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西尔詹米逊(T.Howsel Jemison)
圣经的训言是永久性的
取一本与圣经著作同样长久的书,并用它的教训来指导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人是可能的吗?这个时代是与创世纪以来的任何日子不同的。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势与前所未知的问题。一本几乎相近二千年以前的书,竟被认为是包含着明确而详细指引我们今日所遇到各样情况的信息,对许多人来说,乃是一件不足以相信的事。
当然,这个答案就是在乎圣经。如果它是一本普通的书,而且是用普通的方式著成,它就不能充分地指引今日人民的生活。即使它是一本数年以前或今日写成的书;也不能作为人类的向导。但是这部由圣灵感动而写成的圣经,乃是作为引导每个时代人们的明确指南。它的原则也都是永远不变的。它的例证乃取自1500-1600年以上的每个时代,因而它的原则正说明了在二十世纪中叶的生活,这里有几句话概括了圣经是永远宝贵和适用的理由,就是“圣经中的每个重要原则是很显明的。每个本分是清楚的。每个职任是明确的。”(《基督教育原理》原文187页)它是包罗万象无一物是被忽视的。
这个意思就是你不论处于何境遇,你必发现你所需要的乃一直在引领你的圣经,它并不都是显露在表面上的。你务须用长时间研究和祷告,去发现你所应当做或如何做的事。你所需要的真理就是在那里。只要你坚持寻求就必寻见……
我们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都会相信圣经每一部分所包含的,不论是直接或间接的教训都是关系于今日的生活。然而这个意思难道就是说圣经中的每处教训都是确切地适应于我们今日的景况、正如与最初直接赐予当代之人的景况吗?不,并不都是如此,那么我们怎么能够适用圣经的教训和怎么能够向别人说明我们的见解呢?
发现原则
我们既学习圣经为帮助解决日常生活的种种问题,我们就必须知道那最要紧事物之一的,便是去发现包含在圣经教训或实例中的原则。当摩西在旷野害怕而希奇接近烧着的荆棘时,上帝呼唤他并对他说:“不要进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3:5)的确,在进礼拜场所之前要脱鞋的习惯。在东方国家仍然存在,但对摩西的这道命令的意思是否要我们所有的人在祷告就近主或进圣殿时都当脱鞋呢?通常,我们认为只要以心灵与诚实敬拜而穿着鞋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上帝对摩西所说的这话,难道对我们就“不适宜”吗?
我们不难看出这事是含有比穿鞋或不穿鞋更广泛的原则。当然在流行这种风俗国家里的信徒,是没有理由一定要脱鞋敬拜的。然而该事的基本教训,乃是适用于每个地方,每个时代,和每个人的。这个根本的教训就是要我们来到主面前时,应存敬畏的态度和需要养成敬畏的心。怀姐妹论到摩西在荆棘前的经验和以这样的方法来适应于我们的景况说:
“凡是来到上帝面前之人的举止,应当表现谦卑与敬畏的特性。我们可以凭信心奉耶稣的名来到他面前。我们不该放肆大胆就近他,好象他是与我们同等的。那些本应称呼住在不可接近之荣光中的至大,全能和神圣之上帝的人,他们却称呼他为与自己同等,或甚至更低于自己的一位,又有一些人在上帝的殿中所表现的,好象他们不敢在地上君王的谒见室里所表现的一般,要记住,我们乃是在撒拉弗所敬崇者面前,乃是在众天使蒙住脸来拜见的一位面前,上帝是大而可畏的神。”《先祖与先知》原文152页
应用圣经原则
当我们发现圣经中任何一处教训的原则、和找到适用于我们自己生活中之原则方法,我们就不可将这明确的教训置于一旁,我们应单纯地认识圣经中的一些实例,给我们指明该如何应用原则,现在我们可采用同一的原则随地配合我们自己的经验,我们不当使圣经的教训不生效力,由于认识到在各样环境和形势中适应于我们的教训,就当更其扩大它的范围和显明它的要点。
换句话说,圣经原则总是存在的,它们的服务日子是永远不会过去的,它们的见解也永不会旧式了的,它们并非适应于古代而却不适用于我们现代的需要,这些原则乃是上帝赐给的,他从起初知道末后的事,他知道我们要去应付各种生活环境中的各样的需要……
甚至在“不可杀人”“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的明确命令的情况中,也包括着比诫命显示在表面上的更远于广泛应用的原则,预言之灵著作乃帮助我们看出许多圣经教训有着更广泛的意思和含义,上帝将这些著作赐给我们,是因为他知道我们在二十世纪人们缺乏属灵的悟性,去发现许多有关这些原则的应用,但愿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圣经是对于我们个人和教会都是有益的,出自圣经的原则没有一个象是过时了的东西而把它遗弃,因为这本圣经乃是引导我们直到末时的书。
有些预言之灵的信息是会过时了的吗?
