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返回

鲍洋人:武汉的“辛德勒”

发布时间:2011-05-08

鲍洋人:武汉的“辛德勒”

  □本报记者周寿江 崔逾瑜

  武汉沦陷 上万难民涌向疗养院

       东湖,烟波浩淼,鹭飞鹤翔,如一道灵秀的山水画廊。
       湖畔的东湖宾馆内,坐落着一座古朴建筑,曾是一所教会疗养院。它静静地伫立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听着涛,枕着浪,默默铭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是一段血与火交融的岁月,也是一曲灾难时刻的人道之歌。
       一辈子生活在东湖之畔、现已79岁高龄的何国慈老人,每每散步到这里时,思绪便飞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1938年10月25日,侵华日军炮轰岱家山,攻入汉口。26日,日军的铁蹄践踏武昌。27日,汉阳飘起了刺目的太阳旗。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以武汉 的沦陷而告终,“君之代”的歌声在武汉三镇上空疯狂地奏响。日寇铁蹄肆虐,老百姓一夜之间都成了难民,躲的躲,逃的逃,无家可归。
       日军占领武汉后,在珞珈山上武汉大学校内设司令部,与现在的东湖宾馆隔湖相望,最近处不到400米。因不堪日军的频频扫荡和骚扰,东湖周边的居民纷纷逃到东湖卫生疗养院,其中就有年仅10岁的何国慈。
       东湖卫生疗养院是一所由基督教安息日会于1935年创办的疗养院,占地600余亩,建筑设备为当时一流。在全国抗战之初,日本还未与美国开战,疗养院利用 与美国教会的关系,在大楼顶上刷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以防日军轰炸。很快,疗养院收留难民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大批从市区逃亡出来的难民陆续涌入疗养 院,寻求庇护。
       何国慈老人回忆,当时,疗养院周边几座山头上住满了人,到处都是用芦席、稻草、树枝搭的小窝棚,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疗养院为了不让难民饿死,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每天施粥两次。虽是白菜煮稀饭,但难民们吃得心满意足。
       就这样,上万名难民在疗养院的庇护下,安然无恙地过了半年。直到武汉伪政府成立,这处难民营才解散。

  忆昔追远 感念“鲍洋人”好心肠

       当时的难民都记得,疗养院里有一位被称为“鲍洋人”的传教士,是疗养院的总务,心肠非常好。
       快70年过去了,事件的亲历者大都离开了人世,即使是当年的幼童,现在也是耄耋老者。除了何国慈,我们还找到了几位历史的见证人。
       现住黄鹂小区的张婆婆,79岁,祖籍河南。忆及往事,一切历历在目。她说,战乱时,年幼的她随父母流落到东湖杨家湾。当时,日军每天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巡 逻,碰见男的就抓去当劳力,逮着妇女就进行侮辱。有一天,她和家人被几个日本兵堵在了家附近。“他们用枪抵着我,我大伯和五伯急得不停给他们说好话。一个 日本兵一枪把我五伯杵到地上。”张婆婆说。正当紧要关头,突然有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跑了过来,与日本兵一阵交涉之后,把她带到了疗养院。这个洋人就是“鲍 洋人”。
       据张婆婆说,当年来疗养院避难的人非常多,至少有上万人,不仅有周围的农民,还有很多市区居民,甚至新洲、黄陂等地的人也闻讯赶来。难民营里的生活条件很 艰苦,很多人生了病,就到疗养院看医生。她头上生了许多疮疱,“鲍洋人”拿了些药过来,亲自为她涂抹、擦拭。
       东湖养殖场的退休职工毕长生出生于1924年,小时候常在东湖边放牛,躲日军时就往难民营跑。提起往事,83岁的老人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住的难民营院子 都用铁丝网围起来了,每次日本人来了,个子高高的‘鲍洋人’就挡在前面,与日军交涉,不准他们进入难民营。”“如果没有‘鲍洋人’他们的保护,当时不知要 死多少人啊!”忆往昔,毕长生仍不住地感慨。
       还有一位名叫周荣亨的老人,生前常常跟别人念叨着“鲍洋人”的菩萨心肠。几个月前,他因病去世,他的老伴向记者转述了老人临终前的心愿——“鲍洋人”做了那么多善事,应该给他竖块碑,让大家都记得他。

