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返回

对受异教影响的人传福音

发布时间:2011-04-23

在 我国,有许多异教徒和受异教影响的人,对前者,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由选择,没有圣灵的特别感动,最好不要硬去给这些异教徒们传福音;对后者,我们就要积极 地争取他们,因为他们不是无神论者,他们是渴望真理,追求真理的人,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真神,神说“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二十 九:13)。我们不要放弃他们,要多为他们祷告,多和他们接触,把福音的种子撒过他们。

由于他们受到异教的影响,所以,给他们传福音,就要讲一些基督教与异教之间的区别,以便他们能够辨别出谁才是这神。下面几点供大家在给他们传福音时参考。


一、神的福音和宗教的区别

严格地说,基督教不是宗教,是神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基督教,或说神的福音和宗教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宗教注意“行为”,福音注重“成为”。

宗教说:有好行为,继续有好行为,最终你就成为好人。

福音说:首先,你要靠神的恩典成为好人,然后你就自然有好行为。

宗教说:说诚实话,继续说诚实话,最终你就成为诚实的人。

福音说:首先,你要从心里作诚实的人,然后你就会说诚实话。

宗教说:想洁净的事,继续想洁净的事,最终你的心思就会洁净了。

福音说:你的心思洁净了,然后你就会有洁净的思想。

宗教说:去帮助人,你就会知道如何去爱人。

福音说:接受神的爱在你心中,你就自然会爱人,并愿意去帮助人。

这样看来,宗教把重点放在外表的行为上,而福音就把重点设在内里的实质上。

这并非说,信奉基督的人不需要有好行为。而耶稣就是一个有好行为的人,圣经记载他“周流四方行善事”。他整个生命都为爱别人而舍弃。雅各在书信里说:“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问题是:究竟那一种在先呢?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成为”是否“行为”的结果呢?或是“行为”出于“成为”呢?我们是否成为好人,因为我们行好事呢?或者,我们行好事,因为我们已经是“好人”了?

使徒保罗告诉我们,好行为不是因,乃是我们得救以后的果。在以弗所书二章9节他说:“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但在10节他却说:“我们原 是……在基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在保罗写给提多的书信里,他同样透切地讲及这道理;“他……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 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跟着两节经文后,他更说:“这话是可信的……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作正经事业”。(提多书三章5—8节)

耶稣告诉我们,除非我们成为“好人”,我们才能真正做好事。他发问说:“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善人从他心里所有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马太福音十二章34—35节)

圣经多次着重“成为圣洁”,“要被圣灵充满”,“必须重生”,“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等。

人要藉着好行为,以变成好人,就好象把一篮苹果,系在一根电话柱上,希望藉此能使电话柱子变成一棵苹果树,这是不可能的事!一定是苹果树,才能产生苹果来。
你有没有研究过记载在马太福音二十三章1节主对法利赛人的教训?这是很有趣的教训。首先,耶稣称赞法利赛人的善行。他说:“你们又祷告,又献上十分之一,又走遍洋海陆地领人入教,又为先知建造坟墓,又谨守先人的律例典章,这都是好的。”

耶稣却又说:但你们的内心是骄傲的,因为你们喜爱人在街市上称呼你们为“拉比”。你们的内心是自私的,因为你们欺骗穷人和寡妇。你们的内心是爱慕名 利的,因为你们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你们的内心是虚伪的,因为你们禁食和祷告,不过是叫人看见。然后他说:“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放荡。” (25节)“你们好象粉饰的坟墓”(27节)这就是说:“你们的外表是善的,内心却是恶的。

真正的义是发自内心,而不是外面装上的。我们主要的问题是内里的。我们需要洁净的心灵,需要内心的更新。我们需要“重生”,在基督耶稣里成为“新造的人”。
宗教注重外面的行动,福音注重外面的实情。宗教企图从外至内着手工作,福音却从内至外着手工作。宗教达至外表的转变,福音达至内心的更新。

