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10章
1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
2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
3但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差臣仆来不是详察窥探,要倾覆这城吗?”
4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
5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
6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就打发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与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
7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
8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琐巴与利合的亚兰人,陀伯人并玛迦人,另在郊野摆阵。
9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
10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
11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
12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 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
13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
14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约押就离开亚扪人那里,回耶路撒冷去了。
15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又聚集。
16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他们到了希兰,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
17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旦河,来到希兰。亚兰人迎着大卫摆阵,与他打仗。
18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百辆战车的人,四万马兵,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
19属哈大底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以色列人和好,归服他们。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
耶利米书14章
14:1耶和华论到乾旱之灾的话临到耶利米:
14:2“犹大悲哀,城门衰败,众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声上达。
14:3他们的贵胄打发家僮打水,他们来到水池,见没有水,就拿着空器皿,蒙羞惭愧,抱头而回。
14:4耕地的也蒙羞抱头,因为无雨降在地上,地都乾裂。
14:5田野的母鹿生下小鹿,就撇弃,因为无草。
14:6野驴站在净光的高处,喘气好像野狗,因为无草,眼目失明。”
14:7耶和华啊,我们的罪孽虽然作见证告我们,还求你为你名的缘故行事。我们本是多次背道,得罪了你。
14:8以色列所盼望在患难时作他救主的啊,你为何在这地像寄居的,又像行路的只住一宵呢?
14:9你为何像受惊的人,像不能救人的勇士呢?耶和华啊,你仍在我们中间,我们也称为你名下的人,求你不要离开我们。
14:10耶和华对这百姓如此说:“这百姓喜爱妄行(注:原文作“飘流”),不禁止脚步,所以耶和华不悦纳他们。现今要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
14:11耶和华又对我说:“不要为这百姓祈祷求好处。
14:12他们禁食的时候,我不听他们的呼求;他们献燔祭和素祭,我也不悦纳。我却要用刀剑、饥荒、瘟疫灭绝他们。”
14:13我就说:“唉!主耶和华啊,那些先知常对他们说:‘你们必不看见刀剑,也不遭遇饥荒,耶和华要在这地方赐你们长久的平安。’”
14:14耶和华对我说:“那些先知托我的名说假预言,我并没有打发他们,没有吩咐他们,也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向你们预言的,乃是虚假的异象和占卜,并虚无的事,以及本心的诡诈。
14:15所以,耶和华如此说:论到托我名说预言的那些先知,我并没有打发他们。他们还说这地不能有刀剑饥荒,其实那些先知必被刀剑饥荒灭绝。
14:16听他们说预言的百姓,必因饥荒刀剑抛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无人葬埋。他们连妻子带儿女,都是如此。我必将他们的恶倒在他们身上(注:或作“我必使他们罪恶的报应临到他们身上”)。
14:17你要将这话对他们说:‘愿我眼泪汪汪,昼夜不息,因为我百姓(注:原文作“民的处女”)受了裂口破坏的大伤。
14:18我若出往田间,就见有被刀杀的;我若进入城内,就见有因饥荒患病的。连先知带祭司在国中往来,也是毫无知识(注:或作“不知怎样才好”)。’”
14:19你全然弃掉犹大吗?你心厌恶锡安吗?为何击打我们,以致无法医治呢?我们指望平安,却得不着好处;指望痊愈,不料,受了惊惶。
14:20耶和华啊,我们承认自己的罪恶,和我们列祖的罪孽,因我们得罪了你。
14:21求你为你名的缘故,不厌恶我们,不辱没你荣耀的宝座;求你追念,不要背了与我们所立的约。
14:22外邦人虚无的神中,有能降雨的吗?天能自降甘霖吗?耶和华我们的 神啊,能如此的不是你吗?所以我们仍要等候你,因为这一切都是你所造的。
马太福音25章
1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
2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
3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4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
5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
6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
7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
8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
9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
10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
11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
12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13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14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15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16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
17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18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19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20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21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2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23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4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5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
26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7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28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29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30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31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
32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
33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34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35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36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37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
38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
39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40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41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
42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
43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
44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
45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46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撒母耳记下10章
提要:1 大卫差遣使者去安慰拿辖的儿子哈嫩,受到了卑劣的对待。6 亚扪人虽有亚兰人支持,还是被约押和亚比筛战胜了。15 朔法在希兰带领新补充的亚兰军队,被大卫杀死了。
击败亚扪人和亚兰人
撒下10:1 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王。对观经文给出了他的名字拿辖(代上19:1)。约在50年前一位名叫拿辖的亚扪统治者曾为占领基列雅比与扫罗打了一仗(撒上11:1-11)。有可能扫罗时代的拿辖与大卫时代的拿辖是同一个人。作王50年虽然不同寻常但并不是不可想象的。这里记录的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在晚于大卫作王的中期,因为所罗门可能是在大卫通奸并与亚扪人作战后两年左右出生的(撒下12:24),当他作王时已经有一个一岁的儿子了(王上11:42;14:21)。
撒下10:2 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
【本会注释】
厚待。如果曾厚待大卫的拿辖就是曾被扫罗击败的拿辖(撒上11:1-11)的话,这似乎是可能的(撒下10:1,2),那么拿辖在大卫逃离扫罗期间待大卫如友就容易理解了(见《祖知》第七十章)。
撒下10:3 但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差臣仆来不是详察窥探、要倾覆这城吗?”
