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225天 王上8;耶34;可8

列王记上8章

1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和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2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节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罗门王那里。

3以色列长老来到,祭司便抬起约柜,

4祭司和利未人将耶和华的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

5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一同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

6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7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

8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的圣所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

9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

10祭司从圣所出来的时候,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

11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

12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他必住在幽暗之处。

13我已经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为你永远的住处。”

14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

15所罗门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亲口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

16他说:‘自从我领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但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

17所罗门说:“我父大卫曾立意要为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名建殿。

18耶和华却对我父大卫说:‘你立意为我的名建殿,这意思甚好。

19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

20现在耶和华成就了他所应许的话,使我接续我父大卫坐以色列的国位,又为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名建造了殿。

21我也在其中为约柜预备一处。约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他领我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

22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向天举手说:

23“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尽心行在你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

24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你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

25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你所应许你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现在求你应验这话。

26以色列的 神啊!求你成就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

27 神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

28惟求耶和华我的 神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祷呼吁。

29愿你昼夜看顾这殿,就是你应许立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

30你仆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

31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你的坛前起誓,

32求你在天上垂听,判断你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

33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败在仇敌面前,又归向你,承认你的名,在这殿里祈求祷告,

34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35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你的名,离开他们的罪,

36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仆人以色列民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赐给你民为业之地。

37国中若有饥荒、瘟疫、旱风、霉烂、蝗虫、蚂蚱,或有仇敌犯境围困城邑,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

38你的民以色列,或是众人或是一人,自觉有罪(注:原文作“灾”),向这殿举手,无论祈求什么,祷告什么,

39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

40使他们在你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

41论到不属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为你名从远方而来,

42(他们听人论说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向这殿祷告,

43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你名下的。

44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向耶和华所选择的城与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45求你在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使他们得胜。

46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们发怒,将他们交给仇敌,掳到仇敌之地,或远或近,

47他们若在掳到之地想起罪来,回心转意,恳求你说:‘我们有罪了,我们悖逆了,我们作恶了’;

48他们若在掳到之地尽心尽性归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你所选择的城,并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49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为他们伸冤。

50饶恕得罪你的民,赦免他们的一切过犯,使他们在掳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

51因为他们是你的子民,你的产业,是你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

52愿你的眼目看顾仆人,听你民以色列的祈求,无论何时向你祈求,愿你垂听。

53主耶和华啊!你将他们从地上的万民中分别出来作你的产业,是照你领我们列祖出埃及的时候,藉你仆人摩西所应许的话。”

54所罗门在耶和华的坛前屈膝跪着,向天举手,在耶和华面前祷告祈求已毕,就起来,

55站着大声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说:

56“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照着一切所应许的赐平安给他的民以色列人,凡藉他仆人摩西应许赐福的话,一句都没有落空。

57愿耶和华我们的 神与我们同在,像与我们列祖同在一样,不撇下我们,不丢弃我们,

58使我们的心归向他,遵行他的道,谨守他吩咐我们列祖的诫命、律例、典章。

59我在耶和华面前祈求的这些话,愿耶和华我们的 神昼夜垂念,每日为他仆人与他民以色列伸冤,

60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 神,并无别神。

61所以你们当向耶和华我们的 神存诚实的心,遵行他的律例,谨守他的诫命,至终如今日一样。”

62王和以色列众民一同在耶和华面前献祭。

63所罗门向耶和华献平安祭,用牛二万二千,羊十二万。这样,王和以色列众民,为耶和华的殿行奉献之礼。

64当日,王因耶和华殿前的铜坛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将耶和华殿前院子当中分别为圣,在那里献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65那时,所罗门和以色列众人,就是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在耶和华我们的 神面前守节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

66第八日,王遣散众民,他们都为王祝福。因见耶和华向他仆人大卫和他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乐,各归各家去了。


耶利米书34章

1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他的全军和地上属他的各国各邦,攻打耶路撒冷和属耶路撒冷所有的城邑。那时,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2“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说:你去告诉犹大王西底家:‘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将这城交付巴比伦王的手,他必用火焚烧。

3你必不能逃脱他的手,定被拿住,交在他的手中。你的眼要见巴比伦王的眼,他要口对口和你说话,你也必到巴比伦去。

4犹大王西底家啊,你还要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论到你如此说:你必不被刀剑杀死,

5你必平安而死,人必为你焚烧物件,好像为你列祖,就是在你以前的先王焚烧一般。人必为你举哀说:哀哉!我主啊。耶和华说,这话是我说的。’”

6于是,先知耶利米在耶路撒冷将这一切话告诉犹大王西底家。

7那时,巴比伦王的军队正攻打耶路撒冷,又攻打犹大所剩下的城邑,就是拉吉和亚西加。原来犹大的坚固城只剩下这两座。

8,9西底家王与耶路撒冷的众民立约,要向他们宣告自由,叫各人任他希伯来的仆人和婢女自由出去,谁也不可使他的一个犹大弟兄作奴仆。(此后,有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

10所有立约的首领和众民,就任他的仆人婢女自由出去,谁也不再叫他们作奴仆。大家都顺从,将他们释放了。

11后来却又反悔,叫所任去自由的仆人婢女回来,勉强他们仍为仆婢。

12因此,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13“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我将你们的列祖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时候,与他们立约说:

14‘你的一个希伯来弟兄若卖给你,服事你六年,到第七年你们各人就要任他自由出去。’只是你们列祖不听从我,也不侧耳而听。

15如今你们回转,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各人向邻舍宣告自由,并且在称为我名下的殿中,在我面前立约。

16你们却又反悔,亵渎我的名,各人叫所任去随意自由的仆人婢女回来,勉强他们仍为仆婢。

17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没有听从我,各人向弟兄邻舍宣告自由。看哪!我向你们宣告一样自由,就是使你们自由于刀剑、饥荒、瘟疫之下,并且使你们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这是耶和华说的。

18,19犹大的首领、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和国中的众民曾将牛犊劈开,分成两半,从其中经过,在我面前立约。后来又违背我的约,不遵行这约上的话。

20我必将他们交在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手中,他们的尸首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

21并且我必将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领交在他们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与那暂离你们而去巴比伦王军队的手中。

22耶和华说:我必吩咐他们回到这城,攻打这城,将城攻取,用火焚烧。我也要使犹大的城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


马可福音8章

1那时,又有许多人聚集,并没有什么吃的。耶稣叫门徒来,说:

2“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

3我若打发他们饿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为其中有从远处来的。”

4门徒回答说:“在这野地,从哪里能得饼,叫这些人吃饱呢?”

5耶稣问他们说:“你们有多少饼?”他们说:“七个。”

6他吩咐众人坐在地上,就拿着这七个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叫他们摆开,门徒就摆在众人面前。

7又有几条小鱼,耶稣祝了福,就吩咐也摆在众人面前。

8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

9人数约有四千。耶稣打发他们走了,

10随即同门徒上船,来到大玛努他境内。

11法利赛人出来盘问耶稣,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他。

12耶稣心里深深地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

13他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海那边去了。

14门徒忘了带饼,在船上除了一个饼,没有别的食物。

15耶稣嘱咐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16他们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

17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

18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也不记得吗?

19我擘开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篮子呢?”他们说:“十二个。”

20“又擘开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筐子呢? ”他们说:“七个。”

21耶稣说:“你们还是不明白吗?”

