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21章
1大卫到了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那里。亚希米勒战战兢地出来迎接他,问他说:“你为什么独自来,没有人跟随呢?”
2大卫回答祭司亚希米勒说:“王吩咐我一件事说:‘我差遣你委托你的这件事,不要使人知道。’故此我已派定少年人在某处等候我。
3现在你手下有什么?求你给我五个饼,或是别样的食物。”
4祭司对大卫说:“我手下没有寻常的饼,只有圣饼,若少年人没有亲近妇人才可以给。”
5大卫对祭司说:“实在约有三日我们没有亲近妇人。我出来的时候,虽是寻常行路,少年人的器皿还是洁净的;何况今日不更是洁净吗?”
6祭司就拿圣饼给他,因为在那里没有别样饼,只有更换新饼,从耶和华面前撤下来的陈设饼。
7当日有扫罗的一个臣子留在耶和华面前。他名叫多益,是以东人,作扫罗的司牧长。
8大卫问亚希米勒说:“你手下有枪有刀没有?因为王的事甚急,连刀剑器械我都没有带。”
9祭司说:“你在以拉谷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那刀在这里,裹在布中,放在以弗得后边,你要就可以拿去。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大卫说:“这刀没有可比的!求你给我。”
10那日大卫起来,躲避扫罗,逃到迦特王亚吉那里。
11亚吉的臣仆对亚吉说:“这不是以色列国王大卫吗?那里的妇女跳舞唱和,不是指着他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吗?”
12大卫将这话放在心里,甚惧怕迦特王亚吉,
13就在众人面前改变了寻常的举动,在他们手下假装疯癫,在城门的门扇上胡写乱画,使唾沫流在胡子上。
14亚吉对臣仆说:“你们看,这人是疯子。为什么带他到我这里来呢?
15我岂缺少疯子,你们带这人来在我面前疯癫吗?这人岂可进我的家呢?”
撒母耳记上22章
1大卫就离开那里,逃到亚杜兰洞。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
2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
3大卫从那里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对摩押王说:“求你容我父母搬来,住在你们这里,等我知道 神要为我怎样行。”
4大卫领他父母到摩押王面前。大卫住山寨多少日子,他父母也住摩押王那里多少日子。
5先知迦得对大卫说:“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犹大地去。”大卫就离开那里,进入哈列的树林。
6扫罗在基比亚的拉玛,坐在垂丝柳树下,手里拿着枪,众臣仆侍立在左右。扫罗听见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在何处,
7就对左右侍立的臣仆说:“便雅悯人哪,你们要听我的话!耶西的儿子能将田地和葡萄园赐给你们各人吗?能立你们各人作千夫长、百夫长吗?
8你们竟都结党害我!我的儿子与耶西的儿子结盟的时候,无人告诉我;我的儿子挑唆我的臣子谋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也无人告诉我,为我忧虑。”
9那时,以东人多益站在扫罗的臣仆中,对他说:“我曾看见耶西的儿子到了挪伯 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那里。
10亚希米勒为他求问耶和华,又给他食物,并给他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
11王就打发人将祭司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和他父亲的全家,就是住挪伯的祭司都召了来。他们就来见王。
12扫罗说:“亚希突的儿子,要听我的话!”他回答说:“主啊,我在这里。”
13扫罗对他说:“你为什么与耶西的儿子结党害我,将食物和刀给他,又为他求问 神,使他起来谋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
14亚希米勒回答王说:“王的臣仆中有谁比大卫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参谋,并且在王家中是尊贵的。
15我岂是从今日才为他求问 神呢?断不是这样!王不要将罪归我和我父的全家;因为这事,无论大小、仆人都不知道。”
16王说:“亚希米勒啊,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该死的!”
17王就吩咐左右的侍卫说:“你们去杀耶和华的祭司,因为他们帮助大卫,又知道大卫逃跑,竟没有告诉我。”扫罗的臣子却不肯伸手杀耶和华的祭司。
18王吩咐多益说:“你去杀祭司吧!”以东人多益就去杀祭司,那日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
19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驴尽都杀灭。
20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有一个儿子,名叫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
21亚比亚他将扫罗杀耶和华祭司的事告诉大卫。
22大卫对亚比亚他说:“那日我见以东人多益在那里,就知道他必告诉扫罗。你父的全家丧命,都是因我的缘故。
23你可以住在我这里,不要惧怕,因为寻索你命的,就是寻索我的命。你在我这里可得保全。”
以赛亚书65章
1“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称为我名下的,我对他们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2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3这百姓时常当面惹我发怒:在园中献祭,在坛(注:原文作“砖”)上烧香。
4在坟墓间坐着,在隐密处住宿;吃猪肉,他们器皿中有可憎之物做的汤;
5且对人说:‘你站开吧!不要挨近我,因为我比你圣洁。’主说:‘这些人是我鼻中的烟,是整天烧着的火。’
6,7看哪,这都写在我面前,我必不静默,必施行报应,必将你们的罪孽和你们列祖的罪孽,就是在山上烧香、在冈上亵渎我的罪孽,一同报应在他们后人怀中。我先要把他们所行的量给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8耶和华如此说:“葡萄中寻得新酒,人就说:‘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我因我仆人的缘故也必照样而行,不将他们全然毁灭。
9我必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我的选民必承受;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
10沙仑平原必成为羊群的圈;亚割谷必成为牛群躺卧之处,都为寻求我的民所得。
11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时运摆筵席(注:原文作“桌子”)、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
12我要命定你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因为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
13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的仆人必得吃,你们却饥饿;我的仆人必得喝,你们却乾渴;我的仆人必欢喜,你们却蒙羞;
14我的仆人因心中高兴欢呼,你们却因心中忧愁哀哭,又因心里忧伤哀号。
15你们必留下自己的名,为我选民指着赌咒。主耶和华必杀你们,另起别名称呼他的仆人。
16这样,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必凭真实的 神求福;在地上起誓的,必指真实的 神起誓;因为从前的患难已经忘记,也从我眼前隐藏了。
17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
18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因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
19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
20其中必没有数日夭亡的婴孩,也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因为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
21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22他们建造的,别人不得住;他们栽种的,别人不得吃。因为我民的日子必像树木的日子,我选民亲手劳碌得来的必长久享用。
23他们必不徒然劳碌,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因为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
24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
25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
马太福音10章
1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2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3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4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5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6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7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
8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
9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10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11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
12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
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
14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15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16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17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18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19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
20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
21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22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23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24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
25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注:“别西卜”是鬼王的名),何况他的家人呢!
26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27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
28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29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
30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
