危险。他知道要是没有圣灵的指导,人去做正确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他开始认识到他作为先知的担子可能会比过去更重,然而他决定任何一个人都不该在申诉的话中将指头指向他,宣称他没有在以色列的兴衰中与他们一同站立。作为一位士师他曾一直忠于他们;现在,可以说,他们已经降了他的职,他会证明他对他们的爱象上帝对他们的爱一样是不改变的。


撒上12:24 只要你们敬畏耶和华,诚诚实实地尽心事奉他,想念他向你们所行的事何等大。
【本会注释】
  想念。现今人们最大的需要之一就是默想的时间—默想上帝无限的恩慈和祂关怀指导的证据。 


撒上12:25 你们若仍然作恶,你们和你们的王必一同灭亡。”


以赛亚书55章

提要: 1 先知以基督的应许呼吁相信,6 悔改。8 相信之人的快乐成功。


1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

【本会注释】

你们一切干渴的。就是那些渴望更加了解上帝的旨意和道路,渴望祂的恩典与祂和好的人(诗42:1,2;63:1;太5:6;约7:37;启21:6;22:17)。人生来就有一种对于上帝的内心渴望。只有与祂交往,这种愿望才能得到持久的满足。

本章的诗情画意在圣经中是无与伦比的。这是要人接受救恩福气的最恳切的邀请。凡“愿意的”人都可以来,“白白取生命的水”(启22:17)。绝没有一些人生来就得救,另一些人生来就要失丧灭亡的意思。上帝不干涉人自由运用选择的权利(见结18:31,32;33:11;彼后3:9)。本章强调外邦人的聚集,强调上帝恢复地球最初纯洁完美的状态这一永恒计划的成功(见赛55:5,8-11;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8-30页)。

都当近水来。上帝邀请世界各地的人白白享用祂的恩典。水,酒,牛奶和饼(第2节),代表一切属灵的福气(见太26:27-29;约4:10,13,14;林前11:25-27;彼前2:2)。

不用银钱。没有“银钱”,比喻那些认识到自己属灵需要的人(见太5:3注释)。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功劳可以献给上帝,以换取救恩的宝贵恩赐。尽管他们在属灵上的贫乏,上帝仍对他们发出了邀请。救主已经为他们支付了代价。

来买。那些盼望属灵福气的人不仅“饥渴”,而且努力争取(见太13:44-46注释)。救恩的福气是免费的,但人必须付出自己的一切,才能得到。上帝从来没有答应要把救恩赐给那些无动于衷,不愿付出努力的人。

酒和奶。象征救恩的福气。在古代东方,酒和奶被视为代表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罪人的各种需要都将在基督耶稣里得到满足。


2 你们为何花钱(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

【本会注释】

花钱。本节责备那些把光阴,精力和钱财化在没有什么价值的事物上,却忽略生命中更重要事物的人(见约6:27注释)。

不使人饱足。那些不接受上帝白赐之属灵丰富恩典的人,将会在属灵上贫乏,感觉不到内心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世上的物质永不能满足的。

心中喜乐。上帝鼓励人把主要的兴趣放在属灵的事物,而不是属世物质上(见太6:24-34注释;参太23:23)。那些把重要的事摆在首位的人,将会发现他们物质的需要更加容易和充分地得到满足。

肥甘。指丰富和繁荣。在本节指属灵上富裕(见创27:28,39;45:18等)。


3 你们当就近我来;侧耳而听,就必得活。我必与你们立永约,就是应许大卫那可靠的恩典。

【本会注释】

侧耳而听。就是关注属灵的事物。要随时倾听上帝对你所说的话(见赛30:21注释)。要乐意领会和遵行祂让你知道的事情。

就必得活。(见诗16:10注释)。只有那些接受第1-3节的邀请,分享上天丰富福气的人才能“进入永生”(太19:17)。只有在基督里,人才会“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

永约。这里邀请所有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见加3:29;见赛55:1注释)亲自与上帝立约。这是“新”约。上帝要借此把祂的律法写在人的心里(见耶31:31-34;来8:10,11注释)。这约中包含了对先祖所发的一切应许(创12:1-3;17:7,8;诗89:3,4,28,29,36,37;105:8-12;又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6,27页)。

大卫那可靠的恩典。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31页。大卫曾犯下大罪。但当他的罪被指出来以后,他就真诚而彻底地悔改了(见诗51:1-19注释),得到了上帝的怜悯。这恩典对于我们来说,是与对大卫一样“可靠的”。


4 我已立他作万民的见证,为万民的君王和司令。

【本会注释】

我已立他。指大卫(第3节)。他是基督的预表。基督要坐在他的在宝座上(诗89:3,4,20,35-37;结34:23,24;何3:5;见申18:15;太1:1注释)。关于选择大卫作为充分享受新约特权和职责的范例,见《DSA圣经注释》本卷第31页。

君王。希伯来语是nagid。“首领”,“统治者”或“君主”(见撒上10:1;13:14;王上1:35;代上5:2;28:4;但9:25)。


5 你素不认识的国民,你也必召来;素不认识你的国民也必向你奔跑,都因耶和华你的上帝以色列的圣者,因为他已经荣耀你。

【本会注释】

国民。指外邦人(诗18:43;加2:9;弗2:19;彼前2:9,10)。“在地上万族中”,上帝只认识犹太人(摩3:2)。犹太人往往称非犹太人为“外邦人”(见赛56:6)。

向你奔跑。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8-30页。

他已经荣耀你。关于上帝打算为以色列所做的事情,见《DSA圣经注释》本卷第26-28页。


6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

【本会注释】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以色列没有做到这一点。她之所以被掳,是因为她没有寻求或顺从上帝的旨意(见赛6:9-12)。上帝曾多次邀请以色列寻求祂(见申4:29;诗105:4-6;耶29:13,14等)。历代以来,上帝对祂的教会也发出了类似的劝勉(林后6:2;启22:17)。

相近的时候。上帝特别“相近”祂的子民以色列(申4:7;诗148:14),但是祂也“相近”所有求告祂的人(诗46:1;145:18)。但时候将到,凡顽固拒绝上帝圣灵恳劝的人将关闭怜恤的门户,把上帝拒之门外(赛1:15;何5:6;太25:10-12;参约7:34;8:21)。


7 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上帝,因为上帝必广行赦免。

【本会注释】

上帝经常通过祂的使者劝人放弃自己犯罪的生活,并应许赦免他们(赛1:16-19;耶7:3-7;结18:23,30-32;太11:28,29;路24:47;徒3:19;13:38)。


8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

【本会注释】

对于上帝的无穷仁慈和怜恤,以及祂希望用祂的恩典拯救每一个人的无限旨意,人的理解是多么肤浅啊!人的想法往往带有怨恨和隔阂;但上帝始终怀着温柔的怜恤和宽恕之恩(出34:6,7;诗103:8-14;耶29:11-13)。

9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人的意念是暂时的,但上帝的意念是永恒的。人所顾念的是他们自己。上帝所牵挂的,则是祂的手所创造的万物。人所想到的是他能得到什么,但上帝所想的则是祂能给予什么。

10 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

雨雪从天而降。自然的力量服从它们的创造主。雨雪事奉祂,是藉着滋润大地,使之青翠,芬芳,美丽,提供粮食,以增进人类的快乐和幸福。

返回。雨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它降下来,是要完成它仁慈的任务。然后它就会蒸发上升,准备再次降下。不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在灵界,上帝所创造的万物都是这样

11 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发他去成就:或作所命定)的事上必然亨通。

我口所出的话。上帝的话代表祂的旨意,含有贯彻祂旨意的能力。祂的话具有创造的大能,(创1:3;诗33:6,9),会提供属灵的力量,生命和福气(申8:3;太4:4;启1:3),进行审判和定罪(来4:12;启19:15),使人从坟墓里复活(伯14:14,15;约11:43,44;帖前4:16),实施医治和救赎(太9:2,6;可2:5,9-12;约5:24;6:63)。

我所喜悦的。上帝的“话”和雨雪一样(第10节),都是为了成就有益的目的。这乃是其本意。永生之道基督也是如此(约1:1)。“耶和华所喜悦的事” 在祂手中定会“亨通”(见赛53:10注释)。