22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

23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

24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

25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

26耶稣打发他回家,说:“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

27耶稣和门徒出去,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在路上问门徒说:“ 人说我是谁?”

28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

29又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

30耶稣就禁戒他们,不要告诉人。

31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

32耶稣明明地说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

33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34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35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注: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36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37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38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列王记上8章

提要:1 运约柜入殿。12,54 所罗门的祝福。22 所罗门的祷告。62 所罗门献平安祭。


运约柜入殿

王上8:1 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和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本会注释】

所罗门将……招聚。关于奉献圣殿典礼的叙述构成了圣经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叙述秀丽华美深具属灵意义。数个世纪以来每当向上帝奉献聚集崇拜的殿时教会的领袖都在这一章中发现了灵感和鼓励的话语。这一章和前面的一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一章我们读到了有关圣殿器皿技术上的细节。这一章带我们认识了关于上帝的殿更深层次意义的事物──我们和上帝他自己有了接触。这两章共同给予我们一幅真实完全的圣殿以及它之重要性的画面,缺一不可。

所罗门是贯穿整个献殿过程各项活动的关键人物。他的王者风范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不单是一个王,仅仅处理属世的问题。现在很明显他还有服侍上帝的宗教义务。这种服务不是要降低他作为王的尊严,更是要加强。他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行使王权,并且还要做的更多。他招聚全国的长老并指示行动的安排。人们可能会认为要由祭司担负并领导这一显然属于宗教的职能,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是王主持使这殿宇成圣,是王做的奉献祷告,是王训勉百姓忠于上帝,也是王向人民发出神圣的祝福。

所罗门为那些上帝拣选在他的圣工上做领袖的人提供了一个属灵的榜样。不幸的是,这种榜样只持续了很短的一个时期。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属世和属灵的尊荣上,那么他不久就要落入自我崇拜的试探之中了。谦卑,献身,顺从很快就会被骄傲,野心和放纵代替,曾经一度用于尊荣上帝的恩赐被用于自私的目的和世俗的野心,他曾那么明显地被上帝神圣的恩典高举,现在竟堕落为一个十足的暴君,并且他的国家在他死后即刻陷入四分五裂之中。以色列国也随从他的榜样,丢掉了在地上寻求安宁和富足的秘诀,一个曾经繁荣昌盛的神权国家竟变成腐败和荒凉的废墟。

各支派的首领。在将约柜护送上摩利亚山时以色列所有的领袖都到场了。以色列的百姓,众长老,各支派的首领以及各族族长汇聚成了广大的群体,当大卫将那“坐在二基路伯上”上帝的约柜从亚比拿达家运出来的时候所有“挑选的人”共计有三万(撒下6:1-5)。

约柜。献殿仪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约柜从大卫城护送到圣殿中的至圣所。当大卫将上帝的约柜从俄别以东家送到他在自己的城中建造的会幕时那是一个大大喜乐并庄严肃穆的场景(撒下6:12-19)。约柜中的两块法版是圣所中最重要的东西。


王上8:2 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节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罗门王那里。

【本会注释】

以他念月。这里只给出了月份没有说是哪一年。很多人相信这是圣殿建成后的第二年。圣殿是在布勒月,就是八月建造完成(王上6:38),既然献殿仪式发生在以他念月,也就是七月,那么这是在圣殿落成十一个月后举行的。还有些人认为献殿仪式是在十几年后才举行的,可能在一个禧年,或所罗门登基二十四年,即圣殿建成十三年后(王上7:1)。

大流亡后七月称为(Tishri)提什利月,这个名称来自阿卡第安或巴比伦的Tashritu,意思是“开始。”这个名字暗示着一种历法从这个月份起始。联合王国和犹大国的国内历法都开始于提什利月。这个月的头一日是圣会(民29:1),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十日是赎罪日,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民29:7;利16:29,30;23:27),十五日开始守住棚节(民29:12;利23:34;申16:13;尼8:14-18;结45:25)。这个月的开始正好对应着公历九月或十月的新月。


王上8:3 以色列长老来到,祭司便抬起约柜,

【本会注释】

祭司。代下5:4节说,“利未人抬起约柜。”所有的祭司都是利未人(书3:3),但利未的子孙并不都是祭司。在路上抬约柜的任务应由利未支派哥辖族的子孙完成(民3:31;4:15;代上15:2-15)。但是哥辖的子孙只有等到亚伦和他的儿子将约柜预备妥当才可来抬(民4:5,15)。在过约旦河以及围绕耶利哥城时约柜是由祭司来抬的(书3:6-17;6:6)。将约柜抬进所罗门圣殿的至圣所,这个重要的任务要由祭司中的首领来完成(见代上15:11,12)。


王上8:4 祭司和利未人将耶和华的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

【本会注释】

会幕。会幕此时在基遍(代上16:39,40;代下1:3),而约柜则在耶路撒冷,安放在大卫所支搭的帐幕里(撒下6:2,16,17;代上15:1;代下1:4)。今后以色列只有一个全国性的敬拜中心就是大卫城中摩利亚山上所罗门建造的圣殿(见《知君》第二章)。祭司和利未人将他们保管的圣器具带到山上的圣殿中。根据摩西的律法,哥辖的子孙要看守的是约柜、摆放陈设饼的桌子、灯台、祭坛和圣所内使用的器皿,革顺的子孙负责帐幕和罩棚,米拉利的子孙看守帐幕的板、闩、柱子和帐幕一切所使用的器具(民3:25-37)。


王上8:5 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一同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

【本会注释】

献牛羊为祭。这次奉献的祭物极多,壮观的场面恰好和大卫将约柜从俄别以东的家运到大卫城时的典礼呼应(撒下6:13;代上15:26)。


王上8:6 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本会注释】

进内殿。约柜被抬进至圣所,放在象征上帝临格的两个基路伯之间。这显示了上帝律法的神圣性。这律法是上帝品格的写真,上帝是神圣的,他的律法也是神圣、公义、纯洁的。


王上8:7 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

【本会注释】

遮掩约柜。表示天上众军对上帝律法的尊重。


王上8:8 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的圣所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

【本会注释】

杠。出25:15节说这杠要永远在约柜的环内,不可抽出来。但现在它们摆放的位置似乎能被人从圣所中看见。约柜在圣殿中是垂直放置的,即南北向,不仅约柜连它的杠子也被基路伯的翅膀遮盖。在帐幕中有幔子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出26:31-33),为要防止在圣所中的人看到约柜。在圣所中明显有一分隔的墙(见王上6:16的注释),还有一层幔子(代下3:14)。我们都知道希律作王时圣殿中的幔子在耶稣死于十字架上的时候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27:51;可15:38;路23:45)。抬约柜的杠子不可能有一部分露出在幔子之外穿过敞开的门而被圣所中的人看到。见王上6:31节注释。

直到如今。说明本章的经文是在尼布甲尼撒毁坏圣殿之前写的。当《列王纪》的编纂最终完成之后圣殿被毁其中的器皿也被带回巴比伦(王下14:13,14;25:9,13-17)。《列王纪》中很多细节的记载明显是写于大流亡之前并且编纂时保留了它们原始的体式。