31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32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33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34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35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36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37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38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39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40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41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42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撒母耳记上21章
提要:1 大卫在挪伯从亚希米勒那里得到了圣饼。7 多益在场。8 大卫拿了歌利亚的刀。10 大卫在迦特装疯。
大卫逃离扫罗
撒上21:1 大卫到了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那里,亚希米勒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他,问他说:“你为什么独自来,没有人跟随呢?”
【本会注释】
挪伯。这是在圣经中头一次提到这个地点。它在旧约中只提到过六次,四次发生在撒上21和22章。这六次没有一次说到它与其它众所周知的地点的明确关系。然而,在尼11:32中,挪伯紧接在亚拿突之后被提到,亚拿突是一个在耶路撒冷圣殿区域约2又1/2英里的城镇。在以赛亚关于亚述众军从北方接近耶路撒冷的异象中,挪伯在亚拿突和耶路撒冷之间被提到(赛10:30-32)。但是在那个异象中还有另外两个城镇在亚拿突与挪伯之间被提到。亚述人抵达挪伯时,似乎要向锡安山抡手。去往示剑的大路途经耶路撒冷北方,越过斯高帕斯山,从那里可以看到这城最后的景观。这条大路的右边靠近斯高帕斯山顶是一块高地,有人认为很可能就是挪伯所在地。这个位置还不到从耶路撒冷到亚拿突的一半路程。有些人认为挪伯在橄榄山上。在约柜被非利士人掳走后,会幕被从示罗移到了挪伯。到那时为止,约柜还在基列耶琳亚比拿达的家里。大卫后来把约柜移到了耶路撒冷(撒下6:2,3)。因为当时约柜不在会幕里,所以崇祀可能与基督的日子很相似,那时圣殿里的至圣所是空的。
亚希米勒。见撒下8:17的注释。
祭司。显然是大祭司,照顾圣所的。有陈设饼(见6节)说明会幕当时在挪伯(见《祖知》第六十四章)。
战战兢兢。字面意义是,“战栗,颤抖”。大卫的脸上有忧虑与恐惧。亚希米勒知道发生了某种极其错误的事。大卫的态度与先前是如此不同,以致亚希米勒感到困惑,不知所措。
撒上21:2 大卫回答祭司亚希米勒说:“王吩咐我一件事说:‘我差遣你委托你的这件事,不要使人知道。’故此我已派定少年人在某处等候我。
【本会注释】
王吩咐我一件事。毫无疑问,事实上大卫给了亚希米勒一个完全失实的陈述。大卫处于极大的危险中。他被近来形势的变化压倒了,以致他难于根据上帝的呼召与保护看顾的明证观察现在的考验。如果他逃到撒母耳那里,可能会危及那位值得尊敬之人的性命。如果他回到自己在基比亚的家,他的出现可能会招致他妻子的死亡。以他心中的诚实,他渴望求问耶和华,而他能想到的唯一地点就是在挪伯的会幕了。因为扫罗曾要求祭司与他一同参战,所以可能大卫作为千夫长(撒上18:13)先前曾在挪伯停留,在继续他多方面的袭击前寻求帮助。
他现在的问题是要进行求问,但不给亚希米勒任何真情实况。祭司确实为他求问了,这似乎可以从多益对扫罗的讲述中(撒上22:10),和亚希米勒默认对扫罗与他女婿之间的麻烦完全不知情(撒上22:14,15)明白看出来。大卫发现因多益的在场使得挪伯的情形很复杂。似乎每件事都在与他作对。他需要帮助,在这受试探的时刻,似乎既得到帮助同时又保护祭司的唯一办法就是这种办法:使亚希米勒不知道他这次来访的原因。采取这种欺骗的办法,大卫做错了(见《祖知》第六十四章)。
圣经在这里没有谴责大卫表里不一的行为,这一事实务必不可以被当作是这种行为的正当理由。圣经要求严格的真实。
从当时的标准观点来看,大卫的虚饰会被认为是适度地防卫。据说近东地区的人们中过去—并且现在仍在很大程度上—相信为了救命撒谎并不算犯罪。基遍人就采取了这种战略,而他们的性命被保存了(书9:3-18)。但是虽然上帝接受人们被当时的风俗所污染,祂还是设法引导他们到更高的标准。祂并不因为当时的风俗偶尔或可能是习惯的作法就拒绝他们或丢弃他们。上帝的计划是最终给所有这些问题带来改革。
虽然大卫不能声称不知自己的行为,上帝也没有丢弃他。也许他去撒母耳那里会更好一些,因为撒母耳熟悉全部问题。上帝有一千种摆脱困境的办法。如果大卫告诉了亚希米勒真相,祭司就会预先得到警告,可能就会逃脱王行凶的手(见《祖知》第六十四章)。
我已派定。在文法上,这句话既可以解释为扫罗的话也可以解释为大卫的话。或许大卫已经在接近东边的从基比亚到伯利恒的大路上安排了他的人,在扫罗的官员去伯利恒的途中监视他们,好通知他。知道扫罗这些特使的行动对大卫来说是极有价值的。
撒上21:3 现在你手下有什么?求你给我五个饼或是别样的食物。”
撒上21:4 祭司对大卫说:“我手下没有寻常的饼,只有圣饼;若少年人没有亲近妇人才可以给。”
【本会注释】
圣饼。这12个陈设饼是每安息日用新烤的饼更换下来的。根据利未记的规定,更换下来的饼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并且只能在圣处吃(利24:5-9)。
大卫逃离扫罗后的流浪生涯—1

1.在米甲的帮助下,大卫在基比亚从扫罗手中逃脱,并逃避到拉玛见撒母耳。诗篇59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19:12-18)。
2.在拉玛,大卫和扫罗再次会面(撒上19:18-24)。
3.约拿单在基比亚与大卫结盟(撒上20:1,16)。
4.大卫在伯利恒的家庭献祭(撒上20:6,28)。
5.在基比亚,大卫与约拿单分开(撒上20:25-42)。
6.大卫逃到挪伯祭司希米勒那里(撒上21:1-9)。
7.大卫往迦特王亚吉那去。诗篇34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21:10-15)。
8.大卫藏身于亚杜兰洞。诗篇57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22:1,2)。
9.大卫往米斯巴的摩押王那去(撒上22:3.4)。
10.大卫在先知迦得的提示下回到犹大。诗篇52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22:5)。
11.大卫将基伊拉城从非利士人手中拯救出来(撒上23:1-12)。
12.大卫被西弗人出卖,西弗人告诉扫罗他的藏身之处。诗篇11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23:14-23)。
13.大卫逃到玛云的旷野(撒上23:25-26)。
14.大卫在隐基底遭遇大卫。诗篇142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23:29-34)。
15.撒母耳死后,大卫逃到巴兰的旷野。诗篇120和121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25:1)。
注解:因为总是遭到扫罗嫉妒心的困扰,有时还被他所帮助过的人出卖,大卫就被上帝保护并指引着,藏在山洞、森林和旷野。虽然他行了大错,但是他作为逃亡队伍之领袖的经历,给他的继位提供了实际的锻炼,这王位是上帝所应许的,从来不是意图篡夺的。
大卫逃离扫罗后的流浪生涯—2

16.大卫造访迦密的拿八,一位富有而邪恶的人。拿八背叛大卫,但拿八的妻子亚比该,为她丈夫求情(撒上25:2-42)。
17.大卫在哈基拉山上再次遭遇扫罗,并再次放过不杀他(撒上26:1-15)。
18.大卫又逃到迦特王亚吉那。诗篇56篇的希伯来标题提到这次经历(撒上27:2-5)。
19.迦特王亚吉将洗革拉城赐给大卫居住(撒上27:6-12)。
20.在亚弗,大卫被迦特王亚吉打发走了(撒上第29章)。
21.大卫回到以革伦,发现这城被烧,妇女和孩童们都被掳走了(撒上30:1-8)。
22.大卫在比梭溪夺回了一切被掳的(撒上30:9-19)。
23.大卫分了战利品,并给犹大一切的长老送礼物(撒上30:26-31)。
24.大卫移至希伯仑(撒下2:1-3)。
亲近妇人。就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来说,在摩西律法的规定中,并没有禁止那些仪文上不洁的人吃这饼。有些人观察到在古时列国中的风俗中,甚至外邦祭司在履行公职前都要保守自己不亲近妇人,很可能利未人也遵守了这种风俗。根据摩西律法,这种亲近使一个人在仪文上不洁直到晚上(利15:16-18;另见出19:15)。可能因为照大卫所说王命的紧急,并且因为大卫是王的女婿,显然就是王的代表,所以亚希米勒基于大卫和跟从他的人在仪文上是洁净的,就对律法的字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陈设饼,字面意义是“临格之饼,”预表基督,生命的粮(约6:28-51)。人类的食物,不管是属灵的还是属世的,都是通过中保基督接受的。吗哪和陈设饼都见证了的事实是:“人活着不单是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从物质的食物观来说,五个饼对大卫和他的人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如果亚希米勒“求问耶和华”,又供应“食物”,就如多益所见证的一样(撒上22:10),那么访问祭司就有增值价值了。要是大卫想到他所获得之饼的意义,也许还会帮助他重新认识到一个真理,就是无论他去哪里,上帝都与他同在。在摆在前面的考验岁月中,大卫需要这种保证。
撒上21:5 大卫对祭司说:“实在约有三日我们没有亲近妇人;我出来的时候,虽是寻常行路,少年人的器皿还是洁净的;何况今日不更是洁净吗?”
撒上21:6 祭司就拿圣饼给他;因为在那里没有别样饼,只有更换新饼,从耶和华面前撤下来的陈设饼。
【本会注释】
热饼[新饼。]。有人指出这是大卫在安息日那天访问会幕的证据,但是经上记载只是说这饼是在换上热饼时被换下来的。
撒上21:7 (当日有扫罗的一个臣子留在耶和华面前。他名叫多益,是以东人,作扫罗的司牧长。)
【本会注释】
多益,是以东人。可能是扫罗与以东作战时带回来的人质或奴隶之一(撒上14:47)。
留在。多益已经信奉了希伯来人的信仰,正在会幕还愿(《祖知》第六十四章)。他许愿的详情不知。显然他有一些应受亚希米勒训斥的过犯,因为祭司的这一行动是多益后来反过来告发亚希米勒的主要原因之一(《祖知》第六十四章)。
撒上21:8 大卫问亚希米勒说:“你手下有枪有刀没有?因为王的事甚急,连刀剑器械我都没有带。”
【本会注释】
有枪有刀。看到了多益,大卫就认识到自己离开基比亚是这么匆忙,以致都没时间带上任何武器在受攻击时保护自己。作为一个逃犯,他会受到任何一个发现他之人的摆布。
撒上21:9 祭司说:“你在以拉谷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那刀在这里,裹在布中,放在以弗得后边,你要就可以拿去;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大卫说:“这刀没有可比的!求你给我。”
【本会注释】
歌利亚的刀。歌利亚所有的盔甲都已成了大卫的私人财产。可能他先前曾亲自把这刀带到会幕作为对上帝的感恩奉献。大卫很清楚会幕并不是军械库,但是或许想到那刀可能还在那儿,所以他就以一种顺便问一下的方式询问祭司有没有什么他可以借用的武器。
没有可比的。通过这把刀在会幕中的位置和包裹的方式,就会知道它是被作为照天意赐给以色列的一场伟大胜利的纪念品被保存着的。大卫表示对得到这把刀的想法感到很高兴,可能不主要是因为它的军事价值,而更多是因为它会不断提醒大卫耶和华的保护指引。此刻他需要这样的鼓励。
撒上21:10 那日大卫起来,躲避扫罗,逃到迦特王亚吉那里。
【本会注释】
亚吉。亚吉在诗34的标题中被称为亚比米勒,亚吉是一个非利士语的名字,而亚比米勒是闪族语的名字。这首诗篇是大卫在非利士人面前装疯时写的。作为一个逃犯,大卫在以色列找不到帮助。一个国家的逃犯得到那个国家的敌人的保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事。迦特并不远,可能距离挪伯不到30英里。扫罗几乎想不到会去那里找他。大卫很熟悉他曾为他的妻子米甲获得聘礼的这个国家。要是他信任亚吉,就会确定扫罗不会得到允许把他夺去。
历史显示了许多实例都是上帝的儿女被本国的百姓逼迫,却受到了那些被认为是仇敌之人的极大帮助。例如,因为耶利米说预言,西底家囚禁了他(耶32:3),但是巴比伦的征服者们却向他显示了仁慈(耶40:1-6)。大卫的经验展示了奇怪的对照和自相矛盾。为什么上帝允许他成为一个被放逐的人呢?上帝允许他一天还是王的女婿,第二天就成了为饼乞求者,这是什么培训呢?
撒上21:11 亚吉的臣仆对亚吉说:“这不是以色列国王大卫吗?那里的妇女跳舞唱和,不是指着他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吗?”
【本会注释】
国王。这一结论可能不是因为非利士人知道大卫受膏,而更可能是因为他是接受了歌利亚的挑战的那个人。这使他在仇敌中与在朋友中一样赢得了名誉,成了当时的英雄。他已被证明是以色列勇敢坚定的护卫者。
撒上21:12 大卫将这话放在心里,甚惧怕迦特王亚吉,
撒上21:13 就在众人面前改变了寻常的举动,在他们手下假装疯癫,在城门的门扇上胡写乱画,使唾沫流在胡子上。
【本会注释】
假装疯癫。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第二个错误(见撒上21:2)。这一经验的后果使大卫看到更加倚靠上帝的必要性。在他的新关系中,他心里充满了感恩,在他对上帝的颂赞中,他受感写了诗篇第34篇。有些人把大卫写作诗篇第56篇的时候放在他第一次访问迦特王的期间。可能把它放在大卫第二次访问迦特王时更令人满意,就是在扫罗如此无情地追捕大卫以致使他对自己的性命感到绝望之后(见撒上27)。
在个人受到极大试探与考验的时期,当仇敌被高举而朋友们被贬低时,当无论走哪一步都被剥夺了忠告和所需的帮助时,回顾大卫逃离扫罗的故事,他在挪伯与亚希米勒和多益的接触,以及他逃到以色列人在迦特的仇敌那里,然后阅读被认为是他在那时写作的感恩的灵感诗歌(诗34)是很好的。
撒上21:14 亚吉对臣仆说:“你们看,这人是疯子。为什么带他到我这里来呢?