怀师母从1840年至1915年期间的作品,有多少是对现今教会和个人有价值的呢?又有多少已成就的宗旨而如今只把它当作历史资料而置于一旁呢?在立下这明确的总论以前,应考虑几个主要因素:
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本信仰》中,所记载的信仰乃是直接关系我们的问题,这里有一段记述了复临信徒乃相信“上帝已经将圣灵的恩赐赐给教会,例如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和《以弗所书》第四章中记载的这些恩赐都是与圣经的神圣原则相符一致的,而且都是为了圣徒的完善、传道的工作、以及对基督团体之启迪而赐给的……预言之灵的恩赐就是余民教会的特征之一……他们认为这个恩赐乃显明在怀爱伦生活与服务里。”
怀爱伦认为自己在圣灵的默示和引导下,是一位将上帝的信息带给余民教会的使者,这教会已长久相信她有力宣言的丰富凭据,和认为她已适用于一位宣称受圣灵默示者的生活与工作所遇到的一切圣经试验,因而信息本身就被看为与其他现代著作是有不同价值的,它们乃是从上帝而来的信息,而且我们务须始终如一地看待它。
信息的宗旨
事实上,预言之灵的宗旨可以简要地把它概括起来──虽然从该资料所摘下的概论写成许多页数,但在这里只把怀师母所特别指出的宗旨归纳起来,显然这些宗旨的更广泛见解乃是显明在怀氏的一切著作中,你当理会每个基本宗旨就是直接申述圣经,它们就是:一、引导我们注意圣经,二、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白圣经,三、帮助我们知道应怎样以圣经原则应用于我们今日的生活中。
虽然有人倡议了其他许多宗旨,但它们总不外于包括此三种宗旨中的一种而已,怀师母论到她的著作与圣经的关系说“人既疏忽圣经,上帝就赐给较小的亮光,而引人到较大的亮光。”《派书报员》原文125页,她认为她的著作是“较小的亮光”,而圣经则是“较大的亮光”。
圣经显然表明它本身是处于作真理之标准和生活之引导的地位,没有什么别的信息或著作能以代替上帝的话(圣经),它是一切人需要藉以作试验真理的标准,怀爱伦的所有著作就是承认和着重这部古有的圣经,这里是怀师母所强调的一段优美的记述:“圣经乃被接纳作为权威而无误地有关上帝旨意的启示,它是品格的标准,是道理的启示者,是经验的凭据。”《善恶之争》原文511页
自从圣经为基督徒生活立下了每个基本原则和怀师母所给我们指明圣经的作品以来,在现代的这些作品中并没有出现新的或不同的原则了,怀师母亲自将这一点清楚地说明,“上帝已藉着证言解明了他所曾赐给的伟大真理,而其他附增的真理并不能予以说明的。”《教会证言》卷五原文66页。
我们既然经常述说关于原则的事,我们就当注意怀氏所说的:“我蒙指示不论用口述或用笔写,要发表其通用的原则。”《善恶之争》原文660页
这些真理并不是新的,但藉着它们把原则表显出来,使之应用于现在的环境。因此我们若看出任何明确的实例是如何适应于今日时,我们就必定认明圣经原则、与那些表显在怀爱伦著作中的有密切关系。怀爱伦著作中的原则是不能各自孤立的,它乃是与圣经相关联的。
有关自行车的证言有多少是适应于现今的呢?
