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记上2章
1大卫的死期临近了,就嘱咐他儿子所罗门说:
2“我现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当刚强,作大丈夫,
3遵守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照着摩西律法上所写的行主的道,谨守他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这样,你无论做什么事,不拘往何处去,尽都亨通。
4耶和华必成就向我所应许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尽心尽意、诚诚实实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
5你知道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杀了以色列的两个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儿子亚玛撒。他在太平之时流这二人的血,如在争战之时一样,将这血染了腰间束的带和脚上穿的鞋。
6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头安然下阴间。
7你当恩待基列人巴西莱的众子,使他们常与你同席吃饭,因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龙的时候,他们拿食物来迎接我。
8在你这里有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我往玛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语咒骂我,后来却下约旦河迎接我,我就指着耶和华向他起誓说:‘我必不用刀杀你。’
9现在你不要以他为无罪,你是聪明人,必知道怎样待他,使他白头见杀,流血下到阴间。”
10大卫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
11大卫作以色列王四十年:在希伯仑作王七年;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
12所罗门坐他父亲大卫的位,他的国甚是坚固。
13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去见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拔示巴问他说:“你来是为平安吗?”回答说:“是为平安。”
14又说:“我有话对你说。”拔示巴说:“你说吧。”
15亚多尼雅说:“你知道国原是归我的,以色列众人也都仰望我作王。不料,国反归了我兄弟,因他得国是出乎耶和华。
16现在,我有一件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辞。”拔示巴说:“你说吧!”
17他说:“求你请所罗门王将书念的女子亚比煞赐我为妻,因他必不推辞你。”
18拔示巴说:“好,我必为你对王提说。”
19于是,拔示巴去见所罗门王,要为亚多尼雅提说。王起来迎接,向她下拜,就坐在位上,吩咐人为王母设一座位,她便坐在王的右边。
20拔示巴说:“我有一件小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辞。”王说:“请母亲说,我必不推辞。”
21拔示巴说:“求你将书念的女子亚比煞赐给你哥哥亚多尼雅为妻。”
22所罗门王对他母亲说:“为何单替他求书念的女子亚比煞呢?也可以为他求国吧!他是我的哥哥,他有祭司亚比亚他和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为辅佐。”
23所罗门王就指着耶和华起誓说:“亚多尼雅这话是自己送命,不然,愿 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24耶和华坚立我,使我坐在父亲大卫的位上,照着所应许的话为我建立家室。现在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亚多尼雅今日必被治死。”
25于是,所罗门王差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将亚多尼雅杀死。
26王对祭司亚比亚他说:“你回亚拿突归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该死的,但因你在我父亲大卫面前抬过主耶和华的约柜,又与我父亲同受一切苦难,所以我今日不将你杀死。”
27所罗门就革除亚比亚他,不许他作耶和华的祭司。这样,便应验耶和华在示罗论以利家所说的话。
28约押虽然没有归从押沙龙,却归从了亚多尼雅。他听见这风声,就逃到耶和华的帐幕,抓住祭坛的角。
29有人告诉所罗门王说:“约押逃到耶和华的帐幕,现今在祭坛的旁边。”所罗门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说:“你去将他杀死。”
30比拿雅来到耶和华的帐幕,对约押说:“王吩咐说:‘你出来吧!’”他说:“我不出去,我要死在这里。”比拿雅就去回覆王,说约押如此如此回答我。
31王说:“你可以照着他的话行,杀死他,将他葬埋,好叫约押流无辜人血的罪不归我和我的父家了。
32耶和华必使约押流人血的罪归到他自己的头上,因为他用刀杀了两个比他又义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和犹大元帅益帖的儿子亚玛撒,我父亲大卫却不知道。
33故此,流这二人血的罪必归到约押和他后裔的头上,直到永远;惟有大卫和他的后裔,并他的家与国,必从耶和华那里得平安,直到永远。”
34于是,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上去,将约押杀死,葬在旷野约押自己的坟墓里(注:“坟墓”原文作“房屋”)。
35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作元帅,代替约押,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亚比亚他。
36王差遣人将示每召来,对他说:“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来往别处去。
37你当确实地知道,你何日出来过汲沦溪,何日必死!你的罪(注:原文作“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
38示每对王说:“这话甚好!我主我王怎样说,仆人必怎样行。”于是示每多日住在耶路撒冷。
39过了三年,示每的两个仆人逃到迦特王玛迦的儿子亚吉那里去。有人告诉示每说:“你的仆人在迦特。”
40示每起来,备上驴,往迦特到亚吉那里去找他的仆人,就从迦特带他仆人回来。
41有人告诉所罗门说:“示每出耶路撒冷往迦特去,回来了。”
42王就差遣人将示每召了来,对他说:“我岂不是叫你指着耶和华起誓,并且警戒你说:‘你当确实地知道,你哪日出来往别处去,那日必死’吗?你也对我说:‘这话甚好,我必听从。’
43现在你为何不遵守你指着耶和华起的誓和我所吩咐你的命令呢?”
44王又对示每说:“你向我父亲大卫所行的一切恶事,你自己心里也知道,所以耶和华必使你的罪恶归到自己的头上。
45惟有所罗门王必得福,并且大卫的国位必在耶和华面前坚定,直到永远。”
46于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他就去杀死示每。这样,便坚定了所罗门的国位。
耶利米29章
1先知耶利米从耶路撒冷寄信与被掳的祭司、先知和众民,并生存的长老,就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掳到巴比伦去的。
2(这在耶哥尼雅王和太后、太监,并犹大、耶路撒冷的首领,以及工匠、铁匠都离了耶路撒冷以后。)
3他藉沙番的儿子以利亚萨和希勒家的儿子基玛利的手寄去。他们二人是犹大王西底家打发往巴比伦去见尼布甲尼撒王的。
4信上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对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使他们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如此说:
5“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
6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至减少。
7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
8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不要被你们中间的先知和占卜的诱惑,也不要听信自己所做的梦,
9因为他们托我的名对你们说假预言,我并没有差遣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10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
11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12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
13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
14耶和华说:“我必被你们寻见,我也必使你们被掳的人归回,将你们从各国中和我所赶你们到的各处招聚了来,又将你们带回我使你们被掳掠离开的地方。”这是耶和华说的。
15你们说:“耶和华在巴比伦为我们兴起先知。”
16所以耶和华论到坐大卫宝座的王和住在这城里的一切百姓,就是未曾与你们一同被掳的弟兄,
1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使刀剑、饥荒、瘟疫临到他们,使他们像极坏的无花果,坏得不可吃。
18我必用刀剑、饥荒、瘟疫追赶他们,使他们在天下万国抛来抛去,在我所赶他们到的各国中,令人咒诅、惊骇、嗤笑、羞辱。”
19耶和华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听从我的话,就是我从早起来差遣我仆人众先知去说的,无奈他们不听。”这是耶和华说的。
20所以你们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从耶路撒冷打发到巴比伦去的,当听耶和华的话。
21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论到哥赖雅的儿子亚哈,并玛西雅的儿子西底家如此说:“他们是托我名向你们说假预言的,我必将他们交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他要在你们眼前杀害他们。
22住巴比伦一切被掳的犹大人必藉这二人赌咒说:‘愿耶和华使你像巴比伦王在火中烧的西底家和亚哈一样。’
23这二人是在以色列中行了丑事,与邻舍的妻行淫,又假托我名说我未曾吩咐他们的话。知道的是我,作见证的也是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24论到尼希兰人示玛雅,你当说:
25“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你曾用自己的名寄信给耶路撒冷的众民和祭司玛西雅的儿子西番雅,并众祭司说:
26‘耶和华已经立你西番雅为祭司,代替祭司耶何耶大,使耶和华殿中有官长,好将一切狂妄自称为先知的人用枷枷住,用锁锁住。
27现在亚拿突人耶利米向你们自称为先知,你们为何没有责备他呢?
28因为他寄信给我们在巴比伦的人说:被掳的事必长久,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
29祭司西番雅就把这信念给先知耶利米听。
30于是,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31“你当寄信给一切被掳的人说:‘耶和华论到尼希兰人示玛雅说:因为示玛雅向你们说预言,我并没有差遣他,他使你们倚靠谎言。
32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刑罚尼希兰人示玛雅和他的后裔,他必无一人存留住在这民中,也不得见我所要赐与我百姓的福乐,因为他向耶和华说了叛逆的话。这是耶和华说的。’”
马可福音3章
1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乾了一只手。
2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
3耶稣对那枯乾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4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做声。
5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6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7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
8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大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旦河外并推罗、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
9他因为人多,就吩咐门徒叫一只小船伺候着,免得众人拥挤他。
10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11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 神的儿子!”