撒上21:15 我岂缺少疯子,你们带这人来在我面前疯癫吗?这人岂可进我的家呢?”
撒母耳记上22章
提要:1 在亚杜兰到大卫那里聚集的人。3 在米斯巴,他将父母委托给摩押王。5 受到迦得的劝告,他来到哈列。6 扫罗继续追捕他,抱怨他的臣仆不忠。9 多益控告亚希米勒。11 扫罗吩咐杀死祭司们。17 臣子们拒绝了,多益执行了。20 亚比亚他逃脱了,带给大卫这个消息。
祭司被残杀
撒上22:1 大卫就离开那里,逃到亚杜兰洞。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
【本会注释】
亚杜兰洞。依照约瑟夫所说(《古代史》卷六 12. 3),是一个靠近亚杜兰城的洞。亚杜兰被认为是Khirbet esh- Sheikh Madhkûr,在耶路撒冷西南16又1/4英里(26公里)西面倾向示非拉的斜坡上。这座城镇位于以拉谷的东端,就是大卫与那个非利士巨人相遇之处。在这些小山上会发现许多洞,其中有些很大。沙岩地形是这么软以至用贝壳就可以刮下来。甚至许多世纪也没能抹去这些贝壳的记号。在这些洞中,有些被牧羊人用来看守羊群。在亚杜兰以南几英里的地方,据说早期的基督徒们在逼迫时期被逐出巴勒斯坦的城市时曾住在一些洞里。一些洞有墓室的拱顶和地穴,与那些在罗马的地下墓穴相似。当大卫渴想喝伯利恒的井水时,亚杜兰就是他的藏身之地。他的三个勇士冒着生命的危险穿过了非利士人的防线,奇袭了靠近耶路撒冷的利乏音谷,给他们所爱的领袖带来了井水。大卫被他们的忠诚征服,以致将水浇奠在耶和华面前(撒下23:13-17;代上11:15-19)。这件事发生在收割的时节(撒下23:13;参撒上23:1),就是那年的春季和夏初。大卫可能是在这个洞里过冬的。
根据诗篇第57篇的标题,大卫在亚杜兰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既已恢复了信心和勇气,他现在就表达他对上帝拯救的信心,即使他发现自己“在狮子中间,……在世人当中,他们的牙齿是枪、箭,他们的舌头是快刀”(诗57:4)。他态度的改变原因可能是由于先知迦得在场,如某些人所提出的,他加入了大卫和他在洞中的同伴(见5节的注释)。
撒上22:2 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
撒上22:3 大卫从那里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对摩押王说:“求你容我父母搬来,住在你们这里,等我知道上帝要为我怎样行。”
【本会注释】
米斯巴。字面意义是“守望楼”。在摩押的山区到处可以见到这些“堡垒”或要塞的遗迹。它们被建造在山顶的侧翼,彼此相望。守望者们驻扎在这些堡垒里形成一个通信链。摩押的这个米斯巴的具体位置不知,它可能是离吉珥不远的摩押丘陵地带的堡垒之一。吉珥看来至少后来是摩押的京城(见王下3:25-27)。它现代的名称是Kerak,位于Wadi Kerak斜坡上的一个城镇,在一处高地之上,很易于防守。距吉珥约14英里(22.4公里)就是Wadi Hesā—圣经里的撒烈溪—它构成了以东的北边界。扫罗为王以后曾与摩押争战(撒上14:47)。所以任何一个被扫罗放逐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国家寻得庇护。而且,大卫可能受了他曾祖母路得是摩押人这一事实的影响。
撒上22:4 大卫领他父母到摩押王面前。大卫住山寨多少日子,他父母也住摩押王那里多少日子。
【本会注释】
山寨。希伯来文是mesudah,“要塞,”“据点,”来自词根sud,意思是“打猎”。
撒上22:5 先知迦得对大卫说:“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犹大地去。”大卫就离开那里,进入哈列的树林。
【本会注释】
迦得。这是第一次提到一个人在大卫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由于扫罗不但变得与祭司敌对而且与先知敌对,其中主要是撒母耳,所以可以料想凡有真信仰的人都会与他们的王疏远。也许是撒母耳派遣迦得亲自去与大卫联络的。以色列将来的王会因这位有神圣默示的先知同在而大大受益。大卫在世的日子,迦得一直是他的先知(撒下24:11-19)。迦得和先知拿单是大卫传记的编辑者(代上29:29)。因为他终身的朋友与王[大卫]在世的日子他都在,所以他来加入大卫时还是一个年轻人。虽然经上没有说,但是可能迦得来加入大卫时是当大卫在亚杜兰洞的时候,而且他陪同大卫去了摩押,而不是旅行到米斯巴去找他。只有通过努力拼凑圣经中关于大卫的不同段落的信息片断才能看到有多少细节—要是我们能重新找到它们的话是很有趣的—已经在叙述上帝对祂儿女的天意帮助的故事中被省略了。
上帝所做的为大卫提供先知的指导,祂也曾为扫罗做过。这两个人的生活被放在对比的位置,证明了上帝并不偏待人。那些达不到神圣标准的人失败了,不是因为耶和华没有竭尽上天所能使他们的真成功成为可能,而是因为上天的计划被固执地拒绝了。
不要住在。大卫不当留在摩押。犹大需要他。扫罗的军队似乎无力反对非利士人持续的劫掠(撒上23:1,27;代上11:15),并且局势是不稳定的。拿八的故事暗示连牧羊人都需要军队的保护(撒上25:15,16,21)。扫罗对大卫的仇恨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大卫逃到了外国。过去曾那么多次保护了他的上帝现在也不会丢弃他,但却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事件:通过艰难与苦难使他接受将来作领导所必须的训练。
苦难的训练甚至也实施在了耶稣的一生中。我们救恩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来2:10)。通过回到犹大充满争论的环境中,大卫要使自己的行为给所有在他周围的人带来勇气。上帝现今渴望证明祂儿女们在每一类型的环境中的忠诚。当环境变得困难时,祂不希望祂的儿女们退却。祂愿望祂的跟从者们示范基督信仰的优美,显示其远远优于侍奉自我与撒但。
哈列。有些人认为是现代的Kharâs,在希伯仑西北,山区的边缘;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确定。
撒上22:6 扫罗在基比亚的拉玛,坐在垂丝柳树下,手里拿着枪,众臣仆侍立在左右。扫罗听见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在何处,
【本会注释】
扫罗听见大卫在何处。有些注释者认为本章余下的叙述是一个例证,说明希伯来文的叙事风格有时会不按照事件发生的严格的时间顺序,为的是使一个思想达到其结论,然后才开始论述下一个。这种解释认为多益控告祭司亚希米勒并屠杀挪伯城这段紧接在大卫起初逃跑被发现的时候,但是本章继续讲述大卫和跟从他的人,直到有必要介绍挪伯大屠杀的事,好解释下一章亚比亚他到达基伊拉的事。这种解释主要基于亚希米勒声明并不知道大卫的真实情况。这种推论并不是不合理的。
同样合理的是:要使叙述连贯。既然这样,说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被发现,意思就是他们从亚杜兰要塞的藏身之地出现并扎营在哈列的树林已经被人知道了;而且当王听到这事时,他向自己的臣仆抱怨他们与逃犯结党背叛(8节)。于是司牧多益就抓住机会转而告发亚希米勒(10:9,10节)。鉴于多益的身份,没有理由猜想他在圣所看到大卫时会知道任何关于大卫到来的真实原因。因为大卫在从事扫罗给他的差事前,到圣所逗留求问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多益无疑会认为当时不值得报告这事。亚希米勒的回答也不能帮助决定事情发生的顺序,因为他关于并不知道大卫当时来访的实情的辩解更是他合理的防卫(见14,15的注释),不管他所谓的背叛和祭司们在扫罗面前被传讯之间的时间间隔。因而祭司们被杀和挪伯城被屠不一定紧接在大卫访问圣所之后(见《祖知》第六十四章)。
拉玛的树下。因为拉玛和基比亚是截然不同的地点,中间隔有相当远的距离(见撒上1:1的注释),所以扫罗不可能既在基比亚,又坐在拉玛城的树下。此处被译为拉玛的这个希伯来词ramah可能应该被译为“高地”或象结16:24,25中一样,译为“高台”。基比亚的高台可能是这城的人们所喜爱的聚会处。
撒上22:7 就对左右侍立的臣仆说:“便雅悯人哪,你们要听我的话!耶西的儿子能将田地和葡萄园赐给你们各人吗?能立你们各人作千夫长百夫长吗?