【本会注释】
差人来安慰。大卫曾派遣他的特使带着友好的意图去亚扪,但是他的动机却被错误地判断了。拿辖从未做过大卫的真朋友,而只是因为大卫也是扫罗的一个敌人所以才厚待他。亚扪人憎恨希伯来人,并且轻视对真上帝的敬拜。现在他们不能理解促使大卫差遣特使来访的仁慈的真精神。他最好的意图被误解了,并且给他的动机加上了虚伪的色彩。亚扪人的首领们所说的话是不真实的,并且一定会引起麻烦。
撒下10:4 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
【本会注释】
剃去。这种凌辱不会被以色列轻易接受。身为大使,人身就不受侵犯在列国之中乃是公理。对大卫的使节施加这种无礼的侮辱,亚扪人就是在公开挑战。有一段时间他们曾警惕于大卫实力的增长,现在可能决定算帐的日子到了。但是他们没有亲自发动对抗,而是通过这一事件,可能企图要从事一种方针会使人看起来他们是受攻击被侵犯的一方,以便他们可以要求其邻邦的同情。
割断他们的衣服。大卫的使节显然穿着长袍。割断这些外袍的下半截,使穿着者受到羞辱与嘲笑,与剃去他们的胡须是同样的侮辱。侮辱大使就是侮辱他们所代表的国家。
撒下10:5 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
【本会注释】
住在耶利哥。胡须被认为是必要的尊严;否则刮光胡须可能就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些人从东边穿过约旦河就会抵达耶利哥。虽然耶利哥曾被约书亚毁灭了,但是可能有一小群定居者又在著名的耶利哥泉成长起来了(见书6:26)。约一个世纪之后,在亚哈作王期间,耶利哥被伯特利人希伊勒修建了(王上16:34)。
撒下10:6 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就打发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与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
【本会注释】
招募。根据代上19:6,哈嫩付了1,000他连得银子雇了马兵和战车。花这么一大笔钱招募军队来支持亚扪预示着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对亚扪人来说,它意味着反对以色列的全面战争,企图要压碎大卫的军队,并且坚决消除希伯来人统治西亚的所有威胁。
伯利合。字面意义是“街屋。”在8节中称作“利合”。对观段落是“美索不达米亚”(代上19:6)。其确切位置不知。
琐巴。见撒下8:3的注释。
玛迦王。这个应该译为“玛迦的王”(见代上19:7)。两处的希伯来词是一样的。关于它的位置见申3:14;书12:5。它很可能是亚兰人一个较小的国,因为它只提供了1,000人。
陀伯人。字面意义是“陀伯的人[或人们]”。这个地点在历代志的对观记录中没有提到。耶弗他被迫离开基列时曾逃到陀伯(士11:3)。它的位置不确定;可能在基列拉末的东北。
一万二千。从陀伯雇来的这12,000人,从伯利合与琐巴雇来的20,000人,总计就是32,000人。历代志给出的这个数字是战车的总数,意思也许是马兵(代上19:7)。除此之外,历代志还提到玛迦“人”,但是没有给出数目。显然这32,000雇佣兵是分为战车、骑兵和步兵的。
撒下10:7 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
【本会注释】
大卫听见了。亚扪人已经招募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决心要压碎大卫。从东方和北方传来的消息是有广大无边的军队临近了以色列边境,威胁着要终结以色列国。大卫没有坐着等待直到他的国家被侵略,而是派约押去对付即将来临的众军。
撒下10:8 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琐巴与利合的亚兰人、陀伯人,并玛迦人,另在郊野摆阵。
【本会注释】
在城门前。进行这次战役的城市名称并没有给出。它可能是拉巴(或拉巴亚扪),亚扪人的京城(见撒下12:26-29的注释)。拉巴靠近雅博河的源头,在约旦东边23英里(36.8公里)。这个地点,现在称作`Ammân,是约旦国的首都。雇佣军已经前进到了米底巴(代上19:7),在拉巴西南18英里(28.8公里),耶利哥东南23英里(36.8公里)。亚扪人直接扎营在城前,而他们的盟军却分成了几支军队,扎营在距城有一定距离处,那里的地面更适于机动运用战车和骑兵。
撒下10:9 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
【本会注释】
摆阵。当约押视察局面时,他发现自己处于在京城前面摆阵的亚扪人之间,并且亚扪人的盟军在西南。无论他可能进攻哪一支军队,都会发现另一支军队在他后面。敌军的这种部署既有优势又有危险,富有经验的约押以敏锐的眼目看透了全局。他开始与已经分成两部分的敌军作战。为了防止受到后方的袭击,他把自己的部队分成了两部分,一支攻打亚扪人,另一支攻打他们的盟军。
挑选精兵。最好的以色列兵被选出来攻打亚兰人,因为他们因着战车和骑兵形成了敌军的最强部分。约押亲自统帅这些精兵。
撒下10:10 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
撒下10:11 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
【本会注释】
你就来帮助我。彼此的战斗都在附近,约押和亚比筛的军队都处于便于彼此帮助的位置,敌军就不是这样了。这两兄弟知道他们可以彼此依赖,并且如果形势变得十分艰难了,每一方都知道会立即得到帮助。
撒下10:12 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上帝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
【本会注释】
当刚强。这是一种需要勇气的局势。以色列国的存在处于危险之中。一个坚决而强大的敌人正在摆阵反对他们。对约押来说,在两支敌军之间带领他的属下需要极大的胆量,他可能很容易就会被包围,于是就会同时受到两方的攻击。
上帝的。这是耶和华的事业,以色列是上帝的子民,而巴勒斯坦是上帝的土地。这是上帝应许给他们的土地。以色列是为耶和华而战。
撒下10:13 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
撒下10:14 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约押就离开亚扪人那里,回耶路撒冷去了。