王上8:9 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

【本会注释】

并无别物。这里的记述,以及代下5:10节的重复似乎都说明了在约柜中除了两块石版没有其它任何东西。但来9:4节提到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芽的杖,这些起初是被命令放在“法柜前”的(出16:33,34;民17:2-10)。有些人将这些话理解为约柜前的一个位置。然而,这里也许指的是在约柜里的法版前(见《早》序)。这些记述并无矛盾,因为在以色列先前充满祸患的历史中这些宝贵的物品可能已被转移了,到了现在它们就不在约柜之中了。

在尊荣两块法版的事上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动印象。以这样的方式安置在约柜中,上帝就在约柜施恩座上与他的子民相会(出25:22),律法与上帝永远不能分开。圣殿中最神圣的地方是至圣所,至圣所中最神圣的是装有上帝律法的约柜。上帝的律法就像上帝本身一样,是圣洁和永恒的。凡是能用来将律法的永恒神性深深印在他子民心中的努力,上帝在有关他圣殿的规定中都已经作出了。旧约中,这部律法是写在石版上的;新约中,这律法是写在义人的心版上(耶31:31-33)。


王上8:10 祭司从圣所出来的时候,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

【本会注释】

充满……殿。这荣耀的云彩就像显在西奈山上(出24:15-18)和奉献帐幕时(出40:34-38)一样意味着上帝神圣的临格。以西结在异象中也看到相似的荣耀充满上帝殿中(结10:4)。正当众祭司扬声赞美上帝的时候他的荣耀以云彩的形式出现在圣殿中(代下5:13)。


王上8:11 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

【本会注释】

不能站立。上帝临格的荣耀如此光辉强烈以至于供职的祭司不得不暂时退去。当会幕第一次建立的时候摩西不能进去因为上帝的荣光充满了帐幕(出40:35)。当以赛亚得异象看见上帝时神圣的荣耀充满圣殿,他因为离耶和华的面太近而感到自己就要灭亡了(赛6:1-5)。耶稣的门徒在主登山变相时也因被上帝荣耀的云彩所笼罩而惊恐战栗(路9:34)。为什么人在上帝临格时会有这种反应呢?这是因为上帝的本性,他的伟大和神圣,他的庄严和崇高,他的尊贵和能力。人在自然的强大力量面前还要肃穆敬畏,自然的主宰天上的君王,他的神圣何等无限,罪人在他面前是不能继续存活的。上帝就像焚烧的烈火,一切不圣洁的人靠近他都不免要被毁灭。

圣殿中的云彩不是上帝,而是他用来遮掩他荣光的手段,免得见到的人灭亡。上帝的荣耀显在殿中是如此伟大,以至于尽管用云彩遮掩,供职的祭司还是不能站立,不得不在神圣的敬畏中暂时退出。当约柜被送进耶和华的帐幕时,也是这神圣的临格促使大卫口中发出称颂和赞美的话语(代上16:25,27,34)。


王上8:12 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他必住在幽暗之处。

【本会注释】

那时所罗门说。上帝的临格,他伟大和庄严的显现使所罗门深受感动。他的心灵震撼,不由地说出这些话来。他说话时的感情包含着敬畏和喜乐。这些话不是提前精心准备好的,由于刚才见到的景象他自然而然发出这些奇妙和感谢的话语。

幽暗之处。黑暗和荣耀相伴,密云和光明相随,这些所罗门都亲眼见到,因此他确信耶和华就在那里(结48:35)。所罗门想到了先辈们见证的景象,耶和华在西奈山的密云中显现(出19:9),荣耀的云彩在旷野中充满帐幕(出40:34,35),现在他认出这云彩是耶和华神圣临格的记号,是上帝悦纳他所建之圣殿的凭据。他这几句简短的话解释了所见证的现象。这是上帝同在的证据,他与我们同在,我们不要害怕,只要在这光荣的场合中凡事感谢上帝。


王上8:13 我已经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为你永远的住处。

【本会注释】

居所。这圣殿是为上帝建造的居所。当帐幕第一次在旷野建好时,上帝说,“又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25:8)。现在圣所建成了,耶和华临格其中与他的子民交通。

住处。以色列从前有圣所,但没有固定在一个地方。帐幕在旷野到处漂泊。甚至到了应许之地它还是没有固定的所在。它在示罗三百年,直到以色列人的罪使它再次移动,第一次到了挪伯(撒上21:1-6;《祖知》第六十四章),后来又到基遍(代上16:39,40;代下1:3)。现在圣殿最终落成,上帝的约柜有了一个固定的居所,上帝可以永远住在其中。上帝甚愿永远与他的百姓同在,只要以色列对他保持忠诚,这所光荣的建筑就会永远存在(《知君》第二章)。所罗门回想起过去数年的预备和建造圣殿的的艰辛与努力,意识到他的工作被认可,上帝已将这殿作为自己的居所,并且与他的百姓同在,这时他的心里是何等的喜乐啊!


所罗门向百姓宣告

王上8:14 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

【本会注释】

王转脸。根据《历代志》,所罗门造了一个高三肘的铜台放在院中的祭坛前(代下6:12,13),他就是站在这上面向会众说话的。此刻,所罗门庄严地看着被耶和华的荣耀充满的圣殿,上帝充满了他的思想,他这些话是向上帝说的。现在他从圣殿转脸向他面前的会众发出广泛的训喻。

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民众在注目和敬畏中站立,无疑也分享着这一场景的喜乐和庄严,并急切地等待所罗门王亲切的祝福。


王上8:15 所罗门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亲口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

【本会注释】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所罗门为百姓祝福,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作为万福根源的上帝。心中充满喜乐和尊重,所罗门深情地提述上帝为他父亲大卫所作的,将自己有关圣殿的旨意告诉了大卫。上帝是通过先知拿单告诉大卫,不是他,而是他的儿子所罗门将要建造圣殿(撒下7:4-13)


王上8:16 他说:‘自从我领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但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

【本会注释】

我拣选大卫。上帝的选择不是出于盲目和偏见,而是出于智慧和爱。就像他在万民中拣选以色列,在以色列众多的城邑中选择耶路撒冷,同样,他拣选大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地上的人蒙福并得拯救。上帝拣选大卫看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撒上16:7)。


王上8:17 所罗门说:“我父大卫曾立意,要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名建殿。

【本会注释】

大卫曾立意。大卫的目的是渴望尊崇并荣耀上帝,所以他想为耶和华建造一处居所。如果人们关心上帝的居所过于自己的房屋,渴望建立上帝的国高于建立人的国,如此这个世界将是何等的不同啊!大卫心里想应该为上帝建造居所,于是后来圣殿被建造。庄严宏伟的圣殿就这样起自谦卑朴实之人的心里。


王上8:18 耶和华却对我父大卫说:‘你立意为我的名建殿,这意思甚好。

【本会注释】

这意思甚好。大卫的动机是好的,尽管这不完全符合上帝的旨意。上帝是要建造一所圣殿,但因为大卫是战士,所以耶和华不希望他成为圣殿的建造者(代上22:7,8;代上28:3)。


