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作 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2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3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4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5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 神,主就必赐给他。

6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7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8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9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

10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因为他必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11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

12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

13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 神试探”,因为 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

14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15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16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

17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18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19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

20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 神的义。

21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22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23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24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25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1:26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1:27在 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提要:1 在十字架下我们应当快乐,5 祈求上帝的忍耐,13 在遇到试炼的时候,不要将我们的软弱或罪孽归咎于上帝,19 却要倾听这道,默想这道,然后遵行这道。26 否则人就可能只在表面上有信仰,而实际上却没有。


1 作上帝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本会注释】

主耶稣基督。雅各承认自己的“仆人”身份使他成为圣父与圣子的代表。虽然这封书信经常引用基督的教训,但他只在其他一个地方(雅2:1)直接提到祂的名字。

仆人。doulos(见罗1:1注释)。雅各只是严肃地称自己是“仆人”,而不是“使徒”。但他无疑完全可以称为使徒。虽然雅各在基督地上的国度中是一位受尊敬的工人,但他只说自己是“仆人”。他的榜样值得现今所有教会的负责人员学习。没有什么尊荣比作上帝的“仆人”更伟大的了。

雅各。使徒这样简单地提到自己,证明他是大家所认识的,不必要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身份。但现在很难确定他是新约时代的哪一位雅各。关于“雅各”这个名字的意义,见可3:17注释。关于这封书信的作者,见上面的序言部分。

请……安。chairo,“使……快乐”。参chairo用于路1:28;见罗1:7的注释。该词还有“祝你们快乐”的意思。参希伯来语的问安方式(见耶6:14注释)。这种请安形式在这封书信的其它地方没有出现。它在徒15:23中的使用,是少数几个文体上的特例之一,暗示这封书信的作者可能就是《使徒行传》后半部分出现的那位雅各(见前面序言部分)。

散住。(参彼前1:1)。在以斯帖时代(斯3:8)和五旬节的时候,曾特别提到犹太人分散在其他民族中(徒2:5;徒2:5,9-11;见本注释卷六136页插图)。关于犹太人的分散,见本注释卷59,60页。上帝原来的旨意是要犹太人成为全世界的传道人。尽管以色列人没有完成这个最初的计划,但他们两次被掳的结果却部分地实现了上帝的原意。关于上帝对古代以色列人的计划,详见本注释卷四26-30页。

十二个支派之人。就是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见创35:22-26;49:28;徒7:8)。北方以色列王国的十个支派与公元前722年被掳(王下17:6,23)。他们的后代只有少数人回到巴勒斯坦(参拉6:17;8:35注释)。但有证据表明,在新约时代这些支派中至少还有一部分还是存在的。例如亚拿就是亚设支派的人(路2:36;见徒26:7注释)。然而雅各用“十二个支派”可能指全体犹太人,而没有考虑到个别的支派。

有人认为雅各所说的是属灵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见启7:4的注释);也有人认为他的信主要是写给犹太籍基督徒的。本注释赞成后一种观点。但无论采用什么观点,这封书信的属灵教训都是一样的。

雅各清楚地说明他自己和他的读者都是犹太人。例如他说到亚伯拉罕是“我们的祖宗”(雅 2:21),说到“会堂”(雅2:2),就是犹太人平常举行宗教聚会的地方(见本注释卷五56,57页)。但是这封信的作者和最初的受信人也是基督徒,因为他多次提到耶稣基督为“主”(见雅1:1,7,12;2:1;5:7,11)。因此雅各写信给散住“十二个支派”的人时,是对生活在罗马世界各地的(参彼前1:1)犹太籍基督徒说话。没有理由认为他写信时心里所想到的是未悔改的犹太人,或者他预料这封信会被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一些成员所阅读。

应当记住,一般来说,使徒时代的希伯来籍基督徒认为自己是虔诚的犹太人,在某种意义上还保持着对犹太教的忠诚,并在不同程度上期待藉着耶稣基督最终实现古时先知传给以色列的全部应许(参徒1:6)。他们中很少人明白以色列民族作为上帝选民的身份已经丧失,而转给了基督教会(见本注释卷四35,36页)。提到“十二个支派”会让这些犹太籍基督徒想起他们民族早期的历史,并鼓舞他们盼望在基督里不久就能承受那应许赐给他们先辈的丰富产业(见本注释第卷四26-30页)。就连外邦人的使徒保罗也提到过“十二个支派”(见徒26:7;参太19:28;参罗11:25,26注释)。


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本会注释】

我的弟兄们。使徒一开始就表达了他对读者所怀的友爱精神。这种温情说明了他有关日常生活问题的劝勉具有建设性的意义。这个称呼雅各共用了15次,平均每7节用一次,显然要强调他与他们在基督里深相契合,情同手足。

你们落在。基督徒经常会遇见“试炼”。“落”不一定表示灵性的堕落。“落在……试炼中”只是说遭遇试炼(参路10:30;徒27:41)。这种情形往往是意外和不幸的。此外,雅各这里所说的“试炼”显然是重大的障碍,能轻易制服不“坚心倚赖”上帝的人(见赛26:3,4)。

百般。或“各种”。人类,特别是基督徒,要经受各种试炼。

试炼。peirasmoi,“试验”,“考验”,“痛苦”,“烦恼”,“引诱(犯罪)”(见太6:13注释;参太4:1注释)。Peirasmoi不单指试探,还包括疾病、逼迫、贫穷和灾难等痛苦。撒但所策划的试探,不管是为了引诱人犯罪,还是要骚扰和折磨人,都是基督徒经历中的考验。

联最真诚的基督徒也往往不明白苦难和试炼在陶冶品格中所起的作用,结果他们非但没有从这些经验获得本该得到的好处,反而使自己的道路更加艰难,丧失了与上帝所应有的交往。生活中的任何经验,不论是痛苦的还是令人失望的,都是出于天意的安排,藉着耶稣基督的恩典促成基督徒成长,使我们更加亲近上帝,并更多地认识祂对我们的慈爱。保罗是《新约》中基督徒转败为胜的典范(见林后2:14;4:8-11;12:7-10)。关于基督徒对待一般试炼与苦难的态度,详见诗38:3注释。

以为。基督徒有特权和责任对道路上的试炼和考验持理智的态度。他需要认识到这种经历是上帝所许可的(见伯42:5;诗38:3;39:9;太6:13;罗8:28)。

大喜乐。就是纯洁无瑕的喜乐。对于成熟的基督徒来说,人生的考验和试炼不一定会带来失望或灰心。基督徒凭着信心和盼望忍受这一切,“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 11:27)。基督徒的喜乐和勇气不是根据外部的环境——往往是最恶劣的环境,而是根据对上帝天意安排的信心,和对上帝与人交往方式的理解。人类生活的哲学,不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都能教育人以镇静忍耐的精神,达观地对待困难,但是基督教却教导人如何藉着理解苦难的原因和信靠上帝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欢喜快乐。


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本会注释】

知道。第3节说明了第2节喜乐的依据。雅各提醒读者,个人在生活苦难中的喜乐,只有那些以稳定健全的基督徒价值观去面对的人才能体验。

试验。dokimion,“证明”,“测试”。不仅指基督徒信心的考验,更确切地是指帮助他克服人生难题的信心特征。纸莎草文献(见本注释卷五104,105页)将该词与黄金用在一起,指“标准黄金”,即达到测试标准的真金。“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指达到测试标准的信心。

信心。pistis,“信念”,“信仰”,“信靠”。雅各说,胜利的信心能成功地对付了生活的各种问题,即“百般试炼”。每一次与“试炼”作斗争,都会加强得胜的基督徒的信心。在地上的战争中,以信心面对经常危险的老兵,要比新兵更为可靠,所以得胜的基督徒比起未经试验的基督徒,更能应付他所必然面对的试炼。

这种信心就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耶稣基督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令人满意的计划,对每一样试验都提供了解决的办法。有信心的人相信:没有任何人或环境能阻碍上帝为祂儿女的幸福所定的计划。

忍耐。hupomonē,“稳定”,“耐久”,“坚持”,“容忍”(见罗5:3注释)。这种耐力是信心经过试验取得胜利的结果。hupomonē不是消极的顺从,然是强调使人胜过“百般试炼”的积极持久的耐力(见路8:15;罗2:7;来10:36;启14:12)。所有面对阴郁逆境的人都需要这种品质。这种逆境不管是个人的不幸,还是他们在推进上帝的圣工时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凭着信心相信上帝与我们同工;这种信念会形成勇敢坚定的品质,不屈服于失败。


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本会注释】

也当。获得忍耐之心实际上是基督化品格发展的过程。积极的忍耐本身就是快乐信心的产物。要达到这种忍耐的理想效果,我们不可因埋怨,诉苦或悖逆而限制或削弱我们的耐力。见赛26:3。

成功。或“完成的工作”,“完全的效果”(见太5:48的注释)。其含义最好解释如下:“让忍耐持续到完成它的任务。”参约17:4,耶稣说到自己“成全”了所托付给祂执行的工作。

成全、完备。每一种美德都是不可缺少的,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培养。这两个词用在一起表明了基督化品格最充分的发展。忍耐会帮助我们完成上帝所布置再现基督品格的工作。

毫无缺欠。就是不缺什么。


5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

【本会注释】

你们中间若有。雅各可能根据他自己的基督徒经验,认识到他的同道们还没有达到第4节所描述的基督徒成熟的目标。他现在解释一个人如何获得能力和知识,在人生的难题中成为得胜的基督徒。

缺少。leipō,参该词用于路18:22。

智慧。sophia,“渊博的知识”(见路2:52;林前1:17注释)。它的内涵甚至不止是真知识,因为单凭知识不能保证正确的行动或作出正确的结论。智慧帮助我们正确评价我们所注意到的每一件事,并保证我们在决定正确的行动时运用正确的知识。

应当求那。要不断地寻求智慧,以便成功地应付3,4节所说信心和忍耐的每一个新试炼。人生的许多问题会使那些不能从基督徒的观点来观察的人感到困惑。为了明白上帝要我们过的生活,我们需要每天确保当自己的眼睛接受天上智慧的恩膏。见太7:11;路18:1-18注释。

。或“慷慨地”,“真诚地”。上帝乐于施给。当一个人寻求智慧时,上帝就会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答应,既不吝惜也不偏心。

赐与众人。《旧约》经常提到那只有上帝才能赐给人的智慧(见箴2:6注释)。上帝藉着祂的圣言,在阴郁和艰难的试炼中鼓励我们。正是由于这种智慧所带来的属天观念,才使我们在生活的难题重重地压在我们身上时“以为大喜乐”。

我们的上帝既是“公义”“慈爱”的上帝,也是“赐与”的上帝。诗145:17-19实际上是说,因为上帝是公义的,所以祂随时愿意“成就他们的心愿”。施给是上帝的本性(见约3:16)。我们能归给祂的最大尊荣就是天天谦卑地寻求祂所赐的智慧和力量。