【本会注释】
他们也逃跑。亚扪人的勇气并不比他们的盟军大。要是亚兰人证明得胜了,然后亚扪人才会前进去与亚比筛作战。但是当亚兰人逃走时,他们的勇气也就消失了,他们得胜的希望也随之消失了。
进城。他们在城门扎营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万一局势反转他们便可以就地撤退。在这种情况下,而且带着这种精神,他们不可能会盼望尽其全力。
约押就回去了。约押把胜利进行到底是不可能的。亚兰人与他们的马兵战车很容易逃脱,而亚扪人也可以得到他们城墙的保护。只有长期高代价的围攻才能使他们就范。大卫似乎没准备这样做。
撒下10:15 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又聚集。
【本会注释】
又聚集。约押的胜利并没有结束这场冲突。以色列军队的撤退给了敌军重新作战的机会。
撒下10:16 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他们到了希兰,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
【本会注释】
哈大利谢。或哈大底谢(见撒下8:3的注释),琐巴王(撒下8:3)。
大河。幼发拉底河。这位亚兰王因其军队所遭受的失败而悔恨,现在为他自身的利益从事这场战斗了。先前亚兰人只是作为受雇的援军,但是现在他们决心要作战以便恢复他们所丧失的声望了。哈大底谢的影响力超过了幼发拉底河,进入了后来显然属于亚述的领域,并且从那里调集了军队来支持他的兵力。
希兰。约旦东边某处的一座城(17节),但是其确切位置不知。它可能被认为是阿力玛(玛加比上5:26),现在是`Alma,在浩兰地区,加利利东部,或者在靠近雅博的埃兰姆。
撒下10:17 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但河,来到希兰。亚兰人迎着大卫摆阵,与他打仗。
【本会注释】
聚集以色列众人。这是大卫作王时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以色列受到了毁灭的威胁。撒但在影响着列国发动这次进攻为要毁灭以色列。为应付这局势,大卫亲自统帅他的军队,并且集合了全国的力量。
撒下10:18 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百辆战车的人,四万马兵,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
【本会注释】
四万马兵。代上19:18说是“四万步兵。”此处没有本质上的矛盾,因为马兵和步兵都包括在那些被杀的人之内。撒母耳记的作者着重于马兵而历代志的作者着重于步兵。两种兵都在场并且两种兵都是主力。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败北,使得大卫的仇敌在大卫作王的余下时间没有复原,在所罗门作王的期间也没有复原。
杀了朔法。那时候将军是与他们的士兵一同作战的,他们本人受着同样的危险并且经常遭受同样的命运。亚哈就是这样在与亚兰人作战时被杀死的(王上22:34-37),约西亚也是这样在米吉多被埃及王尼哥杀死的(王下23:29)。
撒下10:19 属哈大底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以色列人和好,归服他们。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
【本会注释】
属哈大底谢的。从这句话可以略知哈大利谢(哈大底谢)的大权柄。这些曾向哈大利谢进贡的附属国现在转而效忠于大卫并向他进贡了。上帝曾通过亚伯拉罕(创15:18)和摩西(申11:24)预言过以色列的统治会延伸到幼发拉底河,这些预言现在应验了。以色列已经成了四围列国要认真对付的一个强大势力。曾摆阵与以色列作对的国家已经被制服了,并且要压碎大卫的努力只是增强了他的能力和声望而已。没有任何对准上帝或上帝的子民的武器能成功。可能会有考验与艰难的时期,但上帝的圣工却必在每一考验中显出胜利。
亚兰人不敢。大卫是成功的,因为他信靠的远远不止人力。亚扪曾寻求来自亚兰的帮助,但是大卫寻求来自上帝的帮助。上帝的百姓可能会想他们有时必须倚靠世界的能力与影响以便成功地完成他们的任务。但是他们常常是通过与世界不圣洁的联盟使自己的意图遭到失败。当以色列初次面对强国大联合的列阵攻击时,许多人的心都充满了恐惧,但是当斗争结束时,以色列的敌人就有理由恐惧了。亚兰人发现在帮助亚扪人反对以色列的努力中,他们从事的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斗,与上帝作战。
耶利米书14章
提要:1 可怕的饥荒 7 耶利米为此而祈祷。10为百姓的祈求,上帝不肯听。13 不能以说谎的先知为借口。17耶利米受感动代百姓倾诉。
1 耶和华论到干旱之灾的话临到耶利米:
【本会解释】
耶和华……的话。本节开始一个新的预言,一些人认为它延续到耶17:18。耶14章的信息没有标明日期。但据推测其发表的时间比约雅敬执政第三年的后半叶要早一点(见耶25:1),因为本章中没有暗示迦勒底人已经进攻耶路撒冷。
干旱。见耶3:3。如果这里的干旱就是耶3:3的干旱,那么这段预言发表的时间可能就在耶利米工作的头十年。
2 犹大悲哀,城门衰败。众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声上达。
【本会解释】
城门口是古代公共生活的中心(见创19:1注释)。城门的衰败,代表商务和其他的公众事务的崩溃。
3 他们的贵胄打发家僮打水;他们来到水池,见没有水,就拿着空器皿,蒙羞惭愧,抱头而回。
【本会解释】
见没有水。参王上18:5;摩4:7,8。
抱头而回。表示伤心(见撒下15:30;19:4)。
4 耕地的也蒙羞抱头;因为无雨降在地上,地都干裂。
【本会解释】
耕地的也蒙羞抱头。意为 “被恐惧所打击”。在诗体的语言中,用于人类的词语,有时用来指无生命的物体。
5 田野的母鹿生下小鹿,就撇弃,因为无草。
【本会解释】
以对待幼崽的柔情而著称的母鹿,此时因找不到青草,而在绝望之中也抛弃了她的幼崽。
6 野驴站在净光的高处,喘气好象野狗;因为无草,眼目失明。
【本会解释】
野狗(tannim)。见耶9:11注释。
7 耶和华啊,我们的罪孽虽然作见证告我们,还求你为你名的缘故行事。我们本是多次背道,得罪了你。
【本会解释】
耶利米出于对同胞的爱,求主饶恕他们(见耶7:16注释)。他代表他们承认自己的罪孽。先知知道,是犹大属灵上的背叛给百姓带来旱灾(耶3:2,3)。
8 以色列所盼望、在患难时作他救主的啊,你为何在这地象寄居的,又象行路的只住一宵呢?
