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0% buffered00:00Current time00:00

以利米勒全家迁往摩押

1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

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拿俄米和 路得

6 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

7 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8 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

10 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

11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12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

13 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14 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

15 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16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17 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

18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

20 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注: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注: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

21 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22 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提要:1 以利米勒因饥荒而到摩押去,并死在那里。4 玛伦和基连娶了摩押籍的妻子,后来也死了。6 拿俄米准备回乡,8 劝两个儿媳不要随她回去。14 俄珥巴离开了她,但路得坚决要陪伴她。19 两人来到伯利恒,受到了欢迎。


1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本会注释】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故事发生在《士师记》所记载的时代。本卷最后告诉我们波阿斯和路得成为大卫的祖先(得4:13-22)。太1:5说波阿斯的母亲是喇合。如果他的母亲就是耶利哥的喇合的话,那么《路得记》故事就发生在士师时代的初期。喇合可能嫁给了一个以色列人,也许就是她所搭救的探子之一。路得来到伯利恒的时候,波阿斯已不再年轻了,因为他称赞她没有跟从“少年人”(得3:10)。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可能是在公元前1405年,士师在以色列秉政大约是从约书亚死后开始的,所以本卷的事件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300年以前。但也可能要晚得多,否则从波阿斯到大卫的家谱有可能简化了(见太1:5;拉7:1的注释;关于“父”可以指“祖父”或“祖先”,见王上15:10注释)。

  饥荒。多世纪以来,巴勒斯坦遭受着周期性的旱灾(见创12:10注释;又见创26:1;45:5-11)。上帝曾应许“降下时雨”。这个应许既没有实现,暗示了以色列人的背信(利26:3,4;参王上17:1;18:18)。影响犹大的旱灾不一定会影响死海东部的摩押高原。摩押拥有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和亚热带的植被。他们的语言与希伯来语十分相似。

  去寄居。与亚伯拉罕(创12:10),以撒(创26:1)和雅各(创46:1-4)这样做的原因一样。

  摩押。摩押人是罗得的后代,因此与以色列人有亲戚关系。关于他们的起源,见创19:36,37注释。关于他们后来与以色列人的关系,见民22:2-4注释。


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本会注释】

  以利米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上帝是君王”,反映了以利米勒父母的虔诚,也可能暗示在以利亚勒出生的时候,一些以色列人已经在谈论像周围的国家一样立王的事了。若是这样,这个孩子的父母显然是站在那些承认上帝是以色列唯一合法君王的人一边。

  拿俄米。成为以利米勒妻子的这位少妇的父母称女儿为“我的快乐”。希伯来父母在生男孩时特别快乐,但这个女孩的父母在她出生时也表达了由衷的高兴。

  玛伦。关于这个名字的意思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他兄弟的名字一样。“玛伦”有一个意思可能是“有病”。有人认为他的早死应验了这个意思。

  基连。意思可能是“憔悴”。这个孩子和他的弟兄在出生时可能都不壮实。

  以法他人。以法他是伯利恒的旧名,意为“饼屋”(见创35:19和太1:5的注释)。故当地居民被称为以法他人。在“伯利恒”前面加上“犹大”是为了与西布伦的伯利恒区别(书19:15)。


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他两个儿子。

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娶了摩押女子为妻。玛伦和基连可能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才结婚的。这不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因为他们的妻子可以帮助拿俄米。另外他们所生的儿子也会使已故父亲的名和家系延续下来。

  俄珥巴。有人认为“俄珥巴”意为“顽梗”。有人认为它来自`ephrah(“幼鹿”或“红色雌鹿”)。但这种解释需要更换字母。该词同源的阿拉伯词根意为“用许多毛发装饰”。

  路得。“路得”的含义见本卷序言。这个名字在《旧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


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本会注释】

  剩下。意为“丧失亲人”。没有理由下结论说临到拿俄米的苦难是上帝对罪的刑罚。犹太人普遍认为受苦是因为刑罚(见约9:2)。为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摩西写了可能是《旧约》的最早经卷——《约伯记》。在上帝认为摩西已预备好可以领导以色列人以前,摩西已经在米甸旷野经历了40年的失望。同样,拿俄米所受的苦难也是预备她带领路得进入既是象征性的、也是真实的应许之地。上帝可能允许苦难临到,为使我们的品格可以预备好服务并作祂国度的公民。


6 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

【本会注释】

  她就起身。即准备离开。拿俄米从她在摩押地所遭受的不幸中起来。当她听说上帝藉着赐下粮食祝福祂的子民时,她就有了勇气。


7 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本会注释】

  她起行离开。我们也可以像拿俄米那样起行离开我们所在之处,前往上帝要我们去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出发前往天上的迦南。我们出发的时候,也有权利带着那些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16节)的人同去。


8 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象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本会注释】

  我们不要误解拿俄米的举动。三个寡妇已经“起行”了(7节)。可能已经到了摩押的边境。拿俄米感到俄珥巴和路得离开家乡和朋友是作出牺牲的。出于对媳妇无私的爱,拿俄米力劝她们回娘家去。东方的风俗要求她们要与她在一起,但她不愿意强迫她们服侍,让她们在异乡开始新的生活,而是给她们有再婚和建立自己家庭的自由。她们不必按照惯例终生照顾死去丈夫的母亲。拿俄米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婆婆。她甚至不愿勉强她的媳妇去履行对她们的合法要求,而是完全让她们自由作出选择。拿俄米这样做,为所有的婆婆树立了效法的榜样。


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

【本会注释】

  使你们得平安。意为“使你们可以找到一个家”(修订标准版)。拿俄米其余的话不是指她们的娘家,而是指她们自己的家──“各在新夫家”。犹太人说一个女子得到“平安”,是指她嫁人(又见得3:1)。拿俄米接着对媳妇所说的话进一步解释了她的意思。她无法按照娶兄弟寡妻的惯例为她们提供丈夫(见创38:8-11;申25:5-10;太22:23-26)。“平安”的原文是noach,源于动词“定居”,“留下”的动词。Noach在希伯来文中是挪亚。


10 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

【本会注释】

  社会惯例要求两位少妇留在拿俄米身边,服从她的安排。11节和12节还暗示另一惯例,即一个男人应娶他兄弟的寡妻,从而使他兄弟的名字和家系可以延续下来(见申25:5-10)。


11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本会注释】

  虽然她们有义务去,拿俄米还是暗示由她们自己,而不是由她来作出选择。她含蓄地放弃了要求她们顺服的合法权利,慨然把决定权留给她们。这无疑要她作出重大的牺牲,因为她“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12节),在通常情况下,会指望这两个少妇供养服侍年老的她。


12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

【本会注释】

  回去吧。拿俄米第三次要俄珥巴和路得回去(见8,11节)。拿俄米说话是当真的。这一次说服了俄珥巴(14节)。但就是到第四次提出要求时,路得还是拒绝了(15节)。

  我年纪老迈。拿俄米显然感到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建立家庭,养育子女。她的生活失去了希望(见20节)。但她还是推辞了自己应得的份。她要自力更生,并信靠上帝的供养(见诗37:25)。


13 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本会注释】

  你们岂能等着呢?拿俄米即使马上结婚生子,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俄珥巴和路得均已老了。

  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拿俄米尽管很伤心(见20节),还是想到与她同命相怜的两位媳妇的不幸。拿俄米担心自己太老了,不能再建立家庭(12节)。但她们还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见珥1:8)。波阿斯称路得为“女儿”(na`arah,得2:5,6)。伯利恒的居民称她为“少年女子”(得4:12)。显然她还处于青春妙龄。拿俄米想,岂能仅仅因为减轻她自己的悲痛,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毁掉她们的一生呢?

