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200天 撒下3;耶9;太20

撒母耳记下3章

1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许久,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

2大卫在希伯仑得了几个儿子:长子暗嫩,是耶斯列人亚希暖所生的;

3次子基利押(注:历代志上3章1节作“但以利”),是作过迦密人拿八的妻亚比该所生的;三子押沙龙,是基述王达买的女儿玛迦所生的;

4四子亚多尼雅,是哈及所生的;五子示法提雅,是亚比她所生的;

5六子以特念,是大卫的妻以格拉所生的。大卫这六个儿子,都是在希伯仑生的。

6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的时候,押尼珥在扫罗家大有权势。

7扫罗有一妃嫔,名叫利斯巴,是爱亚的女儿。一日,伊施波设对押尼珥说:“你为什么与我父的妃嫔同房呢?”

8押尼珥因伊施波设的话,就甚发怒说:“我岂是犹大的狗头呢?我恩待你父扫罗的家和他的弟兄,朋友,不将你交在大卫手里,今日你竟为这妇人责备我吗?

9-10我若不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大卫的话行,废去扫罗的位,建立大卫的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愿 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11伊施波设惧怕押尼珥,不敢回答一句。

12押尼珥打发人去见大卫,替他说:“这国归谁呢?”又说:“你与我立约,我必帮助你,使以色列人都归服你。”

13大卫说:“好!我与你立约。但有一件,你来见我面的时候,若不将扫罗的女儿米甲带来,必不得见我的面。”

14大卫就打发人去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说:“你要将我的妻米甲归还我,她是我从前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所聘定的。”

15伊施波设就打发人去,将米甲从拉亿的儿子,她丈夫帕铁那里接回来。

16米甲的丈夫跟着她,一面走一面哭,直跟到巴户琳。押尼珥说:“你回去吧!”帕铁就回去了。

17押尼珥对以色列长老说:“从前你们愿意大卫作王治理你们,

18现在你们可以照心愿而行。因为耶和华曾论到大卫说:‘我必藉我仆人大卫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和众仇敌的手。’”

19押尼珥也用这话说给便雅悯人听。又到希伯仑,将以色列人和便雅悯全家一切所喜悦的事说给大卫听。

20押尼珥带着二十个人,来到希伯仑见大卫,大卫就为押尼珥和他带来的人设摆筵席。

21押尼珥对大卫说:“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众人来见我主我王,与你立约,你就可以照着心愿作王。”于是,大卫送押尼珥去,押尼珥就平平安安地去了。

22约押和大卫的仆人攻击敌军,带回许多的掠物。那时押尼珥不在希伯仑大卫那里,因大卫已经送他去,他也平平安安地去了。

23约押和跟随他的全军到了,就有人告诉约押说:“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来见王,王送他去,他也平平安安地去了。”

24约押去见王说:“你这是做什么呢?押尼珥来见你,你为何送他去,他就踪影不见了呢?

25你当晓得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来是要诓哄你,要知道你的出入和你一切所行的事。”

26约押从大卫那里出来,就打发人去追赶押尼珥,在西拉井追上他,将他带回来。大卫却不知道。

27押尼珥回到希伯仑,约押领他到城门的瓮洞,假作要与他说机密话,就在那里刺透他的肚腹,他便死了。这是报杀他兄弟亚撒黑的仇。

28大卫听见了,就说:“流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的血,这罪在耶和华面前必永不归我和我的国。

29愿流他血的罪归到约押头上和他父的全家;又愿约押家不断有患漏症的,长大麻疯的,架拐而行的,被刀杀死的,缺乏饮食的。”

30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杀了押尼珥,是因押尼珥在基遍争战的时候,杀了他们的兄弟亚撒黑,

31大卫吩咐约押和跟随他的众人说:“你们当撕裂衣服,腰束麻布,在押尼珥棺前哀哭。”大卫王也跟在棺后。

32他们将押尼珥葬在希伯仑。王在押尼珥的墓旁放声而哭,众民也都哭了。

33王为押尼珥举哀说:“押尼珥何竟像愚顽人死呢?

34你手未曾捆绑,脚未曾锁住,你死如人死在罪孽之辈手下一样。”于是,众民又为押尼珥哀哭。

35日头未落的时候,众民来劝大卫吃饭,但大卫起誓说:“我若在日头未落以前吃饭,或吃别物,愿 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36众民知道了,就都喜悦。凡王所行的,众民无不喜悦。

37那日以色列众民才知道杀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并非出于王意。

38王对臣仆说:“你们岂不知今日以色列人中,死了一个作元帅的大丈夫吗?

39我虽然受膏为王,今日还是软弱。这洗鲁雅的两个儿子比我刚强,愿耶和华照着恶人所行的恶报应他。”


耶利米书9章

1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 (注:原文作“民女”。7节同)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

2惟愿我在旷野有行路人住宿之处,使我可以离开我的民出去。因他们都是行奸淫的,是行诡诈的一党。

3“他们弯起舌头像弓一样,为要说谎话。他们在国中增长势力,不是为行诚实,乃是恶上加恶,并不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4“你们各人当谨防邻舍,不可信靠弟兄;因为弟兄尽行欺骗,邻舍都往来谗谤人。

5他们各人欺哄邻舍,不说真话;他们教舌头学习说谎,劳劳碌碌地作孽。

6你的住处在诡诈的人中,他们因行诡诈,不肯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7所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要将他们融化熬炼,不然,我因我百姓的罪该怎样行呢?

8他们的舌头是毒箭,说话诡诈;人与邻舍口说和平话,心却谋害他。”

9耶和华说:“我岂不因这些事讨他们的罪呢?岂不报复这样的国民呢?”

10我要为山岭哭泣悲哀,为旷野的草场扬声哀号;因为都已乾焦,甚至无人经过。人也听不见牲畜鸣叫,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都已逃去。

11“我必使耶路撒冷变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也必使犹大的城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

12谁是智慧人,可以明白这事?耶和华的口向谁说过,使他可以传说?遍地为何灭亡,乾焦好像旷野,甚至无人经过呢?

13耶和华说:“因为这百姓离弃我,在他们面前所设立的律法没有遵行,也没有听从我的话。

14只随从自己顽梗的心行事,照他们列祖所教训的随从众巴力。”

15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看哪!我必将茵陈给这百姓吃,又将苦胆水给他们喝。

16我要把他们散在列邦中,就是他们和他们列祖素不认识的列邦。我也要使刀剑追杀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

1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应当思想,将善唱哀歌的妇女召来,又打发人召善哭的妇女来。

18叫她们速速为我们举哀,使我们眼泪汪汪,使我们的眼皮涌出水来。

19因为听见哀声出于锡安说:‘我们怎样败落了!我们大大地惭愧!我们撇下地土,人也拆毁了我们的房屋。’”

20妇女们哪,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领受他口中的言语。又当教导你们的儿女举哀,各人教导邻舍唱哀歌。

21因为死亡上来,进了我们的窗户,入了我们的宫殿,要从外边剪除孩童,从街上剪除少年人。

22你当说:“耶和华如此说:‘人的尸首必倒在田野像粪土,又像收割的人遗落的一把禾稼,无人收取。’”

23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

24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

25耶和华说:“看哪!日子将到,我要刑罚一切受过割礼,心却未受割礼的,

26就是埃及、犹大、以东、亚扪人、摩押人和一切住在旷野剃周围头发的。因为列国人都没有受割礼,以色列人心中也没有受割礼。”


马太福音20章

1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

2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

3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

4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

5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

6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7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8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9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

10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11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

12‘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13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

14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

15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

16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注: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17耶稣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在路上把十二个门徒带到一边,对他们说:

18“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

19又交给外邦人,将他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复活。 ”

20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

21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22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说:“我们能。”

23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24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他们弟兄二人。

25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

26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27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

28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29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有极多的人跟随他。

30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31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做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32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做什么?”

