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返回

关于基督教的派别和发展简述

作者:东方博客 | 发布时间:2011-05-20

    基督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指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者的统称。也就是说,这三者是基督教内不同的三个教派。如同佛教的禅宗、密宗、莲台宗、清源宗,亦如同伊斯兰教的什叶派、逊尼派,或是道教的武当派、全真派、茅山派等等。但是,需要特别说明,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基督教”专指新教,旧称耶稣教。如果你听到某人说他信基督教或是“信耶稣”,基本上都是说他信的是新教,在中国新教的团体是“中国基督教协会”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总部设在上海九江路原黄浦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基督教(新教)在上海最大的教堂是西藏路汉口路口的沐恩堂(旧称慕尔堂,我外婆即在那里受洗,也是上海基督教会所在地),而天主教则是著名的徐家汇天主堂(是20世纪初在徐光启当年开于上海老家的教堂原址上重建的)。

    当然,以下所称的“基督教”指三大教派的统称:基督教和犹太教、伊斯兰教一样,都是源于中东地区的上帝信仰之一。应该说,最早都是源自于一本希伯来语的犹太教旧约圣经,这也是犹太人所共同遵循的信仰。里面提到了上帝创业,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建国,和按照上帝的旨意颁布著名的“摩西十戒”等等(十戒是所有上帝信仰者所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准则,旧约上传说后来摩西不小心打碎了写有十戒的石板,碎片被放入了“约柜”中,至今仍埋在中东地区)。但就在耶稣出现以后,便开始出现了变化——因为在旧约中称,上帝将派“弥赛亚”临世拯救世人。在希伯来语中,它的字面意思是受膏者,即被用油膏涂抹的人,在旧约中,受膏者指的是上帝所选中的。然而,在传统的犹太教徒看来,弥赛亚至今还没有应世。但就耶稣布道的时候,他宣称自己就是旧约圣经中所说的弥赛亚降世。这一点,是当时的犹太统治阶层所不容的。在耶稣门徒犹大的告密下,耶稣被打成宣扬异端邪说者,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地点就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山。而他一生的故事则成为新约圣经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督徒认为耶稣完全有能力逃避死亡,但他用这种实际行动来拯救世人同时宣扬上帝的力量,所以基督徒认定耶稣在被钉死三天后即复活升天显示神迹,因此至今耶稣受难日之后三天便是有名的“复活节”。再加上后来记述末世预言的“启示录”以及原以犹太教蓝本改编后的旧约全书,整个基督教的经典就成了新旧约上下两册的《圣经》。但各个教派的圣经卷数各有不同,比如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旧约圣经共有46卷,而新教只有39卷,最原始的犹太教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在内只有24卷。而对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来说,他们是始终不承认“耶稣”的神性的。但目前犹太教信仰者已经极少,也正因为背上了“钉死耶稣”的罪名,犹太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基督徒所不容(心理学里著名的大师弗洛伊德就提到过,作为犹太人,自己的父亲曾在马路上无缘无故被一个基督徒辱骂,也因为他的犹太人身份,其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西方遭遇了阻碍,所以基于这个角度考虑他不得不选择非犹太人的大弟子荣格担任首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在基督教看来,犹太民族是上帝选出来召示于人的民族。上帝要用这个充满智慧民族的兴衰史来启示世人,自己的力量无处不在。

    基督教刚刚诞生之时,整个西方文明还是在希腊多神教的笼罩下,也就是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神祗。在当时西方文明最强大的国度罗马帝国,基督教成为异端邪说,基督徒也一直受到迫害。直到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但是,随著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和分裂,基督教也开始分化。之后的东罗马帝国(即必胜客广告里尽情宣扬的“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宣称东罗马就是自己的前身,自己是他的继承者)称自己所信仰才是正统的基督教,所以自称“正教”,即后来的“东正教”。而据说按照耶稣的圣徒伯多禄所传下来的教宗制度(俗称“教皇”),则成为天主教的起源。但根据历史记载,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乘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在公元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皇(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这也就是梵蒂冈的诞生。这一点,也是后来马丁路德所开创的新教所质疑教廷合法性的。根据圣经中记载耶稣的原话是:“约纳的儿子西满,你要叫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势力决不能胜过他(玛十六13-19)”,所以新教徒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现在的教廷是按当年耶稣的旨意建立的制度。