  为你们的缘故。这就是拿俄米可爱品格的秘密,也是她吸引路得的地方──她总是先为别人着想。拿俄米虽然深感自己的不幸(20节),但这并没有改变她的人生观。她的价值观始终保持平衡。她的生活反映了基督的形象。祂“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约17:19)。为他人谋利乃是“宇宙生活的伟大原则”(《历代愿望》第21页)。没有什么力量比无私的生活所发挥的影响力更大的了。“一个温和谦让的基督徒,是为基督教所作最有力的见证”(《传道良助》第122页)。


14 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

【本会注释】

  又放声而哭。参第9节。一方面是因同命相怜,一方面是因离别之痛。

  舍不得。或“抱住”她。路得受不了与拿俄米分离。拿俄米的美德使她的心灵有了崇高的理想。她觉得与婆婆生活在一起值得,即使自己永远不再嫁。如今那些能吸引而不是排斥自己媳妇的婆婆多么幸福啊!每一位婆婆都应思考拿俄米的美德。她在本卷中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15 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本会注释】

  已经回去。俄珥巴虽然像路得一样也被拿俄米所吸引,但是她还是觉得自己与摩押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俄珥巴的回去使路得更难作出决定。现在她是独自一人了。

  她的神那里。摩押的神是基抹(见民21:29注释)。俄珥巴可能暂时地接受了丈夫基连的信仰(见得4:10)。但她现在又回去拜偶像了。


16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本会注释】

  不要催我。这几个字引出了路得对拿俄米要她效法俄珥巴回本土去之建议的答复。路得的回答是整卷《路得记》的基调。路得不愿离开拿俄米,不仅仅是出于对婆婆的爱。路得已经发现,拿俄米的信仰使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路得毅然决定效忠真神:“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再也没有比这更为卓越的表达爱心和忠诚的宣言了。

  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对真神的认识完全来自拿俄米和家庭其他成员对祂的反映。上帝总是这样向人显示祂自己──通过彰显祂在从前的罪人生活中所运行的爱的能力。上帝的爱改变人心的能力是祂真理的最有力的证据。否则我们的信仰只能像“鸣的锣、响的钹”(林前13:1)。


17 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的降罚与我。”

【本会注释】

  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路得在这里提到了上帝的圣名耶和华。她发誓如果不是死使她与拿俄米分离,她愿受到以色列上帝的惩罚。本节原文的“死”是指临到所有人的“死”。

  路得采用了《旧约》中一再出现的希伯来正规誓言。在撒上3:17中,以利说如果撒母耳向他隐瞒任何上帝呼唤他名字时所告诉他的信息,愿上帝降罚于撒母耳。这件事标志着撒母耳先知工作的开始。既然按保守派圣经学者的普遍认定,撒母耳是《路得记》的作者,这种用语的相似就有着特别的意义。在撒上25:22中,大卫用这句话发誓要消灭拿八和凡属拿八的男丁。当大卫起誓要立亚玛撒作元帅时,再次用了这句誓言(撒下19:13)。路得的话可以理解为:“我凭着真神起誓,只有死才会使我与你分离。”路得经受住了极大的考验,证明在她心里已是一个犹太女子而不是摩押女子。与拿俄米相伴使她发生了变化,让她更愿意住到异乡以色列,而不是她所熟悉的摩押地,在她原来的朋友中间。认识真神使人们的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超过种族或亲情的纽带。


18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本会注释】

  这确实是高尚的性格特性。拿俄米的劝说和俄珥巴的做法都改变不了路得与拿俄米和拿俄米的上帝同命运的决心。


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

【本会注释】

  她们来到伯利恒。我们不知道拿俄米和她的家人寄居在摩押何地,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北面还是从南面进入的摩押。不管怎样,回到伯利恒都意味着从大约1,372米高的摩押高原下到死海平面,再上登大约1,143.3米到伯利恒,距离大约是120公里。我们不知道路得和拿俄米行路的速度,携带多少东西。不过那时的妇女擅长于步行,携带的东西比现代西方女子所想象的要多得多。

  合城的人就都惊讶。虽然拿俄米离乡已有十年,在伯利恒仍有许多亲友。这毕竟是她的家乡。在圣经时代,凡有城墙的市镇都称为“城”,尽管按现代标准它可能很小(见书6:1-3注释)。约书亚曾列举124座这样的“城”(书15:21-62)。伯利恒显然是有城墙的,因为这里提到办理公务的城门(得4:1)。

  这是拿俄米吗?伯利恒的居民这样问不一定说明他们认不出她来,尽管她的经历可能造成她外貌的一些变化。拿俄米在回答中提到了自己所受的磨难(20节)和痛苦(21节),特别是她“满满地出去”,却“空空地回来”(21节)。拿俄米并不那么在意物质的财富,而是强调她独自回来的事实。所以当城里的居民问“这是拿俄米吗”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惊叹:“这是拿俄米吗?竟成为寡妇,独自回来!”她的丈夫死了,她的两个儿子也死了,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


20 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

21 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22 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一、卷名

  《路得记》是《士师记》的附录,也是《撒母耳记》的前言。它得名于故事的主人公。希伯来语的专用名词都是有意义的,其他语种的圣经读者不了解这些意义,因为专用名词只是音译而不是意译。路得是一位摩押女子,她的名字自然不是希伯来语。我们不清楚这个名字的来源和意义。有人认为它与动词“伴随”有关,故有“朋友”或“友谊”的意思。

  《路得记》向我们提供的不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位年青的寡妇对她婆婆的可贵情爱。路得的品格中所表显的爱非常纯洁,无私和卓越。她虽为摩押人,却接受了拿俄米的信仰,结果嫁给了犹太贵族波阿斯,成为大卫乃至于耶稣的祖先。

二、作者

  关于《路得记》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就象《但以理书》一样,有人把《路得记》的写作年代定得较早,而另一些人则把它定得晚得多。《犹太百科全书》提出了《路得记》写于被掳到巴比伦以后的看法。一些考证家认为《路得记》含蓄地赞成犹太人和其他民族的通婚,因为它记叙大卫源于这样的婚姻。他们认为《路得记》著于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以反对他们所定严格禁止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通婚的法律。主张《路得记》写于被掳以后的人提出了五个主要的理由:

  1、“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得1:1),这句话暗示写作年代较晚。

  2、在希伯来正典中《路得记》列于第三部分,暗示着写作年代较晚。

  3、书中含有一些亚兰语用法不可能出现在被掳前的文字中。

  4、《路得记》末尾的家谱体现了祭司学派的影响。

  5、得4:7中“从前”一词暗示脱鞋的礼节,以及赎土地和女人的规矩已不再实行。

  可是上面的理由却很不充分。因为“当士师秉政和时候”这一句话充其量只表明我们手头的《路得记》写于士师时期结束以后,并不一定写于晚得多的年代。有趣的是:最古的版本之一七十士译本把《路得记》附在《士师记》的后面,甚至没有另外的卷名,好象就是《士师记》的一部分或附录。至于《路得记》在现代希伯来正典中的位置,不能作为它写作较晚年代的证据。现代希伯来正典本身就定形较晚。《路得记》在早期版本中的位置是与钦定本一样的,列于《士师记》之后,有时还没有自己的卷名。至于考证家所指出作为成书较晚之证据的若干亚兰文用语,经仔细研究表明,这些用语也出现在其他已确证为被掳以前的著作中。《路得记》末尾处的家谱不足以证明它写于被掳之后,除非先假定摩西和约书亚著作的某些部分也写于被掳之后。“从前”一词可以暗示脱鞋的礼节,以及赎土地和女人的规矩已是过去的事情,但不一定是遥远的过去。事实上,许多学者经过仔细研究所得出的结纶是,《路得记》很可能写于被掳以前。关于《路得记》的著作年代,能说的无疑就是这些了。