  填补空白 记住身边的“辛德勒”们

       时光飞逝,历史不容忘却。
       抗战胜利时,日军为毁灭证据,投降前销毁了在华侵略时期的所有历史资料。
       在《武汉地方志》里,关于“鲍洋人”、关于保护难民的资料,没有任何记载。仅在教会人士陈秀峰于1943年8月编辑的回忆录中,曾记载了一名亲历者周谷宾 的口述:“(武昌沦陷)当时举办难民救济的机关团体中,安息日会收容所,位于东湖疗养院,收容人数将近万名,为当时武昌收容难民最多。”
       遗憾的是,当年受到庇护的人们,谁也说不清“鲍洋人”姓甚名谁,更没有人知道他后来的下落。
       今年41岁的陈勇,是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城管工作人员,曾守卫边防12年,立过战功。工作之余,他专注于武汉人文历史的研究,曾经考证、发现一段武昌城城墙遗址,也曾破解了北伐战争中攻打武昌城时总政治部翻译、共产党员纪德甫牺牲的历史疑团。
       去年11月,陈勇在研究东湖风景区的前身“海光农圃”时,寻访中听当地老人说,东湖边上曾有一个很大的难民营。当时,他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段没有被记载下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决心要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陈勇发动了几名热心网友,四处寻访。最后,在香港华安联合会,陈勇得到了那个令他激动万分的好消息——联合会的工作人员经过查询与核实,确定陈勇要找的 “鲍洋人”真名应该叫Boynton,抗战时期曾在武汉东湖疗养院做经理。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Boynton和疗养院的其他美国人被关进了日 军在上海的集中营。1945年,日本投降后,Boynton去了上海的一所教会医院。解放初期,Boynton回到美国。
       对于这个发现,武汉方志专家董玉梅高度评价,称之“填补了武汉地方史志的空白”。
       陈勇说,当人们为那段苦难记忆隐隐作痛时,更应该了解:历史存在良知,慷慨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应该昭示于历史的天空。让我们记住“鲍洋人”,记住那些在战时向苦难平民伸出援手的“辛德勒”们!


美国传教士抗战时期在难民营中保护上万武汉人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记者周寿江、崔逾瑜报道:眼下,纪录片《南京》正在全国热映,片中,二战期间拉贝、华群女士等西方友人奋不顾身保护中国难民的场景令人震撼。 昨日,东湖风景区工作人员陈勇向记者透露,江城曾上演类似一幕——一位人称“鲍洋人”的美国传教士,曾在抗战时期武汉沦陷后的半年间,庇护过难民上万人, 堪称中国版的“辛德勒”。



图为:当年的疗养院大楼今犹在,事件亲历者张婆婆在回忆往事(图片由陈勇提供)



图为:60多年前的东湖卫生疗养院(位于今东湖宾馆一带)

  陈勇近年一直在研究东湖的历史,去年11月,他得知东湖边曾有个难民营,遂对此深入挖掘寻访,进而发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日军疯狂烧杀抢掠,不少难民跑到地处郊区的东湖卫生疗养院躲避,最多时达到上万人。该疗养院是基督教安息日会所主 办,大楼顶上刷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日军不敢轰炸。疗养院每天施粥两次,直到1939年4月张仁蠡伪政府成立,难民营才解散。
  陈勇告诉记者,当时疗养院的负责人被难民们称为“鲍洋人”,每次有事,大家就喊“鲍洋人”来,“鲍洋人”一来日本人就不敢靠近。但其真实姓名始终查找不到,很可能为Boynton,是名传教士。遗憾的是,69年过去,无人得知他的下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