33他们说:“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

34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

撒母耳记下3章

提要:1 在战争期间,大卫日渐强盛。2 他在希伯仑生了六个儿子。6 押尼珥被伊施波设惹怒了,12 反叛投向大卫。13 大卫要求一个条件,把他的妻子米甲带来。17 押尼珥与以色列人谈心后,受到大卫的款待,并离开了。22 约押作战回来,对王不悦,并杀了押尼珥。28 大卫咒诅约押,31并为押尼珥哀悼。



撒下3:1 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许久。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
【本会注释】
  争战许久。扫罗家与大卫家并没有公开的战事,而是一种敌对状态。这种状态肯定持续了五年左右,因为争战开始前伊施波设在玛哈念作王二年(撒下2:10),并且大卫在成为“全以色列”的王之前,在希伯仑作王七年零六个月(撒下5:5)。在这段时间,大卫大部分时间都愿意让事态顺其自然发展。他没有进攻以色列,而是等候事件的结果,相信上帝早先关于赐给他国度的应许必定实现。
  大卫家日渐强盛。时间是站在大卫这边的。伊施波设是一个怯懦的人,几年不胜任的统治,继之没有王的几年,使以色列人渴望大卫提供给犹大的进取性领导。大卫是一个有骨气有威力的人,他的大胆与勇气已经使他受到了百姓的钟爱。随着年月的逝去,日益显明了他就是耶和华为国家任命的那个人。甚至当扫罗最后一战时,都有重大的背叛,有玛拿西支派的人归向大卫,“天天”都有人来帮助大卫(代上12:19-22)。


大卫的儿子们
撒下3:2 大卫在希伯仑得了几个儿子:长子暗嫩是耶斯列人亚希暖所生的;
【本会注释】
  生了几个儿子。虽然上帝暂时忍受了多妻制的习俗(见申14:26),但祂并没有阻止这种生活模式的罪恶后果。斗争、争夺、不和、嫉妒与辛酸临到了大卫的家庭,并给王国的百姓留下了邪恶的影响。大卫在希伯仑生的儿子中,有三个给他、给他的家庭、并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烦恼与灾祸。
  暗嫩。字面意义是“信实的。”关于大卫与这个儿子的不幸经历见撒下13。



撒下3:3 次子基利押(在历代上三章一节作但以利)是作过迦密人拿八的妻亚比该所生的;三子押沙龙是基述王达买的女儿玛迦所生的;
【本会注释】
  基利押。在代上3:1中称作“但以利”。对他没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可能早逝了。
  押沙龙。关于这个儿子的悲哀历史,他的谋反与死亡都记录在撒下13至18章。
  基述。黑门山下的一个地区,在加利利海东部和北部(申3:14;书12:5;13:11,13;代上2:23)。然而,当大卫住在洗革拉时,曾提到他侵夺过住在犹大南部内盖夫一个地区的基述人(撒上27:8)。撒下15:8的话似乎确定了玛迦所来自的基述是亚兰的一个地区。



撒下3:4 四子亚多尼雅是哈及所生的;五子示法提雅是亚比他所生的;
【本会注释】
  亚多尼雅。字面意义是:“雅威是我的主。”这就是当大卫年老时,热望作王的那个儿子(王上1:5),后来被所罗门处死了(王上2:24,25)。在三个哥哥死后,其中据推测基利押也死了,亚多尼雅认为自己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
  示法提雅。字面意义是:“雅威已审判。”对于这个儿子毫无所知。



撒下3:5 六子以特念是大卫的妻以格拉所生的。大卫这六个儿子都是在希伯仑生的。
【本会注释】
  以特念,以格拉所生。关于这个儿子和他的母亲毫无所知。
  大卫的妻。按照犹太人的解释,取这种称号意思是以格拉在大卫的妻中是排行第一的。其他人认为这种表达是应用于前述所有女子的一个描述。


押尼珥投效大卫
撒下3:6 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的时候,押尼珥在扫罗家大有权势。
【本会注释】
  大有权势。押尼珥继续在扫罗家的事物中扮演一种日益重要的角色。他是扫罗摇摇欲坠的王朝的中流砥柱,并且十分了解他自己的重要性。除了押尼珥的力量以外,伊施波设从来没有能力独自保持以色列的王位。



撒下3:7 扫罗有一妃嫔,名叫利斯巴,是爱亚的女儿。一日,伊施波设对押尼珥说:“你为什么与我父的妃嫔同房呢?”
【本会注释】
  利斯巴。见撒下21:8-11。
  为什么?。在东方国家,一位国王的后宫妃嫔被认为是他的继承者的产业,并且娶属于前王的女人因此就被认为是要求王位的声明(见撒下12:8;16:21;王上2:22)。即使有受到控告的那种罪行,在记录中也没有什么迹象表明押尼珥曾有任何关于伊施波设的王位的图谋,但是这位国王仍然愿意把这种有嫌疑的行为看作是一种背叛行为,因此惹怒了押尼珥。伊施波设的责备话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押尼珥据称的行为冒犯了君王的权利。



撒下3:8 押尼珥因伊施波设的话就甚发怒,说:“我岂是犹大的狗头呢?我恩待你父扫罗的家和他的弟兄、朋友,不将你交在大卫手里,今日你竟为这妇人责备我吗?
【本会注释】
  甚发怒。押尼珥很生气,因为他支持的一个人,并需要他辅助才能宝座的人竟然胆敢指摘责备他。
  狗头。押尼珥的回答的头一部分字面意义是“我岂是属于犹大的一个狗头呢?”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漏掉了“属于犹大”这种表达。押尼珥的话并不是企图证明自己是正当的,而更是表达他对伊施波设的责备的忿恨。伊施波设可能使用了某种称呼责备押尼珥,押尼珥现在通过问他终究是不是这种恶劣无用的动物来回答—他这个人曾采取了那么强硬的立场反对犹大,并且一直对扫罗家表示了如此伟大的仁慈。



撒下3:9 我若不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大卫的话行,废去扫罗的位,建立大卫的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愿上帝重重的降罚与我!”
【本会注释】
  愿上帝重重地降罚与我。这些话是一种严肃起誓的形式(见路1:17;撒上3:17;25:22;撒下19:13;王上19:2;王下6:31)。押尼珥宣誓要把国给大卫,并且如果他不完成他的话就愿招致上帝的愤怒临到自己身上。
  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的。这句话显明耶和华拣选大卫继任扫罗的事已经多么广为人知。并没有记录说上帝起誓要把这国给大卫,但是押尼珥显然明白这应许是一个庄严的誓约。可能暗示“必不说谎也不后悔”这些话是上帝通过撒母耳所做的应许,要把国度从扫罗夺回,将之交给大卫(撒上 15:28,29)。



撒下3:10 -
【本会注释】
  废去扫罗的位。押尼珥决心要把扫罗的王国转移给大卫可能并不是草率的宣告。这位元帅可能早就想过放弃努力维持摇摇欲坠的扫罗家的明智性。伊施波设的责备似乎给实现他先前就已经有了的决定提供了一个机会。
  从但直到别示巴。这种措词预示了整个以色列王国,从最北端到最南端。这个短语一直被用于士师时期,并且直到所罗门时代(士20:1;撒上3:20;撒下17:11;24:2,15;王上4:25;代上21:2),但是自从王国分裂后,只使用过一次,就是在西希家邀请“从别示巴直到但”的以色列全家的时候(代下30:5),为要联合庆祝逾越节。