  我们现有的《路得记》的书面形式,可能形成于大卫时代,与大卫统治的初期最为吻合。有人认为是撒母耳把路得的故事编篡成书,所以《路得记》置于《士师记》之后,《撒母耳记》之前(见士17:1;士18:29注)。以后的希伯来正典把它放在圣文集中是因为无法将它列在摩西五经和先知书。据《塔木德》所记,根据犹太传统说法,撒母耳不仅写了《撒母耳记》,而且写了《士师记》和《路得记》。《路得记》虽然不是预言书,仍有可能为最伟大的先知之一所著。

三、历史背景

  《路得记》的头一句话阐明了故事的背景: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但这句话还不够明确,因为在士师时代巴勒斯坦发生过不止一次的饥荒。不过我们把《路得记》最后几节大卫的家谱同马太福音第一章大卫的家谱进行对照,就可以发现波阿斯的母亲是喇合。没有理由不认为她就是耶利哥城的喇合(见太1:5注)。所以《路得记》所叙述的事件似乎发生在士师秉政的早期。波阿斯的母亲既非犹太人,他也就有可能娶一个非犹太人的妻子。古代另一种传统说法把《路得记》的事件定在以利时代,约瑟弗斯就采纳了这种说法。

  《路得记》里所反映的风俗习惯、社会和政权状况,与《士师记》所叙士师时代的状况吻合。当我们研究《路得记》的细节时,就会把这一点看得更加清楚了。那种认为《路得记》中的饥荒发生在基甸时代的看法,可能性是最小的。因为书中没有说饥荒是军事入侵造成的(得1:1,2;参士6:3-6)。《路得记》没有提到战争。事实上拿俄米决定回家,是因为她听说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见得1:6注)。这里暗示饥荒不是由于战争,而是因干旱造成的。

  如上所述,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者把《路得记》作为《士师记》的附录,没有将它分开,也没有给它以自己的卷名。后来的七十士译本加上了“《士师记》的结尾”和“《路得记》的结尾”字样把两卷隔开。现在的希伯来正典把《路得记》放在另一个位置上。这是每年五个特殊节日在会堂里宣读的五卷经文之一。在希伯来语的旧约圣经中,这五卷经文的排列顺序是:《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和《以斯帖记》。《路得记》排在第二是因为它在五个节期中的第二个──五旬节──宣读的。

  前面说过,七十士译本的译者把《路得记》附在《士师记》之后。这与大祭司以利的时代十分吻合。在以利的晚年,撒母耳蒙召担任先知。撒母耳一生的一次重大举措就是膏立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士师记》最后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摩押当时位于死海东部,在亚嫩河与撒烈溪之间。其东面边界比较确定,系阿拉伯大沙漠。摩押是一块肥沃的高原,平均高出地中海平面3000英尺,高出死海平面4300英尺。虽有充足的雨水灌溉庄稼,高原上的人民仍以河塘补充其水源。许多古代所用的池塘已经毁掉了。过去的人口一定比现在多得多。圣经提到这里有许多城镇村落,说明古时候这里一定很肥沃。摩押地现在和古时一样,有良好的草场可供放牧牛羊。

  摩押人属闪米特族,是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的后代。他们的主神是基抹,似需献人祭(见王下3:26,27)。《创世记》19章记载了摩押人的起源,以后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直至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建立王国以前的一段时间里,亚摩利人占领亚嫩河北面的摩押地,可是以色列人征服了亚摩利人,占领了这块原先属于摩押人的土地(见民21:26;士11:12-27;见民21:13;民22:1注)。当西拨的儿子巴勒看见以色列人安营在摩押的边境上,就与亚摩利结盟,请背道的先知巴兰来帮忙。

  拉美西斯二世刻在拉克色(Luxor)一座雕象底部的碑文中吹嘘自己征服了摩押。以色列人曾受摩押王伊矶伦压迫,伊矶伦有亚扪人和亚玛力人帮助。后来以笏刺杀了伊矶伦,摩押人的轭就打摔了。扫罗王曾击败过摩押人,但没有征服他们(撒上14:47),因我们发现大卫在被扫罗追逐时曾把父母交给摩押王保护(撒上22:3,4)。大卫的曾祖母路得是摩押人,所以他逃避扫罗王时会把父母交给摩押王保护。但大卫和摩押人的友谊并不持久。当大卫作王以后,就与摩押人交战,彻底击败了他们。

  古代巴勒斯坦有两个伯利恒,一个位于西布伦地,一个位于犹大。为了防止混淆,《路得记》的作者在一开始就提了两次,说拿俄米和她丈夫以利米勒及其两个儿子的故乡伯利恒就是犹大地的伯利恒(见得1:1,2)。《约书亚书》19:15所提到西布伦的伯利恒是西布伦所承受的十二座城池之一。在巴勒斯坦的北部据认为是伯利恒的原址上,现有一个小村落,这就是引起我们关注的犹大伯利恒。该村落现约有一万居民,在耶路撒冷南面5英里处,海拔2350英尺。它位于从西至东的山嘴上,在希伯伦到南方的大路旁。这是一个天然的有利地形,在大卫的时代由一支非利士人的部队驻守(撒下23:14;代上11:16)。

四、主题

  记叙文有散文体和诗歌体两种。诗歌体的记叙文其主要目的不是向我们提供史实,而是激发我们创造性的思维和情感。诗歌是以诗体来写的,但希伯来诗歌的一个特点是讲究思想上的平行,而不是格律和韵律上严格的平行。这种特点有时也表现在希伯来的散文中。所以希伯来文学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主题思想的性质,而不是表达的方式,希伯来的诗歌构成了民族史的若干部分,在叙史中占有适当的地位。要欣赏圣经的文学就必须了解圣经作者用来叙史的各种体裁。

  《路得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直系祖先的情况。弥赛亚将从大卫的后裔中出来。基督最终要成为属灵以色列国的君王和永恒上帝之国的领袖。祂讲到自己的国是天国,以别于属世的国度。《路得记》就是这样在圣经关于基督来所要建立之国的阐述中,提供了喜人的一环。

  同时《路得记》展现了一幅非常动人的画面,说明了理想家庭的福气。安息日和家庭的制度,是从人类堕落以前传下来的。上帝亲自在头一周的第六日设立了家庭,第七日设立了安息日。安息日不是犹太人的,因为创造主自己说过:“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2:27)。安息日和家庭一直是撒但特别攻击的目标。