12 你们必欢欢喜喜而出来,平平安安蒙引导。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

上帝旨意的成就将会带来喜乐(第11节)。第12、13节是描写上帝的子民到世界上去传播生命和医治的信息。他们把上帝生命的话语播撒到各地去。大自然发出快乐的赞歌,代表人明白了上帝对他们的慈爱和旨意以后心中所充满的快乐。

13 松树长出,代替荆棘;番石榴长出,代替蒺藜。这要为耶和华留名,作为永远的证据,不能剪除。

以赛亚在这里重复他所喜爱比喻:世界从荒野变成茂盛的花园(赛35:1,2,6;41:18,19;43:19;44:3等;参结47:1-12)。圣经常常把义人比作结果子的树(诗1:3;路6:44,45);把恶人比作荆棘和蒺藜(赛9:18)。上帝的大能能够改变地球的外表,以快乐和美丽的花园代替干热的荒漠;以美德和圣洁代替罪恶;以快乐和平安代替恐惧和困苦。


启示录19章

提要:1 上帝在天上受到赞美,因为祂惩罚了大淫妇,并追讨了她流圣徒血的罪。7 羔羊的婚娶。10 天使不受敬拜。17 召唤飞鸟来参赴肉宴。


1. 此后,我听见好像群众在天上大声说:哈利路亚((就是要赞美耶和华的意思))!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上帝!

【本会注释】

此后。 就是在目睹了 启 17 章和 18章的异象之后 (见 启 18:1 注释)。 启 19 章的异象是紧接着向约翰显示的。从第 2 节中可以看出,这首歌显然是在第七灾期间执行了对“大淫妇” 的判决之后唱的(见 启 16:19;17:1 注释),因此发生在 启 17:16,17;18:4–23 所描述的场面之后。根据 《给传道人的证言》第 432 页,这首赞美上帝的颂歌是紧接在掌管第七灾的天使完成了任务之后。既然 启 18 至 20 章的事件是按照时间的顺序,那么 启 19:1–7 中的颂歌就是与基督复临时的事件密切相关的,但不能确定是在基督复临前,复临时,还是在复临之后。上下文似乎暗示发生在基督复临前夕的某个时刻(参 第 11 节)。

群众。 指天上的居民,可能还包括地上的赎民(参 启 18:20)。启 19:1–7 的颂歌可能是对启 18:20 的呼召的回应。

大声。 见 启 11:15 注释。

哈利路亚。 希腊文为 Allelouia,译自是希伯来语 halelu-Yah “你们赞美耶和华”(见 诗 104:35 注释)。 Halal意,“发光,”“夸耀,”“庆祝,”“赞美” ; Yah是Yahweh (“耶和华”)的缩略形式。“哈利路亚”与另一个希伯来词 “阿们”原封不动地引进了英语。在《新约》中,“哈利路亚”只在 启 19 章中出现四次(第 1,3,4,6 节) 。

第 1–7 节形成了轮唱,由两句颂歌和两句回应组成:(1) 在第 1–3 节中,天上的大声音引出了诗歌的主题:因惩罚了巴比伦而将荣耀和公义归给祂。(2)在 第 4 节中,“四活物”和“众长老”回应表示赞同。(3) 在 第 5 节中,有声音从宝座出来,呼吁全宇宙忠心子民一同赞美上帝。(4) 在 第 6,7 节,全宇宙的生灵同心合意欢呼上帝至高无上的威权。这首欢歌与 启 18:10–19 的哀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段轮唱颂歌的主题与 诗 24:7–10 相似。那首诗也是由两句颂词和两句回应组成。这首启应的合唱最初用于护送约柜回归耶路撒冷的游行(《先祖与先知》第708页)。几百年之后在耶稣复活(《早期著作》第 187 页)和升天的时候再次响起(《历代愿望》 第 833页;《早期著作》第 190,191 页)。

救恩。 在希腊文里,这里归给上帝的每一样美德之前都加有定冠词,说明各样美德的完美和丰富。启 12:10 的“救恩”(见 该节注释)是指脱离那“控告我们弟兄的”。本节的“救恩”则是指脱离奥秘之巴比伦(见 启 16:17 注释)。前者是耶稣第一次降临时成就的;后者是祂复临时成就的。

荣耀。 见 太 6:13;罗 3:23 注释。

权能。 见 太 6:13;28:18 注释。

有文本在“上帝”前面还加上“主”。


2. 祂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因祂判断了那用淫行败坏世界的大淫妇,并且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给他们伸冤。

【本会注释】

判断。 (见 启 16:7 的注释),这里无疑是泛指最后的七灾,特别是对奥秘之巴比伦的惩罚(见 启 17:1;18:4,10 注释)。

真实。 就是“真实可靠的”(见 启 15:3 注释)。

公义的。 (见 启 15:3;16:1,5 注释)。上帝的判断绝无错误。祂考虑全部的事实。

因祂。 第 2 节指出了第 1 节赞美的理由。

判断了。原文表示一个完成了的动作。

淫行。 见 启 17:2 注释。

败坏。 她的罪行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见 启 17:2,6 注释。

大淫妇。 见 启 17:1,5 注释。

仆人血。 见 启 6:9,10;16:6;17:6 注释。

给他们伸冤. 就是惩罚。见 启 18:6,20 注释。


3. 又说:哈利路亚!烧淫妇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

【本会注释】

烟往上冒。见 启 18:8,9 注释。

永永远远。 见 启 14:11 注释。


4. 那二十四位长老与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宝座的上帝,说:阿们!哈利路亚!

【本会注释】

长老。 见 启 4:4 注释。

活物。 见 启 4:6–8 注释。

俯伏。 参 启 4:10。

坐宝座的上帝。 见 启 4:10 注释。

阿们。 见 太 5:18 注释。


5. 有声音从宝座出来说:上帝的众仆人哪,凡敬畏祂的,无论大小,都要赞美我们的上帝!

【本会注释】

从宝座出来。 要么是上帝自己的声音,要么是祂代言者的声音(见 启 16:17 注释)。

众仆人。 见 启 1:1 注释。

凡敬畏祂的。 就是“众仆人” 。

敬畏。 就是尊敬畏惧(见 启 11:18 注释)。

无论大小。 参 启 11:18。

赞美。 直译为 “不断赞美。” 回应这一呼召的是第 6,7节中的合唱。


6. 我听见好像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

【本会注释】

我听见。 参 启 1:2 注释。

好像。 或“似乎。”

声音。 见 启 14:2 注释。

众水。 参 启 14:2。

哈利路亚。 见 第 1 节注释。

全能者。 见 林后 6:18;启 1:8注释。

作王了。 意为“开始作王”。在查案审判结束,基督离开至圣所之前,祂就得了国,担任“以万王之王”(《早期著作》第 280 页;《善恶之争》 第428页;参 《早期著作》第 55 页)。


7. 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祂。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本会注释】

欢喜。 这是内心的体验。

快乐。 因内心欢悦的外在表现,源于一颗因感戴基督作王而快乐的心(参 启 18:20)。

将荣耀归给祂。 这是感恩与献身的最高表现。

羔羊。 见 启 5:6 注释。

婚娶。“新妇,羔羊的妻” 就是“圣城耶路撒冷”(启 21:2,9,10)。新耶路撒冷是新地球的首都。她代表将成为“我主和主基督的国” (启 11:15;21:1–5;《善恶之争》第426页)的“世上的国”。新耶路撒冷里有栽种着生命树的伊甸园(见 启 22:1,2;参 《先祖与先知》第62页;《善恶之争》第299,646–648页)。这场婚礼包括基督承受新耶路撒冷所代表的国度,以及在最后七灾降下之前,祂在天上的大祭司工作结束时被加冕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早期著作》第 55,251,280,281 页;《善恶之争》第427,428页;见 启 17:14 注释)。就象十个童女的比喻一样,等候主的圣徒被比作应邀参赴婚宴的客人(启 19:9;《善恶之争》第 426,427页;参 太 25:1–10)。

到了。 即这样宣布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了(见 上面“婚娶”的注释;参 第 1 节注释)。

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约翰继续引用古代东方婚礼的习俗。见 太 22:1–13;25:1–10;约 2:1–10 注释。