不斥责。或“不责备”,“不为难”。上帝并不为我们的许多失败而责备我们。祂也不会老是提醒我们祂所赐的许多恩惠。雅各试图强调上帝赐人丰富恩典的方式与人经常羞辱受惠人的作法完全不同。这一点应鼓励我们大胆地向上帝提出请求。我们应该像孩子要求牵挂他们的父亲爱护和帮助那样来到祂面前(见来4:16;太7:11注释)。

必赐给他。接受上帝智慧的条件就是恳求。为了我们的最高利益,上帝不会答应我们的每一个请求。但如果我们诚心求智慧,就会得到。上帝赐人智慧有好几种方法。祂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理解祂的圣言,使我们看清祂对于我们的旨意。祂可以藉着祂的圣灵感动我们的心,使我们知道应如何采取最有利的行动(见赛30:21)。祂可以通过朋友们对我们说话,或通过特别事件和环境来显示祂的旨意。但上帝已经赐给我们悟性。当我们在圣灵的引导下运用悟性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时,上帝就得到了尊荣。如果祂代替我们作了我们在祂的引导下可以作的事情,那就不算智慧了。为了培养我们能成熟地判断和理解(见腓1:9),祂要我们养成根据圣经所显示祂旨意的广泛原则作出正确决定的习惯。这样,祂就能更加容易地将祂的旨意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并保护我们摆脱撒但的狡计。如果我们请教属天智慧的一切泉源,提出我们的请求,凭耐心和信心向祂敞开心扉,我们就会听到祂的回答(见太7:7)。


6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象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本会注释】

凭着信心。就是相信上帝会答应请求。没有信赖之心的祈祷是无没有的。当我们祈求智慧时,我们应当相信会得到它(见5节)。我们不但要来到福气的真正泉源,而且要抱着正确的态度。我们必须亲近我们的天父,相信祂能够并且愿意帮助我们,并坚信祂的应许,向祂提出我们的需要,而不是我们的功劳。“信就是依靠上帝,相信祂爱我们,知道什么是对我们最有益的”(《教育论》253页)。

一点不疑惑。。“凭着信心”求的人不会犹疑,好像不知道上帝会不会听见并回答他的请求似的。真正的信心必依靠上帝。信徒会依赖主的保证,那就是上帝会在祂认为最好的时候迅速供应他的需要。但如果一个人心存疑惑,不知道上帝会不会听他恳求,那就严重妨碍了上帝回应他的祷搞告。上帝在应允人祷告的事上谋求人的配合。如果人疑惑不定,合作就会受到影响。真正的信心超越时间或环境的考验,使我们坚定地效忠上帝(《天路》147页)。第八节称这种分心的状态为“心怀二意”。

那疑惑的人。雅各在这里并不是指思想上的疑惑,而是指属灵上的不稳定。怀疑的人可能不仅怀疑上帝会不会答应他的要求,而且怀疑上帝会不会要他作出超过他心愿的自我牺牲。他的心思有所保留,主要考虑到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他不是全心全意地希望得到他口里所求的恩典。

就像波浪。当人的思想充满疑惑的时候,他的心就像海浪一样翻腾不安。而那坚信上帝会照顾他需要,并毫无保留地让他人生的计划顺服上帝旨意的人,能超越自己的试炼和痛苦。参赛57:20。

被风吹动。波浪没有自己的意志。它完全顺服风的力量。它的起伏是因为风的作用。这里的风代表可能致使基督徒产生怀疑的环境。

翻腾。或“吹来吹去”。这是海洋被风吹动的形象画面。


7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本会注释】

这样的人不要。“这样的人”是强调的,而且带有轻蔑的语气,代表那些动摇的人。这种人不确定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确定上帝会不会充分满足他的需要。他们会祈祷,但缺乏真正的信心,没有合适的心态去接受主的回答(见约4:48注释)。上帝会推迟回答我们的请求,直到我们准备好运用没有疑惑的信心。

想……得。雅各告诉动摇的人不要指望回答。犹疑不决本身足以抵消上帝对动摇的人施恩的旨意,因为如果上帝认为最好是拒绝他的请求,那么,所造成的失望就只能加重他怀疑的倾向。

从主那里得什么。指特别的恩典,因为全人类每天都蒙上帝赐予属世的福惠。见太5:45的注释。但特别的福典需要凭着信心才能获得。如果信心摇摆,就得不到。但我们不要因此就以为上帝会推迟祂的回答,直到我们挣得祈祷蒙应允的权利。没有人配得上帝的宠爱。我们恳求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的需要。我们唯一的盼望在于祂的怜悯。这怜悯使祂“厚赐与众人”(5节)。

但是上帝不会滥施福惠。祂不会答应那些助长骄傲和自私,妨碍品格发展的请求。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完全的无奈,和需要毫不动摇地信靠上帝的应许。品格的力量是让我们的愿望服从上帝旨意和智慧的结果,而不是让上帝的智慧和旨意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8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本会注释】

心怀二意。dipsuchos,直译是“两条心”。描写第6节中疑惑的人。他的心思在属世娱乐的诱惑和坚定忠于上帝的呼召之间摇摆。在《天路历程》中,班扬约翰称这种人为两面派。“心怀二意”的人有两条心,两个忠诚的对象。参希伯来文词语“二心”(见代上12:33)。雅各心中无疑想到了基督在登山宝训时所说的话“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太 6:24)。“心怀二意”的人动摇于信与不信之间,而一心一意的人则不会犹豫。

这节经文实际上是上节经文的一部分,这两节可以合译为:“疑惑的人不要以为,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没有定见,会从主那里得什么。”

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虽然第6节所提到的疑惑主要涉及祷告问题,但使徒藉此强调这样的人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没有定见。他一切所行的“路”,包括习惯,行动和思想都反映人生的双重目的。他的宗教经验对于他自己或上帝来说,从来就是不理想的。思想和生活事务上的混乱是对上帝的信心动摇的自然结果。我们需要智慧看清每天的道路,因为在依靠自己和信靠上帝之间摇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愚不可及的。宗旨的专一是基督徒是属灵成功所必需的。

没有定见。akatastatos,“不稳定的”。 其名词形式通常表示“混乱”,“不定”,与“战争”连用,同“平安”相对(见路21:9;林前14:33;林后6:5;12:20)。


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

【本会注释】

卑微。tapeinos,“在卑下的环境中”,即处于下层阶级,或被雇佣,依赖他人,贫穷的状态,与第10节的富足相对应。这种经济的困境是许多人所要面对的试炼。也许雅各时代的许多信徒因缺乏属世的财物而觉得受人轻视或压迫,尽管接受基督教信仰至少是造成他们目前经济困境的部分原因。这些环境既考验他对上帝的“信心”,也考验他对上帝的忠诚。“卑微的弟兄”经常受到试探,来嫉妒和怨恨他“富足的”弟兄,而“富足的”弟兄也会以为自己比“卑微的弟兄”优越,并利用这种优势。

弟兄。雅各现在从一般的试炼转到两种特殊的试炼,那就是贫穷和富足的试炼。在讲述这个微妙的话题时,雅各重复了“弟兄”(2节)这个亲热的称呼,为的是强调基督徒团体中富人和穷人友谊的共同纽带。富人和穷人都不可损害基督徒中间的这种关系。

升高。或“在他的高位上”。卑微弟兄的升高肯定是因为他目前所获得的属灵福惠,和应许在永恒中赐给他的喜乐。那将充分补偿他在地上的经济困境。雅各设法将上帝极其丰富的怜悯与属世财产的暂时性质进行对比(见约壹2:16,17)。成熟基督徒经验中的保障,要远胜过世界的财富。那些已经学会用上帝的眼光看待人生问题的人,那些已经得到雅各在第5节所说“智慧”的人,能超脱临到他身上的任何试炼。

喜乐。直译是“光荣”,“夸耀”。雅各在这里指出了第2节广义劝勉的一个实际应用。有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智慧”,我们就能正确地观察生活,用永恒的眼光来看目前的事务。“智慧”使人对地上财产有正确的评价,并指出人的道德比他的财产更加重要。所以一个人在属灵上进步要比在经济上发展重要得多。“夸耀”的原因在于认识到虽然缺乏属世的财产,但是上帝补偿给卑微基督徒的,远远超过地上暂时的财物所能带来的喜乐。


10 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因为他必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本会注释】

富足的。就是“富足的(弟兄)”,与第9节卑微的“弟兄”相对。雅各现在鼓励富足的基督徒要在面前的特别试炼中喜乐。圣经从来没有说财富本身是一种罪恶,富人就不能成为真正跟从上帝的人(见太19:23注释)。许多优秀的基督徒在世上财产很多,但人数确实比不上在属世的财物上贫穷的基督徒。然而圣经清楚地指出,财富对成功基督徒的经验构成了特殊的威胁(见太6:19-21;路12:13-22注释)。

降卑。或“在他的卑微中”。有些注释者认为它与“升高”(9节)是严格对应的。因而贫穷的人应当为他现在和将来的基督徒特权而喜乐,富足的人应当为他的基督徒的屈辱和世界的指责,而不为他物质的财富喜乐。换一句话说,富人的喜乐,是因为他虽然现在作一个受逼迫教派的成员而受人藐视,但是他有一天会高升为上帝永恒国度的成员。雅各在第9节和第10节中强调:不管基督徒弟兄的物质环境如何,是贫是富,都有最充分的理由享受基督教信仰的特权。

也有人认为雅各所说的是通常伴随着初世纪富人因拥护基督教而导致的财产损失。悔改的富人有许多消费财富的机会。教会中因信仰而失业之人的困境,使了富人能够让别人分享他的财产。使徒们开展传道工作,即使与现代的圣工相比,也是了不起的,所以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富裕的信徒就一同应付这个挑战。无疑有许多人大胆地站出来,用他们的财富帮助弟兄们(参《使徒行述》105页)。结果富裕基督徒的财产减小了。但他们很高兴自己有权利用他们的财富来推进基督的圣工,即使这意味着丧失今生的保障和降低生活标准,也在所不惜。早期的基督徒对上帝所委托之金钱的理财观,为今天教会中富裕的信徒树立了美好的榜样。

他必要过去。这里提醒富人终必死亡。届时他辛苦积累的财富都必归于别人。富裕的基督徒对这个问题有正确个看法,并很高兴有机会在死前处置了自己的财产(见10节注释),即使这样作使他遭遇经济的困难和别人对他的指责。

财富是诱人的,但它像花一样,也是脆弱和暂时的。只依靠自己财富,而不拥有最大的财富——永生的人,终必与财富一同灭亡。因此富裕的弟兄需要思考那些警告人不要依靠暂时财富的经文(见太6:19;路12:16-21注释)。基督徒必须让信心的眼睛注视今生的信徒特权和永恒的财富(见太19:29注释)。

