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返回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作者:张宗鹤 | 发布时间:2011-05-29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人数发展最快。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我们在天津四所高校散发的约400多份调查问卷显示,其中有12人称自己有基督教信仰。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这至少反映出在大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开始寻求或者接受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这种现象己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教育、文化和宗教部门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的基督徒大学生信仰的实际调查,通过对宗教局、神学院、青年会以及各个教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力图把握当代基督徒大学生的世界观、宗教观和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演变,了解他们的信仰原因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进而呼吁社会各阶层正视并尊重基督徒大学生的信仰。也为中国基督教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史料。

    一、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人数发展最快。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我们在天津四所高校散发的约400多份调查问卷显示,其中有12人称自己有基督教信仰。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这至少反映出在大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开始寻求或者接受基督教信仰。我们又专门对这几所大学的基督教团契中的若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其信仰的原因,可概括为:

    1.家庭原因。这些学生一般出生在基督徒家庭里,父母相信或者祖父母相信基督教。他们的信仰一般是最坚定的,而且对传福音的工作也相当努力。其中一人这样说到:“并不是我选择他,而是他拣选了我。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基督信仰才是人生意义的归宿。人本来就该相信这位神,以及他为我们预备的救恩。”这类信徒在基督徒大学生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却是学校团契的主要服侍者。

    2.朋友介绍。这类信徒所占比例比较大,约占一半以上。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朋友或室友的介绍,逐渐接受了基督信仰。一位学化学的女生这样描述到:“朋友介绍我,然后去参加聚会,参加多了,就读了一些圣经方面的书籍,然后观念改变,开始接受主”。另一位学商务管理的男生说:“通过室友的介绍,发现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与众不同,它以爱来接纳世人。无条件的爱人如己,教导我们认罪悔改。”在这类信徒中,一部分接受福音后,完全改变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同“新造的人”。这种改变是巨大的,他们参与团契生活和传福音工作的热情并不比第一种基督徒大学生低。也有一部分信徒的信仰徘徊于信与不信之间,至少信心不是很坚定。但他们确实都承认自己有罪,并愿意接受基督做自己的主。在行为上他们比不信前有很大的变化,至少在为人处事上存有谦卑和爱心。

    3.内心的需要,心灵的追求。这类信徒的比例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他们在内心中有一种追求,需要上帝,而且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神的存在。但是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一个才真正是自己所追求的“真神”。当基督教福音降临到他们时,或者当他们在诸多宗教中“发现”基督教才是他们真正所追求的真理时,他们就全然的归在上帝的面前。

    4.好奇、怀疑与接触。这一类信徒的比例比较大。因为他们具有较大的广泛性。有些学生是出于对基督教的好奇心。比如接触西方的宗教文化、教堂做礼拜的各种仪式、圣经故事等,进而逐渐接触教会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一些是本来没有信仰的,但通过耳儒目染,或者通过某种经历而相信基督。还有些信徒的信仰根基并不深,甚至是盲目的,把信仰当作一种“时尚”来看待。另一些信徒不参加聚会,只是心里承认有上帝,而并没有任何团契生活,亦即所谓的文化基督徒。

    5.由于心灵空虚或生活(学习)痛苦而寻找慰藉。这类信徒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因为传统观点认为,大学生是因为受到挫折(如学习成绩下降、失恋、找不到工作等)才寻找宗教的慰藉。而在实际的调查中,这类学生的比例比以往有很大的下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基督徒大学生的信仰动机并不是传统意识形态所说的消极处世,相反是积极主动地处世。

    二、如何正视基督徒大学生的信仰

    基督徒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传统的观点认为,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是因为“受挫折,不得志”才信教。很多基督徒大学生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歧视,在工作中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种现象正在改变。从信徒角度来看,他们的信仰渠道更加丰富,而且信仰的动机无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积极的。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要超过没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从非基督徒角度来看,社会、学校逐渐去掉“有色”眼镜,开始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基督徒大学生。

    1.基督徒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标准

    道德标准的尺度在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是不触犯法律、遵守校规的大学生,你就不能说他道德标准低。基督徒大学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标准尺度不是由社会规范或法规来衡量,而是上帝的诫命、神说的话。在调查问卷当中,很多同学写到:“道德标准来源于《圣经》”“耶稣的教导”“在小事上忠心,儆醒,谦卑”“坚信靠上帝可以战胜自己的弱点,实现人生的价值。”“心里常充满喜乐,对学习和生活有信心,充满了恩典。”可以看出,这些基督徒大学生比普通学生有著更高的道德准则,它们内心当中以上帝的教导为依据,改变了传统学生中的消极、悲观和厌世的态度。甚至改变了对死亡的恐惧态度(因为他们坚信死后可以上天堂)。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类学生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其中一位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还有一位已通过GRE考试,准备去美国留学。由此可见,这些基督徒大学生不仅有自己的信仰法则,同时有比普通学生更高的道德标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2.基督徒大学生对他人的积极作用

    《提摩太前书》记载,保罗劝勉年青的同工提摩太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做信徒的榜样。”基督徒大学生不但有自已独特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在对待其他人方面更是以“爱人如己”来作为自己的准则。在一次参加南开大学英语系的《圣经》选读课中,教师让学生总结《圣经》中教导人们如何对待别人的话语,包括:

    给青年人的忠告――《箴言》

    论施舍――《马太福音》

    论爱仇敌――《路加福音》

    论不要论断人――《路加福音》

    论饶恕别人的过犯――《马太福音》

    论财利――《马太福音》

    论爱人――《罗马书》

    这里举出的只是一部分比较典型的,事实上,《圣经》中的许多教诲使基督徒大学生的道德准则有了质的变化。因为作为信徒来讲,所有的行为都归结为一个“爱”字,“爱完全了律法”。可以说,基督徒大学生的待人原则已远远超出世俗法律或者社会公德。他们的爱和社会上的爱心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要做到“荣神益人”。在调查一些非基督徒大学生时,他们对这些基督徒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们十分有“爱心”,“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3.基督徒大学生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对于社会,基督徒大学生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他们并不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地投入社会,服务社会。因为《圣经》教导要“做光做盐”。在调查中,很多基督徒大学生都在社会上做义工和志愿者。例如:在街道小区当义务教师,在福利院做义工,为学校的居民区打扫卫生,在孤儿院陪小孩子等。这种服务都是他们自愿而非强迫的,并且不带任何报酬。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青年会的一些志愿工作。可见,基督徒大学生并不否定现实世界中的正常生活,甚至把现实世界中的成功作为荣耀上帝的一个有效途经,并以此来要求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

    三、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基督教大学生总体上讲,在学校社会发挥著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包括一些信徒由于信仰不坚定或者只是表面上相信,内心当中却完全没有接受,行为与信仰的不一致,会让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偏见。更有一些信徒在传福音工作过于热心,这会导致一些人的误解。一位同学在调查中反映:“他们实在太热情,我虽然知道基督信仰是好的,但他们的方式让我感到是强迫我去信。”这暴露出基督徒大学生在传福音上的一些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对北京、天津地区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基督徒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发生根本的转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总体来讲,他们的精神是健康向上的,无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本著《圣经》的教导。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对别人“爱人如己”,同时积极服务于社会、造福人群。作为信仰的实践者,用行动来“荣神益人”。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信仰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