撒下3:11 伊施波设惧怕押尼珥,不敢回答一句。
【本会注释】
  惧怕押尼珥。这节经文清楚地指出了伊施波设政府的真实本质。这位软弱的国王惧怕回答押尼珥,因为知道这个人握有宝座背后的实权。



撒下3:12 押尼珥打发人去见大卫,替他说:“这国归谁呢?”又说:“你与我立约,我必帮助你,使以色列人都归服你。”
【本会注释】
  替他说。字面意义是:“他那里。”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的路西安修订版解释为“到希伯仑。”
  这国归谁呢?。押尼珥认识到他处于与大卫交易的位置。他愿意基于一个条件把这国给大卫,就是大卫与他立约,给他明确的保证适当为他自己考虑。在这一提议中,押尼珥的狭窄、傲慢、自私自利的精神被清楚的显示出来了。他愿意与大卫共命运,但是只以一个很高的代价,并且他想先要确定这代价必会支付。



撒下3:13 大卫说:“好!我与你立约。但有一件,你来见我面的时候,若不将扫罗的女儿米甲带来,必不得见我的面。”
【本会注释】
  将米甲带来。扫罗曾把米甲给了大卫(撒上18:20,21,27),当然就是他的。但是除了正义问题,大卫的要求也是一个政治性的,考虑到有扫罗的一个女儿作犹大王后对扫罗的党羽们的影响。这会倾向于表示大卫对扫罗家并没有恶意,并且通过他作为前王女婿的身份,大卫对王国的权利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撒下3:14 大卫就打发人去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说:“你要将我的妻米甲归还我;她是我从前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所聘定的。”
【本会注释】
  去见伊施波设。使者被差去见伊施波设而不是去见押尼珥,可能因为那时押尼珥与大卫的之间的谈判还是秘密的。另一方面,也应该是伊施波设作为王发出归还米甲的命令。没有押尼珥的支持,伊施波设就不会反抗大卫的要求。照做那个要求,就显明了伊施波设的软弱,承认错待了大卫,并且承认大卫的要求是正当的。对伊施波设来说,公然接受这个要求就会对犹大和以色列的所有人给出证据表明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了,而且大卫不久就会接管整个王国。
  一百阳皮。扫罗要求100阳皮,但大卫给了200(撒上18:25,27)。



撒下3:15 伊施波设就打发人去,将米甲从拉亿的儿子、她丈夫帕铁那里接回来。
【本会注释】
  帕铁。或“帕提”,他家在迦琳(撒上25:44),根据赛10:29,30,似乎离基比亚和亚拿突不远。但是他可能已经举家迁过约旦河,在玛哈念地区追随扫罗了。



撒下3:16 米甲的丈夫跟着她,一面走一面哭,直跟到巴户琳。押尼珥说:“你回去吧!”帕铁就回去了。
【本会注释】
  在她后面哭。这句话可以译的更为流畅:“她丈夫跟着她,一面在她后面走,一面哭。”虽然这感人的故事可能唤起同情,但是应该记得,帕铁取别人的妻子作自己的妻子是错误的。
  巴户琳。据认为是Râs et-Tmîm,在斯高帕斯山的东边,耶路撒冷正东北。
  押尼珥说。这些话表明归还米甲的谈判是由押尼珥负责的。这件事关系重大,押尼珥显然要亲自掌管。



撒下3:17 押尼珥对以色列长老说:“从前你们愿意大卫作王治理你们,
【本会注释】
  你们愿意大卫作王。这些话暗示扫罗死在基利波后,可能有一场大众运动,要立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那时押尼珥反对了这种要求。现在,由于他改变了方针,就精明地提醒长老们他所建议的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意见。对押尼珥来说,在迫近的步骤中获得这些显要官员的同意与合作是必要的。



撒下3:18 现在你们可以照心愿而行。因为耶和华曾论到大卫说:‘我必藉我仆人大卫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和众仇敌的手。’”
【本会注释】
  耶和华曾论到大卫说。这句话无疑是真实的,但是在圣经记录中并没有带有这个意思的确切话语传给我们。这一声明可能是通过先知中的一位发出的,撒母耳、迦得或拿单,但是这几位先知的话语只保存了很小的百分比。



撒下3:19 押尼珥也用这话说给便雅悯人听,又到希伯仑,将以色列人和便雅悯全家一切所喜悦的事说给大卫听。
【本会注释】
  便雅悯人。扫罗是便雅悯支派的。在协商中特别关心这个支派的追随者是必要的。他们感到通过血族关系与扫罗连结在一起,并且由于他们与扫罗的关系曾享受了极大的利益。押尼珥亲自去继续开展与便雅悯人的协商,就象他在希伯仑与大卫做的一样。



撒下3:20 押尼珥带着二十个人来到希伯仑见大卫,大卫就为押尼珥和他带来的人设摆筵席。
撒下3:21 押尼珥对大卫说:“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众人来见我主我王,与你立约,你就可以照着心愿作王。”于是大卫送押尼珥去,押尼珥就平平安安的去了。

【本会注释】
  押尼珥就平平安安地去了。条款既已获得联盟严肃地一致批准,押尼珥就回来准备要执行他这部分的合约了。

押尼珥被杀



撒下3:22 约押和大卫的仆人攻击敌军,带回许多的掠物。那时押尼珥不在希伯仑大卫那里,因大卫已经送他去,他也平平安安的去了。
【本会注释】
  攻击敌军。希伯来文是gedud,它的意思通常是“一支抢劫队,”“一只军队,”但是这里似乎是在“一次劫掠”或“一次奇袭”的意义上使用的。这句应该解释为:“约押从一次劫掠回来。”这次的劫掠可能是针对亚玛力人、非利士人或犹大的某个别的仇敌的。可能这次远征是大卫计划的,所以在押尼珥来访时,约押并不在场。约押回来了,因他的胜利和大量的战利品而兴高采烈。
  不在大卫那里。这句紧接在约押回来之后,暗示押尼珥在约押回来之前离开不仅仅是一个巧合。因为这两个相对抗的将军在那个关口面对面相遇可能会毁了所有和平的前景。



撒下3:23 约押和跟随他的全军到了,就有人告诉约押说:“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来见王,王送他去,他也平平安安的去了。”
撒下3:24 约押去见王说:“你这是做什么呢?押尼珥来见你,你为何送他去,他就踪影不见了呢?