  婆婆和媳妇的关系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题目,可是都比不上路得和她婆婆的关系那么动人。拿俄米在摩押地寄居了十年,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死了,她听说犹大地又有了粮食,就决定回去。路得带着一种对于拿俄米和她自己都是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挣脱了故乡和亲人的一切纽带。她最后看了一眼故乡摩押肥沃的土地,满怀深情地对拿俄米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上帝的真子民联合,敬拜天上的上帝。这种对她婆婆的献身精神,使她后来成为许多伟大人物的先祖;有以色列最优秀的诗人大卫;有最聪明的人所罗门;有第二个摩西所罗巴伯,还有大卫的子孙弥赛亚。最后,路得的故事还透过日常生活的事情表现出信心、虔诚、勤劳、仁爱的卓越范例。

  所以《路得记》不仅是希伯来文学的一颗令人喜爱的宝石,而且对基督家谱的一部分作了有意义的说明(见太1:4-6)。以色列人应当通过《路得记》的研究,明白上帝拯救各国人民的计划,就是那些象路得那样接受上帝的人。上帝的品格已通过祂的仆人向他们显示。上帝的计划是有许多的人在品格上发生这样的变化,为担任基督永生国度的公民作好个人的准备(见《天路》290页)。

五、纲要

(一)侨居摩押 得1:1-18

 1、拿俄米失夫丧子 得1:1-5

 1) 犹大发生饥荒  得1:1

 2) 以利米勒, 拿俄米两个儿子前往摩押 得1:2

 3) 以利米勒卒 得1:3

 4) 两个儿子的结婚及去世 得1:4,5

 2、拿俄米打算回国 得1:6-14

 1) 回家的原因 得1:6

 2) 建议媳妇留下 得1:7-9

 3) 上述建议的理由 得1:10-13

 4) 两位媳妇的不同决定 得1:14

 3、路得决定与婆婆同去 得1:15-18

 1) 拿俄米对路得的劝告 得1:15

 2) 路得动人的回答 得1:16,17

 3) 拿俄米同意 得1:18

(二)旅程和到达伯利恒 得1:19-22

  1、伯利恒人欢迎拿俄米和路得 得1:19

  2、拿俄米的回答 得1:20,21

  3、他们到达的时间 得1:22

(三)路得遇见波阿斯 得2:1-23

 1、路得在波阿斯田里拾麦穗 得2:1-7

 1) 拿俄米有一个亲戚 得2:1

 2) 路得去拾麦穗 得2:2,3

 3) 波阿斯的监管对他讲起路得 得2:4-7

 2、路得与波阿斯交谈 得2:8-13

 1) 波阿斯恩待路得 得2:8,9

 2) 路得询问蒙恩待的原因 得2:10

 3) 波阿斯述说他所听到的路得的贤德 得2:11,12

 4) 路得表达谢意 得2:13

  3、就餐和下午的工作 得2:14-17

 1) 路得留下来吃饭 得2:14

 2) 路得特别蒙优待以及下午拾麦穗 得2:15-17

 4、路得回到婆婆处 得2:18-23

 1) 路得带回大麦和食物 得2:18

 2) 拿俄米问路得到哪里去了 得2:19

 3) 拿俄米说波阿斯是一位近亲 得2:20,21

 4) 路得以后拾麦穗的安排 得2:22,23

(四)拿俄米设法帮助路得成家 得3:1-18

 1、拿俄米告诉路得她的打算 得3:1-5

 2、路得实行这个计划 得3:6-13

 3、波阿斯给路得的礼物和指示 得3:14,15

 4、路得回婆婆处 得3:16-18

(五)路得怎样成为大卫的曾祖母 得4:1-22

 1、波阿斯提议那位主亲的亲属赎以利米勒和产业 得4:1-6

 2、那人拒绝后, 波阿斯提出要赎 得4:7-12

 3、拿俄米和孙子俄备得 得4:13-17

 4、大卫祖先的家谱 得4:18-22

和合本得1:1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拼音版得1:1 Dāng shì shī bǐng zhèng de shíhou, guó zhōng zāoyù jīhuāng, zaì Yóudà Bólìhéng, yǒu yī gèrén daì zhe qīzi hé liǎng gè érzi, wǎng Móyē dì qù jìjū.

吕振中得1:1 当士师执政的日子、犹大地闹饥荒;有一个人从犹大伯利恒往摩押乡间去寄居;他和他妻子跟两个儿子一同去。

新译本得1:1 在士师统治期间,国内发生了饥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从犹大的伯利恒前往摩押地去,寄居在那里。

现代译得1:1 很久以前,在士师治理以色列的那段时期,地方上发生了饥荒。

当代译得1:1 在士师执政的时代,有一次犹大各地发生了饥荒。有一个住在伯利恒的以法他人,名叫以利米勒,带着妻子拿俄米和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离开自己的故乡,迁移到摩押,在那里定居下来。

思高本得1:1 当民长执政时代,国内发生了饥荒。有个人带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从犹大白冷到摩阿布乡间去侨居。

文理本得1:1 当士师主治时、斯土荐饥、有犹大伯利恒人、与妻及二子、往旅于摩押地、

修订本得1:1 士师统治的时候,国中有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KJV 英得1:1 Now it came to pass in the days when the judges ruled, that there was a famine in the land. And a certain man of Bethlehemjudah went to sojourn in the country of Moab, he, and his wife, and his two sons.

NIV 英得1:1 In the days when the judges ruled, there was a famine in the land, and a man from Bethlehem in Judah, together with his wife and two sons, went to live for a while in the country of Moab.

和合本得1: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拼音版得1:2 Zhè rén míng jiào Yǐlì mǐ lè, tāde qī míng jiào ná é mǐ. tā liǎng gè érzi, yī gè míng jiào mǎ lún, yī gè míng jiào jī lián, dōu shì Yóudà Bólìhéng de Yǐfǎtā rén. tāmen dào le Móyē dì, jiù zhù zaì nàli.

吕振中得1: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妻子名叫拿俄米,他那两个儿子名叫玛伦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乡间,就住在那里。

新译本得1:2 这个人名叫以利米勒,妻子名叫拿俄米,两个儿子叫玛伦和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在那里住下来了。

现代译得1:2 有一个以法他族人,名叫以利米勒,原住在犹大的伯利恒;他带着妻子拿娥美和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一起到摩押国,暂时住在那里。他们在那里的时候,

当代译得1:2 在士师执政的时代,有一次犹大各地发生了饥荒。有一个住在伯利恒的以法他人,名叫以利米勒,带着妻子拿俄米和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离开自己的故乡,迁移到摩押,在那里定居下来。

思高本得1:2 这人名叫厄里默肋客,他的妻子名叫纳敖米,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赫隆,一个名叫基肋雍,是犹大白冷厄弗辣大人。他们到了摩阿布乡间,就住在那里。

文理本得1:2 其人名以利米勒、妻名拿俄米、二子名玛伦、基连、俱为犹大伯利恒之以法他人、至摩押地居焉、

修订本得1: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子名叫拿娥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KJV 英得1:2 And the name of the man was Elimelech, and the name of his wife Naomi, and the name of his two sons Mahlon and Chilion, Ephrathites of Bethlehemjudah. And they came into the country of Moab, and continued there.

NIV 英得1:2 The man's name was Elimelech, his wife's name Naomi, and the names of his two sons were Mahlon and Kilion. They were Ephrathites from Bethlehem, Judah. And they went to Moab and lived there.

和合本得1: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

拼音版得1:3 Hòulái ná é mǐ de zhàngfu Yǐlì mǐ lè sǐ le, shèngxia fùrén hé tā liǎng gè érzi.