在我们制定一些关于怀师母著作中之教训的一般适用的声明以前,让我们先看一看有些例子和几个引证,它们必会给我们确切地去做那结合于我们所概述的事,由于这里有一件事生动地说明了关于圣经所写的同一事件──就是在明确的劝告、教训或责备里面藏有生命的原则。
《教会证言》卷八原文第428页的开始是一封1894年7月20日的信件。通讯地址是密执安战溪,就是那时的总会。在本卷48-53页中,你们将会感到兴趣地阅读这封信,就是怀爱伦在澳大利亚所发的一封责备的信,该信对我们今日来说,大多是清楚易懂的,但其中有一段却使读者迷糊不解,那是在本卷51页的开端有关使用自行车的事。由于教友的买自行车,她便发了这个责备。
读了该书卷后,其中的一段之所以引起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希奇象这样的事也竟使上帝的仆人认为如此关系重大,因而人们不得不注意为什么在异象中会特别指出这些事。于是有些问题便自然由此产生了;为什么自己有自行车是件过失呢?难道这个教训的意思是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不能有自己的自行车吗?不然,为什么不能有呢?
我们看怀师母在战溪为买自行车的事而发出责备信徒之信件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该事的历史实况。1894年当该信写成后,新式的自行车刚刚制造成功,所以这种新式的交通就开始了一种可怕的风尚(注:风尚──社会的风气和习惯)。许多人不论有没有钱买它,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有新式自行车,并能参与炫耀的行列。于1951年12月份的《读者纲领》中出现了一篇福兰克特利普(Frank
Tripp)的论文,名为《当全世界人用车轮行路时》其中有几句话说明了所发生的一幅美丽的图景:
“接近前个世纪的末叶,美国人民尽情地利用剩下的一点光阴和金钱任意购买物件。……这个充满着新的混乱是什么呢?为了答复这个问题,只要商人们望向窗外,便可看到他们的顾客们乘着车,飕声而过。在美国已经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行车,在当初自行车只是作为富翁的娱乐。旅游者与名人也都骑自行车。
当初一辆最好的自行车价格是150美元,正值今日一辆汽车的价值。在那个时代,人若一个月赚100元已是很高的工资了。适当的费用是15元,餐费是工资的四分之一。如果家庭每个人都需要一辆自行车,那么,全家的储蓄往往因满足个人的要求而耗费尽了。”
在1894年8月21日《评论与通讯》的论文中,怀师母警告有关“付一百元买一辆自行车……只恐是基督为那人舍命的价格了。”
现在你从怀姐妹在澳大利亚所发的信中,便可看出它真正的意思了。这里有着一些重大的要旨:
“看来是一场自行车狂了。为了满足热心人的要求而任意挥霍钱财……这种流行迷人的感力仿佛浪潮漫过我们战溪人民……撒但强烈地作工而企图引诱人民浪费时间与金钱为满足他们虚幻的要求……以下就是一个例子,当无数人们挨饿无食,当饥荒瘟疫流行的时候……而那些认为爱上帝和侍奉上帝的人,却去行挪亚时代之人所行的,并效法他们的心思意念吗?”──《教会证言》卷八原文51页
有些人正努力精练骑车技术,各人都想自己的自行车能比别人的飞驶得更快,在他们中间存有竟争,欲取得最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乃与显示在大学操场中赛棒球时的精神相同。《教会证言》卷八原文52页
自行车呢?或是原则呢?
问题出现了,难道关于战溪一些教友因买自行车的这个责备,是适应于我们今日有力量买自行车的那些人吗?难道所写的这封信是指明买车之人的一些本性的罪吗?
