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重建於發展現狀之研究
作者:陈立言牧师 | 发布时间:2014-02-19
摘 要
安息日學事工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建立初期創立的卓越的佈道機構,至今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此項事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也展露上帝非凡的帶領。但是為什麼如今中國內地的安息日學事工看起來流於形式、不為人所重視呢?本研究力圖找尋安息日學事工的核心精神,發現在支離破碎的形式背後,仍蘊含無限生命力的安息日學的內涵。進而找回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重建過程中失落的方向。給予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學課同工支持與鼓勵。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已經初具規模的重建了起來。但是缺乏核心精神是第一障礙。無論是教會負責人、教員、或廣大教友,已經厭倦不冷不熱的狀態,安息日學事工請求培訓的呼聲很高。改革學課教材是改革的關鍵。
儘管安息日學客觀上起到“護教”標杆的作用,但是安息日學事工仍有其獨特的佈道角色要擔當的,在佈道的戰場上,安息日學的方方面面的工人都義不容辭、不得推諉。而最具有佈道性的就是安息日學事工團契的目標。安息日學,原本就是複臨信徒的聖經學校。這所學校沒有圍牆、超越課室、永不畢業,是最積極的創造。應該有一整套的安息日學培訓計畫實施,從負責人、教員的裝備,教員如何培訓組員成為新教員,組長如何在小組中培養組員作新組長。使安息日學成為一個具有生命不斷成長的佈道群體。
關鍵字: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非組織性地區、安息日學課事工、成人安息日學課
致 謝
感謝上帝使我有幸加入基督複臨安息日會這一持續到基督在來的福音運動團體。感謝上帝賜給我們安息日學事工這一佈道事工,並感動我去為這個事工在中國的復興而研究。
感謝在這個研究中,教導我明白如何進行研究,並給予我指導的陳廣慧院長。感謝幫助我找到安息日學文獻的吳偉進进牧師、焦望新牧師、秋松海牧師,解答我問題的沈金義牧師。
也深為感謝耐心回應我訪談的焦洪志牧師、鄭德彰牧師、梁傳善牧師、肖亦星牧師、洪小妹牧師、周小俊牧師、劉怡牧師、劉玉華牧師、張啟星長老、李宗江長老、邸永東長老、郭旖旎姐妹、馬山牧師、郭明光長老、林銳准牧師、魏博長老、朱建國長老、李宗順牧師、周朝牧師、王三小牧師、韓天曉弟兄、王正勇弟兄、蔡有才弟兄,謝謝他們對這次研究的支持!同時我深感他們積極的回應是出於他們對主耶穌的熱愛,對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熱愛,對安息日學事工的負擔。
完成這次研究也特別要感謝各地方認真回答問卷的70位安息日學教員,和160位學員弟兄姐妹,他們的回應都非常的鮮活、有生命,甚至我在研究安息日學事工被重建這個課題之前對這個事工充滿擔憂,看不到太大希望,但因著他們的回饋,我感到上帝的確親自設立了這一事工,只要祂的兒女忠心、悔改、齊心協力,安息日學事工將重新建立成為最有效的佈道機構。
最後我還要感謝我妻子林沙玫的協助與支持,她幫助我把許多問卷分類,非常的辛苦。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由複臨信徒的先賢所發起的安息日學事工,甚至比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成立還早近10年,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起初向世界各地的佈道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安息日學組織的形成與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組織的形成幾乎同步。甚至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此項事工的基礎上孕育出了整個教育體系。一直以來,安息日學事工都作為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向全球信徒陪靈的主要工具,指導全球信徒佈道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及兒童屬靈教育的指引,如今它也事實上成為了安息日會全球範圍作護教標杆。安息日學事工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重要事工之一。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傳入中國,安息日學當然是第一發展的本會事工。隨著教會的發展,安息日學事工也在各地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自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戰爭的摧殘和政治的動盪中幾乎被撲滅,安息日學也隨著整個教會的荒涼而被廢止。在那些歲月,前輩們用生命保存下來的信仰火種,終於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得到重生。在沒有機構、沒有神學、缺少受訓工人的情況下,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艱難的在各個方面重建起來了,其中安息日學事工的建立是教會重建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九七七年至今,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是怎樣恢復與推進安息日學事工的呢?這項事工的發展方向在多種困難制約下是否仍朝向原定目標?在引進高級學課以後很多教會安息日學事工都辦的不理想,這到底是怎麼造成的?是不是所有的教會的安息日學都辦得不好呢?有沒有成功的安息日學?他們的經驗是什麼?未來的安息日學事工應該朝什麼方向?這是筆者多年教牧工作想要解決的問題,也促成本人著手研究這一事工推進歷程及現狀的動機。本章第一節乃介紹此項研究的動機,第二節講述研究的目的,第三節對相關辭彙作明確的界定。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作為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一位牧者,主觀上很希望安息日學事工在歷史和國際上的成功也重現在中國的眾教會。然而根據我親身的經歷和許多觀察,國內很多教會開展學課事工離所既定的目標相差甚遠,甚至一些教會已然放棄這項事工。但也有一些教會非常肯定安息日學事工的作用,此項事工在那些地區也開展得不錯。安息日學事工既然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有史以來一直極力向全球宣導和開展的一項事工,它的價值和意義究竟何在?教會歷史中是怎樣體現的呢?而處於非組織性地區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推進安息日學事工的同時是否進行了此項事工的歷史及核心理念的相關培訓?是否當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教會的領袖們有了較清晰的研究以後會更有利於安息日學事工的發展呢?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處在非組織地區的中國安息日會,各地教會的情況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安息日學事工在各地的推進的歷程有哪些一致、哪些相似、哪些不同呢?制約許多地方安息日學事工發展的到底是什麼?是否相似的困難因為不同的應對方案而產生了及其不同的效果?安息日學事工究竟何去何從,或許研究此事工的推進歷程可以為日後安息日學事工改革方向的研究做一個鋪墊。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壹、總結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恢復及推廣安息日學事工的歷程
貳、總結在推廣安息日學事工過程中各教會普遍遇見的困難
三、總結在相似的困難中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肆、總結目前在此項事工的開展中普遍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此研究所使用之重要名詞釋義如下: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Seventh-day Adventist),屬於基督教。源於19世紀上半葉由美國發起波及全球的“複臨運動”,在1844年經歷大失望後,仍堅信基督復臨的一小群基督徒,在聖靈啟示下,他們流淚懇切禱告,研究聖經,重新發現了安息日、聖所、救贖計畫、審判、基督複臨等真理。原本旨在繼續複臨運動而不主張建立教派的複臨信徒人數漸多,為了現代真理更有效的傳揚漸漸形成組織,逐於一八六三年組織全球總會,立名為“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其名稱向世人宣告聖經的不變權威與上帝恩義兩全的聖德。該教會在信仰方面特別強調要尊重聖經,所以鼓勵信徒作聖經最好的跟隨者。其管理模式是信徒代表大會制。權力歸教會成員,但計畫和協調的責任卻由推選出來的人員負責。由地方教會、區會、聯合會、全球總會四級管理模式。全球總會:是級別最高的組織,總部設在華盛頓,由各分會按指定地域實施管理。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人數超過1900萬(歐美和白人近年已變成少數),在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駐有組織。除信徒聚會外,教會對外傳道的主力是教育、醫療、文字印刷、廣播和救災。
中國基督福臨安息日會(Seventh-day Adventist Of China),在中國簡稱“安息日會”。1887年至1949年,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從零開始曾逐漸被建造得較有規模。但1949年以來,由於特殊的國情,中國的安息日會的組織幾乎被解散。還保留下來的各個地方教會與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組織信仰上相同,卻無經濟、人事的管理關係。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中國各地再次發展起來以後,仍基本是各成體系,依照相關政策,不能建立統一的管理機制,教會間交流也很少。被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組織視為“非組織性地區”。由“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北亞太分會”設立在中國香港的“華安聯合會”自建立以來一直積極地與中國政府溝通,並力求給予國內各教會幫助和指導。
非組織性地區(Amorphous regions),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管理模式是信徒代表大會制。權力歸教會成員,但計畫和協調的責任卻由推選出來的人員負責。由地方教會、區會、聯合會、全球總會四級管理模式。在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駐有組織。但是一些國家由於他們獨特的政治環境,本地教會只能自行發展,幾乎不能與外界聯繫。這樣的情況程度不等的缺少組織,所有全球同步的事工都不容易開展,甚至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容易在信仰上極端或偏狹。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中國的各教會就是這樣,基本是各成體系,依照相關政策,不能建立統一的管理機制,教會間交流也很少,連代表性質的區會都還沒有成立,也不能直屬於任何境外機構。被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組織視為“非組織性地區”。
安息日學課事工(Sabbath School),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安息日學事工,創編於1852年,懷雅各牧師(James White),此項事工被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懷愛倫先知所肯定與支持,在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創立之初便建立起了全球組織。安息日學的使命是:構建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各地教會有系統的信徒培訓的學校,使每個學員研讀聖經、堅固信仰、實踐原則、建立屬靈的生命。其目標概括為四方面:1.指引信徒學習聖經真道(Study of the Word);2.建立複臨信徒的屬靈團契(Fellowship);3.向教會周圍的社區佈道(Community Outreach);4.向全世界宣教(World Mission Emphasis)。通常在各教會安息日學設有四個分校:兒童安息日學課(Children’s Divisions);少兒安息日學(World Mission Emphasis);青年安息日學(Youth and Young Adult Divisions);成年安息日學(Adult Division)。
成人安息日學事工(Adult Division),是安息日學事工中的一部分,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對世界各地的35歲以上成年會眾設計的聖經學校。其使命是:使成年信徒藉著學課的指引每日研究聖經、堅固信仰、構建基督徒團契、實踐信仰原則、在屬靈的生命上終身學習、不斷成長。其目標同“安息日學事工”。其教材被才稱為“安息日學高級學課”或“成人安息日學研經指引”( Adult Bible Study Guides),全球安息日學委員會提供給成人安息日學事工有四個版本的研經教材:學生版、老師版、容易閱讀版、大字印版。成人部門還提供專門的計畫安排和材料為安息日學校行動單位和小組活動。高級學課以季刊形式每季度出售給教員與學員。其教材是經過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謹慎約稿、審閱、定稿,最終成書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力圖以此季刊教材在全球複臨信徒中起到護教作用,即鞏固已知的聖經要道,並借此推廣已經論證的研經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安息日學的發起
想明白事物的現狀的原因,就必須查考事物開始,並究其發展的過程。而且除非已經到了令人痛苦,非研究不可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起,追究這件事物的始末由來。對於我來說,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事工就是這樣。在有限的史料的蛛絲馬跡中,我盡力找尋安息日學起初創立的初衷。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源自一場不平凡的運動,及十九世紀上半葉,像潮水一樣掃蕩了全地的,引發全世界千萬人悔改歸向上帝的基督複臨運動,而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獨特的安息日學也不同於一般教會主日學的意義。