吕振中得1: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那两个儿子。

新译本得1: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去世了,留下她和两个儿子。

现代译得1:3 以利米勒死了,留下拿娥美和她两个儿子;

当代译得1:3 后来,以利米勒去世,遗下了拿俄米和两个儿子;

思高本得1:3 後来纳敖米的丈夫厄里默肋客死了,留下了她和她的两个儿子。

文理本得1:3 拿俄米夫以利米勒死、遗其妻及二子、

修订本得1:3 后来拿娥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她和两个儿子。

KJV 英得1:3 And Elimelech Naomi's husband died; and she was left, and her two sons.

NIV 英得1:3 Now Elimelech, Naomi's husband, died, and she was left with her two sons.

和合本得1: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拼音版得1:4 Zhè liǎng gè érzi qǔ le Móyē nǚzi wèi qī, yī gè míng jiào é Er bā, yī gè míng jiào Lùdé, zaì nàli zhù le yuē yǒu shí nián.

吕振中得1: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的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新译本得1:4 他们娶了摩押女子作妻子,一个名叫俄耳巴,一个名叫路得。他们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现代译得1: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地方的女孩子—娥珥巴和路得。大约十年后,

当代译得1:4 这两个儿子都跟当地的女子结了婚;基连的妻子名叫俄珥巴,玛伦的妻子名叫路得,他们一起生活,过了差不多十年,两个儿子也相继去世,只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思高本得1:4 他们都娶了摩阿布女子为妻:一个名叫敖尔帕,一个名叫卢德;他们在那里大约住了十年。

文理本得1:4 二子娶摩押女、一名俄珥巴、一名路得、居彼约十年、

修订本得1:4 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一个名叫俄珥巴,第二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KJV 英得1:4 And they took them wives of the women of Moab; the name of the one was Orpah, and the name of the other Ruth: and they dwelled there about ten years.

NIV 英得1:4 They married Moabite women, one named Orpah and the other Ruth. After they had lived there about ten years,

和合本得1: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拼音版得1:5 Mǎ lún hé jī lián èr rén ye sǐ le, shèngxia ná é mǐ, méiyǒu zhàngfu, ye méiyǒu érzi.

吕振中得1: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都死了,剩下那妇人、没有儿子,也没有丈夫。

新译本得1:5 后来,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留下拿俄米,既没有了两个儿子,又没有了丈夫。

现代译得1:5 玛伦和基连也死了,留下拿娥美,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当代译得1:5 这两个儿子都跟当地的女子结了婚;基连的妻子名叫俄珥巴,玛伦的妻子名叫路得,他们一起生活,过了差不多十年,两个儿子也相继去世,只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思高本得1:5 玛赫隆和基肋雍二人也相继去世,只剩下了那妇人,没有儿子,也没有丈夫。

文理本得1:5 玛伦基连俱亡、遗拿俄米、无夫、亦无子、

修订本得1: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娥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KJV 英得1:5 And Mahlon and Chilion died also both of them; and the woman was left of her two sons and her husband.

NIV 英得1:5 both Mahlon and Kilion also died, and Naomi was left without her two sons and her husband.

和合本得1:6 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

拼音版得1:6 Tā jiù yǔ liǎng gè ér fù qǐshēn, yào cóng Móyē dì guī huí. yīnwei tā zaì Móyē dì, tīngjian Yēhéhuá juàngù zìjǐ de bǎixìng, cì liángshi yǔ tāmen.

吕振中得1:6 她就和那两个儿媳妇起身,要从摩押乡间回来,因为她在摩押乡间听说永恒主怎样眷顾了他的人民,赐粮食给他们。

新译本得1:6 拿俄米还在摩押地的时候,因为听说耶和华眷顾他的子民,赐粮食给他们,就带着两个媳妇动身从摩押地回来。

现代译得1:6 拿娥美还住在摩押的时候,听说上主赐福给他的子民,已经使他们有好收成,就要跟两个媳妇离开摩押回本土去。

当代译得1:6 拿俄米只好带着两个儿媳妇回故乡犹大去,因为她在摩押听到主赐福给他的子民,使他们五谷丰登,不用挨饥抵饿。

思高本得1:6 於是她便与她的两个儿媳打算从摩阿布乡间起程回家,因为她在摩阿布乡间听说天主垂顾了他的百姓,赐给了他们食粮。

文理本得1:6 在摩押地、闻耶和华垂顾其民、赐之以粮、则起、携其二媳、欲自摩押地归、

修订本得1:6 拿娥米与两个媳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回去,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给他们。

KJV 英得1:6 Then she arose with her daughters in law, that she might return from the country of Moab: for she had heard in the country of Moab how that the LORD had visited his people in giving them bread.

NIV 英得1:6 When she heard in Moab that the LORD had come to the aid of his people by providing food for them, Naomi and her daughters-in-law prepared to return home from there.

和合本得1:7 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拼音版得1:7 Yúshì tā hé liǎng gè ér fù qǐ xíng líkāi suǒ zhù de dìfang, yào huí Yóudà dì qù.

吕振中得1:7 于是她从她所住的地方出发,两个儿媳妇和她同行;她们便走上了路、要回犹大地来。

新译本得1:7 她离开居住的地方,两个媳妇也随她出发,要回到犹大地去。

现代译得1:7 她们一起动身回犹大,但是在路上,

当代译得1:7 拿俄米只好带着两个儿媳妇回故乡犹大去,因为她在摩押听到主赐福给他的子民,使他们五谷丰登,不用挨饥抵饿。

思高本得1:7 当她和她的两个儿媳,要从寄居的地方出发,取道回犹大故乡的时候,

文理本得1:7 妇离所居、偕其二媳、循途以返犹大、

修订本得1:7 她和两个媳妇就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上路回犹大地去。

KJV 英得1:7 Wherefore she went forth out of the place where she was, and her two daughters in law with her; and they went on the way to return unto the land of Judah.

NIV 英得1:7 With her two daughters-in-law she left the place where she had been living and set out on the road that would take them back to the land of Judah.

和合本得1:8 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拼音版得1:8 Ná é mǐ duì liǎng gè ér fù shuō, nǐmen gèrén huí niáng jiā qù ba, yuàn Yēhéhuá ēn dāi nǐmen, xiàng nǐmen ēn dāi yǐ sǐ de rén yǔ wǒ yíyàng.

吕振中得1:8 拿俄米对两个儿媳妇说∶「去吧,你们各回娘家去!愿永恒主恩待你们,像你们待已死者和我一样。

新译本得1:8 拿俄米对两个媳妇说:“去吧,你们还是各自回娘家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善待已死的人和我一样。

现代译得1:8 拿娥美对两个媳妇说:「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愿上主以仁慈待你们,像你们善待了我和已故的人一样。

当代译得1:8 在路上,拿俄米对两个媳妇说:“你们还是回娘家去吧!你们对自己的丈夫和我都很好,希望你们可以找到一户好人家,重享家庭之乐。愿主好好待你们,就好像你们善待我和我已死的儿子一样。”拿俄米说完了,就跟她们吻别,

思高本得1:8 纳敖米就对她的两个儿媳说:「你们去罢! 各自回娘家去! 愿上主恩待你们,如同你们待了死者和我一样。

文理本得1:8 拿俄米谓二媳曰、各归母家、愿耶和华恩待尔、如尔之待死者及我然、

修订本得1:8 拿娥米对两个媳妇说:"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待已故的人和我一样。

KJV 英得1:8 And Naomi said unto her two daughters in law, Go, return each to her mother's house: the LORD deal kindly with you, as ye have dealt with the dead, and with me.