12耶稣再三地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
13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14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15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16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17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18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19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20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
21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22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23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24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25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26若撒但自相攻打纷争,他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
27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
28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29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30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
31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32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33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34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35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列王记上2章
提要:1 大卫对所罗门的吩咐,3 关于信仰,5 关于约押,7 关于巴西莱,8 关于示每,10 大卫的死。12 所罗门即位。13 亚多尼雅要拔示巴替他向所罗门要求亚比煞,被处死。26 亚比亚他性命得保,但被剥夺祭司的职分。28 约押抓住祭坛的角,在那里被杀。35 比拿雅代替约押,撒督代替亚比亚他。36 示每被限制,违规去迦特,被杀。
大卫给所罗门的遗训
王上2:1 大卫的死期临近了,就嘱吩他儿子所罗门说:
【本会注释】
大卫的死期。这一章继续上一章的讲述,和前面一样,保有生动的细节和轮廓分明的风格。《历代志》中的记载遗漏了亚多尼雅的叛乱,但给出了以下记载,“以色列的众首领和祭司利未人,”“服侍王的军长,”并国内所有的官长(代上23:1,2;第28,29章),为要“再膏所罗门作王”(代上29:22)。扫罗(撒上11:14,15)和大卫(撒下5:1-3)都曾二次被立为王,所罗门也是这样。他上次被膏立时匆忙紧张,出于偶然,迫于形势,只有极少数亲近的人出席加冕典礼。因此理应在全国的代表面前庄严地举行第二次加冕仪式。
王上2:2 “我现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当刚强,作大丈夫,
【本会注释】
世人必走的路。这个短语使我们想起了约书亚临终时的话(书23:14)。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死亡并无偏私)。世上最伟大的雄主与最卑微的平民都要走向同一个地方──坟墓。属世的差别惟存片刻,当死亡掌权时君王的荣耀便归于乌有了。
你当刚强。大卫所思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儿子,不是顾及过去而是着眼于将来。他是以一位慈祥父亲,一个勇敢战士,一名忠贞爱国者的身份来说这话的,重要的是,他显示了自己国王的身份。他吩咐所罗门在担负起领导国家的重任时要刚强壮胆,这就像摩西鼓励约书亚(申31:7),更像耶和华亲自吩咐约书亚(书1:7)。
作大丈夫。尽管年轻,所罗门现在已经是国王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作一个男子汉。他要作一个大丈夫,控制自己,治理人民,勇敢无畏,拒绝贿赂,制胜腐败。所罗门是上帝的代表,他最先寻求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那交托他手、指定他去服事牧养的人民的利益并上帝的荣耀。
遵守……所吩咐的。大卫对所罗门的吩咐最重要的还是信仰方面。所罗门是第一次信靠上帝。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所罗门作为上帝的仆人来治理他们。大卫最后几句话不像一位父亲对儿子说的,而是作为以色列这个神权国家的首领对他正式指定的王位继承人说的。我们应该从这个立场出发看待大卫的整段讲话。作为以色列的王,所罗门是“坐耶和华的国位”(代上28:5)。他得国是“坐在耶和华所赐的位上”(代上29:23)。以色列国中,耶和华是王,属世的君主不过是天上主宰的仆人和代表而已。
行主的道。国王懂得上帝的道并行在其中,不仅是自己最大的益处,也是为他的百姓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上帝的道就是公义与平安,给遵行的人带来福气和昌盛。
谨守他的律例。这律例就是律法的各项细则。上帝给了他的子民十条诫命,之后又作出了与之相关的各项规定来进一步明确在具体的事例中该如何遵守。这些具体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都记载在摩西五经中,涉及礼节,民事,健康和道德。
尽都亨通。上帝所有的律法都是为了人的益处。上帝将他的儿女放在律法之下是渴望看到他们繁荣幸福。上帝的典章和诫命是为了保证他地上儿女的福祉,而不是为了炫耀他的至高权力。与天上的律法和谐一致人就能找到喜乐,和平,精神的满足,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完全。但违背这些圣善的律法给人带来的只有烦恼,忧伤,疾病,祸患,痛苦,和死亡。这些在以色列历史开始时都是显而易见的,先知不断地指出这一点直到最后。“‘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赛1:19,20;参见耶7:5-7)。当以色列最终灭亡之时,很明显他们失败是因为没有顺从耶和华的律法(王下17:7-20)
王上2:3 遵守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照着摩西律法上所写的行主的道,谨守他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这样,你无论做什么事,不拘往何处去,尽都亨通。
王上2:4 耶和华必成就向我所应许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尽心尽意诚诚实实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
【本会注释】
成就……所应许的话。上帝起初的应许是藉先知拿单传给大卫的(撒下7:11-17),之后似乎又直接启示给大卫了(诗89:3,4)。这应许是,大卫的家和他的国必永远坚立。这应许的实现是以大卫的子孙继续顺从上帝的命令为前提的(诗132:12)。大卫提醒所罗门这个应许如何实现是为了鼓励他继续效忠上帝并顺从他的律法。
王上2:5 你知道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杀了以色列的两个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儿子亚玛撒。他在太平之时流这二人的血,如在争战之时一样,将这血染了腰间束的带和脚上穿的鞋。
王上2:6 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头安然下阴间。
【本会注释】
所以你要……行。约押曾经谋杀了押尼珥(撒下3:27-30)。大卫当时声明自己与这罪行无份,并宣称耶和华会在合适的时候“照着恶人所行的恶报应他”(撒下3:31-39)。约押还杀害了大卫指定接替他职位的亚玛撒(撒下19:13;20:8-10)。现在要给这两个人报仇了。这些罪行发生时大卫不好处置约押,因为那时约押知晓大卫谋害赫人乌利亚的事(撒下11:14-25)。但公义的原则必要追讨约押所犯的罪行。因此,大卫现在不是以个人的身份说话,来诅咒这个多年对他忠心耿耿殷勤服务的人,而是作为国家的君主来指示罪行必须受到惩罚,但执行人必须是手里清洁不欠约押人情的。约押还有一些大卫在这里没有明白提出的罪行,比如说违反大卫特别的指示(撒下18:14,15)杀了押沙龙以及最近参加亚多尼雅的叛乱(王上1:7),凡此种种无疑都激起了所罗门对他的憎恨。
王上2:7 你当恩待基列人巴西莱的众子,使他们常与你同席吃饭;因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龙的时候,他们拿食物来迎接我。
【本会注释】
恩待。与上面形成鲜明比较的是大卫愉快地回忆起巴西莱在他逃避押沙龙时(撒下19:31-39)对他的友好和帮助。与王同桌吃饭意味着从皇家财库中得到供应(撒下9:7;王上18:19;尼5:17)。巴西莱有个儿子名叫金罕(撒下19:37)。有人认为耶利米提到的伯利恒的金罕寓(耶41:17)就是大卫给巴西莱的儿子的产业,特别是从王自己的产业中拿出来的。
王上2:8 在你这里有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我往玛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语咒骂我,后来却下约但河迎接我,我就指着耶和华向他起誓说:‘我必不用刀杀你。’
【本会注释】
示每。这个人曾经凶狠野蛮地对待大卫,在这多事之秋他显然是个危险分子(第36-46节)。
王上2:9 现在你不要以他为无罪。你是聪明人,必知道怎样待他,使他白头见杀,流血下到阴间。”
大卫寿终
王上2:10 大卫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
【本会注释】
大卫……睡。关于大卫的死,叙述非常简单。《历代志》只增加了“他年纪老迈,日子满足,享受丰富、尊荣,就死了”(代上29:28)。
葬在大卫城。这里明显是在锡安山,靠近大卫宫廷的皇家园地上(撒下5:9)。尼希米提到的“大卫坟地”和他的继任者的墓地很可能都在圣殿的南边(结43:7-9)。毫无疑问这些墓穴都是在耶路撒冷城下的岩石中开凿出来的。约瑟夫说许尔堪和后来的希律为了陪葬的珍宝曾经仔细搜索过这些坟墓(Antiquities vii. 15. 3;xvi. 7. 1)。大卫的坟墓一直存留到新约的时代(徒2:29),但具体位置在哪现在就不得而知了。所谓的列王的坟墓,曾经被认为是犹大列王的陵墓,实际上是到公元一世纪才出现的。
王上2:11 大卫作以色列王四十年:在希伯仑作王七年,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
【本会注释】
七年。确切地说是,“七年零六个月”(撒下5:5;代上3:4)。
王上2:12 所罗门坐他父亲大卫的位,他的国甚是坚固。
【本会注释】
甚是坚固。和第46节比较,在亚多尼雅、约押和示每被处死,亚比亚他被贬谪之后这里说道“便坚定了所罗门的国位。”很明显,所罗门统治初期国内存在不满和骚动的因素威胁着这个年轻国王政权的巩固。所罗门坚决果断地处理了这些骚动和叛乱的祸首,使全国得以坚定在他的统治之下。
亚多尼雅的死
王上2:13 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去见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拔示巴问他说:“你来是为平安吗?”回答说:“是为平安”;
【本会注释】
你来是为平安吗?。亚多尼雅刚进宫就被问了一个和他的意图有关问题。他认命了吗,他愿意支持所罗门吗,还是他希望通过一些方法重夺王位呢?