【本会注释】
  你这是作什么呢?。约押苦苦地抗议大卫秘密与押尼珥协商。约押可能对押尼珥的正直有一种诚实的怀疑,但是另外还有一种私人仇恨的感情,部分是由于这个事实:在这个著名的老战士身上,约押发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部分是由于他与押尼珥之间因杀死亚撒黑造成的血仇(撒下2:22,23)。



撒下3:25 你当晓得,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来是要诓哄你,要知道你的出入和你一切所行的事。”
撒下3:26 约押从大卫那里出来,就打发人去追赶押尼珥,在西拉井追上他,将他带回来,大卫却不知道。

【本会注释】
  打发人去。虽不知道但可能是以大卫的名义做的。
  西拉井。或“西拉水塔。”这口井的位置并不确定知道。有些人认为它是`Ain Sārah,在希伯仑北边约1又1/2英里(2.4公里)。可是这个地方有点不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押尼珥就会是在约押到达时刚刚离开希伯仑的。有些人认为它是Sîret el-Bella`,希伯仑北边2.7英里(4.3公里)的一个山顶,那里可以看到一个塔的遗迹。



撒下3:27 押尼珥回到希伯仑,约押领他到城门的瓮洞,假作要与他说机密话,就在那里刺透他的肚腹,他便死了。这是报杀他兄弟亚撒黑的仇。
【本会注释】
  到城门。在东方国家,城门口是公共的聚会地。约押有必要在押尼珥到大卫那里之前实现他的意图。
  报他兄弟亚撒黑的仇。约押为报血仇杀了押尼珥。他可能通过民35:26,27的规定证明自己的报仇是正当的。十分有趣的是,希伯仑是一座逃城(书20:7),并且鉴于这个事实,约押可能就在城门口完成了他的行为。然而,亚撒黑之死却发生在战斗中,并且在押尼珥这一方是出于不情愿和自卫的勉强行为才杀他的。约押可能不熟悉这些细节。但是他本应该研究他这种行为的深远影响,这必会使国家的统一耽搁一段时间。押尼珥那么相信大卫以致看来他没有一点怀疑。



撒下3:28 大卫听见了,就说:“流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的血,这罪在耶和华面前必永不归我和我的国。
【本会注释】
  这罪不归我和我的国。大卫有守信用的名声,但是谋杀押尼珥使他的好名声受到了危险。他尽其所能要宣告自己在这件事中无可责备。



撒下3:29 愿流他血的罪归到约押头上和他父的全家;又愿约押家不断有患漏症的,长大麻疯的,架拐而行的,被刀杀死的,缺乏饮食的。”
【本会注释】
  愿罪归到。字面意义是:“愿它旋转[或,盘旋]”。大卫在这里调用了对约押卑鄙的寻求个人复仇行为的咒诅。这一祈求显示了大卫敏锐的正义感和他对这么卑怯的个人罪行的痛苦义愤。大卫显然已经吩咐过押尼珥的人身是不受侵犯的。约押的行为使人怀疑大卫的正直。大卫想要众人都知道他与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他全心痛恨这种违背荣誉的事。
  他父的全家。约押的兄弟亚比筛也参加了暗杀押尼珥的阴谋(30节);因此,他也被包括在这一咒诅里了。这个诅咒不只包括这两个人,还包括他们的后代。古时的民事刑罚常常似乎不只包括那些直接与罪行有关的人。对亚干所犯之罪的刑罚临到了他全家(书7:22-26)。照样,在临到可拉、大坍和亚比兰的审判中,不仅他们灭亡了,而且他们的妻子和大坍与亚比兰的孩子们也灭亡了(民16:27-33;另见王下5:27)。有时孩子们可能会与他们父母的罪有密切的关系(见书7:15)。还有的时候无辜的孩子因他们的长辈的顽梗而遭受死亡(见民16:27)。在目前这个例子中,我们不知道大卫宣布的这个咒诅是不是在灵感默示下说的,因此它是不是有什么效力,或者在大卫对这种行为表达的极度恼怒之外有什么意图,都不得而知。
  漏症。见利15:2。
  架拐而行的。有些人译为:“一个持有纺纱杆的人,”因而指一种女人气的人,只适合作女工。
  死在刀上。字面意义是:“被刀杀死。”



撒下3:30 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杀了押尼珥,是因押尼珥在基遍争战的时候杀了他们的兄弟亚撒黑。
【本会注释】
  约押和亚比筛。虽然一点儿没提到亚比筛参与了这场阴谋,但是这句话暗示在杀死押尼珥这件事上,亚比筛是他兄弟约押的自愿帮凶,因此他必须分担所犯罪行的责任。全部行动显然是有预谋的。


安葬押尼珥
撒下3:31 大卫吩咐约押和跟随他的众人说:“你们当撕裂衣服,腰束麻布,在押尼珥棺前哀哭。”大卫王也跟在棺后。
【本会注释】
  腰束麻布。通过参加公众的哀悼,约押就必须公开地宣告自己的罪行。大卫作为丧主亲自跟在棺后,并且显然穿着王服,因为他在这里明确地被称为“大卫王”。



撒下3:32 他们将押尼珥葬在希伯仑。王在押尼珥的墓旁放声而哭,众民也都哭了。
【本会注释】
  在希伯仑。这是另一个荣誉与尊重的表示,因为希伯仑是犹大的京城。押尼珥在便雅悯的家本是正常的埋葬之所,但是葬在王城希伯仑会更光荣。通过命令将押尼珥葬在京城,大卫就会有助于使国民相信他对这位被杀的将军丝毫没有怀存恶感,而且他选择对他的哀思备及尊荣。



撒下3:33 王为押尼珥举哀,说:押尼珥何竟象愚顽人死呢?
【本会注释】
  王为押尼珥举哀。在一首简要而动人的有说服力的挽歌中,大卫表达了他的悲痛并对一个倒下的仇敌给出了相称的颂词。



撒下3:34 你手未曾捆绑,脚未曾锁住。你死,如人死在罪孽之辈手下一样。于是众民又为押尼珥哀哭。
【本会注释】
  死在罪孽之辈手下。大卫对押尼珥的挽歌是对谋杀以色列的首领元帅的两个凶手的锐利谴责。他公开表达了对会做出如此卑污行为之人的轻蔑与鄙视。他赞誉不久前还是他苦毒的仇敌的优点所显示的雅量,赢得了以色列众人的心(见《祖知》第六十九章)。百姓知道有象大卫这样的人在宝座上,国家就处在一个既有德又有勇,既有心又有剑之人的掌管之下。



撒下3:35 日头未落的时候,众民来劝大卫吃饭,但大卫起誓说:“我若在日头未落以前吃饭,或吃别物,愿上帝重重的降罚与我!”
【本会注释】
  日头未落以前。禁食直到傍晚是极度悲伤的表示(撒下1:12)。在这日结束前,大卫被百姓力劝中断禁食去进食,但是他断然拒绝了。他的拒食给百姓留下了深刻而赞许的印象。



撒下3:36 众民知道了就都喜悦。凡王所行的,众民无不喜悦。
撒下3:37 那日,以色列众民才知道杀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并非出于王意。
撒下3:38 王对臣仆说:“你们岂不知今日以色列人中死了一个作元帅的大丈夫吗?

【本会注释】
  元帅。在某些方面,押尼珥是一个有杰出才干的人,并且在以色列被视为一个大人物。然而他与大卫立约虽然出于诚意,但却是被自私的动机鼓动的。他之所以转变归向大卫是想放弃一个注定失败的事业,并为自己赢得新的尊贵与荣耀。他希望在侍奉大卫中得到最好的地位,但是他的野心、自私、和缺乏对上帝的献身都不会有利于大卫的国度或上帝的事业。押尼珥之死对犹大国是一个有益的痛苦经验(见《祖知》第六十九章)。



撒下3:39 我虽然受膏为王,今日还是软弱;这洗鲁雅的两个儿子比我刚强。愿耶和华照着恶人所行的恶报应他。”
【本会注释】
  我今日还是软弱。约押的力量与影响就是大卫的软弱。如果大卫能那么做的话,就会立即处罚约押,但是目前那是不可能的。他现在还不敢尝试正义,免得约押握有的大权和带军的声望引起一次全面的叛乱。大卫的手是被捆着的,他向密友坦白地承认了自己的软弱。