草上的花。雅各用一个《旧约》比喻(见赛40:6)来强调人生的短暂性。参赛51:12,说“世人”“将要变如草”。


11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

【本会注释】

太阳出来。雅各进一步解释花的比喻(10节),说明它只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就枯萎了(参太13:6,21)。

美容。当花朵凋谢死亡时,美丽就消失了。这里把富人比作花朵。他的“美容”靠的是他的财富所购买的外表。这是穷人所买不起的。这种外表可以是漂亮的房子,豪华的家具,昂贵的衣服,金银珠宝石的首饰,或任何增添外观绚丽的东西。这一切在经济危机或面对死亡时都要衰残,就像花朵美丽的短暂一样。

那富足的人……也要这样衰残。雅各强调了基督关于地上财富的警告。这种财富有“虫子咬,能锈坏”,并有“贼挖窟窿来偷”(见太6:19-21注释)。他提醒“富足的”基督徒:地上的财富在他死之前可能会丧失,但即使保留下来,对他也已毫无用处。富裕的基督徒唯一可靠的喜乐基础就是他从与耶稣基督的交往中所得到的保障,因为这是他唯一不会衰残的财产。


12 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

【本会注释】

忍受。hupomenō,“忍耐”(见第3节注释)。

试探。peirasmos,“试炼”(见第2节注释),指考验信心或品格的任何事物,包括各种痛苦,如疾病,贫穷或灾难,以及犯罪的直接引诱。本节经文强调忍耐的福气。它保护人不受试探所伤害。

有福的。makarios(见太5:3注释)。雅各常常引用耶稣的教训(见本册注释第500页《雅各书》《序言》部分)。本节可能引用登山宝训。他似乎加强了2,9,10节中信心的语气。面对生活难题的人有时也许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别人也可能这样看他。但使徒想要用一种新的观念来纠正这种看法。这种观念既能看明试探的起因,也能遇见忠心忍耐的结果(见14节)。

经过试验。dokimos,见第3节注释。经过试验的基督徒不仅有这样的经历,而且在受试验时取得了胜利。忠心的基督徒可以比作炼净杂质之后的真金(参伯23:10)。

生命的冠冕。这冠冕就是生命。见启2:10注释。在今生的困难中忠心忍耐的报赏就是永生。永生的恩赐(见罗6:23)是一切恩赐中最大的恩赐。虽然永生开始于一个人让圣灵来控制他的时候,但“生命的冠冕”实际上要在基督复临之际同时赐给一切赎民(见约3:16;11:25;提后4:8;约壹5:11,12注释)。

。有文本没有这个词,但根据上下文,发出应许的自然是主。我们的主亲自应许把永生赐给所有选择接受上帝救赎计划的人(见约3:16注释)。

爱祂之人。永生的条件已经清楚地向人显示了。信上帝(见罗3:28;4:5,13)和爱祂,是人真心回应上帝所赐救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我们如果不乐意信靠祂,相信祂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是最好的,我们就不会爱上帝。


13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上帝试探”;因为上帝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

【本会注释】

被试探。peirazō,“考验”,“试验”,本节用于贬义,指引诱犯罪(见2,3节注释)。雅各说明,不要把每一个基督徒所面临的痛苦,试炼和难题看作是上帝所许可,为引诱人犯罪的。上帝会让人遇见试炼,但决不会要人失败。上帝的旨意如同炼矿的人那样,把矿石投进炉中,希望得到更纯的金属,而不希望得到杂质。但撒但试探人是要让人失败,绝非为了加强人的品格(见太4:1的注释)。“痛苦是撒但所造成的,但上帝本着怜悯的宗旨予以控制”(《历代愿望》471页)。

不可说。在雅各时代的希腊人中特别流行这样的观念,就是认为人受试探和犯罪是因诸神所造成的。这种观念显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渗入了基督徒的思维。我们的始祖在犯罪之后就曾对上帝发出这样的指控(创3:12,13)。亚当怪上帝造了夏娃作他的妻子;夏娃则怪上帝把蛇放在伊甸园里。雅各的警告对每世代都是适用的,免得有人间接或下意识地指控创造主让他每天面对罪的诱惑。

不能被恶试探。apeirastos,“不受拭探”。雅各指出,上帝不可能试探人去犯罪,也绝不会引诱人去作恶。虽然上帝赐给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但是人利用这种自由所犯下的罪,却不能怪到上帝身上。雅各断然否认上帝会试探人去犯罪。


14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本会注释】

各人被试探。既然试探不是从上帝来的,那么人们肯定要问:“试探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使徒强调罪的根源不在人的外面,而在人的里面。

私欲。epithumia,“愿望”,“热望”,“渴望”(见可4:19注释)。一切试探的根源都在于人自己对罪恶事物的“欲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欲望,来自他自已的性情和经历。但内心存有邪恶的私欲,并不排除外面试探者的存在和活动。试探者设法要利用我们软弱的倾向(参约14:30;见太4:1-3注释)。撒但和他邪恶的大军是真正的试探者(见弗 6:12;帖前3:5)。虽然他们能引诱人犯罪,但人心中如果没有回应诱惑的欲望,他们的试探就不能成功。“任何人犯罪不是被迫的。在情欲战胜理智,罪恶战胜良心之前,心中的犯罪意图,必须先得到他本人的同意”(《给青年人的信息》67页)。对于试探本质的这种定义,排除了上帝定意试探人或撒但为人类的道德堕落负实际责任的观念。人在试探面前失足,是因为要满足违背上帝旨意的特别欲望。

牵引。或“当他被引诱时”。人自己的“私欲”牵引他或引诱他。

“恶习是面目可怕的怪物,

只要看见就会憎恶;

但再三看到就会熟悉她的面容,

我们先是忍耐,后是怜悯,然后拥抱。”

──亚历山大·蒲柏,《人论》,信函第2号,第217行

诱惑。deleazō,或“用诱饵引诱”。就像鱼被诱饵引诱上钩那样,人也被罪恶欺骗奉承的诱珥诱入罪中。要不是罪恶的狡猾与诡诈,罪的力量和权势决不会取得胜利。我们回顾人类犯罪的惨史,从夏娃和亚当直到今天,就可以看明这个事实(见创3:1-6注释)。


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本会注释】

私欲。这里指邪恶的欲望(参14节)。这种欲望很喜欢犯罪。“欲望”或“愿望”本身不一定是“罪”。在创造的时候,上帝把自然合理的欲望,如对于食物,身体的舒适,父母关爱和社会接纳的愿望放在人心中。但如果人在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时候采用违背上帝计划的方式,他就是与罪恶周旋,使自己被引诱犯罪。见太4:1-4注释。

怀了胎。怀着私欲不加约束,最后会导致犯罪的行为。

。就是下一步。

生出。tiktō,或“产生”。

。证明当邪恶的欲望(“私欲”)控制人心时,结果只能是犯罪。

长成。或“完成”,“成熟”。罪恶在发展成熟之前,由于其欺骗性,很容易被当作好东西。但是当它“长成”之后,就会暴露出毁灭性的结果。

。罪恶会摧毁友谊,家庭,前途和自尊。罪不论伪装得多么高明,其必然结果就是灵性与身体的败坏和灭亡(见罗6:23注释)。这里的“死”不仅指将临到所有人的第一次的死(见罗5:12注释;参林前15:22),而且指第二次的死,就是最后的毁灭(见启20:6注释)。上帝不是死亡的创始者,而是生命的创始者。因此祂不是造成死亡的罪的创始者。死亡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都是由罪而来的。罪自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死亡。


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

【本会注释】

我亲爱的弟兄们。见第2节注释。

不要看错了。或“不要被引入歧途”,“不要受骗”。撒但深思熟虑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的眼睛看不见在罪恶的历史中上帝所起的作用。这个世界的哲学和宗教大多建立在撒但歪曲上帝品格的虚假观念上。雅各不愿意基督徒认为上帝对罪和罪所产生的邪恶负有责任。关于这一点,下面的两节经文提出了另外的理由,免得有人仍然认为上帝对试探负有某种责任。


17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本会注释】

各样。不论对基督徒还是对非基督徒,上帝都是道德和物质福惠的唯一泉源。

美善的。这表示上帝恩待人的词与14,15节中的“试探”和“私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帝不会把有损于人的礼物赐给人(见太7:11注释)。

恩赐。dosis,直译是“给予”。每一个施给的愿望都来自上帝。施给是上帝的本性(见5节)。人们彼此分享他们的财产是对于祂的灵和榜样的回应。

全备的。没有任何邪恶的成分。

赏赐。dōrēma,“礼物”,“福惠”。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罗5:16。

从上头。就是来自上帝(见约3:3,31注释)。上帝藉着人作工。他们所有正确的思想都表达了上帝迫切希望人领会的一部分更完备的真理(参《教育论》14页)。

。这是雅各的最后一个论据,用以驳斥那认为上帝直接或间接带来试探的谬论。上帝“全备的”美善向人保证,祂不会从外面带来生活难题,也不会从内部带来试探。

众光。根据上下文,本节似乎是指天体(见诗 8:3;摩5:8)。就地球而言,最辉煌的天体是太阳。它是我们世界所不可缺少的福惠之源。但天体的光辉只能隐约地反映了那“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的上帝本性(提前6:16)。“光”经常指“生命”,表达了人类对上帝无比辉煌的浅见(见太5:14;约1:4,9注释)。

。指创造主(见玛2:10;来 12:9;伯38:28)。

没有改变。物理的光源有强度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里,从日出到日落,阳光的强度都有不同。但上帝的情绪和旨意绝无变动。祂是永不改变的上帝,时常牵挂着拯救丧亡世界中的人类。这与外邦诸神的喜怒无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转动的影儿。上帝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人类丝毫没有指摘祂反复无常的理由。


18 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象初熟的果子。

【本会注释】

旨意。或“深思熟虑”,“有意决定”。上帝对我们的“旨意”和人的意愿是完全不同的。人的意愿常常服从他的“私欲”(见14,15节)。

真道。就是救恩的福音(见弗1:13)。保罗说得更加清楚:“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林前4:15;又见彼前1:23,25)。悔改是完全服从圣经原则的结果。重生之后的成长过程,有赖于人在生活中实行上帝的道。

。tiktō(见15节注释)。上帝不是我们犯罪的起因,而是人心中所培养一切圣洁性情的创造者。正如地上的儿子像父亲,重生的基督徒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反映他们天父的品格。真正的基督徒与他悔改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就象身体再造重生一般。

初熟的果子。奉献“初熟的果子”象征奉献全部的收成(见出23:19注释)。虽然初熟的果子可能是最好的和最先成熟的,但它们也是接下来收成的保证。基督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是将来复活的保证(见林前15:20,23)。这个词组在《新约》中经常出现(又见罗8:23;16:5;启14:4)。使徒在把这个词组用在信徒身上时,小心地加上“好像”。上帝对于人类的旨意是他们应该像祂。教会的责任是培养新生的基督徒直至他们达到“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