8. 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

【本会注释】

蒙恩。 约翰将新耶路撒冷比作新娘(见 第 7 节注释)。他继续这一比喻,讲述她的衣饰。

光明。 像明灯发光。该词在 路 23:11 中被译为 “华丽,” 在 启 22:16 中译为“明亮。”

洁白。 直译为“纯洁。”

细麻衣。 在这里比喻公义的品格 (参 启 3:5;6:11;见 启 3:18 注释;参 启 22:14 注释)。

义。 希腊文为 dikaioμmata(“公义的行为” ),而不是 dikaiosuneμ(“公义的品格” ,见 太 5:6;罗 3:20 注释)。公义的行为是公义品格的自然流露。 Dikaioμmata 特别指基督徒成圣的行为,因基督的恩典住在他心中而形成的得胜生活(见 加 2:20;雅 2:17,18,20 注释)。关于不穿礼服赴婚宴比喻中的礼服, 见 太 22:11 注释。参 太 5:48 注释;见 《天路》 第315–317.页。


9. 天使吩咐我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对我说:“这是上帝真实的话。”

【本会注释】

天使。 就是 第 10 节中的那位天使。

你要写上。 见 启 1:2,11 注释。

被请。 就是受到邀请参加婚宴(见 太 22:14;罗 8:28 注释)。

羔羊。 见 启 5:6 注释。

婚宴。 希腊文为 deipnon(“晚餐”).。“羔羊的婚宴”在地球漫长“一天”的结束时举行。见 太 22:1–14 注释。

有福了。 见 太 5:3 注释。

这是。 就是 邀请的话。

真实的话。 意为“绝对可靠”。


10. 我就俯伏在他脚前要拜他。他说:“千万不可!我和你,并你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上帝。”因为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

【本会注释】

俯伏。 东方人表示尊敬和崇拜的典型姿势,在这里表达了约翰深切的喜乐和感恩,因为羔羊的婚宴是庆祝对邪恶势力作战的胜利。邪恶的势力曾企图阻止这件事的发生。这是约翰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回应天使的信息,表达该信息给他所带来的激动。

千万不可。 参 徒 10:26。

你那些…弟兄。 有人据此认为说话的是人类的一员,如以诺,以利亚,摩西或基督一同复活之圣徒中的一位。但圣经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有升天的人充当天上的使者,象这里那样,向同胞传达真理(参 《早期著作》第 231 页)。

为耶稣作见证。 见 启 1:2;12:17 注释。

同作仆人的。 这是多大的特权啊!地上献身的工人竟能与天使同工为伴!

预言中的灵意。 关于 “预言” ,参 太 11:9 的“先知”。圣灵奉差遣为耶稣作见证(约 15:26)。祂的见证就是耶稣的见证。预言之灵是圣灵恩赐的一种 (见 林前 12:10;弗 4:11 注释)。关于末世时这种恩赐在上帝子民中间的表现, 见 本章补充注释;见 启 12:17 注释。


11. 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

【本会注释】

观看。 参 启 21:5 注释。

天开了。 直译为“天开着。” 当约翰的注意力初次被引到天上的时候,天就已经开了,并且一直开着。参 启 4:1;11:19;15:5。 基督在天上众军的簇拥下 (启 19:14),以万王之王的身份从天降临(第 16 节),将祂忠心的子民从那些定意要消灭他们的人手中拯救出来(参 《善恶之争》第641页)。第 11–21 节描写的是“上帝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的高潮。这场战争通常被称为哈米吉多顿之战(见 启 16:12–19 注释;参 《证言》 卷 六第 406 页)。

白马。 在圣经时代,马基本上只用于战争或政府公务。在圣经的表号中,马通常象征战争(参 出 15:21;赛 43:17;耶 8:6;结 38:15;亚 10:3;启 14:20;见 启 6:2 注释)。白色象征品格上圣洁(见 启 3:4;6:2;7:14 注释)。白马素来都是君王和将领所最喜爱的。基督已作为万王之王接受了统治地球的权柄 (见 启 19:1,7 注释)。现在祂又象征性地以战士的形象出现,作为征服者骑在雄俊的白马上,要去占据祂的合法领土,并迎接祂忠心的子民回来参加“婚宴”(第 9 节;见 启 11:15 注释)。参 赛 63:1–6。

诚信真实。 务要记住,东方人的名字往往表达人的品格 (见 徒3:16 注释)。因此这里基督的名字特别体现了祂在解救祂被围困之地上子民时所起的作用。以下四点关于基督名字的论述,都是与 启 19:11–21 的战争有关的:

一. 基督被称为“诚信真实”(第 11 节),是因为祂按照自己的应许显现(约 14:1–3),拯救祂的子民。他们觉得祂似乎耽搁了来临(见 启 16:15 注释),但他们“素来等候祂。”现在祂来了,为实现拯救他们的目的(赛 25:9;参 启 16:17)。

二. “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 (第 12 节),说明祂如今显现为祂的子民伸冤,这样的工作是以前所不为人知的 (见 启 16:1 注释)。在完成这个“奇异”的工作时(赛 28:21),祂担任了对世人和天使来说都是新的角色。

三. 虽然祂是祂子民的伸冤者和拯救者,祂依然是“上帝的道” (第 13 节),执行天父在地上的旨意,以前是怜悯,如今是惩罚(见 约 1:1–3;启 19:15 注释)。

四.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的称号(第 16 节)特别适合于此时的基督(见 启 17:14 注释)。一切权柄都曾交给了祂 (林前 15:25)。撒但自私地想要篡夺上帝的儿子基督的崇高地位(赛 14:12–14;启 12:7–9;《先祖与先知》 第 1 章, 36页)。但是基督却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甘愿暂时放弃一切专属上帝的特性和特权(见《SDA圣经注释》 卷 五,第 918 页;见 腓 2:6-8 注释),因此祂配受“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个称号所暗示的一切荣耀和尊贵。

审判争战。 祂藉着争战来执行判决。这场战争是针对地上政治和军事势力的。这些势力聚集在一起要消灭祂忠心的仆人(见 启 13:15;16:13,14,16,17 注释)。

按着公义。 祂的作为完全公义(见 启 15:3;16:5 注释)。在历史中,地上的统治者们为了自私的目的以及他们个人或民族的野心而发动一次次的战争。参 赛 11:1–5。


12. 祂的眼睛如火焰,祂头上戴著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

【本会注释】

祂的眼睛。 见 启 1:14 注释。当基督作为永恒公义的卫士显现时,祂是明察秋毫的。

冠冕。 diadeμma (见 启 12:3 的注释)。在圣经中, diadeμma 从来不用于对圣徒的赏赐。它是王冠。基督作为万王之王除了戴许多王冠以外,还戴胜利的花冠,就是 stephanos,因为祂也战胜了撒但(见 启 12:3;14:14 注释)。

名字。见 第 11 节注释;参 启 2:17 注释。


13. 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称为上帝之道。

【本会注释】

溅了血。 当然是象征性的。问题是谁的血溅在骑手的衣服上。有人说这象征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他们认为这血不可能是恶人的,因为那时恶人还没有被杀。但是基督在这里的形象不是“被杀过”的羔羊(启 5:6),而是胜利的战士。本节经文与《以赛亚书》63:1–6极其相似,说明这句话是以赛亚预言的应验。

衣服。 himation (见 太 5:40 注释),可能指骑手的外套或将领的披风。

祂的名。 见 第 11 节注释。

上帝的道。 见 约 1:1 注释。基督作为“上帝的道”,对那些坚持反叛天上政权的人执行上帝的判决,就像祂第一次降临时,带着上帝的恩典和慈爱一样。祂两次降临都表达了上帝的旨意。


14. 在天上的众军骑著白马,穿著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祂。

【本会注释】

众军。 就是陪伴基督复临的天军(见 太 24:31;25:31)。 见 启 17:14;参 太 22:7 的注释。


15. 有利剑从祂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祂必用铁杖辖管((辖管:原文作牧))他们,并要踹全能上帝烈怒的酒酢。

【本会注释】

利剑。 希腊文为 rhomphaia (见 启 1:16 注释),是古代士兵所用的进攻性武器,与防身的短刀 machaira 不同(见 路 22:36 注释)。 参 耶 46:10。