耶利米书9章

提要:1 耶利米悲伤,是因犹太人的许多罪孽,9 因他们所受的惩罚。12 悖逆是他们遭受苦难的原因。17 他劝他们为自己的毁灭而悲伤,23 不要依赖自己,而要信靠上帝。25 他警告犹太人和外邦人。


1 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原文作民女;七节同)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

【本会注释】

从逻辑上讲,本节属于耶8章。希伯来语圣经也是这样编排的。这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悲情(见赛22:4的诗;哀2:11;3:48)。先知深感犹大绝望的惨境,就痛苦流涕。耶利米无疑因本节而被称为“哀哭的先知”。他感情之深和语言之温柔,使我们想起六个百年后为同胞的罪孽和厄运哀哭的基督(见路19:41-44)。


2 惟愿我在旷野有行路人住宿之处,使我可以离开我的民出去;因他们都是行奸淫的,是行诡诈的一党。

【本会注释】

住宿之处。与败坏而不敬虔的犹大人一起生活已无法忍受了。所以耶利米渴望到人迹罕至的旷野,去过安静的隐退生活(见诗55:6-8)。

行奸淫的。指肉体和属灵方面的(见耶2:20;3:8,9;5:7,8注释)。


3 他们弯起舌头象弓一样,为要说谎话。他们在国中增长势力,不是为行诚实,乃是恶上加恶,并不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他们弯起。直译是“踩”。大型的战弓在上弦时是用脚踩住下端,使另一端弯曲,好连接牛肠线弓弦。耶50:14,29是“弓箭手”,直译是“踩弓者”。

舌头。把他们的舌头被作弓,向邻居发射谎言的箭(见诗57:4;58:7;64:3,4;参赛59:4)。

诚实。见耶5:3;7:28注释。七十士译本为:“到处是谎言和失信。”百姓不是靠诚信的规范变得强大富有,而是靠欺诈,手腕和诡计。

国。译成“地”可能更好一些(见耶4:20,23注释)。

恶上加恶。不住地犯罪。罪人从一种罪行转到另一种罪行(见提后3:13)。

不认识我。即“他们不承认”(见撒上2:12;伯18:21;何4:1)。这是他们一切罪恶的根本原因。


4 你们各人当谨防邻舍,不可信靠弟兄;因为弟兄尽行欺骗,邻舍都往来谗谤人。

【本会注释】

你们各人当谨防邻舍。当一个民族背离真宗教的基本原则时,百姓的生活还会有约束力呢?其结果是道德的完全沦丧(见弥7:5,6)。耶利米从自己痛苦的经历中体会到,什么人都靠不住,甚至是家里的人(见耶12:6;参太10:36)。

邻舍都往来谗谤人。即邻居“到处说闲话”(见耶6:28)。


5 他们各人欺哄邻舍,不说真话;他们教舌头学习说谎,劳劳碌碌地作孽。

【本会注释】

欺哄。在耶利米时代,百姓不但欺骗他们所认为的敌人,也欺骗自己的朋友。

教舌头。暗示他们的犯罪是不自然的。舌头必须受过训练才能撒谎。

劳劳碌碌。他们犯罪的意愿超过他们作恶的能力。


6 你的住处在诡诈的人中;他们因行诡诈,不肯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你的住处。要么是耶利米的住处,要么是百姓的住处。本节七十士译本为“盘剥加上盘剥,欺骗诈加上欺诈;他们不想认识我”。

不肯。百姓故意不认识上帝(见第3节;耶5:4,5)。犯罪是出于他们的选择。


7 所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要将他们融化熬炼;不然,我因我百姓的罪该怎样行呢?

【本会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我要将他们融化。为了去除渣滓,上帝要让他们经过苦难的熔炉(见耶6:27-30注释;参赛48:10)。惩罚是为了洁净,而不是毁灭(见亚13:9;玛3:3)。

熬炼(bachan)。“试验”(见耶6:27注释)。

该怎样行呢?这个问题证明上帝做法的正确(见赛5:4)。在这种情况下,上帝还能怎样对待他们呢?


8 他们的舌头是毒箭,说话诡诈;人与邻舍口说和平话,心却谋害他。

【本会注释】

毒箭。或“害人的箭”,或“强弩所射出的箭”。第3节把他们的舌头比作弓。在这里则比作毒箭。


9 耶和华说:我岂不因这些事讨他们的罪呢?岂不报复这样的国民呢?

【本会注释】

讨他们的罪。即“惩治他们”(见诗8:4;59:5注释)。


10 我要为山岭哭泣悲哀,为旷野的草场扬声哀号;因为都已干焦,甚至无人经过。人也听不见牲畜鸣叫,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都已逃去。

【本会注释】

为。“因”。本节和以下几节描写土地荒凉的惨景,及其居民的被掳。

山岭。指山坡的梯田,本来是精心耕作,果实累累的,却变得贫瘠荒芜。

草场(ne'oth)。“牧场”或“住处”。曾经是布满牛羊,却要变得完全荒凉,连雀鸟也找不到生存之地。

哀号(qinah)。“悲歌”或“挽歌”。关于qinah 的诗体特性,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27页。唱哀歌的是第17节所提到的专业哀哭的妇女。

牲畜(miqneh)。常用来泛指家畜,如牛,山羊,绵羊,马,驴和骆驼。


11 我必使耶路撒冷变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也必使犹大的城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

【本会注释】

乱堆。堆着垃圾石块的废墟(见耶51:37)。

野狗(tannim)。见耶10:22;49:33;51:37)。不是tannin (“大鱼”,创1:21;诗148:7),或“蛇”(出7:9,10)。


12 谁是智慧人,可以明白这事?耶和华的口向谁说过,使他可以传说?遍地为何灭亡,干焦好象旷野,甚至无人经过呢?

【本会注释】

谁是智慧人?现在要哲人和先知说出民族遭灾的原因(见耶8:8,9)。

为何?要求解释“这事”。问题是:“为什么土地遭到毁坏,变成一片荒野?”


13 耶和华说:“因为这百姓离弃我,在他们面前所设立的律法没有遵行,也没有听从我的话;

【本会注释】

因为。耶和华亲自回答第12节的问题。

律法(torah)。这是一个广义词,指“教训”,“指示”,以及先知的教诲(见耶18:18;26:4,5;见申31:9;箴3:1注释)。

听从我的话。原文是阴性的。说明是指“律法”,而不是“话”(见申28:15)。


14 只随从自己顽梗的心行事,照他们列祖所教训的随从众巴力。”

【本会注释】

顽梗(sheriruth)。在希伯来语的圣经中,该词都是这个含总义(见耶3:17;7:24;11:8;16:12;18:12等)。

众巴力。(见耶2:8,23)。他们的列祖没有教导他们耶和华的律法(见申11:19),却教他们去随从假神,如毗珥的巴力(见申4:3)、以革伦的巴力-西卜(王下1:2)和腓尼基的巴力(王上16:31,32)。见何2:17注释。


15 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看哪,我必将茵陈给这百姓吃,又将苦胆水给他们喝。

【本会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必将茵陈给这百姓吃。直译是“正给这百姓吃”。把将要发生的事说成是正在发生的。

苦胆(ro'sh)。(见耶8:14注释)。把将要遭受的苦难与这种又苦又毒的植物相比(见耶23:15;参申29:18;哀3:19)。


16 我要把他们散在列邦中,就是他们和他们列祖素不认识的列邦。我也要使刀剑追杀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

【本会注释】

把他们散在列邦中。见耶16:13;17:4;参利26:33;申28:36,64。

使刀剑。即使在流放之地,也得不到安息和安全(见耶42:16;44:27)。


17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应当思想,将善 唱哀歌的妇女召来,又打发人召善哭的妇女来,