【本会解释】
以色列所盼望(miqweh Yisra'el)。该词组只出现在本节和耶17:13。先知强调,除了上帝以外,以色列来是没有“盼望”的。
【本会解释】
行路的。先知形象地描绘在犹大“患难”时,上帝似乎不关心他们。
9 你为何象受惊的人,象不能救人的勇士呢?耶和华啊,你仍在我们中间;我们也称为你名下的人,求你不要离开我们。
【本会解释】
受惊的。或“困惑的”。七十士译本为“你难道像一个沉睡的人吗?”
在我们中间。耶利米得胜的信心使他确信上帝不会像第8节所说的,如同一个“行路的”过客(见第8节);上帝会一直信实地住在祂的子民中间。先知坚信虽然上帝推迟了行动,但祂像一个“勇士”,会拯救祂自己的子民。
10 耶和华对这百姓如此说:这百姓喜爱妄行(原文作飘流),不禁止脚步,所以耶和华不悦纳他们。现今要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
【本会解释】
不悦纳他们。犹大的百姓不离弃他们的罪孽,喜欢“飘流”在自己犯罪的道路上,所以上帝拒绝了耶利米的请求。
追讨。为了惩罚(见诗8:4;59:5注释)。
11 耶和华又对我说:“不要为这百姓祈祷求好处。
【本会解释】
见耶7:16;11:14。
12 他们禁食的时候,我不听他们的呼求;他们献燔祭和素祭,我也不悦纳;我却要用刀剑、饥荒、瘟疫灭绝他们。”
【本会解释】
我也不悦纳。本节一般理解为这些禁食和祭物只是出于礼仪的,没有带着真实敬拜的精神(见赛1:10-15),所以上帝不予悦纳。但也可理解为他们的禁食和供物,虽然出于一定的诚意,但已为时太晚,无法改变上帝的惩罚。
用刀剑。人类的历史不断地重演战争的灾难,以致刀剑,饥荒和瘟疫经常是一起提到的(见耶21:9)。
13 我就说:“唉!主耶和华啊,那些先知常对他们说:‘你们必不看见刀剑,也不遭遇饥荒;耶和华要在这地方赐你们长久的平安。’”
【本会解释】
那些先知常对他们说。以色列人属灵堕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虚伪腐败、沽名钓誉的先知,发挥了强大的影响,迷惑百姓期待平安。这些先知貌似有理地推测,以色列人既是上帝的选民,就不可能遭遇任何的失败,所享受的只是福气。这些假宗教领袖的教训,在百姓听来,比上帝真仆人的信息更加悦耳,所以假先知比上帝所指定的代言人更受人欢迎。假先知的反对,使上帝使者的工作遭遇极大的困难(见赛30:8-10;耶5:31;结13;摩3:5-12)。
你们必不看。假先知用特殊的方式说出大家所爱听的话,否认向上帝的子民所宣布的三个灾难(见第12节),并承诺他们享有持续的繁荣和“长久的平安”之福。
14 耶和华对我说:“那些先知托我的名说假预言,我并没有打发他们,没有吩咐他们,也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向你们预言的,乃是虚假的异象和占卜,并虚无的事,以及本心的诡诈。
15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论到托我名说预言的那些先知,我并没有打发他们;他们还说这地不能有刀剑饥荒,其实那些先知必被刀剑饥荒灭绝。
【本会解释】
被刀剑饥荒。上帝向这些骗子宣布了他们声称绝不会来临的灾祸。
16 听他们说预言的百姓必因饥荒刀剑抛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无人葬埋。他们连妻子带儿女,都是如此。我必将他们的恶倒在他们身上(或作:我必使他们罪恶的报应临到他们身上)。”
【本会解释】
未按体面的礼仪埋葬,被犹太人视为极大的屈辱(见耶8:2;16:5,6)。
17 你要将这话对他们说:愿我眼泪汪汪,昼夜不息,因为我百姓(原文作民的处女)受了裂口破坏的大伤。
【本会解释】
本节采用拟人的手法。处女指犹大,特别是她的首都耶路撒冷(见赛37:22;耶8:21;哀1:15;2:13)。
18 我若出往田间,就见有被刀杀的;我若进入城内,就见有因饥荒患病的;连先知带祭司在国中往来,也是毫无知识(或作:不知怎样才好)。
【本会解释】
见有被刀杀的。先知预见了百姓被掳到巴比伦以后国土的荒凉状态。
因饥荒患病。如营养不良的和其他因缺乏食物而造成的身体衰弱。
往来。或“交易”。这句话含义不明。有人认为是指先知和祭司在被掳的土地上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接下来会被带到何方。其他人则认为是指虚伪的宗教领袖没有从被掳的严厉经验中吸取教训,在被掳期间继续热中于自己的交易。
19 你全然弃掉犹大吗?你心厌恶锡安吗?为何击打我们,以致无法医治呢?我们指望平安,却得不着好处;指望痊愈,不料,受了惊惶。
【本会解释】
先知出于对祖国和同胞的爱,再次为他们恳切代求(见第7-9节)。他开始就灾难的原因向上帝认真提出申辩。
20 耶和华啊,我们承认自己的罪恶,和我们列祖的罪孽,因我们得罪了你。
【本会解释】
耶利米坦率地承认他同胞的罪。但他提出了上帝对于祂子民的爱(见诗85:10注释)。
21 求你为你名的缘故,不厌恶我们,不辱没你荣耀的宝座。求你追念,不要背了与我们所立的约。
【本会解释】
为你名的缘故。把耶利米的理由与摩西代表以色列所提出的理由对比一下(见民14:15-19)。
宝座。上帝的宝座象征上帝的临格。这里的宝座似乎指耶路撒冷为上帝的住所(见耶3:17;17:12)。
22 外邦人虚无的神中有能降雨的吗?天能自降甘霖吗?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能如此的不是你吗?所以,我们仍要等候你,因为这一切都是你所造的。
【本会解释】
在干旱的时期,偶像的虚妄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了(第1节)。这些假神根本无法提供所急需的雨(见赛41:29;耶10:3,8)。
马太福音25章
提要:1十童女的比喻,14才干的比喻。31以及对于最后审判的描述。
十童女的比喻
太25:1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
【本会注释】
天国。[十个童女,太25:1-13。关于比喻,见本注释第203-207页。] 见对太4:17;5:2的注释;参对路4:19的注释。关于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环境,见对太24:1-3,42的注释。耶稣和至少四个门徒在橄榄山西面的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山,暮色越来越深了(《路》第二十九章)。与往常的情况一样,与耶稣所讲的比喻相关的场景正在那些听这故事的人眼前上演(见《路》第二十九章)。
