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222天 王上4-5;耶31;可5

列王记上4章

1所罗门作以色列众人的王。

2他的臣子记在下面:撒督的儿子亚撒利雅作祭司;

3示沙的两个儿子以利何烈、亚希亚作书记;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4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作元帅;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

5拿单的儿子亚撒利雅作众吏长;王的朋友拿单的儿子撒布得作领袖;

6亚希煞作家宰;亚比大的儿子亚多尼兰掌管服苦的人。

7所罗门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个官吏,使他们供给王和王家的食物,每年各人供给一月。

8他们的名字记在下面:在以法莲山地有便户珥;

9在玛迦斯、沙宾、伯示麦、以伦伯哈南有便底甲;

10在亚鲁泊,有便希悉,他管理梭哥和希弗全地;

11在多珥山冈(注:或作“全境”)有便亚比拿达,他娶了所罗门的女儿她法为妻;

12在他纳和米吉多,并靠近撒拉他拿、耶斯列下边的伯善全地,从伯善到亚伯米何拉直到约念之外,有亚希律的儿子巴拿;

13在基列的拉末有便基别,他管理在基列的玛拿西子孙睚珥的城邑,巴珊的亚珥歌伯地的大城六十座,都有城墙和铜闩;

14在玛哈念有易多的儿子亚希拿达;

15在拿弗他利有亚希玛斯,他也娶了所罗门的一个女儿巴实抹为妻;

16在亚设和亚禄有户筛的儿子巴拿;

17在以萨迦有帕路亚的儿子约沙法;

18在便雅悯有以拉的儿子示每;

19在基列地,就是从前属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之地,有乌利的儿子基别一人管理。

20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那样多,都吃喝快乐。

21所罗门统管诸国,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所罗门在世的日子,这些国都进贡服事他。

22所罗门每日所用的食物:细面三十歌珥,粗面六十歌珥,

23肥牛十只,草场的牛二十只,羊一百只,还有鹿、羚羊、鮨并肥禽。

24所罗门管理大河西边的诸王,以及从提弗萨直到迦萨的全地,四境尽都平安。

25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

26所罗门有套车的马四万,还有马兵一万二千。

27那十二个官吏,各按各月供给所罗门王,并一切与他同席之人的食物,一无所缺。

28众人各按各分,将养马与快马的大麦和乾草送到官吏那里。

29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

30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

31他的智慧胜过万人,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

32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

33他讲论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

34天下列王听见所罗门的智慧,就都差人来听他的智慧话。


列王记上5章

1推罗王希兰,平素爱大卫。他听见以色列人膏所罗门,接续他父亲作王,就差遣臣仆来见他。

2所罗门也差遣人去见希兰,说:

3“你知道我父亲大卫因四围的争战,不能为耶和华他 神的名建殿,直等到耶和华使仇敌都服在他脚下。

4现在耶和华我的 神使我四围平安,没有仇敌,没有灾祸。

5我定意要为耶和华我 神的名建殿,是照耶和华应许我父亲大卫的话说:‘我必使你儿子接续你坐你的位,他必为我的名建殿。’

6所以求你吩咐你的仆人,在黎巴嫩为我砍伐香柏木,我的仆人也必帮助他们。我必照你所定的,给你仆人的工价。因为你知道,在我们中间没有人像西顿人善于砍伐树木。”

7希兰听见所罗门的话,就甚喜悦说:“今日应当称颂耶和华,因他赐给大卫一个有智慧的儿子,治理这众多的民。”

8希兰打发人去见所罗门,说:“你差遣人向我所提的那事,我都听见了。论到香柏木和松木,我必照你的心愿而行。

9我的仆人必将这木料从黎巴嫩运到海里,扎成筏子,浮海运到你所指定我的地方,在那里拆开,你就可以收取。你也要成全我的心愿,将食物给我的家。”

10于是,希兰照着所罗门所要的,给他香柏木和松木。

11所罗门给希兰麦子二万歌珥,清油二十歌珥,作他家的食物。所罗门每年都是这样给希兰。

12耶和华照着所应许的,赐智慧给所罗门。希兰与所罗门和好,彼此立约。

13所罗门王从以色列人中挑取服苦的人共有三万。

14派他们轮流,每月一万人上黎巴嫩去;一个月在黎巴嫩,两个月在家里,亚多尼兰掌管他们。

15所罗门用七万扛抬的,八万在山上凿石头的。

16此外,所罗门用三千三百督工的,监管工人。

17王下令,人就凿出又大又宝贵的石头来,用以立殿的根基。

18所罗门的匠人和希兰的匠人,并迦巴勒人,都将石头凿好,预备木料和石头建殿。


耶利米书31章

1耶和华说:“那时,我必作以色列各家的 神,他们必作我的子民。”

2耶和华如此说:“脱离刀剑的就是以色列人,我使他享安息的时候,他曾在旷野蒙恩。”

3古时(注:或作“从远方”)耶和华向以色列(注:原文作“我”)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

4以色列的民哪(注:“民”原文作“处女”),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你必再以击鼓为美,与欢乐的人一同跳舞而出。

5又必在撒马利亚的山上栽种葡萄园,栽种的人要享用所结的果子。

6日子必到,以法莲山上守望的人必呼叫说:‘起来吧!我们可以上锡安,到耶和华我们的 神那里去。’”

7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当为雅各欢乐歌唱,因万国中为首的欢呼。当传扬颂赞说:‘耶和华啊,求你拯救你的百姓以色列所剩下的人。’

8我必将他们从北方领来,从地极招聚,同着他们来的有瞎子、瘸子、孕妇、产妇,他们必成为大帮回到这里来。

9他们要哭泣而来,我要照他们恳求的引导他们,使他们在河水旁走正直的路,在其上不致绊跌,因为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莲是我的长子。

10列国啊,要听耶和华的话,传扬在远处的海岛说:‘赶散以色列的,必招聚他,又看守他,好像牧人看守羊群。’

11因耶和华救赎了雅各,救赎他脱离比他更强之人的手。

12他们要来到锡安的高处歌唱,又流归耶和华施恩之地,就是有五谷、新酒和油并羊羔、牛犊之地。他们的心必像浇灌的园子,他们也不再有一点愁烦。

13那时,处女必欢乐跳舞,年少的、年老的也必一同欢乐,因为我要使他们的悲哀变为欢喜,并要安慰他们,使他们的愁烦转为快乐。

14我必以肥油使祭司的心满足;我的百姓也要因我的恩惠知足。”这是耶和华说的。

15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16耶和华如此说:“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赏赐,他们必从敌国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17耶和华说:“你末后必有指望,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

18我听见以法莲为自己悲叹说:‘你责罚我,我便受责罚,像不惯负轭的牛犊一样。求你使我回转,我便回转,因为你是耶和华我的 神。

19我回转以后,就真正懊悔;受教以后,就拍腿叹息;我因担当幼年的凌辱,就抱愧蒙羞。’”

20耶和华说:“以法莲是我的爱子吗?是可喜悦的孩子吗?我每逢责备他,仍深顾念他,所以我的心肠恋慕他,我必要怜悯他。

21以色列民哪(注:“民”原文作“处女”),你当为自己设立指路碑,竖起引路柱。你要留心向大路,就是你所去的原路;你当回转,回转到你这些城邑。

22背道的民哪(注:“民”原文作“女子”),你反来覆去要到几时呢?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男子。”

23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我使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他们在犹大地和其中的城邑必再这样说:‘公义的居所啊,圣山哪,愿耶和华赐福给你!’

24犹大和属犹大城邑的人,农夫和放羊的人,要一同住在其中。

25疲乏的人,我使他饱饫;愁烦的人,我使他知足。”

26先知说:“我醒了,觉着睡得香甜!”

27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把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

28我先前怎样留意将他们拔出、拆毁、毁坏、倾覆、苦害,也必照样留意将他们建立、栽植。”这是耶和华说的。

29“当那些日子,人不再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

30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31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

32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

33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34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35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发亮,又搅动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的──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他如此说:

36“这些定例若能在我面前废掉,以色列的后裔也就在我面前断绝,永远不再成国。”这是耶和华说的。

37耶和华如此说:“若能量度上天,寻察下地的根基,我就因以色列后裔一切所行的弃绝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38耶和华说:“日子将到,这城必为耶和华建造,从哈楠业楼直到角门。

39准绳要往外量出,直到迦立山,又转到歌亚。

40抛尸的全谷和倒灰之处,并一切田地,直到汲沦溪,又直到东方马门的拐角,都要归耶和华为圣,不再拔出,不再倾覆,直到永远。”


马可福音5章

1他们来到海那边格拉森人的地方。

2耶稣一下船,就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从坟茔里出来迎着他。

3那人常住在坟茔里,没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能,

4因为人屡次用脚镣和铁链捆锁他,铁链竟被他挣断了,脚镣也被他弄碎了。总没有人能制伏他。

5他昼夜常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

6他远远地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他,

7大声呼叫说:“至高 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8是因耶稣曾吩咐他说:“污鬼啊,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9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

10就再三地求耶稣,不要叫他们离开那地方。

11在那里山坡上,有一大群猪吃食,

12鬼就央求耶稣说:“求你打发我们往猪群里,附着猪去。”

13耶稣准了他们,污鬼就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淹死了。猪的数目约有二千。

14放猪的就逃跑了,去告诉城里和乡下的人。众人就来,要看是什么事。

15他们来到耶稣那里,看见那被鬼附着的人,就是从前被群鬼所附的,坐着,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就害怕。

16看见这事的,便将鬼附之人所遇见的和那群猪的事,都告诉了众人,

17众人就央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境界。

18耶稣上船的时侯,那从前被鬼附着的人恳求和耶稣同在。

19耶稣不许,却对他说:“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

20那人就走了,在低加坡里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众人就都希奇。

21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就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正在海边上。