王上8:19 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

【本会注释】

你不可建殿。上帝表达了他对大卫想法的赞许,尽管如此,他指示这一工作应由另外一人来完成。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人的心中充满一个高尚的想法,要为上帝做些什么,但由于一些事不一定能被明了的原因,比如说缺乏经验、能力和训练,上帝就凭着他的智慧指出,这一工作应由别人来做。大卫对这神圣旨意的顺从向我们显示了他的智慧和信仰经验的深度。


王上8:20 现在耶和华成就了他所应许的话,使我接续我父大卫坐以色列的国位,又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名建造了殿。

【本会注释】

成就了他的话。上帝的旨意是由所罗门代替他的父亲大卫来建造圣殿,并且这计划现在已经实现了。人可以顽固地反抗上帝的旨意,随从自己的心意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上帝合作才能使上帝的工作得到最大的进展。在圣殿的建造中,所罗门与上帝神圣的旨意和谐一致,使自己成为上天倾福的导管。这样耶和华才会实现他的应许。所罗门只是器皿,上帝才是真正的推动力量。


王上8:21 我也在其中为约柜预备一处。约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他领我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

【本会注释】

约。十条诫命这里被称作“约,”因为这些诫命构成了上帝和他子民之间立约的基础。这约的计划是为了使律法中启示的神圣原则重现在人的心里。因此形象一点而言,这律法被称作约书。从人类最早期的历史开始,上帝就渴望将他神圣的律法写在人的心里。


所罗门的祷告

王上8:22 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向天举手说:

【本会注释】

所罗门……,站在。这段记述在《历代志》中更加详细。所罗门作奉献致辞时他是站着的(代下6:12),但现在他结束了致辞,他“跪下”(代下6:13)作奉献祷告。


王上8:23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尽心行在你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

王上8:24 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你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

【本会注释】

应验。祷告的开始,所罗门首先感谢赞美上帝实现了对他父亲大卫的应许──他的后裔要作王并建造圣殿,并祈求上帝继续保证他的国祚不断。


王上8:25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你所应许你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在我面前行事象你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现在求你应验这话。

王上8:26 以色列的上帝啊,求你成就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

王上8:27 “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

【本会注释】

上帝果真住……吗?。这圣所是建造为上帝居所的。当大卫将约柜运向高处时他认识到上帝已经拣选了锡安并“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且应许将它作为自己“永远安息之所,”他要住在那里(诗132:13,14)。但当所罗门思想上帝的伟大和庄严时,就感到不可思议,这自有永有的一位,这“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尘土,用秤称山岭,用天平平冈陵”(赛40:12)的一位,这样的一位上帝怎能居住在地上呢,如何住在他所建造的圣殿中呢?这里表达的思想显示了贯穿圣经中的一项永恒的对比。一方面是上帝之无限最深最广的观念,他的永恒、隐秘和不可思议,至高至圣的主宰,“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19:16)。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如此形象的观念,无限的耶和华是这样一位上帝,他离我们很近,好像就在身边,他是人类的朋友,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位密友;他与我们同行共话,又住在地上人手为他建造的圣所里。他降格屈尊,承认我们不过是必朽尘土,下来住在木石建造的圣所中,同时,也住在义人的心里。


王上8:28 惟求耶和华我的上帝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祷呼吁。

【本会注释】

垂顾。这些话受他心中敬畏和谦卑之感情的激励由衷地从他口中发出。人完全不配拥有全宇宙之创造主的友谊。地上的一所殿宇不能赚得至高至圣者的同在,“他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赛40:22)。尽管人类是不配的,尽管这所殿宇也是不配的,但所罗门祷告上帝仍会从他天上的真居所昼夜查看这地上的圣殿,倾听人发出的最真诚的祷告。


王上8:29 愿你昼夜看顾这殿,就是你应许立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

王上8:30 你仆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

【本会注释】

赦免。所罗门认识到任何人向上帝祷告都需要赦免。在所罗门为自己和他的人民作的真诚祷告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自觉有罪并感到需要赦免的精神(34,36,39,50节)。所罗门知道那些祷告之人最真诚的愿望就是罪得赦免。他也知道一个人祈求得到回答的希望大半取决于上帝赦罪的恩典。


王上8:31 “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你的坛前起誓,

【本会注释】

得罪邻舍。这是一系列针对特殊事例祷告的开头,一共七件,在其中祈求上帝赦罪的恩典。第一件涉及个人得罪自己的邻舍。


王上8:32 求你在天上垂听,判断你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

【本会注释】

定恶人有罪。所罗门在这里祈求上帝让恶人的行为和义人的道路都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得到公正的结果。超过很多人认识到的,好人坏人都照他们所行的在这世界上结出果子来。“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行为正直的,有公义保守;犯罪的,被邪恶倾覆”(箴13:6;另见箴14:34;箴11:5,19)。当以色列倾倒时,就有公义的话说,“以色列啊,你自取败坏,”“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何13:9;何14:1)。


王上8:33 “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败在仇敌面前,又归向你,承认你的名,在这殿里祈求祷告,

【本会注释】

以色列……,败。以色列建国之前上帝就准确地预见到悖逆所带来的结果。以色列民将要败在他们仇敌面前(利26:14,17;申28:15,25)。上天保护的恩典将要收回,他们的仇敌将被允许奴役他们,使他们降卑。

又归向你。惩戒常常带来悔改,因为当上帝“在世上行审判的时候,”“地上的居民就学习公义”(赛26:9)。所罗门没有祈求上帝饶恕并施恩典给那些继续悖逆犯罪的人,而是恳求他怜悯那些认识到自己的过犯转而归向上帝的人。对于这些悔改的人,上帝是信实的,赦免也是确定的(约一1:9)。


王上8:34 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王上8:35 “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你的名,离开他们的罪,

【本会注释】

闭塞。当上帝撤回保护的手时,大自然的力量往往变为刑罚的工具。所罗门假设当年摩西所发之降罚的警告(利26:19;申28:23,24)──旱灾──将来会成为现实。


王上8:36 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仆人以色列民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赐给你民为业之地。

王上8:37 “国中若有饥荒、瘟疫、旱风、霉烂、蝗虫、蚂蚱,或有仇敌犯境围困城邑,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

【本会注释】

饥荒。这里所列的灾难在摩西颁布的条例中都已警告过了(利26:16,20,25;申28:22,35,38,42)。当人背弃了公义的道路时这些灾难就会增加,人经历了这些自然界的事就知道上帝保护的手已经收回了。


王上8:38 你的民以色列,或是众人,或是一人,自觉有罪(原文作灾),向这殿举手,无论祈求什么,祷告什么,

【本会注释】

罪(直译为:灾)。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瘟疫”时,他才能认识到由于自己的罪以及这罪是如何给世界带来祸患并使地土荒凉。地上的瘟疫起源于人心的疫病。除非认识到罪的邪恶,除非将罪铲除净尽,否则解决困扰这世界并使其彻底荒凉毁坏的疫病都是没有希望的。


王上8:39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

【本会注释】

你是知道人心的。只有上帝真正了解人心。许多人对自己内心的邪恶知之甚少或完全不了解,罪带给他们和世界的恶果就在那里潜伏隐藏着。上帝知道人心,他知道如何改变人心,如何为人造一颗“清洁的心,”如何使他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51:10)。


