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安息日会疗养院的“辛德勒”故事
作者:长江报业 | 发布时间:2011-05-08
东湖疗养院的“辛德勒”故事
Emaillsh5188@sina.com 电话:(027)85771888-3009
东湖疗养院的“辛德勒”故事
抗日战争70周年之际,有诸位老人证实:在东湖疗养院有过“鲍洋人”和 “米洋人”,面对日寇施暴,他们利用教会医院保护了上万中国难民,上演了如同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幕。同时,根据文献记载,东湖疗养院曾是李宗仁、冯 玉祥等抗日将领的庇护所。这一段历史值得我们追寻,笔者近日作了一番艰苦的采访调查。
老人记忆中的“辛德勒”之举
东湖疗养院是基督教安息日会所主办,在全面抗战的初期,日本还未与美国开战,疗养院利用与美国教会的关系,在大楼顶上刷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以防日军轰炸。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平民老百姓转眼间成为难民,很多人“跑日本人”到了市郊的东湖。
自小生活在海光农圃的周荣亨先生说:在东湖甚至整个武汉,教会的威望非常 大,他们大都是美国人。米医生是院长,医疗技术非常高;鲍洋人是传教士,负责总务,也会一些医疗器械的操作。当时“在东湖的杨家湾(现东湖黄鹂小区)至疗 养院(今听涛宾馆)—带,几座山头都住满了人。到处都是用芦席、稻草、树枝搭的小窝棚,—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的。这成千上万的难民,他们都能叫出一个美 国人的名字——鲍洋人。一有事就喊鲍洋人,他—来,拦在前面,日本人就不敢过来了。”
从东湖养殖场退休的何国慈老人出生于1930年,小时候住在离东湖不远的 三官殿。他回忆:在东湖疗养院周围,围起了很大的一个院子,院子里面有几个美国人,印象最深的是米洋人和鲍洋人,只要日本军队来了,鲍洋人就出来拦住,日 本人只能在院子外。同样是东湖养殖场退休的83岁的毕长生老人,当年住在梨园附近的三伯湾。他说:“那时我经常到东湖边上放牛,躲日本人时每次也是往难民 营跑。难民营的院子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鲍洋人个子比米洋人高,每次日本人来了,总是鲍洋人出来,与日军交涉,不许日军进入难民营。”
现住黄鹂小区的79岁的张太婆籍贯河南,是一个孤儿,年幼时流落到东湖。 她介绍说,当时来东湖避难的人非常多,不仅周围的农民,市内的很多市民甚至新洲等地的人也逃来避难,如果没有鲍洋人他们的保护,当时不知要死多少人。难民 营里的生活条件艰苦,很多人得了皮肤病,都是到东湖疗养院去看医生,她自己也去拿过一种治癣的外用擦洗药。
老人们谈到,日军占领武汉后,将华中司令部设在东湖边上的武汉大学所在地 珞珈山,珞珈山与现在的东湖风景区隔湖相望,最近处不到400米。日军经常对东湖西岸的这一片地区进行扫荡和骚扰。毕家湾的居民为了躲日本军队,就避难于 东湖卫生疗养院。后来,不仅东湖周边的居民,更多的是从市内逃亡来的难民,最多时达到上万人,疗养院每天施粥两次,直到5个月后伪政府成立难民区才解散。
“鲍洋人”和“米洋人”
往事已经过去近70年,历史似乎已很遥远。然而,提起鲍洋人、米洋人,住在东湖的周荣亨、何国慈、毕长生、张太婆这些耄耋老人,仍对当年的“保护神”充满敬意,流露出感激之情。
关于鲍洋人的其他情况,他们都不太清楚,甚至无法说出鲍洋人名字的全称, 至于鲍洋人后来的去向就更不清楚了。翻阅《武汉地方志》,里面记载,米洋人是米勒耳(H.w.Mil1er)医生,美国人,他是东湖疗养院的创办人。很多 人的回忆录中提到过医术高明的他。至于那位鲍洋人,无法找到与其有关的任何文字资料。
曾经在东湖疗养院工作过的护士———曾老太太、陈慈爱老太太,早年在厦门 基督教三育护士学校学习,毕业后受上海中国总会派遣于1941年前后分配到武汉东湖疗养院工作。在她们的记忆中,医院里只有德国人(即艾方伯,笔者注), 美国已经撤侨了。其实,那时美国侨民还没有撤离武汉,只是由东湖至汉口警世堂及东湖疗养院汉口珞珈山路门诊部工作。当问到除了米勒耳以外,还有没有别的美 国人时,陈慈爱老太太清晰地说了一个英文名字:Bointon或者oenton(根据读音拼写),并告诉了此人的情况,是疗养院的书记(即总务),中等身 材,带夫人。