从祂口中。 这剑显然是象征性的。地和地上的居民都藉上帝的话而有的(诗 33:6,9)。现在祂藉着祂的口所说的话,结束了他们的存在 (见 启 19:20,21)。

击杀。 直译为“杀灭。”

铁杖。 见 启 2:27 注释;参 诗 2:9;110:1,2,5,6。古代牧人的杖有两个功能。有弯柄的一端用来帮助和引导羊群,另一端有金属环,用于加固牧杖,或用作攻击的武器。牧杖可以保护羊群,打退或击杀那些驱赶和吞噬羊群的野兽。现在,好牧人用“铁杖”攻击列国,要拯救祂在地上被囚的羊群。祂用铁杖辖管或击杀列国,消灭了他们,而不是象一些人认为的,让他们在一千年期间执政(见 第 20 章补充注释 2)。

辖管。 poimainoμ,直译为 “牧养” (见 太 2:6 注释)。击杀和辖管指的是同一件事。

全能者。 见 启 1:8 注释。

烈怒。 见 启 16:1 注释。

酒榨。 详见 赛 63:3;启 14:19,20 注释。参 哀 1:15。


16. 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本会注释】

衣服。 见 第 13 节注释。

大腿上。 名字写在遮住大腿上的那一部分衣服上。

。见 第 11 节。

万王之王。见 启 17:14 注释;参 启 19:6 注释。


17. 我又看见一位天使站在日头中,向天空所飞的鸟大声喊着说:“你们聚集来赴上帝的大筵席,

【本会注释】

站在日头上。这里太阳眩目的光芒可能代表上帝显现的荣光(参 帖后 2:8,9;启 6:15–17)。发出本节呼吁的天使就这样侍立在基督旁边,就象古代作战时为主人拿武器的士兵一样。

所飞的鸟。 向“所飞的鸟”发出的这一邀请,是警告邪恶的大军所要面临的厄运(见 启 16:15–17 注释)。 这里采用了东方所特有的挑战语气(参 撒上 17:44–46)。摩西在对以色列民的告别演说中,曾把被空中的飞鸟吃掉作为他们违约的咒诅之一(申 28:26)。 约翰在 启 19:17,18 中的用语似乎源于结 39:17–22 (参 耶 7:32,33)上帝对地上的外邦各国所说的话。

大宴席。 不赴羔羊婚宴之人的可悲命运(第 9 节),就是在“上帝的大宴席”上被天空的飞鸟吃尽。凡不接受上帝恩典邀请的人将被迫接受祂的另一道命令。


18. 可以吃君王与将军的肉,壮士与马和骑马者的肉,并一切自主的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

【本会注释】

君王。 地上各国的联盟,在冒充光明天使的撒但直接领导之下统一行动(参 启 16:14,16,17;17:12,14 注释)。

将军。 军队的指挥官们聚集在一起要执行撒但在善恶之争最后几幕中的旨意。

肉。 参 启 17:16 注释。

壮士。 指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

骑马者的肉。 第 18 节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邪恶势力在基督复临时遭到彻底毁灭的生动画面(参 启 6:15;14:17–20;16:21)。

自主的为奴的。 参 启 13:16。


19. 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要与骑(白)马的并祂的军兵争战。

【本会注释】

那兽。 见 启 17:3,8,11 注释。

地上的君王。 见 启 16:14,16;17:12–14 注释。

他们的众军。 现在要聚在一起彼此残杀(见 启 16:17,19 注释)。

聚集。 见 启 16:14,16 的注释。

。 见 第 11 节注释。

祂的军兵。 参 “同着羔羊的”(启 17:14;参 启 16:12;19:14 注释)。

争战。 就是 “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通常被称为哈米吉多顿战争(见 启 16:14 注释)。


20. 那兽被擒拿;那在兽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兽印记和拜兽像之人的假先知,也与兽同被擒拿。他们两个就活活的被扔在烧著硫磺的火湖里;

【本会注释】

那兽。 见 启 17:3,8 注释。

被擒拿。 基督显现之后的战争进行得十分神速,一开始就把“兽”和“假先知”俘获了(见 启 16:17,19 注释)。

奇事,迷惑。 见 启 13:13,14;16:14;17:2;18:2,3,23 注释。

兽印记。 见 启 13:16 注释;参 启 14:9;16:1。

兽像。 见 启 13:14;14:9 注释。

假先知。 就是受撒但迷惑与他合作的背道的基督教 (见 启 13:11–17;16:14 注释)。“先知”是代言人(见 太 11:9 注释),为“死伤”医好的头一个兽说话(见 启 13:12;17:8 注释),劝说世人效忠兽。

火湖。 读者马上会想到 启 20:10 中的“火湖”,以为这两处指的是同一件事,也就是恶人要在一千年结束时才毁灭。但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第 19 章显然是指基督复临时的事件。如果把 启 19:20 所描述的事件放到一千年之后,就与上下文脱节了。所以最好能找到一种可以符合圣经历史顺序的解释。关于 启 19:20,有一种合理的解释是上帝在一千年的前后有两次焚烧。说一千年的前后各有一个火湖,就不会再有矛盾了。

关于这一点,怀雅各是这样写的:“因此可能存在两个火湖,一个在一千年之前,一个在一千年之后”(《评论与通讯》,1862年 1月21日)。


21. 其余的被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杀了;飞鸟都吃饱了他们的肉。

【本会注释】

其余的。 就是 除了赎民以外地上所有的居民(见 第 20 章补充注释 2)。

骑。 见 第 11 节注释。

。 见 第 15 节注释。

飞鸟都。 见 第 17 节注释。


第十九章 补充注释

在 启 12:17中,约翰说到“预言之灵”是“为耶稣作见证的”。这是“余民”的特征之一(见 该节注释)。

“预言”指上帝藉着先知所传达的任何灵感的信息(见 太 11:9 注释)。 预言可以是对将来事件的预测,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却不是。“预言之灵”是指圣灵以特殊的形式“显在”人身上,默示人,使他“被圣灵感动” (彼后 1:21),以上帝代表的身份,带着权威说话(林前 12:7–10)。启 19:10 的上下文就是从这种意义上来界定“为耶稣作见证” 和“预言之灵”的。鉴于 启 12:17 中的“其余的儿女” 特指第 6 节和 14 节中1260 日预言日子结束时,也就是 1798 年以后的教会 (见 但 7:25 注释),启 12:17 所指的自然就是预言之“灵”或“恩赐” 在我们今日教会中的特别彰显。安息日复临信徒认为怀爱伦的工作以其独特的方式符合 启 12:17 的特征。

圣经作者们先后提到了二十多位当时代享有预言恩赐的人,尽管他们的信息没有被纳入圣经正典。他们中有拿单,迦得,易多,亚迦布等 (撒下 7:2;代上 29:9;代下 9:29;徒 11:27,28;21:10)。 预言的恩赐显然并不限于男性。在旧约和新约时代都出现过女先知,如底波拉 (士 4:4),户勒大 (代下 34:22),以及腓利的四个女儿(徒21:9)。

《新约》是作者从来就没有认为预言的恩赐是到使徒时期教会为止的。相反,保罗宣称,与他在 弗 4:11所列举的其他圣灵恩赐一样,预言的恩赐将继续存在,“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第 13 节)。今日的教会依然需要第 11 节所提到的其他特别恩赐,而且圣灵依然分派教会中的男男女女担任这些职分。为什么先知的职分就被视为例外呢?