22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他脚前,

23再三地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

24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

25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

26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

27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

28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29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乾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30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

31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

32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

33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

34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35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

36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

37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

38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鶪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

39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40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

41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42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

43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列王记上4章

提要:1 所罗门的臣子。7 十二个负责供给的官员。20,24 以色列国的富强和安宁。22 所罗门日常的食物。26 他的马匹。29 他的智慧。


所罗门的臣仆

王上4:1 所罗门作以色列众人的王。

【本会注释】

以色列众人的王。这里强调“众人”暗示作者是在以色列国分裂后编纂了这些资料。


王上4:2 他的臣子记在下面:撒督的儿子亚撒利雅作祭司,

【本会注释】

臣子。这里所列的是皇家内阁,国家的高级顾问和官员。他们不是皇家成员,但确是国家第一级别的官员。他们从所罗门得位,随他喜悦的意思办事。

亚撒利雅。大卫的官员是军队的领袖排名在前(撒下8:16-18;撒下20:23-26),与此相反,所罗门的官员是文职的祭司、书记和史官排在前面,这一点很有启示意义。祭司的头衔给了亚撒利雅,而不是撒督。“祭司”这个术语,希伯来文是kohen,有时被认为指的是国内官员。在撒下8:18节中,这个头衔给了大卫的儿子们(译作“领袖”),而代上18:17节解释说这些儿子“在王的左右作领袖。”代上6:8-13节的谱系中列出了三个亚撒利雅:亚希突,撒督,亚希玛斯,亚撒利雅,约哈难,亚撒利雅,亚玛利雅,亚希突,撒督,沙龙,希勒家,亚撒利雅。亚希突的儿子,第一个撒督,是大卫时代的大祭司(撒下8:17)。根据《历代志》,亚撒利雅应该是撒督的孙子,而不是他的儿子。列在臣子第一位的亚撒利雅可能是所罗门的私人顾问,后来作了大祭司(见代上6:8-13节的注释)。


王上4:3 示沙的两个儿子以利何烈、亚希亚作书记,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本会注释】

示沙的两个儿子,……书记。撒下20:25节中作“示法,”代上18:16节中作“沙威沙,”他是大卫的书记。这些名字都是“示沙”的变体形式,所罗门的两个书记可能是接续他们父亲的职位。“书记”是国内的一种高级职位,负责发布国王的诏书,处理他的信件,可能还要管理皇家的钱款(王下12:10)。

史官。约沙法在大卫的时候作史官(代上18:15)。史官就是宫廷的编年史作者,他要将各种大事如实地记录下来,他的记录构成了国家官方档案的一部分。这是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见王下18:18,37;代下34:8)。


王上4:4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作元帅,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

【本会注释】

撒督和亚比亚他。见撒下8:17节的注释。


王上4:5 拿单的儿子亚撒利雅作众吏长,王的朋友拿单的儿子撒布得作领袖,

【本会注释】

王的朋友。这似乎在所罗门的时代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职位(见撒下15:37;16:16;代上27:33)。在埃及,王的“朋友”或“心腹”指的都是皇家的顾问,地位非常令人羡慕。


王上4:6 亚希煞作家宰,亚比大的儿子亚多尼兰掌管服苦的人。

【本会注释】

家宰。家中的监督,或管家。在希西家的年代,这个职位已经相当重要,超过了书记。因为,当舍伯那被降职,书中所暗示的是他从“家宰”的位置到了“书记”的位置(赛22:15-25;王下18:18)。

服苦的人。边页上作,“征召的人。”这里指的是所罗门为他那些庞大的公共工程征召或雇佣的苦工(见5:13,14节)。大卫统治早期所列举的名单中没有与此相关的职位(撒下8:16-18);但到了他统治的后半期这个职位就出现了(撒下20:24)。后来民众反对罗波安时这个不受欢迎的监工被人用石头打死了(王上12:18)。以旬迦别挖掘的工程充分证实了苦工的使用。


王上4:7 所罗门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个官吏,使他们供给王和王家的食物,每年各人供给一月。

【本会注释】

供给……食物。这里指的是财富的征收,不仅包括金钱,也包括维持宫廷和皇家日用的各种物品。这个职位太重要了,因为有两处(第11,15节)的官吏都与皇家结亲。这些官吏拥有治权的地区与十二支派并不平行,当时早期的支派区域划分已经过时了。十二这个数字与支派无关,这是指一年的十二个月,各人每月负责供应皇家的需要。


王上4:8 他们的名字记在下面:在以法莲山地有便户珥;

【本会注释】

以法莲山地。以法莲境内较高的部分,是巴勒斯坦最肥沃的区域,示剑城就坐落在这里。


王上4:9 在玛迦斯、沙宾、伯示麦、以伦伯哈南有便底甲;

【本会注释】

玛迦斯。这里提到的城镇在犹大西北部底卡儿子所有的区域内,这片地区起先是分配给但支派的(书19:40-43),但在以色列国早期的历史中这里大部都被非利士人占领。


上4:10 在亚鲁泊有便希悉,他管理梭哥和希弗全地;

【本会注释】

梭哥。撒玛利亚西北偏西10 1/4英里称为esh-Shuweikeh的一处地方,不是大卫与歌利亚战场附近的那个梭哥(撒上17:1,2),也不是希伯仑西南的那个梭哥(书15:48)。

希弗。犹大的一片区域,位置不明。


王上4:11 在多珥山冈(或作:全境)有便亚比拿达,他娶了所罗门的女儿他法为妻;

【本会注释】

多珥山冈(直译为:多珥全境)。这片是玛拿西境内迦密山下的一片沿海区域。书11:2节提到多珥王与耶宾结成北部联盟,后被征服(书12:23),他的地分给了玛拿西支派(书17:11)。亚比拿达,大卫的兄长,他的儿子曾掌管这一地区。


王上4:12 在他纳和米吉多,并靠近撒拉他拿、耶斯列下边的伯善全地,从伯善到亚伯米何拉直到约念之外,有亚希律的儿子巴拿;

【本会注释】

他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分区,包括以斯德伦平原的大部。它是巴勒斯坦最肥沃的部分之一。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都从这里穿过,由于它的位置非常重要,到处有要塞保卫着。他纳,米吉多,伯善都是全巴勒斯坦的军事重镇,都被分给了玛拿西支派。它们虽没有被攻占,但当以色列强盛时这些地方向其称臣纳贡(书17:11-13;士1:27,28)。这些城邑虽然被分给了玛拿西,但实际上它们在以萨迦境内(书17:11)。米吉多是亚哈谢(王下9:27)和约西亚(王下23:29)阵亡的地方。伯善要塞俯视着东到约旦河谷的入口,这里也是扫罗死后曝尸的地方(撒上31:8-10)。.


王上4:13 在基列的拉末有便基别,他管理在基列的玛拿西子孙睚珥的城邑,巴珊的亚珥歌伯地的大城六十座,都有城墙和铜闩;

【本会注释】

睚珥的城邑。这是跨约旦河地区很大的一个部分,包括玛拿西和迦得境界的大部。基列拉末属于迦得的境界,是六个逃城之一(申4:43;书20:8;21:38)。

亚珥歌伯地。曾经属于巴珊王噩,后被睚珥攻取(申3:4,13,14)。

大城。这个描述和申3:4,5节的类似。


王上4:14 在玛哈念有易多的儿子亚希拿达;

【本会注释】

玛哈念。这个部分同样也在跨约旦河流域,属于迦得的境界(书13:26;21:38)。当雅各回迦南时在这里遇见了天使(创32:2)。后来由于伊施波设的政府建在玛哈念(撒下2:8,12,29),这里变成一个中心。这里也是大卫逃避押沙龙时落脚的地方(撒下17:24,27)。


王上4:15 在拿弗他利有亚希玛斯,他也娶了所罗门的一个女儿巴实抹为妻;

【本会注释】

拿弗他利。这是北部的一个分区,在黑门山以南,加利利境内,加利利海的西北部海岸就在这个分区之中(书19:32-39)。基低斯-拿弗他利,逃城之一,就在这里(书19:37;20:7;士4:6)。


王上4:16 在亚设和亚禄有户筛的儿子巴拿;

【本会注释】

在亚设和亚禄。这个分区在北边的地中海沿岸(书19:24-31)。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士1:31,32)。


王上4:17 在以萨迦有帕路亚的儿子约沙法;

【本会注释】

以萨迦。以萨迦的境界在玛拿西以北拿弗他利以南,包含以斯德伦平原北边部分(书19:17-23)。这个区似乎是在王上4:12节提到的那个分区的北边。


王上4:18 在便雅悯有以拉的儿子示每;

【本会注释】

便雅悯。便雅悯分区虽然小却很重要。它包括耶利哥,基比亚,基遍,拉玛,以及起初的耶路撒冷(书18:11-28)。


王上4:19 在基列地,就是从前属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之地,有乌利的儿子基别一人管理。

【本会注释】

基列。约旦河东岸的分区,包括流便,玛拿西和迦得支派的部分土地(见第13,14节的注释)。

一人管理。这句话的意义不明,因为每个区只有一个官员。英文LXX版作,“犹大地的一个官长。”这也许才是正确的,因为它已经被注意到了,否则犹大地就从供给王家分区的名单上遗漏掉了。作为给犹大特别的恩典,那个区的一个官员可能也是全国十二个分区的总长。既然犹大是首都所在的省份,那它一定是被王在耶路撒冷的官长治理,但在王家供给上犹大不可能从这个名单中被排除。


所罗门的富强

王上4:20 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那样多,都吃喝快乐。

【本会注释】

多。这里和第25节描写了人数众多的百姓和他们繁荣与安宁的生活。这无疑指出了一个事实,以色列国现在是强盛安全的,不再受周围好事邻国的怜悯,并能在应许之地上取得优势。