王上2:14 又说:“我有话对你说。”拔示巴说:“你说吧。”
王上2:15 亚多尼雅说:“你知道国原是归我的,以色列众人也都仰望我作王,不料,国反归了我兄弟,因他得国是出乎耶和华。
【本会注释】
国原是归我的。亚多尼雅提到他获得王位的努力没有成功证实了他仍对此耿耿于怀。拔示巴的疑虑还是有事实根据的。
出乎耶和华。表面上看似虔诚,接受神圣的旨意,但实际仍包藏祸心,企图用诡计获得使用武力得不到的王位。
王上2:16 现在我有一件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辞。”拔示巴说:“你说吧。”
王上2:17 他说:“求你请所罗门王将书念的女子亚比煞赐我为妻,因他必不推辞你。”
【本会注释】
将……亚比煞赐我为妻。他可能还要求王位了。他心里真正想的并不是与美丽少女的浪漫情缘,而是想通过占有亚比煞来得到王位。古代东方继任者可以占有先王的妻妾。所以大卫接续扫罗作王后占有了他的妻子(撒下12:8)。押沙龙听从亚希多弗的建议,在以色列众人眼前,与他父的妃嫔亲近,这就等于公开宣称他已继承了他父的王位(撒下16:20-22)。亚比煞无疑被看作大卫的最后一任妻子,至少也是最后一位妾。亚多尼雅现在要求亚比煞就可以解读为,要求王位!但在拔示巴面前他却装作一个虔诚痛悔的青年,顺服自己的命分,只想要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来抚平自己创痛的心灵。
王上2:18 拔示巴说:“好,我必为你对王提说。”
【本会注释】
为你提说。为什么拔示巴愿意为亚多尼雅在王面前提说这件事呢?她真的认为他很真诚,抑或是即便看穿了他的诡计但仍希望通过答应其要求来安抚之以更好地巩固所罗门的国位呢?
王上2:19 于是,拔示巴去见所罗门王,要为亚多尼雅提说;王起来迎接,向她下拜,就坐在位上,吩咐人为王母设一座位,她便坐在王的右边。
【本会注释】
王……,向她下拜。所罗门对其母亲的尊重为他当时的百姓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今天的我们也有教育意义。古代的宫廷中皇太后一般是很受尊敬的。
王上2:20 拔示巴说:“我有一件小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辞。”王说:“请母亲说,我必不推辞。”
王上2:21 拔示巴说:“求你将书念的女子亚比煞赐给你哥哥亚多尼雅为妻。”
王上2:22 所罗门王对他母亲说:“为何单替他求书念的女子亚比煞呢?也可以为他求国吧!他是我的哥哥,他有祭司亚比亚他和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为辅佐。”
【本会注释】
也可以为他求国吧。也许拔示巴一点也没有看出亚多尼雅所提要求的危险,但所罗门即刻洞悉了他的阴谋。答应亚多尼雅的要求就等于鼓励他的骄傲和野心。那些同情他的人势必要主张他兄长的地位,应该作王。
亚比亚他(直译为:为亚比亚他)。话虽然没有挑明,但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所罗门明显对他母亲的短视表示不满,为什么她允许自己陷入这种状况中来呢?事情已经够糟的了,她还要趟此混水为亚多尼雅阴谋夺权提供帮助。亚多尼雅毕竟年长,很多人都觉得他更应该继承王位。何况他身边有两个全国最有影响的人物──大祭司亚比亚他和军队总司令约押──在各个方面支持他指教他。现在自己的母亲又卷了进来,在实际意义上为那个年长的王子要求王位。所罗门说出了事实的真相,“为何单求亚比煞呢?为何不替他求国呢?他是我的哥哥,这国不是属于他的吗?为了证明他的权利,不是有亚比亚他和约押和他在一起吗?他们不是一直支持他并企图向所有人证明这国是属于亚多尼雅的吗?”很明显拔示巴听出了他儿子的不满。
王上2:23 所罗门王就指着耶和华起誓说:“亚多尼雅这话是自己送命,不然,愿上帝重重的降罚与我。
【本会注释】
是自己送命。亚多尼雅的要求无异于反叛理应受到死亡的刑罚。这个年轻人是个危险因素,所罗门的理智告诉他决不容许亚多尼雅的阴谋威胁国家的稳定。
王上2:24 耶和华坚立我,使我坐在父亲大卫的位上,照着所应许的话为我建立家室;现在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亚多尼雅今日必被治死。”
【本会注释】
耶和华坚立我。亚多尼雅的阴谋不仅直接伤害人更是敌对上帝。是耶和华立所罗门为王坐在他父大卫的国位上,但现在亚多尼雅却想通过与亚比煞的结合来另立王朝。这万万不可!先前的过犯已经被饶恕了,这次新的反叛的尝试决不能再被原谅。所罗门被立是上帝的选择,是要他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坚固这国直到永远。所罗门知道该如何做才能与上天的旨意和谐,就起誓说,亚多尼雅今日必被治死。
王上2:25 于是所罗门王差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将亚多尼雅杀死。
亚比亚他被废和约押的死
王上2:26 王对祭司亚比亚他说:“你回亚拿突归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该死的,但因你在我父亲大卫面前抬过主耶和华的约柜,又与我父亲同受一切苦难,所以我今日不将你杀死。”
【本会注释】
对祭司亚比亚他。所罗门做事决不半途而废。他已猜测出这次亚多尼雅获得王位的企图中必有同谋,亚比亚他应在其中。
回亚拿突去吧。亚比亚他得到仁慈的处理是因为他与大卫多年的患难之交。他没有被处死,只是被革去了祭司的职位并被遣送回家。亚拿突是便雅悯境内的一座祭司的城邑(书21:17-19;代上6:60),位于耶路撒冷东北3英里处。它作为耶利米的家乡而最为闻名(耶1:1;32:7)。
王上2:27 所罗门就革除亚比亚他,不许他作耶和华的祭司。这样,便应验耶和华在示罗论以利家所说的话。
【本会注释】
应验。(直译为:这样,他实现了).这里应验的是撒上2:30-35;3:11-14节的预言。亚比亚他是以利家的后裔,他也是被多益所杀的亚希米勒的儿子中唯一幸存的一个(撒上22:9-23;23:6)。随着亚比亚他的离职,大祭司的职位从以他玛家传到撒督所属的亚伦的长子以利亚撒家(民25:11-13;代上24:1-6)。亚比亚他和撒督都行使祭司的职分,他们是分工协作,撒督掌管基遍的会幕,而锡安山的约柜则是亚比亚他照看。当亚比亚他不光彩地离职后大祭司崇高的职分就属于撒督了。
我们不应认为所罗门革除亚比亚他的职位仅仅是为了实现预言。他是照事情本身的情况来处理问题的。上帝命定,因为他先看到。
王上2:28 约押虽然没有归从押沙龙,却归从了亚多尼雅。他听见这风声,就逃到耶和华的帐幕,抓住祭坛的角。
王上2:29 有人告诉所罗门王说:“约押逃到耶和华的帐幕,现今在祭坛的旁边。”所罗门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说:“你去将他杀死。”
【本会注释】
将他杀死。听见亚多尼雅的死讯约押逃到耶和华的帐幕。如果他一点也没有参与最近的阴谋他决不会为自己的性命感到担忧。所罗门对他的死刑判决中除了大卫临终嘱托所说的约押过去的罪行没有再提别的。毫无疑问,帐幕是不会保护谋杀犯的(出21:14)。法律规定流人血的罪行要予以严惩,那么故意杀人的根据法律就决不应被宽恕(民35:16-34;申19:11-13)。如果不执行对谋杀者的判决,地就要承受流人血的罪(民35:33)。祭坛只为那些过失杀人的提供庇护,但约押不是这种情况。约押知法犯法,他知道自己该当此罪。他是个勇敢坚强的战士,甚至对大卫这么一个身经百战的人他都“太强,”现在约押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没有一句辩驳的话,也没有一点反抗。他知道自己所犯的罪行,他无话可说。
王上2:30 比拿雅来到耶和华的帐幕,对约押说:“王吩咐说,你出来吧!”他说:“我不出去,我要死在这里。”比拿雅就去回复王,说约押如此如此回答我。
王上2:31 王说:“你可以照着他的话行,杀死他,将他葬埋,好叫约押流无辜人血的罪不归我和我的父家了。
王上2:32 耶和华必使约押流人血的罪归到他自己的头上;因为他用刀杀了两个比他又义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和犹大元帅益帖的儿子亚玛撒,我父亲大卫却不知道。
王上2:33 故此,流这二人血的罪必归到约押和他后裔的头上,直到永远;惟有大卫和他的后裔,并他的家与国,必从耶和华那里得平安,直到永远。”
王上2:34 于是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上去,将约押杀死,葬在旷野约押自己的坟墓(原文作房屋)里。
王上2:35 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作元帅,代替约押,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亚比亚他。
示每的死
王上2:36 王差遣人将示每召来,对他说:“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来往别处去。
【本会注释】
不可出来。当时的国内形势让所罗门认为必须监视一切可疑分子。不安分的示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一有机会就要举手攻击新王。他以坚定支持扫罗家而极其痛恨大卫家而出名。将示每限制在耶路撒冷只是为了防止他再生事端。
王上2:37 你当确实地知道,你何日出来过汲沦溪,何日必死!你的罪(原文作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
【本会注释】
汲沦溪。这条山谷南北走向,正好在耶路撒冷东城墙外。它旁边的就是后来著名的橄榄山。当时除了雨季谷中是没有河流的。