撒上22:8 你们竟都结党害我!我的儿子与耶西的儿子结盟的时候,无人告诉我;我的儿子挑唆我的臣子谋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也无人告诉我,为我忧虑。”
【本会注释】
结党害我。因为其疯狂的嫉妒,扫罗开始自怜并责备除他自己之外的每一个人使他没能捉住大卫。他现在采取将羞辱加在他臣仆身上的手段了,因为他们扣留了信息为的是帮助一个来自犹大的对手。所以他想,甚至他亲生的儿子都变得与他敌对,并与叛逆通敌的罪行有份。从前有一次他曾威胁要处死他(撒上14:44);现在他感到百姓甚至比从前更同情约拿单了。
撒上22:9 那时以东人多益站在扫罗的臣仆中,对他说:“我曾看见耶西的儿子到了挪伯,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那里。
【本会注释】
那时多益对他说。司牧长多益看到了报复祭司亚希米勒的机会(见撒上21:7),也是提高他在王面前地位的机会。他实际上告诉扫罗说约拿单和便雅悯人不象这个祭司的错误那么多,他不仅给了大卫食物而且为他求问耶和华,还给了他武器(10节)。多益显然没有自愿提供这一信息直到可以获得丰富的回报和高级职位(见《祖知》第六十四章)。
撒上22:10 亚希米勒为他求问耶和华,又给他食物,并给他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
撒上22:11 王就打发人将祭司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和他父亲的全家,就是住挪伯的祭司都召了来;他们就来见王。
撒上22:12 扫罗说:“亚希突的儿子,要听我的话!”他回答说:“主啊,我在这里。”
撒上22:13 扫罗对他说:“你为什么与耶西的儿子结党害我,将食物和刀给他,又为他求问上帝,使他起来谋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
撒上22:14 亚希米勒回答王说:“王的臣仆中有谁比大卫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参谋,并且在王家中是尊贵的。
【本会注释】
亚希米勒回答。亚希米勒并没有否认曾帮助过大卫的控告,但是他否认了任何的不忠。根据他的回答,关于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有不同的意见(见6节的注释6)。那些认为这事紧接着大卫逃离基比亚之后发生的人,解释亚希米勒的话意思是直到那时,他并不知道大卫已经不再是扫罗最忠心的仆人和王家所尊荣的一个人了。他不会如此无知或愚蠢到在大卫已经成了一个亡命者和逃犯几个月之后还对扫罗说他“尽全力去做你所吩咐的,并且在王家中是尊贵的”。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们的英译本,它把动词译成了现在时态。实际上希伯来原文只有一个动词sur,此处被译为“尽全力去做。”“是”这个词虽然在这节中出现了三次,但却是补充上去的。sur这个动词的形态既可以是现在时态也可以是过去时态,所以这个句子关于所考虑的时期很不确定。它的时态必须由上下文来补充。亚希米勒的话直译为:“王的臣仆中谁象大卫那么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转身听[了]你的吩咐,并且在王家中是尊贵的。”上下文似乎要求过去时态。在翻译这种句子时插入必要的动词形式必须依赖译者最好的判断,但这种事的性质会允许意见分歧。亚希米勒显然意思是说他帮助的是一个他当时—不管是近来还是过去—认为是王所尊贵的一个人。
撒上22:15 我岂是从今日才为他求问上帝呢?断不是这样!王不要将罪归我和我父的全家;因为这事,无论大小,仆人都不知道。”
【本会注释】
我岂是今日才?。字面意义是,“今天我才开始为他求问上帝吗?”比钦定本或修订标准本更接近原文的,是钦定本修订版和美国标准本的翻译:“我岂是今日才开始为他求问上帝呢?”含意是现在他知道了大卫的状况后,要是还为大卫寻求神圣的指导,那么就会是帮助扫罗公认的仇敌了,但是他在得知扫罗与大卫之争以前所做过的就与他的忠诚问题毫无关系了。亚希米勒带着相当的尊严回答了扫罗的控告,因为通过说他曾为扫罗最亲近的一个人、一个一直忠诚并献身的人求问,并且他是为王的使者提供服务,他就以一种与扫罗的想法相反的方式使用了乌陵和土明。他最后的话否认他曾知道任何当时的情形。
撒上22:16 王说:“亚希米勒啊,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该死的!”
撒上22:17 王就吩咐左右的侍卫说:“你们去杀耶和华的祭司;因为他们帮助大卫,又知道大卫逃跑,竟没有告诉我。”扫罗的臣子却不肯伸手杀耶和华的祭司。
【本会注释】
侍卫。希伯来文是rasim,字面意义是,“奔跑者,信使,”有时用于王室护卫,显然这里就是这个意思。当撒母耳警告以色列人王会取他们的儿子,并征召他们中的一些人“奔走在他的车前”(撒上8:11)时,所指的可能就是这个职分。由于侍卫们不肯伸手杀耶和华的祭司,扫罗受到了挫伤。王要求的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为。即使在外邦部落,现今有法术的人也被认为是神圣的,没有人敢举手反对他。扫罗本应该多么更为尊敬至高者的仆人啊!
撒上22:18 王吩咐多益说:“你去杀祭司吧!”以东人多益就去杀祭司,那日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
【本会注释】
以东人多益。以扫的这个后代看来象一个合扫罗心意的人—妒忌、怨恨、恶毒、不安地等候着任何可以实现其邪恶本性之意图的浅薄借口。既然获得了以色列王的许可,多益就毫不犹豫地举手攻击上帝的仆人,甚至不顾亚希米勒和他的同伴们的庄严圣服。那天有八十五人倒在了自私的贪欲面前。扫罗保留亚甲性命时自称的宗教热心(撒上15:20)与他的狂暴形成了怎样的对比啊,这狂暴使他犯下了以色列历史中无与伦比的残忍暴行。
撒上22:19 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驴尽都杀灭。
【本会注释】
男女。无辜的人因假定的罪行受害了。挪伯的居民可能与会幕和祭司家族移到挪伯无关(见撒上21:1),然而扫罗的昏昧和魔鬼般的狂怒消灭了全城。从前,非利士人一度曾毁灭了圣城示罗。他们是以色列的仇敌,然而我们却没有他们消灭全部人口的任何记录。
撒上22:20 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有一个儿子,名叫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
【本会注释】
亚比亚他。来自挪伯的有记录的唯一幸存者。在大卫“以后”逃亡(或译:与大卫一样逃亡),他可能并没有到达大卫那里,直到大卫离开哈列的树林去基伊拉城的时候(见撒上23:2,6的注释)。
撒上22:21 亚比亚他将扫罗杀耶和华祭司的事告诉大卫。
【本会注释】
告诉大卫。字面意义是,“他使大卫知道。”显然之前大卫还没听到过这消息。因此这节经文表明这一暴行是紧接在亚比亚他达到伊基拉之前发生的,而不是更早一些时候伴随着大卫访问挪伯发生的。
撒上22:22 大卫对亚比亚他说:“那日我见以东人多益在那里,就知道他必告诉扫罗。你父的全家丧命,都是因我的缘故。
撒上22:23 你可以住在我这里,不要惧怕。因为寻索你命的就是寻索我的命;你在我这里可得保全。”
【本会注释】
你可以住在我这里。大卫欢迎亚比亚他到他的团体必是多么喜乐啊。见到乌陵与土明(撒上23:6)并且得知尽管挪伯被毁坏,但上帝的手保护了以弗得和守护着它的祭司必是多么大的一个鼓励啊。然而当大卫获悉这一惨案的可怕事实时,他充满了懊悔,因为他认识到自己对大祭司的死和那些与大祭司一同被毁灭之人的死是有责任的。他现在愿望他当时不屈从于表里不一就好了。如果那一年能重新来过,他就会高兴地不同以往地做事了。但是过去已无法撤消。他现在受到的良心责备是可怕的,但是除了“努力面前的”(腓3:13)之外,已没有什么可做的了。
在听到多益的行为之后,大卫写了诗篇第52篇(见标题)。他对人会高抬自己在傲慢自大中敌对上帝的计划而不是倚靠耶和华永远的慈爱感到惊奇。多益用快利如剃头刀一般的舌头播下的欺骗和灾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致使他成了欺诈与邪恶的真实化身。但是他自食其果的日子正在来到。
以赛亚书65章
提要:1 外邦人的呼求。2 犹太人因不信,拜偶像和伪善而被弃绝。8 余民将得救。11 惩罚恶人,赐福给敬虔之人。17 新耶路撒冷的幸福状况。
1 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称为我名下的,我对他们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本会注释】
求问我。本节有两种解释。保罗曾用本节指外邦人(罗10:20),所以许多人把他的解释视为以赛亚的愿意。也有人认为以赛亚至少在本节和下一节中原来是指以色列人(参罗10:21)。
我在这里。多年以来,上帝一直容忍祂的子民,给了他们各种悔改的机会,他们却一味违抗祂的使者,以致“无法可救”(代下36:16)。但即使是可怕的惩罚,也是出于上帝智慧和仁慈的旨意。
没有称为我名下的。译为“没有求告我名的”更好。
2 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本会注释】
伸手招呼。恳求,劝告或邀请。
悖逆的。希伯来语是sarar。sarar在赛1:23中描写官长的态度,并在何9:15中再次出现。
意念。希伯来语是machasheboth 。有时译为“计谋”,如伯5:12;箴19:21;耶11:19;“筹算”,诗33:10等。世界的种种罪恶都是因人类把自己的意念置于上帝的计划和旨意之上造成的。
3 这百姓时常当面惹我发怒;在园中献祭,在坛(原文作砖)上烧香;
【本会注释】
惹我发怒。见申32:21;代下34:25。赛65:3-5列举了犹太人一系列造成自己败落,惹怒上帝的行为。
在园中献祭。见赛1:29;57:5;66:17;结20:28。迦南的居民曾在美丽的园林中举行最堕落的崇拜仪式。希伯来人经常效法他们的行为。
在坛上。直译是“在砖上”。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的祭坛通常是用石头或金属建造的。上帝指示希伯来人筑土坛(见出20:24)。没有听说过砖坛。本节可能是指犹太人至少是耶利米时代在平屋顶上向天上的万象烧香(耶19:13;参耶32:29),也可能是指建造异教神庙的砖。
死海古卷1Qis稍有不同。不是“在坛上烧香”,而是一句含义不明的话。其中有一个词的词根不清楚。可能该词源于阿卡德语,意为“献奠祭”。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他们在石坛上用手倒酒为祭。” 但也有其他的可能。所以我们对这里所提到异教礼节的准确形式不清楚。七十士译本有另一种译法,很有意思:“他们在砖上向并不存在的魔鬼烧香”。
4 在坟墓间坐着,在隐密处住宿,吃猪肉;他们器皿中有可憎之物做的汤;
【本会注释】
在坟墓间。可能指通灵术(见赛8:19,20;参申18:10-12)。
隐密处。可能指岩间凿出的坟墓或洞穴,如巴勒斯坦所常见的。本节谴责在这些地方所行的巫术。
猪肉。猪肉是不可以吃的(利11:7;申14:8)。这里可能指吃祭肉。在马加比时代,有犹太人用猪献祭,从而背弃自己的宗教(《马加比上》1:41-64;参《马加比下》 6:18-19)。
可憎之物。见申14:2,3;对比结4:14;徒10:13,14。
5 且对人说:你站开吧!不要挨近我,因为我比你圣洁。主说:这些人是我鼻中的烟,是整天烧着的火。
【本会注释】
你站开吧。可能指背道的犹太人有时被引诱参加异教的神秘仪式。这种仪式据认为可以产生超常的圣洁。这些人的生活可能十分堕落,但仍装出一幅圣洁的外貌,自恃拥有他们的同胞所没有的特殊圣洁。
烟。这种宗教幌子下的伪装是对上帝的冒犯,一直惹动耶和华的怒气。
6,7 看哪,这都写在我面前。我必不静默,必施行报应,必将你们的罪孽和你们列祖的罪孽,就是在山上烧香,在冈上亵渎我的罪孽,一同报应在他们后人怀中,我先要把他们所行的量给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写在。既然记录在册,以色列的罪就不会被遗忘,而会得到报应。所有人的行为,不论好坏,天使都记录在天上的册子中,成为对他有利或不利的证据(见诗56:8;但7:10;12:1;玛3:16;《善恶之争》481页)。