王上8:40 使他们在你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

王上8:41 “论到不属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为你名从远方而来,

【本会注释】

论到……外邦人。这里的话题一转很令人激动和幸福,从遥远和异邦之地来的人也可以敬畏并崇拜上帝。


王上8:42 (他们听人论说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向这殿祷告,

【本会注释】

他们听人论说。耶和华不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他是天下万民的上帝。他的旨意正是要通过以色列人使他的名传遍天下,好使地上每个角落的人都听到他的良善和恩典并和以色列一样参与对他的崇拜。


王上8:43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象你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你名下的。

【本会注释】

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所罗门在这个场合表现的精神和后来岁月中刺激希伯来人的精神是何等的不同啊!上帝的约不只包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是全部。他的恩典不仅是给希伯来人的,也要给凡愿意认识他的人。当圣殿第一次落成时所罗门想起了其他地方的外邦人,这些人可能也听说过上帝恩典的约并愿意来圣殿敬拜他。以色列要做照亮全世界的光。如果他们忠于自己神圣的使命,以色列国就不会灭亡,而是一直发展直到她包括了地上所有的国家,耶路撒冷成为世界的京都,圣殿也会变成生命河的泉源为万民带去健康和医治(亚14:8)。


王上8:44 “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向耶和华所选择的城与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王上8:45 求你在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使他们得胜。

王上8:46 “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们发怒,将他们交给仇敌掳到仇敌之地,或远或近,

【本会注释】

你的民若得罪。这是所罗门的结束请求。几乎是带着预言的先见,他的思想眺望到很远的将来,因为罪的缘故,以色列民被耶和华遗弃,落入仇敌的手中,被带往他们所不认识的外邦。摩西曾清楚地预言过这种可能性(申28:45,49-52,63,64)。

不犯罪的人。所罗门知道人肉体的软弱,知道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国家会不犯罪,因此一幅悲惨暗淡的景象出现在他的眼前:以色列人因为严重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至于他的恩典从他们身上收回,他们就落入仇敌的手中。他恳切地祈求上帝在这一悲惨的时刻纪念自己的百姓。光荣与暗淡之间的间隔是多么短暂啊!圣殿建成,又被摧毁,一日荣耀,一日厄运。在这奉献的时刻,尽管所罗门很清楚罪恶必然带来的毁灭,他还是扬声恳切地祷告,祈求上帝将这殿永远作为自己的居所。相应地,我们在他的祷告中发现了这种很奇怪的混合,喜乐和忧伤,荣耀和灰尘,尊荣和羞耻。很少有人能像所罗门在将圣殿奉献给上帝的时刻这样带着如此高的希望以如此谦卑的精神为百姓祷告。这是应许和预言的祷告,是见到上帝神圣荣耀并坚固罪人的祷告。


王上8:47 他们若在掳到之地想起罪来,回心转意,恳求你说:‘我们有罪了,我们悖逆了,我们作恶了’;

【本会注释】

回心转意。最悲惨的时刻总有一线希望。不论以色列人因为罪恶堕落到何等地步,只要他们醒过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弯曲并选择正路,他们仍旧会找到上帝的恩典。


王上8:48 他们若在掳到之地尽心尽性归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你所选择的城,并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本会注释】

向自己的地。但以理在巴比伦祷告时总是跪在开向耶路撒冷的窗前(但6:10)。


王上8:49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为他们伸冤;

王上8:50 饶恕得罪你的民,赦免他们的一切过犯,使他们在掳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

【本会注释】

饶恕得罪你的民。这个祷告是所罗门在大流亡之前三个半世纪发出的,但以理在巴比伦之囚临近结束时(但9:2-19)作的祷告和其非常类似。此时奉献圣殿似乎没有必要作这样的祷告。但是带着受灵感启发的先见,所罗门预见到将来有一刻这壮丽的圣殿要归于毁灭,应许之地要成为荒凉与残破之地,以色列的儿女要被掳掠,在外邦成为流浪的人。在这以色列国最光荣强盛的时刻,所罗门的祷告竟与但以理在他的国家最羞耻时的祷告相同,这是一件让人感到悲壮动容的事实。两个祷告都是需要的,两个祷告都被垂听了。所罗门作的不仅是一个祷告,更是一项警告的信息,来帮助以色列扭转过犯和罪孽带来的厄运。但以理的祷告升到上帝那里,他在天上等待着他百姓真诚的悔改,之后才允许他们从被掳之地回归故园。


王上8:51 因为他们是你的子民,你的产业,是你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

【本会注释】

他们是你的子民。以色列作为一个单独民族存在的原因就是耶和华将他们从万民中拣选出来并将他们建立在应许之地(出19:4-6;申9:29;撒下7:23;诗135:4)。既然以色列属于上帝,他们就有保证“他会爱他们,帮助他们”,他公义的右手会扶持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也无须害怕(申33:26,27;赛41:8-14;赛43:1-6)。既然他子民的幸福和利益是上帝最关心的,他的儿女感到他们有权利呼吁恳求他不要丢弃他自己的产业。然而,单是这样并不能保证他们的成功。上帝的应许是有条件的,那些期待福气的人必须满足这些条件。

从埃及领出来。从埃及得的拯救是历史。上帝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是一件决不能更改的事实。在这件事实中所罗门发现一个强大的证据──以色列被外敌的铁蹄践踏时可得拯救的证据。耶利米后来将从巴比伦和从埃及得的拯救作一比较,他声称,“日子将到,人必不再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却要,“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北方之地上来的耶和华起誓”(耶16:14,15;23:7,8)。


大卫和所罗门的国

 

 

注解:此处显示的以色列国彊界表明它有限的范围(见王上8:65)。大卫在位的一段时期,以色列国疆界曾扩充至伯拉河,不过并没有将其并入以色列国,这一地区的国也向他进贡(见撒下8:3 注释)


王上8:52 愿你的眼目看顾仆人,听你民以色列的祈求,无论何时向你祈求,愿你垂听。

王上8:53 主耶和华啊,你将他们从地上的万民中分别出来作你的产业,是照你领我们列祖出埃及的时候,藉你仆人摩西所应许的话。”

【本会注释】

你的产业。这是所罗门最终能找到的最强烈的理由为什么上帝会纪念他的百姓以色列人。上帝不断的声明和时常的应许是他们作为他自己产业的基础。耶和华通过摩西启示说他要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以色列人特作自己的民(出19:5,6;申14:2)。他们是“产业的子民”(申4:20;参见9:26,29)。如果耶和华现在抛弃他们就是将自己圣名的荣耀置于危险之地(出32:12,13;民14:13,14)。每当急难困苦之时最真诚的恳求升到上帝那里,耶和华会为他名的荣耀(诗79:9,10)以及他圣城和以色列人呼求他名的缘故(但9:19)拯救他们。在以西结的时代上帝宣称正是因为他“名的缘故,免得我名在他们所住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结20:9,14;参见20:22)他施行大能大力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