此处提到的不允许过汲沦溪,目的就在于防止示每回到他自己的势力范围,巴户琳(撒下16:5),这里是他影响最大最有机会挑起事端的地方。巴户琳在橄榄山附近,耶路撒冷到约旦河的路上。
王上2:38 示每对王说:“这话甚好!我主我王怎样说,仆人必怎样行。”于是示每多日住在耶路撒冷。
王上2:39 过了三年,示每的两个仆人逃到迦特王玛迦的儿子亚吉那里去。有人告诉示每说:“你的仆人在迦特。”
【本会注释】
迦特。曾经属于非利士人,后被大卫攻取(代上18:1)。这里提到有一个王,但这个王很可能也是在以色列的君主控制之下的。
王上2:40 示每起来,备上驴,往迦特到亚吉那里去找他的仆人,就从迦特带他仆人回来。
【本会注释】
示每起来。这里的叙述没有表示说示每此行去迦特除了带回他的仆人还有什么不良企图。但事实他已违背了王的命令和自己神圣的誓言,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示每想遵守自己的誓言,他完全可以告知王他的情况,请王许可他去找回自己的仆人,并等候王的命令。但他擅作主张,违命进入一个过去经常和所罗门的父亲争战的外国区域,他是自处嫌疑之中了。
王上2:41 有人告诉所罗门说:“示每出耶路撒冷往迦特去,回来了。”
王上2:42 王就差遣人将示每召了来,对他说:“我岂不是叫你指着耶和华起誓,并且警戒你说‘你当确实地知道,你哪日出来往别处去,那日必死’吗?你也对我说:‘这话甚好,我必听从。’
【本会注释】
将示每召了来。所罗门在判决示每死罪前不是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将所有的事实清楚地陈明在被告面前。在审问中所罗门让示每明白他的罪责是无可推诿的。示每已经庄严起誓说会遵从王的命令。为什么他现在违背自己的誓言呢?无话可说就变成了死亡的判决。
王上2:43 现在你为何不遵守你指着耶和华起的誓和我所吩咐你的命令呢?”
王上2:44 王又对示每说:“你向我父亲大卫所行的一切恶事,你自己心里也知道,所以耶和华必使你的罪恶归到自己的头上;
【本会注释】
自己心里知道。再没有谁比犯罪者本身对自己心中所隐藏的邪恶更清楚的了。值此生命终了的时候,示每清楚自己心中的邪恶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控诉。
自己的头上。上帝对犯罪者并不是任意刑罚的。罪人都是自作自受。示每的死亡是由自己的罪导致的,不仅仅是属世君王的刑罚。
王上2:45 惟有所罗门王必得福,并且大卫的国位必在耶和华面前坚定,直到永远。”
王上2:46 于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他就去杀死示每。这样,便坚定了所罗门的国位。
【本会注释】
坚定了……国位。见第12节的注释。
耶利米29章
提要:1 耶利米写信给巴比伦的俘掳,劝他们定居下来,8 不要相信他们先知的梦,10 七十年后他们将蒙恩回归。15 他预言剩下的人因悖逆而灭亡。20 预言假先知亚哈和西底家的可怕下场。24 示玛雅写信反对耶利米。30 耶利米预言他的厄运。
1 先知耶利米从耶路撒冷寄信与被掳的祭司、先知,和众民,并生存的长老,就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掳到巴比伦去的。
【本会注释】
寄信。可能在约雅斤被俘后不久(见第2节注释),耶利米把这封信寄给被掳到巴比伦的人(王下24:8-16;代下36:5-8;但1:1-4)。耶利米在故乡被自己的弟兄藐视和拒绝,于是他把注意力转到了被掳的人。
生存的长老。说明并非所有的领袖都被俘了(见结8:1;20:1)。
2 (这在耶哥尼雅王和太后、太监,并犹大、耶路撒冷的首领,以及工匠、铁匠都离了耶路撒冷以后。)
【本会注释】
这在耶哥尼雅王和……以后。见耶22:24注释。本节可能写于西底家执政的初期,在耶27章和28章的事件之前(见耶27:1;28:1注释)。
太后。见耶13:18。约雅敬的妻子,约雅斤的母亲尼护施他,与他一同被掳(王下24:8,12,15)。
工匠、铁匠。见耶24:1注释。
3 他藉沙番的儿子以利亚萨和希勒家的儿子基玛利的手寄去。他们二人是犹大王西底家打发往巴比伦去见尼布甲尼撒王的。
【本会注释】
他们显然是耶利米的朋友和支持者,耶利米自然把信托付他们带给被掳到巴比伦的人。“沙番的儿子”以利亚萨可能是耶利米的保护者亚希甘的兄弟(见耶26:24注释)。基玛利可能是约西亚执政时大祭司希勒家的儿子。希勒家曾发现了律法书,并在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见王下22;代下34)。信是从耶路撒冷寄出的(耶29:1)。
4 信上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对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使他们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如此说:
【本会注释】
先知告诉被掳的人,他们的遭遇是出于上帝的安排,应该逆来顺受,尽量利用这一局面。
5 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
【本会注释】
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劝告,说明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和他们故乡的弟兄一样焦躁不安(见耶28章),不愿意屈从征服他们的迦勒底人。他们中间的假先知支持了这样的心态,怂恿他们不顺从。耶利米劝告被掳者要忍耐地接受目前被征服的状态。
6 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至减少。
【本会注释】
在流亡中孙辈的诞生,说明他们被掳至少要持续两代。这也告诉他们可以在相对和平的环境里从事自己的工作,因为征服者允许他们拥有房屋和土地(见第5节注释)。皇家优待但以理一定有助于减轻犹太人的不幸。
7 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
【本会注释】
平安。见耶6:14注释。为巴比伦祈祷的吩咐,被掳者一定很难做到,因为他们对征服者怀着天然的敌意(见诗137篇)。上帝对迦勒底人表显出宽容仁慈的精神,就像后来耶稣对待冷淡的撒玛利亚人那样(见路9:54-56)。
8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不要被你们中间的先知和占卜的诱惑,也不要听信自己所做的梦;
【本会注释】
先知和占卜的。这些骗子在巴比伦和在犹大一样行骗,预言犹太人很快就会摆脱囚掳(见耶28:1-3)。"占卜的"是指那些试图用各种方式解释征兆,预言未来的人(见但1:20注释)。
自己所作的梦。这些骗人的梦是以色列人所爱听的,证实了上帝原先的悲叹:“我的百姓也喜爱这些事”(见耶5:31;赛30:9,10;弥2:11)。
9 因为他们托我的名对你们说假预言,我并没有差遣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这些骗子大胆而伪善地假装代表上帝说话(见耶14:13注释)。
10 “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
【本会注释】
七十年。为了破除他们短期被掳的幻想,上帝再次宣布被掳的时间是足足70年(见耶25:12)。这时大约已经过去了十年(见耶25:1,12注释)。
我要眷顾你们。见诗8:4;59:5注释。在七十个年结束的时候,而不是之前,上帝将“成就”祂所应许恩典与怜恤的“恩言”,使祂的子民“仍回此地”。
11 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本会注释】
平安的意念。见耶6:14注释。即使是被掳,也对他们有益处(见耶24:5-10注释)。上帝鼓励和安慰祂的子民,应许说到七十年结束的时候,祂会“眷顾”,“使他们得好处”(耶24:6)。
末后有指望。直译是“一个后来的结束和指望”。换句话说,上帝应许祂的选民,虽然他们被掳,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好处。如果上帝为了公义而不得不借助被掳“损伤”了祂儿女的话,祂就会以复兴的方式“医治”他们(见申32:39;伯5:18;何6:1)。
12 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
13 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
【本会注释】
这个奇妙的应许是申4:29的回应。上帝说明:祂的子民如果不诚心寻求祂,祂就不能为他们做什么。
14 耶和华说:我必被你们寻见,我也必使你们被掳的人归回,将你们从各国中和我所赶你们到的各处招聚了来,又将你们带回我使你们被掳掠离开的地方。这是耶和华说的。
15 “你们说:‘耶和华在巴比伦为我们兴起先知’;
【本会注释】
指假先知(见第21节注释)。这些自夸的人喜欢他们而不喜欢耶利米。
16 所以耶和华论到坐大卫宝座的王和住在这城里的一切百姓,就是未曾与你们一同被掳的弟兄,
【本会注释】
论到……的王。即西底家。
17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使刀剑、饥荒、瘟疫临到他们,使他们象极坏的无花果,坏得不可吃。
【本会注释】
刀剑。又一次同时提到三种灾祸:战争引起的刀剑,饥荒和瘟疫(见耶14:12注释)。
极坏的(sho`arim)。“可怕的”,“讨厌的”,强调极坏(耶24:2)。耶利米再次把约雅斤被掳后留在犹大的人比作没有食用价值的无花果(见耶24:8-10注释)。
18 我必用刀剑、饥荒、瘟疫追赶他们,使他们在天下万国抛来抛去,在我所赶他们到的各国中,令人咒诅、惊骇、嗤笑、羞辱。