静默。即祂不会无动于衷,一直不实施报应。
在他们后人怀中。古时的习俗是把礼物收在怀里(见路6:38)。
在山上。见王下15:4,35;赛57:7;结6:13;18:6;20:27,28;何4:13。
亵渎。希伯来语是charaph 。“责骂”,“斥责”。
要把他们所行的量给他们。即上帝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他们。
8 耶和华如此说:葡萄中寻得新酒,人就说: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我因我仆人的缘故也必照样而行,不将他们全然毁灭。
【本会注释】
新酒。这是一幅葡萄园的画面。结出来的大多是酸的野葡萄(见赛5:4)。但采葡萄的人采到一串能酿好酒的好葡萄,就吩咐“不要毁坏。”这说明上帝对祂子民的态度。他们犯了罪,就要接受惩罚。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邪恶的,需要灭绝。他们中间的义人将得以幸免,重新获得土地。
福在其中。酸的野葡萄没有用处,只能毁弃。好葡萄则为人提供营养,是上帝所赐的福气。
9 我必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我的选民必承受;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
【本会注释】
雅各中领出后裔。原文为“种子”。种子是植物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不起眼,却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能有百倍的收成。并不是所有雅各和犹大的子孙都能得救。得救的只是小部分人(赛1:9;10:21;11:11;46:3)。
我众山。巴勒斯坦地处山区。用这个比喻很合适(见赛14:25;比较赛57:13;结36:1-8)
我们选民。上帝的选民并不是祂随意选出来的少数人。而是包括所有选择走上帝公义道路的人(见赛43:20;45:4;太24:22)。
10 沙仑平原必成为羊群的圈;亚割谷必成为牛群躺卧之处,都为寻求我的民所得。
【本会注释】
沙仑。是从迦密到约帕肥沃的海边平原。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区(赛35:2),和良好的牧场(代上27:29),遍地鲜花(歌2:1)。上帝在这里应许赐给“寻求” 祂的人繁荣和平安。
亚割谷。亚割谷延伸到耶利哥平原。该地传统上与亚干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是在这里被石头打死的(书7:24-26)。亚割可能代表犹大的东部边界。巴勒斯坦全地,从西边的沙仑到东边的亚割,尽是一片繁荣宁静,作为上帝子民的家园。“亚割谷”将成为“指望的门”(何2:15)。
11 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时运摆筵席(原文作桌子)、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
【本会注释】
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先知现在把话题转到他曾在第2,3节中所斥责的犯罪和拜偶像的人身上。在上帝的“圣山上”有“祷告的殿”,和人们献祭敬拜上帝的坛上(56:7)。因此忘记上帝圣山的人,也就是忘记了上帝,而敬拜其他的神。
时运。希伯来语是Gad 。命运之神的名字。《约书亚记》11:17;12:7的巴力迦得暗示,在希伯来人占领迦南时,当地的这种崇拜仪式十分流行。古代的风俗是人们献祭给神以后,就在拜神的宴席上把祭物吃掉。
盛满调和的酒。意思是“满杯的调和酒”。
天命。希伯来语是Meni 。据认为是巴勒斯坦某位神的名字,意思是“命运”。
12 我要命定你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因为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
【本会注释】
命定你们归在刀下。希伯来动词“命定(manah )”是Meni的词根(见11节注释)。
因为我呼唤。参照1,2节。百姓的困惑是当他们需要帮助而向上帝呼求时,上帝没有答应(赛63:15;64:12)。其实他们是咎由自取的,责任不在上帝。百姓因不知悔改而自取败亡(何13:9)。
13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的仆人必得吃,你们却饥饿;我的仆人必得喝,你们却干渴;我的仆人必欢喜,你们却蒙羞。
【本会注释】
第13-15节就以色列中忠心的人和悖逆上帝的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祂的儿女将得饱足,而那些曾为异教的神摆设宴席的人将遭饥挨饿馑(见赛3:1;8:21)。
14 我的仆人因心中高兴欢呼,你们却因心中忧愁哀哭,又因心里忧伤哀号。
【本会注释】
时候将到,那些犯罪作恶,纵情姿欲,敬拜假神的人,将在痛苦中哀号,而忠于上帝的人将要喜乐欢呼(见赛2:11-21;35:6-10)。
15 你们必留下自己的名,为我选民指着赌咒。主耶和华必杀你们,另起别名称呼他的仆人。
【本会注释】
自己的名。参耶29:22。这些背道犹太人的名字将被诅咒。
必杀你们。见12节。
另起别名。见赛62:2注释。死海古卷1Qis里没有“另起别名称呼他的仆人。这样,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必凭真实的上帝求福。”用“一直”代替上述省略部分。第15节后半句就成了“主耶和华必一直击杀你。”第16节的开头增加了“那是指着真实的上帝起誓的人。”有趣的是,抄写的人在文稿上留下了差不多一行的空白。显然他是从一份有残缺的文稿上抄录的。空白处说明他想要补齐原文。
16 这样,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必凭真实的上帝求福;在地上起誓的,必指真实的上帝起誓。因为,从前的患难已经忘记,也从我眼前隐藏了。
【本会注释】
真实的神。直译是“阿们的神”,即“信实的神”。 七十士译本为“真神”。把祂与异教的神区别开来。
已经忘记。见17节注释。
17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
【本会注释】
我造。在17-25节中,以赛亚描写了新天新地。如果以色列人被掳回归以后听从先知的信息,遵行上帝的旨意,新天新地将要实现。但以色列人失败了,于是这段经文成了预言一千年结束时所要实现的新天新地。然而这段经文的解释首先要根据当时的背景,然后再依据《新约》作者和预言之灵关于将来生活的论述(见《SDA圣经注释》35-38页)。如果遵循这样的解经原则,这段经文就不会有问题了。反之,如果我们把本段的所有细节都运用到将来的新天新地,就会遇到许多难题:一,根据20节,其中依然有死亡(见20节注释),而约翰则说新天新地里没有死亡(启21:4),除非我们把“死”视为比喻。二,根据赛65:23(参该节注释),仍有婴孩出生。但在我们所指望的新天新地中,“算为配得那世界……的人,也不娶也不嫁”(路20:35)。这段文字的解释是显而易见,不容歪曲的。“今日有人认为在新天新地里仍有嫁娶和生育。但相信圣经的人不能接受这种道理”(《医疗布道论》99页)。三,根据赛66:23,24,到耶路撒冷敬拜上帝的人,将观看那些违抗祂之人的尸首;而根据启20-22章,末日的大火将彻底洁净地球,使之成为到救者的家园。
如果按照《SDA圣经注释》本卷25-38页所列原则去理解,这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色列人的失败使这些预言无法按原计划应验。但耶和华的旨意将继续推进,直到完全实现为止(见《先知与君王》 705,706页)。新天新地将会实现。但其实现的方式将有所不同,就是不再通过以色列,而是通过基督的教会(见《先知与君王》第713,714页)。
从前的事。包括“从前的患难”(16节),被掳时的痛苦,和我们在这个罪恶世界中的艰难。新世界的宁静和荣耀将远胜过今生的苦难和悲哀。相比之下,过去的试炼又算得了什么呢?(见耶3:16;《早期著作》17页;参赛43:18,19)。
有人认为先知在这里是预言将来要忘记地上所发生过的事情,特别是过去的罪。但原文不是这样的意思。Zakar (“记念”)一词通常回忆所产生的结果。例如,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上帝”(士8:34)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上帝,而只是说百姓没有向耶和华奉上他们对祂的认识所应导致的敬拜(见士8:34注释)。如果以赛亚的话有这层意思的话,那么这段话就可以理解为回忆过去的事再也不会使人烦恼悲伤了。
在将来的世界中,“生活经验中的一切困惑都将明了”(《教育论》305页)。我们不再“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林前13:12)了。我们将“清楚地认识到”(《善恶之争》651页)为救赎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了解善恶大斗争的历史将防止将来重新出现罪恶(《善恶之争》499页)。
追想。直译是“想到”。
18 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因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
【本会注释】
即使在今天,当我们想到将来世界的喜乐和荣耀时,我们也能欢喜快乐。我们在遭遇当前的各种试探时,憧憬更加美好的新世界,将使我们得到力量和勇气。当我们想到即将成为我们家园的新世界里丰满的喜乐时,灰心失望之情就烟消云散了。死海古卷1Qis为祈使语气:“你要快乐”,“你要欢喜”,与马所拉文本一致。
19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
【本会注释】
在以赛亚时代,没有为耶路撒冷欢喜的理由。西拿基立的军队前来攻城。亚述国王夸口已把西希家围住,如同把鸟儿关进笼子(见王下18:13注释)。当巴比伦的使者访问西希家时,以赛亚预言了巴比伦的军队攻打耶路撒冷,掳走财宝和百姓的日子(赛39:6,7)。与以赛亚同时代的弥迦预言锡安将“被耕种如一块田地”;耶路撒冷和圣殿将毁于战火(弥3:12)。但上帝为耶路撒冷规划了光荣的前景(赛52:9;62:1,7)。耶路撒冷本来可以成为地上的大都市,“世界荣耀的冠冕”(《历代愿望》577页;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30页)。但当犹太人拒绝了弥赛亚时,耶路撒冷蒙怜悯的日子结束了(太23:37,38;《历代愿望》578页)。然而上帝的新以色列民仰望天上的耶路撒冷,作为喜乐的实现。
20 其中必没有数日夭亡的婴孩,也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因为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
【本会注释】
数日灭亡的婴孩。许多解经家对本节大惑不解,他们相信在新天新地里不再有死亡和罪恶,这里怎么还暗示有死亡和罪恶呢?帕尔皮特说:“这段文字最令人困惑之处就是死亡和罪恶依然存在”。第17节的注释已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以赛亚所描述的新天新地是指以色列民族原来可以达到的状况。
遵守上帝的律法,与上帝的计划配合,罪恶和夭折的现象就会大为消除,然后就会有复活和永生。以赛亚在本节所强调的就是这种情形。他的语言是诗体的,但其主要的意思却是清晰的。他首先提到不会有婴儿夭折的情况发生。
没有寿数不满。即没有夭折的。老人会活到足寿。