经过曲折的寻找,在武昌徐家棚靠江边的一处住宅中,又有—位见过鲍洋人的 见证人出现了,他就是72岁的冷先生。他说,鲍洋人我知道,人的样子我也有点印象,但那时年龄较小,记不太清晰了。他提供了他大哥了解相关情况的线索。笔 者随后与现住南昌的冷先生大哥联系,他在电话中说:“Bointon就是鲍洋人!英文拼写可能是Bowenton。”他还告知了鲍洋人的去向:1942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之前已经开始撤离侨民,鲍洋人并未随同撤走,而是在汉留守,后被日军遣送至上海集中营,受到折磨。1945年日本投降后, 鲍洋人被教会就地安置在上海卫生疗养院从事X光工作。至50年代初中国基督教“三自”后返回美国。
关于鲍洋人的寻找也只能暂时告一段落了。几位见证人都提到鲍洋人有一个儿子,约十五六岁,双腿残疾,常常坐在轮椅车上。不知这些记忆能否为进—步寻找鲍洋人提供线索。
抗日名将与东湖疗养院
武汉会战前后一段时间,作为全国的抗战指挥中心的武汉,医疗救治非常重要,东湖疗养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为冯玉祥、李宗仁这些军事将领疗伤,也冒着危险抢救过被日军飞机炸伤的普通百姓。
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李宗仁将军,因旧伤复发不得不从抗战前线下来治疗,他所入住的医院就是东湖疗养院。他的印象中此医院规模宏大,设备新颖。院长兼外科主任为美国人米勒耳,医道甚好。米医生很快就给他进行了手术,自口腔上腭内取出—撮黑色碎骨,肿痛遂霍然而愈。
疗养院在风景如画的东湖边上,部分土地借用于海光农圃,并与海光农圃连成一片。住院的李宗仁将军出去散步时,常在路上碰到周恩来和郭沫若,大家热情握手寒暄。原来周恩来和郭沫若就住在隔湖相望的珞珈山上,他们同海光农圃创始人周苍柏关系甚密,是这里的常客。
《李宗仁回忆录》对这段历史作了清晰而深情的回忆:“此疗养院环境清静, 风景宜人。时值夏季,湖中荷花盛开,清香扑鼻。武汉三镇,热气蒸人,东湖疗养院实为唯—避暑胜地。因此李济深、黄绍竑、方振武也来院居住。这三人都和我有 莫逆的友谊,现在朝夕聚首,或谈论国事,或下围棋,或雇扁舟遨游于荷花之中,戏水钓鱼,真有世外桃源之乐。”
抗战时国民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1938年6月专程到东湖疗养院 看望李宗仁,也去看过另—位在此住院的著名将领李济深将军。后来,日军派飞机袭击冯将军在千家街的住所,冯将军搬到东湖边上六合村的刘骥先生的宅院,因得 了恶性疟疾,高烧不退,军医蔡善德大夫认为非入院不可,冯玉祥将军也就到东湖疗养院去,找米大夫给他看病。
“看见那医院很大,就在东湖边上。”冯将军在《冯玉祥自传》中记录了这次看病的过程:“他(米医生,笔者注)先抽出血来验,确实是恶性疟疾。不大的工夫,就在臂部打了—针,这一针下去,果然就好多了。隔了一天,又打了—针,两针就把病完全治好了。”
冯玉祥将军记录下另—件事情:“ 在我病得厉害的时候,蒋(介石,笔者 注)先生去看我。正是武昌城被轰炸刚完了,米大夫自己开着车,在炸坏了的一个破房子里头挖出来一个女人、一个小孩,用车载到医院里来(抢救)。我对蒋先生 说,你看外国人多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哪!你看看我们,这样我们何以对总理?何以对国民?”
据《武汉方志》记载:“1935年,安息日会在武昌东湖创立武汉卫生疗养 院(现为东湖客舍一所),耗资25万银洋,其中10万银洋系张学良感谢该疗养院之创办人米勒耳(H.w.Mil1er)帮助他治病(戒绝鸦片)而捐助的。 该教会医院规模、设备、技术在建国前的武汉占有绝对优势。”另一条记载为:“该会所办的东湖疗养院占地600余亩,建筑设备均为当时—流。1938年武汉 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蒋介石曾住此医院内,因该会有美国教会关系,屋顶遂刷有美国国旗,以防日机轰炸。”
东湖边上这栋宏伟磅礴的四层建筑,风格和质量在当时传为美谈。疗养院还建有护士学校、平民小学等,该小学收教徒子弟,也收附近农民渔民子弟,学费低廉;对于平民百姓看病,也只适当收取不多的药费。
东湖疗养院大楼现在仍然屹立在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鲍洋人、米洋人的故居也仍然保存完好,这些建筑里所保存的历史信息,还鲜为人知,也未列入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连优秀历史建筑都不是,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教会医院的早期员工:三排右起第5人为米勒耳
■陈 勇\文、图
上世纪50年代的东湖疗养院
“鲍洋人”住过的别墅
张学良先生在这里戒过毒
- 上一个: 非常调查< 寻找武汉的辛德勒>
- 下一个: 武汉安息日会的“辛德勒”儿子回忆在汉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