好比。或,“比较”(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页)。这个比喻的重点在于为基督的降临作预备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作好预备的重要性(见对太24:44的注释)。
童女。或,“少女”(修正标准译本)。显然十这个数字并不附带什么重要性,在别的地方耶稣似乎只是用来做约整数(见对路15:8的注释)。在这个比喻中,十个童女代表所有那些声称拥有耶稣的纯正信仰的人(《路》第二十九章)。他们相信耶稣不久不就要降临。请比较启14:4。
灯。来自希腊文lampades,既指火把也指灯,在这里指后者。这些灯很可能由安在灯棍上的陶碗构成。灯碗内盛有油,并且有一个灯芯浮在油里,其顶端立在碗边。新娘一方的人是“带着火把”前进的(《路》第二十九章)。灯代表上帝的话(《路》第二十九章;见诗119:105)。
出去。那十个童女在新娘家附近等候着新郎和他那一方的人到来,打算陪伴新娘一方去新郎家,在那儿参加婚筵(见《路》第二十九章)。那十个童女被唤醒看到迎亲的行列没有叫上他们就离开了的事实(《路》第二十九章),暗示他们并不是新娘的密友,而是熟人,根据东方的习俗,熟人会受欢迎加入迎亲的行列并主动分享欢宴。
迎接新郎。在他从自己的家出来到新娘的家,要求她并护送她到他家时。
太25:2 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
【本会注释】
五个。五这个数字显然并不附带什么重要性,数字十也是一样(见对第1节的注释)。在这群人中只有两类童女。随着叙述的进展,这两类人的区别也变得明显了,实际上,正是她们之间的区别构成了这个比喻的特点。
愚拙的。那五个愚拙的童女并不是假冒为善的人(《路》第二十九章)。她们“愚拙”是因为她们没有使自己屈服于圣灵的运行。在这方面她们代表土浅石头地的听众(《路》第二十九章;见对太13:5的注释)和那个没有穿婚筵礼服的人(见对太22:11-14的注释)。她们被福音所吸引,但自私使得真理无法深深扎根在他们的生活中并结出基督化品格的果子(见对结33:32;太7:21-27的注释)。她们会列身于那些响应“平安了,平安了”的呼喊的人(见《早》属灵的恩赐;《祖知》第七章;见对帖前5:3的注释;参耶6:14;8:11;28:9;结13:10,16)。
太25:3 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本会注释】
油。象征圣灵(《路》第二十九章;见亚4:1-14),这里描绘的教友们缺乏圣灵。他们熟悉真理的理论,但是福音在他们的生活中却没有实现任何改变。
太25:4 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
【本会注释】
聪明的。比喻中聪明的童女代表那些明白、感激并且使自己得益于圣灵的服务的基督徒们。现今那些欢迎圣灵进入自己的生活中并与他在他指定的任务中合作的基督徒确实是“聪明的”(见约14:16,17;约16:7-15)。
器皿。或,“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油壶或油瓶。这些容器是用来储备油的。
太25:5 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
【本会注释】
迟延。希腊文chronizō,“耽搁”,“拖延”。该比喻对那些“以为上帝的国快要显出来”的人乃是一个警告(路19:11;参太24:3;徒1:6)。耶稣不会像他们曾预期的那么快回来。但是如果以一种清楚明确的方式告诉门徒们这一点就会使他们气馁(见对太24:3的注释)。
现今的基督徒们最好要谨记,天上新郎的迟延并不是由于他那方面有任何预备上的缺乏。要是他的百姓已经准备好欢迎他,并且完成了为他的降临准备世人的指定任务的话,他很久以前就会来了。见《历》第六十九章)。
打盹、睡着了。即,她们变得昏昏欲睡并且睡着了。
太25:6 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
【本会注释】
半夜。当疲倦等候的童女们最昏昏欲睡的时候。“半夜”代表属灵的黑暗。极大的属灵黑暗。在末后的日子,极大的属灵黑暗会笼罩世界(见《路》第二十九章)。
太25:7 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
【本会注释】
起来。十个童女都响应了呼召要去加入迎亲的行列。
收拾。灯显然已经很久没有照料了。它们需要“收拾”以便可以继续亮着。
太25:8 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
【本会注释】
对聪明的说。愚拙的童女未曾学会亲自接受责任的功课。她们已经陷入了依靠别人弥补她们自己缺乏远见的习惯。
分点油。即,“分你的一些油”。愚拙的童女们的预备并不彻底不认真,而是表面肤浅的。
要灭了。直译是,“在熄灭”。考验的时辰已经到了,但是她们的预备证明是肤浅不足的。她们没有储备用来应付意外的紧急情况。她们开头做的很好,但却没有预备忍耐到底(见对太24:13的注释)。
太25:9 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
【本会注释】
你们自己去买。为这个场合给愚拙的童女足够的油就会使聪明的童女没有油。后者并不是自私的。品格是不能转移的。一个基督徒不能为另一个基督徒做他自己必须为那摆在前面的危机要做的预备。
太25:10 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
【本会注释】
她们出去买的时候。在宽容时期结束之后,要获得那些陪伴天上的新郎到他父家去所必需的品格特性就太晚了,不是因为上帝这方面有任何不愿意,而是因为品格已经固定了。
门就关了。请比较当以扫发现他已经丧失了长子权时的感觉(见对来12:17的注释)。她们被排斥在婚筵之外乃是她们故意选择的结果(见《善》第三十三章)。
太25:11 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
【本会注释】
给我们开门。那五个愚拙的童女寻求忠心侍奉的奖赏,却不愿献上那种侍奉(见对第10节的注释)。
太25:12 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本会注释】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我不认识你们。似乎那五个童女并不是新娘特别的朋友,新郎对他们决没有什么义务(见对第1节的注释)。看来她们正企图进去,但她们并没有权利这么做,而且情况确实如此。当门开着时,要是她们准备好进去,就会受到欢迎,但是现在门已经关了。她们的缺乏远见是无可推诿的,她们的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关于那些想要列身于得救的人中但却没有做好必需的预备之人的令人心碎的失望,见对太7:23;22:1-14的注释。“在口说或笔写的所有悲伤的话中,最悲伤的就是这些话了:‘我本来可以的!’”