为民祝福

王上8:54 所罗门在耶和华的坛前屈膝跪着,向天举手,在耶和华面前祷告祈求已毕,就起来,

【本会注释】

祈求已毕。所罗门刚刚献上了一个最精彩最感人的祷告。它不仅包括以色列人还包括遥远的外邦人;它既是为个人也是为整个国家;既是为现在站在圣殿院子里的人也是为那些将来世代还没有出生的人;既为了忠于耶和华之事业的人也为了那些脚步偏行正路的人。真的,整个祷告最动人的特色在于它深切真挚地关怀那些发现自己最需要上帝神圣恩典的人,关心那些得罪耶和华但悔改并需要重新被收纳的人。这样的祷告只能出自一颗充满爱与同情的心,一颗被上帝的怜悯与慈爱所温暖的心。在所罗门的祷告中没有修辞的虚饰,没有夸张的表演,没有企图博得大众的欢呼,有的只是想让这恳求的话语达到上帝的耳中。这种祷告是真诚的,是出自一位属上帝之人的嘴唇。祷告结束后,耶和华显示了他的悦纳,再次彰显了他的大能和奇迹,从天上降火下来烧尽了燔祭并使他的荣光充满全殿(代下7:1-3)。


王上8:55 站着,大声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说:

【本会注释】

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这次正式的祝福确实是一项宗教行为。亚伦和他的儿子被授予特殊的职责和权利为百姓作神圣的祝福(民6:23-26)。所罗门现在发出最后祝福的话语显示了他将属灵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位国王不仅关心自己政权的日常工作同时也关心自己百姓的属灵福分。


王上8:56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照着一切所应许的赐平安给他的民以色列人,凡藉他仆人摩西应许赐福的话,一句都没有落空。

【本会注释】

没有落空。约书亚也说过类似的话(书21:45;23:14)。上帝的话决不落空。上帝向他的子民作出过很多应许并且全部实现(来10:23)。如果人没有得到耶和华所应许赐给他们的福那原因一定是在人这方面。耶和华曾应许将巴勒斯坦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作为永远的产业(创12:7;创13:15;创17:8),但亚伯拉罕属肉体的后裔因为悖逆耶和华干犯他的诫命而放弃了这应许的产业(王下17:7-23;耶7:3-15;耶25:4-9)。


王上8:57 愿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与我们同在,象与我们列祖同在一样,不撇下我们,不丢弃我们,

【本会注释】

上帝与我们同在。上帝是慈爱的,他渴望与他的百姓同在。圣殿的建造使他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25:8;王上6:12,13)。耶稣到这世上来被称作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太1:23),当他离开时,他应许他要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上帝真子民心中最高的愿望最深的期待就是得见上帝的面(诗42:1,2;启22:20,21)。


王上8:58 使我们的心归向他,遵行他的道,谨守他吩咐我们列祖的诫命、律例、典章。

【本会注释】

使我们的心归向他。跟从耶和华的脚步,遵守他的诫命,这种愿望是一种上帝深植人心的神圣的动力和本能。上帝的圣灵不断地工作,引领人走真理和顺从的道路。一个人越接近耶和华,他就越想完全抛弃地上罪恶的事情,越想准备好去做上帝要求的一切事。上帝的灵引领人顺从并使他倾向于遵守律法的要求,但他决不强迫人的意志。什么时候人愿意顺从,上帝就会引导他学会顺从。人越靠近耶和华上帝的思想就会越变成他的想法,上帝的道路就变成他的道路。当一个人心存谦卑自愿来到上帝面前,渴望学习他的道并行在其中(诗119:26,27,30,32-36)时,他就开始发现顺从上帝不是一项义务而是一件喜乐的事,并且发现上帝的诫命不是重轭而是使人得真自由的律法(诗119:45,47,97;雅1:25;雅2:12)。


王上8:59 我在耶和华面前祈求的这些话,愿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昼夜垂念,每日为他仆人与他民以色列伸冤,

王上8:60 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上帝,并无别神。

【本会注释】

万民。这是上帝伟大的旨意,并且这应该是上帝国中每一个儿女心中最高最大的愿望──使全地的人都来认识耶和华并分享他的友谊与对他的敬拜和服侍。


王上8:61 所以你们当向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存诚实的心,遵行他的律例,谨守他的诫命,至终如今日一样。”

【本会注释】

存诚实的心(直译为:要完全)。这节经文说明品格的完全是进入天国的先决条件(不可或缺的条件)。完全的标准就在于上帝诫命中所彰显的爱与公义的原则(太19:16-21;路10:25-28;申5:2-22,29-33;6:3-5)。旧约中所启示和新约中清楚表明的福音已经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达到所罗门说的完全。


行奉献圣殿之礼

王上8:62 王和以色列众民一同在耶和华面前献祭。

王上8:63 所罗门向耶和华献平安祭,用牛二万二千,羊十二万。这样,王和以色列众民为耶和华的殿行奉献之礼。

【本会注释】

所罗门……献。所罗门此时献这些祭物不是在行使祭司的职权;他像众人所做的一样将自己的祭物带来献给耶和华(利2:1;3:7,12)。这里提到的献祭是平安祭。这种献祭中的祭物只有一部分被烧在坛上作“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利3:3-5,14-17)。祭物其余部分由献祭者本人和他的家人或朋友吃掉(利7:15-21)。这种祭不是赎罪祭而是怀着感谢和喜乐献给上帝的感恩祭,借以承认自己所得的一切福气都是来自上帝。这是一个欢乐喜庆的场合通常有很多人参加(撒下6:18,19;代上16:2,3)。奉献圣殿时动物祭牲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但应该注意到参加典礼的人也很众多,是“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他们在那里守节共十四日(王上8:65)。


王上8:64 当日,王因耶和华殿前的铜坛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将耶和华殿前院子当中分别为圣,在那里献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本会注释】

铜坛。《列王纪》中没有提到这铜祭坛的构造,但在代下4:1节中有所介绍。这坛极大,长34英尺,宽34英尺,高17英尺。但由于祭物的数量太多这祭坛在这场合反倒不够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祭司就将整个“院子当中”分别为圣,当作一个大的祭坛,在那里献各种祭物(见代下7:7)。


王上8:65 那时,所罗门和以色列众人,就是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在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面前守节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

【本会注释】

守节。节期一共持续了十四天,七月二十三日王遣散众民(代下7:10)。因此节期开始于七月十日,就是神圣的赎罪日(利16:29,30;23:27;民29:7)。这个月还有住棚节,开始于本月十五日并持续七天(利23:34,39)。这期间人们要住在用树枝枝条搭成的棚子里(利23:34,40-42)。

哈马口。哈马口是应许之地最北部的边界(见民13:21;民34:8;书13:5;士3:3;王下14:25;代上13:5;摩6:14)。关于“哈马口”的位置见民34:8节和书13:5节的注释。黎巴嫩山脉和与黎巴嫩相对的山脉间巨大的河谷,即希腊人熟知的Coele-Syria,就是巴勒斯坦北部主要的入口。侵略者沿这条河谷南下就能攻入巴勒斯坦。

埃及小河。这里用来表达“河流”的希伯来词语不是常用的nahar,而是nachal。这是一条溪流,就是在旱季可能干涸的那种,伯6:15节,这个词翻译成“溪水。”这里提到的可能是Wadi el-`Arîsh,在巴勒斯坦的最南端(民34:5;书15:4;书15:47;王下24:7;赛27:12),迦萨西南五十英里(见大卫和所罗门的帝国)。



王上8:66 第八日,王遣散众民;他们都为王祝福。因见耶和华向他仆人大卫和他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乐,各归各家去了。