【本会注释】
刀剑。见第17节;见耶14:12注释。
使他们在天下万国抛来抛去。直译是“使他们成为恐惧”(见耶24:9注释)。
惊骇。见耶25:9注释。
19 耶和华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听从我的话,就是我从早起来差遣我仆人众先知去说的,无奈他们不听。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从早起来。这个习语表示坚持不懈的努力(见耶7:13节注释)。
20 所以你们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从耶路撒冷打发到巴比伦去的,当听耶和华的话。’”
【本会注释】
我从耶路撒冷打发。见第4节注释。
21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论到哥赖雅的儿子亚哈,并玛西雅的儿子西底家,如此说:“他们是托我名向你们说假预言的,我必将他们交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他要在你们眼前杀害他们。
【本会注释】
亚哈。其他地方没有提到假先知亚哈和西底家。他们可能是流亡者叛乱的首领。
尼布甲尼撒。见耶21:2注释。
22 住巴比伦一切被掳的犹大人必藉这二人赌咒说:‘愿耶和华使你象巴比伦王在火中烧的西底家和亚哈一样。’
【本会注释】
在火中烧。显然这是巴比伦人处决背叛者所常用的方式(见但3:6,20)。如果这些假先知在被掳者中进行煽动(见第21节注释),巴比伦人会不惜采用任何残忍的惩罚。
23 这二人是在以色列中行了丑事,与邻舍的妻行淫,又假托我名说我未曾吩咐他们的话。知道的是我,作见证的也是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丑事。直译是“无感觉”,“愚昧”,源于希伯来语中一个表示淫乱的词(见创34:7;申22:21;士19:23,24),说明亚哈和西底家等首领像他们在耶路撒冷的同胞一样,过着堕落放荡的生活(见耶23:14)。
知道的是我。这些虚伪的宗教首领一定欺骗百姓相信他们是品行高尚的人。如果假先知的淫荡公开了,他们在百姓心目的影响力完全就会。上帝在所有人的眼前揭露了这些背道先知的罪行。
24 “论到尼希兰人示玛雅,你当说,
【本会注释】
论到尼希兰人示玛雅,你当说。这里似乎开始了一个新的段落。第23节结束了从第4节开始的信息。耶利米写给流亡者的信,激起了巴比伦敌对的假先知们的愤怒。他们想方设法要除掉耶利米。
示玛雅。他显然在巴比伦带头反对耶利米。其他地方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尼希兰人。有人认为它源于希伯来语chalam,意为“做梦”,故理解为“做梦的人”。大多数学者否定这种看法。
25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你曾用自己的名寄信给耶路撒冷的众民和祭司玛西雅的儿子西番雅,并众祭司,说:
【本会注释】
曾……寄信。这些信件可能是第3节所提到的使者从巴比伦回来的时候带来的。当信件带到耶路撒冷时,耶利米进行了评估。结果他写了一封回信,严厉地斥责示玛雅。
西番雅。人们希望西番雅作为“大祭司”(耶52:24;参王下25:18),能以他的权威和影响阻止耶利米说预言,把他当作一个骗子来惩罚。西番雅见风使舵为国王西底家工作(见耶21:1;37:3)。后来,当巴比伦的“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攻占耶路撒冷时,西番雅被俘遇害(耶52:24-27)。
26 ‘耶和华已经立你西番雅为祭司,代替祭司耶何耶大,使耶和华殿中有官长,好将一切狂妄自称为先知的人用枷枷住,用锁锁住。
【本会注释】
耶何耶大。有人认为他被西番雅替换,是因为他不支持叛党的策略。“大祭司” 可能有责任维持圣殿的秩序,惩罚假先知,所以示玛雅斥责西番雅三心两意,胆小怕事,没有制止揭露示玛雅信件内容的耶利米(第25节)。
一切狂妄自称为先知的人。这是贬义词,常用来指假冒者(见王9:11的;何9:7)。
用锁锁住。见耶20:2注释。
27 现在亚拿突人耶利米向你们自称为先知,你们为何没有责备他呢?
28 因为他寄信给我们在巴比伦的人说:被掳的事必长久。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
【本会注释】
被掳的事必长久。见第5,10节。
29 祭司西番雅就把这信念给先知耶利米听。
【本会注释】
西番雅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把敌人针对耶利米的阴谋警告他,或者劝先知要软化自己说话的语气。
30 于是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31 “你当寄信给一切被掳的人说:‘耶和华论到尼希兰人示玛雅说:因为示玛雅向你们说预言,我并没有差遣他,他使你们倚靠谎言;
【本会注释】
说明巴比伦和巴勒斯坦之间经常有联络。
32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刑罚尼希兰人示玛雅和他的后裔,他必无一人存留住在这民中,也不得见我所要赐与我百姓的福乐,因为他向耶和华说了叛逆的话。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没有像亚哈和西底家的情况那样,预言惩罚示玛雅的具体方式(见第21,22节)。
马可福音3章
提要:1 基督医好枯干的手,10 和许多别的疾病:11 斥责污鬼:13 拣选十二使徒:22 使人确信说他靠着别西卜赶鬼乃是亵渎话:31 说明谁是他的弟兄、姐妹和母亲。
治好萎缩的手
可3: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
【本会注释】
耶稣又进了。[一个枯干一只手的人,可3:1-6=太12:9-14=路6:6-11。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13页。] 这显然与可2:23中提到的安息日不是同一个安息日。它在这里被提到乃是作为另一个实例,说明文士和法利赛人反对耶稣对待安息日的态度。
枯干了一只手。或:“他的手是干瘪的”。希腊文暗示这只手枯干是由于事故或疾病的结果,而不是先天性缺陷。
可3:2 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
【本会注释】
众人窥探。见路6:7注释。这里显然意指法利赛人(见可3:6)。
可3:3 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可3:4 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
【本会注释】
命。希腊文是psuchē(见太10:28注释)。
他们都不作声。他们愠怒的沉默乃是承认失败。他们先前与耶稣的遭遇战已经使他们认识到:公开挑战他就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他总是成功地使他们的论据转而反对他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真理,在百姓面前显明了拉比们的立场是站不住脚的。
可3:5 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本会注释】
怒目。常话说只有无罪的愤怒才是反对罪的愤怒。上帝憎恨罪恶,但他却爱罪人。而有罪过的人却时常犯这种错误:憎恨罪人并且爱罪恶。因为错误而对错误发怒,对别人并没有邪恶的愿望或图谋,的确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值得表扬的品格特性。
忧愁。只有马可记录了耶稣的个人感情。他“忧愁”是因为犹太领袖们利用他们的高职高位误表上帝的品格和要求。他“忧愁”无疑也是因为会临到这些领袖们本人身上和那些随从他们误导观念的人身上的结果。希腊文暗示耶稣最初愤怒的反应只是刹那间的,但他对这些远离天父并误解他对他们的爱的愚昧子民的关心却是持续的。
可3:6 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本会注释】
立即。据此可以推断出,法利赛人立即退出了会堂,甚至在宗教仪式结束前就退出去了。
希律一党的人。希律一党的人是支持希律家的一个犹太政党(见本卷注释第54页)。法利赛人通常憎恨希律和所有支持他的人(见本卷注释第41页)。他们现在寻求他们所自认的仇敌们的帮助,这一事实乃是一个证据,证明他们力求要找到一个压制耶稣的办法(见太22:16注释)。可能顽固执拗的法利赛人盼望希律会乐于监禁耶稣,像他几个月前曾监禁施洗约翰一样(见太4:12;路3:20注释)。有些人提出这件事可能发生在希律的首府赛弗里,在拿撒勒以北约4英里处。
海边的群众
可3:7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
【本会注释】
退。[耶稣受人欢迎,可3:7-12=太12:15-21。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多次提到耶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为要躲避不适当的名望或过度的反对(见可1:45;7:24;等等)。他此时的撤退显然是因为想要避免与宗教权威们或者还有政治权威们进一步冲突。因而,马可没有继续记述其他冲突事件,目的是要谈论耶稣日益增长的声誉,及与之同来的犹太官长们对耶稣与日俱增的仇恨和反对。(见太12:15注释)。