一八五二年夏天,懷雅各牧師從紐約省的羅切斯特一路坐著馬車往緬因州的班哥(Bangor)地方去,此兩地相距有四五百多英里。他一面趕著馬車,一面靜靜地想著上帝的大工;那時候他心裏很為基督複臨信徒,尤其是為了一班青年人,聖靈給與他極重的負擔。這些青年人大多數在孩童時期是在父母長輩們的帶領下經歷複臨運動和一八四四年大失望的,在他們成長為青年的時候他們會怎樣看前輩們對聖經預言的信念呢?他們會怎麼看待他們父母的上帝?他們會怎麼看待三位天使的警告資訊呢?或許懷雅各想到,傳揚第三位天使的資訊如今應有這些年輕人也積極的參與才更有成效,但若是他們因無知而叛逆,離棄主,那將是多麼悲哀的事。他們父母們在失望的黑暗中再次被主光照,從主領受了聖經中有關聖所、安息日和一系列的真理,他們會繼承嗎?他們會像父母們一樣熱切的愛主,情願把生命及一切才能、精力奉獻與主,投身在傳福音偉大事業中嗎?懷雅各覺得他們研究《聖經》必需有一個良好的指導,並且也曉得欲補滿這種需要就必須預備一個課程。因此就在那一天,他在路旁吃了最簡單的一些食物後,便下手預備一些鼓勵人們循序研究《聖經》的大綱,這大綱後來就成為本會第一組的“安息日學課”。
“青年指導雜誌”也是與“安息日學課”同時出現的。這些課程起初就是登載於這種雜誌上。這雜誌本來是一種月刊,但它上面所登的,卻有每週的學課。懷牧師說“我們計畫每期要印出四五課的學課,每週一課。”第一組共有十九課,討論安息日、律法、基督的一生,和祂的第二次複臨。這些都是特別為青年人預備的;其實從前組織安息日學的初衷,就是要特別幫助青年人採用的計畫。
首先回應這組織安息日學的呼召的,就是紐約省的羅切斯特和巴克思喬(Buckas Bridge)兩地的信徒。那兩處的安息日學從一八五三年辦理到一八五四年。再過一年,報館遷到伯特克勒時在那裏就也組織了一個安息日學。
安息日學的初期就是與複臨信徒旗幟的傳承有關的。他當時的目標是使青年人通過查考聖經,喜歡思考聖經,改變生命的方向,與前輩們一同獻身,過成聖的生活,榮耀見證主的大愛,傳揚第三位天使的資訊及永遠的福音,預備迎見主複臨。有些人認為安息日學事工的異象一開始就是青年,所以安息日學理當是為青年設計的,這是不是就是上帝心中的安息日學的理想呢?隨著第三位天使資訊的傳揚,那些沒有經歷複臨運動的、沒有細緻查考聖所道理的人紛紛加入複臨信徒的大家庭,其中不僅是青年,也有幼年的、成年的、老年的信徒,他們也都蒙召投身在傳揚現代真理的行列中,並需要終身學習。且隨著複臨信徒的前輩們藉著不斷研究聖經,並預言之靈的引領,主給予亮光不斷增加、完善、成為系統,每一個複臨信徒,包括那些參加過米勒耳運動的元老們,都應該向聖經謙卑,作勤於研讀聖經的學生。
第二節 日益完善的安息日學
安息日學在開始發展的時候,當然不是霎時間就變成很健全的。那些發起人極其努力把一切“現代真理”的要點,都包含在他們所編的課程裏。所以他們也得著很美好的結果。有時,間斷了一年或四年那麼久,沒有新的學課印發出來。但自從組織了安息日學之後,我們到處都可以看見許多熱心的學員,雖然沒有新印的課程,仍能維持安息日聖經學校的各種活動。
一八六三年安息日學的局面起了一種很重要的變化。那時候佩桐(A.P.Patten)小姐(男女孩童的一位朋友)給“青年指導雜誌”的編輯,預備了一組足用兩年而適合於兒童需要的故事學課。再過幾年,那位曾受過高等教育,於數年前接受本會真理的貝爾(G.H.Bell)教授,也加入辦理安息日學的事業。他為兒童和青年編了一組極度完善的“安息日學課”。至於赴學、背誦和品行的記錄冊,大約也在此時開始採用。
這樣一年一年的不斷發展。那時候組織的精神已經充滿於全體信徒之中。各教會都已經聯合起來成為省會,各省會又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全球總會。差不多每個安息日學都組織了成人、中級和初級的班次。安息日學的職員此時已有一定的任期,聚會的時候也採用一種經常的秩序,並且也開始辦理家庭部的工作,以應付那些不能赴學之學員的需要。
當一八七七年貝爾教授作伯特克勒的安息日學主理時,他竭力提倡組織一種機構,以謀各地安息日學的聯絡與統一,並且使他們由各方的經驗中,能得著互相勉勵的裨益。這一年還未過去,加利福尼亞和密歇根兩州就已經有了這樣的省會組織。次年,各地牧師和其他別的人員來到密歇根州的伯特克勒赴全球總會的聚會時,他們心裏都覺得安息日學的工作應當有一種較完善的組織。那時候本會大約共有六百個安息日學;大眾普通的心理,都以為應當把它們整頓發展起來,成為青年人真正的救生局,和訓練男女老幼認識那產生真自由之真理的中心。
這次全球總會未閉幕之前,安息日學協會(General Sabbath School Association)就組織成立,專管各地安息日學的進行。本年密歇根州的伯特克勒也組織了本會安息日學的第一個幼稚班。
第三節 安息日學——曾經最有效的全球佈道工具之一
安息日學發起的時候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組織與會名還沒有形成,可以說安息日學是複臨先驅們使用的第一個傳揚現代真理的綜合性載體,它包含著文字佈道、聖經學校的意義、每日靈修的指導、小組團契的指導、及以班級構成的一定的組織與系統。是本會初期向外地甚至海外佈道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八七八年十月間安息日學協會聚會的時候,工人們就提出安息日學捐款的問題來討論。當時這問題很引起許多不同的意見。然而懷夫人卻很贊成這提捐的辦法,她也引起那些在場的人注意到古人在安息日到聖殿崇拜時獻禮物的事。最後他們便通過那條“請教員和學員每安息日捐美金一分、一辨士、或一分以上”的議案。這就是今日供給這麼大的教會區域,作佈道用途的鉅款的起源。但是實行這種捐款計畫之後,還經過很久的時間,開始將它撥為國外佈道之用。
“安息日學第一次將捐款贈給國外佈道區,是一八八五年上哥倫比亞區會(Upper Columbia Conference)那時候包含俄勒岡和華盛頓兩州一同發起的。第二年,加利福尼亞的安息日學亦效法他北鄰的好榜樣,為國外佈道區捐了七百元美金.這捐款後來就發給大洋洲佈道區(Australasian Field),以發展該處當時才發起的聖工。”
在本會開始把安息日學捐款撥充國外佈道用途的那十年中,北美洲以外的第一個安息日學也組織成立了。本期之內,還有許多別樣奇妙的成績。各級的學課到那時已按著學員的年齡分別編印。辦理安息日學的方法也借著會議和書報的提倡改良不少。各方面的臂助,比從前都較為得力;所有的設備,也比以前較為完善。各地工人借著省會安息日學部長指導之下所開的“帳棚安息日學”,也領受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以促進他們本地安息日學的進行。
當時安息日學所用的詩歌,除原有的《錨歌》(Song Anchor)以外,還出版了一本新詩,名為《歡頌詩歌》(Joyful Greetinga)。這兩本詩歌一直用到一八九五年《福音詩束》(Gospel Song Sheaf)出版時為止;五年後《詩歌中之基督》(Christ in Song)──本會現時最通行的英文詩歌──也出版問世了。當安息日學捐款開始撥贈國外佈道區域的那一年,《安息日學良助》(Sabbath School Worker)也開始在遠近各處的安息日學裏出現。此外還有一種刊物,也大大的幫助建設安息日學兒童部的工作。這刊物是一八九○年七月四日出版的,它的名字是叫作《我們的小朋友》(Our Little Friend)。
溫習上安息學課的計畫,也是開始於一八九○年。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學員將上安息學課的意義與本日學課的意義聯絡起來。它對於學員實在是極有裨益的。
提到貝爾教授。有一位工人論到他對於安息日學的關係說:
“他從開始以來,對於安息日學的工作,都有莫大的影響。他兩次擔任全球安息日學協會的書記,並且幾乎不斷地擔任著該會的執行委員。然而他最大的工作,使千萬人永遠愛幕和記念他的,卻是他所編的那組八小本的‘《安息日學聖經課》(Bible Lessons for the Sabbath School)。’”
除他以外,他的女兒紀爾茲夫人(Mrs. Eva Bell Ciles),懷特牧師,和薑尼思(C.H.Jones)夫婦對於本部工作開始的經營,亦有不少的貢獻。從一九○一年起,在本部最出力的領袖,大約可算是蔔安美(L.Flora Plummer)夫人了。
今日遍滿世界各國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大運動,是在一八四四年失望後不久的時候,開始奠基於美國的東部。一八四九年在密德爾坦發行第一份報,大約三年後,安息日學也成了這運動中的重要部分。
一千八百八十多年時,本會進步神速的安息日學,聽見了“馬其頓的呼聲”,並且為回應這呼聲起見,他們便開始將每週的捐款提出若干作國外佈道之用。剛踏進一千八百九十多年時,美國的安息日學便忙著建造一艘佈道的船隻,以便將得救的福音傳給南海群島的居民。當這船──“匹特揆輪”(Pitcairn)──告成落水的那一年,我們的“小朋友週刊”也開始到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男女孩童的家庭裏,作它每週一次的拜望。這又是本會工作進步的一種表現。
在一九二零年代,美洲教友的數目已達到十萬零二千七百九十七位;安息日學共有七千二百九十二處,每年捐助一百二十五萬元以上的美金,充國外佈道之用。
而在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發展歷史中,每當記載教會在某地區發起時總能看到安息日學事工的足跡。在每個洲、每個國家、地區,本會的宣教總以建立幾個、幾十個、幾百個安息日學為開始。
第四節 早期確立的目標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的發展與安息日學的開展息息相關,它以聖經學校的名義,配合著文字佈道,把現代真理的旗幟立在世界各處,因著安息日學的發展,而實實在在的成為了一個研讀聖經、獻身佈道的教會。
從歷史上看,安息日學所給與人類的利益和幸福,是無法計算的。它的最大利益中的一個,就是由於她沒有舉行畢業儀式也沒有畢業生。安息日學的目的,是要認識上帝,和使人認識祂。要達到此種目的,《聖經》就是那唯一的課本。這課本是極其簡明,雖三歲孩童也能夠領悟其中的生命之道;然而她又是極其深奧,雖飽學之士也不能透徹其中救恩的底蘊;此書越研究越有興趣;越有驚奇的發現,便越發要此人作更進一步的鑽研。“萬書之書”常是揮發著她令人歆羨的能力,使愛慕她的人亦加增多,那些認識這書最為深切的人,更是如饑如渴的視她為生命的寶藏。如此就足以維持安息日學永久不斷的興趣和影響了。
安息日學在懷愛倫師母心中的目標
懷愛倫(哈門.愛倫)西元1827-1915年,自1844年起被上帝揀選,作上帝預言之靈重要的器皿,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成立和發展時期重要先驅之一。她常從上帝的默示中獲得對上帝兒女的指導:引人注意聖經、注意聖經中上帝的宏觀計畫及上帝對此時代信徒的期望、注意在信仰生活中順從聖經中明確的原則、並引指導教會有智慧有謀略的向世界宣教。她親身參與了安息日學事工自創立以來近七十年的發展,而她在一些著作中對安息日學事工的鼓勵與勸勉,對於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事工目標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她所寫《安息日學證言》中強調了安息日學的目標最主要的就是:佈道救靈機構。
與之相符的幾專案標是:
行善與服務、屬靈的教育、訓練青年、啟發人們學習聖經的興趣、把久已失散的可貴真理寶石還給上帝子民、明白救贖計畫及神聖永存的原則、每日在家庭和社區傳道。
她認為安息日學在她的時代(寫於1889年)遠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
安息日學事工官方表述的目標
但是現今安息日學官方組織的使命宣告是(華安聯合會對此表述):
藉聖經以推行宗教教育來建立信心和生活方式。
安息日學手冊對事工使命的表述是:構建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各地教會有系統的宗教教育的實踐。建立當地的教會。通過研讀聖經、聖經要道、本會要道,構建人們的信仰。實踐屬靈原則,建立屬靈的生命。
其目標概括為四方面:
1.指引信徒學習聖經真道(Study of the Word)
安息日學校會幫助每個信徒理解福音,建立個人與主間立約的關係。通過學習《聖經》和預言之靈幫助他們靈命成長。幫助學生發展祈禱的計畫和教他們如何解釋和應用聖經的原則在他們的生活中。“藉著安息日學部,使全教會都可以獲得同樣屬靈教訓和指示,每一位教友都受鼓勵。每日研究同一的偉大真理,以引領全體教友在信仰和真道上同歸於一。”《聖道闡微》
2.建立複臨信徒的屬靈團契(Fellowship)
藉著每週的安息日學團契活動,安息日學事工將促進會員間互幫互助,藉著團契吸收新成員,教導他們融入教會生活,並找到方法恢復不活躍的會員。
3.向教會周圍的社區佈道(Community Outreach)
向教會周圍的社區佈道安息日學校會幫助學生在靈裏看見教會在社區中的使命,訓練他們進行服務,並激勵他們以犧牲的愛見證主。學課將開發一些計畫,引導他們參與贏得靈魂的活動。
4.向全世界宣教(World Mission Emphasis)。
向全世界宣教(World Mission Emphasis),安息日學提供每一位學員對福音及現代真理的全球使命有清晰的願景。它將促進每個人有計畫的、忘我的獻身以支持傳福音及為現代真理作見證的世界性使命,通過安息日學捐款資助渴望幫助的福音機構。
通常在各教會安息日學設有四個分校:
兒童安息日學課(Children’s Divisions)0-2歲;3-5歲;6-9歲
少兒安息日學(World Mission Emphasis)10-12歲;13-14歲
青年安息日學(Youth and Young Adult Divisions)15-18歲;19-30歲
成年安息日學(Adult Division)30歲以上
第五節 分支事工的興起、完善與獨立
安息日學事工自創立至十九世紀末世紀初,包含著很多方面的事工,但隨著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發展與完善,各項事工從學課事工中孕育而生,漸漸發展,成為獨立、完善的機構。
壹. 兒童事工:
自十九世紀起兒童事工就已經在安息日學事工中孕育。一八六三年,本會已經為兒童服務,當時阿德利亞、帕藤女士 (Adelia Patten)寫了一本兩年系列的兒童學課。從一八六四年至一八八八年,兒童學課都是登載在《青年導報》內,內容都是圍繞在聖經歷史和故事上。一八九零年,《小朋友》便是當時的少兒和兒童學課,風行了六十七年。一九五七年,《小朋友》增加了搖籃級學課內文,但當中的少兒學課內文就抽出,轉成為全新獨立版《少兒寶庫》 (Primary Treasure) (暫譯)。一九一一年至一三年期間,在澳洲印刷了少兒和少年安息日學學課。從一九三三年至三六年,五冊系列的搖籃級聖經故事面世。全球總會在一九八五年於新奧爾良召開的大會中卻設立了教會事工部,而服務和支援兒童的工作也包括在這部門的工作內。直到一九八七年全球諮議會召開後,兒童事工才成為教會事工部的其中一個新事工。
教會事工部和《評閱宣報》、太平洋出版社合作,製作兒童安息日學學課,包括兒童學課、少兒學課、少年學課、青少年學課(Earliteen Sabbath School Lessons),和兒童聖工消息。
一九九五年七月四日,托爾克斯特(A.H.Tolhurst) 在全球總會大會中運用發言權提出一個動議,將兒童事工部獨立,脫離教會事工部。最後獲得通過,兒童事工部便成了一個新部門。二零零零年,一個為全球教會而寫的全新兒童課程面世。這個課程名為《恩典環》,乃集結了各地分會精英有創意的思想並經由他們評核而成。《恩典環》課程著重基督教信仰的四個核心方位:
1. 恩典 —— 救贖計劃中上帝的部分
2. 敬拜 —— 我們對上帝的主動拯救的回應
3. 社區 —— 上帝的恩典鼓勵我們和諧共住,成為上帝家庭的一分子
4. 服務 —— 當我們拯救生靈、服務他人時,便是對上帝的愛的回應。
今天,兒童事工已成為一個全球事工,各地分會都有一位幹事負責監管兒童的培靈和訓練的工作。
貳. 青年事工: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青年學習聖經與佈道指引方面,漸漸有了更專業的建立,1879年在密歇根州Hazelton鎮區的沃倫·路德和芬尼·哈裏。這兩個青年人關心他們同齡人在教會內和教會外的屬靈需要,共同禱告,隨後開始了第一個“復臨信徒青年會”——一小群男孩子(後來有男孩和女孩),他們每週聚集一起唱詩、禱告、學習聖經、做傳道的工作,並且享受有益健康的娛樂。
其他由青年領導的協會小規模的陸續湧現出來,在二十世紀的前十年,教會總部受到懷愛倫以及其他看到青年事工重要性的人士的激勵,開始組織青年工作。第一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官方青年組織在1907年建立,命名為“青年志願者佈道社團”。選擇這個名稱就清楚地表明其中心在於服務,並且作為我們青年事工的主要部分達到了高潮。
儘管這名稱已經改為“復臨信徒青年會”(1979),從那時起的100年間,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青年的中心持守在救贖和服侍上。現在的復臨信徒青年事工是一個世界範圍的運動,致力於為耶穌贏得青年人並訓練他們與他人分享祂愛的資訊。
叁. 全球佈道事工:
早期的複臨信徒主要以在各地建立安息日學的方式佈道的方式,漸漸的被更專業的部門代替。義勇佈道部(Missionary Volunteer Deoartment)是一九○七年組織成功。