王上4:21 所罗门统管诸国,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所罗门在世的日子,这些国都进贡服事他。

【本会注释】

统管诸国。所罗门帝国的一部分是由一些小的,半独立的附属国构成的。这些小国有自己的统治者,但承认希伯来国王的宗主权并向他纳岁贡。以色列的邻国或被消灭或被贬为服苦的仆役,这些事实在第9:20,21节中有进一步的描写。

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创15:18;书1:4)。作者想让人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所罗门王国的疆域已经按照上帝对亚伯拉罕,摩西和约书亚的应许实现了。见大卫和所罗门的帝国。

在世的日子。这个帝国只存在于所罗门活着的时候。所罗门统治的国家一部分是由很多小王国松散地结合在一起,兴起的很快,但解体的速度也很快。


王上4:22 所罗门每日所用的食物:细面三十歌珥,粗面六十歌珥,

【本会注释】

所罗门……的食物。一歌珥──希伯来文kor──的具体数量不明,但据估计有50加仑。所罗门的宫廷估计有10,000到15,000人。


王上4:23 肥牛十只,草场的牛二十只,羊一百只,还有鹿、羚羊、狍子,并肥禽。

王上4:24 所罗门管理大河西边的诸王,以及从提弗萨直到迦萨的全地,四境尽都平安。

【本会注释】

提弗萨。一般被认为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地方,被希腊人叫作泰普撒克斯。

迦萨。在非利士平原的最南端。

平安。至少现在是这样。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之中,平静安稳无内忧外患。但持久的平安不能仅依赖于所罗门的统治,否则后果很明显,就像后来所发生的事。


王上4:25 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

【本会注释】

在自己的葡萄树下。这是希伯来人经常使用的一个短语(弥4:4;亚3:10),亚述人也曾经使用过(王下18:31)。这个短语是用来形容一种理想的安宁富足的生活。

从但到别是巴。这个短语从士师时代开始出现,从那时起直到撒母耳,扫罗,大卫,所罗门的日子一直使用(见士20:1;撒上3:20;撒下3:10;17:11;24:2,15;代上21:2),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国家,其疆域从最北端的但到最南端的别是巴。所罗门之后这个短语就不再使用了,直到希西家发布他的诏书呼吁百姓“从别是巴直到但”来耶路撒冷参赴逾越节(代下30:5)。


王上4:26 所罗门有套车的马四万,还有马兵一万二千。

【本会注释】

套车的马四万。代下9:25节给出的数目是“四千。”这个差异也许应该归因于誊写者的失误,在希伯来文中,“四”和“四十”的写法极其接近。申17:16节禁止将来的以色列王加添战马和骑兵,但撒母耳在扫罗登基时将这种违命的情况预言出来(撒上8:11,12),暗示将来随着帝国的扩大会使用这些军事力量。在约书亚征服迦南时从敌人那里缴获的马匹和战车都被毁掉了(书11:9)。


王上4:27 那十二个官吏各按各月供给所罗门王,并一切与他同席之人的食物,一无所缺。

【本会注释】

那十二个官吏。指7-19节列举出的官吏。一些希腊译本将这节放在19节之后。


王上4:28 众人各按各分,将养马与快马的大麦和干草送到官吏那里。

【本会注释】

大麦。在东方,古代和现在一样,大麦都是马匹的食物。有时大麦也被作成饼或面包(士7:13;约6:9)。而人常吃的是小麦。

快马(直译为:骆驼)。更确切的翻译是:“快马”(见边页)。特别是这里提到的为皇家信使服务的快马(见斯8:10节的注释)。


所罗门的智慧

王上4:29 上帝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

【本会注释】

智慧。照它的全义来说,尤其是在《箴言》和《传道书》中,智慧是上帝的一种特质,是他恩赐给人的(雅1:5)。这种智慧与品格和理智有关。在第30和31节中这个词的用法更接近它的本义。


王上4:30 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

【本会注释】

东方人。居住在巴勒斯坦和米所波大米之间的部落人民(见创29:1;士6:3,33;7:12;8:10)。有人说他们居住在帐篷里(耶49:28,29)。约伯就是这样的人(伯1:3)。

埃及人的智慧。埃及人的智慧在整个东方很有名,包括的领域有天文,医药,建筑,数学,音乐,绘画,尸体防腐,以及哲学。大量所谓的埃及智慧文学保留了下来。


王上4:31 他的智慧胜过万人,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

【本会注释】

智慧胜过万人。一些在智慧方面可与所罗门相提并论的人的名字只存在于这节当中。有人认为希幔和以探就是被大卫指定的会幕的歌唱者(代上6:33,44),就是诗篇第88和89篇题目中所说的以斯拉人。一个“希幔”“奉上帝之命作王的先见”(代上25:5)。然而,这些名字是否指的是同一个人还不能确定。


王上4:32 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

【本会注释】

箴言三千句。他有关道德和实际智慧的话语,包括正确的建议,睿智的观察,道德的劝勉,圣洁生活的原则,以及导向敬虔,幸福和繁荣的有益劝戒。所罗门的箴言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保存了下来。

诗歌。一些保留下来的作品证明了所罗门是一位著名的诗歌作者,这其中包括《雅歌》,可能还有《诗篇》第72和127篇。


王上4:33 他讲论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

【本会注释】

他讲论草木。所罗门的作品显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美丽有很深的领悟。他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毫无疑问他也养成了一种习惯,为他周围之人的益处而将他观察到的规律记录下来。所罗门单纯观察自然历史的论说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


王上4:34 天下列王听见所罗门的智慧,就都差人来听他的智慧话。

【本会注释】

差人来。只有所罗门的智慧声名远播才会有很多遥远国家的人来他这里分享智慧。

天下列王。并不是所有的王都亲自来,很多都是差遣使者。但也有一些君主,比如说示巴女王,选择亲自到所罗门这里来。


列王记上5章

提要:1 希兰差遣臣仆来祝贺所罗门,表明建殿的心愿,想要希兰那边供给香柏木。7 希兰为所罗门的缘故称颂耶和华,为自己的家要求食物,供给对方树木。13 为所罗门做工之人的数目。


所罗门准备建殿

王上5:1 推罗王希兰,平素爱大卫;他听见以色列人膏所罗门,接续他父亲作王,就差遣臣仆来见他。

【本会注释】

推罗王希兰。撒下5:11节和代上14:1节都提到推罗王希兰为大卫提供工人和材料建造他的宫殿。约瑟夫引用以弗所的米南德在主前300年用希腊文写的推罗的历史,大致说希兰是亚比巴力的儿子,在位统治34年,终年53岁,死后由他的儿子巴力亚撒接续王位(Against Apion 1. 18)。根据约瑟夫的说法圣殿是在希兰王11年或12年建造的(Antiquities viii. 3. 1)。圣殿是在所罗门四年奠基的(王上6:1),那么希兰和大卫就有七到八年作王的重叠时间。


王上5:2 所罗门也差遣人去见希兰,说:

王上5:3 “你知道我父亲大卫因四围的争战,不能为耶和华他上帝的名建殿,直等到耶和华使仇敌都服在他脚下。

【本会注释】

殿。在对所罗门的政府作一大致介绍之后,作者开始记载所罗门最大的事业,圣殿的建造。代下2到4章也记载了所罗门这一重大业绩。

因四围的争战。这并不是说大卫统治期间因为战争而抽不出时间或找不到机会建造圣殿,而是上帝不允许他做这项工作,因为他是个战士,流了多人的血(代上22:8)。


王上5:4 现在耶和华我的上帝使我四围平安,没有仇敌,没有灾祸。

【本会注释】

平安。上帝并不愿意看到以色列与她的邻邦战争不息干戈不止。大卫统治期间为了王权的建立战争是必须的,但上帝应许他一个儿子,要作“太平的人,”“他在位的日子,”上帝要“使以色列人平安康泰”(代上22:8)。所罗门名字的意思就是,“平安的。”所罗门认识到他享受的安息是从上帝那里来的赐福。


王上5:5 我定意要为耶和华我上帝的名建殿,是照耶和华应许我父亲大卫的话说:‘我必使你儿子接续你坐你的位,他必为我的名建殿。’

【本会注释】

我定意要……建。大卫想为上帝建造一所殿宇,但上帝没有允许他实行这个计划,他就将这个责任嘱咐给了自己的儿子(代上22:6-16)。所罗门承担起这项责任不仅因为这是父亲的嘱托,还因为这是从上帝而来的神圣使命。大卫的意愿变成他的意愿,上帝的旨意他乐意实现。他生命中第一件大事就是为耶和华建造圣殿。

耶和华……说。当大卫一开始打算为耶和华建造圣殿时,上帝差遣先知拿单去告诉大卫这项工作要由他的儿子来完成而不是他(撒下7:2-17;代上17:1-15)。上帝通过各种方法向人说话,但先知是他经常选择与人交通的媒介。


王上5:6 所以求你吩咐你的仆人在黎巴嫩为我砍伐香柏木,我的仆人也必帮助他们,我必照你所定的,给你仆人的工价;因为你知道,在我们中间没有人象西顿人善于砍伐树木。”

【本会注释】

吩咐你的仆人。这里简单介绍了所罗门致希兰的信息,这件事在代下2:3-10节有更详细的记载。所罗门的要求中不仅包括香柏树还有檀香木(代下2:8)和松木(王上5:8,10),以及一个善用金,银,铜,铁的巧匠(代下2:7)。作为这些木材的报酬,所罗门承诺将小麦,大麦,酒和油提供给希兰家作食物(代下2:10;参见王上5:11)。代下2:4-6节具体说明了建造圣殿的目的。