NIV 英得1:8 Then Naomi said to her two daughters-in-law, "Go back, each of you, to your mother's home. May the LORD show kindness to you, as you have shown to your dead and to me.

和合本得1: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

拼音版得1:9 Yuàn Yēhéhuá shǐ nǐmen gè zaì xīn fú jiā zhōng dé píngān. yúshì, ná é mǐ yǔ tāmen qīnzuǐ. tāmen jiù fàng shēng ér kū,

吕振中得1:9 愿永恒主使你们在新丈夫家中各得安身。」于是和她们亲咀,她们就放声而哭,

新译本得1: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人有机会再嫁(“有机会再嫁”原文作“在丈夫家里”),找到归宿。”跟着亲吻她们,她们就发声大哭,

现代译得1:9 愿上主使你们两人有机会再结婚,都有归宿。」於是,拿娥美吻别她们。两个媳妇就放声大哭,

当代译得1:9 在路上,拿俄米对两个媳妇说:“你们还是回娘家去吧!你们对自己的丈夫和我都很好,希望你们可以找到一户好人家,重享家庭之乐。愿主好好待你们,就好像你们善待我和我已死的儿子一样。”拿俄米说完了,就跟她们吻别,

思高本得1:9 愿上主赐你们在新夫家 ,各得安身! 」於是就吻了她们;她们便放声大哭,

文理本得1:9 愿耶和华赐尔各得绥安于夫家、遂吻之、二媳发声而哭、

修订本得1: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自在新的丈夫家中得归宿!"于是拿娥米与她们亲吻,她们就放声大哭,

KJV 英得1:9 The LORD grant you that ye may find rest, each of you in the house of her husband. Then she kissed them; and they lifted up their voice, and wept.

NIV 英得1:9 May the LORD grant that each of you will find rest in the home of another husband." Then she kissed them and they wept aloud

和合本得1:10 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

拼音版得1:10 Shuō, bù rán, wǒmen bì yǔ nǐ yītóng huí nǐ ben guó qù.

吕振中得1:10 对她说∶「不,我们一定要同你回你族人那里去。」

新译本得1:10 说:“不,我们一定要跟你一起回到你同胞那里去。”

现代译得1:10 对拿娥美说:「不!我们要跟你回到你本族的人那里去。」

当代译得1:10 她们就放声大哭起来,说:“不!我们要跟你走。”

思高本得1:10 向她说:「我们要同你回到你的民族中去。」

文理本得1:10 曰、否、我必与尔偕归尔国、

修订本得1:10 对她说:"不,我们要与你一同回你的百姓那里去。"

KJV 英得1:10 And they said unto her, Surely we will return with thee unto thy people.

NIV 英得1:10 and said to her, "We will go back with you to your people."

和合本得1:11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拼音版得1:11 Ná é mǐ shuō, wǒ nǚér men nǎ, huí qù ba, wèihé yào gēn wǒ qù ne. wǒ hái néng shēng zǐ zuò nǐmen de zhàngfu ma.

吕振中得1:11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什么要跟我去呢?难道我腹中还有儿子可以给你们做丈夫么?

新译本得1:11 拿俄米说:“我女儿啊,你们回去吧,为什么要跟我去呢?我肚子里还有儿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现代译得1:11 拿娥美说:「女儿啊,你们还是回去吧!为甚麽要跟我走呢?我还能再生儿子来作你们的丈夫吗?

当代译得1:11 但拿俄米说:“为甚麽跟着我呢?你们还是回娘家去吧,难道我还能生儿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思高本得1:11 纳敖米回答说:「我的女儿,你们回去罢! 为什麽要跟我去呢?难道我还能怀妊生子给你们做丈夫吗?

文理本得1:11 拿俄米曰、吾女欤、其归哉、曷欲与我偕往、我犹孕子为尔夫乎、

修订本得1:11 拿娥米说:"我的女儿啊,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儿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KJV 英得1:11 And Naomi said, Turn again, my daughters: why will ye go with me? are there yet any more sons in my womb, that they may be your husbands?

NIV 英得1:11 But Naomi said, "Return home, my daughters. Why would you come with me? Am I going to have any more sons, who could become your husbands?

和合本得1:12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

拼音版得1:12 Wǒ nǚér men nǎ, huí qù ba, wǒ niánjì lǎomaì, bùnéng zaì yǒu zhàngfu. jíhuò shuō, wǒ hái yǒu zhǐwang, jīnyè yǒu zhàngfu keyǐ shēng zǐ.

吕振中得1:12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已经老了、不能再有丈夫。就使我说我还有希望今夜竟有丈夫,也竟能生儿子,

新译本得1:12 走吧,我女儿啊,你们回去吧,因为我太老,不能嫁人了,就算我说我还有希望今天晚上有个丈夫,又生儿子,

现代译得1:12 回去吧!我的女儿,走吧!我已经太老,不能再结婚了。就算我还有一点希望,能在今晚结婚,而且会生儿子,

当代译得1:12 我已经老了,不可能再嫁人了,就是我真的再结婚,今天晚上就生儿子,

思高本得1:12 我的女儿啊,你们回去罢! 你们走罢! 我已老了,不能再嫁人了;如说我尚又希望,今夜能嫁人,也怀妊生子,

文理本得1:12 我女欤、其归哉、我年已迈、不复有夫、如曰我尚有望、是夜得夫、且能诞子、

修订本得1:12 我的女儿啊,回去吧!我年纪老了,不能再有丈夫。就算我还有希望,今夜有丈夫,而且也生了儿子,

KJV 英得1:12 Turn again, my daughters, go your way; for I am too old to have an husband. If I should say, I have hope, if I should have an husband also to night, and should also bear sons;

NIV 英得1:12 Return home, my daughters; I am too old to have another husband. Even if I thought there was still hope for me--even if I had a husband tonight and then gave birth to sons--

和合本得1:13 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拼音版得1:13 Nǐmen qǐnéng deng zhe tāmen zhǎngdà ne, nǐmen qǐnéng deng zhe tāmen bú jià biérén ne. wǒ nǚér men nǎ, búyào zhèyàng, wǒ wèi nǐmen de yuángù, shén shì chóukǔ, yīnwei Yēhéhuá shēnshǒu gōngjī wǒ.

吕振中得1:13 难道你们就能等到他们长大么?难道你们就能闭关自守而不嫁人么?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为了你们的缘故、我苦极了,因为永恒主伸出手来打我。」

新译本得1:13 你们可以等到他们长大吗?你们可以为他们守节而不嫁人吗?不行,我女儿啊,我为你们非常难过,因为耶和华伸手对付我。”

现代译得1:13 你们愿意等他们长大吗?你们能等着不去嫁别人吗?不!我的女儿,这是不可能的。上主惩罚了我;我很为你们难过〔或译:我为你们的遭遇而难受或我比你们命苦啊〕。」

当代译得1:13 你们也等不到他们长大啊!我的儿媳妇啊!我真为你们难过,因为上帝惩罚我;却把你们也连累了。”

思高本得1:13 你们又岂能等待他们长大,持身不嫁人?我的女儿啊! 不要这样,有了你们我反而更苦,因为上主已伸出手来与我作对。」

文理本得1:13 尔岂欲待其长、而不嫁他人乎、我女欤、勿若是、我缘尔故、更为愁苦、盖耶和华之手击我、

修订本得1:13 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能守住自己不嫁人吗?我的女儿啊,不要这样。我比你们更苦,因为耶和华伸手击打我。"

KJV 英得1:13 Would ye tarry for them till they were grown? would ye stay for them from having husbands? nay, my daughters; for it grieveth me much for your sakes that the hand of the LORD is gone out against me.