在一九九〇年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大會中,成立“全球佈道事工”,目的是在沒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堂的地方,興建新教堂—— 將福音的希望帶給未有福音傳入的地區(未得之地)。在上帝的愛激勵下,教會便推動這項全球佈道工作,將福音傳給未聽過福音的人。
全球佈道事工照顧全人的發展。全球佈道事工效法耶穌派出第一批門徒出去傳道、教導人和醫病的方法,同樣地派出前線傳道人出去,服務人類各方面的需要。這些前線傳道人就是全球佈道先鋒,他們透過一項完整的事工包括:照顧病人、教導務農技術、主辦識字課程、舉行佈道會和與人研究聖經,來傳福音。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有228個國家和地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已經在其中的20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教會,還有24個國家未曾進入。這24個國家包括北韓、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也門、索馬利亞和利比亞。不過,本會國際救援組織 ADRA已經在其中的21個國家展開服務。全球佈道事工部於是在世界各地成立研究中心,幫助我們找出更好、更有效的傳福音方法。這些研究中心是專門研究如何把福音傳到佛教、印度教、猶太教、世俗主義和伊斯蘭教的國家。
今天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面對著兩個主要的佈道挑戰,就是要把福音傳給在:
A. 經緯度10/40地區內的國家
B. 不斷增長的世俗後現代主義人口,特別是居住在大城市內的人。
肆. 成人安息日學
從一開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校有自己獨特的課程和論文。1852年,懷雅各(James White)寫了第一篇安息日學校的課文,發表在剛剛創編的青年導報上,根據一些歷史學家的描述,懷雅各牧師在奔波傳道的路上,在路邊簡單用餐時,用他的帽子的頂部墊著紙書寫了這第一套安息日學課教材。19周的安息日學的研經功課。1857年海姆士(J.V. Himes)編寫了一套17周的安息日學課教材,主題是聖所的要道。1854年R.H.Cottrell,以書的形式編寫了查經課(The Bible Class )。1859年William Higley寫了一套教程。此後沒有新的教材出現,直到1861年烏利亞·史密斯專為成年寫了一系列32課的教材,重新看待聖經預言。
在1886年,一系列專為成年人的學課課程開始出版。1889年稱其為“長者安息日學課”( the Senior Sabbath School Lesson Quarterly)。1973年,更名為“成人安息日學課”( Adult Sabbath School Lessons),在1996年被稱為“成年研經指引”( Adult Bible Study Guides)。1886年以來,研究最多的的話題一直是耶穌的生平與訓誨,也研究了許多使徒行傳與使徒的教誨。在1985年,一個新課程的方法開始發展,那就是藉著每季度的研經指引對聖經每卷書進行查考。自1991年以來,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部開始將這些聖經書卷及主題的研究教材在季度與季度間進行穿插局部。
目前,全球安息日學部提供給成人安息日學事工有四個版本的研經教材:學生版、老師版、容易閱讀版、大字印版。成人部門還提供專門的計畫安排和材料為安息日學校行動單位和小組活動。高級學課以季刊形式每季度出售給教員與學員。
每季學課主題,由全球總會選定邀請一位作者,給他一年的時間寫作;寫完初稿再經一個委員會審訂,因此完成的學課不是作者個人的貢獻;再經約一年翻譯成各種語文例如約半年由英文譯成中文。再約半年校對審訂才印刷成學課寄送給各個教會。其教材是經過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謹慎約稿、審閱、定稿,最終成書的,前後約三年或更長時間。安息日學部對每季度學課編輯、定稿和主題的佈局需至少提前三年進行計畫。
安息日學部工作的重心已從佈道,轉向出教材,而隨著學課教材不斷地神學化,成人安息日學課的佈道目標更加受到嚴重的影響。
第六節 安息日學事工方向與目標演變
回顧歷史文獻我們可以發現,安息日學事工的發展方向與既定目標的矛盾:
1.安息日學事工發起的靈感是為複臨青年學習聖經;
2.不斷擴充受用人群的範圍,把對青年的聖經學習,轉化為給予各個年齡複臨信徒一個終生學習的聖經學校;
3.在複臨宣教士開始向世界各處傳道時,在新區創立安息日學班,成為有力的佈道手段;
4.懷愛倫師母肯定了安息日學對青年的作用、對兒童、對家庭的作用、肯定了作為聖經學校的益處,並且特別肯定了安息日學是有力的佈道工具。
5.隨著安息日學兒童部的發展,兒童事工漸漸獨立,兒童安息日學的歷史也完全被嫁接成為兒童事工的歷史,而安息日學兒童部僅僅成為供給兒童事工教材的途徑之一,因為兒童部也有很多其他的教材和與之配套的聖經教學。
6.隨著青年安息日學的發展,基督複臨安息日會青年團建立,漸漸完善,安息日青年部也退變成為供給青年事工學課教材而已,與兒童方面一樣。
7. 隨著家庭事工、個人佈道事工,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發展出了更具有佈道方面側重的部門,因此在安息日學佈道目標被分給了專門佈道的部門。
8.安息日學事工側重的人群集中在了成人,這一點從“成人安息日學研經指引” 嚴謹慎重的編輯、審批流程中可以看明。
9.隨著佈道功能的弱化,“成人安息日學研經指引”越來越注意把聖經的學習和教義闡述更加全面、深入,側重從本會信徒學習的角度設計,即培靈的工作;而少從非信徒閱讀的角度設計,即佈道的工作。
10.成人安息日學事工實際上更偏重與“護教”的功能,“成人安息日學研經指引”的編輯要經過各個分會的神學家審核、修改,達到的效果必然是:全球總會指導世界各地教會及複臨信徒,面對一些信仰生活方面的問題、神學觀點,做出相對平衡、全面的詮釋。客觀上起到在全世界各教會中防止狂熱、極端、異端、不良的風氣的作用。
11.安息日學事工官方表述的目標與使命並未作出實事求是的調整。因此造成既定目標與實際方向的矛盾。
總結:在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成立時期,安息日學初起目標已經隨著發展而有所調整,但在擴充機構時期隨著各個機構的獨立與完善,安息日學事工中有關兒童、青年、佈道的目標已經分散於其他事工,然而安息日學的目標卻沒有及時調整,其原因是,教會組織發展時期懷愛倫師母著重肯定了安息日學目標中關於宣教的部分和它對兒童和青年的意義。
第七節 中國安息日學事工的建立、發展、拆毀、重建
壹 中國安息日學事工建立
一八八七年,拉路(Abram La Rue)弟兄來到廣東附近的香港,把現代真理帶來中國。他是一個自養的傳道士。為後世中國複臨信徒深深愛戴。他就在香港設立了第一個安息日學,這也是亞洲第一個安息日學。拉路一面推銷書報維持生活,一面向人傳福音,領導一小群人來與他聚會查經,預備初熟果子,在安得純牧師抵港時接受浸禮。
一九〇一年四月,全球總會通過決議:『邀請威斯康辛區會的安得純夫婦往中國工作。』於一九〇二年二月二日抵達香港。安得純與拉路在香港會合不久,就為『暴風號』輪船上的了位船員施洗,當年又有6位慕道友受洗,這些都是拉路播種的結果,但是拉路沒有能夠親眼看見中華聖工的進一步開展,於一九〇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安息候主複臨。
一九〇四年的年堅首次報導了直屬全球總會的中國區會的組成:一九〇六年,中國區會年鑒報告當年已有教會2所,教友64人,區會增設安息日學部,由安得純師母兼任部長。
貳 中國安息日學事工發展
一九〇九年成立亞屬總會,會址設在上海,會長伊文思、轄中國、印度、日本、朝鮮、馬來半島、菲律賓群島、麻六甲海峽等國家和地區。在亞屬總會下設中國聯會,會址設在上海河南北路。會長魏思華,副會長安得純,書記兼司庫溫司樓、安息日學部部長羅伯慈師母。
一九二九年年鑒報導,中國共有教會140個,安息日學390個,教友7,913位,大學1所,中學13所,小學106所,中國工人899位,本年華人所納什一共計42,624.74元。
一九三〇年全球總會決議將遠東總會分會“中華總會”和“遠東總會”。中華總會包括已經成立的華中、華東、華北、東北、華南、華西,六個聯會。一九三〇年的安息日學捐比一九二九年增多25%。之後七年的發展蒸蒸日上,直到一九三七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安息日學事工仍在緩速發展中。
叁 中國安息日學事工被拆毀
自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聖工就開始經歷大搖動,這場搖動一波三折,層層拆毀,上帝要使整個中華聖工經受考驗,去偽存真,並最終以非凡的方式見證祂的聖名,而這個復興的高潮,據我看正蓄勢待發於我們的時代。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中國安息日學全國性統計報告,新增安息日學37所,安息日學分校58所,以及安息日學家庭班83處。新增安息日學員學員2165人。同年,《解放軍報》發表“控訴美帝主義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國之罪行”中國基督教協進會實行三自——自養、自治、自傳。控訴主要觸及西方傳教士及各教會領袖人物。
一九五八年中國總會招牌被取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各個機構全部取消,安息日學被政府勒令取消。自此,信徒轉入地下。
從一八八七年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中國的福音先行者開始做工,至一九五八年機構被強行解散,安息日學在全世界是起到各個年齡段聖經學校、向社區佈道、訓練青年、和使信徒參與全球佈道的作用的,安息日學在中國也同樣達到了這些目標。而隨後中國環境巨變,緊接著進入了長期的艱難與封閉的狀態,使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老一輩的領袖與信徒骨幹對“安息日學事工”的印象就停留在一九五八年以前。
肆 中國安息日學事工被重建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八年中國基督教三自運動機構漸漸恢復功能,一九七九年許多教會重開,公開舉行禮拜。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新的環境中得到主的恩眷死裏復活。在艱難中求發展,一九九五年全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教會1685所,信徒人數199,823人;二零一二年,1333所教會,423,075位信徒。各地教會信徒人數顯著增加,範圍一直擴展到西北很多省份。但由於觀點不同形成了一些派別:如大部分教會加入三自組織;而一部分主張應脫離三自組織的“曠野派”;有些教會主張在信仰上更加重視福音而不應重視律法和預言之靈於是被稱為“新派”。
在沒有較全面平衡的神學引導的環境下,形成了不同派別特色的宗教理念,甚至有些已經顯出偏狹、極端的特徵。而這些在安息日學事工方面也體現出來。在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安息日學事工不能影響的中國,各個教會紛紛使用自己編寫的成人安息日學課,開設兒童班、青年團。至今青少、青年安息日學幾乎沒有恢復,兒童安息日學在某些教會開始使用。
研究方法
自一九七七年以來,中國大陸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一直沒有做過整體性的、準確詳細、可公開報導的信徒調研。其原因是比較複雜的,這種情況將隨著政治環境開放和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眾多教會領袖思想的進步而有所改善。本人的研究在量的研究上也很難做出什麼突破,主要因為沒有相應的機構配合,全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數量眾多,難以調研到每個教會,此外安息日學的模式各不相同這給調研增加了很多難度。而我希望探索中國內地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事工的發展狀況,在文獻資料有限的情況下,我做了一系列歷史性的訪談,進行橫斷面回溯性研究;結合著問卷調查,做了品質結合的半結構式的研究。
第一節 研究分析架構
一. 儘量搜集相關資料,把時間和數量的框架呈現出來。
二. 調研內地各地區有代表性的一些教會,瞭解安息日學事工在各地發展歷程,受過的培訓,遇到的困難,及成功的經驗。
三. 瞭解國內教會使用安息日學教學的模式,教材使用的情況,進行分類。
四. 借助態度量表,瞭解教會領袖或學課事工負責人、安息日學講員、及平信徒對安息日學事工各方面功能的認可度,從而分析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事工實際起到的作用與既定目標間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壹. 預備調研中國內地各省較具有規模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教會,共28個:
華北地區:1.北京教會;2.天津教會;3.石家莊教會(覆蓋河北全省);
4.內蒙呼和浩特教會;
東北地區:5.哈爾濱教會;6.依蘭教會;7.大孤山教會;8.長春仨馬路教會;
9.公主嶺教會;10.瀋陽北關教會;11.大連教會;
西北地區:12.山西太原教會(覆蓋山西省);13.陝西西安教會;
華中地區:14.河南漯河教會;15.湖南衡陽教會;16.湖南長沙教會;
17.湖北武漢教會;18.湖北十堰教會;
華東地區:19. 上海教會;20.江蘇濱海教會;21.江蘇無錫教會;
22.江蘇宜興教會;23. 山東青島四方教會;24.福建廈門教會;
華南地區:25.廣州東山堂教會;26佛山教會;27.廣西南寧教會;
28.海南教會;
西南地區:29.成都教會、30.貴陽教會
實際訪談過程中,其中有一半的教會還沒有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這些情況我在論述中就會以總結的形式呈現出來,其中一部分是仍在使用自己編寫的學課或學習聖經與“懷著”,另有少數教會沒有開展學課事工。
貳. 訪談各教會安息日學負責或教會領袖:每教會1-2位
三. 請安息日學教員填寫調查問卷:每教會5位以內不等
肆. 請安息日學員填寫調查問卷:每教會,老中青結合,立意隨機20人
伍. 研究限制:由於中國內地基督複臨安息日教會幾乎沒有教會使用青年學課教材所以本研究暫不予以調研;而兒童安息日學教材雖有一些教會使用,但很難界定那些未使用兒童安息日學教材的兒童班是否也可以算為兒童安息日學,所以關於中國內地教會兒童安息日學事工的研究暫不在本次研究中。
陸. 為瞭解一些發展歷程專訪一些老前輩,和印製學課的負責人。
第三節 研究訪談設計與調查問卷
壹. 訪談各教會安息日學負責人
1. 為了訪談結果的信度,此訪談為實名訪談。
2. 粗略的瞭解恢復安息日學的發展過程
3. 印刷量(教會購進總量)和積壓量的流變
4. 作為學課事工負責人,對安息日學教材方面的建議?
5. 安息日學什麼意義及有哪些目標,覺得是否達標?
6. 安息日學事工方面存在哪些困難?有什麼舉措解決困難?效果如何?
7. 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訓與援助?
8. 是否設立安息日學捐?有何用途?
9. 安息日學課的出席率的測量:從來沒有;曾經有,現在沒有;曾經沒有,現在有;一直都有;偶爾有?
10.您是否給教員學習《學課教員良助》?《學課教員良助》對教員的幫助幾乎沒有助益;一點點幫助;一般;較好;很好?若有幫助,是哪些方面?
11.安息日學事工在幫助信徒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方面:幾乎沒有助益;一點點幫助;一般;較好;很好;其他?
12.安息日學聚會在操練每位信徒“參與敬拜”方面:幾乎沒有助益;一點點幫助;一般;較好;很好;其他?
13.安息日學事工在幫助信徒建立“團契的生活”方面:幾乎沒有助益;一點點幫助;一般;較好;很好;其他?
14.安息日學聚會對教外人士吸引方面:幾乎不能;能吸引很少的教外人士; 能吸引一部分;能吸引比較多的教外人士;能吸引很多教外人士。
貳、安息日學課教員情況詢問卷
說明:親愛的安息日學教員同工,安息日學高級學課作為本會長期開展的聖經學習課程,需要不斷地成長與改進。此調研目的就是希望客觀的瞭解本會學課教員同工的一些情況。以便日後建議相關部門在學課事工的各個方面予以改進和培訓。本問卷為匿名問卷,您盡可放心真實作答,感謝您的配合,祈求主賜福您和您的服侍!