19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本会注释】

我亲爱的弟兄们。见第2节注释。

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本节经文归纳说,上帝是美善之源,并且不试探人。祂重生了每一个基督徒,赐给他们作初熟果子的荣誉。所以基督徒应该实行他所学到的福音原则。

快快地听。虽然教会的信徒已经藉着这道(见18节)重生,但这不能作为他们不继续听这“道”的理由。反之,他们应该更加留意和热心地听从这道,就象主所说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路8:8;14:35等)。保罗劝信徒要不断地增加“认识上帝的知识”(见西1:10注释;见彼后1:5)。虽然这明显是“快快地听”的主要意思,但它也包括多听少说的一般建议。

慢慢地说。鉴于这封书信一再提到勒不住的舌头(雅1:26;3:1-18;4:11),雅各显然经常遇到有人草率发言的问题。这种弊端在圣经其他地方也有提到(见箴10:19;17:27,28;传5:2)。雅各强调不要随便说话,而不是要人慢慢说话。

慢慢地动怒。基督徒比其他人更应控制自己的脾气(见伯5:2;箴15:18;16:32;19:19;22:24;25:28;27:3;罗12:18)。本节的三条劝勉是根据雅1:18所阐述的特权。例如那些在生活中实行上帝旨意的人会表现出不断热心学习真理,克制自己不轻率向别人推行真理,并有与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学习的修养。


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

【本会注释】

怒气。在宗教辩论时发怒是特别不适而且有害的。为基督的事业怀着急噪的热心,并不表明一个人拥有基督的精神。“基督教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善良谦让的基督徒”(《传道良助》122页),这句话依然是正确的。

上帝的义。急躁易怒的信徒并不反映慈爱父亲的品格。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就是发怒只能对公义起反作用。怒气不会促使我们接受真理,反而使我们对真理产生反感。它所带来的不是医治,而是伤害。


21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本会注释】

所以。雅各现在谈到20节普遍原则的具体应用。

脱去。像脱去衣服一样(见弗4:25;西3:9;彼前2:1)。

一切的污秽。就象人脱去污秽的衣服一样,信徒也当除掉心中的一切“污秽”。

盈余。perisseia,“充分”,“多余”。任何邪恶在基督徒的生活中都是多余的。基督徒应当努力除去品格中可能存在的任何不完全之处。

邪恶。kakia,“恶意”,“罪恶”(见弗4:31;西3:8;多3:3)。这里强调每一个教会信徒的实际目标,就是以仁慈谦卑的精神接受和传播基督教的道理。如果信徒都能抛弃“恶意”和猜疑,不受约束的舌头就不存在了。

温柔。praütēs。关于其形容词形式praüs,见太5:5注释。“温柔”与20节的“怒气”相反。怒气使人不愿受教。温柔不是低估自己,而是谦虚,温和,忍耐的精神,和淡定宽宏的性情。

栽种的道。福音是上帝的礼物,在其他地方被比作种在心田里的“种子”(见太13:3-8注释)。得救不是个人研究的成果或任何其他世人的成就。当人选择以圣经的原则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时,“道”就“栽种”在人心里了。

能救。这“道”就是“福音”。保罗说,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见罗1:16注释)。圣经所显示上帝大能的福音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当一个人靠着上帝的大能在生活上遵从这“道”的原则时,他的内心就是受这“栽种的道”指导的(见罗10:17注释)。


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本会注释】

行道。雅各引用基督的登山宝训(见本册注释第500页),证实上面所说“快快地听”(雅1:19)的劝戒。单单记住我们所听的道,甚至能将它传给别人,那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个人生活中全面不懈地实行“真道”(18节)。所以使徒雅各与保罗的教导是完全一致的:“原来在上帝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罗2:13)。

不要单单听道。这里丝毫没有指责那些听人讲解“真道”的人。不对的是“单单”听道而不将这“道” 进一步应用到生活中去(见太7:21-27;罗2:13注释)。

欺哄。paralogizomai,“用虚假的推理欺骗”。这里指一个人用虚假的推理欺骗自己。当听道的人认为凭着单单听道,或多多讨论真理,或参加教会,就足能得救时,他就是在自欺。必须靠着圣灵的能力在生活上有完全的改变,这样信徒才能成为“行道的人”。


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象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本会注释】

不行道的。单单听道只能产生片时的印象,和对于责任的短暂觉醒。真诚的基督徒学习是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而不只是为了知道。

镜子。古代的镜子是磨光的金属做的,而不是玻璃做的。

看。就是关注。照镜子的人通常真的想看清事实。照样,“听道的人” 作为他听道的结果,也应该寻求了解自己的属灵状况。但这还不够,还要实行出来。

本来的面目。镜子反映人的面貌,照出上面的肮脏和污点。照样,上帝的律法也照出遭到罪恶污损的道德面容。听上帝的道并且明白,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耶稣基督的品格所彰显律法的全备训诫,我们就会认识到自己的缺欠。真理的镜子从来不奉承人。保罗本来不知道自己败坏的本性,直到他在律法的镜子中看到了自己。没有律法的时候,他原以为自己品行端方,是“活的”,但是当他真正明白了律法的崇高原则时,他就认识到自己在属灵上是死的(见罗7:9注释)。


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本会注释】

走后。他一离开镜子,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一个人对上帝之道的态度,反映了他的诚意和宗旨。“单单听道”的人不愿意把生命交给上帝。他们要么是因为耽搁,要么是受“虚假的推理”(见22节)所影响。单单听道的人可以比作太13:4中“路旁”的听道者。

随即忘了。使徒不一定是指有意忘记,而是指缺少诚意的必然后果。如果不全心遵行上帝所显明的旨意,最好的愿望也会“随即”消失。


25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本会注释】

察看。现在开始讲述“镜子”比喻的具体应用(24节)。

全备。见太5:48;雅1:4注释。

自由。违背律法的人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顺从律法就是自由”这句格言经常出现在法庭的墙壁上。这也是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记住的格言。当一个人靠着上帝的恩典接受救主的轭时(太11:28-30),他就看到律法是明显与他的最高利益一致的,并有利于他的最高的幸福(见《历代愿望》329页)。于是他看上帝的律法就是自由,罪恶就是束缚。使徒指出,道德律法是责任的无误法则(见雅2:12注释)。当我们承认它所指出的品格缺欠,并祈求基督弥补时,我们就发现律法是通向真自由的道路,因为最高的自由就是脱离罪。但如果把遵守律法,无论是道德律法还是仪文律法,作为称义的方法,就会使它成为束缚的轭了(见本注释卷四933-935页;见加2:16注释)。

律法。这里可能引用基督在登山宝训中有关律法的教训(见太5:17,18注释),但也与保罗关于“律法”的论述很接近(见罗2:12;7:12注释)。《雅各书》第2章把“律法” 与十诫等同起来(10,11节),所以这里也可能指十诫(见《善恶之争》466页)。关于“律法”是“全备的”经文,又见诗19:7。“全备的律法”可以比作“真理的道”(雅1:18)和“栽种的道”(21节),“行”道就是基督徒顺从的生活。“律法”是上帝品格的写照──公义的真标准。它归纳了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所以“律法”是一面“镜子”。人可以用它来评估自己的动机和行为。

时常。只有在那些先“求”“上帝的国”(见太6:33注释)的人,律法才是“自由”之路。它只给那些靠着上帝的恩典养成反映基督品格生活之习惯的人带来自由(见约8:31-36)。

行出来。上帝的律法为真基督徒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动机。所以基督徒要有基督化的行为。每一个人终必“照他所行的”(罗2:6)受审判。唯有律法赐给人衡量行为的可靠准绳(见罗2:6,13注释)。

在他所行的事上。他将在顺从上帝律法的行为中蒙福(见诗19:11)。行为本身并不是福惠之源,因为那将使人靠行为称义了。遵行上帝的旨意会清除阻止我们得到上帝福气的障碍。

得福。那些把自己的道路完全交给上帝的人所得的“福”,是没有止境的(见诗1:1-3;太19:29注释)。


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本会注释】

若有人。雅各现在具体说明单单“听”律法的人和“行律法”“得福”的人之间的区别。有文本在“若有人”前还有“你们中”。

自以为。dokeō。指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他在别人眼中的状况。雅各在这里强调他在22节中的警告,即单有真理的知识并不算真正的基督教。如果这样认为,那就是自欺。

虔诚。thrēskos,特别来从外表的宗教礼仪上看。一个人可能以为,但在外表上重视宗教的形式就算是真基督教了;定期参加礼拜,捐献钱财,在教会事务中担任领导工作,就是上帝所悦纳的“虔诚”(27节)了。他没有认识到,所有这些对于宗教外表的热心,若没有内心的虔诚,就都是“虚”的(见太6:1-7,16-18注释)。

勒住。雅各把卤莽而勒不住的舌头比作一匹脱缰的马。如果不“勒住”,舌头和马都会危害旁边的人。使徒劝教会的同道养成谨慎言语的好习惯(见19节)。这种习惯能反映人的内心(见太12:34-37注释)。有人认为奢谈“虔诚”就证明是真虔诚。但雅各力劝基督徒要行义,而不只是谈论公义。外表的“虔诚”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不勒住舌头或纵容其他任何的罪,都将证明人的内心还没有藉上帝的恩典而改变。

欺哄。没有什么欺骗比自欺更可怜了。外表的公义可能为只看外表的世人所称赞(参撒上16:7)。一个人要温柔地生活在上帝和世人面前(21节),就必须以“全备的律法”(雅1:25)作为内心的动机。

虚的。mataios,“无用的”,“无目标的”(见林前15:17注释)。外表的虔诚和善行如果不是出于要使一切思想行动都符合“全备、自由之律法”的真诚愿望,就毫无用处。


27 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本会注释】

上帝我们的父。有文本为“上帝和父”。真宗教教导我们,作任何事情都要像是在上帝面前一样。况且上帝既知道我们的行为,也知道我们的动机(见太6:1-18注释)。即使这里提到的善行也不能证明“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除非善行出于正确的动机。许多人行善只是为了提高他们在同胞眼中的地位,或者是为了减少自己所得税。

清洁。见太5:8注释。

没有玷污的。法利赛人依靠仪文上公义的形式保守自己不受玷污,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道德的污秽(见可7:1-23注释)。雅各在这里指出一种远超外表证据的“清洁的虔诚”。

虔诚。thrēskeia,特指宗教礼拜时所表现的虔诚。但使徒在这里并不是给“真虔诚”下定义,而是指出外面的证据自然伴随着内心的经验。这里不是描述整个宗教信仰,而只是指出导致这种行为的真虔诚精神的两个合适事例。见玛6:8注释。

看顾。episkeptomai,“关照”。相应的名词episkopos译为“监督”或“长老”(见徒11:30注释)。“监督”或“长老”是全体信徒实践这里所说“清洁的虔诚”,从而心中充满上帝之爱的榜样(见诗68:5注释)。