孩童。希伯来语是na'ar ,“少年人”。现在提到的是第三批人。他们与其他人是一样的,也要达到足寿。这里把寿命定在100岁。不清楚为什么定在这个数字。但显然这只是一个大约数,大大高于以赛亚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根据摩西所写的诗90:10,人的寿命只有70年,少数人拿活到80岁。从罗波安到约雅敬,犹大国王的平均寿命是47岁。对于以赛亚时代的人来说,100岁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希望达到的寿命。
实现这个应许的条件是以色列人配合上帝的计划,就像在出埃及时上帝对他们的应许一样。那时上帝应许要消除一切疾病(申7:15)。只要满足了条件,应许就会实现。“他支派中没有一个软弱的”(诗105:37;另见《天路》288页)。现在再次向以色列发出长寿和健康。条件也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条件,就是在属灵上复兴的以色列人最终配合上天国的计划,重新承受富饶的巴勒斯坦(赛65:9-10),将发生在消灭罪和罪人,义人复活得永生之前。以赛亚提出了以色列民族实现这些最后大事的步骤。
由于以色列失败了,这些应许要实现在基督的教会中(《先知与君王》713,714页),其某些特征就会发生变化。但那最后的大事,就是有义者居住在新天新地,依然是今日圣徒有福的盼望(彼后3:13;启21:1,2)。教会长久以来为此而祈求(太6:10)。
有人认为“百岁死去的仍算孩童”是指活到一百岁仍算年青。他们认为这是与洪水以前的状况相比。“洪水以前,人能活几好百年,100岁只能算是青年人”(《属灵的恩赐》第四卷156页)。但用“死”(希伯来语是muth)来代表从青年向成年的过渡,这是很不寻常的。既然在本段中我们可以从正常的意义上来理解muth,就不要对它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了。
被咒诅。与义人的福气形成相比。罪人即使长寿,也是被咒诅的。
21 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由于夭折,遭到入侵和放逐而丧失了家宅,土地和葡萄园。他们住在新家里将不再遭到这一切的侵扰。在即将实现的新天新地中,再也没有死亡。那里的生活与人类未犯罪以前的乐园十分相似。新天地里将拥有过去伊甸园的一切安舒和快乐。有树林,鲜花,溪流,美味的水果和美丽的家园。那个世界是供人享受的。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建造家宅。他们要怀着谦卑学习的心,与大自然和自然界的上帝交流。
22 他们建造的,别人不得住;他们栽种的,别人不得吃;因为我民的日子必象树木的日子;我选民亲手劳碌得来的必长久享用。
【本会注释】
树木的日子。树代表稳固和永恒久。参赛40:6。
亲手劳碌得来的。新地球的生活不是懒惰的。人要工作并享受劳动的果实。那里的工作是舒服的,是无尽喜乐的源泉。圣徒要规划家园,并有时间和资源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23 他们必不徒然劳碌,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因为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
【本会注释】
所生产的。希伯来语是yalad 。“生孩子”(见《医疗布道论》99页)。
灾害。希伯来语是behalah 。“突然的惊恐”。Behalah 还出现在利26:16;诗78:33;耶15:8中。妇人女不愿自己的孩子死于疾病,灾难或战乱。
他们的子孙。这是一幅快乐繁荣的大家庭的图面。他们和睦相处,共谋福利。他们是同一位天父的儿女,大家都是弟兄,有着共同的旨趣。
24 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
【本会注释】
以色列在罪恶和痛苦中求告上帝,认为上帝离他们遥远,不关心他们的呼吁和迫切需要(40:27;49:14;63:15;64:12)。但上帝告诉他们,祂不听他们的祷告是因为他们的罪(1:15;59:1-3)。现在他们既有了上帝的恩典所更新的心,按照上帝的旨意祈求,上帝就马上会答应。甚至在祂的儿女还没有表达他们的意愿祈求祂以前,祂就看到他们的需求,提供一切来增进他们的福利。
25 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豺狼与羊羔。见赛11:6-8注释。
蛇的食物。见创3:14注释。
不伤人。见赛11:9注释。
马太福音10章
提要:1基督差遣他的十二使徒出去,使他们有能行神迹的能力,5给他们告诫,教导他们,16针对逼迫安慰他们:40并且应许那些接待他们的人必蒙福。
耶稣拣选十二使徒
太10:1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本会注释】
叫了……来。关于差遣十二个门徒的记载开始于太9:36(见对该处的注释)。此处给出的指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特别适用于马上就要进行的这次旅行传道的勉言(太10:5-15),第二部分更为普遍性的适用于所有为基督和他的国度事工出去作工之人的勉言(第16-42节;见《历》第三十五章)。见对太24:3的注释。
他的十二个门徒。无论是按名字还是按一个群体,这都是马太第一次提到那十二个门徒。从“他的十二个门徒”这种说法可以显然看出,马太承认那十二个人在第三次加利利旅行传道之前,就早已作为一个正式的团体被接受了。应该注意的是,马太并没有说那十二个人是在当时被指定为使徒的,而只是说耶稣把他们“叫了来”,预备差他们前去传道医病。
权柄。希腊文exousia,直译是,“权威”(见对路1:35的注释)。那十二个人既领受了这里所说的行神迹的权柄,也领受了“传”天国福音的权柄(太10:7)。门徒们先前似乎只是协助耶稣,并没有行过神迹,也没有公开教导过(见《历》第三十七章)。
病。见对太4:23的注释。
太10:2 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本会注释】
名。关于那十二个人每个人的名字,见对可3:16-19的注释。
使徒。直译是,“发出去的人们”。关于那十二个人被指定为“使徒”,见对可3:13-19的注释。
太10:3 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本会注释】
利拜乌。也可以引用重要的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证明支持读作“达太”,“称作达太的利拜乌”,或者“称作利拜乌的达太”(见对可3:18的注释)。
太10:4 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本会注释】
迦南人。该词在这里的意思“奋锐党人”,和迦南地无关(见对可3:18的注释)。
耶稣差遣十二使徒
太10:5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本会注释】
这十二个人。迄今一直在耶稣的传道中帮助他的这十二个人(见《历》第三十七章),现在要被差出去独自作工了。他们在公元29年夏天已被正式指定为门徒了(见对太5:1的注释),可能至多也就在六个月前(见对太9:36的注释)。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很可能在公元29年晚春蒙召作了专任门徒(见对路5:1的注释)。这四个人中有三个人—只有雅各除外—与腓力和巴多罗买自从公元27年晚秋以来曾一直是兼任的门徒(见对约1:35-45的注释)。这十二个人都曾在第二次加利利旅行传道中与耶稣同在,很可能是在公元29年晚夏或早秋期间(见对太9:35;路8:1的注释),所以就有机会观察基督作工的方法,聆听他的教导,并且得益于他有时私下给门徒们的指示。现在这十二个人被差出去亲自作工了(见可6:7;见对太3:14的注释),他们是两个两个地出发的,弟兄与弟兄连手,朋友与朋友作伴(《历》第三十七章)。
外邦人的路。或“外邦人的大道”,意指主要通向外邦社会的大道。例如,这十二个人不要访问低加波利的任何一座城,因其大部分人口都是外邦人。这个限制的根据很可能是,只要有机会为犹太人作工,耶稣就不愿做任何会不必要地使他们对他产生偏见的事。而且,门徒们自己也没有准备好去为外邦邻舍作工,而且他们与所有犹太人共有的偏见无疑会有效地阻碍他们原本不情愿付出的努力。将近一年后,当七十人被派出作工时,耶稣就没有吩咐他们不可在外邦人中作工了;实际上,他们是在撒玛利亚人中开始工作的(见《历》第五十三章)。到那时情况已经改变了;耶稣本人既已被加利利人拒绝了,就为撒玛利亚人和外邦人作工,并且指示门徒们也这样做(见太28:19,20;徒1:8)。
撒玛利亚人的城。关于撒玛利亚人,见本册注释原文第18,45页。在雅各井旁,耶稣曾主动向撒玛利亚的叙加发出一个邀请,相信他是弥赛亚(见约4:4-42)。然而,经上并没有记载耶稣到现在为止曾为撒玛利亚人作过任何更多的服务。
关于允许这十二个人去访问之地的最后一个限制,仅限于基督曾亲自访问过的那些城镇和乡村(《历》第三十七章)。
太10:6 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本会注释】
迷失的羊。在旧约圣经中,以色列经常被比喻为羊,他们的领袖们被比作牧人(见结34:2-16等)。在耶50:6中,上帝说到他的百姓作了“迷失的羊”。以赛亚说到那些在罪里徘徊的人都“如羊走迷”(赛53:6)。耶稣把自己描绘为一位牧人,并把那些听他声音人描绘为他圈中的羊(见约10:1-16)。
“上帝的道先”讲给犹太人“原是应当的”,只是当他们拒绝了这道时,基督和使徒们才转向外邦人去了(见徒13:46;18:6;28:28)。当基督最后一天在殿里教训人的时候,他在凶恶园户的比喻中,把这个基本的事实摆在了犹太领袖们面前(见太21:41,43)。
太10:7 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
【本会注释】
传。希腊文kērussō,“传达”,“宣布”(见《历》第三十七章)。
天国。见对太4:17的注释。
太10:8 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
【本会注释】
医治病人。基督列举了门徒们经常看见他行过的各种神迹。他所做的,他们都要做。鬼魔们,甚至死亡本身都要顺服他们。
你们白白地得来。术士西门曾想用钱买神圣的能力(徒8:18-24),但却获悉上帝的恩赐是无法用钱买到的。凡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地取生命的水喝(见启22:17)。门徒们不应利用传福音得利,但是同时他们却要记得“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见对太10:10的注释)。
太10:9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本会注释】
带。希腊文ktaomai,“取得[靠自己的力量]”或“获得[靠自己的力量]”。他们要凭着信心出发,确信他们的需要必会得到供给。他们为旅行所作的准备必须简单,不能让任何事物转移他们从事所指派给他们的任务的精力。在旅行中,当有人愿意款待他们时,他们就可以接受(见第10-13节),但是不要指望或接受超过他们急需的礼物。换句话说,他们不可利用他们的服务得利。
铜。译作“青铜”或“铜币”更好些(见对出25:3的注释)。
腰带。来自希腊文zōnē,“带子”或“腰带”,用来将“斗篷”(希腊文himation)或外衣束在身上(见对太5:40的注释)。古人通常把钱带在zōnē里。
太10:10 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本会注释】
口袋。希腊文pēra,“大皮袋”或“旅行袋”;经常被旅行者们用来携带食品或衣服。
褂子。希腊文chitōnes,“束腰外衣”,或内衣,外衣的意思只是大衣里的上衣(见对太5:40的注释)。门徒们只能带着他们穿着的衣服。他们的穿戴要象普通农民,因为他们要在普通农民中间工作,与他们合一。这样他们的工作会更为有效。
鞋。直译是,“便鞋”。根据可6:9,门徒们在这次旅行中要穿着鞋,所以似乎马太的意思是说,他们不要额外带上一双鞋(见路10:4)。