太25:13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本会注释】
所以,你们要警醒。即,该比喻的教训(见对太24:42,44的注释)。
按才受托的比喻
太25:14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天国。[才干,太25:14-30. 参路19:11-28的注释。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天国”是译者补充上去的。关于讲这个比喻的详情,见对太24:1-3;25:1的注释。关于这个比喻说明的真理,见对太24:45-51的注释。
鉴于十童女的比喻(太25:1-13)将重点放在了个人为基督所应许的再来所做的预备上,所以才干的比喻就强调了为别人救灵服务的责任。因此,要“警醒”(太24:42)既包括个人的预备也包括个人的传道工作。
这个比喻在许多方面和十锭银子的比喻相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人要往。见对路19:12的注释。耶稣以这种方式指自己。
外国。耶稣回到了天庭。十锭银子的比喻中的贵胄出去是“要得国回来”(见对路19:12的注释)。
仆人。耶稣以这种方式指自己的门徒们,他已经委托他们管理他在地上的事务(见对太28:19,20的注释)。我们属于上帝乃是由于他创造的能力和他救赎的恩典。我们自己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他。
交给他们。主人有两个目的:(1)要增加他的财产,以及(2)要考验他的仆人们,预备委托给他们更大的责任。同样地,基督已经把福音的工作交托给了人们,为的是促进他的国在地上的影响并且训练他的仆人们,以便交给他们更多的责任。见对太25:21;路19:13的注释。
太25:15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本会注释】
才干。一他连得银子重687.5金衡盎司,或21.38公斤(见本册注释原文第49页);而这依照一个普通劳工的日工资,就相当于18年还要多的工资(另见对路19:13的注释)。才干代表圣灵特别的恩赐,以及所有天赋天资。
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要为上帝做的工作。虽然有各种不同程度的责任,但无一例外都要负责任。
各人的才干。委托给每个仆人的金额在主人估计中是他们每个人都能聪明地运用的;同时也足以挑战每个仆人的聪明才智和技能,从而给他提供一个获得经验的机会。主人在委托给每个仆人的金额上作了区分,然后要求他们忠心履行使用有关银子的责任。
太25:16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
【本会注释】
拿去作买卖。原文证据在(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随即”这个词是属于第15节—“随即往外国去了”—还是属于第16节—“他随即拿去作买卖”之间有分歧。依照后一种读法,那仆人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就开始执行委托给他的任务。证明他是勤勉的。
太25:17 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太25:18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本会注释】
掘开地。在古时,这通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保存财宝的办法(参太13:44)。现今在博物馆里的古钱币往往来自这种藏宝方式。
太25:19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本会注释】
算帐。见对太18:23的注释。
太25:20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本会注释】
另外的五千。见对路19:16的注释,那里的收益更大。
太25:21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本会注释】
好。主人的赞成与每种情况的利益额并不成比例,而是与所显示的忠诚成比例(见对太20:8-16的注释)。
派你管理。那仆人已经表现了健全的判断力,并且在较小的事上随从了正确的原则,有理由相信他会在受托更大的责任时也会这样做。对忠心侍奉的奖赏乃是增加侍奉的机会。对较小机会的利用乃是利用较大机会的能力的量度。对忠诚侍奉的奖赏的一部分在今生就临到了,但是耶稣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来生的奖赏(《路》第二十五章)。
你主人的快乐。这构成了对忠心侍奉的第二部分真实不减的奖赏。
太25:22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太25:23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太25:24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本会注释】
主啊,我知道你。见对路19:21的注释。那仆人坦白地承认他的行径并不是由于无知或缺乏能力,而是深思熟虑过的。
忍心。希腊文sklēros,“苛刻的”,“严厉的”。十锭银子的比喻中那疏忽的仆人控告他的主人是austēros,“严厉的”,“严格的”,“不友善的”。在这两种情况中的控告完全都是不公正的。
没有种。那疏忽的仆人只想着物质上的利益,却忘记了作为忠心侍奉的结果会自然增加给他的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真实不减的奖赏(见对第21节的注释)。关于进一步的评论,见对路19:21的注释。
散。希腊文diaskorpizō,“分散”。
太25:25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
【本会注释】
我就害怕。那疏忽的仆人已经接受了那一千银子,这样做时就默许了要用它做些什么事。他害怕不成功的交易不仅会有赚不到钱的风险而且可能会导致连投进去的本钱也丧失了。他推测任何利润都会归给他的主人,而任何损失都会要他个人承当。他不愿意接受所涉及的责任,要是提供给他更大的机会的话,他也会这样做。