在写了有关自行车证言后的几年中,自行车已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工具了。怀爱伦的有些书记为传达信息,或寄邮件而骑自行车往邮局、或去火车站,或作其他必要差使的奔波。难道这个意思是因怀师母看到自行车证言的信息已经完成它的任务,而不再有任何适用或目的了。所以它必是过时,且只是属早期的事了吗?
让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吧!由于自行车不再是流行热狂了,它们的价格也比六十年前便宜多了。然而我们就忽视《教会证言》卷八原文51到53页中的教训吗?如果我们如此做,我们必失去适合于我们今日的重要教训。正如当初给战溪人民的教训一般。这里便是说明它的一些理由。
如果你留心读完全篇,你必看出这信息根本就不是完全关系于自行车的事了。的确,自行车之事果然是迫使写该封信件的原因。但是象自行车此类东西,它们本身不能被谴责为有罪。不过有两件事是该受谴责的,就是奢侈浪费,挥霍钱财。另一件便是鼓动了竞争的精神。浪费钱财和满足个人自私的欲望都是错误的。这也就是不能改变的原则。况且去挑起争端与竞赛也永远是错误的事。
这些就是受责备的主因,且在这个明白的举例中,基督徒品格的特性就是表显这不必要的浪费,和购买昂贵玩物以及制造竞争的苛求情绪上。怀爱伦简单地将这些原则适应于那个特殊情况的环境,正如上帝将它们适应于我们现在的环境。
如果上帝的使者在今日受圣灵默示所写的,就可能不会说与此相似的有关耗费金钱买汽车、船、飞机或家具,或服装,以及业余活动或假期等等的事了。──这并不是因行这些事的任何一件是错误的,而是因为人满足自私愿望而奢侈浪费是错误的。
要记住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凡没有教训、没有劝勉、没有改正、没有责备的都是孤立无意义的。这个原因乃是有没有包含原则的问题。一种特殊的需要就是忠告,而给予忠告的一种特殊应用的,就是适应于许多环境的原则。
上帝使者的记述
“那时我蒙指示,用口述和笔写把那通用的原则表达出来,同时还要用警告,谴责和劝勉指明其危险、过失、和一些恶行。”《教会证言》卷二原文687页。
“圣经乃藏有丰富的通用原则,以期改良生活的习惯方式。而且那对公众和个人的证言,乃是希望他们要特别注意这些原则。”《教会证言》卷四原文322页
要注意有些人的罪是可以把它指出,以便警告众人。在证言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事引我们注意到圣经中的原则。不论什么教训,我们应在各种情况中努力去发现其中的原则,以便使我们能更广泛地适应有关我们现在的任何景况。
应用原则的指南
在怀爱伦给个人或团体的许多勉言中,有它特别适用于她刚写好时或在稍后不久的时间。但事实上,通常流行于教友中间所出版之书籍中的许多内容,清楚地指明了给人们更广泛的适用。关于此论点已在许多篇的记述中搞清楚了。这里就是其中的篇:
“证言既给以个别情况的警告和教训,而也相等地适用于许多其他还没以此方法特别指出的人。我觉得我有本分为教友的益处而发行这对个人的证言,在证言中有论到如此的必要性。我说:‘我知道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比藉着这些证言说明我对通常有的危险和罪恶、以及一切爱上帝和遵守他诫命之人的本分的意见。’”《教会证言》卷五原文658-659页
要注意这篇乃是记述“通常有的危险与罪恶、以及一切爱上帝和遵守他诫命之人的本分。”所以这些事就是说明用某一种方法或另种方法来对待上帝一切子民。──但却不是所有的都绝对要用此同一方法。
给战溪教会信中所说的是关于1894年自行车的事,她在责备和劝告中所包括的一个原则,就是务须谨防,反对不必要的浪费金钱。在怀姐妹写了该信后的数年中,有说明一个优越的例子关于如何应用在不同环境的同一原则。