拐杖。在马可福音(可6:8)的对观经文中,他们蒙指示“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可能马太有意强调他们不要为这次旅行额外准备什么东西(见对第9节的注释),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没有拐杖的门徒不要考虑有必要去找一个带上。
工人。或“劳动者”。门徒们本身就是他们应当求庄稼的主派到世上收割庄稼的“工人”(见太9:38)。
饮食。希腊文trophē,“营养品”或“食物”(见对太3:4的注释)。路加在记述对那七十个人的指示时(路10:7),使用的misthos,“工价”。请比较保罗关于福音工作者的立场(提前5:18)。
太10:11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
【本会注释】
谁是好人。即,受其同城的人尊重并尊敬的人。与“好人”同住会有几点好处。其中最重要的,首先就是会引发那城里其他人的信心。
就住在他家。给那七十个人的指示特别禁止他们“从这家搬到那家”(路10:7),就是说,当他们留在一座城镇或乡村的时候,不可在不同的家庭接受款待(见《历》第三十七章),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的工作。“从这家搬到那家”还可能会使人们以为这暗示着第一家东道主没有善待他们和他们的信息,并且不再希望与他们有任何关系了。反之,“住”在一个地方则意味着他们很稳定名声好。
太10:12 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
【本会注释】
进他家里去。直译是,“当你们正进去的时候。”问安与进去是同时发生的。虽然这个指示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适用于门徒们寄宿的家庭,但也包括他们作工期间所访问的一切家庭。门徒们应当挨家挨户地作工,在那个时候,不可进会堂召集众人举行公众礼拜。
要请他的安。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支持读作“要说,愿这家平安。”
太10:13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
【本会注释】
那家若配得平安。即,那家若通过乐意接待你们表示好客。
你们所求的平安。换句话说,就是在跨进门槛时发出的祝福(见对第12节的注释)要因门徒们在那家以及他们在那家受到的欢迎得到证实。否则,那家就决不会受益于那已说出的祝福了。
太10:14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本会注释】
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在门徒们遭遇不友好接待的地方,他们不应浪费时间,而要赶紧去找那些会高兴地接待他们的人。在离开一家或一城时所作的这个动作,并不意指一种无礼的行为,而是一种庄严的抗议。通过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门徒们只是对百姓说:“你们必须完全为你们的决定负责”。
太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本会注释】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还容易受呢。所多玛和蛾摩拉未曾像加利利和犹太一样,享有基督亲自传道的机会。在上帝面前,人们要为已经临到他们的所有的真理亮光负责,因为所有人都要据此受审判(见诗87:4,6;雅4:17;见对约15:22,24的注释)。
所多玛。关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与刑罚,见对创18:17-23;19:1-27的注释。所多玛和她的命运成了一种背道和神圣审判的典型(见赛1:9;结16:48-50)。基督在多种场合这样提到过它(见太11:23,24;路10:12;17:29,30),在新约圣经中的别的地方,它也这样出现过(见罗9:29;彼后2:6;犹7;启11:8)。
审判的日子。见对太3:12的注释。
将遇到的迫害
太10:16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
【本会注释】
看哪。在结束了他对那十二个人关于特别应用于迅即摆在他们面前的这次使命的各点劝诫之后(第5-15节),耶稣现在转向了一个更为普遍性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基督徒工人们到时间结束时都适用的指示(第16-42节;见《历》第三十七章)。
如同羊。见对第6节的注释。为基督作工的人应当展示出羊特有的某些特性,特别是与别人交接时的温柔。请比较“驯良如鸽子”这种表达方式。
灵巧像蛇。福音工人们必须机敏,见机行事,明白在所计划采取的行动方针中可能涉及的危险与困难。他们应当行事精明,谨慎处理困境。他们要看穿恶人的计谋,自己并不实行那些计谋。然而,蛇特有的某些特性是他们不应效法的,就象他们不应效法羊的所有特性一样。当他们运用蛇的机敏时,却不要效法蛇的狡猾。
驯良。希腊文akeraios,“纯粹的”,所以是“无辜的”或“简单的”。基督徒工人们在灵巧像蛇时,还要象鸽子一样没有狡诈或诡计。
太10:17 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本会注释】
防备。希腊文prosechō,“留意”。基督现在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基督徒工人们在作工时应当表现出的灵巧;他应当“防备人”,即,防备那些思想不受圣灵引导的人,因为这种人在较大或较小的程度上都在对撒但的提示作出响应。
公会。即,当地的法庭或小议会,据认为有23个成员组成(见对太5:22的注释)。这种当地的法庭除了耶路撒冷之外,在各种各样的犹太居民区内都能找到,大议会是在耶路撒冷召开的。
鞭打你们。执事,或chazzan通常是执行鞭打的人(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6页)。摩西律法有关于鞭打的规定(申25:1-3)。四十下是最大数量的刑罚。惯例是不超过39下—留下最后一鞭意味着怜悯。保罗受过这种待遇五次(林后11:24)。
太10:18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本会注释】
诸侯君王。在基督教早期,象彼拉多、腓力斯、非斯都、及迦流这样的地方长官们,都审问过关于基督徒工人们被控告为无政府主义者和闹事者的案子。希律安提帕、希律亚基帕第一、尼禄、以及多米田都是基督徒们曾被迫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君王和皇帝。
为我的缘故。第19节的应许只适用于基督徒们由于信仰和传道活动的缘故被控告的时候,而不适用于他们从事不正当活动的时候(见彼前2:19,20)。
反对他们。译作“对他们”更好些,意思是“在他们面前”。许多“诸侯和君王”以及较低的官员都没有机会听闻真理,除了在他们的公职迫使他们去听、去观察真理的原则给那些被带到他们面前之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时候。
太10:19 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
【本会注释】
思虑。希腊文merimnaō,“担忧”,“关怀”或者“[因挂虑而]不安”(见对路10:41的注释)。基督在这里并不是宽恕基督教信徒们在学习圣经方面的疏忽冷淡不关心,因为基督徒应当“常作准备”,为自己信仰的缘由作出回答(彼前3:15)。我们应当日复一日忠心地侍奉上帝,“不为明天忧虑”(太6:34)。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当信靠上帝的恩典去对付它们,然而同时我们也应最热切地留心研究上帝已显示的旨意,以便为临到的一切境遇做好准备。
太10:20 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
【本会注释】
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基督徒工人们必须从不忘记他们是作为基督的代表或者大使说话(见林后5:19,20),也决不要在真理的伪装下提出自己的理论。要是他们敢于这样做,就会被公正地归于假先知一类(见对太7:15的注释)。
在你们里头。即,通过你们,或者藉着你们。
太10:21 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本会注释】
弟兄。直译是,“一个弟兄”,或就只是“弟兄”。基督徒要尽可能地“与众人和睦”(罗12:18),并要做出真诚而坚忍地努力,不仅为要与家人和睦相处,而且要尽可能地赢得他们归向基督(见林前7:13-16)。
太10:22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本会注释】
被众人恨恶。那些其生活证实了基督和福音真理之能力的人常常被人恨恶,但他们必须小心,免得以恨报恨。凡敬虔度日的人都可以预料到逼迫(见约16:33;提后3:12),原因是那些行恶的人,怨恨基督代表们的敬虔生活,对他们的道路所内含的谴责(见约壹3:12)。那些故意使自己的生活与他们知道是正确的原则不一致的人,一般会避免与那些品格正直的人结交。
为我的名。见对第18节的注释。
忍耐到底。显然,在抵达终点前放弃赛跑的人决不能指望得到奖赏。参加赛跑与坚持到底对获胜这场比赛都是必要的。开始走基督徒的道路还不够,我们必须坚持走这条路,“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我们必须“定意”完成上帝注定要我们完成的事业,正如耶稣所做的一样,他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见路9:51;来12:2)。
太10:23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本会注释】
逼迫你们。见对太5:10-12的注释。
逃到。在某些环境下,逃跑表现出怯懦,在另外的场合却显示出审慎(参第16节的注释)。决定性的因素乃是为了天国这个最终结果,而不是为个人的方便或人们会怎么想。当在一个地方工作没有效果时,天国的大使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赶紧去另一个地方工作,盼望在那里发现有愿意听从的人。
为了受逼迫而受逼迫并没有任何价值,好像它在天国的案卷中是一种赚得的功劳似的。基督在他的传道中多次示范了他此时交付这十二个人的原则,从而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在哪种环境下应用这个原则的例证。在毕士大治好了那个瘫子后,当他被犹太议会拒绝时,他就退往加利利去了(见对太4:12的注释),在后来的场合,他同样地从拿撒勒转移到了迦百农(见对路4:30,31的注释),从加利利转到了腓尼基(见对太15:21的注释),从马加丹转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太16:1-13),从犹太转到了以法莲(约11:53,54)。当司提反被石头打死后,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们受逼迫时,他们分散到了各处—“去传道”(见徒8:1-4)。
以色列的城邑。因为应用在基督时代,所以这个词似乎指的并不是地理或政治上的意义,而是与以色列的百姓有关(见太8:10;路2:34;约3:10;徒2:22等)。
人子就到了。耶稣在这里可能是概括地对所有基督徒说的,表明必有要作工的园地,必有人甘心接受这信息,直到“这天国的福音传遍天下”(见太24:14;《证》第六册原文第478页)。
太10:24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
【本会注释】
学生。基督的这句话很可能是当时流行的一句箴言。除了亚兰语外,它在别的语言里也出现过。
先生。希腊文didaskalos,“教师”。同一个希腊词被用在第25节的开头。
太10:25 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别西卜:是鬼王的名),何况他的家人呢?”