    接下来就要说到新教,也就是我们中国狭义上所称的基督教了。这个新教并不是像天主教那样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而是指自16世纪马丁·路德开创以后所诞生的一系列新的教派,这些教派既不属于东正教,也不响应梵蒂冈天主教皇的领导。在每一个国家差不多都有自己独立的教会组织,包括马丁路德自己的“路德宗”也是独立的,再比如英国圣公会也是其中之一。每一代英国国王或女王,都是英国这个新教派的实际领导人。所以在英国女王的头衔中,除了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元首、英联邦领导人等以外,还有这么一个宗教领袖的职责,英国的国歌也即是《上帝保佑女王》。在我们中国的新教组织当然是基督教协会和三自爱国会,台湾的基督教长老会等等,只是由于种种因素国际上对此并不完全承认。只是由于新教本身的特点,外界承不承认对于信徒而并不如天主教这么重要。也可以说,当年马丁·路德只是扔下了一颗种子,结果催生出其他跃跃欲试者也不停地随之播撒出各种不同的花卉,打破了天主教和东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关于三大教派的区别。首先,东正教特别重视对圣母诞神女玛丽亚的敬礼,注重道成肉身教义的意义,不强调人的原罪,因而不十分强调“赎罪论”。在宗教礼仪上,保留了“七件圣事”:洗礼、坚振(敷圣油)、告解、圣体血、神品、婚配、终傅。目前东正教主要在前苏联东欧地区流行。天主教和新教的争议是最大的。首先,天主教主张一般的信徒没有资格直接向上帝祈祷,必须要寻找一个“中保人”,而这就给了教会组织控制信徒以更多的理由。包括“圣母玛利亚”也是担当这样一个角色。而在新教看来,这些都是教廷用来压迫人的工具,玛利亚虽然生下了耶稣,但她也只是一个童贞女,一个普通的凡人、没有资格接受信徒崇拜;同时,新教强调摩西十戒中“不可崇拜偶像,也不可为自己或他人制作偶像”,因此看到新教的十字架全部都是光的,而天主教的十字架上则会有耶稣像。在新教的教堂中(包括上海的沐恩堂、怀恩堂、沪东堂、诸圣堂、国际礼拜堂等等)不会有任何具体神的形象,只有一个简单的十字架高高挂在上方。另一个区别就是前面所说的是否承认教皇的地位的问题。由于在中世纪教廷对民众犯下了滔天罪行,包括滥施酷刑、凡长相美貌的女子便被认定是女巫而活活烧死,还有以“赎罪券”的名义大肆敛财,以及十字军东征等等,这些都成为新教否定罗马教廷的直接理由。最后,天主教还会用念经的方式来祈祷,每个天主教徒都会有一个带著十字架的“玫瑰念珠”。因为古代修士每日有诵念50首圣咏之习惯。中世纪圣母敬礼流行,修士用以献给圣母,犹如一串玫瑰花,故称玫瑰经。一般教友不谙(拉丁文)圣咏,遂以50次圣母经代替,并以串珠计数,谓之玫瑰念珠。念珠每串53小珠,6大珠及一苦像,每小珠念圣母经,大珠念天主经及圣三光荣颂,并默想耶稣及圣母之事迹,每串又分欢喜、痛苦、荣福各五端,到了现代教皇保罗二世又增添了“光明”使得玫瑰经更加完整这些都是新教徒所不遵从的仪式,在基督新教那里,除了日常的祈祷以外只保留了两个礼仪:圣餐和洗礼。

    如今,据说梵蒂冈自教皇保罗二世起就一直致力于各个不同教派的整合,同时也承认了在中世纪教廷对民众所犯的错(但唯有十字军东征例外,这是个至今很有争议的话题,教廷始终坚称当年派出的十字军是正义之师,但至今当然十字军视如必争之地的君士坦丁堡最后还是落入了伊斯兰教徒手中,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不过,真正要消除各个大小教派的分歧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不仅仅在基督教,也存在于其他各种宗教中。然而,我们中国信徒不少人对于几大教派的区别、历史都不太清楚,因此常常会混淆。就像我那信仰基督新教的外婆房间里常常出现有具体形象的十字架等等,而这些都是天主教会里流传出来的。而中国和梵蒂冈在政治上的问题也导致天主教至今在中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即把教皇当成精神领袖,但反对其干涉我国教会(这一点,始终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和香港的天主教会主教陈日君的分歧所,两人因为这个问题已造成极大仇怨。而陈日君是为数不多被教廷祝圣并封为枢机主教的华人之一,枢机主教即“红衣主教”,看过《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反应中世纪时代欧洲教会掌控一切的世界名著的朋友应该了解)所以,如果要和信徒交往,首先需要了解他是信哪一派的,以免触及他的禁忌。以上是我根据各个方面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认识总结出的,供各种对基督教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我本人并非宗教信徒,所以可能里面的观点有些偏颇之处,还请信天主或新教的弟兄姐妹们海涵。

来源:东方博客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