【本会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应当思想。或“举止审慎”。

唱哀歌的妇女(meqonnoth)。见第10节注释。当家里死了人时,就雇来哀哭的人哭丧。他们披头散发,撕裂衣服,表示伤心(见代下35:25;传12:5;摩5:16;太9:23;可5:38)。耶利米把民族的灾难描写成已经发生的,并提议为死者举行哀悼。

善哭的。直译是“智慧的”,指她们善于哀哭。她们巧妙地述说死者的优点,打动活着之人的心(见耶22:18)。


18 叫他们速速为我们举哀,使我们眼泪汪汪,使我们的眼皮涌出水来。

19 因为听见哀声出于锡安,说 :我们怎样败落了!我们大大的惭愧!我们撇下地土;人也拆毁了我们的房屋。

【本会注释】

败落(shadad)。“毁坏”。

惭愧。即“羞愧”。

抛下地土。或“离开地土”,不是自愿的。

拆毁。英文KJV版为“我们的房屋驱逐了我们”。说房屋赶出了其邪恶的居民(见利18:28;20:22)。


20 妇女们哪,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领受他口中的言语;又当教导你们的儿女举哀,各人教导邻舍唱哀歌。

【本会注释】

妇女们哪。可能指第17节所提到雇来哀哭的人,也可能指当地所有的妇女。

当教导你们的儿女。死亡的人数极多(第21节),一般受过训练的哀哭者数量不足。所以这些人要把技术传授给儿女儿和邻居。

哀歌(qinah)。见第10节注释。


21 因为死亡上来,进了我们的窗户,入了我们的宫殿;要从外边剪除孩童,从街上剪除少年人。

22 你当说,耶和华如此说:人的尸首必倒在田野象粪土,又象收割的人遗落的一把禾稼,无人收取。

【本会注释】

像粪土。比喻疏忽和藐视尸体(耶8:2;16:4;25:33;参王下9:37)。

收割的人遗落的一把。就像收割者身后新割下的庄稼一样,遍地都躺着残忍的收割者所击杀的人。不同之处是,谷粒会收集起来,而这些死尸却原地躺着,或遭到轻蔑的践踏。


23 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

【本会注释】

夸口。见王上20:11;诗52:1;箴27:1等。先知指出了自夸之物的虚妄。人所夸口的手段在荒凉的日子将毫无用处。

智慧。可能主要指政治家的智慧,策略和远见。但依赖人的智慧是十分愚蠢的,因为它既片面又不稳定(见箴3:5;林前13:9,10)。

勇力。士气,兵力,武器和装备都是有限的。

财物。财富不能作为夸口的依据。“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23:5)。


24 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真正聪明的人只赞美上帝,从不赞美自己(见第23节注释)。只有认识上帝才是夸口的依据(见林前1:31;林后10:17)。唯有认识上帝的人才有真智慧,因为它意味着永生(约17:3)。这种认识有理性的一面。人与上帝的关系有着理性的基础,而不是盲从。人要尽心尽性事奉上帝(太22:37)。但认识上帝不单是理论上的理解,而是实际的体验。它表现在遵从上帝的道上(见伯22:21;耶22:16)。

慈爱(chesed)。“上帝的爱”(见诗36章补充注释)。上帝希望人了解祂的品性。

公平(mishpat)。见耶5:4;诗119:7注释。

以此夸口。上帝乐意彰显这些品德,并看到它们反映在祂子民身上(见弥6:8;7:18)。


25 耶和华说:“看哪,日子将到,我要刑罚一切受过割礼、心却未受割礼的,

【本会注释】

这句话令人难解,似乎是说“没有受割礼的受割礼者”(对耶4:4注释)。指外表上虽受过割礼,内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洁净。这种献身给上帝的标志,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除非把内心也献上(见耶4:4;参申10:16;30:6;罗2:25,28,29;林前7:19;加5:6;6:15;西2:11)。


26 就是埃及、犹大、以东、亚扪人、摩押人,和一切住在旷野剃周围头发的;因为列国人都没有受割礼,以色列人心中也没有受割礼。”

【本会注释】

埃及、犹大、以东。把犹大列在埃及和以东中间,表明她的堕落。

剃周围头发的。某些民族,如北阿拉伯的基达族(见耶49:28,32注释),有在鬓角边剃掉一圈头发的习惯。这种做法有宗教的含性,在希伯来人中是禁止的(见利19:27;21:5)。希罗多德(iii.8)在叙述阿拉伯人时说:“他们说自己的头发剪成巴库斯(希腊罗马的酒神)的样子;但他们是在鬓角边剪成圆形的。”

列国人。先知可能指所有的外邦国家。犹大人在心中没有受割礼,所以在上帝眼中并不比外邦人好。他们同样难逃上帝的惩罚。


马太福音20章

提要:1基督用葡萄园中的工人的明喻,说明上帝并不欠任何人的债:17预言他的受难:20藉着回答西庇太儿子的母亲教导他的门徒们要谦卑:30治好两个瞎子。


在葡萄园做工的比喻

太20:1 “因为天国好象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

【本会注释】

因为。[葡萄园中的工人,太20:1-16。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太19:30和20:1之间的章节划分造成的中断,使人看不清这两章之间在时间和主题上的紧密联系了。耶稣与那个富足的少年官的交谈(太19:16-22),以及他随后与门徒们的讨论,导致他讲了这个葡萄园中的工人的比喻。实际上,这个比喻特别为要说明太19:30所讲述的真理,为了予以强调,在这个比喻的结尾重复了那个真理(太20:16)。紧接在叙述葡萄园作工的比喻前后的这个重复强调了这个比喻特意要教导的教训(见《路》第二十八章)。

讲这个比喻也是响应门徒们提出的问题:“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太19:27)。因为他们已经“撇下所有的”来跟从耶稣了,所以他们就希望能得到奖赏作为他们牺牲的补偿。耶稣保证了这种奖赏(第28,29节),但同时这种奖赏还配有一个警告,大意是他们不要以为仅仅因为自己是先跟从耶稣的,所以就可以指望比天国要接受的其他国民得到更大的奖赏和尊荣。葡萄园中的工人的比喻中,耶稣阐明了上帝对待那些献身服侍他之人的方式以及他们蒙奖赏的根据(见《路》第二十八章)。该比喻的教导是,他们必得到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的奖赏,因为天国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天国。见对太3:2;4:17;5:2;路4:19的注释。

好像。这是一个常见的惯用语,用来引入一个比喻。关于解释比喻的原则,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4页。

家主。希腊文oikodespotēs,即,“户主”(见对路2:29的注释)。在这种情况下,“家主”就是物主(见太20:15)。

清早。希腊文hama prōï(见对可1:35的注释),在黎明时分。

雇人。在东方国家,做散工人的至今仍聚集在市场里,他们在那里等人雇用。

他的葡萄园。先知以赛亚曾说到以色列是主的葡萄园(见赛5:1-7)。


太20:2 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

【本会注释】

和工人讲定。在东方国家,在涉及商品和服务的所有交易中人们都基本愿意讨价还价。见对约9:4的注释。

一钱银子。希腊文dēnarion,罗马便士denarius,重约0.125金衡盎司,或3.89克(见本册注释原文第49页)。其价值相当于现今的“美分”(虽然只是一美元的一小部分)。可是,那时它比现在有更大的购买力,因为它代表普通劳工通常的日工资。那时的工作日是从黎明到黄昏。