一、您的性別: 年齡: 信主多少年:
作安息日學教員有多久:
二、是否受過培訓:
受過哪些學課事工方面的培訓:
三、目前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聚會的教員安排上:
A. 長期您一人帶領;B. 與幾位教員輪流;C. 多位教員分別帶領多組;
D. 其他
四、目前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聚會使用哪種帶領模式:
A. 由一人主講授課;B. 由一人帶領討論;C. 由多人在臺上小組示範
D. 分成多組最後總結:E. 其他
您覺得哪種帶領模式適合您所在教會:
五、是否在週一至五有安息日學主題的小型聚會?
A. 從來沒有;B. 曾經有,現在沒有;C. 曾經沒有,現在有;
D. 一直都有;E. 偶爾有
六、作為長年的系列靈修教材,《安息日學》對您的感動程度?
A. 幾乎談不上感動;B. 少數篇章令您感動;C. 幾乎一半令你感動;
D. 多數篇章令您感動;E. 基本上都能感動您。
七、您對學課的教材理解程度:
A. 幾乎完全不懂;B. 大部分讀不懂;C. 懂一半;D. 大部分懂;
E. 幾乎完全懂;F. 其他
八、您覺得學習安息日學教材在擴充知識方面:
A. 幾乎不能擴充您的知識;B. 擴充了少許;C. 擴充了一部分;
D. 比較多的擴充;E. 極大的擴充;F. 其他
九、您覺得學習安息日學教材在助您悔改方面(包括:思想、言語、行為):
A. 從未助您悔改;B. 少許;C. 一部分;D. 比較多;E. 很多;
十、您是否閱讀過《學課教員良助》? (是/否)
《學課教員良助》對您的幫助:
A. 幾乎沒有助益;B. 一點點幫助;C. 一般;D. 較好;E. 很好
若有幫助,是哪些方面?
十一、您覺得安息日學事工在幫助信徒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上:
A. 幾乎沒有助益;B. 一點點幫助;C. 一般;D. 較好;
E. 很好;F. 其他
十二、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聚會在操練每位信徒“參與敬拜”方面:
A. 幾乎沒有助益;B. 一點點幫助;C. 一般;D. 較好;
E. 很好;F. 其他
十三、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事工在幫助信徒建立“團契的生活”方面:
A. 幾乎沒有助益;B. 一點點幫助;C. 一般;D. 較好;
E. 很好;F. 其他
十四、你覺得安息日學聚會對教外人士吸引方面?
A. 幾乎不能;
B. 能吸引很少的教外人士;
C. 能吸引一部分;
D. 能吸引比較多的教外人士;
E. 能吸引很多教外人士。
F. 其他
十五、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受到培訓(比如:使命及意義、組織聚會、研究方法、講授方法,或還有其他)?
十六、您可以介紹哪些成功帶領學課的經驗?
感謝您,為安息日學事工調研付出寶貴的時間!願主祝福您!
叁. 會眾參與安息日學課情況詢問
說明:親愛的弟兄姐妹,安息日學高級學課作為本會長期開展的聖經學習課程,需要不斷地成長與改進。希望藉此調研客觀的瞭解本會弟兄姐妹參與學課的情況。以便日後建議有關部門在學課事工的各個方面予以改進。本問卷為匿名問卷,您盡可放心真實作答,感謝您的配合,祈求主賜福您!
性別: 年齡: 文化程度: 受洗幾年:
一、您每季度購買安息日學課教材的情況:
1. 從不買;2. 很少買;3. 約一半;4. 大多數;5. 每季度都買
二、您每週聚會前是否預習學課?
1. 幾乎不會;2. 偶爾;3. 一些時候預習;4. 大多數預習;5. 每次都預習
若您每週聚會前都自學學課,大約花多少時間?
三、作為長年的系列靈修教材,《安息日學》對您的感動程度?
1. 幾乎毫無感動;2. 少數講論令你感動;3. 幾乎一半講論令你感動;4. 多數主講論令您感動;5. 普遍非常感動您。
四、您對學課的教材理解程度:
1. 幾乎完全不懂;2. 大部分不懂3. 懂一半;4. 大部分懂;5. 幾乎完全懂
五、您覺得安息日學的學習在擴充知識方面:
1. 幾乎不能擴充您的知識;2.擴充了少許;3. 擴充了一部分;4. 比較多的擴充;5極大的擴充
六、您覺得安息日學的學習在助您悔改方面(包括:思想、言語、行為):
1. 從未助您悔改;2. 少許;3. 一部分;4. 比較多;5很多
七、每週一至五,是否有就近的安息日學課學習小組: (是/否)
若有,你的參與度: 1. 從不參加;2. 偶爾參加;3. 有時間就參加;4. 熱心參加
八、安息日,您是否有相對固定的安息日學小組? (是/否)
九、若沒有安息日學小組,你覺得有哪些原因?
十、您在學課小組中有哪些感受?
十一、你覺得安息日學聚會是否能吸引教外人士?
1. 幾乎不能;2. 能吸引很少的;3. 能吸引一部分;4. 能吸引比較多的人;5. 能吸引很多教外人士。
十二、您有什麼對安息日學事工的建議(包括教材、組織形式、聚會形式、教員,等方面皆可)?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 中國內地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總數推算安息日學的總數
1995年-2000年;2011年2012年教會總數與教友總數統計
年份
教會數目
教友數目
1995
1685
199,823
1996
2084
219,916
1997
2456
235,227
1998
2668
254,305
1999
2708
280,380
2000
2616
297,232
2011
1267
414,982
2012
1333
423,075
圖表二
由於全國建立的安息日學總數至今沒有統計過,而本次研究也未能把這個數字統計出來,但由華安聯合會調研教會及教友總數的數據是2012年全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共1333個教會,只有少數教會沒有安息日學事工,另有少部分教會現在實行安息日學分班制,所以綜合一下,保守推算安息日學的總數應不少於1000個。在圖表一中我們可以看到2000年時教友人數297,232,但2011、2012年教友人數翻了一倍,而教會數量卻減少的一半。我想有兩種可能:其一,可能是在多處建立了較有規模的教堂,所以在十年間大量小教會合併如大型教會;其二,統計的時候用了更嚴謹的“教會界定”,把人數不夠多,經濟不夠獨立,沒有穩定傳道人的小教會都沒有統計在這個總數中。但事實上,小教會雖然沒有很強的證道聚會,仍舊有安息日學聚會,這樣推算中國內地安息日學總數應比教會總數多。
貳. 中國內地恢復安息日學事工的重建過程。
為了瞭解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自“文革時期”以來安息日學事工發展過程,本人訪談了一些牧者。以下把一些訪談結果綜述:
一.文革期間的安息日學
早在中國政府逼迫宗教的文革期間,一些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牧者們就冒著生命的危險開始編寫安息日學,供給信徒靈修和組織信徒學習。如:溫州的周雲牧師,他被聖靈感動,勇敢的編寫安息日學,其內容主要以本會基礎要道為綱。周雲牧師組織人印發給弟兄姐妹,在最艱難的時候使安息日學仍作為信徒聖經學校,發揮著黑夜燭燈的作用。他本人曾任溫州日報總編,具有編輯的專業素養,信仰上非常的虔誠,上帝也賜給他卓越的組織能力和付有勇氣的信心。雖然一九七四年所編寫的原始刻印稿已經不能找到,但是最近發現了一九七九年的翻印稿,成為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文革期間重要的歷史遺產之一。反映了當時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信徒的信仰生活。論其內容,受訪的梁傳善老師說:“即使今天我們閱讀仍能使覺得深刻、感動。”
二.文革結束後的安息日學
一九七七年文革結束後,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忠心的老信徒在全國各地自發的開始恢復安息日公開聚會,恢復並重建包括安息日學事工在內的各種事工。但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國際上使用的各種安息日學教材只有少量的進入內地,作為一些教會骨幹的靈修參考書,普遍來說大家不使用這個教材的原因是擔心政府認為學課教材為外國宗教滲透材料。自一九八〇年左右幾位老牧師開始編寫安息日學課教材,並恢復安息日學事工。
在訪談鄭德彰牧師後得知:上海沐恩堂的鄭召榮牧師(鄭德彰牧師的父親),一九八九年起他開始編寫《每日讀經》的單張教材,給信徒讀《聖經》、讀“懷著”及追求靈性進步每日的指引。為了避開政府對“安息日學事工”的國際性的偏見,上海教會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使用“安息日學”的名稱而是以“每日讀經”來代替的。跟著上海教會一起用“每日讀經”的有從上海教會發展出的很多教會,及華東、華南、西南、東北許多教會。
東北地區的許多教會開展安息日學事工,以更簡單的閱讀懷著作為安息日學教材的替代。這些嘗試都在當時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信徒漸漸通過安息日學,把《聖經》真理和預言之靈著作掌握的很扎實。甚至可以說產生一九九三年左右東北教會增長高峰的許多因素中,復興安息日學,並以學習懷著為教材的一系列舉措都是很重要的。
上海教會及華東許多教會是在二〇〇四年左右引入的“安息日學高級學課教材”。東北大部分教會在二〇〇七年至二〇一〇年左右開始使用高級學課教材。隨著學課目標的推廣,教學模式、聚會模式也而漸漸改革。
另外,曠野派在陳登庸牧師林銳准牧師兩代牧師的帶領下,組織了學課編輯小組,不僅是牧師可以撰寫投稿,也向全體傳道人徵稿,再由編輯小組審稿、編輯,最終印發給曠野派全國上下的教會。其內容有基本要道類和聖經分卷研究類的。據林瑞准牧師說:“我們在編輯方面的確常常感到困難。但是弟兄姐妹都通過學習背了很多存心節,明白了很多本會的資訊,如:禱告、聖所,我們的學課聚會深入淺出也能吸引一部分的慕道友。”長達三十年他們堅持不懈的編寫教材,至今依舊。
而自一九八〇年,天津的劉庸章牧師和曲雲升牧師用懷愛倫師母所著的“歷代鬥爭五部叢書”編寫的安息日學,每年學一本書:《先祖與先知》、《先知與君王》、《歷代願望》、《使徒行述》、《善惡之爭》,這些都編輯成為學課教材,每五年一輪。天津、北京都使用這個學課以後,推廣到華北、華東許多教會,有的教會學了四輪或五輪。最初信徒人數有限安息日學聚會都無需分組,到一九九三年以後信徒人數倍增,但學課已形成了聽課的習慣,難於實現安息日學小組模式了。
直至二〇〇〇年代,開始有了一些突破。當時在北京教會作為傳道人的我,看到大家對安息日學的興趣減少,想要對學課進行改革。首先我開始依照高級學課編寫問題的思路,重新編寫安息日學課教材,同時推廣懷愛倫師母所著《安息日學訓言》,普及大家對安息日學目標與使命的認識。在邀請華安聯合會牧長不斷做工作以後,最終於二〇〇六年第三季度正式通過教會決議引進了“高級安息日學課研經指引”作為安息日學的教材。北京開始使用“高級安息日學課研經指引”後,天津也隨即使用,之後華東、華北等許多過去由北京寄送安息日學的教會都相繼都使用了“高級安息日學研經指引”。
叁.中國安息日學事工與國際接軌的適應期
率先被國內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恢復的是“成人安息日學”,至今青年安息日學還幾乎沒有得到重建,兒童安息日學現今在內地還沒有這樣的提法,儘管一部分教會引用“兒童安息日學”的教材《恩典環》,這可以在以後的時間進一步研究。
在“成人安息日學”方面,可能成都教會算是最早在全教會恢復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的,可以追溯到一九九五年,但學課組織形式仍是以個人授課方式為主的。而普遍的來說,二〇〇〇年至二〇一〇年,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中國內地各個教會相繼使用了“安息日學高級學課”作為學課教材。
在我有限的調研中顯示:
身處大城市的教會幾乎都開展安息日學事工,已經穩定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作為學課教材,儘管呈現出各種程度的不適應,仍努力嘗試在各方面與國際接軌。北京、上海等教會不是最早恢復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的,但他們一旦作出選擇,對全中國教會還是有很大影響的。上海焦宏志牧師說:“過去我們自己編寫也很辛苦,編的也不見得好。現在的高級學課很系統,很好,是經過過全球總會精心編審、安排的,幾年下來也能把所有聖經要道和重要的聖經書卷都查考到。那麼有一些不太好、不適用的地方,弟兄姐妹一理解就好了。”
身處中型城市的教會中面對著安息日學事工的種種不適應的挑戰,有些教會選擇以安息日學的事工形式學習聖經或懷著。有些教會還在使用自己編寫的安息日學教材,但是學課事工仍有聲有色的開展。也有為數相當可觀的教會還未開展安息日學事工,主要是以被一些人稱為“新派”或“新新派”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本人反對給任何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教會的兄弟教會加上派別的標籤)他們的理由大都是“安息日早晨大好的時光若以平淡形式化的授課佔據,實在浪費,我們把這個時間用於讚美敬拜上帝。”他們的理由不是毫無道理的,可以引發很多神學方面、和教會方面的探討,就各地的安息日學事工而言也非常值得思考。與其塗有形式、無生命又枯燥的開展學課聚會,浪費了安息日的寶貴時間,就不如暫時不開展此項事工,待經過培訓明白其內涵、意義,懂得操作方法以後再開展此項事工了。一項有趣的發現是,瀋陽北關教會的安息日學事工是主要在青年中開展的,這與廈門霞溪教會的處理完全相反,在廈門青年學習別的,只有老年人在學習安息日學的,而這兩個教會同樣都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這反映的是各教會對學課認識的不同,在後面我們還會探討。總之,在我的瞭解中,有近一半身處中型城市的教會恢復了安息日學事工,並選擇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在學課事工各個方面上他們努力與國際接軌,而且他們在學課事工各個方面的開展比大城市的教會開展的更好、更受會眾歡迎、更達標。
身處小城市、城鄉和鄉村的教會,由於政治上稍微寬鬆,很多已經自己形成有規模的教會系統,在學課事工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差異。公主嶺嶺東教會過去一直以學習聖經懷著作為安息日學教材,自二〇〇七年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作為學課教材後,每季度印發學課課本近一萬本。而如前文所述,所有由溫州陳登庸牧師、林銳准牧師所建立、牧養的曠野派教會,以鄉村、城鄉為主,在全國很多地區都有,至今仍使用自己編寫的安息日學。林銳准牧師說:“目前他們覺得自己編寫是很辛苦,這的確是一個困難。但是所編寫的內容更易於讓農村的、文化淺的同胞學習。”在溫州、寧波、湖南、湖北很多能找到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家庭教會,現今還都使用他們編寫的教材開展安息日學。自二〇〇八年曠野派內部有一次積極的變化,溫州林銳准牧師帶領少部分繼續保持“不加入三自”的主張,溫州梁奕恩牧師、梁傳善老師等主動申請在政府登記,與主流教會靠近,他們也編寫印發安息日學,這兩年每季度印發量達到一萬多本。許多教會在選擇安息日學教材時,選擇了梁牧師他們編的教材。