孤儿。orphanoi,(参约14:18注释)。

寡妇。雅各的读者无疑很了解当时法利赛人的作法。他们占寡妇的便宜(见太23:14注释)。孤儿和寡妇需要热心朋友的安慰和鼓励,而不仅是物质的帮助。

保守自己。基督徒要运用意志的真正力量,努力侍奉上帝,同时祈祷和全心依靠祂(见约17:15;犹24)。基督徒生活的成功只能来自他人性的努力和上帝全能的结合。

不沾染。aspilon,“没有道德污点”(见提前6:14)。

世俗。和现在一样,“世俗”就是违背上帝旨意的邪恶原则和作法(见约17:14-16)。真悔改的信徒不会让“世俗”的污秽沾染他的思想或行动。

一、卷名

这封书信和新约中其他书信一样,原来可能没有卷名。最早的新约抄本之一西奈抄本里就包括《雅各书》,在书信的开头没有卷名,但在结尾处注上“雅各书”。其他早期抄本里均注有“雅各书”。后来的抄本注明其为公普书信,意思是写给一般教会的,而不是写给某一个教会和个人的。

尤西比乌称《雅各书》为七封公普书信的第一封(《教会史》卷二23章)。这七封书信这样称呼是因为他们的对象系一般教会,不过这个称呼并不完全适合于《约翰二书》和《三书》,因为这是个人信函。在所有的早期圣经抄本中,从《雅各书》到《犹大书》这七封信是列在《使徒行传》之后、保罗的书信之前的。公普书信在我们圣经里的顺序是与主要抄本中的顺序一致的。


二、作者

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确认《雅各书》的作者身份。新约里有好多人叫雅各,这是犹太人中很普遍的一个名字。单从十二使徒的名单来看,就可以知道这个名字使用者之多(太10:2,3;可3:16-19;路6:14-16)。使徒中有一位是西庇太的儿子,约翰的兄弟雅各。另一个雅各是亚勒腓的儿子,还有一个雅各是十二使徒之一犹大的父亲。

可以推定,《雅各书》的作者是圣经里所提到的某一个雅各,而不是另一个人们所毫不熟悉的雅各。从雅1:1序言的语气看来,作者似乎是受信人十分熟悉的人物,说话带有大家所公认的权威口气。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十二位使徒与主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在两个雅各中,西庇太的儿子似乎更杰出一些。只有极少数作家认为该信为他所写,因为他死得较早(公元44年),这种可能性似应排除,另外从雅1:1的语气看,写信的时候在教会里起主要作用的只有一个雅各而不是两个。

第二位名叫雅各的使徒是亚勒腓的儿子。圣经里有四次提到他父亲的名字,以把他区别出来(太10:3;可3:18;路6:15;徒1:13)。至于他是不是可15:40中的“小雅各”,人们争论甚多。如果是的话,我们不仅可以知道他的父亲是亚勒腓,还可知道他的母亲叫马利亚,有一个兄弟叫约西(太27:56;可15:47;可16:1;路24:10)。可是在另一个地方,这位马利亚又被称为革罗罢的妻子(约19:25)。尽管人们试图通过亚兰文把革罗罢和亚勒腓统一起来,但这种结论仍然是可疑的。最好还是认定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小雅各不是一个人。

除了上述的雅各以外,四福音还提到了另一位雅各。他是耶稣的四个兄弟中第一个提到,因而可以假定为长子(太13:55;可6:3)。象小雅各一样,他也有一个兄弟叫约西,他们的母亲(可以说是继母,见太12:46)是马利亚。这两个雅各不大可能是一个人。不大可能称耶稣的母亲为“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太27:56)。此外耶稣的兄弟仅在加1:19中确实地出现。保罗说,他悔改后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时,在所有的使徒中他只见到叽法(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

但在新约的其他地方,提到了一位叫做雅各的教会领袖,其他地方均未说明他的身份。在使徒行传中,他第一次处于突出地位是在西庇太的儿子殉身以后。此后显然只有一位雅各是作用非常突出的领袖。对于他的其他情况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后来提到这位雅各均表明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彼得从希律的监狱中被救出来之后,他特地向雅各汇报他得救的经过(徒12:17)。雅各曾主持耶路撒冷会议并宣布会议的决议(徒15:13,19)。保罗曾向雅各汇报他的工作(徒21:18)。雅各授权给访问各教会的人(加2:9)。耶稣复活以后可能曾特别向这位雅各显现,也许对他今后的职责作出特别的指示(林前5:7)。保罗说他是教会三根柱石之首(加2:9)。从各方面因素来考虑,这位雅各最有可能向各教会自称是“作上帝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雅1:1)。

但这位雅各是亚勒腓的儿子还是主的兄弟呢?有利于说他是亚勒腓儿子的事实是:一位身列十二使徒之中的雅各,居然很快从记录中消失,甚至没有提到他的死,而另一位雅各则不经任何介绍就出现在显著的地位上,这似乎是不合情理的(徒1:13,14;徒12:17)。在另一方面,有一些证据则有利于证明这位雅各是耶稣的兄弟。保罗在加拉太2章中提到教会的领袖雅各,是在加拉太1章中提到主的兄弟雅各以后不久,虽不能确证,但给人的印象是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同一个人。此外,约瑟弗斯所记主的兄弟雅各之死的故事,暗示他是教会的一位领袖(约瑟弗斯《犹太古事史》卷二十9.1)。此外,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的基督教传统说法也说,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雅各就是主的兄弟(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二23页)。

早期的基督教作者关于这封书信的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们的错误主要在于把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约西的兄弟雅各当作一个人,或根据靠不住的结论,说加1:19和加2:9的雅各是一个人。

约瑟弗斯说到“那称为基督的耶稣的兄弟”雅各的死发生在腓斯都死后阿比纳斯继任之前(公元62年)。雅各是被石头打死的(《犹太古事史》卷二十9.1)。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约西的兄弟雅各死况的真实记录,但尤西比乌却把这用在耶路撒冷的领袖,“正义者”雅各身上,引用了另一段在任何已知的约瑟弗斯的著作找不到的文字(《教会史》卷二23)。

尤西比乌还说,圣书表明那位先从基督和众使徒那里接受耶路撒冷监督职务的雅各就是“基督的一个兄弟”(同上卷七19)。他以圣经作为权威。他还说保罗认为“正义者”雅各就是“主的兄弟”雅各(同上卷二1),再一次作出超越他所依据材料的推测。但是在另一个地方尤西比乌又说雅各据说是救主的兄弟之一,暗示他为七十门徒之一。他称雅各为“主的兄弟”,“约瑟的儿子”和“正义者”(同上),还说雅各是耶路撒冷陷落以前不久殉身的(公元70年),革罗罢的儿子西缅(有人说是救主的表兄弟)继承雅各担任耶路撒冷的监督(同上卷三11),所以关于雅各的死期,他与约瑟弗斯的说法是矛盾的。他还提到西缅是革罗罢的儿子,犹大是基督的亲兄弟(同上卷三19,20,22,32)。他引用赫吉西帕斯的话来支持自己关于西缅是革罗罢的儿子,革罗罢是耶稣叔叔的结论(同上卷三32)。他还用赫吉西帕斯的话说西缅是雅各的表兄弟(同上卷四22)。他引用了赫吉西帕斯关于雅各生与死的著名记录,尽管根据上下文,这段记录显而易见是歪曲事实,大大夸张了的(同上卷二23)。

尤西比乌引用克莱门特的话支持自己关于两个雅各的说法:一位是“正义者”雅各,是被用漂洗工的棍子打死的,另一位是被砍头的(同上卷二1)。他说第一位是主的兄弟,尽管克莱门特没有这样说。在同一章中他引用克莱门特的话说:“彼得,[西比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在主升天之后不再争夺荣誉了,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救主所赐的尊荣。他们选正义者雅各为耶路撒冷的监督。”

外传《希伯来人福音》记载正义者雅各曾发誓从主喝杯到见主复活这段时间里不吃饭,这里显然把他列入出席主晚餐的十二位门徒之中。关于耶稣向他显现是这样记载的: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掰开递给正义者雅各说:‘我的兄弟,吃了你的饼吧,因为人子已经从死里复活了。’”这里“我的兄弟”的称呼被人理解为这位雅各是主的兄弟。显然,这类圣经以外的材料对于确定《雅各书》作者的身份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说《雅各书》为主的兄弟所著,最大的问题也许是书信的语言和文体表明作者有相当的希腊文学写作能力,不仅词汇丰富,而且明显带有希腊讽刺文学的风格──这是一种普遍的伦理性讲辞。主的兄弟不大会有写出这样作品的背景。他是加利利木匠的儿子,显然只熟悉犹太的文化。但在这一点上是不能下结论的,因为有关的争论所依据的多为不知道的材料,而非已知的材料。

总之,《雅各书》的作者问题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也许作者是新约中其他地方提到的三位主要的雅各中的一位。


三、历史背景

书信中的许多地理名词暗示写信的地点是巴勒斯坦。可以推测作者住在盛产油,酒和无花果的地方,但离海不远。附近有一些又咸又苦的水泉。这里常常干旱,雨水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办法确定写信的年代。如上所述,写信的时候教会里似乎只有一位起主要作用的雅各,所以应该是公元44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殉身以后。信内的证据表明写信时间较早,因没提到任何较大的外邦基督徒团体,或与外邦人有关的问题。教会仍设在会堂里,但基督教却已广泛传播(徒2:9-11;徒4:36;徒9:2,10,14,19,26;徒11:19:20)。书信的大意是:基督教是所有犹太真信仰的顶峰。


四、主题

这是一封有关基督教信仰实际的书信,说明真正活泼的信仰会在信徒生活上产生什么结果和行为。信中侧重于对比真假信仰的表现和结果。这封讲道式的书信充满优美动人的例证,文体简朴而又直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但又显不出刻意编排的痕迹。他心有所触,就随意地把讲题表述出来,信中多处引用福山宝训的内容,兹罗列部分如下:

太5:3     雅2:5;1:9

4      4:9

7,9     2:13;1:17

8      4:8

9      3:18

11,12    1:2;5:10,12

19      1:19-25;2:10,11

22      1:20

27      2:10,11

34      5:12

48      1:4

6:15      2:13

19      5:2

24      4:4

25      4:13-16

7:1      3:1;4:11

2      2:13

7,11     1:5,17

8      4:3

12      2:8

16      3:12

21-26    1:22;2:14;5:7-9

这封书信中有许多地方与保罗的著作(如雅1:22,参罗2:13)和彼得的著作(如雅4:7,参彼前5:8,9)一致。


五、纲要

(一)问安 雅1:1

(二)试探 雅1:2-18

1. 需要忍耐和智慧 雅1:2-8

2. 忍受地上的痛苦,且要经得起高升 雅1:9-12

3. 试探的来源 雅1:13-18

(三)真宗教的证据 雅1:19-27

1. 要听而不要说 雅1:19-22

2. 要听也要行 雅1:23-27

(四)对于早期教会共同危险的警告 雅2:1-5:7

1. 不要尊重个人 雅2:1-13

2. 反对单单口头上的信仰 雅2:14-26

1)信心没有行为毫无价值 雅2:14-20

2)产生行为的真信仰的例子 雅2:21-26

3. 防止舌头犯罪 雅3:1-18

1)控制舌头,尤其是自己的教训 雅3:1,2

2)话语合宜与不合宜的实例 雅3:3-12

3)劝人举止合宜,包括言语在内 雅3:13-18

4. 反对在弟兄中间互相争执斗殴 雅4:1-17

1)争执和追求私利的根源 雅4:1-4

2)劝人顺服上帝 雅4:5-10

3)劝人不要讲坏话 雅4:11-12

4)劝人不要傲慢地自夸 雅4:13-17

5. 反对诈取钱财,滥用财富 雅5:1-6

(五)最后的劝勉 雅5:7-20

1. 需要忍耐直到主来 雅5:7-11

2. 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举止合宜 雅5:12,13

3. 祈祷是帮助病人的有效方法 雅5:14-18

4. 劝人为救别人而工作 雅5:19,20

和合本雅1:1 作 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拼音版雅1:1 Zuò shén hé zhǔ Yēsū Jīdū púrén de Yǎgè, qǐng sǎn zhù shí èr ge zhīpaì zhī rén de ān.