NIV 英得1:13 would you wait until they grew up? Would you remain unmarried for them? No, my daughters. It is more bitter for me than for you, because the LORD'S hand has gone out against me!"

和合本得1:14 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

拼音版得1:14 Liǎng gè ér fù yòu fàng shēng ér kū, é Er bā yǔ pópo qīnzuǐér bié, zhǐshì Lùdé she bùdé ná é mǐ.

吕振中得1:14 两个儿媳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咀而别,路得却紧跟着婆婆。

新译本得1:14 她们又放声大哭。俄耳巴就和婆婆吻别,路得却舍不得离开拿俄米。

现代译得1:14 她们又哭了起来。娥珥巴吻别她的婆婆,回娘家去了。但是路得还是舍不得离去。

当代译得1:14 两个儿媳妇听了婆婆的这番话,又放声大哭。最后,俄珥巴还是吻了婆婆,上路回自己的家乡去了;然而,路得却是依依不舍,不肯离去。

思高本得1:14 她们於是又放声大哭。敖尔帕吻了自己的婆婆,便回自己的家乡去了;卢德对婆母仍依依不舍。

文理本得1:14 二媳复发声而哭、俄珥巴吻其姑而别、惟路得依附之、

修订本得1:14 两个媳妇又放声大哭,俄珥巴与婆婆吻别,但是路得却紧跟着拿娥米。

KJV 英得1:14 And they lifted up their voice, and wept again: and Orpah kissed her mother in law; but Ruth clave unto her.

NIV 英得1:14 At this they wept again. Then Orpah kissed her mother-in-law good-by, but Ruth clung to her.

和合本得1:15 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 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拼音版得1:15 Ná é mǐ shuō, kàn nǎ, nǐ sǎo zǐ yǐjing huí tā ben guó, hé tā suǒ baì de shén nàli qù le, nǐ ye gēn zhe nǐ sǎo zǐ huí qù ba.

吕振中得1:15 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族人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新译本得1:15 拿俄米说:“你看,你嫂嫂已经回到她同胞和她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嫂嫂回去吧。”

现代译得1:15 拿娥美对她说:「路得,你嫂嫂已经回她本族的人和她的神〔或译:诸神明〕那里去了。你也跟她回去吧!」

当代译得1:15 拿俄米对路得说:“看,你的嫂嫂已经回她的家乡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她回去吧!”

思高本得1:15 纳敖米向她说:「看,你的嫂子已回她民族和她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你的嫂子回去罢! 」

文理本得1:15 拿俄米曰、尔之妯娌、已归其国其神、汝其从之而归、

修订本得1:15 拿娥米说:"看哪,你嫂嫂已经回她的百姓和她的神明那里去了,你也跟你嫂嫂回去吧!"

KJV 英得1:15 And she said, Behold, thy sister in law is gone back unto her people, and unto her gods: return thou after thy sister in law.

NIV 英得1:15 "Look," said Naomi, "your sister-in-law is going back to her people and her gods. Go back with her."

和合本得1:16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拼音版得1:16 Lùdé shuō, búyào cuī wǒ huí qù bú gēnsuí nǐ, nǐ wǎng nǎli qù, wǒ ye wǎng nàli qù. nǐ zaì nǎli zhù sù, wǒ ye zaì nàli zhù sù. nǐde guó jiù shì wǒde guó, nǐde shén jiù shì wǒde shén.

吕振中得1:16 路得说∶「不要催我离开你而回去、不跟着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族人就是我的族人;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新译本得1:16 路得说:“请不要逼我离开你回去,不跟从你。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你在哪里过夜,我也要在哪里过夜;你的同胞就是我的同胞,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现代译得1:16 可是路得说:「请不要叫我离开你。让我跟你一起去吧!你到哪里,我也到那里;你住哪里,我也住那里;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当代译得1:16 路得却坚持说:“不要催我,也不要逼我离开你。你往哪里去,我也要往哪里去;你住在哪里,我也要住在哪里;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里,我也死在那里,也葬在那里。只有死才能够把我们分开;不然的话,愿上帝重重地惩罚我!”

思高本得1:16 卢德答说:「请你别逼我离开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里去,我也要到那里去;你住在那里,我也住在那里;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

文理本得1:16 路得曰、勿劝我离尔、不汝从、汝之所往、我必俱往、汝之所寓、我必偕寓、汝民必为我民、汝上帝必为我上帝、

修订本得1:16 路得说: "不要劝我离开你, 转去不跟随你。 你往哪里去, 我也往哪里去; 你在哪里住, 我也在哪里住; 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 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KJV 英得1:16 And Ruth said, Intreat me not to leave thee, or to return from following after thee: for whither thou goest, I will go; and where thou lodgest, I will lodge: thy people shall be my people, and thy God my God:

NIV 英得1:16 But Ruth replied, "Don't urge me to leave you or to turn back from you. Where you go I will go, and where you stay I will stay. Your people will be my people and your God my God.

和合本得1:17 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

拼音版得1:17 Nǐ zaì nǎli sǐ, wǒ ye zaì nàli sǐ, ye zàng zaì nàli. chúfēi sǐ néng shǐ nǐ wǒ xiāng lí, bù rán, yuàn Yēhéhuá chóngchóng dì jiàng fá yǔ wǒ.

吕振中得1:17 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埋葬在哪里;除了死以外,若有什么使你我相分离,愿永恒主这样惩罚我,并且加倍地惩罚。」

新译本得1:17 你死在哪里,我也要死在哪里,葬在哪里。除非死亡把你我分离;如果我离开你,愿耶和华加倍惩罚我。”

现代译得1:17 你死在哪里,我也死在那里,葬在那里。除了死,任何事〔或译:甚至死〕都不能使我们分离!要是我背誓,愿上主重重地惩罚我。」

当代译得1:17 路得却坚持说:“不要催我,也不要逼我离开你。你往哪里去,我也要往哪里去;你住在哪里,我也要住在哪里;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里,我也死在那里,也葬在那里。只有死才能够把我们分开;不然的话,愿上帝重重地惩罚我!”

思高本得1:17 你死在那里,我也死在那里,埋在那里;若不是死使我与你分离,愿上主罚我,重重罚我! 」

文理本得1:17 汝所死之处、我亦死于彼、葬于彼、除死而外、我若与尔相离、愿耶和华罚我维倍、

修订本得1:17 你死在哪里, 我也死在哪里,葬在哪里。 只有死能使你我分离; 不然,愿耶和华重重惩罚我!"

KJV 英得1:17 Where thou diest, will I die, and there will I be buried: the LORD do so to me, and more also, if ought but death part thee and me.

NIV 英得1:17 Where you die I will die, and there I will be buried. May the LORD deal with me, be it ever so severely, if anything but death separates you and me."

和合本得1:18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拼音版得1:18 Ná é mǐ jiàn Lùdé déng yì yào gēnsuí zìjǐ qù, jiù bú zaì quàn tā le.