②宗教的学说以理论为主,福音以一个人物为主。

宗教给我们一套教训说:“接受它,仿效它。”福音带给我们一个人物,说:“接受他,相信他,跟随他。”

当然,基督教信仰也有其可敬佩的教训,在高尚的伦理思想,神学,哲学的体系,和信条与仪式。但是,基督教基本信仰却超越这一切之上。因为我们所信的是基督,基督教信仰之所以如此,乃因为基督就是如此。

在一般的宗教里,其创立人与所建立之的宗教并无真实的关系。但基督教却不同,这是二者之间的一个大分别。你可以把释迦牟尼从佛教中取出,而佛教仍拥 有其理论体系,你可以把穆罕默德从回教中取出,而回教仍有教条与教义。可是,你若把基督从福音里取出,我们就一无长物,因为福音就是基督。福音所以如此, 因为基督就是如此。

基督不说我把道路指示你们,我把真理教导你们,我把生命赐给你们。他却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接受基督,你就在道路中;你接受基督,你就有了真理;你接受基督,你就活了!

作基督徒不单是属于一个教会,不单是接受教会的信条与教诲,不单是遵守教会的仪式。作基督徒基本是信靠基督,接受他作主作救主,接受他所赐的生命,与他有交通有来往,在他里面成为新人。

因此,福音与世上的各宗教主要不同之处不在乎不同的思想系统,而在乎不同的人物。释迦牟尼从来不教导别人去敬拜他,他自己也是追求真理者,而他只是 把自己所得着的教导世人。穆罕默德明显地表示他不过是神的先知,回教徒都会清楚地告诉我们:他不是他们所敬拜的对象。孔子也不是孔教人士所敬拜的,他只是 他们所仰慕的一位伟大教师。印度教的许多神不过是神话中人物,他们有人一般的弱点。可是,基督却自己宣告为神的儿子,他自称是人类的救主,他吩咐我们要信 靠他,敬拜他。

基督就是一切非基督教的各宗教所缺少的。我们承认,在各宗教里的其可贵之修养与思想,但那无可代替者——基督,他们却正缺少了。他们没有基督。没有了他,生命之最不可或缺的也失落了。

孙大信本是印度锡克教徒,他得救以后,成为印度伟大基督徒之一。有一天,一位欧藉比较宗教学教授来和他约见,希望可藉此告诉他,放弃自己的信仰来皈 依基督是件错事。他问道:“你在基督教里找到什么是你以前的宗教所无的?”,孙大信答道:“我有了基督”。“是的,我知道”,教授不大耐烦地说,“但有什 么特别的教义是前者所没有的?”孙大信答道:“我所特别找到的就是基督”。教授无论如何去摇动他,他总在这一点上屹立不动。教授怏怏不乐地离去了。孙大信 是对的,世上的宗教有许多可贵之处,不过它们都缺少了基督。


二、异教教主不是真神,也没有复活

其他宗教都不是敬拜真神,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是个寻找真理的人,老子是个不知道“道”为何物的人,孔子不是神,因为他说:“吾非生而知之者……” (《论语》·述而),然而,主耶稣明明白白地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举个例子:你是个饭店的经理,当别人询问“经理是谁” 时,你一定会这样回答:“我就是经理!”如果别人叫你“经理”,你却说:“我不是经理,我是个服务员。”那你一定是个神经病!而换一个角度,如果你不是经 理,某人非叫你“经理”,那他就是个神经病!所以,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穆罕默德、关公等等,都没有说自己是神,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硬要把他们当作神 来敬拜呢?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

不仅其他宗教的教主不是神,而且他们死后都没有复活。他们的坟墓还在,可耶稣的坟墓却是空的,因为他复活了。


三、参考一些异教徒信耶稣的见证

由于大多数基督徒并不懂得多少异教的常识,所以,多参考一些异教徒信主的见证,是给异教徒传福音的一个好办法。参见资料40-42。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