吕振中雅1:1 上帝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给散侨中的十二支派请安。

新译本雅1:1 神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向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问安。

现代译雅1:1 我雅各是上帝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我问候散居在全世界的上帝的子民。

当代译雅1:1 作上帝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问候你们因被逐而散居世界各地的以色列同胞。

思高本雅1:1 天主及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伯,祝散居的十二支派安好。

文理本雅1:1 上帝及主耶稣基督之仆雅各、请十二支之散处者安、

修订本雅1:1 上帝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问候散居在各处的十二个支派的人。

KJV 英雅1:1 James, a servant of God and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to the twelve tribes which are scattered abroad, greeting.

NIV 英雅1:1 James, a servant of God and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To the twelve tribes scattered among the nations: Greetings.

和合本雅1: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拼音版雅1:2 Wǒde dìxiōng men, nǐmen luò zaì bǎibān de shìliàn zhōng, dōu yào yǐwéi dà xǐlè.

吕振中雅1:2 我的弟兄们,你们碰见各种试炼(与下『试诱』一词同字),要认为是大喜事,

新译本雅1:2 我的弟兄们,你们遭遇各种试炼的时候,都要看为喜乐;

现代译雅1:2 弟兄们,你们遭遇各种试炼,应该认为是可庆幸的事,

当代译雅1:2 弟兄姊妹啊,当你们遭遇各种磨炼的时候,都要以为是值得喜乐的。

思高本雅1:2 我的弟兄们,几时你们落在各种试探 ,要认为是大喜乐,

文理本雅1:2 我兄弟乎、尔罹诸试、当悉以为乐、

修订本雅1:2 我的弟兄们,你们遭受各种试炼时,都要认为是大喜乐,

KJV 英雅1:2 My brethren, count it all joy when ye fall into divers temptations;

NIV 英雅1:2 Consider it pure joy, my brothers, whenever you face trials of many kinds,

和合本雅1: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拼音版雅1:3 Yīnwei zhīdào nǐmen de xìnxīn jīngguò shìyàn jiù shēng rennaì.

吕振中雅1: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被试验及格,就能生有坚忍。

新译本雅1: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考验,就产生忍耐。

现代译雅1: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了考验就会产生忍耐。

当代译雅1:3 要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考验,才会产生忍耐;

思高本雅1:3 因为你们应知道:你们的信德受过考验, 能生出坚忍。

文理本雅1:3 因知尔信之经验、乃致忍也、

修订本雅1: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考验,就生忍耐。

KJV 英雅1:3 Knowing this, that the trying of your faith worketh patience.

NIV 英雅1:3 because you know that the testing of your faith develops perseverance.

和合本雅1: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拼音版雅1:4 Dàn rennaì ye dāng chénggōng, shǐ nǐmen chéngquán wánbeì, haó wú quē qiàn.

吕振中雅1:4 但也要使坚忍有完全的功用,好使你们完全又完整,各方面都没有缺欠。

新译本雅1:4 但忍耐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原文作“有完全的功效”),使你们可以完全,毫无缺乏。

现代译雅1:4 你们要忍耐到底才能达到十全十美、没有缺欠的地步。

当代译雅1:4 而且还要坚忍到底,使你们在灵性上成熟和完全,没有缺乏。

思高本雅1:4 但这坚忍又必须有完美的实行,好使你们既成全而又完备,毫无缺欠。

文理本雅1:4 惟使忍成功、致尔完全无缺、○

修订本雅1:4 但要让忍耐发挥完全的功用,使你们能又完全又完整,一无所缺。

KJV 英雅1:4 But let patience have her perfect work, that ye may be perfect and entire, wanting nothing.

NIV 英雅1:4 Perseverance must finish its work so that you may be mature and complete, not lacking anything.

和合本雅1:5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 神,主就必赐给他。

拼音版雅1:5 Nǐmen zhōngjiān ruò yǒu quē shǎo zhìhuì de, yīngdāng qiú nà hòu cì yǔ zhòngrén, ye bú chìzé rén de shén, zhǔ jiù bì cìgei tā.

吕振中雅1:5 你们中间若有欠缺智慧的,他应当从那大量赐予万人而不斥责人的上帝求,就必有所赐给他的。

新译本雅1:5 你们中间若有人缺少智慧,就当向那厚赐众人,而且不斥责人的 神祈求,他就必得着。

现代译雅1:5 如果你们当中有缺少智慧的,应该向上帝祈求,他会赐智慧给你们,因为他乐意丰丰富富地赐给每一个人。

当代译雅1:5 如果在你们当中有谁缺少智慧,他就应该祈求那位乐意厚赐给人,而且不苛刻责备人的上帝,就必定得着。

思高本雅1:5 你们中谁若缺乏智慧,就该向那慷慨施恩於众人,而从不责斥的天主祈求,天主必赐给他。

文理本雅1:5 尔中若有缺于智者、当求上帝、彼博施于众、不责乎人、必赐之焉、

修订本雅1:5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该求那厚赐与众人又不斥责人的上帝,上帝必赐给他。

KJV 英雅1:5 If any of you lack wisdom, let him ask of God, that giveth to all men liberally, and upbraideth not; and it shall be given him.

NIV 英雅1:5 If any of you lacks wisdom, he should ask God, who gives generously to all without finding fault,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him.

和合本雅1:6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拼音版雅1:6 Zhǐyào píng zhe xìnxīn qiú, yídiǎn bù yíhuò. yīnwei nà yíhuò de rén, jiù xiàng hǎi zhōng de bō làng, beì fēng chuī dòng fānteng.

吕振中雅1:6 不过他总要用信心求,一点也不疑惑;因为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大浪被风吹荡翻腾。

新译本雅1:6 可是,他应该凭着信心祈求,不要有疑惑;因为疑惑的人,就像被风吹荡翻腾的海浪。

现代译雅1:6 不过,你们要凭着信心求,不可有丝毫疑惑;疑惑的人好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不已。

当代译雅1:6 他一定要凭着信心,毫不疑惑地去祈求;因为疑惑的人,就像海上随风翻腾的波涛一般。

思高本雅1:6 不过,祈求时要有信心,决不可怀疑,因为怀疑的人,就像海 的波涛,被风吹动,翻腾不已。

文理本雅1:6 但其求也、宜信而无疑、盖疑者譬之海浪、风激而荡漾、

修订本雅1:6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也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KJV 英雅1:6 But let him ask in faith, nothing wavering. For he that wavereth is like a wave of the sea driven with the wind and tossed.

NIV 英雅1:6 But when he asks, he must believe and not doubt, because he who doubts is like a wave of the sea, blown and tossed by the wind.

和合本雅1:7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拼音版雅1:7 Zhèyàng de rén, búyào xiǎng cóng zhǔ nàli dé shénme.

吕振中雅1:7 那种人别想要从主那里得到什么了;

新译本雅1:7 那样的人,不要想从主得到什么;

现代译雅1:7 这样的人叁心两意,摇摆不定,别希望从主那里得到甚麽。

当代译雅1:7 这种人叁心两意,没有定见,必不能从主那里得到甚麽。

思高本雅1:7 这样的人,不要妄想从主那里得到什麽。

文理本雅1:7 斯人勿意有获于主、

修订本雅1:7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到什么。

KJV 英雅1:7 For let not that man think that he shall receive any thing of the Lord.

NIV 英雅1:7 That man should not think he will receive anything from the Lord;

和合本雅1:8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拼音版雅1:8 Xīnhuái èr yì de rén, zaì tā yīqiè suǒ xíng de lù shang, dōu méiyǒu déngjiàn.

吕振中雅1:8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所行的一切路上都摇荡不定。

新译本雅1:8 因为三心两意的人,在他的一切道路上,都摇摆不定。

现代译雅1:8 这样的人叁心两意,摇摆不定,别希望从主那里得到甚麽。

当代译雅1:8 这种人叁心两意,没有定见,必不能从主那里得到甚麽。

思高本雅1:8 叁心两意的人,在他一切的行径上,易变无定。

文理本雅1:8 贰心之人、所行无定、○

修订本雅1:8 三心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摇摆不定。

KJV 英雅1:8 A double minded man is unstable in all his ways.

NIV 英雅1:8 he is a double-minded man, unstable in all he does.

和合本雅1: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

拼音版雅1:9 Bēiwēi de dìxiōng shēng gāo, jiù gāi xǐlè.

吕振中雅1:9 让做弟兄者夸耀吧!卑微的要因他的崇高而夸耀;

新译本雅1:9 卑微的弟兄应当以高升为荣;

现代译雅1:9 贫穷的弟兄蒙上帝提升,应该高兴;

当代译雅1:9 卑微的弟兄被提升,应当快乐;

思高本雅1:9 贫贱的弟兄,要因高升而夸耀;

文理本雅1:9 兄弟之卑者、当因升高而乐、

修订本雅1:9 卑微的弟兄要因高升而夸耀,

KJV 英雅1:9 Let the brother of low degree rejoice in that he is exalted:

NIV 英雅1:9 The brother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ought to take pride in his high position.

和合本雅1:10 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因为他必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拼音版雅1:10 Fùzú de jiàng bēi, ye gāi rúcǐ. yīnwei tā bìyào guò qù, rútóng cǎo shang de huā yíyàng.