到海边去。似乎医好枯干了一只手的人这事发生在加利利内部的一座城,可能是赛弗里(见6节注释)。对观福音作者们极其相似的记载进一步暗示:当耶稣离开加利利省内地方时,他去了加利利“海边”,可能在邻近革尼撒勒平原、迦百农以南的地方。他无疑发现了一段远离城市的比较僻静的海岸(见路5:1注释)。
许多人。见太5:1注释。三位对观福音书作者都提到了跟着耶稣的大批群众。这种情形显然需要一种更有效的组织,需要更多的见证人奉献他们全部的时间应付群众们对耶稣的需求。三位福音书作者中的两位,都意味深长地唤起人们注意:就在指定十二使徒和山上宝训之前,提到了那跟随并依靠耶稣的“许多人”(见太5:1;路6:17注释)。
可3:8 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大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但河外,并推罗、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
【本会注释】
以土买。即,以东地。“以土买”这个词在新约中只在这里出现过。约瑟夫(《犹太掌故》xiii. 9. 1 [257,258])说以土买在基督时代之前一个多世纪时被约翰·许尔堪征服了,那里的人被迫至少在名义上接受了犹太教的仪式与惯例(见本卷注释第33页)。
推罗和西顿。见卷一,第128页;卷二,第67,68页;见创10:15注释。只有撒玛利亚显眼地没有出现在这里所列举的在巴勒斯坦或靠近巴勒斯坦的不同地区的名单里。
可3:9 他因为人多,就吩咐门徒叫一只小船伺候着,免得众人拥挤他。
【本会注释】
一只小船。或:“一只小舟”。只有马可提到了福音记事的这个细节。似乎在加利利传道的其余时间,每当有需要时,耶稣现在安排的这只小船总是随时可用(见可4:35,36;6:32;8:10,13)。这只小船可能属于彼得(见路5:3注释)。
伺候着。或“为他准备”,即,无论何时他需要,都由他支配。
众人。马可在三节经文中第三次提到了无论耶稣往哪里去,都跟着他的大批群众(见7,8节)。
可3: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本会注释】
挤进来。人们并不是怀着敌意,而是带着渴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要照顾。
要摸他。显然,那些患病的或被鬼附的都感到在这一行为中有魔力。见可5:23,28注释。
灾病。直译是:“抽打”,或“鞭打”。可能这些“灾病”与我们当今的流行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类似。
可3:11 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上帝的儿子。”
【本会注释】
污鬼。见可1:23注释。
看见。在希腊文中,“看见”,“俯伏”,“喊”这一系列的动词都指明连续或常常重复的动作。
俯伏。有些人提出了这种可能性:鬼魔们藉此要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承认耶稣是他们的领袖,从而暗示他与他们是联合着的。假如这样的话,基督拒绝他们的见证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上帝的儿子。见约壹的附注;见路1:35;约1:1-3注释。
可3:12 耶稣再三的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
【本会注释】
再三地。即,“强有力地”,“强烈地”,或“严厉地”。
那。也可译作:“以便”。
不要把他显露出来。叙述到这点,马太另外记录了引自旧约圣经的一段经文,预言了耶稣服务于人类的需要(见太12:20注释)。
耶稣拣选十二门徒
可3:13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本会注释】
上了山。[十二个门徒的设立,可3:13-19=路6:12-16。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 显然是进入了加利利海西边的多山地区(见可1:45注释)。耶稣留下他的跟随者们在山脚下过夜(见《历》第三十章),他自己却整夜在他们上面的山上祷告(路6:12)。当时可能已经是公元29年的晚夏了(见太5:1注释)。
耶稣经常整夜献上祷告(见《历》第四十六章)。不同的福音书作者通常是在救主的生活服务中的重大决定或危机时刻之前提到这种情况(见可1:35注释)。他在其传道的开始就寻求默想和祷告(见太4:1注释)。他在加利利传道的开端,以及接下来马上在加利利的各城镇和乡村初次旅行传道之前也照样以祷告为标志(见可1:35注释)。现在这次整夜祷告是在任命十二使徒、山上宝训、以及第二次在加利利周游之前。连同加利利的这次大危机,再次特别提到了祷告(见太14:22,23;参约6:15,66)。登山变像时也是这样,那时耶稣向他的三个门徒提出了他的受难与死的问题(路9:28-31)。在荣入圣城之后的那整个晚上他都用来祷告(见《历》第六十四章)。已记录的最长的祷告是耶稣在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的祷告(见约17)。在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只几个时辰,他在园中献上了自己最恳切、痛苦的祷告(见太26:36-44)。
叫人来。显然有相当大的一群人跟从着耶稣,那十二个人就是从这些人中选出来的。
这十二个人没有一个是因为在品格上或在能力上尽善尽美而蒙拣选的。基督拣选的是乐于并且能够学习的人,这种人的品格可以被改变。所有人蒙召时都有严重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靠着他的恩典都被消除了(犹大的情况例外),取代它们的乃是耶稣所种植的神圣品格的宝贵种子,它们会发芽生长,直至成熟完备,随后结出如基督一样的品格的果子(加5:22,23)。基督照着人们本来所在的地步接受人,如果他们心甘情愿并且顺从,他就把他们改变成他愿意他们成为的样式。他指定男男女女担任负有重要责任的职位,不是因为他认为他们已经为这些职位完全准备好了,而是因为他在鉴察他们的心时,洞悉了潜在的能力,这些能力在神圣的指导之下,可以被鼓励并发展到他的荣耀并促进他的国度。
随自己的意思。呼召是基于他的心愿而不是基于他们的心愿。后来他提醒这十二个人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
他们便来到他那里。当他召集他们来与他会面时,是在刚刚破晓的时候(见《历》第三十章;《福山》第一章),在山坡上的某处,可以俯瞰加利利平静的水面。
可3:14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本会注释】
设立。希腊文是poieō,直译是:“使成为”,即,“任命”。虽然耶稣确实在这个场合“设立”了那十二个人(见《历》第三十章),但这种意思在poieō这个希腊词中并不是固有的。
十二个人。重要的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本卷注释第146页)支持补充自路6:13的内容:“称他们为使徒”,没有给出特别的原因,说明为什么是十二个人──不多也不少──蒙拣选了。然而,一个直接的想法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创始人。现在这些人中,有五个是耶稣约在两年前最初开始传道时就已召唤他们成为门徒的;他们是约翰、安得烈、彼得、腓利、和拿但业,或巴多罗买(见约1:40-49)。这组人中的前三个人和约翰的哥哥雅各一起,曾在这次蒙拣选之前几个月接受过海边呼召(见路5:11注释)。最近,马太也被加添到了这个群体之中。
在耶稣的使命中,指定和设立这十二使徒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施洗约翰曾宣布“天国”(太3:2)即将确立,并且耶稣在其传道的早期也曾重申过这个信息(见太4:17),特别是在最近完成的第一次加利利周游传道的时候(《福山》第一章)。基督在他第一次降临时确立的国乃是神圣恩典的国(见太3:2;5:2注释),他是这国的君王。他的国民乃是那些接受他并相信他名的人(见约1:12)。他的领地乃是他们的心(见路17:21注释)。
指定十二使徒很可以被看作是基督来要确立的恩典之国正式的开国典礼。紧接下来的山上宝训,既可以被看作是基督作为恩典之国君王的就职演说,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个新国度的宪法。在这次布道之后不久,基督和十二使徒就开始了第二次加利利旅行布道,他在这次周游中,通过言教和身教证明了恩典之国的性质和它对人类的价值尺度。
经上给出了这十二个人的四个名单,马太(太10:2-4)和马可各给出了一个,路加给出了两个,一个在《路加福音》中(路6:14-16),一个在《使徒行传》中(徒1:13)。这些都列在下面。
关于给这十二个人分组,最自然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分成两人一组。当耶稣差遣他们去第三次加利利旅行布道时,他是两个两个地派他们去的(见可6:7),弟兄与弟兄携手,朋友与朋友作伴(《历》第三十七章)。马太的名单可能就基于这种分组,因为在提到两对弟兄的名字,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之后,那十二个人其余的名单他是按两个一组列出的,每两个人都用“和”这个词连在一起。所以腓利和巴多罗买一组(见约1:45),多马和马太一组,雅各(亚勒腓的儿子)与达太一组,西门(奋锐党人)与加略人犹大一组。此外,马太的名单是连同这十二个人蒙差一同被给出的。