预言的恩赐一直都有赝品存在。不仅旧约时代如此(见 代下 18;耶 27–29),我们的主也曾警告说,基督教会将会受到假先知的扰乱,特别是在祂复临的前夕 (太 24:11,24)。这些假先知的诱惑力很大。若有可能,连“选民”都被迷惑了。基督既警告在祂复临前夕会出现预言恩赐的虚假表现,就证明一定会有这种恩赐的真实表现,否则祂就会警告人防备所有的先知了。

与基督的警告相一致的是,约翰劝勉教会要试验那些声称具有属灵恩赐的人 (约壹 4:1),看看这些恩赐是否是真的。圣经提供了衡量自称上帝代言人的具体标准: 一. 先知的个人生活应当与圣经的教导一致 (太 7:15–20)。 二. 他的信息要与圣经一致。三. 他的工作要高举基督为上帝的儿子和人类的救主(约壹 4:2)。 四. 预言的应验将证实他的工作 (耶 28:9;参 撒上 3:19)。还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是,他的信息应该对教会有实际的帮助,并且是及时而合适的,不受任何人所左右。当先知在公开场合见异象时,他的状态要与圣经的先知相似。怀爱伦的生活,工作和著作完全合乎这些要求。

安息日复临信徒并不认为怀爱伦的著作是圣经正典的补充或替代。对于复临信徒来说,圣经是基督徒信仰和行为唯一至高的标准(见 《早期著作》第 78 页)。用怀爱伦自己的话说,她的著作是“小光,要引导人进入更大的光”(怀爱伦《评论与通讯》, 1903年1月 20 日)。预言之灵的著作并不提供新的得救之道。它旨在引导人明白和欣赏圣经,并欢然取饮于其中所启示的救恩泉源。

有人推测灵感有不同的级别。因此他们认为,与圣经正典的作家相比,底波拉,拿单和亚迦布等先知所得的默示级别较低。他们据此认为怀爱伦所得的默示也是较低级别的。但圣经并没有提到默示的级别问题,也不对这种观点提供任何的支持。复临信徒认为这种推测不仅无用而且还有害。人类有限的头脑怎能明白上帝如何藉着圣灵去启发祂所拣选之代言人的思维呢?

关于怀爱伦的一些具体问题,见 尼克尔《怀爱伦和她的批评者》。


启示录20章

提要:2 撒但被捆绑一千年。6 第一次复活。这一次复活的人有福了。7 撒但被释放。8 歌革和玛各。10 魔鬼被扔在了硫磺火湖里。12 最后普遍的复活。


1. 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

【本会注释】

我又看见。 启 20 章所描写的事件发生在 启 19 的事件之后。

降下。 约翰所看到的天使还没有到地上。他但正在下降。

手里。 可能是说链条是从天使手中垂下来的。

无底坑。Abussos(见 启 9:1 注释)。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异象。无底坑不在地下的深处,也不在什么宇宙的缝隙中。.约翰是在描述展现在他惊奇之眼幕前的预言画面。他在异象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坑。但将龙关在坑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说明撒但的行动将会暂时受到制止。把他关起来的目的很清楚的:“使他不再迷惑列国”(启 20:3)。

上下文及其他经文表明撒但的行动将会暂时停止,因为地球在基督复临之后将完全荒凉。根据 启 19:19–21, 恶人在基督复临时要被杀灭 (见 该处注释)。同时义人要“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 4:17)。保罗的话表明基督复临时不会在地上建立祂的国度;否则祂为什么要把圣徒带离地球呢?基督地上之国将建立在一千年之后,新耶路撒冷从天降下之时(启 21:1–3)。约 14:1–3 进一步表明耶稣在复临时会把圣徒从地上带走。祂安慰祂的门徒不要因祂的离开而忧伤,并告诉他们祂是到他父家里去为他们预备住处的。然后祂还要回来带他们去与祂同住。参 约 13:36;17:24。祂为他们所预备的住处无疑是新耶路撒冷,要等到一千年后降才到地上来(见 启 21:1–3 注释)。

被提空中与主相遇的,有基督复临时复活的已死义人,和活着“变化”升天的义人(林前 15:51;帖前 4:16,17)。因此复活的圣徒包括历代以来所有地上的圣徒。复活有两种,一种是“复活得生,”一种是“复活定罪”(约 5:29;徒 24:15)。在复活的时候,“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祂的声音,就出来” (约 5:28,29)。有人坚持认为“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帖前 4:16)只包括死去的基督徒,而不包括旧约时代的圣徒。但上述经文表明所有的义人都要在义人复活时复活。“在基督里死了的人”不排除旧约时代的圣徒,因为他们是怀着对弥赛亚的盼望离世的。他们的复活全靠基督的复活,因为“在基督里众人都要复活”(林前 15:22)。义人的复活还被称为“头一次的复活”(启 20:5,6)。

一些人不明白上帝给古以色列的应许是以顺服为条件的,因此对一千年道理了理解十分混乱。人们提出了许多奇怪的理论,要将这些古代的应许硬套在《新约》所描绘的末世画面中。但这不是《新约》作者的原意。他们在上帝圣灵的感动下,看到了有关末世事件的连贯画面。他们指出,如果犹太民族接受了上帝为他们所定的旨意,那些应许将会实现有他们身上。但结果这些应许却应验在新约的教会了。他们说明了犹太人在新约时代的真正地位。作为一个民族,他们并没有任何特殊的身份。耶稣的比喻清楚地说明,当犹太民族拒绝基督之后,“上帝的国”要从他们手中夺去,交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见 太 21:43 注释)。现在犹太人与上帝的关系与外邦人是同等的(见 罗 11 节注释)。关于犹太人在圣经预言中的作用,以及有关他们之预言的有条件性,详 见 《SDA圣经注释》卷 四,第 25–38 页。考察了所有的证据,证明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在一千年的事件中,并不担任特殊的角色。作为个人,历代以来凡接受耶稣基督的犹太人都将得救成为基督教会的一员。他们和别的圣徒一样,将在第一次复活时复活并变化升天。但凡顽固拒绝弥赛亚的人,必与第二次复活上有份(见 启 20:5 注释)。

把所有圣徒带到天上并击杀一切恶人(见 上文),将使得地球完全荒凉。况且经过最后的七灾,自然界发生了可怕的动荡(见 启 16:18–21 注释)。地球表面满目苍痍,横尸遍野(见 启 19:17–21 注释)。用 abussos 来象征一千年中撒但被拘禁的荒凉地球是非常贴切的。在创 1:2的七十士译本中, abussos 译自希伯来文的 tehom(“深渊”)。该词形容第一天创造时地球表面的样子:“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钥匙。 天使手里拿着钥匙,说明上天完全掌控着人间的事务。龙逃脱不了被扔进无底坑。

链子。 象征约束。这里不是预言真的用链条捆绑撒但。


2. 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绑一千年,

【本会注释】

捉住。“紧紧抓住。”

龙,就是古蛇,又叫撒但。 与 启 12:9的称呼一样(见 该节注释)。

捆绑。 龙被捆绑象征撒但的活动受到了限制。恶人在基督复临时被杀灭了。义人被带到了天上。撒但和他的恶使者将被拘禁在荒凉的地上。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供撒但迷惑。这就是捆绑的意思(见 第 1 节注释)。

一千年。 有的解经家认为这是预言性的时间,相当于 360,000 年。他们的依据是本章所有的描述都是象征性的,所以时间也应按象征意义来解释。也有人指出,这里的预言既有象征性,又有现实性,因此不一定按象征意义来理解。本注释认为这里的一千年是真实的。


3. 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他。

【本会注释】

无底坑。 见 第 1 节注释。

用印封上。关于古代印封的作用, 见 启 7:2 注释。可把这里的印与耶稣坟墓上的印相比(太 27:66)。印封表示在指定的时期内,撒但将有效地受到拘禁。

迷惑列国。 撒但迷惑的工作将因地球居民的灭绝而停止。再也没有人让他迷惑了(见 第 1 节注释)。

必须。 希腊文是 dei。Dei 指出于道德和伦理上的需要。“必须”是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

暂时。 至于这个“暂时”有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足以让撒但把复活的恶人组织起来对新耶路撒冷发动进攻。

释放。 与基督复临时捆绑撒但的情况相反。撒但得以再次迷惑人类,与他们一起对抗上帝。地上居民的灭绝使曾他无法进行迷惑的工作。他的释放就是让地上重新有人。一千年结束时,恶人将要复活(见 第 5 节注释)。这些新复活的人将要听从撒但的欺骗,与耶和华进行最后的较量。


4. 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上帝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本会注释】

几个宝座。 象征君王(启 13:2)或法官(太 19:28)行使职权。

坐在上面。 或“就座。”

审判。 希腊文为 krima “判决,”裁决,” “作出的决定。” 这里的krima 似乎指作出判决的权威。本段不是指作出对义人有利的判决。圣徒坐在宝座上,表明判决将由他们来宣布。本节无疑源于 但 7:22 “给至高者的圣民伸冤(原文为‘审判’)”。在《但以理书》的七十士译本中,“审判” 为 krisis,而西奥多的希腊文译本则为 krima。