吕振中雅1:10 富足的也要因自己的降卑而夸耀;因为有财富的人必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新译本雅1:10 富足的也不应该以降卑为辱;因为他如同草上的花,必要过去。

现代译雅1:10 富有的人被贬低,也该这样。富有的人要像野花一样凋谢。

当代译雅1:10 富有的弟兄被贬抑,也要抱着同样的态度。因为富贵荣华都会像花草一样衰残;

思高本雅1:10 富有的,却要因自卑而夸耀,因为它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文理本雅1:10 富者降卑亦然、以其如草花将逝也、

修订本雅1:10 富足的却要因被降卑而夸耀,因为富足的人要消逝,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KJV 英雅1:10 But the rich, in that he is made low: because as the flower of the grass he shall pass away.

NIV 英雅1:10 But the one who is rich should take pride in his low position, because he will pass away like a wild flower.

和合本雅1:11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

拼音版雅1:11 Taìyáng chūlai, rè fēng guā qǐ, cǎo jiù kū gān, huā ye diāoxiè, meiróng jiù xiāo méi le. nà fùzú de rén, zaì tā suǒ xíng de shì shang, ye yào zhèyàng shuāi cán.

吕振中雅1:11 日头一出,带着热风,便使那草枯乾;它的花就凋谢,它美丽的样子便消没了。富足的人正在进行他的事业时、也必这样衰残。

新译本雅1:11 太阳一出,热风一吹,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它的美容就消失了;富足的人也必在他的奔波经营中这样衰落。

现代译雅1:11 烈日一出,热风一吹,草木枯乾,花朵凋谢,所有的美就消失了。富有的人在事业上忙忙碌碌的时候,也会像花草一样,枯乾凋谢。

当代译雅1:11 当骄阳一出,热风一吹,草就乾枯,花也凋谢,美丽就消失了。有钱人也要在他所经营的事业上如此衰残。

思高本雅1:11 太阳一出来,带着热风,将草晒枯,它的花便凋谢了,它的美丽也消失了;富有的人在自己的行为上,也要这样衰落。

文理本雅1:11 盖日出风炎、则草枯花谢、秀色云亡、富者于其所为、其衰亦若是、○

修订本雅1:11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它美丽的样子就消失了;那富足的人在他一生的奔波中也要这样衰残。

KJV 英雅1:11 For the sun is no sooner risen with a burning heat, but it withereth the grass, and the flower thereof falleth, and the grace of the fashion of it perisheth: so also shall the rich man fade away in his ways.

NIV 英雅1:11 For the sun rises with scorching heat and withers the plant; its blossom falls and its beauty is destroyed. In the same way, the rich man will fade away even while he goes about his business.

和合本雅1:12 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

拼音版雅1:12 Renshòu shìtan de rén shì yǒu fú de. yīnwei tā jīngguò shìyàn yǐhòu, bì dé shēngmìng de guānmiǎn, zhè shì zhǔ yīngxǔ gei nàxiē aì tā zhī rén de.

吕振中雅1:12 坚心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既被试验为良好,便可得着生命的华冠,就是上帝应许给爱他的人的。

新译本雅1:12 能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考验之后,必得着生命的冠冕,这冠冕是主应许给爱他的人的。

现代译雅1:12 遭受试炼而忍耐到底的人有福了;因为通过考验之后,他将领受上帝所应许那生命的冠冕。

当代译雅1:12 在试探中仍能持久站稳的人有福了,因为如果他经得起考验,就必定得到主答应赐给那些爱他的人的生命冠冕。

思高本雅1:12 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既经得起考验,必能得到主向爱他的人,所预许的生命之冠。

文理本雅1:12 忍试者福矣、盖既经验、必受维生之冕、即主所许于爱己者、

修订本雅1:12 忍受试炼的人有福了,因为他经过考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爱他之人的。

KJV 英雅1:12 Blessed is the man that endureth temptation: for when he is tried, he shall receive the crown of life, which the Lord hath promised to them that love him.

NIV 英雅1:12 Blessed is the man who perseveres under trial, because when he has stood the test, he will receive the crown of life that God has promised to those who love him.

和合本雅1:13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 神试探”,因为 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

拼音版雅1:13 Rén beì shìtan, bùke shuō, wǒ shì beì shén shìtan. yīnwei shén bùnéng beì è shìtan, tā ye bú shìtan rén.

吕振中雅1:13 人被试诱,不可说「我是由上帝而被试诱的」,因为上帝不被恶试诱;他也不试诱人。

新译本雅1:13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被 神试探”;因为 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任何人。

现代译雅1:13 人如果经历这种试炼,不可以说:「上帝在试诱我;」因为上帝不受邪恶的试诱,也不试诱人。

当代译雅1:13 当人被试探的时候,切不可说:“是上帝在试探我的。”因为上帝不受邪恶所诱,也不试探人。

思高本雅1:13 人受诱惑,不可说:「我为天主所诱惑,」因为天主不会为恶事所诱惑,他也不诱惑人。

文理本雅1:13 见试者、勿谓我为上帝所试、盖上帝不试于恶、亦不试人、

修订本雅1:13 人被诱惑,不可说:"我是被上帝诱惑";因为上帝是不被恶诱惑的,他也不诱惑人。

KJV 英雅1:13 Let no man say when he is tempted, I am tempted of God: for God cannot be tempted with evil, neither tempteth he any man:

NIV 英雅1:13 When tempted, no one should say, "God is tempting me." For God cannot be tempted by evil, nor does he tempt anyone;

和合本雅1:14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拼音版雅1:14 Dàn gèrén beì shìtan, nǎi shì beì zìjǐ de sīyù qiā yǐnyòu huò de.

吕振中雅1:14 各人被试诱,都是被自己的私欲所勾引所饵诱;

新译本雅1:14 每一个人受试探,都是被自己的私欲所勾引诱惑的。

现代译雅1:14 一个人受试诱,是被自己的欲望勾引去的。

当代译雅1:14 其实,每个被恶诱惑的人,都是被本身的情欲怂恿诱惑的。

思高本雅1:14 每个人受诱惑,都是为自己的私欲所勾引,所饵诱;

文理本雅1:14 凡为己欲所诱惑者、乃见试也、

修订本雅1:14 但每一个人被诱惑是因自己的私欲牵引而被诱惑的。

KJV 英雅1:14 But every man is tempted, when he is drawn away of his own lust, and enticed.

NIV 英雅1:14 but each one is tempted when, by his own evil desire, he is dragged away and enticed.

和合本雅1: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拼音版雅1:15 Sīyù jì huái le tāi, jiù shēng chū zuì lái. zuì jì zhǎng chéng, jiù shēng chū sǐ lái.

吕振中雅1:15 然后私欲受了孕,才产生罪;罪既长成,就产出死来。

新译本雅1:15 私欲怀了胎,就生出罪;罪长成了,就产生死亡。

现代译雅1:15 他的欲望怀了胎,生出罪恶,罪恶一旦长成就产生死亡。

当代译雅1:15 当私欲发动,便生出罪行;罪行形成,便引致死亡。

思高本雅1:15 然後,私欲怀孕,便产生罪恶;罪恶完成之後, 遂生出死亡来。

文理本雅1:15 欲既孕、则生罪、罪既成、则产死、

修订本雅1: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KJV 英雅1:15 Then when lust hath conceived, it bringeth forth sin: and sin, when it is finished, bringeth forth death.

NIV 英雅1:15 Then, after desire has conceived, it gives birth to sin; and sin, when it is full-grown, gives birth to death.

和合本雅1: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

拼音版雅1:16 Wǒ qīnaì de dìxiōng men, búyào kàn cuò le.

吕振中雅1:16 我亲爱的弟兄们,别自己错误了。

新译本雅1: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

现代译雅1: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被愚弄了!

当代译雅1:16 亲爱的弟兄姊妹,不要看错了。

思高本雅1: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切不要错误!

文理本雅1:16 我所爱之兄弟乎、毋迷误、

修订本雅1: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被欺骗了。

KJV 英雅1:16 Do not err, my beloved brethren.

NIV 英雅1:16 Don't be deceived, my dear brothers.

和合本雅1:17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拼音版雅1:17 Gèyàng mei shàn de ēncì, hé gèyàng quánbeì de shǎngcì, dōu shì cóng shàng tóu lái de. cóng zhòng guāng zhī fù nàli jiàng xià lái de. zaì tā bìng méiyǒu gǎibiàn, ye méiyǒu zhuàndòng:zhuǎndòng de yǐngér.

吕振中雅1:17 一切美好的施与和各样完美的恩赏、都是从上头、从众光之父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变换或转动之阴影。

新译本雅1:17 各样美好的赏赐,各样完备的恩赐,都是从上面、从众光之父降下来的,他本身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子。

现代译雅1:17 一切美善的事物和各样完美的恩赐都是从天上来的,是从天父来的;他是一切光的创造主。他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子。

当代译雅1:17 每一样完美的恩赐,都是从天上,就是一切光明之源的天父那里来的。他永远不改变,也没有丝毫变动的迹象。

思高本雅1:17 一切美好的赠与,一切完善的恩赐,都是从上,从光明之父降下来的,在他内没有变化或转动的阴影。

文理本雅1:17 凡美善之施、纯全之赉、皆由于上、自光明之父而降、彼无变易、亦无移影、

修订本雅1:17 各样美善的恩泽和各样完美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KJV 英雅1:17 Every good gift and every perfect gift is from above, and cometh down from the Father of lights, with whom is no variableness, neither shadow of turning.

NIV 英雅1:17 Every good and perfect gift is from above, coming down from the Father of the heavenly lights, who does not change like shifting shadows.

和合本雅1: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拼音版雅1:18 Tā àn zìjǐ de zhǐyì, yòng zhēn dào shēng le wǒmen, jiào wǒmen zaì tā suǒ zào de wànwù zhōng, hǎoxiàng chū shú de guǒzi.

吕振中雅1:18 他照他的意思、用真理之道生了我们,要使我们做他所创造的万物中一种初熟的果子。

新译本雅1:18 他凭着自己的旨意,借着真理的道生了我们,使我们作他所造的万物中初熟的果子。

现代译雅1:18 他按照自己的旨意,藉着真理的话创造了我们,使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居首位。

当代译雅1:18 他按照自己的旨意,藉着真理,使我们成为他的儿女;在他所造的万物之中,好像初熟的果实一样。

思高本雅1:18 他自愿用真理之言生了我们,为 使我们成为他所造之物中的初果。

文理本雅1:18 且循己旨、以真道生我侪、俾于其所造者、犹初实之果焉、○

修订本雅1: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理的道生了我们,使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成为初熟的果子。

KJV 英雅1:18 Of his own will begat he us with the word of truth, that we should be a kind of firstfruits of his creatures.

NIV 英雅1:18 He chose to give us birth through the word of truth, that we might be a kind of firstfruits of all he created.