香柏木。黎巴嫩的香柏木在古代非常名贵。推罗人用香柏树作他们船的桅杆(结27:5)。亚述和巴比伦王都用它来建造自己的宫殿和庙宇。黎巴嫩的香柏树在埃及的用途更加广泛。黎巴嫩的森林荣美芳香(诗92:12;歌4:11;5:15;赛35:2;结31:3-9;何14:6,7),得到高处常年流淌之雪水的浇灌(歌4:15;耶18:14;结31:4,5,7),而巴勒斯坦其它地方却是一片干旱焦裂的景象。现代黎巴嫩香柏树的树高一般都在50到80英尺,树冠呈圆顶形,叶子蔟生,枝条长、展并弯曲。著名的香柏树大部分在黎巴嫩山脉已经消失了,然而,在金牛山它们却依旧茂盛众多。

善于。腓尼基人,特别是西顿人因为出众的机械和艺术技巧,古代的文学经常提到他们,尤其注意到他们砍伐树木和运输木材的工作。


王上5:7 希兰听见所罗门的话,就甚喜悦,说:“今日应当称颂耶和华;因他赐给大卫一个有智慧的儿子,治理这众多的民。”

【本会注释】

甚喜悦。希兰和所罗门之间似乎确实存在真诚的友谊,当然这无疑应该追溯到大卫和希兰之间真诚的友谊。希兰对所罗门之要求的应承在代下2:11-16节中有更详细的记载。

应当称颂耶和华。来自推罗王的反应很不同寻常。通过大卫和所罗门的交往希兰王听到了希伯来人的上帝。这个时候耶和华的名字在以色列很多邻邦中受到尊崇,人们也更好地认识到他的律法和政府的原则。打破障碍就会发生转变。当然,并没有证据表明希兰王他自己成为了一个耶和华的崇拜者,或者他现在的说法就能证明他的宗教信仰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话更像是那些尊重以色列之上帝的人说的,现在希兰也承认耶和华是“创造天地”的。(代下2:12)


王上5:8 希兰打发人去见所罗门,说:“你差遣人向我所提的那事,我都听见了;论到香柏木和松木,我必照你的心愿而行。

【本会注释】

你的心愿。再也不能从任何人那里得到比这更亲切的回答了。希兰已经完全加入到所罗门的计划中来并答应提供他所要求的一切。他所做的是出于甘心乐意。如果我们都能甘心乐意地为那些需要的人提供帮助,那么这个世界上的劳作将要大大减轻了。


王上5:9 我的仆人必将这木料从黎巴嫩运到海里,扎成筏子,浮海运到你所指定我的地方,在那里拆开,你就可以收取;你也要成全我的心愿,将食物给我的家。”

【本会注释】

从黎巴嫩。这些原木可能是从山上顺流而下,或者是在滑面上放下来,之后被运到海边,系成筏子,漂流到距离耶路撒冷34英里(54.4千米)的约帕(代下2:16)。第二次建造圣殿时也是遵循这一过程(拉3:7)。


王上5:10 于是希兰照着所罗门所要的,给他香柏木和松木;

【本会注释】

希兰……,给他。所罗门和希兰之间应该是有一份正式的,书面的协议(代下2:11)。所罗门列出了合同的条款希兰迅速予以接受。希兰答应照合同所写将所罗门渴望的香柏木给他。约瑟夫说希兰和所罗门之间信件的抄本米南德(主前300)的日子还依旧存在,还可以在推罗的存档中看到(Antiquities viii. 5. 3)。


王上5:11 所罗门给希兰麦子二万歌珥,清油二十歌珥,作他家的食物。所罗门每年都是这样给希兰。

【本会注释】

所罗门给希兰。所罗门和希兰之间达成的协议是互惠互利的。黎巴嫩盛产香柏树而粮食匮乏,以色列恰好相反,粮食有余而树木不足,他们是各付所有,各取所需,实现共赢,双方得利。双方对这促进繁荣与和平的协议都很高兴。

每年。所罗门建殿的工程持续了好几年,因此为了希兰王的木材和工人的服务他就安排每年供给对方一定数量的大麦和油。


王上5:12 耶和华照着所应许的赐智慧给所罗门。希兰与所罗门和好,彼此立约。

【本会注释】

智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智慧,宗教需要,买卖中也需要,政府和农业,家庭和学校都需要。智慧能让人知足,兴旺,幸福,虔敬。真智慧来源于上帝并引导我们到上帝那里去。


王上5:13 所罗门王从以色列人中挑取服苦的人共有三万,

【本会注释】

挑取服苦的人。这里似乎是以色列人第一次被征召去服劳役。撒母耳曾警告过以色列民那将来的王要作的事(撒上8:16)。大卫也曾使“住以色列的外邦人”服劳役(代上22:1),那时以色列人还远远没有落到这个重累之下。而建造圣殿时有30,000人被征召。假定当时以色列国有劳动能力的人是1,300,000(撒下24:9),那么就是四十三抽一。


王上5:14 派他们轮流每月一万人上黎巴嫩去;一个月在黎巴嫩,两个月在家里。亚多尼兰掌管他们。

【本会注释】

一个月。工作一个月休息两个月的安排使得这种服劳役制度稍微轻松了一点。这种劳动和加在外邦人身上辖制的苦役是不同的,因为“所罗门不使以色列人作奴仆”(王上9:22)。尽管如此这些工作还是让人厌倦并成为所罗门统治末期导致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王上12:4)。

亚多尼兰。国家的主要大员之一(见王上4:6节注释)。


王上5:15 所罗门用七万扛抬的,八万在山上凿石头的。

【本会注释】

扛抬的。这些苦工不是以色列人而是外邦人(代下2:17,18),就是那些被大卫指定去“凿石头”的人(代上22:1)。他们是真正的苦工,或者说是奴隶,在负重和凿石头这些劳苦繁重的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工作。


王上5:16 此外,所罗门用三千三百督工的,监管工人。

【本会注释】

所罗门用……督工的(直译为:所罗门的督工)。这里给出的数字是3,300,但另一处给出的数字是3,600(代下2:18)。王上9:23节给出“所罗门督工的”人数是550,而代下8:10节给出的“所罗门王督工的”有250人。我们应该注意到各级官吏的总数是3,850人。很明显《列王纪》和《历代志》的作者将不同的官员分别对待。还有一种可能,官员重组。作者之前作出了一个统计,后来这其中有些人被提升了,就出现了另一个重组后的统计数字。


王上5:17 王下令,人就凿出又大又宝贵的石头来,用以立殿的根基。

【本会注释】

大的……石头。这些石头体积巨大,被精心凿出。大部分劳动都花在这个工作上,预备这些石头并把它们从采石场运到建殿的地点。其实建造圣殿本身用不了这么多的石头,圣殿的所在地摩利亚山的山顶很不规则,很多石头都用在建设一个平整稳固的圣殿基址上。现在还能看到这个地基中巨大的石头,有人认为它们可以追溯到所罗门的时代,但现在人们又认为它们不会早于希律的时候。这其中有些石头长30英尺高7 1/2英尺。


王上5:18 所罗门的匠人和希兰的匠人,并迦巴勒人,都将石头凿好,预备木料和石头建殿。

【本会注释】

匠人。应该是“迦巴勒人,”见边页。他们是迦巴勒的居民(见结27:9),这是腓尼基海岸的一座城。他们是技巧娴熟的石匠,受雇于任何需要特殊技巧的工作。


耶利米书31章

提要:1 以色列的复兴。10 相应的宣告。15 拉结的悲伤得到安慰。18 以法莲再次深刻悔罪。22 有关基督的应许。27 祂看顾教会。31 祂的新约。35 教会的稳固,38 及其广大的范围。


1 耶和华说:“那时,我必作以色列各家的上帝;他们必作我的子民。”

【本会注释】

本章继续耶利米有关以色列整个民族复兴的记录,和第30章一样,写于先知与被掳者之间交换信件之后(见耶30:2注释),在西底家执政的初期(见耶29:2注释)。


2 耶和华如此说:脱离刀剑的就是以色列人。我使他享安息的时候,他曾在旷野蒙恩。

【本会注释】

第2,3节中上帝向祂的子民指出,祂过去爱他们的证据是祂将来爱他们的保证。他们的祖先在出埃及时脱离了埃及人的刀剑,经上帝的拯救而得到了“安息”。


3 古时(或作:从远方)耶和华向以色列(原文作我)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

【本会注释】

见出12:14;21:6;王下5:27注释。先知安慰他的同胞,宣布上帝向他们的祖先所彰显的爱是永恒的,将延伸到他们身上(见赛49:14-16)。只要他们不抵制祂的恩典,就会被上帝的慈绳爱索所 “吸引”而归向祂(见何11:4)。


4 以色列的民(原文作处女)哪,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你必再以击鼓为美,与欢乐的人一同跳舞而出;

【本会注释】

我要再建立你。在上帝的祝福下,被掳回归的人确实重建了耶路撒冷和圣殿。他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他们的宗教,社会和政治生活。但本章所预言的繁荣一直未能充分实现,因为百姓一再偏离他们的光荣命份(见《先知与君王》第705页;《SDA圣经注释》本卷第30-32页)。

以色列的民(原文作处女)哪。见耶14:17注释。

(tuppim)。鼓类乐器(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30页)。


5 又必在撒玛利亚的山上栽种葡萄园,栽种的人要享用所结的果子。

【本会注释】

撒玛利亚。提到北方以色列王国的首都,说明十个支派中也有人从被掳中归回。

要享用(所结的果子)。直译是“他们将会亵渎”,或“他们将开始享用”。可能指利19:23-25所提到的规则。


6 日子必到,以法莲山上守望的人必呼叫说:起来吧!我们可以上锡安,到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那里去。

【本会注释】

北方王国的主要支派以法莲“守望的人”,鼓励百姓“上锡安”(耶路撒冷),这再次证实了上一节所说明的事实,即所有十二个支派将在一个以色列之下联合起来。设立在伯特利和但的偶像崇拜(见王上12:26-33),原是为阻止北方王国的十个支派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去敬拜的,将不再恢复。