其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是:適合中國信徒的直接簡明的、求知欲強的思維方式。很多時候,中國信徒不適應“高級學課”發散式的思維方式。“高級學課”發散廣、道理卻不深,中國信徒的思路不見得被啟發,反而覺得推論太複雜、結論太簡單。梁牧師他們編寫的學課考慮中國信徒不喜歡兜圈子,而喜歡直接的、邏輯性強且豐富的明白真理的特點,他們的自編學課就是要點詳盡,每日內容邏輯性強,將真理的推理脈絡清晰簡明。有時“高級學課”的主題很好,但似乎被一個季度的時間限定,沒有把真理的要點展開。梁牧師他們的編寫不受這些制約,若主題需要擴展,他們就直接把這個主題編成兩個季度的學課。而這些明顯的區別就是它受歡迎之處。
但在這裏要說明的是,不管林銳准牧師,還是梁奕恩牧師,都認為現在自己編寫是很辛苦的、很耗費精力的,若“安息日學高級學課”某季度教材的題材、內容都適用,他們也想有選擇性的把這些教材印發出來(時間上不與其同步),作為安息日學的教材。這就是突破,這也是趨勢。
儘管從不完全統計的數字上看,從二〇一〇年至二零一三年第三季度,中國內地印發“安息日學高級學課”每季度的總數約四萬多本,加上自編的學科教材約一萬多本,總共約五萬五千本,這個數字我是經過訪談幾家印製學課的部門得來的,或許有沒有調查到的單位,為了保護他們的緣故,我不能在論文中透露他們的更多資訊。與前面所展示二〇一二年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信徒總數相對比來看,四十二萬三千多信徒,只有約五萬五千信徒每季度購買學課,購買率不足15%。當然這個指數不只是反映出有很多教會沒有使用高級學課,也實在有很多本會雖然使用高級學課,但是信徒的文化水準很低,在那些教會只有教員擁有學課。然而安息日學事工已經是普遍開展起來的了。全球使用的“安息日學高級學課”也漸漸的深入民心。
綜上所述,一九九五年安息日學高級學課少量的在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各地教會重新使用以來,到二〇一〇年至今,雖然可以說安息日學高級學課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還處於或者剛剛度過了一個適應期。安息日學事工與國際接軌已成定局,大勢所趨,但究竟朝著普遍的形式化發展,還是向著活潑、有效、有力的方向發展,就需要進一步努力了。
未來的發展有待於安息日學相關部門做很多工作,如下文所述的:調整安息日學目標與實際方向的偏差;樹立和推廣安息日學目標使命;培訓提高教員的綜合素養;改進學課教材的實用程度;研討並推廣適用中國教會各種形態的安息日學事工模式;研討、提供並推廣使用更穩定的教員授課輔導資源。
叁. 安息日學目標推廣情況:
一.普遍缺少對安息日學事工使命、目標的認識
如前文所述,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事工是從建立起,就是有明確使命的異象和目標的。
安息日學事工使命是:以聖經學校的模式推行宗教教育,來建立人的信心和生活方式,進而佈道並建立教會。
其目標可以概括為四方面:
a.指引信徒學習聖經真道(Study of the Word)
b.建立複臨信徒的屬靈團契(Fellowship)
c.向教會周圍的社區佈道(Community Outreach)
d.向全世界宣教(World Mission Emphasis)。
為瞭解受訪的教會負責人或學課事工負責人是否明確安息日學事工目標,我以委婉的口氣問:“您認為安息日學事工有哪些意義和應達到的目標?你覺得是否達標?”有一位直率的回答說自己不知道目標,其他都表述了自己的理解,但大部分與學課事工官方闡發的使命目標不一致,能夠準確的回答出這四個目標的只大約占總數的10%。多數人的表述顯出,對學課事工目標的官方闡述是不熟悉的,是缺乏認識的,至少可以說明在此方面的培訓力度不夠。
二.安息日學事工實際發展方向與目標有所偏離
進一步分析那些受訪的教會或學課事工負責人對安息日學事工目標的描述,這些表述若是他們自己的理解,也就是他們對安息日學事工更自然、直接的感受。他們所漏掉的方面或許正表明學課實際發展方向已經與事工的原始目標偏離的方面。
幾乎100%都答出了“學習聖經、研經聖經、系統的研經、系統的研究聖經真理”,這就說明學課事工在這方面的發展是沒有偏離的,而且是有成效的,被肯定的。
但沒說出“佈道、傳福音或宣教”的,占受訪負責人中大約90%。
沒說出“團契”方面的,大約占65%
正像在文獻研究中所述的,安息日學事工的發展方向與既定目標的矛盾: 隨著家庭事工、個人佈道事工,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發展出了更具有佈道方面側重的部門,因此在安息日學佈道目標被分給了專門佈道的部門。“成人安息日學研經指引” 經過嚴謹慎重的編輯、審批,越來越注意把聖經的學習和教義闡述更加全面、深入。學課越來越側重從本會信徒學習的角度設計,即培靈的工作;而少從非信徒閱讀的角度設計,即佈道的工作。
在訪談中一位資深的牧者對我說:“在國外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教會我也發現學課在佈道這一目標中存在問題,的確單就教材而言,很深奧,連本會的信徒都未必能看懂。外國教會先開始主要以學課事工中團契小組的功能展開佈道,但是一個矛盾之處在於,當我們關注新人參與團契時,小組成員會覺得不適合帶著福音朋友討論安息日學課深奧的內容。所以,他們的辦法是,在安息日學分組聚會時,把新來的朋友聚在單獨的一個小組,有傳道人和指定的負責人帶領他們,探討與學課無關的內容,基本上是以福音為主題的、更淺顯易懂的主題討論。於是,另一個矛盾之處在於,當把這些慕道友集中在單獨的小組中時,各個小組又失去佈道的功能了。”
而安息日學“屬靈團契”的目標,在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各個教會的推動非常艱難,關於這一點後文詳細說明。
但有大約10%的負責人明確答出了護教的功能,受訪的學課負責人中,那些未學過安息日學目標的,他們單純憑著對學課的感受,他們以為“護教”也是安息日學的目標。比如一位受訪的學課負責長老說:“每當宗教界或教會內部出現問題時,學課總是及時的給予指導,太神奇了,太及時了。學課上講的比我們說服力大,權威性高,會眾更容易信服,感謝主。”
護教的功能應該是從學課指引信徒研究聖經的目標中衍生出來的。大部分的受訪負責人都說學課的目標是使信徒研究聖經真理更加系統,更全面,更平衡。這幾個詞的反面就是“片面的、極端的、不平衡的”,而“片面的、極端的、不平衡的”道理的出現,正是近十年以來在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突顯的一個問題。
一位被訪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國際上知名的牧師表示:“護教的功能已經事實上成了安息日學的主要功能。”
我個人認為,“成人安息日學研經指引”的編輯要經過各個分會會長及總會許多神學家審核、修改、定稿,而最終達到的效果必然是:全球總會指導世界各地教會及複臨信徒,面對一些信仰生活方面的問題、神學觀點,做出相對平衡、全面的詮釋。客觀上起到在全世界各教會中防止狂熱、極端、異端、不良的風氣的作用。如我在文獻探討中作出的結論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範圍的安息日學事工的方向已經偏向“護教”,此種借安息日學護教、統一某種觀點的需要,我猜測在第三世界國家、神學不夠成熟的教會應該更加明顯。
這樣看來,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事工的重建中突顯出“護教”功能,是有國際趨勢的。未來,或許可以作為安息日學事工正式的目標出現,使安息日學在這方面發揮作用。這也是預言之靈論到安息日學事工時提到的,在《安息日學訓言》中,有一段題為“充實青年抵制異端”這樣說:“在最近的將來就會遇見充斥於基督教世界中的異端和荒誕的說法。要以簡單卻是透徹的方法教導。”
三.安息日學事工效果評估
安息日學事工使命是:以聖經學校的模式推行宗教教育,來建立人的信心和生活方式,進而佈道並建立教會。
以下我從安息日學具體的五個目標加以總結研究結果,百分比的計算,小數點以後一位的數字“四捨五入”省略不計。
1. 指引信徒學習聖經真道(Study of the Word)
既然在詢問負責人自己理解的學課事工目標時幾乎100%都答出了“學習聖經、研經聖經、系統的研經、系統的研究聖經真理”,這就說明學課事工在這方面是有成效的,被肯定的。但那個問題的後半問是否達標時,大家都表示未達標。其中一位負責人說:“這是一套很好的研經教材,提高信徒的屬靈生命,但許多教會並不重視,所以不能夠達到屬靈的幫助。”雲南糍粑教會學課負責人的一席話發人深思:“要培養傳道人,但是由於文化低,霧裏看花,培訓效果也不會好,很多放棄不再學了。和信徒差距遠。”另有一個教會的學課負責人的話也很有見地:“學課在普及聖經的真理知識方面的目標是不可或缺的,讓會眾回歸在上帝的愛中,主的救恩中。但是學課還沒有達標,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讓更多的人喜歡,不是少數人的課本,應當是將來的目標。”我與這位負責人的想法很有共鳴,安息日學事工的推進不能僅僅是教材的推廣,應該有很多培訓的開展。而就安息日學教材而言,不能僅是少數人喜愛的課本,必須讓更多人喜歡,需要更把基督的生命、真理進入生活,需要更有邏輯性,引入的時候需要更貼近讀者,進入的時候需要挖潛的更深,指點的需要更精闢,對生活的指導需要更明確。所以我在詢問後期,我進一步詢問屬靈層面的問題以檢測“未達標”的各種可能性。並把對教員與學員此方面的調研綜合分析:
詢問負責人:“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事工在何等程度上幫助信徒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結果顯示:
A.幾乎沒有助益; 沒有人
B.一點點幫助; 有27% 負責人選擇
C.一般; 有25% 負責人選擇
D.較好; 有45% 負責人選擇
E.很好; 沒有人
雖然認為較好的比較多,但是不足一半。沒有人認為很好。認為一般的占一部分,認為僅一點點幫助的比認為一般的還多。這個結果對於這麼龐大的人群,情況各異的教會來說已經算稍有成效的了,在我一再囑託他們真實回答的情況下,我相信這些都是負責人真實的想法。
這方面問題在給教員的問卷中擴展了一些,因為他們是直接參與學課教學者,我希望從他們那裏獲得更多資訊。
調研教員們:“你覺得你所在教會安息日學事工在幫助信徒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上:
A. 幾乎沒有助益; 沒有人
B. 一點點幫助; 有3% 教員選擇
C. 一般; 有20% 教員選擇
D. 較好; 有29% 教員選擇
E. 很好; 有45% 教員選擇
F. 其他 有3% 認為此方面依教員生命力及是否講透而定。
與負責人的訪談結果相輔相成,這個對教員的調研結果顯出教員中有接近一半的人認為安息日學事工有效的建立信徒“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這些評價高的問卷,有一部分來自缺乏各方面培訓的教會,他們很高的評價或許因為他們能得到的培靈很缺乏,學課是他們屬靈教育重要的途徑。另一部分來自經常參與培訓、靈性奮興的教會,他們給高評價或較高評價是因為他們的領悟力強。對安息日學事工此方面評價一般和較差評價的教員,他們也不是沒有參加過培訓的教會,他們在問卷中也表達了他們對學課教材的意見。填寫其他的幾位教員集中認為,學課事工是否幫助信徒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取決於教員的屬靈生命及授課水準。他們的觀點也許是其他教員也有的感受卻沒寫出來,這需要以後進一步研究,他們的觀點側面反映出,a.學科教材不經好的講解不能起到好的作用;b.教員的培靈和培訓是提高安息日學事工品質的關鍵。
在給各地教員的調查問卷中問道:“作為長年的系列靈修教材,《安息日學高級學課》對您的感動程度?”
A. 幾乎談不上感動; 有 3% 教員選擇
B. 少數篇章令您感動; 有12% 教員選擇
C. 幾乎一半令你感動; 有15% 教員選擇
D. 多數篇章令您感動; 有27% 教員選擇
E. 基本上都能感動您。 有43% 教員選擇
這個結果反映出近一半的教員們對“安息日學高級學課”的研經、靈修指引作用的肯定。比例上還是比較多的。但同時也顯出竟然有一些教員他們認為幾乎談不上感動,或少數篇章能有屬靈的感動,他們人數雖不多,可身為各地方為群羊負責的教員們所寫啊,仍舊引起我深切的關注。我相信在編寫每本學課時,寫作的牧者是深有感動的,並被總會數十位有學識、靈性高尚的牧者所肯定的。那麼是否是思維方式,或者是在學課翻譯環節的意思的退化造成的?又或是別的什麼原因?或許關鍵的問題是教員的培訓。但是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關鍵就是學課教材的改進。
我調研教員問道:“您覺得學習安息日學教材在擴充知識方面” :
A. 幾乎不能擴充您的知識; 沒有人
B. 擴充了少許; 有7% 教員選擇
C. 擴充了一部分; 有10% 教員選擇
D. 比較多的擴充; 有60% 教員選擇
E. 極大的擴充; 有23% 教員選擇
F. 其他 沒有人
這個結果與我料想的沒有出入,在知識上會有比較多的人認為得到了比較多的擴充。同時,“高級學課”並沒有在每個主題中講論很多真理的要點。所以答極大擴充的應該不是最多的。而對於習慣在學課時間學習懷著的中國信徒而言,學課的內容雖然發散,但是其屬靈的知識點,比一篇懷師母寫的文章所直接闡述的知識點少很多的,所以即使教員的理解沒問題,他們若有那樣的習慣,仍不會滿足學課為他們提供的知識量。這一固化的思維模式,或許正是中國信徒需要改變的。有時候知識不在乎掌握得多,而在於將點滴真光深入心靈與生命。
問教員:“您覺得學習安息日學教材在助您悔改方面(包括:思想、言語、行為)” :
A. 從未助您悔改; 沒有人
B. 少許; 有8% 教員選擇
C. 一部分; 有23% 教員選擇
D. 比較多; 有36% 教員選擇
E. 很多; 有33% 教員選擇
這是一個很個人化的問題,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進深,不斷的悔改,“安息日學高級學課”常常提出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的目標就是幫助複臨信徒進一步悔改、獻身的。
當然光瞭解教員的看法還是不夠的,我也在安息日學事工作為信徒研經指引、聖經學校的目標方面,對會眾(安息日學學員)進行了調研。
問信徒“作為長年的系列靈修教材,《安息日學》對您的感動程度?”
