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返回

敬拜是尊崇:怀爱伦谈敬拜

发布时间:2011-04-18
敬拜是尊崇:怀爱伦谈敬拜
朴丹尼
(選自本會Dialogue 網站 http://dialogue.adventist.org/articles/20_2_plenc_e.htm
 
在她整个的事奉生涯中,对于敬拜,怀爱伦所强调的都是实践宗教在生活中的重 要性。虽然她也一再强调敬畏、祷告、证道、音乐及唱诗的重要性,但从她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敬拜的理解是建立在圣经神学的根基之上,诸如上帝的中 心位置、人对上帝的回应、救恩是真实而喜乐的经验、教会是敬拜的团体,以及基督徒将来的盼望。
 
尊崇:上帝充满万有
怀爱伦强调,因为他的品格、创造及救赎大工,上帝配得尊崇。敬拜始于人与上帝之间明确而亲密的关系。“当我们能像摩西那样领悟上帝的品格时,我们就同样能情不自禁地俯伏敬拜并赞美上帝。”1
 
怀爱伦提到了上帝的诸多神性,并将它们看作崇拜敬畏上帝的原因:公义、完 美、伟大、智慧、同在、良善、大能、怜悯、圣洁和爱。上帝的大能作为,诸如创造、维持、启示及救赎也都是重要原因。她写道:“敬拜上帝的义务是基于一个事 实,那就是,他是创造主,并且万物都因他而有。”2
 
在上帝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与同在性(immanence)这两极之间,怀爱伦提供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也因此在鼓励敬畏与次序的同时,也保存了交流与喜乐。她知道,敬拜是与三一神相交;她肯定,敬拜是“圣灵的果子。” 3
 
尊崇:人对上帝的回应
怀爱伦也意识到尊崇是人类对上帝的回应。这一回应认识到,首先,也是最重要 的,上帝配受他所造之众生奉上的一切敬拜。没有他,我们就不存在。我们之存在,我们之所为都必须在上帝是谁,以及他对我们有何期望的前提下操作。在他面 前,我们必须满怀敬畏、尊重、谦卑、感恩、顺服和喜乐。每一次决定人类是谁的充满创造性及感情的回应都从属于他。因此,她警告道:“基督今日的跟随者们应 当警防失去敬畏与虔诚的惧怕之心。” 4
 
虽然我们在大而可畏之上帝的面前是渺小而有罪的,但我们蒙召像小孩子们一样去敬拜他—坦然无惧,且“充满喜乐”地敬拜。5 我们应当“以敬拜主、事奉主为乐。”6
 
喜乐和坦然无惧是与敬拜水乳交融的。怀爱伦定义这种一体化为能让我们全心—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所有财物—敬拜上帝的因素之一。尊崇必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上帝希望他子民的一生都是赞美的一生。” 7
 
尊崇:救恩的一个喜乐经验
在所有经验中,有一个经验必须激励我们尊崇上帝,那就是从罪中得救之喜乐的 经验。怀爱伦说:“每一颗被上帝恩典所光照的心灵都会因他无限牺牲而情不自禁,而怀着难以言表的感恩与尊崇俯伏在救赎主面前。”8 除了十字架之外,基督在天上圣所的中保工作也激发着人对与上帝的感恩与尊崇。“只有”基督“完美的义,因信而归给他的子民 …… 才可能使上帝悦纳有罪族类的敬拜。”9 如此的敬拜是蒙赎之民活泼的经验。怀爱伦强调真敬拜是爱、感恩与顺服的事奉。“敬拜中缺少了对他命令的顺服,是不蒙上帝悦纳的。”10 因此,作为记念与敬拜的日子,安息日的意义非凡。
 
尊崇:教会一起来敬拜
 
怀爱伦相信尊崇与敬拜对于信仰团体的聚集意义重大。她描述敬拜时刻为“神圣 而宝贵的良辰。”11 因此,她一再强调敬畏与次序在敬拜中的重要,并吩咐要避免任何混乱。她写道:“在时间、地点和敬拜举止上当有规矩。凡神圣的、与敬拜上帝有关的,都不能粗 枝大叶或冷漠视之。”12 在她的理解中,敬拜包括了尊严与宁静,还要避免形式化与狂热这两个极端。她欣赏敬畏,并警告敬拜中发出的噪音、尖叫、狂热的表达,及兴奋。“上帝的工作始 终都是以平静和尊严为特征的,”13 我们对他的敬拜也当如此。
 
当圣徒们来敬拜他们的创造主时,在这个时候,怀爱伦总是特别注意敬拜的真精 神。“形式化敬拜的邪恶罄竹难书,”她写道,“但真敬拜的有福也是无以言表的。” 14 因此,崇拜聚会,应当属灵、有吸引力,并且是友好的。“我们的聚会应该富有生趣。它们应当充满天国的氛围。”15 参与是重要的。“安息日证道的时间,一般来说,应该短。应当给机会让那些爱上帝的人表达她们的感恩与崇敬。”16
 
尊崇:庆祝基督徒未来的盼望
 
在怀爱伦描写最后大事件时,尊崇占了突出的位置。她看到了试炼时期,但也看 到了教会将拥有一个赞美与尊崇的更美时光。她也肯定了,尊崇的经验将会贯穿永恒。她教导,对创造主的敬拜是宇宙善恶大争战的根源,并且邪恶始于天庭。因为 路锡甫反对与圣父一样配受敬拜的圣子,天上才有了争战,而这一争战是地上罪恶的根源。怀爱伦描述善恶之争最后阶段的焦点就在于谁将会是我们敬拜的最终对 象:基督还是撒旦?在永生与永死之间存在着对这一终极问题的答案。
 
朴丹尼(Daniel Oscar Plenc,River Plate University)博士是阿根廷安息日会大学怀爱伦遗产托管委员会研究中心(Universidad Adventista del Plata (River Plate University), Argentina. E-mail: ciwdirec@uapar.edu)的馆长,兼神学系教授。
 
注:
所有引用皆出自怀爱伦。
1. 《给父母、教师和学生的证言》(Counsels for Par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Mountain View, California: Pacific Press Publ. Assn., 1943), p. 30.
2. 《善恶之争》(The Great Controversy,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Pub. Assn., 1911), p. 436.
3. 《历代愿望》(The Desire of Ages,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Publ. Assn., 1940), p. 189.
4. 《先知与君王》(Prophets and Kings,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Publ. Assn., 1943), p. 48.
5. 《向上看》(The Upward Look,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l. Assn., 1982), p. 38.
6. 《喜乐的泉源》(Steps to Christ,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Publ. Assn., 1956), p. 103.
7. 《基督比喻实训》(Christ’s Object Lessons,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l. Assn., 1941), p. 299.
8. 《一同在天上》(In Heavenly Places,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l. Assn., 1967), p. 14.
9. 《先祖与先知》(Patriarchs and Prophets,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Publ. Assn., 1971), p. 353.
10. 《善恶之争》(The Great Controversy), p. 437.
11. 《教会证言》(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 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Publ. Assn., 1948) 6:358.
12. 同上, 5: 492.
13. 《证言选萃》(Selected Messages,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l. Assn., 1958), 2:42.
14. 《传道良助》(Gospel Workers,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l. Assn.,1915), p. 357.
15. 《教会证言》(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 5:609.
16. 同上, 6:361.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