【本会注释】

家(直译为:帐棚)。这个希伯来词语一般是指“家”(书22:4,6-8;士7:8;士20:8;撒上4:10;13:2;撒下18:17;20:1;王上12:16)。

心中喜乐。真宗教是会带给人喜乐的。一个人与上帝和好之后他心中的幸福、平安、真实、满足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奉献圣殿的服务对于参加者来说是感动和喜乐的泉源。彼此之间的交谊,歌唱赞美上帝,纪念他的赐福,因他的圣名而将荣耀与尊崇归给他,以色列人找到的平安、喜乐和满足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能带来的。当人将本属上帝的东西归给上帝之后,他就可以满心平安喜乐地出去进行他日常的劳作了。我们知道这些敬拜者非常高兴,不仅因为耶和华赐恩给他们,也因上帝对大卫和他儿子所施的恩惠而满心喜乐(代下7:10)。君王和百姓彼此祝福,彼此代祷,为对方的福祉和平安而努力,在他人的幸福和昌盛中得到喜乐,这地就有福了(见诗85:9-12)。


耶利米书34章

提要:1 耶利米预言西底家被掳,城市被攻占。8 首领和百姓释放了他们的仆婢,却又违背了上帝的约,强迫他们回来。12 因他们的不顺从,耶利米宣布他们和西底家将落在敌人手中。


1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他的全军和地上属他的各国各邦,攻打耶路撒冷和属耶路撒冷所有的城邑。那时,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本会注释】

本章一开始所叙述的事件,显然发生在最后一次围攻耶路撒冷的初期。当时先知仍然是自由的,因为本章传给西底家的预言(第2,3节),被国王当作使耶利米下狱的理由(见耶32:2注释)。


2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说,你去告诉犹大王西底家,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将这城交付巴比伦王的手,他必用火焚烧。

3 你必不能逃脱他的手,定被拿住,交在他的手中。你的眼要见巴比伦王的眼,他要口对口和你说话,你也必到巴比伦去。

【本会注释】

见耶32:4注释。


4 犹大王西底家啊,你还要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论到你如此说:你必不被刀剑杀死,

【本会注释】

这个保证很可能是要说服西底家停止抵抗巴比伦人,向尼布甲尼撒投降。虽然西底家会被掳到巴比伦,但只要他屈服,就能保证他活着有平安,死时有体面。


5 你必平安而死,人必为你焚烧物件,好象为你列祖,就是在你以前的先王焚烧一般。人必为你举哀说:‘哀哉!我主啊。’耶和华说:这话是我说的。”

【本会注释】

你以前的先王焚烧。显然指埋葬国王和贵族时所烧的香料(代下16:14;21:18,19),不是指火葬,因为犹太人几乎从来不实行火葬。

人必为你举哀。将本节与耶利米关于埋葬约雅敬的预言相对照(耶22:18,19)。本节向西底家保证,如果他服从巴比伦,就不会遭遇如此屈辱的下场。


6 于是,先知耶利米在耶路撒冷将这一切话告诉犹大王西底家。

7 那时,巴比伦王的军队正攻打耶路撒冷,又攻打犹大所剩下的城邑,就是拉吉和亚西加。原来犹大的坚固城只剩下这两座。

【本会注释】

拉吉。提到这座城市是因为该城系仅次于耶路撒冷的最坚固的犹大防御城之一(王下18:13,14,17;代下32:9)。它和亚西加城一起,抵抗尼布甲尼撒的时间最长。1935年和1938年,在拉吉的废墟中发现了21封用墨水写在陶片上的信函(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23、125页;《SDA圣经注释》卷二第97、98页)。有几封信显然是一个名叫何沙雅(Hoshaiach)的驻扎在附近的官员,在巴比伦入侵之前,写给拉吉的指挥官雅什(Yaosh)的。这些信生动地描述了犹大亡国以前的动荡。有一封信说:“愿阁下知悉,我们正按阁下的一切指示,关注着拉吉的信号,因为我们看不见亚西加”(阿尔布莱德[W.F.Albright]译自普里查德[ J.B.Pritchard]《古代近东文献》[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0年,322页)。拉吉不久以后遭到摧毁,其猛烈的程度可以从城墙的大部分砖头变成鲜红色看出来。拉吉的这些发现反映出当时耶路撒冷毁灭的严重性。拉吉废墟现名杜韦尔(Tell ed-Duweir)。

亚西加。也是一座犹大的“坚固城”(代下11:5-12)。现为扎卡利亚(Tell ez-Zakariyeh)。


8,9 西底家王与耶路撒冷的众民立约,要向他们宣告自由,叫各人任他希伯来的仆人和婢女自由出去,谁也不可使他的一个犹大弟兄作奴仆。(此后,有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

【本会注释】

虽然摩西的律法允许以色列人在一定的时间里为奴(见出21:2注释),但是许多主人超越了自己的权利。犹大的贵族像在梭伦之前雅典的贵族一样,利用债权的法律使许多同胞沦为奴隶。现在面临巴比伦人进攻的危险,为了确保得到自由民的甘心合作,而不是奴隶的被迫服务,或为了其他原因,西底家向所有耶路撒冷的奴隶承诺了自由。


10 所有立约的首领和众民就任他的仆人婢女自由出去,谁也不再叫他们作奴仆。大家都顺从,将他们释放了;

【本会注释】

鉴于外来的威胁,以及被压迫阶层起来支持入侵者的危险(见出1:10),西底家释放奴隶的命令得到了首领和百姓的普遍遵从。


11 后来却又反悔,叫所任去自由的仆人婢女回来,勉强他们仍为仆婢。

【本会注释】

迦勒底人因埃及军队的逼近,暂时停止了围攻(见第21节;耶37:5),使大部份耶路撒冷居民误以为他们城市的危险已经过去,于是就“勉强他们仍为仆婢”。


12 因此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13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将你们的列祖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时候,与他们立约说:

14 ‘你的一个希伯来弟兄若卖给你,服事你六年,到第七年你们各人就要任他自由出去。’只是你们列祖不听从我,也不侧耳而听。

【本会注释】

百姓所违犯的(耶34:8-11;见赛58:6),就是这条律法(见出21:2注释)。


15 如今你们回转,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各人向邻舍宣告自由,并且在称为我名下的殿中、在我面前立约。

【本会注释】

在我面前立约。国王,“首领和众民”曾在圣殿的院中庄严地立约释放奴隶(第8-10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约是与上帝订立的(见尼5:8-13)。所以一旦违约,百姓所得罪的不仅是同胞,也是他们的上帝。

称为我名下的。见耶7:10,11;见申12:5注释。


16 你们却又反悔,亵渎我的名,各人叫所任去随意自由的仆人婢女回来,勉强他们仍为仆婢。

17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没有听从我,各人向弟兄邻舍宣告自由。看哪!我向你们宣告一样自由,就是使你们自由于刀剑、饥荒、瘟疫之下,并且使你们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百姓没有给予同胞上帝所规定的自由(利25:10)。上帝就罚这些犯罪者“自由”地落在“刀剑、饥荒、瘟疫之下”,以致被掳。


18,19 犹大的首领、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和国中的众民曾将牛犊劈开,分成两半,从其中经过,在我面前立约。后来又违背我的约,不遵行这约上的话。