1. 幾乎毫無感動; 有 3 %信徒選擇
2. 少數講論令你感動; 有21%信徒選擇
3. 幾乎一半講論令你感動; 有19%信徒選擇
4. 多數講論令您感動; 有32%信徒選擇
5. 普遍非常感動您。 有25%信徒選擇
在我問:“您對學課的教材理解程度”:
1. 幾乎完全不懂; 有 2 %信徒選擇
2. 大部分不懂 有10%信徒選擇
3. 懂一半; 有30%信徒選擇
4. 大部分懂; 有49%信徒選擇
5. 幾乎完全懂 有 9 %信徒選擇
問信徒:“您覺得安息日學的學習在擴充知識方面”:
1. 幾乎不能擴充您的知識; 有 2 %信徒選擇
2. 擴充了少許; 有 12 %信徒選擇
3. 擴充了一部分; 有 34 %信徒選擇
4. 比較多的擴充; 有 30 %信徒選擇
5. 極大的擴充 有 22 %信徒選擇
問信徒:“您覺得安息日學的學習在助您悔改方面(包括:思想、言語、行為)” :
1. 從未助您悔改; 沒有人
2. 少許; 有 5 %信徒選擇
3. 一部分; 有25 %信徒選擇
4. 比較多; 有42 %信徒選擇
5. 很多 有28 %信徒選擇
以上四個問題的回應,反映了信徒對學課作為每日靈修、讀經指引的認可度,和對安息日學事工的基本評價。看起來要麼就是“安息日學高級學課”的編寫是比較平常,要麼就是在中國複臨信徒還不太適應。總之這個評價不理想,是一個平庸的著作、平常的活動的分數。的確至今中國複臨信徒每日作為靈修材料的首選並非“安息日學高級學課”而是直接讀《聖經》結合懷著。並且人們輕視安息日學,認為這是青年義工的試驗環節,那些感到平淡無味的學員可能安息日晚點起床,不想參加學課,直接來教會參加證道聚會。可以想像,7%毫無感動的安息日學教員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也會一樣感到枯燥、乏味、流於形式、沒有感動、沒有收穫、不能被激發悔改。
問信徒:“您每週聚會前是否預習學課?”
1. 幾乎不會自學預習; 有18%的信徒選擇
2. 偶爾; 有19%的信徒選擇
3. 一些時候預習; 有23%的信徒選擇
4. 大多數預習; 有20%的信徒選擇
5. 每次都預習 有20%的信徒選擇
而且這些每次都預習的信徒中,大部分都是每天花30分鐘到1小時時間自學學課,其中有年輕的信徒,老年信徒的時間相對較長有的每天自學2-3個小時。
信徒中的差異已經形成了,每一個等級幾乎都是20%,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這其實已經構成挑戰了,而這個挑戰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曾經在北京教會編寫3年的安息日學教材,當時我親眼目睹的問題是,人們每日的靈修資源太過豐盛,但是人們卻為之茫然,無從下手了,或者要從各種靈修資料中優選最好的來閱讀。為了提高學課作為靈修、研經指引的競爭力,編寫的工作是必須嘔心瀝血的。看到人們在靈裏感到滿足、在各處談論著學課指引著他們所明白的亮光,編寫學課、組織學課的人才能滿足的!
但是如這份調研的結果一樣,自從引進“安息日學高級學課”,我所看到的情況與現在的這種平平常常的狀態是一樣的。按理說,應該更感人、更擴展知識、更引人悔改、更受歡迎。但卻好像“水土不服”。儘管在四專案標中,這一項是成績最好的,但是仍顯平庸,不令人滿意。學課事工的改革、推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2.建立複臨信徒的屬靈團契(Fellowship)
在詢問負責人自己理解的學課事工目標時,有35%的負責人知道學課事工“團契”的目標,但是他們幾乎都寫在此方面尚未達標,其中有負責人說:“有走過場之弊,未達標。”只有一位負責人說:“學課小組分享,更深入聖經,每個人都能參與,拓展思想,擴充知識、更近主愛、更加彼此相愛、相互代求。”這位負責人所在的教會的細胞小組與安息日學是相結合在一起的。有65%的負責人沒說出此專案標,也有些人他們根本不知道學課有這專案標。
首先我籠統的問負責人:“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事工在幫助信徒建立‘團契的生活’方面,如何?”:
A. 幾乎沒有助益; 沒有人
B. 一點點幫助; 有29%的負責人選擇
C. 一般; 有36%的負責人選擇
D. 較好; 有35%的負責人選擇
我想,雖然有些教會,沒有分小組,或許他們也達到了讓全體信徒參與敬拜的這一團契目標,所以我換一個形式問:“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聚會在操練每位信徒‘參與敬拜’方面如何?”
A. 幾乎沒有助益; 沒有人
B. 一點點幫助; 有 7 %的負責人選擇
C. 一般; 有36%的負責人選擇
D. 較好; 有50%的負責人選擇
E. 很好; 有 7 %的負責人選擇
F. 其他 沒有人
在問及各教會學課負責人有關聚會形式自重建到如今的歷程時,他們的回答是很有意思的,有14%的負責人描述一直以來有一人授課。有50%的負責人描述他們曾嘗試分組,現又恢復一人授課。這樣,整體看來,絕大部分的教會都知道分組的模式尤其優越性,但是出於各種原因,為數一半的教會現在又恢復一人授課。
總結其原因有:a.中國人文化上不習慣研討,習慣聽課。b.信徒素質不高,討論不起來。c.討論不如聽課收穫多。d.信徒平時不看,所以討論不起來。e.教會、信徒都重視不夠。f.場地限制。g.受過訓練的組長有限。
這些困難大部分是可以通過更細緻的培訓來改善的。場地的限制看起來似乎不能逾越,但隨著認識的提高,這方面的困難也有很多教會嘗試用各種方式克服。
有36%的負責人描述他們曾一人授課,現在使用分組模式,而且其中一位負責人說:“2009-2010一人授課,2010-2013年小組討論模式,很受大家歡迎。”另有一位負責人說:“2005年-2013年講員講授,全體教友聽,然後再分小組討論”那些以青年信徒為主的教會在安息日學分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北京朝陽教會和望京教會。
黑龍江依蘭的負責人有很詳細的回答:“2001 年至 2006 年,我們堂的安息日學一直都是以聚會的方式學習,就是一個講員講所有教友聽。後來,在遠方來的牧師的建議、指導下開始嘗試用正確的安息日學課的學習方法。即小組式學習方法,所有教友分成不同的小組,人員由七至十二人不等。這樣的方式學習了大約兩年的時間,結果發現參加學習的學員人數有減少的現象。調查發現問題是,在這樣的學習方式裏要有提問,而學員們在一周的六天裏很少自己看學課,即使看了也不願意提出問題,所以,在學課的時間裏不來教堂,等學課結束後再來聚會。這樣我們又從2009年至今又恢復了那種一人授課會眾聽的方式,但是同時我們仍以小組式學習學課的方式保留了兩個小組。用這兩個小組訓練學課的講員,以備將來再恢復這種正確的學習方式。”類似情況的還有北京缸瓦市教會。
在建立複臨信徒團契方面,我想必須調研各地學課教員,他們很多是親身帶領團契的組長,他們的話具有價值。
問教員:“目前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聚會使用哪種帶領模式?”各教會教員的答案是與負責人的答案相同的,互相證明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其中個別的情況是有些教員他們說他們經常交替使用各種授課方式,就是有時一個人主講授課,有時一人帶領討論,有時多人在臺上示範小組,有時分組討論最後總結。
在後本個問題中,我問:“您覺得哪種帶領模式適合您所在教會?”
A. 由一人主講授課; 有26%的教員選擇
B. 由一人帶領討論; 有10%的教員選擇
C. 由多人在臺上小組示範; 有 1 %的教員選擇
D. 分成多組最後總結: 有10%的教員選擇
另外有53%的教員不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的教會。
這樣看來,雖然大部分教會的學課事工負責人都認為分組是最好的學科帶領模式,但是他們的教員卻不這麼認為,超過一半的教員在這方面是茫然的,他們或許沒有關於團契方面的培訓。比較多的選擇是由一個教員講授,從問卷中可以顯出那些安息日現在分組的教會他們的教員有些仍認為應該由一人授課。這種情況在文化相對落後的地方更為普遍,人們更需要的那些有裝備的傳道人為他們講解,但是很多城市教會的教員也是如此人為的。那些現在教會實行分組的,和那些實行過分組現在又回到一人授課的,他們似乎在看到我的問卷以後覺得由一人帶領討論不錯,於是選擇B的也占了10%,與贊成學課分組模式的教員數量相當。
我問教員:“是否在週一至五參加安息日學主題的小型聚會?”
A. 從來沒有; 有60%的教員選擇
B. 曾經有,現在沒有; 有15%的教員選擇
C. 曾經沒有,現在有; 有 1 %的教員選擇
D. 一直都有; 有22%的教員選擇
E. 偶爾有; 有 2 %的教員選擇
我問教員:“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事工在幫助信徒建立‘團契的生活’方面如何?”
A. 幾乎沒有助益; 有 1 %的教員選擇
B. 一點點幫助; 有19%的教員選擇
C. 一般; 有23%的教員選擇
D. 較好; 有30%的教員選擇
E. 很好; 有26%的教員選擇
F. 其他; 有1% 認為這取決於教員帶領
我問教員:“您所在教會安息日學聚會在操練每位信徒參與敬拜方面如何?”
A. 幾乎沒有助益; 沒有人
B. 一點點幫助; 有14%的教員選擇
C. 一般; 有28%的教員選擇
D. 較好; 有26%的教員選擇
E. 很好; 有31%的教員選擇
F. 其他 ; 有 1 % 認為這取決於教員帶領
問信徒:“每週一至五,是否有就近的安息日學課學習小組?”在答卷中有37%的信徒表示在家附近有平時日的安息日學小組學習,63%的信徒回答沒有。其中27%信徒表示他們熱心參加平時日的安息日學小組,23%的信徒表示若有時間有條件他們就會參加。
問信徒:“安息日,您是否有相對固定的安息日學小組?”其填寫答卷顯示,只要該教會有安息日學課分組,信徒們基本是相對固定的在各自的學課小組中。
問信徒:“若沒有安息日學小組,你覺得有哪些原因?”這個回答是五花八門的,信徒們都很積極的回應我的問題。比負責人所說的建立不起來小組的原因更多,以下我將其歸類,並儘量保留原來風貌陳述出來:
a.大家住的比較遠,除了安息日,沒時間聚到一起,生活都比較忙;
b.小組裏人數很少沒吸引力;
c.靈性的軟弱,對安息日學不重視;
d.沒有人組織;
c.地方有限,不能展開;
e.個人不預習,討論不起來;
f.氣氛亂;
g.更喜歡一個人講大家聽;
h.不喜歡安息日學;
i.沒有相關人員的個別輔導,跟進;
j.都是老人,對於分小組可能比較辛苦
k.撒旦工作
l.沒有好的安息日學老師和好的策劃案
m.不知道就近的弟兄姐妹,因教會人多難以尋找,建議教會能否提供就近同工地址電話;
n.弟兄太少
o.聽不懂學課內容
p.詩班練詩用讀經的方式取代了安息日學
q.缺少領小組的講員,好的講員。
r.學員不適應
s.沒有盡力
從問卷回答的情況上看,受訪的信徒認為沒有學課小組原因是:沒有人組織,這一描述最多;其次是缺少受過訓練的組長或教員;第三集中在小組缺少吸引力。
為了進一步探究先有的安息日學小組的效果,我再一次做了開放式的提問:“您在學課小組中有哪些感受?”各地弟兄姐妹一百五十多份答卷給了我很豐富的回饋。他們的語氣各具特色,表達了各式各樣很質樸的感受,但為了論文的嚴肅性我有選擇性的把其簡述:
58男:能明白書裏的內容,別人一講就清楚了。也能知道中心是什麼回事;
60女:瞭解別人的體會,分享大家的經驗
65女:能更理解學課中的思想,觀點,更好的指導我們的信徒生活。
30女:有講解的能理解裏面的意思,有時也不能都明白內容。有時候感覺沒有收穫。
28男:教材能不能更通俗明白,聚會能更適合我們年輕人的形式,激發我們的興趣。
42女:大家多數不能理解,更不能探入究靈意
35男:理解內容,但不能深刻理解靈意。
40女:大家很親近,瞭解教友的需要
44女:從開始不適應,到越來越多的挖掘聖經教訓。
28女,只聽沒有討論,若有討論會有更深的影響
49女,在學課小組中我得到成長和進步
70 男,受益感動,加深理解
62女,知識增加,靈命增長
49女,學到很多聖經知識,集思廣益,受啟發
62女,學習之後靈命增長,知識有很大的進步
49女,互相啟發,互相指引,受益很大,更加理解學課內容
49女,集思廣益,互相啟發
48男,增長知識,提高信仰
49女,能相互的啟發,印象較為深刻
62男,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加深理解
30男,讓每一個人講話,表達對真理的感受,講勝過聽,聽過多,講太少
41女,成員結合學課裏的見證對自己的幫助在下周的生活中更榮耀主
45女,只要學習就有特別大的益處,有預言之靈帶領就更加明白所學經文
75男,提示去學習聖經,多角度地思索聖經的道理,深入明白聖經教訓
73女,在學課小組通過學習討論,增長對上帝話語理解,更加愛上帝
53女,更加明白聖經,使靈命長進
38女,有感動有改變
69女,明白了許多上帝活潑的道理
24女,可以相互溝通,討論在學課中遇到的問題或疑惑,也會有牧師解答,在靈命增長比較有幫助
36男,多方討論可以更好理解
23男,一般
28女,非常好,對信仰有更深的理解,特別是關於科學、真理的介紹,讓我對上帝有更深的認識
30男,很少學習學課,大致流覽覺得每季度的主題還是不錯的。
28男,能夠和同齡人一起學經禱告,彼此增進
23女,有愛存在
19女,學習到很多,與上帝的距離又更近了
12男,沒感受
17女,增長見識,增強信心,有家人般的溫暖
53女,課本的解釋很好,但沒有吸收成為個人的能力
30男,能感受到小組在一起的氛圍很好
48女,能夠互相得到靈性的幫助,提高明白聖經的知識
77男,互相交流,互相提示,總結經驗
78女,小組人數多,小組也多,所以氣氛亂,聽不好
23男,小組聚會能學到好多東西
27女,感受不深
26女,感受頗深,能更詳細的瞭解聖經背景,對於聖經人物故事明白的更深,對自己有造就。
48女,內容與自己的程度不是每個都相符,因此,有時感受很深,有時沒感
36男,可以幫助自己更加理解學課的內容
27女,感受到上帝對我們的愛
58女,使我有主動查考聖經的願望
25男,講述的比較貼近生活,對悔改有幫助,對提高聖經知道有幫助
43男,教會不重視,還未發展到某種程度
42女,學課小組,給自己的守好一天安息日的心境有強化,安寧並將己心帶到主前,作用算是運動前的熱身吧。
52女,多學習在靈性上總有幫助
37女,對自己的靈性有幫助
41女,感受到上帝的愛,大家和諧
26女,感受到學課中的一些受益匪淺的道理,可以多和聖經一起看,更加理解聖經
43男,討論式效果很好,收益大,使人有興趣
36男,討論太少
27女,沒有把各自問題都大膽提出來一起討論
43女,讓我們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學習更廣的知識
3. 向教會周圍的社區佈道(Community Outreach)
在詢問負責人自己理解的學課事工目標時,僅有10%的負責人知道學課事工“佈道”的目標,且沒有一個說此方面達標的。
我問各教會學課負責人:“你覺得安息日學聚會對教外人士吸引方面如何?”