约翰在这里所指的审判工作无疑就是保罗所说:“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吗?… 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林前 6:2,3)。审判的工作肯定要涉及仔细审查恶人的案卷,好让每一个人都认明上帝消灭恶人的公正的(见 《历代愿望》 第58页)。见 《善恶之争》 第660,661页。

给耶稣作见证。 或“耶稣的见证” (见 启 1:2,9 注释),这里指为耶稣所作的见证。

上帝之道。 见 启 1:2,9 注释。

被斩。 希腊文为 pelekizoμ,直译为,“用斧头砍掉,”特别指“被砍头。”该词源于 pelekus(“斧头”)。古罗马通常用斧头来执行死刑。后来用剑代替斧头。

灵魂。 见 启 6:9;参 诗 16:10 注释。

没有拜过。 换一句话说,他们接受了第三位天使的警告(启 14:9–12),虽然遭遇经济制裁和死亡的威胁,仍拒绝向兽所代表的势力屈服(见 启 13:15–17 注释)。本节只提到了两种圣徒:殉道者和胜过兽的人。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他们在一千年执掌王权,因为上文已经指出,所有死了的义人(不只是殉道者)都与第一次复活有份(见 启 20:1 注释;参 但 12:2 注释)。把殉道者们和胜过兽的人特别指出来,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受苦最深的人。见本章补充注释 2。

复活了。 原文可译为“活着,”或“复活。”上下文似乎倾向于后者,否则“这是第一次的复活”的宣告 (第 5 节)就没有合适的先行词了。然而得胜兽的人大多数在基督复临前夕还活着。他们中即使不是全部,但也是大部分都不需要复活(见 第 1 节注释)。因此有人认为该把这句话译为“他们开始活着,与基督一同作王。”

与基督。 与基督一同作王是在天上,而不是像许多解经家所说的在地上(见 第 2 节注释;见 本章补充注释注 2)。

一同作王。 有人问,既然恶人都消灭了,圣徒还针对谁作王呢?前面说他们“与基督一同作王”。在第七位天使吹号时,“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启 11:15)。但以理说到“国度,权柄,和天下诸国的大权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见 启 18:3)。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变了。

恶人确已死亡(见 启 20:2 注释),但他们要在一千年结束时复活(见 第 5 节注释)。他们仿佛被拘禁起来等待惩罚,而圣徒则在协助量刑的工作。恶人复活之后,他们将彻底失败,接受惩罚,从此完全消亡(见 启 14:10;20:9 注释)。

一千年。 见 第 2 节注释。


5. 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到那一千年完了。)

【本会注释】

这是头一次的复活。 就是第 4 节所提到的复活 (见 该节注释)。

其余的死人. 显然是指死了的恶人,就是历代不信而死的人,和基督复临时被击杀的恶人。因为所有死了的义人都在第一次复活时复活了。所以“其余的死人” 肯定是指死了的恶人(见 第 2 节注释)。

有的文本没有“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但大多数文本有这句话。然而第二次复活的道理不是单依据这一句话。本章全文均暗示有第二次的复活。既然各国的人要与撒但一同进攻圣城(第 9 节),他们就必须复活。“第二次复活”源于圣经提到了两次复活(约 5:28,29;徒 24:15)。义人的复活被称为“第一次的复活”(见 启 20:2,4 注释)。

“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 是一句插叙。“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则与第 4 节直接相连。

关于第 5 节的文本, 见 本章补充注释 1。

还没有复活。 见 第 4 节注释。

完了。 或“结束。”


6. 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有福了,圣洁了!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他们必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本会注释】

有福了。见 太 5:3 注释。

圣洁了。见 罗 1:7 注释)。

第二次的死。 就是恶人在一千年结束时复活之后的死亡(第 14 节;启 21:8)。第一次的死是临到众人的(林前 15:22;来 9:27)。所有的人,包括义人和恶人都要从那次死亡里复活(约 5:28,29)。义人从的坟墓里复活得永生 (林前 15:52–55)。恶人复活接受刑罚并遭永远的死亡(启 20:9;21:8)。上帝要把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太 10:28)。这就意味着彻底灭绝。“第二次的死”是与恶人永远受折磨的理论针锋相对的(见 太 25:41 注释)。

权柄。 “权威。”第二次的死与赎民无关。

上帝。 就是与上帝一起。照样,这里的“基督”也是指与基督一起。

祭司。 见 启 1:6 注释;参 赛 61:6。

作王。 见 第 4 节注释;见 本章补充注释 2。


7. 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从监牢里被释放,

【本会注释】

监牢。 就是“无底坑,”即基督复临时变为荒凉的地球。撒但被拘禁在其上达一千年(见 第 1 节注释)。然后他将获得释放去把复活的恶人组织起来,在最终毁灭之前对上帝发发动最后的进攻。

被释放。 拘禁是圣徒被提升天、活着的恶人被击杀的结果(见 第 2 节注释)。恶人的复活意味着撒但得到释放。因为他又有了实施骗术,进行迷惑的对象。


8. 出来要迷惑地上四方((原文作角))的列国,就是歌革和玛各,叫他们聚集争战。他们的人数多如海沙。

【本会注释】

列国,就是歌革和玛各。 他们代表第二次复活中起来的各世代没有得救的人。关于《旧约》预言中的“歌革”和“玛各”,及其在本节中的含义 ,见 结 38:1,2 注释。

叫他们聚集争战。 原文的“争战”前有定冠词,强调一场特别的战争,就是上帝同叛军之间的最后一战。见《善恶之争》第663–665页。

海沙。 即不计其数 (参 创 22:17)。这支军队是由创世以来所有未得救的人组成的。


9. 他们上来遍满了全地,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就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

【本会注释】

遍满了地。 参 哈 1:6 的类似说法。恶人在撒但的率领下向着义人的军营进军。

围住。 就是“包围。”

。 希腊文为 paremboleμ,由 para(“旁边” )和 ballo(“安置”)构成,指战时(来 11:34)的军营或堡垒(徒 21:34,37),和驻营的人 (来 13:11,13)。这里的 paremboleμ 指新耶路撒冷。

与蒙爱的城。 就是新耶路撒冷 (启 21:10)。一些学者将圣徒的军营与圣城区别开来。但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在围城时圣徒是在圣城里面(见《早期著作》 第 292,293 页)。“蒙爱的城”被围住,说明该城已经降到地上。但这件事记在启 21:1,9,10中。一千年结束后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基督,圣徒和圣城的降落。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极其简短,但综观上下文,事件的顺序就一目了然了。

。 无疑指真正的火。火是毁灭的工具。

烧灭了。 原文动词是完成式。恶人被消灭了。他们遭受了“第二次的死”(见 第 6 节注释)。这里从未暗示恶人将在地狱的永火里受无尽的折磨(参 犹 7)。


10. 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

【本会注释】

火湖。 见 启 19:20 注释。这里的火湖就是地球表面被变成了火海,将恶人烧毁,同时还洁净了地球。

受痛苦。 原文动词是复数形式的。其主语是魔鬼,兽和假先知。要注意兽和假先知并不按字面上理解,而是象征性的。

直到永永远远。见 启 14:11 注释。


11. 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祂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

【本会注释】

宝座。 象征权柄,就是实施审判的权柄。宝座是“白色的,”可能象征判决的纯洁和公正。“大”可能代表决定的重大。

坐在上面的。 没有说明身份。

圣经提到坐着行审判的是基督 (罗 14:10) 和圣父 (来 12:23)。在 启 4:2,8,9;5:1,7,13;6:16;7:10,15;19:4;21:5 中,是圣父坐在宝座上担任神圣的审判官。两位的工作是密切配合的(见 约 10:30 注释)。一位所作出的决定就等于是另一位作出决定。本节无疑指基督在实施审判(见《善恶之争》 第 666页)。

逃避。 说明坐宝座者的绝对权力和今世的短暂性(诗 102:25,26;104:29,30;赛 51:6;可 13:31;彼后 3:10)。一个全新的永恒秩序,将会建立起来(启 21:1–5)。