把你的一千银子藏了。见对路19:20的注释。
太25:26 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本会注释】
又恶又懒。许多拥有较大能力的人却成就甚微,因为他们尝试的太少了(见《路》第二十五章)。
你既知道。那疏忽职守的仆人的藉口证明了他被定罪的理由。他亲口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太25:27 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本会注释】
就当。那仆人的认识强加给了他一个无法逃脱的责任。他原可以对自己所选择的情形做点什么。他是无可推诿的。他有能力使那一千银子加倍。上帝是按照一个人所能做的接受他,决不会指望他做的比那更多(林后8:12)。他对人的要求不多于也不少于人所能尽力而为的。
兑换银钱的人。即,当时的银行家(见对路19:23的注释)。那仆人要是害怕(见对太25:25的注释)陷入一种更加复杂的商业交易中的话,他原可以将那笔钱投资。利润额可能会比较少,但即使那样也比一点儿都没有好。
利。“利息”(见对出22:25的注释)。
太25:28 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本会注释】
夺过。对忠心侍奉的奖赏乃是给予更大的侍奉机会(见对第21节的注释)。对疏忽侍奉的惩罚是丧失进一步侍奉的机会。被忽视的机会不久就会丧失。关于进一步的评论,见对路19:24的注释;参《路》第二十五章。
给。一个人所拒绝的机会和任务给了另一个愿意利用它们并且充分利用它们的人。关于这里所涉及的原则,见对路19:24,25的注释。
太25:29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本会注释】
凡有的。耶稣在不同的场合都陈说过这个伟大的真理(参太13:12的注释)。
夺过来。把各种才干赐给人是要人使用它们,如果不用,自然就会被拿走。反之,充分利用最小的机会往往都会导致增加更大的机会。
太25:30 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本会注释】
丢在。这“无用的仆人”曾疏忽职守,他直率地承认了这个事实。他的失败是故意的而且是有预谋的,他必须为那失败负责。在最后的审判大日,那些随波逐流,避开机会并逃避责任的人,必被那伟大的最高审判者归到行恶的人一类(《路》第二十五章)。
无益的。或,“无用的”,“无价值的”。
外面黑暗。见对太8:12;22:13的注释。
哀哭切齿。请比较太8:12;22:13;24:51。耶稣在许多场合重复了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失丧之人的懊悔。
万民受审判
太25:31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
【本会注释】
人子。[绵羊和山羊,太25:31-46。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7-213页。] 关于这个比喻的环境的评论,见对太24:1-3的注释;参太25:1,14的注释。像十童女的比喻(第1-13节)和才干的比喻一样(第14-30节),绵羊和山羊的比喻也是要说明第24章中所提出的关于耶稣再来的应许。关于前两个比喻与第24章的讲道的关系,见对太25:14的注释。这是耶稣最后一个比喻,适当地呈现了最后的大审判,并将给予审判的根据归纳成了最简明实际的话语。关于“人子”这种表达方式,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在他荣耀里降临。耶稣在第一次降临时遮掩了他神圣的荣耀,并且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众人之中(见对路2:48的注释)。那时他建立的国乃是他的恩典之国(见对太5:3的注释)。然而,他必再来,“在他的荣耀里”,举行他永恒国度的开国大典(但7:14,27;启11:15;见对太4:17;5:2的注释)。耶稣的再来乃是太24和25的主题。
众圣天使。虽然有很少的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支持包括“圣”这个词,但这里无疑指的是圣天使们。关于众天使与审判工作的联系,见对但7:10;启5:11的注释。关于为人的利益所做的服务,见对来1:14的注释。关于基督再来时众天使也在场,见太24:30,31;徒1:9-11;帖前4:15-17的注释。
要坐在。即,作为王(第34节)和最高审判者(第32,34,41节)。
他荣耀之宝座。或,“他荣耀的宝座”。基督在他道成肉身前就坐在宇宙的宝座上(《历》第一章)。在他升天后,他再度登上了王位(《述》第四章),作为祭司和君王(亚6:13;《述》第四章),与他的父同坐宝座(《历》第八十七章;启3:21)。在开始于1844年的查案审判工作完成的时候(见对启14:6,7的注释),耶稣会得到“他的国”(《善》第二十四、三十九章;《早》序、属灵的恩赐)。基督作为宇宙之王的最后的加冕和登基典礼要在千禧年结束的时候,在有所有人面前—他荣耀之国的那些国民和那些已经拒绝效忠于他的人面前举行。
太25:32 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象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
【本会注释】
万民。见启20:11-15;《善》第四十二章。
把他们分别出来。见对太13:24-30,47-50的注释。
好像牧羊的。直接地或间接地,耶稣经常把自己比作牧人,把他的百姓比作羊(见结34:11-17;亚13:7;太15:24;18:11-14;路15:1-7;约10:1-16)。
绵羊。巴勒斯坦的绵羊通常是白色的,而山羊是黑色的(诗147:16;赛1:18;结27:18;参歌4:1,2)。它们通常一起受同一位牧人的照管(创30:32,33)。
太25:33 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本会注释】
右边。代表尊荣和祝福(见创48:13,14;可14:62;16:19;西3:1等)。
左边。左边可能代表较少宠爱或实际的不喜欢。在这里显然指的是后者(见第41节)。
太25:34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本会注释】
王。在这里无疑是指第31节的“人子”。见对第31节的注释。