吕振中得1:18 拿俄米见路得坚决要跟自己去,就停止不对她说什么了。

新译本得1:18 拿俄米看路得坚决要跟她走,就不再多费唇舌了。

现代译得1:18 拿娥美见路得坚决要跟自己走,也就不再劝阻她了。

当代译得1:18 拿俄米看见路得的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劝阻她了。

思高本得1:18 纳敖米见她执意要与自己同去,就不再劝阻她了。

文理本得1:18 拿俄米见路得决志偕往、则不复言、

修订本得1:18 拿娥米见路得决意要跟自己去,就不再对她说什么了。

KJV 英得1:18 When she saw that she was stedfastly minded to go with her, then she left speaking unto her.

NIV 英得1:18 When Naomi realized that Ruth was determined to go with her, she stopped urging her.

和合本得1: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

拼音版得1:19 Yúshì èr rén tóngxíng, lái dào Bólìhéng. tāmen dào le Bólìhéng, hé chéng de rén jiù dōu jīngyà. fùnǚ men shuō, zhè shì ná é mǐ ma.

吕振中得1: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全城都因他们而震动起来;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么?」

新译本得1:19 她们双双上路,来到伯利恒。她们到达的时候,全城都因她们的缘故骚动起来。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

现代译得1:19 她们一起走,到了伯利恒。她们到的时候,全城的人都很兴奋。妇女们惊叫说:「她真的是拿娥美吗?」

当代译得1:19 於是,她们婆媳二人便一同回到伯利恒。城里的人看见她们都十分惊讶,有些妇女还诧异地问:“这不是拿俄米吗?”

思高本得1:19 於是二人同行,来到了白冷。她们一到了白冷,全城的人都为她们所惊动。妇女们惊问说:「这不是纳敖米吗?」

文理本得1:19 二人乃往伯利恒、既至、举邑耸动、妇女咸曰、此乃拿俄米乎、

修订本得1: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全城因她们骚动起来。妇女们说:"这是拿娥米吗?"

KJV 英得1:19 So they two went until they came to Bethlehem. And it came to pass, when they were come to Bethlehem, that all the city was moved about them, and they said, Is this Naomi?

NIV 英得1:19 So the two women went on until they came to Bethlehem. When they arrived in Bethlehem, the whole town was stirred because of them, and the women exclaimed, "Can this be Naomi?"

和合本得1:20 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

拼音版得1:20 Ná é mǐ duì tāmen shuō, búyào jiào wǒ ná é mǐ ( ná é mǐ jiù shì tián de yìsi ), yào jiào wǒ Mǎlā ( Mǎlā jiù shì kǔ de yìsi ), yīnwei quánnéng zhe shǐ wǒ shòu le dà kǔ.

吕振中得1:20 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即∶『愉快』的意思),要叫我玛拉(即∶『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苦极了。

新译本得1:20 拿俄米对她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叫我玛拉吧,因为全能者使我吃尽了苦头。

现代译得1:20 拿娥美说:「不要叫我拿娥美〔希伯来文意思是:愉快〕,叫我玛拉〔希伯来文意思是:痛苦〕吧!因为全能的上帝使我命苦。

当代译得1:20 拿俄米对她们说:“不要再叫我拿俄米了(拿俄米是甜的意思),叫我玛拉吧(玛拉是苦的意思)!全能的上帝叫我过得好苦啊!

思高本得1:20 她向她们说:「你们不要叫我纳敖米,应叫我玛辣,因为全能者待我好苦!

文理本得1:20 曰、勿称我拿俄米、当称我为玛拉、(拿俄米译即乐玛拉译即苦)盖全能者待我苦甚、

修订本得1:20 拿娥米对她们说: "不要叫我拿娥米, 要叫我玛拉, 因为全能者使我受尽了苦。

KJV 英得1:20 And she said unto them, Call me not Naomi, call me Mara: for the Almighty hath dealt very bitterly with me.

NIV 英得1:20 "Don't call me Naomi," she told them. "Call me Mara, because the Almighty has made my life very bitter.

和合本得1:21 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拼音版得1:21 Wǒ mǎn mǎn de chū qù, Yēhéhuá shǐ wǒ kōng kōng de huí lái. Yēhéhuá jiàng huò yǔ wǒ, quánnéng zhe shǐ wǒ shòu kǔ, jì shì zhèyàng, nǐmen wèihé hái jiào wǒ ná é mǐ ne.

吕振中得1:21 我满满地出去,永恒主使我空空地回来;永恒主使我受苦(传统∶作证指责我),全能者降祸于我,你们为什么还叫我拿俄米呢?」

新译本得1:21 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却使我空空地回来,你们为什么还叫我拿俄米呢?耶和华折磨我,全能者加害于我。”

现代译得1:21 我出去的时候富足,回来的时候上主却使我空无一物。上主责罚我;全能者使我受苦。为甚麽还要叫我拿娥美呢?」

当代译得1:21 我离开这里的时候是富足的,现在,上帝却使我空着手回来,甚麽都没有了。上帝既然叫我受苦,你们叫我拿俄米又有甚麽意思呢?”

思高本得1:21 我去时富足,如今上主却使我空空而回。上主责罚了我,全能者降祸於我,你们为什麽还叫我纳敖米呢?」

文理本得1:21 我富有而出、耶和华使我匮乏而归、耶和华既责我、全能者既苦我、奚称我为拿俄米哉、

修订本得1:21 我满满地出去, 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 耶和华使我受苦, 全能者降祸于我。 你们为何还叫我拿娥米呢?"

KJV 英得1:21 I went out full, and the LORD hath brought me home again empty: why then call ye me Naomi, seeing the LORD hath testified against me, and the Almighty hath afflicted me?

NIV 英得1:21 I went away full, but the LORD has brought me back empty. Why call me Naomi? The LORD has afflicted me; the Almighty has brought misfortune upon me."

和合本得1:22 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拼音版得1:22 Ná é mǐ hé tā ér fù Móyē nǚzi Lùdé, cóng Móyē dì huí lái dào Bólìhéng, zhēng shì dòngshǒu gē dàmaì de shíhou.

吕振中得1:22 拿俄米回来,她的儿媳妇、摩押的女子路得、和她一同来,是从摩押乡间回来的。她们来到伯利恒、正是开始割大麦的时候。

新译本得1:22 拿俄米就这样回来了。她媳妇摩押女子路得随着她从摩押地回来。她们到达伯利恒,正是开始收割大麦的时候。

现代译得1:22 这就是拿娥美和她的摩押媳妇路得从摩押回来的经过。她们到达伯利恒,正是开始收割大麦的时候。

当代译得1:22 拿俄米就这样带着她的摩押儿媳妇回到伯利恒,那正是开始收割大麦的时候。

思高本得1:22 纳敖米同她的儿媳摩阿布女子卢德回来了,是从摩阿布乡间回来的。她们来到白冷,正是开始收大麦的时候。

文理本得1:22 拿俄米与其媳摩押女路得、归自摩押乃若此、彼至伯利恒时、适获麰麦之际、

修订本得1:22 拿娥米从摩押地回来了,她的媳妇摩押女子路得跟她在一起。她们到了伯利恒,正是开始收割大麦的时候。

KJV 英得1:22 So Naomi returned, and Ruth the Moabitess, her daughter in law, with her, which returned out of the country of Moab: and they came to Bethlehem in the beginning of barley harvest.

NIV 英得1:22 So Naomi returned from Moab accompanied by Ruth the Moabitess, her daughter-in-law, arriving in Bethlehem as the barley harvest was beginning.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