12.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著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本会注释】

死了的人。 显然指第二次复活中起来的人(见 第 5,7 节注释)。

无论大小。 这一次面对上帝时,身份地位将毫无意义。许多在世上身居高位的人活着的时候逃过了对他们恶行的报应。但在这一次上帝的最后清算中,他们将在劫难逃。

案卷。 里面保留着生活的记录。对恶人的判决决非出于武断,偏见或不公。关于这些案卷的类别, 见 但 7:10 注释。

另有一卷。 即“还有一卷书。”

生命册。 见 腓 4:3 注释;参 路 10:20 注释。

照他们所行的。 见 罗 2:6 注释。证据将对所有的人公开,供人评判。


13. 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

【本会注释】

海 … 死亡 … 阴间。 这些词语说明了第 12 节所暗示第二次复活的普遍性。无人能逃脱得了在坐宝座的上帝面前受审。 启 1:18;6:8 也同时提到了死亡和阴间。关于“阴间”的定义, 见 太 11:23 注释。


14. 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本会注释】

死亡和阴间。这里把死亡和阴间拟人化了。它们的被扔进火湖,象征死亡和死人居所的结束。他们与新世界无份,只属于这个世界。死亡是需要消灭的最后一个敌人(林前 15:26,53–55)。

火湖。 见 第 10 节注释。

第二次的死。 见 第 6 节注释。


15. 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本会注释】

若有人。 只有忠心的人,名字才会留在生命册上。那些没有忍耐到底的人,名字将会被删掉(启 3:5)。许多人的名字从来没有记在生命册上,因为登记在册的,都是生前承认过信奉基督的人(见 路 10:20 注释)。

火湖。 见 第 10 节注释。 参 太 25:41,46;启 21:8。


第二十章 补充注释

注 1

启 20:5 出现了文本问题。有些古卷里没有“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 。因此有人对该句话的真伪提出了质疑。以下是有关这句话的文本证据:

《启示录》有六种主要的安色尔(uncial,大字体)文本:一. 三世纪的切斯特贝蒂纸莎草文本(Chester Beatty Papyri) ,代号为 P,是现有最古老的《启示录》抄本,以及若干纸莎草碎片;二. 四世纪的西奈文本(Sinaiticus),代号为a ;三. 五世纪的亚历山大文本(Alexandrinus),代号为 A;四. 五世纪的以法莲文本(Ephraemi Rescriptus),代号为 C;五. 九或十世纪的发里安努斯文本(Porfirianus),其代号为 P ;以及 六. 有时代号为 B 的梵蒂冈文本。但它有别于四世纪代号为 B 的梵蒂冈古卷(Codex Vaticanus)。梵蒂冈古卷的《启示录》已经遗失,所以只好用一些八世纪的文本来填补,如代号为 Vatican gr. 2066,046,或 a 1070 的文本。

除了安色尔文本之外,还有一批较晚的小字体(minuscules)文本。

但要注意这些古卷都是残缺的。某些页数已经遗失,还有一些的页面残缺不堪。有时是整段整段的缺失。如刚才提到的四世纪梵蒂冈古卷中,整卷《启示录》均已遗失。切斯特贝蒂纸莎草文本中的《启示录》也只剩下了 启 9:10 到 17:2 ,而且剩下的有些页面中还缺失了几行字。在这些重要的安色尔古卷中,根本没有 启 20:5。以法莲文本(C)和颇发里安努斯文本(P)的情况也差不多。C 卷中缺失整个 启 20 章;P 卷中遗失了第 20 章的前 9 节。有些小字体文本里也没有《启示录》的这个部分。

五世纪的伯西托本从来就没有《彼得后书》,《约翰贰书》,《约翰叁书》,《犹大书》和《启示录》,因为叙利亚教会不承认这些经卷为正典。从 1627 年起,伯西托本纳入《启示录》纳入,其文字来自一个被称为“哈克莱本”(Harkleian)的后期叙利亚文本。

因此必须根据剩下为数不多的文本来确定启 20:5的真伪。事实上,《启示录》的古代文本要比四福音,《使徒行传》或保罗书信少很多。

在含有启 20 章的文本中,西奈古卷(a),一些小体字文卷和叙利亚文本中均没有“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这句话,但在亚历山大古卷(A) 和 046 古卷,以及大多数小体字文卷里却能找得到。决定该节经文真伪的过程太复杂了,这里无法细说。但根据现有证据,学者们一般都认为这节经文是真的,所以在大部分译本里都有。有些译者将这句话加了括弧,但并不一定表示他们对这节经文的真实性有怀疑,而只是将之视为插叙。

有人指出,如果将这句话删掉,整段文字会更加连贯。但不能依据这种考虑来否认某段文字的真实性。每一位作者都有权在流畅的思路中安排插叙。

这节有争议的经文与上下文并无不合,因为它的意思正是上下文所暗示的,特别将它与其它相关的经文结合起来研究时。圣经里提到了两次大复活—义人的复活和恶人的复活 (见 约 5:28,29;徒 24:15)。圣经清楚地指出,义人复活是在基督复临之时(见 帖前 4:13–17)。启 20:4 中的话是针对“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的那些人。而 “这是头一次的复活” (第 5 节)就正好与第 4 节在逻辑上衔接。作者在说“头一次”复活的时候,暗示还有“第二次。”因为恶人在基督复临时都被击杀了 (启 19:21),并且他们在一千年之后要攻打圣城 (启 20:8,9),所以他们必须复活。故上下文清楚地暗示在一千年结束时有第二次的复活。

注 2

“一千年”的说法在圣经里只出现在 启 20 章。这不是圣经专门用语,在 启 20 章 第 1–7 节中共出现六次。注释家们对“一千年”有不同的见解。

本文旨在为安息日复临信徒的立场提供圣经的依据,说明为什么复临信徒认为一些其他理论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基督复临在“一千年”之前。——从启19 章和 20 章的连贯叙述可以看出,基督复临是在“一千年”之前。启 19:11–21 用表号描述了基督的复临。启 20 章继续 启 19 章的叙述。 启 20 章所讨论的是一千年期间的事件。事件的关联性表明两章叙述的连贯性。龙,兽和假先知(启 16:13)是反对基督的工作,聚集地上众王在基督复临前夕争战的三大势力。根据 启 19:19,当“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要在基督复临时与祂作战时,兽和假先知就被抓住,活活扔进硫磺火湖里 (第 20,21 节)。启 20 章继续描写这三合一势力中的第三位——龙的命运。它也被抓住,扔进无底坑里,被拘禁 一千 年。

任何有关“一千年”的定义和描述必须依据 启 19 章和 20 章所提供“一千年”道理的框架,因为这是圣经中唯一讨论这一道理的经文。

基督的敌人在祂复临时被击杀。——当兽和假先知被扔进火湖时 (启 19:20),他们“其余的”(第 21 节)随从者,都被基督的剑所击杀。他们是君王,将军,壮士,“一切自主的为奴的”(第 18 节)。他们在第六印的时候也曾被提到,说当天空象书卷被卷起,大小山岭和海岛都移位时,他们寻求逃避羔羊的面(启 6:14–17)。这些经文显然是描写同一件令地动山摇的事件,那就是基督复临。

有多少人属于“其余的”死亡者呢(启 19:21)? 根据 启 13:8,在基督复临时,世上只有两种人:“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兽)。”因此,当“其余的被…剑杀” 的时候(启 19:21),除了那些不屈从兽,也就是名字记在生命册上的人之外(启 13:8),地上显然没有幸存者了。在提到这些人作王一千年之前(启 20:4),约翰讲述了第三个大敌,就是龙将开始受到报应(第 1–3 节)。

死了的义人要在基督复临时复活。——圣经提到两次复活,一次是义人复活,一次是不义之人的复活。它们相隔一千年 (见 启 20:1,4,5 注释)。不存在一次人人都有份的复活,因为每一次复活均只涉及一等人(腓 3:11;参 路 14:14;20:35)。有经文说义人“在祂(基督)来的时候,是…属基督的。”(林前 15:23)。有人认为 启 20:4 是专指殉道的基督徒。但经过与其他经文的对比,表明所有义人,包括旧约时代的圣徒(见 罗 4:3;林前 15:18 注释),以及活着见主,得享永生的义人(林前 15:51–54),都会在基督复临时与基督一同升到天上(见 帖前 4:16,17 注释)。