疗养院的专用汽车
1902年,怀爱伦接到一封从勃尔顿牧师(Burden)寄来的信。那时,他正在澳大利亚从事疗养院建设的筹备工作,在这封信中,他询问关于适当地购买汽车作为替病人从火车站和疗养院之间来回接送之用,记得他们曾以实际财力筹备疗养院的事,这里是怀姐妹的一封答复信:
“在为疗养院配备物件的事上,你需要学习节约,我收到你关于购买一辆接送病人从车站来回的汽车的信,我的弟兄,请你不要购买吧。如果你买了汽车,也必诱惑别人做此同样的事,你当放弃这不必要的浪费钱财的意图。”《怀爱伦书信》158号1902年
如果你留心观察这一篇记录(在1902年写的)你就必看出怀姐妹并不是说自己有自行车是件罪行,她乃是说不要把钱财拿来作不必要的浪费。这钱财不是用在迫切需要买的东西,而也是诱惑别人去效法疗养院管理人员的榜样,他们把需要用在其他方面的钱财去买汽车,在表面上看来,这个劝告想必就是有关购买汽车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务需善于利用资金,而决不可把它作为诱惑人的东西。
怀师母写信给澳大利亚勃尔顿牧师(Burden)后三年,她给儿子爱德逊(Edson)写信说到她两次有趣的旅行。
“前星期一晚我们从路斯安琪尔司(Losangles)来到这里(乐园谷疗养院),一辆汽车正在等待我们,且把我们从车站接进疗养院。约翰逊(John
Son)弟兄乘了这辆汽车迎接火车上所有乘客,而后,他又把旅客带到疗养院。有一天,他带我们去山戴哥(San
Digo)。我们在渡口过了海湾到了可洛拿陀(Coronado)。昨天,我又乘车去访问他的姐妹。我大大地享受了乘车之乐。”《怀爱伦书信》263号1905年。
难道怀爱伦于1902年在澳大利亚劝阻购买汽车为接送病人,和她于1905年在加利福尼亚南方以同样的目的。而喜爱乘汽车的事实乃意味着在三年以后她的劝告已有了改变吗?
不,它乃真正意味着在两种情况中不能存在同一的经济条件,私人买汽车的事并不使护送病人到疗养院增加负担,然而这显然是许可乐园谷疗养院用汽车接送病人而改变我们所不该浪费钱财的原则吗?不,当然不。
关于服装的原则
那强调随时能适应我们每个人之原则的预言之灵教训的另一适宜实例,就是有关服装的事,服装虽然没有规定的特殊的形式,但却有给予我们十分明确的原则,以致每个人都不会困惑于究竟什么样式是合宜或不合宜的。通常预言之灵的教训强调说明:一、上帝要我们有美观的服装;二、我们衣服的质量需要良好而不可太贵;三、自然的美和朴素比浓妆打扮要显得可爱、适宜;四、我们的衣服应当适度质朴,合于健康和风格优雅,有关这些事,这里有三处引证:
“基督徒不应费尽心机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而引人注意,但他们若依据自己的信心与本分而重视自己的质朴和合于健康的服装,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是不时髦的了,他们不应为效法世人而改变自己的服装,但他们应当彰显一种崇高的独特风格和道德上的正义勇气,正如他们是与世人迥然不同,如果世人提倡一种适度简便而合于健康的服装样式,这就是符合于圣经的教训了,因而我们在对上帝或世人采取这样的服装样式,就不再有所更改了,基督徒的服装应当效法基督和遵从圣经的教训,他们应当避免做极端的事,不论他们被称赞或受责备,而都应当谦卑地追随正直的方针,而且应当由于它本身的优点而坚持正义。”《评论与通讯》1900年8月30日
“应当鼓励青年人养成穿服装的正确习惯,使他们的外表显得优雅动人,应当教导他们保持衣服的清洁整齐……并使服装适宜相配。”《儿童指南》原文350页
“基督徒的服装应避免过分和炫耀,要清洁而不俗艳,要朴素,要穿得整齐而雅致。”《给青年人之信息》原文349页