7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当为雅各欢乐歌唱,因万国中为首的欢呼。当传扬颂赞说:耶和华啊,求你拯救你的百姓以色列所剩下的人。

【本会注释】

万国中为首的。指的救的以色列(见申28:13;参出19:5,6;利20:24,26;申7:6;26:18,19)。

传扬。即“宣扬”。

所剩下的人。见珥2:32注释。


8 我必将他们从北方领来,从地极招聚;同着他们来的有瞎子、瘸子、孕妇、产妇;他们必成为大帮回到这里来。

【本会注释】

北方。见耶3:18注释。


9 他们要哭泣而来。我要照他们恳求的引导他们,使他们在河水旁走正直的路,在其上不至绊跌;因为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莲是我的长子。

【本会注释】

哭泣而来。关于这个预言的部分应验,见拉3:12,13注释。

以法莲。以法莲是以色列十个北方支派中最强大的支派,在这里代表整个以色列(见出4:22;结37:19;何11:1-3)。


10 列国啊,要听耶和华的话,传扬在远处的海岛说:赶散以色列的必招聚他,又看守他,好象牧人看守羊群。

【本会注释】

远处的海岛。或“远处的沿岸地区”(见赛41:1;49:1;66:19)。


11 因耶和华救赎了雅各,救赎他脱离比他更强之人的手。

12 他们要来到锡安的高处歌唱,又流归耶和华施恩之地,就是有五谷、新酒,和油,并羊羔、牛犊之地。他们的心必象浇灌的园子;他们也不再有一点愁烦。

【本会注释】

耶利米在第12-14节说到了临到回归的被掳者身上福气和繁荣。他们目前的“悲哀”将会变成永恒的“欢喜”和“安慰”,只要他们继续顺从上帝复兴他们国家的计划。


13 那时,处女必欢乐跳舞;年少的、年老的,也必一同欢乐;因为我要使他们的悲哀变为欢喜,并要安慰他们,使他们的愁烦转为快乐。

14 我必以肥油使祭司的心满足;我的百姓也要因我的恩惠知足。这是耶和华说的。

15 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本会注释】

听见……声音。先知用另一个比喻,把被掳者当时的悲哀和将来的欢喜进行对比。

拉玛。关于拉玛的位置,见撒上1章的补充注释。拉玛虽然有好几个,但本章的拉玛无疑是指拉结的坟墓附近,靠近“便雅悯境内的泄撒”(撒上10:2)的那一个。拉玛(可能是现在的拉马拉)位于犹太人从耶路撒冷被掳往巴比伦的路上,似乎是这些俘虏登上艰难路途前的集合地(见耶40:1注释)。有些以色列人被巴比伦人杀害,其它的人被掳,这一切都发生在拉结的坟墓附近,所以比喻十分合适。这里描写拉结目睹自己的后代受苦,就为他们伤心地哭泣。马太在圣灵的引导下把这节经文用在希律王屠杀伯利恒儿童的事上(见太2:18注释)。

拉结(Rachel)。她是雅各的爱妻,约瑟和便雅悯的母亲,在这里比作所有以色列人的母亲。


16 耶和华如此说: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赏赐;他们必从敌国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先知再次鼓励犹大接受必然被掳的名运(见耶29:5-7),凭着信心盼望民族的复兴。


17 耶和华说:你末后必有指望;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

【本会注释】

末后。见耶29:11注释。

你的儿女必回。主要指被掳者的回归,也是指基督复临“万物复兴”的时候(徒3:21)永远的复兴。耶31:16,17的应许,是向所有现代以色列的拉结保证,只要她忠于上帝,到了快乐的复活清晨,伟大的生命之主会把她已经死去的儿女交还给她(见《善恶之争》第645页;《先知与君王》第239页)。

18 我听见以法莲为自己悲叹说:你责罚我,我便受责罚,象不惯负轭的牛犊一样。求你使我回转,我便回转,因为你是耶和华我的上帝。

以法莲为自己悲叹。先知指望至少部分被掳的人有一个悔改的时候。以色列人在悔改时会承认他们受上帝的惩罚是因为他们的罪孽。

像……牛犊。像一头未受训练的牲口徒然抗拒轭一样,以色列在痛苦的经历中发现,他们拒绝顺从上帝的旨意,就像“用脚踢刺”一样(徒9:5)。但当谦卑的痛悔制服了他们顽固的心肠时,他们便哭喊,“求你使我回转,我便回转,因为你是耶和华我的上帝。”


19 我回转以后就真正懊悔;受教以后就拍腿叹息;我因担当幼年的凌辱就抱愧蒙羞。

【本会注释】

以色列继续上一节痛悔的态度,用“拍腿”来强调为罪而悲伤(见路18:13)。


20 耶和华说:以法莲是我的爱子吗?是可喜悦的孩子吗?我每逢责备他,仍深顾念他;所以我的心肠恋慕他;我必要怜悯他。

【本会注释】

我的爱子。见第9节上帝对待以法莲的爱心,就像慈父对待自己的爱子(见赛49:14-16)。

我每逢责备他。虽然上帝不得不惩罚祂子民的罪,但祂的爱心使祂不放弃祂的选民。

我的心肠。指强烈的感情(见耶4:19注释)。

怜悯。直译是“同情”。


21 以色列民(原文作处女)哪,你当为自己设立指路碑,竖起引路柱。你要留心向大路,就是你所去的原路;你当回转,回转到你这些城邑。

【本会注释】

你当为自己设立指路碑。上帝呼吁以色列顺从和忠于祂,高高兴兴地沿着路标行走,以便安全地回到自己的故乡(见耶6:16)。

以色列的民(原文作处女)哪。见耶14:17注释。


22 背道的民(原文作女子)哪,你反来复去要到几时呢?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男子。

【本会注释】

反来覆去。指徘徊于顺从和背道之间(见何2:7)。

女子护卫男子。这句话的意义模糊。学者们提出了以下的推测:一,这个女子指以色列,要回归她的丈夫耶和华;二,天下太平,以致女人能履行通常由男人所担负的职责;三,女子指童女马利亚,男子代表耶稣。这是奥古斯丁等教父的观点;四,这个女子代表以色列,在复兴时要比她的征服者强大。


23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使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他们在犹大地和其中的城邑必再这样说:公义的居所啊,圣山哪,愿耶和华赐福给你。

【本会注释】

(`od)。预言转向了南方的犹大王国,指出她也将复兴。


24 犹大和属犹大城邑的人,农夫和放羊的人,要一同住在其中。

【本会注释】

放羊的人。直译是“农夫”(见赛65:21-23注释)。


25 疲乏的人,我使他饱饫;愁烦的人,我使他知足。”

【本会注释】

我使他饱饫。或“我将满足他。”行走义路上的人将得到平安和满足。


26 先知说:“我醒了,觉着睡得香甜!”

【本会注释】

显然指前几节的异像是在睡梦中赐给耶利米的(见耶23:28的;珥2:28)。当他醒来思考上帝所赐的这些应许时,觉得这梦很“香甜”。


27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把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

【本会注释】

上帝的旨意一直是要让地球上繁殖“人”和“牲畜”,既为上帝的荣耀,也为人的快乐(见赛11:6-12;65:17-25;结36:8-11;珥2:21-23)。


28 我先前怎样留意将他们拔出、拆毁、毁坏、倾覆、苦害,也必照样留意将他们建立、栽植。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正如上帝先前惩罚祂子民的罪孽,祂的赎罪之爱将给他们带来平安和繁荣。祂要“建立、栽植”,和看顾他们(耶1:10)。


29 当那些日子,人不再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

【本会注释】

显然指耶利米时代的背道者安抚慰自己的良心,把他们所受的痛苦和灾难归咎于他们的祖先(见结18:2注释)。耶利米和以西结都奉上帝的指示告诉犯罪的人:犯罪是个人的事。人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见耶31:30;见结18:4注释)。


30 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31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未能达到上帝的要求,因为他们徒劳地靠自己的努力成义。鉴于人类内在的禀性,上帝赐下了“新约”的应许。这个安排使人通过相信救赎和洁净之主而成为圣洁(见加3章;来8:8-10;见结16:60注释)。上帝希望回归的被掳者全身心地进入这种“新约”之中。但以色列民族没有利用好自己的机会(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9-32页)。


32 不象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

33 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本会注释】

上帝的律法不只是公义的外表标准,而应是一个行动的源泉,指导并控制着人的行为(见罗8:1-4;林后3:3-6)。


34 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上帝的仆人大都没有教导百姓有关上帝的真知识,因为他们拘泥于遵守旧约的仪文的律例。新约所产生的信心,将使信徒与主建立密切的友谊和交往,从而纠正上述的欠缺(见约6:45,46;林前2:6-16;西1:27,28)。


35 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发亮,又搅动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的,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他如此说:

【本会注释】

星月有定例。上帝用自然法则和秩序的稳定和永恒性来保证“永约”的稳定和永恒性(见耶32:40;参赛55:3;结37:26)。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36 这些定例若能在我面前废掉,以色列的后裔也就在我面前断绝,永远不再成国。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未能在肉身的以色列人身上实现的应许(见第31节注释),将在属灵的以色列人,就是亚伯拉罕的真“后裔”(见加3:29)身上实现。


37 耶和华如此说:若能量度上天,寻察下地的根基,我就因以色列后裔一切所行的弃绝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新约既表达了上帝的稳固和永恒(见第35,36节),也强调人的智力测不透上帝对于祂子民的旨意(见罗11:33)。


38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这城必为耶和华建造,从哈楠业楼直到角门。

【本会注释】

上帝用当时的百姓所能理解的语言,描写耶路撒冷的完全恢复。“哈楠业楼”位于北面城墙(见490页地图);“角门”位于西北角(见亚14:10)。因此新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完整的。