太20:3 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

【本会注释】

巳初。即,约上午9:00(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0页)。

闲站。见第6,7节。

市上。见对太11:16;可7:4的注释。市场可能位于该镇或城中任何一条容易到达的街道,或者在该城的城门内。


太20:4 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

【本会注释】

所当给的。即,公平,与这些人的工作时间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这日晚些时候受雇的人就不讲价还价了。他们没有问任何问题,而是照雇主的吩咐去了,相信他的应许和他的公平意识。


太20:5 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

【本会注释】

午正和申初。即,在中午,又在下午3:00。


太20:6 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本会注释】

酉初。即,约下午5:00。约在下午五点去作工的人到黄昏只能工作很短的时间(见第12节;另见对第2节的注释),而且是在那天最舒适的部分。

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该比喻的上下文表明当前述工人早些时候被雇用时,这些人并不是一直呆在市场里,他们也没有拒绝过物主以前的邀请,见《路》第二十九章)。


太20:7 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本会注释】

没有人。多半是那天晚些时候,也许是一整天。

所当给的。见对第4节的注释。


太20:8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本会注释】

到了晚上。很可能约在黄昏时分(见对第12节的注释)。

园主。即,“家主”(见对第1节的注释)。

叫工人都来。似乎他们一直工作到被管事的叫来,就是受家主委托作监工的人。

给他们工钱。依照旧约圣经(见利19:13),雇主必需在每天结束时与散工结帐。这个明智的规定原是要帮助防止缺德的雇主推迟或不付工资。

从后来的起。这似乎不可能是习惯的作法,但是对这个比喻的教训来说,这个程序却是必需的。要是工人们按照他们受雇的次序来领工资的话,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最先受雇的那些人感到不满意的事了。该比喻的教训排除了某些人提出的意见,认为这些曾“整天劳苦受热”的人,并没有像他们应该的那样殷勤工作,而且“园主”寻求给他们一个教训。


太20:9 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

【本会注释】

一钱银子。见对第2节的注释。


太20:10 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本会注释】

那先雇的。这些人代表那些指望并要求优惠待遇的人,因为认定自己做了更大的牺牲和更殷勤的服务。他们也代表曾最先接受上帝的呼召到他的葡萄园作工的犹太人(见《路》第二十八章;本注释第四册原文第26-32页)。


太20:11 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

【本会注释】

埋怨。或,“抱怨”。门徒们既认为自己是“首先”的(见对太18:1的注释),无疑就看出耶稣此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到他们就是那些爱埋怨的人(见太19:27,30)。至少,他们没有以那日后来蒙召之人的信靠的精神接受在主的“葡萄园”中服务(见对太20:4的注释)。

家主。见对第1节的注释。


太20:12 ‘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本会注释】

和我们一样。既目睹了家主对所有别的工人的慷慨,先雇的那些人自然就认为他们应得到更多。他们可能推想如果一个人“只做了一小时”就配得一便士denarius,那他们就得12便士了。他们指望得到更多,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天的工资是根据什么支付的(见对第15节的注释)。

热。希腊文kauson,“[太阳的]炎热”或者“[风的]灼热”。Kausōn在后一种意义上被用在七十士译本中,表示从沙漠地区刮来的热辣的空气(见对耶18:17的注释)。


太20:13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

【本会注释】

其中的一人。显然是那群人的发言人(参太19:27的注释)。

朋友。家主以一种和善的方式回答。先来的工人控告他对待他们不公平,但他说明自己的行动完全是慷慨的问题而不是公平赏罚的问题(见第14,15节)。

与我讲定的。先来的工人曾自愿商定工价,并没有正当的理由进行抱怨。家主已经付了他们所要求的与他讲定的工资。


太20:14 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

【本会注释】

拿。直译是,“提起来”。

我愿意给。即,“给……是我愿意的”。在这里“愿意”这个词意味着意志而不只是意向。


太20:15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本会注释】

难道不可。家主并不是指任何法律规定,而只是问:“难道不许我去做我自己愿意的事吗?”

我的意思。或,“我所愿望的”(见对第14节的注释)。显然,家主曾极其重视能获得更多的帮助,以便把收成尽量收集起来。在如此需要帮助时,那最后一群工人积极肯干似乎拨动了他相应的心弦。他认为他们的积极肯干是一种支持,现在他表达的是对这种支持的感激。

你就红了眼吗。这些人并没有做的多过他们所讲定的,所以就没有资格指望任何特别的补偿(见对路17:10的注释)。不像钦定本这样的直译,修正标准译本把本节最后一个子句译成了一个英语成语:“你嫉妒我的慷慨吗”?关于成语“红了眼”,见对太6:22-24的注释。

因为我作好人。他们曾控告他偏爱人,并且含蓄地控告他伤害了个人。家主说明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公平或不公平的问题,而是慷慨的问题。他已经公平地对待了所有雇来帮工的人,难道他不可以选择多做一点儿吗?耶稣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神圣的恩宠并不是挣来的,像拉比们所教导的一样。基督徒工人并不跟上帝讨价还价。如果上帝只是根据严格的公平对待人,那么就永远没有人配得上天无比慷慨的奖赏和永恒了。上帝对人工作的评价,并不根据学识、地位、才干、时间的长短、工作的数量、或可见的成果,而是根据我们开始从事指定任务的积极肯干的精神(见《路》第二十八章),以及我们用以从事这些任务的忠信诚实(见《路》第二十八章)。


太20:16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本会注释】

在后的将要在前。见对太19:30;20:1的注释。

被召的人多。见对太22:14的注释。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省略这些话和本节其余的内容。


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

太20:17 耶稣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在路上把十二个门徒带到一边,对他们说:

【本会注释】

上耶路撒冷去。[耶稣预言他的死,太20:17-19=可10:32-34=路18:31-34。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福音作者们再三地说到耶稣自从最后离开加利利后,正在上耶路撒冷去的途中(见对太19:1,2;路9:51的注释)。在他地上一生的这最后数月中,耶稣曾多次进出耶路撒冷和犹太地,但主要致力在撒玛利亚和比哩亚传道。现在很可能是公元31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耶稣在逾越节前于星期五到达了伯大尼(见约12:1;《历》第六十二章)。

无疑,太20:17-28的事件发生在在抵达耶利哥前的路上。从在此点低于地中海平面约1,000英尺的约旦河流域,实际上是“上到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高于海平面2,500多英尺(见对可10:46;路10:30的注释)。但是犹太人说“上耶路撒冷去”不只在地理的意义上;这种表达方式还表明耶路撒冷是犹太民族生活的中心,是他们寻求领导的地方。因为不久之后逾越节就要开始了,所以“上耶路撒冷”去的所有道路,无疑都群集了到该城去参加崇祀的旅客们。

把十二个门徒。耶稣曾一直独自走在门徒们前面,他的行为使他们充满了敬畏和担心(见《历》第六十章;见对可10:32的注释)。马可福音中的记载较之马太福音更为详尽而生动。

到一边。即,远离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别的徒步旅行者们,很可能也离开那十二个人之外的别的门徒们,他们无疑是陪伴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的。这个场合给出的指示是只给门徒的核心成员的。但是就连那十二个门徒,在屡次得了这个指示之后(见对路18:31的注释),也没能领会弥赛亚必须为世人的罪受死的事实。