另一个自然的分组出现在这四个名单每个都被分为三组,四人一组的时候。虽然这十二个人的次序每个名单略有不同,但是这样分组的每组四个人在四个名单中都存在(徒1:13中的第三组除外,那里没有加略人犹大)。
从人的观点来看,在这个场合被指定并设立的这十二个人是贫穷的,没有受过教育的,一帮地位低下的加利利省人。一般而言,犹太领袖们对耶稣的跟从者们的轻视,导致了他可能在距此几周之后,讲述了面酵的比喻(见太13:33;《路》第七章)。上帝改变人心的恩典的酵已经在这十二个没有前途的、普通人的心里运行了,当他们从学徒时期出来之后,他们就不再是粗野的、无教养的、或没学问的了(见路5:11注释)。他们中三个人成了能干的作家。约翰乃是造诣深厚的学者。据我们所知,这十二个人没有一个是毕业于拉比学校的;显然都不是犹太贵族的成员。这反而使他们能够明白耶稣所宣讲的,因为他们没有文士和法利赛人那样根深蒂固的成见。
和自己同在。即,作他的门徒,或在他的学校中作学习者,并在他的工作中协助他。根据13节,显然还有其他“门徒”他并没有,至少没有在这个场合,指定并设立为“使徒”(见13节注释)。作为“门徒”,人们来到基督面前,以便受教于他;作为“使徒”,他把他们差派出去,教导别人。“使徒”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词apostolos,它来自于两个词,apo,“来自”和stellō,“派遣”,或“打发”。所以,“使徒”直译就是:“一个被派出的人”(见太10:2注释)。从今以后,被选派为“使徒”的这十二个人就与通常的“门徒”区别开来了,倒不是这十二个人不再作门徒了,而是他们也成了使徒。
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保罗经常提到自己是一个“使徒”(林前4:9;加1:1;等等;参来3:1)。然而,保罗主张自己的使徒身份显然是基于这个事实:基督曾向他显现(见林前15:8)并教导了他(见加1:11,12)。然而他说到自己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15:9),又说到自己“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11:5)。在别处,他使这两种表面上互斥的思想和谐起来了(见林后12:11)。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像巴拿巴、提摩太和西拉这样的人也被称为使徒(见徒14:14;帖前1:1;2:6)。可能这个词也适用于被任何一个基督教会作为其代表派出的任何一个代表或使者(林后8:23;腓2:25)。
去传道。在这里和15节中,给出了基督个人服务的两个主要方面,也作为这十二个人服务的目标:传道,为治愈心灵;医病,为治愈身体。耶稣本人用于照顾人类身体需要的时间比传道的时间还多,这十二个人无疑效法了他的榜样。
可3: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本会注释】
权柄。希腊文是exousia,“权威”(见路1:35注释)。
赶鬼。能够救人脱离一般认为治不好的鬼魔附体,就意味着拥有能力解除比这个轻的痛苦。见第1章的附注。
可3:16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本会注释】
彼得。在新约关于十二使徒的全部四个名单中,彼得都出现在第一位(见本卷注释第593页)。他经常使自己担任整个团体的发言人的角色(太14:28;16:16;17:24;26:35;等等)。在耶稣受洗后不久,安得烈就将自己的哥哥彼得带到耶稣面前,第一个悔改的基督徒是通过一个可以称为平信徒之人的努力产生的(见约1:40-42)。在那时,彼得曾受邀对承认耶稣为弥赛亚作出了反应,并时断时续地在主的服务中与主联合。差不多两年以后,可能在公元29年的晚春或早夏时节(见太4:12注释),基督呼召他连同他的兄弟安得烈和他业务上的伙伴雅各和约翰做固定的门徒(见路5:1-11;见7节注释)。
一般认为,彼得可能担任的是他与别人合伙经营的捕鱼业务的经管人。无论如何,他的热诚、热心、真挚、勇气、忠诚、活力和组织能力无疑标志着他从一开始就在门徒中作领导。彼得是一个卓越的实干家;他热烈的性情是其最强烈的个人品格特征。他是一个明显极端的人,强烈的个性既是他杰出美德的源头,也是其严重过失的祸根。在他里面,多重与矛盾的品格特性一同存在。他似乎总是急切、热情、热心肠、慷慨大方、大胆、勇敢、有勇气的,但常常又是冲动、矛盾、不稳定、轻率、靠不住、自夸、自负、甚至莽撞不顾后果的。在危机时刻,他可能是软弱、胆怯、优柔寡断的;在任何特定的时候,没人能预知他品格和个性的哪个方面会获胜。
彼得是一个伯赛大朱莉亚斯本地人(见约1:44),该地在加利利海岸东北,正对着迦百农,后来他显然迁居到了迦百农城(见可1:29注释)。彼得和他打渔的伙伴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似乎都曾是施洗约翰的门徒(见约1:35-42;《历》第十四章)。
可3: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本会注释】
雅各。希腊文是Iakōbos,来自希伯来词Ya`aqob,先祖雅各的名字(见创25:26,27注释)。这个名字的英文形式“James”是洐生自拉丁文、通过法文改进而成的形式。雅各通常在他兄弟约翰之前被提到,当二者被一同提到时,说明二者中约翰比较年轻(参《历》第三十章)。雅各无疑是这十二个人中第一个殉道的,约死于公元44年(见徒12:1,2注释),但他的弟弟约翰却是这十二个人中最后一个去世的,约在公元96年。雅各被希律亚基帕认为重要到足以第一个被选来殉难的事实,暗示他是耶路撒冷教会最重要的领袖之一。新约记载呈现的雅各起初是一个相当自私、野心勃勃、坦率直言的人(见可10:35-41),但是后来却成了一个安静而有能力的领袖。许多人曾认为雅各和约翰的母亲,西庇太的妻子,就是撒罗米(参可15:40;太27:56)。还有进一步的可能性,虽然可能性相当小,就是撒罗米被认为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姐妹,如果在约19:25中提到的是四个女人而不是三个的话(见约19:25注释)。
约翰。约翰显然是一个具有深刻属灵洞察力的人,这在他仰望全然可爱的耶稣时得到了发展。约翰不仅爱他的夫子;而且他乃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见约20:2;21:7,20)。约翰生来是骄傲、自作主张、野心勃勃要得尊荣、冲动、受到伤害时愤怒怨恨、并且急于报复的人(见可10:35-41;《述》第五十三章),约翰使自己比任何一个别的人更彻底地屈服于耶稣完美生活的改变之能,并且比他的同道门徒更充分地反映了救主的形象。雅各是这十二个人中第一个为福音殉身的,约翰是最后一个死的。耶稣称雅各和约翰是“雷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可3:17;见路9:54注释)。依照早期基督教传统说法,约翰在晚年担任的是以弗所教会的牧师,并且是遍及罗马亚细亚省的众教会的监督。
半尼其。可能译自一个亚兰语的措辞,意思是“暴动之子”或“愤怒之子”──意译为“雷子”。雅各和约翰有时公然表现出激烈的性情,火爆的脾气(见路9:49,52-56)。
可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本会注释】
安得烈。希腊文是Andreas,意思是“男子气概的”,一个来自anēr,“男人”的希腊名字。安得烈虽然是耶稣最早的跟从者之一(见约1:35-40),但他却没有成为核心集团的成员之一(《历》第三十章),并且在福音的叙述很少被提到(见约1:40,41,44;6:8;12:22)。马太和路加将安得烈列在十二门徒的第二位,可能是使他与他哥哥彼得在一起。关于安得烈的家庭背景,见可3:16注释。安得烈似乎一直是一个勤勉的工人,虽然可能不像他哥哥在领导的才能方面那么有恩赐。依照传统说法,他是在希腊以字母X的形状在十字架上殉道的──结果这种形状的十字架通常就以圣安得烈的十字架闻名了。
腓力。希腊文是Philippos,“喜爱马”,如同“安得烈”是一个正宗的希腊名字。腓力是伯赛大朱莉亚斯本地人(见约1:44),靠近加利利海的北端。关于腓力,在耶稣升天之前,我们所知道的最多的信息来自约翰福音的记载(见约1:43-48;6:5-7;12:21,22;14:8,9)。
他是第一个耶稣对他说“来跟从我吧”的人(约1:43)。他表现的特征是一个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但是显然比某些别人晚于认出耶稣乃是弥赛亚并赏识他在地上使命的重要性(见约6:7;14:8,9)。他似乎有时不确定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见约12:21,22)。不过他是热心的,并且当他找到弥赛亚时,就立即开始把别人带到他面前(见约1:45)。
巴多罗买。直译是:“达买之子”或“挞买之子”(参民13:22;撒下3:3;13:37)。拿但业可能是他自己个人的名字。对观福音书中没有提到拿但业,而约翰福音中没有说到巴多罗买。约翰在一个似乎只有那十二个门徒都在场的背景中提到拿但业与那十二个人中的其他人在一起(见约21:2)。所以没有有效的理由可以怀疑巴多罗买和拿但业这两个名字指的是同一个人。腓力把他的朋友拿但业介绍给了耶稣(见约1:45);显然他们两个是密友(参《历》第三十章)。
马太。马可和路加在提到马太时都说成是利未(见可2:14注释)。似乎不太可能把马太的父亲亚勒腓和雅各的父亲亚勒腓看作同一个人。在福音书中从来没有把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好像兄弟一样,如同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马太被证实是一个能干的工人。依据传统说法,在耶稣复活后,马太将自己的精力大部分奉献于为自己的同胞作工,并且可能在埃塞俄比亚或黑海地区劳苦传道过。