39 准绳要往外量出,直到迦立山,又转到歌亚。

【本会注释】

迦立和歌亚在《旧约》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目前尚未确定它们的位置。


40 抛尸的全谷和倒灰之处,并一切田地,直到汲沦溪,又直到东方马门的拐角,都要归耶和华为圣,不再拔出,不再倾覆,直到永远。”

【本会注释】

抛尸的全谷。显然指欣嫩子谷(见耶19:2注释)。“汲沦溪”位于城市东边的低洼地带;“马门”是朝圣殿“东方”的。先知看到所有这一带曾被巴比伦侵略者“倾覆”的地方,都将恢复,“归耶和华为圣”。


马可福音5章

提要:1 基督解救被群鬼所附的人,13 群鬼进入了猪里面。25 他医好了患血漏的女人,35 并使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


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

可5:1 他们来到海那边格拉森人的地方。

【本会注释】

那边。[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可5:1-20=太8:28 to 9:1=路8:26-39。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见“加利利中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13页。] 在关于这个神迹的三个记录中,马可的记录是最生动的,而马太的记录最简短。加利利海“那边”指的是东岸,在低加波利地区(见第46页;见太4:25注释)。前一天耶稣曾在海边做了布道,大多讲的比喻(见太13),就在加利利海岸的某处,与革尼撒勒平原接壤(见太13:1注释)。此处两岸的跨距约为7英里(11公里)。耶稣就是在这条海道上平静风浪的(见太8:18注释)。当时他横渡到人口比较不稠密的东海岸,目的是要稍事休息一下,暂时脱离人群,他们已经压迫他到了使他常常很少有时间甚至没时间吃饭睡觉的程度了(见可3:20)。

格拉森。原文中(参本卷注释第146页)读作格拉森,尽管还可以引用重要的原文证据支持读作加大拉。在太8:28中的证据支持加大拉,但也有证据可以被引用,支持格拉森。在路8:26中的证据支持格拉森,但也有证据可以被引用,支持加大拉。显然抄写员和编者们努力要使这三个记录中的名称一致。多数证据支持读作格拉森,也有证据支持读作加大拉。

虽然现在得不到确证,但是一般认为基督遭遇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发生在现今叫做Kursī村的不远的地方,那里通常被认为是古时的格拉森。加大拉是一座城,距此地约12英里(19公里),在此地的南方,距加利利海的南端约6英里(约10公里)。它曾经是低加波利的首府(见太4:25;可5:20注释)。大概它在那个时候是这个地区的主要城市,或者这个地区就以它的名字命名了。格拉撒城在加利利海东南35英里(56公里),几乎不可能是这个神迹的记述中所提到的地点。也可能有一个同名的村庄离格拉森不远,或者格拉撒和格拉森指的是同一个村庄,现在叫做Kursī。


可5:2 耶稣一下船,就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从坟茔里出来迎着他。

【本会注释】

一下船。距Kursī(见1节注释)南边不远有一个陡峭的绝壁突然下降到一个狭窄的海岸(见13节注释)。耶稣和门徒们很可能就是在这个绝壁的南边登陆的,那里的海滩宽阔,冈峦离海较远。

坟莹。Kursī附近地区的石灰石山冈上有许多洞窟和凿成的石室。这些石室是在比较软的石灰石里挖凿出来的,在古巴勒斯坦通常被用作墓地。

一个人。马太说到两个人(太8:28)。无论如何,显然一个人显得特别凶猛。同样地,马太说到在耶利哥的两个瞎子(太20:30),而马可(可10:46)和路加(路18:35)却只说到一个,可能是出于相当类似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马太无疑是这两个事件的目击者,在这两个实例中都提到两个人。关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福音记录之间的差异,见马太第3章的附注2。请比较可10:46;路5:2;7:3;路加第7章的附注。

一个污鬼。关于被鬼附的性质,见第1章的附注。


可5:3 那人常住在坟茔里,没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能;

【本会注释】

坟莹。见2节注释。依照利未记的律法,尸体是不洁净的(见利21:2注释),并且这种不洁净也会使坟地不洁净。显然这种考虑与被鬼附没有什么关系。

没有人能捆住他。马太的话是没有人能从“那条路”上经过(太8:28),暗示这些被鬼附的人出没之地离大路并不远,可能是一条通向东海岸的路(参《历》第三十五章)。

铁链。希腊文是halusis,“链条”或“捆绑物”,特别用来指镣铐,或手铐。


可5:4 因为人屡次用脚镣和铁链捆锁他,铁链竟被他挣断了,脚镣也被他弄碎了;总没有人能制伏他。

【本会注释】

脚镣。希腊文是pedē,“脚上的镣铐”,来自一个意思是“脚”或“脚背”的词。“Fetters”(脚镣)来自盎格鲁撒克逊语的“feter”,一种为脚设计的装置。


可5:5 他昼夜常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

【本会注释】

砍自己。在狂怒中,他常常猛砍自己的身体,很可能伤痕累累。


可5:6 他远远的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他,

【本会注释】

他看见耶稣。他和他的同伴可能曾在那个陡峭入海的低坡上,所以可能看到了船只的接近。

跑过去。可能有意要攻击耶稣和陪伴着他的人,在下到海滩时,无疑野蛮地尖叫着。

拜他。当这两个被鬼附的人跑到耶稣站立的地方时,门徒们已经吓跑了,只有救主独自与那两个被鬼附的人在一起(《历》第三十五章)。不知何故他们似乎朦胧地感到在这里的是一个朋友,而不是敌人(见《历》第三十五章),并且他们在耶稣脚前俯伏在地。他最恶劣的敌人对他的临格也深有感受(见太21:12,13;约2:15)。


可5:7 大声呼叫说:“至高上帝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指着上帝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本会注释】

与你有什么相干。这个对耶稣的权威的挑战(见可1:27;见可2:10注释)真正的意义是:“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见约2:4注释。

儿子。见路1:35;约1:1-3。

至高上帝。见徒16:17;见创14:18,22注释。似乎是邪灵们在直接通过加大拉一个被鬼附的人对基督讲话,因为耶稣曾对“污鬼”讲话而不是对这个人讲话(见可5:8)。因此,承认耶稣是“至高上帝的儿子”表明了邪灵所具有的知识,而不是这两个被鬼附之人的认识。

我恳求。希腊文是horkizō,“起誓”。路加福音的措词没有这么生动,而是“求你”(路8:28)。

受苦。希腊文是basanizō,最初的意思是“用试金石测试[金属]”。在新约中,basanizō用于造成痛苦或折磨。


可5:8 是因耶稣曾吩咐他说:“污鬼啊,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本会注释】

耶稣问他说。也可译作:“耶稣在说”。因为耶稣正在吩咐邪灵从这个人身上出来,邪灵令人吃惊地打断了他并向他挑战。


可5:9 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

【本会注释】

你名叫什么。并不清楚基督为什么问附着这个人的邪灵的名字,更可说这个邪灵是那群邪灵的代言者。有人说这是为了门徒们的益处,为的是使他们可以更充分地赏识这个神迹有多么宏大,并且更好的认识到他们必须对付之势力的本质与能力。

群。罗马军队的一个师,满员约为6,000步兵和700马兵,总计约有6,700人。然而,一般就现代军队来说,一个师并不总是保持满员。虽然可以认为这个鬼魔所说的群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师的人数,但是决不能确定其准确人数。这种说法最好还是在一般的意义上理解为有许多鬼魔(见路8:30)。


可5:10 就再三的求耶稣,不要叫他们离开那地方。

【本会注释】

再三地求耶稣。这个挑衅的魔鬼现在采取恳求耶稣怜悯的态度了。可能是因为他担心自己丧命(见可1:24注释)。

离开那地方。路加福音改为:“到无底坑里去”(路8:31)。译为“无底坑”的希腊词是abussos(见启20:1注释)。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中,创1:2和7:11的abussos代表希伯来词tehom,译成英文为“deep深渊”(中文和合本译为“无底坑”)(见创1:2注释)。在七十士译本中的伯28:14中,它代表“沧海”,在申8:7和诗71:20中代表地的“深处”。在罗10:7中,“deep” ,abussos被用来形容“阴间”,特别指基督之死。在启9:2,11;11:7;17:8;20:1,3中,abussos被译为“无底坑”。在古希腊文中,这个词用作形容词的意思是“无底的”,“无边无际的”。当用来指有理智的生灵时,abussos似乎暗示与别的生灵隔绝,并且无力逃脱这种情形──就像一个人死了或被独自关在地牢里。


可5:11 在那里山坡上,有一大群猪吃食;

【本会注释】

在那里山坡上。即,在距基督和被鬼附之人站立的海滩有些距离的山坡上(见太8:30)。只要在那个区域,放猪的人无疑总是对这两个被鬼附的人保持着警惕,因而这些人看到了他们跑向基督,听到了他们怪异的尖叫声,并且目睹了在他们的外表上所发生的荣耀改变。

猪。虽然有些犹太人为了获利的缘故养猪,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群猪的主人是犹太人。然而,他们确实专注于商业和利润,不在意属灵的事物。


可5:12 鬼就央求耶稣说:“求你打发我们往猪群里,附着猪去。”

【本会注释】

鬼就央求耶稣。见第10节注释。

打发我们。撒但的目的是要将这一地区的人们遭受财产损失的原因归咎于耶稣,使他们转而反对救主。当即的结果似乎证明魔鬼的邪恶期望很有效果。但是这两个被改变了的先前在全地区都闻名的被鬼附之人的传讲,连同那群猪被灭在海里的消息,确认了他们的事迹,都有可能使这地区的人转向基督(见19,20节注释)。


可5:13 耶稣准了他们,污鬼就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淹死了。猪的数目约有二千。