太20:18 “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

【本会注释】

上耶路撒冷去。见对第17节的注释。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交给。这是马太记载的,耶稣第三次尝试告诉那十二个人关于他的受苦和死亡的事(见太16:21;17:22,23;参可8:31;9:31;10:32-34)。路加也记载了这三个场合(见路9:22,44;18:31-33),但也提到了马太和马可都没有提到的另外三个场合(见路12:50;13:33;17:25)。后三个场合是附带提到基督的受苦和死亡的,而不是主要致力于这个主题,并且是发生在只有路加记载了的比哩亚传道期间(见对路18:31的注释)。

祭司长。见对太2:4的注释。

文士。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1,55页。

定他死罪。自从两年前治好毕士大池边那个瘫子之后,犹太人曾一直密谋杀害耶稣,并且无论他到哪里都曾派探子跟随他(见对约5:18的注释;《历》第二十一章)。他在加利利使命的成功曾使他们加强了这些努力(见对路5:17的注释)。从那时以后,他们就变得越发大胆地屡次当众攻击他了(见对太15:21;16:1;可7:1,2的注释)。最近,在比哩亚传道期间,他们曾多次作出尝试要逮捕他并要杀害他(见对太19:3的注释)。他们的计划现在迅速地更为明确地成型了,特别是自从此前几周复活了拉撒路以后。


太20:19 又交给外邦人,将他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复活。”

【本会注释】

交给。耶稣第一次明确地提到了外邦人,即罗马当局会执行他的死刑的事实。

钉在十字架上。三年前,耶稣曾告诉过尼哥底母他必被“举起来”,从而暗示了被钉十字架(见对约3:14的注释)。现在,他第一次清楚地预言了他死的方式。

第三日。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48-250页。


为首与为仆

太20:20 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

【本会注释】

那时,……上前来。[雅各和约翰的野心,太20:20-28=可10:35-45。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这个重要的事件与前述经文密切相关(第17-19节)。请想一下耶稣刚刚那么鲜明地宣布了,他的死期将近的境况之后。雅各和约翰就带着他们要在天国里居首位的自私请求来到耶稣面前!在这里,鼓动人心的自私和上帝无私的爱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能是默想到耶稣曾宣告说“当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的时候”(太19:28),那十二个人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促使了雅各和约翰请求得到紧挨着耶稣的宝座。

西庇太儿子。或,雅各和约翰弟兄俩(见路5:10)。他们的母亲,很可能是撒罗米(见太27:56;参可15:40;16:1),也可能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姐妹(见对约19:25的注释)。她是那群在旅途中陪伴照顾耶稣和他的门徒们之需要的妇女中的一位(见路8:1-3;参《历》第六十章)。马可明确提到雅各和约翰亲自向耶稣提出了他们的请求(可10:35),而马太却没有给出他们的名字,只是说他们的母亲提出了请求。这位母亲曾鼓励了她儿子们的野心,并且陪着他们带着这个野心来到耶稣面前(见《历》第六十章)。显然她提出了这个主题(见太20:20),然后雅各和约翰就为自己的利益说话了(见可10:35;见对太20:22的注释)。

拜。见对太8:2;15:25的注释。


太20:21 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本会注释】

你要什么呢。或,“你要求什么呢”?耶稣在这里对这位母亲讲话,可能是出于尊敬,虽然那两个门徒也跟她在一起。

在你右边。雅各和约翰要求的是两个有最大的尊荣和特权的位置。

在你国里。马可福音读作:“在你的荣耀里”(可10:37),与“他荣耀的宝座”(太19:28)这种措辞类似。关于基督国度的本质,见对太3:2;4:17;5:2;路4:19的注释。


太20:22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说:“我们能。”

【本会注释】

你们所求的。直译是,“你们为自己求”。使用复数词“你们”说明雅各和约翰也为自己的利益说话了(见对第20节的注释)。

杯。耶稣要在客西马尼园中,在他受审时,以及在十字架上饮下的苦杯的比喻性表达(见太26:39;可14:36;路22:42;约翰18:11)。“杯”在圣经中常用来象征苦难或刑罚(见赛51:17;耶49:12;哀4:21;见对诗11:6;16:5的注释)。

受的洗。希腊文baptizō。见对太3:6的注释。在这里显然是象征性地使用了这个词。“杯”怎样代表耶稣的苦难,“洗”也怎样代表他的死(见罗6:3,4;见对路12:50的注释)。

我们能。雅各是那十二个人中首先殉道的(见徒12:2),而他的弟弟约翰却比别的门徒都长命(见《述》第五十三、五十六章)。


太20:23 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本会注释】

不是我可以赐的。耶稣没有公开责备这两弟兄大胆的行为,而是不那么直接地对待他们。显然,雅各和约翰以及他们的母亲是独自来见耶稣的。

为谁预备的。在天国中,地位并不是基于影响或偏爱授予的,也不是能挣来的。它只能基于适切性授予,而适切性是由服务他人的精神来衡量的(见对太20:15的注释)。得胜的,才受邀与基督同坐他的宝座(见对启3:21的附注)。

我父。作为众人中的一个人,耶稣并没有运用他的王权(见对约第一章的注释)。


太20:24 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他们弟兄二人。

【本会注释】

恼怒。那十个人感到雅各和约翰在寻求占他们的便宜,可能是因为这弟兄俩与耶稣可能存在亲戚的关系(见对第20节的注释)。


太20:25 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

【本会注释】

君王。这并不是耶稣第一次指示他的门徒关于谦卑和服务的事了(见对太18:1,3;可9:35的注释)。

为主。直译是,“向它逞威风”,或“行使统治”。属世权威的行使是基于权柄。它确实别无他法。


太20:26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本会注释】

不可这样。在地上,身居要职有权威的人倾向于“辖管”那些在他们之下的人。但在天国的公民中,权柄、地位、才干、和教育都只能奉献于服务他人,决不可以用来辖制别人。

愿为大。见对可9:35的注释。最大的人要最无私地服务他人。显然地,耶稣赞成“为大”的愿望是根据服务而不是统治。

用人。希腊文diakonos,“侍者”,“仆人”或“执事”(见对可9:35的注释)。


太20:27 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

【本会注释】

仆人。希腊文doulos,“被奴役的人”,或“奴隶”。


太20:28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本会注释】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耶稣的一生乃是卓越服务的一生。他的服务始终没有利用拉比们通常所要求的任何特权,他没有可称为是属于自己的财产,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利益运用神圣的能力。

命。希腊文psuchē(见对太10:28的注释)。

赎价。希腊文lutron,“赎金”,“赎罪”或“补偿”。在纸莎草文献中,Lutron被用来指为使一个奴隶成为自由人而为他付上的赎价。它也被用来指赎回一件抵押品付出的赎金。相关的动词lutroō,被译为“赎”或“得赎”(见路24:21;多2:14;彼前1:18)。在这里,耶稣第一次清楚明白地说出了他死亡的本质乃是代死的话。他至高牺牲的这个方面,在作出这个牺牲前七百前就已经由以赛亚先知清楚地阐明了(见对赛53:4-6的注释)。基督的死确实有值得效法的方面,但远不止于此。它首先并且最重要的乃是代死。否则耶稣就不会有将人们从他们的罪恶里救出来的能力了(见对太1:21的注释)。关于促使耶稣代表罪人作出这一伟大牺牲的精神,见腓2:6-8。

有些人提出耶稣要么为魔鬼要么为上帝付出了“赎价”的说法,无论怎样都是没有根据的。


治好两个盲人

太20:29 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有极多的人跟随他。

【本会注释】

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瞎子巴底买,太20:29-34=可10:46-52=路18:35-43。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见“比哩亚末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


太20:30 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太20:31 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太20:32 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做什么?”

太20:33 他们说:“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

太20:34 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