没有合理的经文依据,可以将那些经受了兽的逼迫而“有福了,圣洁了”的义人,与 帖前 4 章和 林前 15 章所提到得永生的圣徒区别开来。

基督复临的完整性。——圣经中多处提到基督复临为一个完整的事件。那时祂将聚集祂的圣徒,并消灭迫害他们的人。现将主要经文归纳如下:

一. 太 24:29–31。基督要在“灾难”过去之后,“驾着天上的云,”在众目睽睽之下复临。耶稣将差遣祂的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祂的选民”招聚在一起。

二. 林前 15:23,51–53。“那些属基督的” ,就是复活的义人和活着的义人,“在祂来的时候”,即“号筒吹响”的时候将获得永生。

三. 帖前 4:15–17。主必亲自降临,“有上帝的号吹响”,让“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复活,与那些“活着还存留的人”一同被提升天。他们将“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要和主永远同在。”

四. 帖后 1:6–8。当基督“同祂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惩罚那些“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 时,教会将会摆脱逼迫得享“平安”。

五. 帖后 2:1–3,8。在“离道反教”,“不法的人(敌基督者)”被主用“口中的气灭绝,” “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之后,帖撒罗尼迦信徒所不太理解的“到祂(基督)那里聚集”才会发生

六. 启 1:7。祂再来时将“驾云降临。”“众目”都能看到。

七. 启 14:14–20。基督再来时,将收割两种庄稼——义人和不义之人。

八. 启 19:11到 20:6。基督被描述为一位战士,在天军的簇拥下降临。祂要将逼迫人的“兽” 和“假先知”扔进火湖里,用祂“口中的剑”将祂其余的敌人全部击杀。有一位天使把撒但捆绑起来。忠心的人——复活的义人与活着见主的义人——都将得到赏赐。他们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这些经文都把主的光荣复临描写成一个完整的,看得见的事件,说明第一,主的光荣复临将会聚集地上得永生的圣徒与祂同在,让他们住在祂为他们所预备的天上“住处”(约 14:2,3);第二,末世代的逼迫者和所有不义之人,要被祂降临的荣光所击杀。

显然在一千年开始的时候,一些人被提到天上享永生,其他人则死在荒凉的地球上。杳无人烟的地球使撒但受了拘禁(见 启 20:1,2 注释)。他无法再接触赎民,也不能再迷惑属他自己的人,直到他们在“一千年”(第 5 节)结束的时候复活。

地上千禧年的错误依据。——有人认为一千年是地上一个充满了公义,和平与繁荣的时期。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旧约》中以色列国复兴及国度的预言,按字义或象征意义用在“一千年”上。前千禧年主义者(Premillennialists)按字面将这些预言应用于基督复临之后,认为到那时地上将建立一个教会或犹太的千年属世国度。后千禧年主义者(Postmillennialists)将这些预言解释为基督复临之前教会有一段黄金时代。第三种人被称为非千禧年主义者(Amillennialists)。他们认为《旧约》对古代以色列国度的描写,只是寓指教会在传播福音时所取得的胜利。

以上三种观点的错误有两点:一, 它们均不符合 启 19:11 至 20:15 所列出的细节。这段经文是全部圣经中阐述“一千年”道理的主要经文,说明在这一千年中,地上将没有人烟(见 上文;参 启 20:1 注释)。因此,一千年不可能是地上公义,和平和繁荣的时期。二,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对《旧约》预言性质的错误理解上。

例如许多前千禧年主义者认为,这些有关国度的预言都应按字面来理解,不折不扣地应验在肉身的以色列人,也就是犹太人身上(关于“以色列人”代表任何支派的犹太人 ,见 徒 1:6 注释)。这一错误的信念导致了未来主义(Futurism,见《SDA圣经注释》卷七 第 129 页)的信仰体系。未来主义认为基督教会不是赐给以色列民族之应许的继承者。他们认为基督教时代只不过是穿插在预言之中、填补历史空白的。古代有关以色列民族的预言,到将来必字字句句地应验(参《SDA圣经注释》卷七第 129 页)。

这个学派的解经家们将《启示录》的大部分预言应用到犹太人身上,并相信这些预言将在他们所说的“末时”应验。他们期待《旧约》中有关以色列国度的预言将在千禧年实现。他们将圣史分成几个时期,而“教会时代”不过是一个过渡的恩典时期,介于过去的犹太律法时期和将来的犹太律法时期之间。这种划分在逻辑上要求有一个“艰难前的被提升天”(见 帖前 4:17 的注释),好把基督教会的圣徒在犹太人的“大艰难时期”之前从地球上接走。这些解经家们还认为,在大艰难时期以后,当基督出现在云端的时候,幸存的犹太人将接受祂,然后与幸存下来的“列国”一道,进入千禧年。但他们仍会死亡,生活在部分修复的地球上。根据这种观点,此时犹太人不仅将享受物质上的繁荣和长寿,恢复大卫的国,还将恢复圣殿,“纪念性”祭祀制度,律法,安息日,属世的统治,用基督的“铁杖” 管理对那些起先顺从,后来背叛的民族——这一切都是在属世的千年国度里。而基督教的圣徒则享受永生,与基督一同作王。

以下解释《旧约》预言的原则,是那些认为《旧约》国度的预言是专为将来的犹太人保留的人所忽略的 (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 25–38 页;见 申 18:15 的注释)。

一. 给古代以色列的应许是条件性的。 上帝说,“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出 19:5;参 申 7;8;27–30;耶 18:6–10;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 34 页)。

二. 以色列民族没有满足这些条件,因此失去了国度和应许。当大卫的子孙基督到来时,犹太民族拒绝了她的王,因此失去了国度(见 太 21:43 注释;参 启 20:1 注释)。

三. “属灵的以色列人”基督教会是这些应许的继承者。肉身犹太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上帝的话落了空”(罗 9:6)。当以色列民族象枯干的枝条从亚伯拉罕的真树干上剪除时,接受弥赛亚的犹太忠心余民就成了真正的以色列人(见 罗 11:5 注释)。除了这些犹太籍的基督徒之外,还加上了外邦的基督徒。他们被移植到原来的树干上。因此现在这棵树上所长的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子孙(加 3:16,26–29),就是基督教会。

保罗说“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 11:26)。但他明确地指出:“以色列全家”并不意味着都是犹太人(见 该节注释)。他排除了仅仅是“肉身所生的儿女,”只包括了那些“应许的儿女”(罗 9:6–8),还加上接受了基督属灵真割礼的外邦人(罗 2:26,28,29;西 2:11;见 罗 11:25,26;腓 3:3 注释)。他特别强调:靠基督恩典得救的非犹太人,不“在以色列国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 ,不是“外人,”和“客旅” ,而“是与圣徒同国”(弗 2:8–22)。在属灵的以色列中,“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 “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加 3:28)。

保罗将国度的应许应用到“一切后嗣”,就是犹太和外邦基督徒身上(见 罗 4:13,16 注释)。彼得几乎全文引用了《旧约》有关国度的关键经文(出 19:5,6)。这段应许给予以色列以选、圣洁的国民和“祭司的国度” 的资格。但彼得将之直接应用在非犹太基督徒身上。这说明他视基督教会继承了不顺从的以色列曾经拥有的特殊地位 (见 彼前 2:5–10 注释)。约翰两次使用了似乎源于《出埃及记》的字句:“成为国民,作…祭司”(见 启 1:6;5:10 注释),说明他也将国度的应许应用在了教会身上——不只是将来得胜的教会,也包括在小亚细亚的基督徒。关于《新约》所载使徒在圣灵的感动下将赐给以色列的应许和预言应用到使徒时期教会的其他例子 ,见 徒 2:16–21;13:47;15:13–17。

四. 原该按字义应验的预言,可以按灵意应验在今日“属灵的以色列”身上,还可以超越今世,应验在来生。《新约》的引用表明,原先按字句赐给古代以色列人的预言,在基督教时代的新形势下,可以按灵意应用于基督教会,并最终应验在没有死亡的永恒国度。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