【本会注释】

太监。往往是外国出生的人(见耶38:7注释),为国王服务以后皈依了犹太教。太监在东方的宫廷常常占据高位。这里所提到的太监,可能像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首领一样,靠借钱给以色列穷人而致富,为了得到补偿而强迫他们为奴。

将牛犊劈开,分成两半。关于这种仪式的意义,见创15:10注释。


20 我必将他们交在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手中;他们的尸首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

【本会注释】

这种耻辱被视为对犯罪者最严厉的惩罚(见耶16:4;19:7)。


21 并且我必将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领交在他们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与那暂离你们而去巴比伦王军队的手中。

【本会注释】

如前文所示(见第11节注释),巴比伦人暂时撤消了围城,使耶路撒冷的首领们产生错觉,以为危险已经过去,并错误地把希望寄托在埃及的援助上(耶37:5-10)。


22 耶和华说:我必吩咐他们回到这城,攻打这城,将城攻取,用火焚烧。我也要使犹大的城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

【本会注释】

用火焚烧。见耶52:12-14。

无人居住。见耶32:43注释。


马可福音8章

提要:1 基督奇迹般的使百姓吃饱:10 拒绝给法利赛人神迹:14 警告他的门徒们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22 使一个瞎子复明:27 承认他是基督,要受死并复活:34 劝人在因表明福音信仰所受的逼迫中忍耐。


耶稣使四千人吃饱

可8:1 那时,又有许多人聚集,并没有什么吃的。耶稣叫门徒来,说:

【本会注释】

那时。[使四千人吃饱,可8:1-10=太15:32-39。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很。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卷注释第146页)读作“又”。这似乎暗示间接地提到使五千人吃饱的事(见太15:32注释)。


可8:2 “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

可8:3 我若打发他们饿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为其中有从远处来的。”

可8:4 门徒回答说:“在这野地,从哪里能得饼,叫这些人吃饱呢?”

可8:5 耶稣问他们说:“你们有多少饼?”他们说:“七个。”

可8:6 他吩咐众人坐在地上,就拿着这七个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叫他们摆开,门徒就摆在众人面前。

可8:7 又有几条小鱼;耶稣祝了福,就吩咐也摆在众人面前。

可8:8 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

可8:9 人数约有四千。耶稣打发他们走了,

可8:10 随即同门徒上船,来到大玛努他境内。


法利赛人求神迹

可8:11 法利赛人出来盘问耶稣,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他。

【本会注释】

法利赛人出来。[要显神迹,可8:11-21=太16:1-12。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可8:12 耶稣心里深深的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

【本会注释】

深深的叹息。一个只有马可提到了的细节。耶稣对他们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对属灵真理的领悟太迟钝了(见太16:9;可7:34注释)。


可8:13 他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海那边去了。


防备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

可8:14 门徒忘了带饼;在船上除了一个饼,没有别的食物。

【本会注释】

一个饼。又一个只有马可提到了的细节。


可8:15 耶稣嘱咐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本会注释】

希律的酵。即,希律的邪恶影响,特别是他俗气和优柔寡断的品格(见太13:33;16:6注释)。在马太福音平行段落中(太16:6),撒都该人出现在希律的位置。由于撒都该人一贯地追求统治权势的支持,并且他们本身就是迷恋世俗一心追求名利的(见本卷注释第52页),所以他们的主要兴趣就与希律的一致,他们也把希律的政策解释给犹太民族。因而,就一般的意义和影响来说,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所使用的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


可8:16 他们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

可8:17 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

可8:18 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也不记得吗?

可8:19 我擘开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篮子呢?”他们说:“十二个。”

可8:20 “又擘开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筐子呢?”他们说:“七个。”

可8:21 耶稣说:“你们还是不明白吗?”


治好伯赛大的盲人

可8:22 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

【本会注释】

他来到。[伯赛大附近的瞎子,可8:22-26。见“从公开传道到退隐时期”;“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13页。] 耶稣和门徒们最近从抹大拉来到这里(见太16:1,5注释),在这事之后,继续上路前往该撒利亚腓立比(见可8:27;见太16:13注释)。在到伯赛大后(见太11:21注释),耶稣再一次放弃了加利利,这乃是因使他在此之前几周退到腓尼基的同样的原因造成的(见太15:21;16:13注释)。在这个场合中所行的神迹在许多方面都与不久前为那个耳聋舌结的人所行的类似(见可7:31-37注释)。

有人带来。低加波利那个耳聋舌结的人也这种情况(见可7:32注释)。


可8:23 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

【本会注释】

领他到村外。大概至少有两个原因这样做:(1)避免公开(见26节注释),(2)为了帮助这个瞎子明白并专心于基督所即将要为他做的(参可5:37,40;7:33)。在耶稣公开传道的这段时期,所行的神迹似乎相当少,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他都是在大量外邦人中。

他看见什么了。这是唯一一个记录了耶稣曾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的场合,并且显而易见的是,此时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加强这个人的不完全的信心(见24节注释)。


可8:24 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象树木,并且行走。”

【本会注释】

他们好像树木。这是唯一一个有记录的事件,提到耶稣分两个步骤实施了医治。并没有显然的原因,说明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当这个人的部分视力恢复了的时候,他的信心就增长了,并且准备好要相信耶稣能彻底治好他(见23节注释)。


可8:25 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

【本会注释】

按手。见可7:33;8:23注释。

样样。也可译作:“每件事物”。

清楚了。希腊文是tēlaugōs,直译是:“远远的闪光的”,即“在远处而且清晰”。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卷注释第146页)读作dēlaugōs,“辉煌地,清朗地”或“充足的亮光”。


可8:26 耶稣打发他回家,说:“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

【本会注释】

村子。即,伯赛大(见22节注释)。显然这个人的家并不在伯赛大,就是耶稣直接告诉他不要进去的地方。这种限制有意避免传播行此神迹的消息,这样有利于耶稣试图引退的努力(见22节注释)。


彼得认耶稣为基督

可8:27 耶稣和门徒出去,往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在路上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

【本会注释】

耶稣出去。[退到该撒利亚腓立比:伟大的表白,可8:27 至 9:1=太16:13-28=路9:18-27。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可8:28 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

可8:29 又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

可8:30 耶稣就禁戒他们,不要告诉人。


耶稣预言受难和复活

可8:31 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

【本会注释】

从此他教训。见太16:21注释。


可8:32 耶稣明明的说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

【本会注释】

明明地。即,“明白地”或“没有保留地”。马可的意思并不是说耶稣公开宣告了他现在给门徒们的教训,而是说他用明白的、平实的语言跟他们讨论了这教训。


可8:33 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上帝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可8:34 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本会注释】

众人。直译是:“群众”。除了常在耶稣身边的门徒们之外,显然还有别人,可能是这地区曾听过他的犹太居民(见太16:24注释)。


可8:35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本会注释】

福音的。见可1:1注释。只有马可福音有这事的细节。耶稣在这里把自己与自己的信息视为一体(见约6:51,63)。


可8:36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可8:37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可8:38 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做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做可耻的。”

【本会注释】

可耻的。见太10:32注释;参罗1:16。

淫乱罪恶的世代。见太11:16;12:39注释。另一个只有马可记录了的这事的细节(见35节注释)。

荣耀。清楚地提到基督的复临(见太25:31注释)而接下来记录的耶稣变像乃是基督复临的小型示范(见太16:28注释)。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