你们这蒙赐福的。成为“蒙赐福的”就是成为“幸福的”(见对太5:3的注释)。那些上帝使之“幸福的”确实是幸福的!在他“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
我父。见对太6:9的注释。
承受。承受就是享有财产。人起初本是被指定为这世界的王的(创1:28),但是作为犯罪的结果,就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统治权。但以理展望到了圣徒们再度承受那起初就计划给他们的永恒国度的时候(但7:27)。
国。即,荣耀之国(见对第31节的注释)。
为你们所预备的。上帝起初对这个世界的计划虽然暂时被罪的入侵阻止了,最终却必成功,他的旨意必在地上被遵为至高,像在天上一样(见对太6:10的注释)。请比较路12:32。
太25:35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本会注释】
吃。即,“食物”(见对太3:4的注释)。那伟大的最后考验与真信仰的原则(见雅1:27)被应用到日常生活的程度有关,尤其与别人的利益和需要有关。
留我住。即,“亲切地接待我”或“款待我”。
太25:36 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本会注释】
来看我。见对路1:68的注释。
太25:37 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
【本会注释】
我们什么时候见你。无私服务的精神和实践已经成了“义人”的习惯,使他们自动地对同胞的需要作出反应。
太25:38 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
太25:39 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太25:40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本会注释】
王。即,基督(见第31,34节)。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我身上。基督使他自己与他的选民密切结合到这种程度以致对他选民的任何关心都被他看成是对他自己的关心,这是何等的安慰啊。我们所感到的任何痛苦或失望,我们所经验的任何需要,无一不是基督与我们同感同受的。在使别人的需要成为我们的责任时,我们就反映了神圣品格的这个方面。当我们完美地反映了耶稣的品格时,我们就必与他对那些有需要的人有同样的感受,他就能通过我们安慰并援助别人。爱上帝的最好证据就是那导致我们“互相担当重担,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的爱(加6:2;参约壹3:14-19;见对太5:43-48的注释)。在良善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很好地说明了太25:40所涉及的原则(见对路10:25-37的注释)。一个人已经成为上帝儿子的最好证据就是他行上帝所行的事(参约8:44)。
太25:41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
【本会注释】
永火。在别外被形容为“不灭的火”(见对太3:12的注释)和“地狱的火”(见对太5:22的注释)。这三种说法都是指末日的火,必吞灭恶人和他们的一切的工作(彼后3:10-12;启20:10,14,15)。
aiōnios这个词被译为“永久的”,或“永恒的”,一度被译为“永远”,直译是,“持续一个时代”,是在持续并且不遭受反复无常的改变的意义上。古希腊的纸莎草文献含有许多例子,将罗马皇帝们形容为aiōnios。指的是他们任期的持续性—他们是终身任职的。因而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英文词“永久的”和“永恒的”并没有正确地反应aiōnios的意思。Aiōnios,直译是,“时代持久的”,表示适当地有限的持久或长久;而“永久的”和“永恒的”暗示为期无限的永远。用aiōnios表示的持续时间在每种情况下必须由它所描绘的人或事的性质来决定。例如,在提庇留该撒的情况下,aiōnios描述的期间就是23年,即,从他登上宝座直到他驾崩的时候。
在新约圣经中,aiōnios既被用来描述恶人的命运也被用来描述义人将来的状况。按照上述原则,即aiōnios的持续性取决于它所用于人或事,我们就发现义人的奖赏是无限的生命;而恶人的报应是无限的死亡(约3:16;罗6:23等)。在约3:16中,“永生”是与“灭亡”对照的。在帖后1:9中,恶人被说成是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意味着一个永远继续下去的过程,而是一个行为,其结果是永久的。
“火”是藉以刑罚罪恶的手段(太18:8;25:41)。那“火”是“永久的”,aiōnios,并不意味着它的持续时间没有止境。这从犹7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显而易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永火”烧了一段时间后就熄灭了。在别处,圣经提到末日的火是“不灭的”(太3:12),意思是它们必不熄灭直到烧尽了最后一点罪恶和罪人的痕迹(见对第12节的注释)。关于在旧约圣经中的`olam,相当于aiōnios,见对出21:6的注释。
为魔鬼。见彼后2:4;犹6,7。魔鬼和他的使者们的命运已成定局。这些“离开本位”的生灵注定要在末日的火中灭亡。所有效法他们的背叛榜样的人也必遭受同样的命运。
太25:42 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
太25:43 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
太25:44 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
【本会注释】
我们什么时候见你。他们没能学会那伟大的真理,即对上帝真正的爱表现在对上帝受苦儿女的爱上。真宗教所包括的不仅是被动地同意教条。
太25:45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本会注释】
既。见对第40节的注释。
太25:46 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本会注释】
永刑。见对第41节的注释。
永生。请比较约3:16;罗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