【本会注释】

准了他们。请比较约伯的经历(伯1:12;2:6);给约伯带来伤害的建议乃是魔鬼提出的,上帝只是同意了它,然而约伯的经历却使历代的基督徒受到了益处和鼓励。

闯下山崖。直译是:“闯下悬崖”。在被认为是古格拉森的Kursī村的不远处(见1节注释),那里有一个陡峭的绝壁悬崖,那里的山冈下到了水边,整个海岸只有这个地方准确符合经上的描述。这个下坡很陡峭,可以叫做山崖,虽然不是那种悬垂型的山崖。在这个悬崖的脚下,海滩非常狭窄,群猪不可能立足。

淹死了。希腊文是pnigō,“窒息”或“扼死”;用在这里的意思是“被淹死”。


可5:14 放猪的就逃跑了,去告诉城里和乡下的人。众人就来,要看是什么事。

【本会注释】

乡下。直译是:“农田里”,与意思是整个地区的“乡村”(见10节)形成了对比。在到格拉森村的路上,可能距这个悬崖的北边有短途的距离(见13节注释),可以料到放猪的人向他们遇到的所有人通告了所发生的事。


可5:15 他们来到耶稣那里,看见那被鬼附着的人,就是从前被群鬼所附的,坐着,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就害怕。

【本会注释】

坐着。显然镇静地、放松地、安然地坐着──与不久前他们到耶稣面前时形成了极大的对比。

穿上衣服。这与通常所说的“节约神迹”相和谐一致,意思就是当用更为自然的方法可以得到成效时,上帝通常不行神迹,并且他自己通常不做人力所能完成的事,给这两个人穿上衣服不可能是神迹的作为,而更可能是门徒们提供的或者受邀将他们的衣服给这两个人的。

心里明白过来。在新约中记载的被鬼附的事例中,受被鬼附之苦的人,其心思已经变得疯狂了(见马可福音第1章的附注)。

他们就害怕。担心群猪损失的想法暂时主导了那地方大多数人的思想。他们无疑想知道接下来还可能产生什么超自然能力的显现,并且他们显然害怕会造成更大的物质损失。


可5:16 看见这事的,便将鬼附之人所遇见的和那群猪的事都告诉了众人;

【本会注释】

看见这事的。可能既是指放猪的人,他们已经讲述了自己对这事的看法(见14节),也指门徒们。门徒们也讲述了前夜在海上平静风浪的经历,但他们的话是对牛弹琴(见《历》第三十五章)。


可5:17 众人就央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境界。

【本会注释】

央求耶稣。也可译作:“乞求他”或“哀求他”。

离开。他们的选择是基于物质上的考虑。他们选择放弃像临到这被医好的被鬼附之人身上的任何可能的福惠,免得他们遭受财产上的损失。与耶稣自己不久就要打发十二使徒去传道医病时所吩咐他们的一致(见太10:14,23),耶稣没有作任何抗议,而只是转身离开了。现今有多少人步加大拉人的后尘,害怕救主的临格会阻碍他们自己的计划啊!

境界。希腊文是horia,“边界”,“国界”或“界限”。与horia在这里的用法一样,这个词并不是指多译为加利利海“岸”的海滨。


可5:18 耶稣上船的时候,那从前被鬼附着的人恳求和耶稣同在。

【本会注释】

耶稣上船的时候。当耶稣正要上船的时候,被医好的人在恳求他。

那从前被鬼附着的人。这两个人与耶稣在一起渡过的短暂时光,对他们来说,必定是其一生中最陶醉的时光。当他们看到他上船要离开时,就认识到自己即将与使他们恢复了健康心智的那位分离了。可能,他们暂时担心他的不在可能意味着群鬼再回来,他们无疑感到那是比死更可怕的。无论如何,他们都愿意继续与耶稣在一起。

恳求。见17节注释。


可5:19 耶稣不许,却对他说:“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

【本会注释】

耶稣不许。耶稣所做的是对所有人最好的。低加波利的居民需要这两个人的服务。另外,有可能因为他们是外邦人(见太4:25注释;参《历》第三十五章),所以可能会成为耶稣在加利利工作的障碍。

你的亲属。直译是,“那些属你的”,即,他的亲属。

告诉他们。耶稣常常警告那些领受神迹的人不要把在他们身上成就的事告诉别人(见可1:44,45),但这并不适用于低加波利的情况。可能有少数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加利利做过关于耶稣活动的假报告。而且,耶稣并不计划留存在这个地区,就不会有民众起义支持他而导致对他工作的阻碍。另外,像这样的神迹可能不会在这里造成关于弥赛亚的虚假盼望(见太3:2;4:17;5:2注释)。


可5:20 那人就走了,在低加波利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众人就都希奇。

【本会注释】

传扬。希腊文是kērussō,直译是:“通报”;所以是:“宣布”。耶稣与这两个人同在的短暂时刻,发生了伟大的事情。他们有了一件令人鼓舞的事要讲述,在人们从城里出来之前的那段时间里,耶稣无疑教导了这两个人关于福音事迹的基本真理。当他们在低加波利各处传扬他们的信息时,他们所讲述的事被放猪的人证实了,这必定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遍了格拉森附近地区(见1节注释)。当这个神迹的两个受益人带着福音事迹来到时,各处的人肯定带着急切的兴趣倾听。这两个人从前是疯子的名声肯定也已经广为人知了(见太8:28)。

低加波利。见本卷注释第46页。低加波利的各城自从亚历山大大帝以来就已经被希腊化了,但后来在马加比领导下被犹太人征服了。罗马将军庞培使他们脱离了犹太人的统治,他把这地分给了其部队的老兵。

众人就都希奇。当这两个现在处于上帝的灵控制之下的人讲述他们的事迹时,各处的人都惊奇而惊愕地倾听着。他们传道的结果应该给那些可能感到自己的能力及训练不足以使他们为基督作有效见证的人带来极大的鼓励。那些真诚地爱基督的人,其生活已经被他的能力所改变,只需要告诉别人“主为他们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19节),就会赢得人们归向基督。

这可能发生在公元29年晚秋(见路8:1注释)。当耶稣在大约9或10个月后回到低加波利时(见太15:32注释),有数千人聚集来看他并听他(参《历》第三十五章)。那些在后来的场合出来听耶稣讲论的人几乎全部都是外邦人。


治好睚鲁女儿和血漏妇女

可5:21 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就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正在海边上。

【本会注释】

又渡到那边去。[患血漏的女人;睚鲁的女儿,可5:21-43=太9:18-26=路8:40-56。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见“加利利中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13页。]患病的女人得医治和使睚鲁的女儿复活发生在治好那两个被鬼附的人之后不久(见太8:18;12:22;13:1注释)。这里提到的渡海是从东岸的格拉森附近(见可5:1注释)到西北方向的迦百农去,约有5或6英里的路程。

有许多人聚集。在耶稣传道的这段期间,无论他到哪里,他们总是这样做(见可3:7,20,32;4:1)。

正在海边上。显然,人们一看出耶稣的船靠近了,就开始聚集到海边。他暂时留在曾登陆的地方,进行教导并医治,就像当人们聚集到他周围时,他素常所做的那样。然后,耶稣与一些门徒一起,去了利未马太家参加以他为贵宾的筵席(见可2:15-17注释)。睚鲁就是在这里找到了耶稣(见太9:10,14,18;《历》第三十六章)。


可5:22 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他脚前,

【本会注释】

一个管会堂的人。管会堂的人是主持公共敬拜的人(见本卷注释第56页)。并不确定马可的意思是说睚鲁是这个会堂的几个管理者之一,还是指那时为人所知的一班人的名称,这班人中每个人管理一个会堂。

睚鲁。可能源自希伯来词Ya'ir,即旧约中的睚珥(见民32:41)。

俯伏在他脚前。就像在一位君王或某个具有高度权威的人面前一样(见斯3:2;参太2:11;8:2注释)。如果他能因此救自己唯一一个女儿的性命,这个骄傲的拉比就愿意在被他那个阶层的大部分人所轻视并憎恨的耶稣面前谦卑自己。


可5:23 再三的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

【本会注释】

求。或:“乞求”(见17节注释)。

小女儿。关于这事的三个福音记录中,只有马可给出了女孩的准确年龄(见42节),因此他在这里使用的是“女儿”这个词的小词缀。

快要死了。每个福音作者都没有说明的这个疾病,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了。如果耶稣不介入的话,死亡是肯定的了。

我求你。这些词没有出现在希腊文中。

按手。耶稣亲自的触摸似乎一直是他本人关怀每个患者的一个标记(见可1:31注释)。

得以活了。在这位父亲的心中,无疑认为耶稣有能力使他的小女儿恢复健康。无疑地,在迦百农及其附近有数十甚或数百人的生活见证了耶稣的能力。在这些人中,有那个大臣的儿子(约4:46-54)和那个百夫长的仆人(路7:1-10)。


可5:24 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

【本会注释】

拥挤。希腊文是sunthilibō,“挤在一起”或“在各方面压迫”。路加在相应的记述中,使用了一个更为生动的词,sunpnigō,“扼杀”,或“阻塞”。在去睚鲁家的路上,耶稣被那么密集的人群拥挤着,以致他所行的路被“阻塞”了。他几乎走不了了。


可5:25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

【本会注释】

有一个女人。关于这个神迹的背景,见21节注释。相当少见地,这是三位对观福音书作者都记载了的几个神迹之一。马可的记述比马太和路加的更为生动,并且含有别的福音书作者省略了的许多生动的细节。


可5:26 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

【本会注释】

反倒更重了。因为这种慢性病的状况随着时间的进展变得越来越明显了,她的钱财在治疗这病的无效努力中也耗尽了,所以这女人无疑变得越来越灰心了。


可5:27 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

【本会注释】

耶稣的事。重要的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本卷注释第146页),支持读作“关于耶稣的事”,即,“关于他的名声”。就如可以预料到的一样,消息已经迅速传遍了(见可1:28;路7:17,18;4:14注释)。