A. 幾乎不能; 有37%的負責人選擇
B. 能吸引很少的教外人士; 有43%的負責人選擇
C. 能吸引一部分; 有20%的負責人選擇
D. 能吸引比較多的教外人士;沒有人
E. 能吸引很多教外人士。 沒有人
我問教員:“你覺得安息日學聚會對教外人士吸引方面如何?”
A. 幾乎不能; 有20%的教員選擇
B. 能吸引很少的教外人士; 有32%的教員選擇
C. 能吸引一部分; 有38%的教員選擇
D. 能吸引比較多的教外人士;有10%的教員選擇
E. 能吸引很多教外人士。 沒有人
有兩位教員在F.其他後面的空行中寫到:“學課深奧難懂”;“依講員對學課的角度處理,安息日學可以提供神學知識也可以呈現思維模式或生活方式,後兩者處理得好,可以吸引教外人士。”
我問信徒:“你覺得安息日學聚會是否能吸引教外人士?”
A. 幾乎不能; 有22%
B. 能吸引很少的; 有27%
C. 能吸引一部分; 有38%
D. 能吸引比較多的人; 有11%
E. 能吸引很多教外人士。 有 2 %
我預料的結果比現在的結果要更明顯很多,我曾以為就安息日學事工的現狀而論根本談不上什麼佈道。現在呈現出的結果顯得有些中庸,不好也不壞,這可能是中國人描述的習慣。或許這也是事實,但是看我們怎麼觀察,據我所知,的確很多教會每安息日一早就有新來的福音朋友進來,他們接觸第一個聚會就是安息日學聚會,但是這還不能歸功於安息日學的吸引力,這乃是聖靈帶領的恩典。所以我覺得我的一段調研結果,需要再進一步驗證,可以接觸一些在安息日學時間初來教會的人士,幫助他們認識福音的同時,訪談他們初來對學課聚會的感受。
不過我相信,負責人能看到宏觀的一面,教員和信徒能看到客觀的一面。負責人宏觀的看,學課的佈道性很弱。而教員看到了他講課時的新面孔,或許新人被他授課吸引前來詢問他。最可觀的是平信徒,他們會發現他們身邊的新人,並能看出他們的反應。調研的結果讓我對安息日學的佈道功能恢復了一些信心,讓我看到了希望。或許經過改進,學課事工仍可成為一個具有佈道性的事工。我想這應該與“團契”的成果有關,我們看到前一個“團契”目標檢測中的那些團契他們在其中一定發揮著佈道的作用。
儘管如此,安息日學事工目前在佈道目標方面的成果是微乎其微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其改進的空間很大,且需要許多方面的配合。
4.向全世界宣教(World Mission Emphasis)。
向全世界宣教(World Mission Emphasis),在安息日學原本的設計中是提供每一位學員對福音及現代真理的全球使命有清晰的願景的。它將促進每個人有計畫的、忘我的獻身以支持傳福音及為現代真理作見證的世界性使命,通過安息日學捐款資助渴望幫助的福音機構。
但是由於中國內地的國情限制,“安息日學高級學課”的印製中,刪掉了全球聖工剪影的部分。安息日學捐,供給全球複臨信徒開闢新區的佈道資金,基本上也不為人所知。
我訪問各教會學課負責人:“您所在教會是否設立安息日學捐?”只有一個教會有設立安息日學捐,其捐款的用途與樂意捐有所分別,是作為非本地佈道的專項捐款,我相信在我未調查到的一些教會也設立了,但一定為數不多。
所以安息日學捐所附帶的,每安息日,學課聚會前的安息日學捐及聖工報告也基本上沒有在中國內地建立起來。
肆. 教員受訓情況
問教員:“您對學課的教材理解程度” :
A. 幾乎完全不懂; 沒有人
B. 大部分讀不懂; 有5% 教員選擇
C. 懂一半; 有4% 教員選擇
D. 大部分懂; 有52% 教員選擇
E. 幾乎完全懂; 有38% 教員選擇
F. 其他 有 1 % 教員認為需要精確的明白作者的目的,否則每個人理解,認識側重點不同。
問教員:“受過哪些學課事工方面的培訓?”有10%的教員受過安息日學專門的培訓。如:在無錫和北京的安息日學培訓;當地教會學課輔導、研究小組;在網上自學教員良助;有過數次與各地學課同工研討;安息日學訓言培訓;學《安息日學勉言》;廣州東浦學課事工短期培訓。90%的教員沒有經過安息學事工的培訓,其中有一些描述了自己經過基本信仰的培訓、查經員的培訓或通過自學瞭解了一些學課事工的相關知識。
這樣看來,學課教員的培訓是一個關鍵。負責人雖然受過一定的培訓,但是他們不一定有能力培訓教員,培訓教員的工作,是聯合會和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發展的較好的教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教會的安息日學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眾教會安息日學都能夠蒸蒸日上的發展,符合上帝對它的旨意,學課事工才算是真正的復興。
伍.《學課教員良助》的使用情況: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成人安息日學的教材共有四種:《安息日學高級學課》;《大字版學課》;《容易版學課》;《學課教員良助》。其實在各教會自己編印學課時,“大字本學課”每季度都給老年信徒印製一批的。目前高級學課也有這方面的需要,此方面還需提醒有關部門克服困難、適量提供。《容易版學課》一直沒有翻譯過,在中國內地有很多教會認為學課生澀難懂的情況下,有必要考慮《容易版學課》的需求。在此,我要特別說的是《學課教員良助》,這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安息日學部為全球安息日學教員設計的,與每季度安息日學高級學課配套使用的,教員輔導季刊。原本缺乏培訓、教員素質偏低的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理應推廣普及。事實是否如此呢?
為此我訪問負責人:“您是否給教員學習《學課教員良助》?若有幫助,是哪些方面?”
只有21%的教會為教員提供《學課教員良助》,評價各異,有的教會認為對教員的幫助很多,他們說:“《學課教員良助》提供給我們一些問題的答案或啟示。可以帶領我們的思路,能知道作者要說的是什麼,而不會使我按我們有時不正確的觀點講給學員。”;“提供教員組織討論的許多方法”;“提供了每篇學課的邏輯思路”;“提供學習重點”;“有助於把握學課的取向,規範教員講課內容”。
但79%的教會都未提供,其中一些負責人看過《學課教員良助》但對其“評價一般”,不過另一些負責人曾經看過,卻不知道怎麼得到持續的供應,所以他們很期待能夠按時得到《學課教員良助》的供應。
由於網路的普及,教員們在教會不提供的情況下仍能找到《學課教員良助》。所以我在對教員的調研中問:“您是否閱讀過《學課教員良助》?《學課教員良助》對您的幫助有哪些?”
問卷調研的結果顯示教員中37%閱讀《學課教員良助》,63%沒有閱讀《學課教員良助》。在37%閱讀《學課教員良助》的教員中:
A. 幾乎沒有助益; 沒有人
B. 一點點幫助; 有 3 %的教員選擇
C. 一般; 有19%的教員選擇
D. 較好; 有31%的教員選擇
E. 很好; 有47%的教員選擇
他們說到《學課教員良助》幫助有:
a.幫助理清思路;
b.幫助理解學課內容;
c.知曉,感受,行動,聖經注釋,應用;
d.教學主線,分析,例子;
e.課程講解;
f.在理解學課主題思路方面,理解學課所闡述的重點,線索方面;
g.能幫助抓住重點;
h.在提出討論問題上;
i.能更好的把握重點的主題資訊;
j.對學課的理解;
k.聖經知識;
l.屬靈知識;
m.理解的比較深刻;
n.引導;
據我瞭解《學課教員良助》給到聯合會的時間很晚,致使翻譯中文的時間非常緊張,季度初的時候常常不能及時在網上提供。這一點需要相關的許多部門群策群力,協作改善。若有可能提前譯製好,可以每季度印製一批《學課教員良助》,給每各教會的教員配備一些。其實《學課教員良助》編寫的目的就是解決學課事工中可能會存在的一些困難的。這是一個我們付出努力,就可以實際幫助安息日學事工的發展的資源,不容忽視。
陸.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重建的困難與經驗
訪談安息日學各地負責人時我問他們:“安息日學事工方面存在哪些困難?”總結大家的回答,之中在以下幾點:
a. 沒有設立安息日學主理;
b. 決乏教員培訓,
c. 有些信徒文化底,在家學學課不能理解。
d. 不懂得授課方法
e. 分組場地困難
f. 學課推廣普及困難
g. 教材生澀難懂
h. 講員的水準低
i. 信徒的參與熱忱低
j. 基層教會組織不完善,缺乏輔導,講員水準不高
k. 不重視
l. 老年、不識字的,有些困難,高級學課對他們有些難
m.最難在於如何激發信徒學習學課的
n. 教師難找
o. 試圖自己培訓教員時,感到缺少培訓安息日學教師資料
p. 學課的內容有難度,理解的很淺,甚至不能夠聯繫實際的信仰生活。
我訪問各個負責人:“有什麼舉措應解決困難?”
大家所用的方式如:
a. 加強培訓教員
b. 開辦專業培訓班
c. 每三週一次集中研究學課
d. 每週講員集體輔導或討論
e. 留下預習的任務給信徒A幾乎無效
13%的教會認為他們的努力幾乎無效
12%的教會認為他們的舉措成效甚微
37%的教會認為他們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
12%的教會認為他們的舉措成效較為顯著
26%的教會認為自身的改革剛剛起步看不出成果
關於培訓的方向,我訪談負責人:“您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訓援助?”負責人們的回饋總結如下:
a. 教員培訓。
b. 講課方法培訓
c. 培訓教員如何使用教參
d. 小組長培訓
e. 外人培訓鞭長莫及,需要提供培訓教員的資料,讓我們自行培訓
f. 定期召開各地學課負責人的研討會
g. 學課小組組織方面
h. 悔改、因為一生功課,脫離實際有些講員言行不一
i. 建立學課教員團隊
j. 有經驗的老師幫助授課培訓講員。製作一套講員培訓視頻,讓講員反復學習。
天津學課的負責人說“來培訓我們,這是馬其頓的呼聲!”,河南李宗順牧師在回應這個問題時甚至說,願意為安息日學教員培訓提供場地。
問教員:“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受到培訓”?大家的回應可歸納為:
a. 培訓學課的使命及意義;
b. 培訓如何使用學課教材;
c. 培訓如何使用學課教員良助;
d. 培訓如何組織學課聚會
e. 培訓研究方法
f. 培訓教員講授方法
g. 從組織聚會的程式和教友感興趣的方面來培訓我們
h. 如何能講解的更吸引人、更生動?
i. 學課如何結合生活?
j. 如何吸引信徒去自己研究
k.學課的意義與方向,學課事工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l. 怎樣講授更能使會眾的需求得到滿足
m. 怎樣提高會眾的聖經屬靈方面的進深程度
n. 如何帶動學員積極參與學習。
o. 最好不是理論的學習培訓,而是通過參加正確的生動活潑的學課小組來體驗、學習、訓練。
教員比負責人對培訓的呼求更加顯明,教員們更需要目標舆方向,同時他們呼求實際的培訓,他們渴望能夠激勵信徒自主學習,他們渴望成聖,渴慕有感染力的生命。
柒. 負責人、教員和學員對教材的建議?