【本会注释】
家主。希腊文oikodespotës,“房子的主人”(见对路2:29的注释)。即,基督—继续太10:24中的思想。
别西卜。并不确定这个词就是以革伦的苍蝇神“巴力西卜”(见对王下1:2的注释)还是“别西卜”,在亚兰文中的意思是“住处的主”。重要的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可以被引用,支持读作“别西卜”(见对太12:24的注释)。
不要惧怕
太10:26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太10:27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
【本会注释】
在暗中。意思很可能是在身份相当低微的门徒们的小范围内。
在明处说出来。很可能指的是门徒们要广泛传播他们私下学到的真理的教训。
耳中。与本节第一部分中的“暗中”对等。
在房上。比喻他们要广泛传扬福音,与“在明处说出来”对等。他们不可通过沉默与妥协换取和平。
太10:28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本会注释】
杀。那些“杀身体”的当然是第18-25,36中提到的逼迫者们。只有上帝才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掉”。关于逼迫,见对太5:10-12的注释。
灵魂。希腊文psuchē,“呼吸”,“生命”或“灵魂”。Psuchē(复数是psuchai)在新约圣经中有40次被译为“生命”,显然有一般被归为“生命”的那个词的意思(见太2:20;6:25;16:25等)。它有58次被译为“灵魂”(见太10:28;11:29;12:18等)。在这些场合,有些的意思仅仅是“人”(见徒7:14;27:37;彼前3:20等)。在别的场合,它被译为或相当于某个人称代名词(见太12:18;林后12:15;见对诗16:10的注释)。有时它指情绪(见可14:34;路2:35等),指天生的食欲(见启18:14),指心志(见徒14:2;腓1:27)或内心(见弗6:6)。psuchē这个词本身丝毫没有暗示一个在身体死后还能活着因此是不朽的有意识的实体这种意思。在圣经中用到psuchē时,没有一处指的是一个离开身体还能存在的有意识的实体。圣经一点儿也不知道一种据推测离开身体还能活着的有意识的灵魂。关于希伯来文nephesh,同义的希腊文是puschē,见对王上17:21;诗16:10的注释。这两个词可以完全互用。
地狱。希腊文geenna(见对太5:22的注释)。
太10:29 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
【本会注释】
麻雀。希腊文strouthia,意思是任何小鸟,虽然特别用于麻雀。现今,在东方的集市上,一般都有野生小鸟售卖。
一分银子。希腊文assarion,源自拉丁词as的一个小词,1/16罗马便士,即,一个普通劳工一天工价的1/16(见本册注释原文第49页)。
掉在地上。在路加福音的对等经文中,说的是:“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忘记”(路12:6)。
若是你们的父不许。即,若没有上帝注意到它。如果他注意一只麻雀的受伤与死亡,更何况他自己儿女们的受伤或死亡呢!
太10:30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
【本会注释】
就是你们的头发。没有人曾对自己有那么大的兴趣,竟然去数自己头上的头发。造我们的主远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
太10:31 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在人的面前承认基督
太10:32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本会注释】
认我。直译是,“承认在我里面”,这是因为一种与基督合而为一的感觉。当我们住在他里面并且他也住在我们里面时,我们对他的信仰声明才必“结果子更多”(见约15:1-8)。基督在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曾为这一亲密的伙伴关系祈求(见约17:23)。那些在人前为基督作见证的人,乃是他能在父面前为他们作见证的人。耶稣现在是我们的见证人,我们在天父面前的大使,就像我们在人面前是他的见证人和大使一样。
太10:33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做门徒的代价
太10:34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本会注释】
不要想。耶稣在这里消除了某些门徒们显然怀有的错误看法,以为他们要带给人的信息只会导致和谐。如果他们挨家挨户传道的结果引起了分争,他们不该感到奇怪(见对第11-13节的注释)。
叫地上太平。基督乃是和平的君。他乃是将天上的平安带到地上并将之分赐给人的(见对约14:27的注释)。然而,当一个人与上帝相和时(见罗5:1),就往往被世人当作仇敌(见约壹3:12,13)。基督来要使罪人与上帝相和,但这样做时他也不可避免地使他们与所有不肯与上帝相和的人不和(见对太10:22的注释)。基督徒们务必不可寻求或满足于通过与罪恶妥协换取和平。对一个真基督徒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不惜任何代价获得和平的问题。
太10:35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本会注释】
媳妇。希腊文numphē,“一位年轻的妻子”,“新娘”,“儿媳妇”。在东方国家,直到今天一般的风俗还是年轻的夫妇无限期的住在新郎父母家里,新娘应该服从新郎的母亲。因而,古时与今时一样,婆媳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引起困难,婆媳中若有一个相信了基督而另一个反对这种信仰时,可以料到会有确实的麻烦。
太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本会注释】
人的仇敌。当一个人接受基督时,他最亲密的朋友们往往证明是其最苦毒无情的敌人。事实常是这样,不仅在外邦国家如此,在基督教国家并且在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中也是如此,他们实行一种宗教的形式,却很少知道其改变生活的能力(见提后3:5)。
太10:37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本会注释】
爱父母。耶稣认可第五条诫命的约束性要求,并且斥责任何儿女企图逃避对其父母所负责任的尝试(见对太5:17-19;可7:9-13的注释)。然而,要是爱父母和顺从上帝发生冲突的话,一个人对父母的爱却不应妨碍他在每一点上顺从上帝。爱上帝并侍奉他应当成为至高的生活准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见对太22:36,37的注释);但是含有第五条诫命的十诫的“第二”块法版,在本质和重要性上也与第一块“相仿”(见对太22:39的注释)。
不配作我的门徒。即,不配被称为基督徒。任何人类义务都不是一个有效的借口,可以使人不背起忠诚、顺从、和侍奉基督的十字架(第38节)。
太10:38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本会注释】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在罗马人中,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刑罚,是专为奴隶和那些犯了十恶不赦罪行的人留着的。因而可以说那些被判决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是被社会厌恶、憎恨、咒诅的。一个被判定要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通常要背着他的十字架走到刑场。背起基督的十字架,并跟从他意味着不报怨不后悔地忍受亲友们的反对,忍耐而谦卑地容忍人们的指摘责备。它指的是要在原可以指望“太平”的人手下忍受逼迫的“刀兵”(见第34-37节)。基督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反复地说过这个原则(见太16:24;可8:34;路9:23;14:27)。但一个蒙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以便跟从基督的人,有最大的特权与他同受苦难。在上天所能赐给任何一个人的尊荣中,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历》第二十二、二十三章)。
跟从我。即,在作门徒并受苦的路径上。
太10:39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本会注释】
得着的。即,开始获得并享受那些从人的观点来看是幸福和满足所必需的东西的人。那浪子以为离开家才能“得着”真正的生命(见路15:12,13),但经历了痛苦和严肃的反省之后,他开始以正确的观点看人生的事务了,于是就起来回到他父亲那里去(路15:17-20)。那些以为靠着必须由这个世界提供的东西生活才能“得着”生命的人,是在“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见对约6:27的注释)。这里所记录的原则,基督不只在一个场合重复过(太16:25;可8:35;路9:24;路17:33;约12:25)。
生命。希腊文psuchē(见对第28节的注释)。
失丧生命。那伸出手去抓住生活的小玩意的人通常会发现它们就像孩子手中的泡沫一样消失不见了。
失丧生命的。即,乐于放弃今世必定提供的享乐与奖赏,“宁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的人(来11:25)。这种人有真实的价值感。像保罗一样,他乐于丧失今生所有的一切去换取认识耶稣基督并与他同受苦难的至高利益(见腓3:8,10)。
为我。见对第18节的注释。
得着生命。只有一粒麦子被埋在地里并死了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新生命(见对约12:24,25的注释)。只有当自我被埋葬在属世需要的犁沟中的时候,人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真目的。
服侍主的赏赐
太10:40 “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本会注释】
接待你们。基督徒乃是天国的大使。他们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世人当作天国理想的代表,世人因为他们是基督的大使而对待他们的方式,就被基督看作好像是对他本人做的一样。
太10:41 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本会注释】
接待先知。即,接先知到自己家里并将他当作一位先知款待。
先知的名。即,因为他是一位先知,或被公认为一个先知。撒勒法的寡妇无疑把以利亚当作先知接待了,因为他是一位先知;否则她很可能就会拒绝他所要求她的热情接待(见王上17:9-16)。那个书念的妇人也是这样,她曾接以利沙到她家里(王下4:8-10)。
先知所得的赏赐。很可能意思是指先知配得的赏赐或一个人配得先知所给的赏赐。撒勒法的寡妇在干旱时期曾得到了充足的食物供应,并且她儿子也被起死复生了(见王上17:16,23)。同样地,书念的妇人也得到了慷慨的回报,蒙上帝赐给她一个儿子,当她儿子死了的时候,又得他起死复生(见王下4:16,17,34-37)。
太10:42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本会注释】
给……喝。可能是作为一个例子,用来说明能想到的可以给别人的最少的服务。这种服务虽小,但实在来说,在一个总是缺水的地方,却往往是一种最重要而且必要的服务。
这小子里的一个。不一定指年纪小,而可能也指重要性方面。
因为门徒的名。在可9:41定义了奉某人的名做某事是什么意思,在那节经文中,奉基督的名给一杯水喝被解释为这样做是“因你们是属基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