多马。也称作底土马(见约11:16;20:24;21:2)。这两个名字的意思都是“孪生子”。传统认为他的教名是犹大(一个常见的希伯来名字)。关于多马,所知道的事都记载在约翰福音里(见约11:16;14:5;20:24-29;21:2)。虽然他有时表现出自己是怀疑和自私的(见约20:24,25),但是在其他场合他却是勇敢忠诚的(见约11:16)。据说他曾在帕提亚和波斯作工。一个更不确定的传统说他曾在印度和中国作工。
在南印度有一群本土的基督徒,数百年来以多马基督徒闻名。他们自称拥有从使徒多马传下来的福音事迹的译本。他们声称多马在一座著名的圣多马山上殉道了,那山靠近马德拉斯。还有一位名叫多马的犹太传教士曾在中国作工,并且他的像曾被保存在石头里,一起的还有一个碑铭,大意译为:“多马带着专一的心志和伟大的热诚来作工。如果他所有的善行都被记录下来的话,就不得不将洞庭湖[中国的一个湖]的水蘸干[以便有充足的水好做成写字所必须的墨水]。”这个关于多马的有趣的描述具有显著的犹太特征,但可能并不是使徒多马。
雅各。作为亚勒腓的儿子雅各与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相区别。似乎有很好的理由相信他就是在太27:56;可15:40;16:1;路24:10中提到的雅各。“小雅各”这种说法(可15:40)可能是在“较年轻的雅各”的意义上提到他(见诗115:13注释),或者可能是因为他的身材矮小才这么说。
有些人曾试图把亚勒腓的儿子雅各看成是主的兄弟雅各(见太13:55),但是这种建议极为不可能,几乎不值得注意。门徒雅各至少从这十二个人被指定的时候就跟从耶稣了,约在公元29年的晚夏。但是到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六个月,经上说他的兄弟们还不信他(见约7:5)。就连太13:55和可6:3的背景也暗示那里提到的事件大约发生在第三次加利利旅行传道的时候,肯定是在拣选这十二个人之后。见徒12:17注释。
达太。被马太看成是(见太10:3钦定本)利拜乌。有一个未曾遭遇任何反对的古代传统把达太等同于雅各的儿子犹大(见路6:16;徒1:13)。从别的例子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这个犹大是一个名叫雅各之人的儿子而不是兄弟,虽然路6:16的希腊原文只是简单地读作“雅各的犹大”。几乎确定的是,作为达太或犹大的父亲的这个雅各,不该被等同于新约中任何一个别的雅各,因为这个名字很常见(见可3:17注释)。当约翰(见约14:22)提到这个犹大时,他清楚地把他和加略人犹大区别开了。达太在新约的记录中并不像别的使徒们那样显眼。
西门。被称为“迦南人[奋锐党人]”,以与西门彼得相区别。关于西门这个名字意义的来历,见16节注释。“迦南人”这个称号并不一定标志着西门是在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之前曾住在那里的迦南各族中一族的后代(见创10:6注释)。许多别的古手稿提到他是“迦南人”,意思要么是迦南城的一个居民,要么更可能是一个犹太爱国党派的成员,也以奋锐党闻名(见路6:15;本卷注释第54页;参《历》第九章)。
可3:19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本会注释】
加略人犹大。新约的名字犹大与旧约的名字犹大相同(见创29:35;太1:2)。许多解释者说他的姓是加略,但更可能的是它来自于希伯来词'ish Qeriyyoth,意思是“加略人”,加略是犹大南部的一个村庄,靠近以土买(见书15:25;见可3:8注释)。如果加略这个名称的这种认定是正确的话,那么犹大可能就是这十二个人中唯一一个不是加利利本地的人了。他是一个名叫西门的人的儿子(见约6:71注释)。
耶稣并没有召唤犹大加入他从中拣选出十二使徒的门徒团体(见可3:13注释),但是犹大却硬挤进来并要求一个地位。犹大无疑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像其他门徒一样有着流行的犹太人的弥赛亚观,认为他要将他们从罗马的轭下解救出来──并且他渴望成为门徒中核心集团的成员,好在不久就要确立的“国度”中获得更高的职位。可能他自愿担任了司库的职务,指望在新国度里被任命那个职位。然而,耶稣从最开始就知道:犹大缺乏那些会使他有资格成为将要确立之国度的一个使徒的基本特征。
尽管犹大心中潜藏着邪恶,但他在许多方面都比耶稣所呼召的其他门徒更有前途。既然被承认为那十二个人中的成员,犹大并不是没有希望的。某些良好的品格特性的培育和发展,加之邪恶品性的消除,可能会使他在这国度的事业中成为蒙悦纳的工人。但是,和约翰不同(见17节注释),犹大使自己心对耶稣的训导和榜样刚硬了。然而,耶稣仍给他所有可能的鼓励和机会,好培养出一种属天的品格。犹大品格中的“压伤的芦苇”,耶稣不会折断,其良好意向的“将残的灯火”,耶稣不会熄灭(见太12:20注释)。
卖耶稣的。见路6:16注释。
进了一个屋子。或“回家”,可能是到了彼得在迦百农的家(见可1:29注释)。有些人曾观察到马可福音主要涉及耶稣所行的事迹,而不是他所教导的教训。与马太不同,他用三章的篇幅专门记录了山上宝训,马可完全省略了它,甚至都没提到山上宝训是紧接着十二使徒的任命之后进行的(见太5:1注释)。这日结束的时候,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无疑回到了迦百农。
诬蔑耶稣为别西卜
可3:20 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
【本会注释】
众人又聚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不得赦免的罪,可3:20-30=太12:22-45=路11:14-32。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马可没有提到这个又瞎又哑被鬼附的人得医治,而只是记录了文士们控告耶稣是靠着鬼王的权柄赶鬼,以及他对他们的回复(见22节;《历》第三十三章)。关于这件事在时间顺序中的地位,以及这件事的记录在不同福音书中的记录的相互关系,见太12:22注释。应该注意的是:马可按照时间顺序将可3:20-35放在了拣选十二使徒(可3:14-19)和海边布道之间(可4)。
可3:21 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本会注释】
耶稣的亲属。希腊文是hoi par' autou,直译是:“那些来自他旁边的人”。虽然这种表达可以仅仅说明所提到的这些人与耶稣有密切的交往,但来自古希腊莎草纸文献的证据表明这种表达可以用来指亲属。所以可能21节的话预料到了31-35节发生的事件。
他颠狂了。即:“精神错乱了”。耶稣的“朋友们[亲属]”的这种担心与文士们控告耶稣与魔鬼是一伙的(22节)之间的极其相似性,可以说明21节是作为一个引子插入的,要引入对耶稣的控告,说他担任的是别西卜的代理(22-30节)。
可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本会注释】
文士。见本卷注释第55页。
从耶路撒冷下来。见路5:17。这些人可能是探子中的一些人,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期间,他们始终尾随着他,在犹太议会的指使下行动(见可2:6注释)。
他是被别西卜附着。见太12:24注释。
可3:23 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可3:24 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可3:25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可3:26 若撒但自相攻打纷争,他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
可3:27 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
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可3:29 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本会注释】
亵渎。见太12:31注释。
永远定罪。原文中(参本卷注释第146页)读作“永远的罪”。
可3:30 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
遵父旨的人都是亲属
可3:31 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本会注释】
耶稣的母亲和弟兄。[耶稣的母亲和弟兄们的造访,可3:31-35=太12:46-50=路8:19-21。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关于这件事在时间顺序中的位置,以及不同的对观福音对这事的记载的相互关系,见太12:22,46注释。
可3:32 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可3:33 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可3:34 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可3:35 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