a. 學課教材應更加新穎實用,貼近生活。
b. 安息日學課的翻譯和編排要適合中國人的習慣,簡明一些,提綱要領,突出重點,分條列項(把洋面包變成家常便飯)。
c. 在每日的內容要簡短。
d. 問題的思維模式可能與中國信徒不同,所以學課中問題常讓人費解。
e. 如果是使用全球統一教材,翻譯多下功夫
f. 學課的編排形式可否改變一下,如問答形式、提綱式、分條列項式;
g. 洋味太濃,再通俗些,簡明些,才適合基層教會的理解程度。
h. 我學了12年,在沒有參加神學訓練的情況下,安息日學教材帶給我莫大的益處,非常好的教材,我將一如既往的學習它。
i. 很好、很系統、沒建議
j. 內容很好,系統學習聖經,但由於作者於國人的思維方式差異,有時學課顯得缺乏邏輯性,是否可以提供PPT投影。
k. 學課內容以聖經知識和生活應用相結合,深入淺出,使慕道友自學能明白,使信徒愛慕聖經。
l. 40%與我們生活很遠,不能理解,研究聖經應該多有本會特色,貼近生活的會比較受用
m. 教材內容很好,幾乎能讓大家從不同方面受益,很多的內容都是非常系統的。
n. 教材內容能否更加少而精,因為我們是講授方式,而非討論方式。
o. 學課要盡可能的符合中國教會的國情,太深的研經對有些人沒這個水準。(老人多,女人多,還有些不識字的人)
p. 可以考慮安排不同難度級別學課,而不單是從年齡層劃分
在這些教會的負責人或是學課事工負責人的回應中,有很多提到希望學課更加貼近中國弟兄姐妹的思維、文化與生活。其次提到對內容更加簡明、精簡的提議。安息日學教材的確是需要改革。我的建議是,學課教材向福音性和小組性改革。或者至少每年定出兩個季度為福音性、小組性的學課,以配合整個學課事工與個人佈道布與小組佈道事工整合。
捌. 學員對安息日學事工的期望與建議
以下是各地安息日學學員回應此問題的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58男,多一些能在我們小組裏講講內容,讓我們文化不高的人都能明白。
60女,教材上多出點適合咱們中國自己的內容,最好能和懷著結合在一起,接近生活。
65女,能有更多的教員清楚明白的講出學課的內容更好,要提高他們的講道水準。
30女,對於組織形式,能不能再多一些給我們多的自由空間去談論感受和體會。小組中的成員水準高低不一樣,有時很難全面瞭解學課思想。
28男,聚會令大家不能深入思考,大家應帶著問題來。教員的靈修必須增強。
35男,聚會形式太單調不適合年輕人。
44女,再生活化些。
53女,找靈性高的教員
48男,聚會形式應靈活,促使更多人參與發言討論
46男,聚會形式需要改進
45女,教材的編寫應充分考慮,各區的實際,及普遍性
46男,組織形式
43女,有的人說聽不懂
44女,組織形式
49女,組織形式
43女,組織形式
47女,聚會形式能有改進
28女,只在安息日一天學習沒有討論,平時若有討論學習(建議晚上,方便上班族)效果會更好
49女,多給青年授課機會
60男,學習安息日學沒有專學聖經和預言之靈受感動領受深刻
70女,學習安息日學不如學預言之靈
32女,學習安息日學不如學預言之靈
70 男,應當簡明,中文化
49女,建議:學課內容簡明扼要,突出重點,靈訓意義
62女,條理清晰,讓人易懂
49女,簡單易懂,使人明白去行
49女,形式應多樣化,顯得較為單一,每課都是五個標題
49男,聚會形式、教員
62男,翻譯編排教材時,要適合中國人的文化習慣,通俗易懂,簡明深刻,聯繫中國的實際情況。(最好請國內牧長翻譯)
40女,多多討論,多多瞭解個人情況和同情必用心去帶領,用心去禱告
34男,先做安息日學教師的培訓,構思效果好,相容性強的聚會模式
65女,留點時間解答不明白或不懂的本周學課內容
75女,教材難懂
71女,教員針對學課的討論題來講,留點時間來作解答和舉手示意方式,可雙方知道提高程度與明白否;學課內容教訓與生活相結合
41女,更加活潑、親切、互動才能使聽的人受益匪淺
45女,事工組要多為教友主動學習安息日學課一事獻上恒切禱告;要有聖靈帶領講解學課;適當加入一些見證,讓初來者有觸動
75男,從整篇主題講起,介紹學課中的觀點、視角、結論;引導大家從聖經中得到依據(查考和學習);結合自己的實際,如何實行聖經的教訓(建議、設想、計畫……);不局限著眼於學到什麼知識,多考慮如何引導大家自己去學習聖經的辦法。
50女,提高講課水準,增加溝通形式,多方瞭解個人,個體的靈性需要
56女,安息日學幫助我們信主多年的人進深知識,學課的聖經串珠對我很有幫助,教會可以安排學得好的弟兄姐妹多建幾個學習小組,充分建立。
38女,希望借著活潑的講論引人對現代真理的重視,也希望多多培訓教員的聲音、表情及外在的形式上也要感動人。
28男,不能死學學課,改變一些形式、方法,吸引外來人認識基督十字架,知道他是全人類的救贖主,是宇宙人類的唯一希望,讓人認識耶穌,認識上帝。約17:3“認識你獨一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是永生。”
24女,可以在團契Q群上每天分享安息日學課的收穫和感動
24女,增加互動環節
36男,多些問題互動
28女,多組織一些查經班,可以更深的認識上帝的真理,而且可以更好的服務更多
30男,義工最好能夠有正式的培訓,整個運作更積極,透明度更高
23女,可以活動多
48男,聚會形式應靈活且促使更多人能參與發言討論
46男,聚會形式
45女,教材在編寫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地區的實際,即普遍性
46男,組織形式
43女,有的人聽不懂
44女,49女,女43,組織形式
47女,聚會形式能有改進
19女,挺好的,沒意見,可以再多學點,知識,有關國外的教會的學習內容
53女,如果先讀聖經,再把學課的解釋一起讀一遍會更清晰,有針對性,對於沒有預習的人會好些
30男,教材應簡單明瞭,應以小組形式聚會比較好,
48女,小組分享的時間長一點,人人參與,提高靈性
54女,挺好
77男,希望延長學課時間到1.5小時
78女,要求講員素質提高
23男,現在挺好
27女,54女,38男,建議小組形式學習
26女,建議小組形式學習,由深入瞭解聖經的人帶領討論
48女,建議按層次分小組的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36男,聚會形式:建議講員能把學課講話,突出重點
27女,聚會形式:簡單,主題清晰,能有經驗教大家靠主得勝的經驗
58女,安息日學課上午學習學課
25男,建議:學課的內容生活化,讓慕道友,普通會眾自己研讀且能明白
42女,可以活潑一些,使新人不致感到太拘謹,希望有扎實聖經功底的人講解,可以理論聯繫實踐,以講故事的形式
31男,安息日學應當增強更多交流互動時間,在互動中或遊戲中使安息日
學更加主動,形式多變
43男,討論研究
43男,理論結合實際,生活化方面多些,形式能討論、分享、提問式等等,讓更多的人心參與(開口、動腦子)
27女,不要把課程斷開講,讓教員把一周的內容用大綱連起來,用問答式的一起討論學習
弟兄姐妹的這些話都是對安息日學事工的期望。很多集中在學課事工聚會形式,組織方式的改革與培訓上。很多人都提出更加貼近生活、更讓大家參與。不過也有很多是很有思想的,很有趣的建議。有很顯明的不喜歡學課的話語,很直爽,有的人說不如學習聖經懷著,我理解他的想法就是現在的學課對真理講述的不夠簡明,責備的不夠犀利,恩典講述的不夠徹底,這些都是懷著的優點。很多學員是渴求有團契生活的,他們熱愛學課小組,熱愛學課事工的心從他們簡要的敘述中可以看出。尤其是那些年輕人,當他們認真地回應安息日學的調研,我已經看出安息日學的希望。他們熱心的參與學課,他們感受到上帝的愛,都令我感動。有一位45姐妹寫道:“事工組要多為教友主動學習安息日學課一事獻上恒切禱告;要有聖靈帶領講解學課;適當加入一些見證,讓初來者有觸動”短短的幾句話把整個安息日學目標都看到了,她僅僅是一位中年的平信徒,卻心裏裝著教會的領袖、裝著安息日學事工、裝著教友弟兄姐妹的靈性、求主復興他們“主動的愛”、心裏裝著學課的聚會、心裏裝著那些初來者。他們的話使我放棄我一開始有的一種對安息日學事工有些困惑和擔憂的心情。安息日學事工有很多的困難,但是上帝命定讓末後的兒女擁有這個“聖經學校”和這個“宣教救人的機構”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綜述:
安息日學事工比一般複臨信徒所想像的要重要多了。這項事工真是上帝推動末世祂百姓興起的,它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這個學習中的教會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時代的需要,上帝曾拆毀的,僅是虛空不屬於祂的雜質,上帝的目的是要重建,是要煉淨。這項事工正如先知所說:“凡對真理感到興趣的人真的都應該努力使安息日學發達。”安息日學過去曾是,而且將來也必復興為一個引人歸向基督的最大、最有效驗的救人機構。一切令人灰心的情況都可以改進,中華複臨信徒敬虔的百姓對這項事工報以厚望。安息日學事工應真正成為聖經學校。培養每個學員也成為教員,成為獻身的男女。培養每個人都明白聖經,能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從事查經的工作乃是從天而來的計畫,使成千成萬的青年男女進入工作園地,從事重要的工作。預言之靈說“若非如此,這工作就不會有完成的一天。”
第一節 研究結論
壹. 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已經初具規模的重建了起來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事工的發起是出於上帝的,在歷史上曾起到卓越的作用。在預言中是餘民兒女直到末世都使用的有效的靈修和佈道工具,是每一年齡層信徒都可獲益的聖經學校。
中國內地,雖在文革動盪期間,安息日學事工的燈火未被熄滅,且於一九七七年文革結束後,安息日學事工在各地開始了公開重建。從一九八〇年左右幾位老牧師開始編寫安息日學課教材起。一九九五年左右開始有教會恢復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到二〇一三年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大部分都重建了安息日學事工。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一半以上的教會恢復使用“安息日學高級學課”。大的趨勢已經形成。儘管青年安息日學還幾乎沒有得到重建,兒童安息日學現今在內地還沒有這樣的提法。但是上帝的這一事工既已有了明顯的突破,必將帶動全局,實現安息日學事工的全面重建,在中華同工的齊心協力下指日可待。
貳. 缺乏核心精神是第一障礙
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缺乏核心精神,沒有神學架構的指導,缺乏對事工目標意義的認識,不清楚方向,所以數量雖然大,但是效果卻不好。無論是教會負責人、教員、或廣大教友,已經厭倦不冷不熱的狀態,安息日學事工請求培訓的呼聲很高。但是誰去培訓呢?開展怎樣的培訓呢?所需要的復興真悔改的培訓,是使負責人、教員、組長先在生活中悔改的培訓。
叁. 改革學課教材是關鍵
武器的更新,往往影響著一場戰爭的成敗。但在聖經戰爭中這卻不是最關鍵的,上帝的子民依靠的不是人的學問智慧,而是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安息日學高級學課”目前正有越來越豪華、越來越虛浮之危險。百姓們需要震撼人心的生命、真實生活的見證、激勵復興的責備。就在我調研的這個季度,全球學習的《復興與改革》這份學課就備受好評,甚至不願意接受“高級學課”的梁牧師、林牧師都願意在下個季度把這本學課在他們的教會學習。這充分說明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有著渴求真理、饑渴慕義的心。中華兒女渴望著更樸實的學課。
肆. 平衡宣教與護教
宣教是大使命,護教的位置在後。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是一個持續到主再來的普世宣教運動。隨著教會的發展,各項事工的齊全,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已有了負責佈道的許多部門,原本安息日學事工的佈道功能客觀上被分散了,但是是不是安息日學就一定要淪為形而上的神學研討呢?儘管客觀上起到“護教”標杆的作用,但是安息日學事工仍有其獨特的佈道角色要擔當的,在佈道的戰場上,安息日學的方方面面的工人都義不容辭、不得推諉。
教材的編寫方面,若想歸還安息日學佈道功能,教材是關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得有多大智慧的講員才能把一篇生澀的護教課文分享給不認識主的福音朋友啊?
除此以外,培訓有關團契的內容,因為團契是佈道的陣地。
伍. 安息日學宣教團契
安息日學本身是信徒聖經學校,但學習的不僅是如何分辨異端,保守純正。而是永遠的福音、救贖的計畫、現代的真理。是裝備信徒生命的聖經學校,以使百姓堅強的在生活中向著世界作見證,發出神聖警告。而最具有佈道性的就是安息日學事工團契的目標。我呼籲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信徒,不要尋找其他的小組佈道方法,上帝給我們的小組就是安息日學宣教小組。平信徒的聲音是最真實的,在我的調研中,那些參加學課小組的信徒向可能在困惑和灰心中的教員和負責人作見證,他們在人們所不重視的安息日學小組中遇見了耶穌。我們需要安靜下來,把太多的事工歸攏、精簡。
在這一點上仍要說回學課教材的改革,本會不是沒有人懂得編寫適合小組的學習材料,而“安息日學高級學課”目前客觀的說不是太適合小組的課本。
陸. 中華百姓的思維需進步
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我們曾是很有思想的自由與討論精神的。而最重要的理由是主耶穌賦予我們的真自由。當我們拿到聖靈激發我們自我責備的學課,讓我們寫,讓我們彼此共勉;當我們一起學習福音與使命,看到鮮活的見證,當聖靈問我們當立怎樣的心志去為主發光,真誠的分享,不用懼怕。害怕說話的時候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基督裏信徒是互為肢體的,是可以交心的。
學課常用的發散性的思維,正是我們中國人缺乏的。我相信凡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不同的思維模式才更能碰撞出火花。在不久的將來華人學者也將越來越多的棲身於眾多本會高尚靈性的學者之列參與編寫學課。
柒. 培訓是“辦學”的生命動力
請不要驚訝我用辦學這個詞,安息日學,原本就是複臨信徒的聖經學校。這所學校沒有圍牆、超越課室、永不畢業,原本是最積極的創造。可是卻在我們的經營下如此慘澹、形式化,實在有辱先人。
應該有一整套的安息日學培訓計畫實施,從負責人、教員的裝備,教員如何培訓組員成為新教員,組長如何在小組中培養組員作新組長。使安息日學成為一個具有生命不斷成長的佈道群體。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壹. 福音性、小組性的學課教材
建議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安息日學部定期發佈具有福音性的學課,使安息日學事工與現代真理的佈道並細胞小組團契事工有效的結合。
貳. 集中相關事工的力量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目前的的各項事工很全面但顯出效率不高的現象,而這些事工的核心使命是一致的,不應該各管各部浪費資源。即使分開的事工也應該合力完成聖工,尤其是方興未艾的中國內地安息日學事工,應該積極地發揮其對全體教友的影響力,把家庭佈道的工作、小組佈道事工的與安息日學事工聯合。
叁. 安息日學教員良助的改進與普及
安息日學教員良助還有改進的空間,若加以平時日安息日學小組的指引效果更佳。每季度向各地配發學課時有比例的配發安息日學教員良助。
肆. 請專家配搭有經驗的安息日學教員協力培訓
各方面的培訓是大家熱望的,但是不僅是要知識的培訓,更要使心靈真實悔改,結合生命的培訓,並幫助教員有生命的教導學員、組織學課小組。
伍. 經典的學課教員錄影
現有的學課培訓資源有限,中國內地地域廣教會多,建議請專家培訓時錄影,刻錄光碟發給眾教會,並把成功的學課教員授課、組織小組、平日聚會等等複臨信徒團契生活製成可學習的宣傳影片,作為培訓各地教員的工具。
陸. 學課教材篇幅隨主題調整
現有的“安息日學高級學課”每個主題僅排十三課,為了符合一個季度的時間安排,但是若有重要的內容就被十三課所限制,很多題目不能展開。不妨嘗試每天更加精簡,每週內容更具邏輯性,需要展開的主題可編輯為雙季學課。
柒. 借學課事工實現小組教會
若以上諸方面有所調整,尤其是學課教材已經更具有福音性、小組性以後,可以藉安息日學事工使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實現小組佈道教會。不僅每位學員有小組,並使小組長、教員、大的團契長、長老、傳道人一切在基督裏的肢體都定期團契,彼此分享共同傳福音。
第三節 研究限制
安息日學事工包含著A. 兒童安息日學課(Children’s Divisions)0-2歲;3-5歲;6-9歲;B. 少兒安息日學(World Mission Emphasis)10-12歲;13-14歲;C. 青年安息日學(Youth and Young Adult Divisions)15-18歲;19-30歲;D. 成年安息日學(Adult Division)30歲以上.四所分校,四個部分,
但是在一九五八年以後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機構被強行解散以後,兒童安息日學直到現在也是不能在中國內地提出的,其原因是中國內地的法律要求不得向少年兒童教授宗教。所以兒童安息日學事工近年來雖然實際有所開展但是不以兒童安息日學命名。若作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以後再進行。
從一九八〇年中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恢復公開聚會以來,青年安息日學事工基本沒有開展,個別教會使用過“青年安息日學”或“中級學課”但是不能每季度都供應所以就停滯沒有進展。此外青年事工、青年團在各地都有建立。所以調研青年安息日學事工的時機還不成熟。
基於以上考慮,本研究基本限於成人安息日學事工範疇。但成人安息日學事工基本也代表了安息日學事工整體在中國內地重建的情況。
陳立言
2013年8月12日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安息日學訓言》
《複臨運動傳略》
二、西文部分
Sabbath School Handbook
Preparation of the Bible Study Guides
- 上一个: 生命之路
- 下一个: 论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