和合本雅1:19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

拼音版雅1:19 Wǒ qīnaì de dìxiōng men, zhè shì nǐmen suǒ zhīdào de. dàn nǐmen gèrén yào kuaì kuaì de tīng, màn màn de shuō, màn màn de dòngnù.

吕振中雅1:19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要明白。各人要敏于听,不要急于说,不要急于发怒。

新译本雅1:19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要知道,人人都应该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一点动怒;

现代译雅1:19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随时聆听别人的意见,不急急於发言,更不要轻易动怒。

当代译雅1:19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们无论在甚麽事上,都应该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思高本雅1:19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要知道:每人都该敏於听教,迟於发言,迟於动怒,

文理本雅1:19 我所爱之兄弟其知之、各宜疾于听、徐于言、缓于怒、

修订本雅1:19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要明白:你们每一个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KJV 英雅1:19 Wherefore, my beloved brethren, let every man be swift to hear, slow to speak, slow to wrath:

NIV 英雅1:19 My dear brothers, take note of this: Everyone should be quick to listen, slow to speak and slow to become angry,

和合本雅1: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 神的义。

拼音版雅1:20 Yīnwei rén de nùqì, bìng bù chéngjiù shén de yì.

吕振中雅1:20 因为人的忿怒并不能生出上帝所要求的正义来。

新译本雅1:20 因为人的忿怒并不能成全 神的义。

现代译雅1:20 人的怒气并不能达成上帝公义的目的。

当代译雅1:20 因为人的愤怒实在不能伸张上帝的公义。

思高本雅1:20 因为人的忿怒,并不成全天主的正义。

文理本雅1:20 盖人之怒、非成上帝之义也、

修订本雅1: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能实现上帝的义。

KJV 英雅1:20 For the wrath of man worketh not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NIV 英雅1:20 for man's anger does not bring about the righteous life that God desires.

和合本雅1:21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拼音版雅1:21 Suǒyǐ nǐmen yào tuō qù yīqiè de wūhuì, hé yíng yú de xiéè, cún wēnróu de xīn lǐngshòu nà suǒ zāizhòng de dào, jiù shì néng jiù nǐmen línghún de dào.

吕振中雅1:21 所以你们既脱去了一切垢污和滋生蔓延的恶毒,就该以柔和之心接受那钉根在你们心里的道,那能救你们、的道。

新译本雅1:21 所以你们应当摆脱一切污秽和所有的邪恶,以温柔的心领受 神栽种的道;这道能救你们的灵魂。

现代译雅1:21 所以,你们要挣脱一切不良的习惯和邪恶的行为,用顺服的心接受上帝种在你们心里的道,就是那能够拯救你们的道。

当代译雅1:21 你们要除去所有的污秽和剩存的邪恶,谦逊地领受那已经栽种在你们心里的真道,这真道能救你们的灵魂。

思高本雅1:21 因此,你们要脱去一切不洁和种种恶习,而以柔顺之心,接受那种在你们心 ,而能救你们灵魂的圣言。

文理本雅1:21 故宜去诸污秽恶慝、以谦和承所种之道、即能救尔灵者、

修订本雅1:21 所以,你们要除去一切的污秽和累积的恶毒,要存温柔的心领受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KJV 英雅1:21 Wherefore lay apart all filthiness and superfluity of naughtiness, and receive with meekness the engrafted word, which is able to save your souls.

NIV 英雅1:21 Therefore, get rid of all moral filth and the evil that is so prevalent and humbly accept the word planted in you, which can save you.

和合本雅1: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拼音版雅1:22 Zhǐshì nǐmen yào Hángdào, búyào dāndān tīng dào, zìjǐ qī hǒng zìjǐ.

吕振中雅1:22 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来迷惑自己。

新译本雅1:22 你们应该作行道的人,不要单作听道的人,自己欺骗自己;

现代译雅1:22 但是,你们不要欺骗自己,以为只要听道就够了;相反地,你们必须行道。

当代译雅1:22 你们务要把所听到的道实行出来,不要听过就算,那就成了自己欺骗自己。

思高本雅1:22 不过,你们应按这圣言来实行,不要只听,自己欺骗自己;

文理本雅1:22 惟宜行道、不第闻之而自欺也、

修订本雅1:22 但是,你们要作行道的人,不要只作听道的人,自己欺骗自己。

KJV 英雅1:22 But be ye doers of the word, and not hearers only, deceiving your own selves.

NIV 英雅1:22 Do not merely listen to the word, and so deceive yourselves. Do what it says.

和合本雅1: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拼音版雅1:23 Yīnwei tīng dào ér bù Hángdào de, jiù xiàng rén duì zhe jìngzi kàn zìjǐ benlái de miànmù.

吕振中雅1:23 因为人若只是听道、而不实行,就像一个人用镜子察看自己生来的面貌。

新译本雅1:23 因为人若只作听道的人,不作行道的人,他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貌,

现代译雅1:23 那听道而不去实行的,正像一个人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面目,

当代译雅1:23 至於那些听道而不行道的人,他们好像人照镜子一样,

思高本雅1:23 因为,谁若只听圣言而不去实行,他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照自己生来的面貌,

文理本雅1:23 盖闻道而不行者、犹人观其本来面目于镜、

修订本雅1:23 因为只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观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KJV 英雅1:23 For if any be a hearer of the word, and not a doer, he is like unto a man beholding his natural face in a glass:

NIV 英雅1:23 Anyone who listens to the word but does not do what it says is like a man who looks at his face in a mirror

和合本雅1: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拼音版雅1:24 Kànjian, zǒu hòu, suíjí wàng le tāde xiàngmào rúhé.

吕振中雅1:24 一察看了,便走开,随即忘了自己是什么样子。

新译本雅1:24 看过走开以后,马上就忘记自己的样子。

现代译雅1:24 端详了一会儿,然后走开,立刻忘了自己的长相。

当代译雅1:24 看过了,就走开,随即忘记了自己的容貌是怎麽样的;

思高本雅1:24 照完以後,就离去,遂即忘却了自己是什麽样子。

文理本雅1:24 既观而往、遂忘其何若矣、

修订本雅1:24 注视后,就离开,立刻忘了自己的相貌如何。

KJV 英雅1:24 For he beholdeth himself, and goeth his way, and straightway forgetteth what manner of man he was.

NIV 英雅1:24 and, after looking at himself, goes away and immediately forgets what he looks like.

和合本雅1:25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拼音版雅1:25 Wéiyǒu nà xiángxì chákàn nà quánbeì shǐ rén zìyóu zhī lǜfǎ de, bìngqie shícháng rúcǐ, zhè rén jì bú shì tīng le jiù wàng, nǎi shì shízaì xíng chūlai, jiù zaì tā suǒ xíng de shì shang bìrán dé fú.

吕振中雅1:25 惟独详细察看完全的律法、使人自由的律法,并且恒常遵守着,不是听了就忘掉,乃是实实在在行出来的;这人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有福。

新译本雅1:25 唯有详细察看那使人自由的全备的律法,并且时常遵守的人,他不是听了就忘记,而是实行出来,就必因自己所作的蒙福。

现代译雅1:25 但是,严密查考那完整又使人得自由的法则而谨守的人,不是听了就忘掉,而是切实行道的人;这样的人在他所做的事上一定蒙上帝赐福。

当代译雅1:25 惟有不断考究那全备使人自由的律法的人,才不是单单听了就忘,而且能够在生活上实践出来,这样做就会在他所做的事情上得福。

思高本雅1:25 至於那细察赐予自由的完美法律,而又保持不变,不随听随忘,却实际力行的,这人因他的作为必是有福的。

文理本雅1:25 惟察夫纯全之律、乃使人自由者、且恒于是、非闻而忘、乃遵而行者、斯人于其所为、必获福矣、

修订本雅1:25 惟有查看那完美、使人自由的律法,并且时常遵守的,他不是听了就忘,而是切实行出来,这样的人在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

KJV 英雅1:25 But whoso looketh into the perfect law of liberty, and continueth therein, he being not a forgetful hearer, but a doer of the work, this man shall be blessed in his deed.

NIV 英雅1:25 But the man who looks intently into the perfect law that gives freedom, and continues to do this, not forgetting what he has heard, but doing it--he will be blessed in what he does.

和合本雅1: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拼音版雅1:26 Ruò yǒu rén zì yǐwéi qiánchéng, què bù lēi zhù tāde shétou, fǎn qī hǒng zìjǐ de xīn, zhè rén de qiánchéng shì xū de.

吕振中雅1:26 若有人自以为是热心宗教,却不勒制自己的舌头,反而欺骗了自己的心,这人的宗教就徒劳无效了。

新译本雅1:26 如果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约束他的舌头,反而自己欺骗自己,这人的虔诚是没有用的。

现代译雅1:26 谁自以为虔诚,却不管束自己的舌头,便是欺骗自己;他的虔诚毫无价值。

当代译雅1:26 又如果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谨慎自己的舌头,就等於是自己欺骗自己,他的所谓“虔诚”也算不得甚麽。

思高本雅1:26 谁若自以为虔诚,却不箝制自己的唇舌,反而欺骗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便是虚假的。

文理本雅1:26 人若自以为敬虔、而不扪其舌、自欺其心、其敬虔乃虚矣、

修订本雅1: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自己的舌头,反欺骗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徒然的。

KJV 英雅1:26 If any man among you seem to be religious, and bridleth not his tongue, but deceiveth his own heart, this man's religion is vain.

NIV 英雅1:26 If anyone considers himself religious and yet does not keep a tight rein on his tongue, he deceives himself and his religion is worthless.

和合本雅1:27 在 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拼音版雅1:27 Zaì shén wǒmen de fù miànqián, nà qīngjié méiyǒu diànwū de qiánchéng, jiù shì kàn gù zaì huànnàn zhōng de gūér guǎfu, bìngqie bǎoshǒu zìjǐ bù zhānrǎn shìsú.

吕振中雅1:27 在父上帝看来、看望孤儿寡妇在苦难中、并且保守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这就是洁净而不梁污的宗教了。

新译本雅1:27 在父 神看来,纯洁无玷污的虔诚,就是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被世俗所污染。

现代译雅1:27 在父上帝眼中,那纯洁没有缺点的虔诚便是:照顾在苦难中的孤儿寡妇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

当代译雅1:27 至於真正虔诚的人,在父我们的上帝看来,就是那些有实际行动,肯照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能洁身自爱,不染世俗的人。

思高本雅1:27 在天主父前,纯正无瑕的虔诚,就是看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

文理本雅1:27 夫眷顾孤寡于彼患难之间、且自守不为斯世所染者、此则于我父上帝前、为纯洁无玷之敬虔也、

修订本雅1:27 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KJV 英雅1:27 Pure religion and undefiled before God and the Father is this, To visit the fatherless and widows in their affliction, and to keep himself unspotted from the world.

NIV 英雅1:27 Religion that God our Father accepts as pure and faultless is this: to look after orphans and widows in their distress and to keep oneself from being polluted by the world.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