在众人中间。直译是:“在人群中”。可能这个女人有一段时间曾计划接触耶稣,但他在第二次加利利周游传道的时候不在这里,似乎一度使她的计划泡汤了。当她获悉耶稣已经回到迦百农时,就急忙到海边来了,因他曾在那里教导并医治(见21节注释)。但是她的寻找又一次是徒然的。最后,获知他在马太家里(见21节注释),她就一路前进到那里,盼望能接触他,但是又来的太晚了(见《历》第三十六章)。现在,由于耶稣朝着睚鲁家走的进程这么慢,她终于赶上了他。

但是她的病患已经减弱了身体所必须的血液的供应,并且她的身体可能已经非常虚弱了,除此之外,那许多次寻求在医生的手中得医治的枉然努力已经使她灰心了。而且,这病的性质本身连同仪文上涉及的不洁净,也令她十分困窘。可能她对在口头上向耶稣提出自己的请求感到犹豫不决,尤其是在这么多陌生人在场的情况下,唯恐他会询问她苦恼的本质,似乎他有时是会那样做的(参可10:51)。

摸耶稣的衣裳。依照路加福音,这女人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见路8:44)。许多人只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就都好了”(太14:36;参徒5:15;19:12)。


可5:28 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本会注释】

摸。给这女人带来医治的触摸会被拉比们认为在仪文上给基督带来不洁净。

痊愈。直译是:“得救”;即,医好她的病。


可5:29 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本会注释】

立刻。即,“立即”。

觉得。直译是:“知道”。她知道从基督涌出的能力之流(见30节注释)在她摸他衣裳的那一刻进入到了自己里面。她知道这能力进入了自己虚弱的身体并带来了痊愈。

灾病。希腊文是mastix,“抽打”,“鞭打”,或“瘟疫”。不能治愈的病患一般被认为是对生活中所犯罪恶的神圣报应(见可1:40;约9:2)。


可5:30 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

【本会注释】

觉得。希腊文是epiginōskō,“完全地知道”,所以是:“认识到”或“感到”。耶稣知道这女人摸他的衣裳那一刻发生了什么事。经上的记录并没有说耶稣是不是预先知道这女人会摸他。天父的旨意藉着他应允了这妇人没有说出口的请求。应该谨记基督所有的神迹都是“凭着上帝的能力并藉着天使的服务作成的”(《历》第十四章)。

能力。希腊文是dunamis,直译是:“能力”(见可2:10;路1:35注释)。Dunamis常被译为“异能”,如可9:39,或“奇迹”,如可6:2,5,14(中文和合本均译为“异能”)。关于新约中用来指神迹的不同词语,见本卷注释第208页。

谁摸我的衣裳。后来,可能正由于这件事,许多人摸了“他的衣裳繸子:凡摸着的人就都好了”(可6:56)。


可5:31 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

【本会注释】

拥挤。希腊文是sunthlibō(见24节注释)。


可5:32 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

【本会注释】

耶稣观看。译作“他继续观看”更好。耶稣似乎没有立刻认出这女人,可能为的是给她一个机会先说话。有几个原因可能促使耶稣不让这个女人悄悄溜走,不引人注意:(1)与那位百夫长的信心一样,(见路7:9注释),耶稣希望这个女人的信心成为别人可以效法的榜样。(2)他愿意她带着持久的喜乐离开,知道耶稣亲自注意并承认了她。(3)他愿意消除她心中任何的迷信思想,免得她认为医治仅仅是触摸的结果(见可5:34注释)。(4)为她自己的利益,他希望她承认自己已经受到的祝福。要从她的疾病“得救”(见28节注释),而没有从罪病“得救”,将证明只不过是暂时的利益。


可5:33 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

【本会注释】

恐惧。可能她现在感到自己先前的担心很有根据。


可5:34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本会注释】

你的信。耶稣愿意这女人明白:是信心给她受痛苦的身体带来了医治,而不是暗中的触摸。如果使人们以迷信的敬畏看待他,就会违背他行神迹的真实原因(见可1:38注释)。在他这方面公开断言乃是信心带来了医治,就会有效地排除藉着魔术得医治的谣言。不论这女人的信心可能多么不完全,然而,它却是真信心,是一种与她对上帝的旨意和道路有限的认识和理解相称的信心。

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见耶6:14注释。这女人要带着身体和心灵的“平平安安”(见可2:5,10注释),在她被上帝接受的喜乐中离开──疾病得以复原证实了上帝的接受。

痊愈了。即,“继续处于健康状态”。不可假定痊愈发生在此刻,像有些人所推断的那样,而是这女人在此之前已经痊愈了,因为这女人已经知道她痊愈了(见29节),并且耶稣已经感到有医治的能力从他身上出去了(见30节)。


可5:35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

【本会注释】

还说话的时候。在这里,马可重新开始叙述被这有病女人的事迹(25-34节)打断了的睚鲁女儿复活的事。关于这事的背景见21节注释。

你的女儿死了。如果太9:18中推断出的,睚鲁的女儿已经死了,那么送信的人就没有必要把这信息带给他了(见太9:18注释)。显然马可暗示这个悲伤的消息是在众人面前悄悄地告诉睚鲁的(见可5:24注释)。


可5:36 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

【本会注释】

听见。重要的原文证据(参本卷注释第146页)可以被引用,支持读作:“无意中听到”。悄悄地说给睚鲁的话“被耶稣听到了”(《历》第三十六章)。

不要怕。哪里有惧怕,哪里就很少有信心。信心逐出惧怕。睚鲁曾有足够坚强的信心,所以他不难相信耶稣能医治他的女儿(见23节注释)。现在他蒙召要运用更大的信心──相信死亡的毒钩本身也能被打破。当恐惧萦绕我们的心灵并嘲笑我们软弱的信心时,但愿我们做的像耶稣吩咐睚鲁一样──“只要信”,因为“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


可5:37 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

【本会注释】

不许别人。即,“不允许人”(见太19:14注释)。除了这里提到的三个门徒之外,女孩的父母也陪着耶稣进了她所在的屋子(见可5:40)。家里充满了哭丧者的喧闹(见38,39节)和没有信心的群众们粗鄙的怀疑(见40节),使哭丧者和不信的人们与即将由那位“在自己有生命”的主所表现的神圣能力完全不相称(约5:26;参约1:4)。

彼得,雅各和约翰。直译是:“那彼得、雅各和约翰。”在希腊文中使用定冠词表明这三个门徒在这里被视为一个单位。这是这三个人第一次从那十二个人中被拣选出来,与耶稣同享他在地上生活的某些更为亲密的经验(见太17:1注释)。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那间屋子太小了,容不下十二个人。


可5:38 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的哭泣哀号,

【本会注释】

乱嚷。马太特别提到了有吹笛子的(希腊文是aulētai,译为“吹手”,见太9:23),甚至现今他们也参加东方的丧礼并奏出其悲哀的曲调。他们的哀乐在那时和现在都被认为是不可少的。著名的拉比犹大在这些话中指出了一个以色列人的责任:“在以色列,甚至最穷的人也必须[为其妻子的丧礼]提供至少两只长笛和一个哭丧的女人”(《米士拿》Kethuboth 4. 4,《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266页)。

哀号。这指的是受雇来哭丧之人单调的哀号,如果丧家很富的话,哭丧的人会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很多。


可5:39 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本会注释】

乱嚷。希腊文是thorubeō,“吵吵嚷嚷”,“扰乱”,“使混乱”或“喧闹地号啕”。在徒17:5中,thorubeō被译为“耸动”。

睡了。把死了比作睡了,没有比这更适当的比喻了,睡了往往意味着解除疲劳、辛苦、失望和痛苦。就如同一个疲倦的孩子在夜晚闭上眼睛睡了,那些爱上帝并盼望他在那大日用声音唤醒他们进入不朽生命的人,是怀着信心在安宁平静的死亡中闭眼入睡。(见林前15:51-55;帖前4:16,17)。用“睡”表示“死”,这种安慰的、令人鼓舞的比喻似乎一直是基督特别喜欢的提到这种经验的方式(见约11:11-15注释)。死亡乃是一种睡眠,但它是一种只有赐生命者才能唤醒的沉睡,因为独有他拿着坟墓的钥匙(见启1:18;参约3:16;罗6:23)。


可5:40 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

【本会注释】

嗤笑。希腊文是katagelaō,“嘲笑”。它不单单是笑。难怪耶稣在把这个小女孩从死亡的长眠中唤醒之前,把他们赶出了屋子。

跟随的人。即,彼得、雅各和约翰(见37节注释)。


可5:41 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本会注释】

大利大,古米。这些话是亚兰语,可能就是耶稣在这个场合说的话。它们被用在这里证明的事实是耶稣是用亚兰语说的。请比较耶稣所用过的亚兰语其它的表达方式,例如“以法大”(可7:34)和“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可15:34)。


可5:42 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的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

【本会注释】

立时。见可1:10注释。

闺女起来。这是唯一一个三部对观福音都记载了的从死里复活的神迹。使拿因城的那个年轻人复活的事只有路加记录了(见路7:11-15),而使拉撒路复活的事,只有约翰记录了(见约11:1-45)。在所有这三个实例中,复活都是立时而完全的。

十二岁。这个细节只有马可记载了。


可5:43 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本会注释】

切切地嘱咐他们。即,他严严地吩咐他们(参可1:43)。不是很清楚耶稣为什么嘱咐孩子的父母保持沉默。然而,这个告诫却与基督屡次的努力相一致,在基督传道的这个阶段,要避免不适当的公开宣传(见可1:43,44;参太8:4;9:30)。

给她东西吃。这是一个温柔的证据,表明了耶稣的体贴关怀。这个吩咐也暗示,这个女孩所遭受的疾病已经耗尽了她的体力。可能她已经有些日子没能吃东西了。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