当上帝赐下这个教训时,也认为样式、时妆乃随着时间而变化,她也认为虔诚的基督徒能采用她所指导的原则,并又以此原则很好地适应于他们,由于原则不同地适应于不同的时间,所以这就不是意指原则本身已经改变了或正在改变。
有关所建立和保持健全的基本原则,虽然可以用各种方法应用于世界各国不同的地区,但对于清新的空气,阳光,休息,生活(有规律),适当的饮食,用水以及依赖上帝之能力的需要是没有改变的(《医药与传道》原文127页)。或许在这些原则的应用中所必然发生的那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们应予以比往日更加注意的事,科学并不只是着重它们的荣誉,而也表明有超过我们所能想到的及时给以教训的价值。我们一切健全的原则教训没有一个是不必要、或过了时而被摒弃的东西。……
“我蒙指示在早期给我们信息的原则正如今日所给我们的同样重要和应受关怀。”《教会证言》卷九原文58页。
这篇论述尤其是关于健康信息的原则,然而它却充分地适应于其他一切原则。我们既已注意到每个原则都是重要而适应于现今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每道原则的应用就是与早期毫无差异的信息。
有关工资的原则
自1885年到1887年怀爱伦是在欧洲度过的。数年以后,她写了关于在那里所听到的消息以及她对该事的反应。
“当我在瑞士时,有话从战溪传给我说,有一个计划已经制定,就是那在办公室从事工作的人,一个人可得每星期十二元以上的工资,但我却说‘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因为有些人需要领取比这更高的工资,但两倍于此的款额是不该付给办公的任何人,因为这些少数人若从库中领取巨额,就不能向众人显明公平了,高工资供给少数人乃是属世之人的办法,而其余的人却各自邻取远少于此的工资,这是不公平的。”《怀爱伦手稿》250号1891年。
这原稿又继续说明高工资不该作为劝引有才能者来工作的动机,况且由于关心加增工资的事,相应地也必增加自私、骄傲、夸耀、纵欲、和不必要的奢侈浪费。
实质上,在这里怀师母所说的有些人愿意领受每星期十二元而没有人领二十四元,但这是一个原则呢?或是一个原则的应用呢?这显然是一个原则的应用,对于这个理由应当留心思考,上帝没有希望藉他的使者从那时起直到末时设立工资等级,他只是指明原则必然适应当时或以后的任何环境,而这些论点却有人说明了:
一、要考虑工人的需要而固定其工资
二、虽然大家无需正确地付同样多的工资,但是最低的与最高的工资不能相距太大。
三、不要用高工资雇佣人
四、工资不必付给太多,以免招受夸耀、浪费、奢侈的引诱
虽然这些论点是特别适应于当时用来指导领袖们的需要,但却成为这信息的实际负担。
我们既学习了这样的信息,心中便不应产生这么的意念说:“好啦,没有人能得每星期二十四元的工资了,那也肯定不能适应于我们今日的情况,因为象那么一些款额是不能维持家庭的。”所以我们应当立时努力去发现这信息对我们的教训究竟是什么,我们可能会这样议论,“时代已经改变了,每星期二十四元的工资,在现今已是没有什么价值了。我奇怪藏在教训里面的究竟是什么呢?这又是一个什么道理呢?”这里必有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就是我们要使众人迎合所赐给的忠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上帝所赐给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价值。
对于建筑材料的劝告
1902年《教会证言》卷七出版了,其中有一段是提供“我们疗养院的工作。”在许多别的举例中,这一段是论到建筑新疗养院之事,并给以有关建筑材料的劝告。
“用砖石建筑疗养院并不是最理想的。因为这些东西又冰又潮。或许是说砖砌的房子在表面上要显得美丽多了。可是我们却需要有宽敞的房子。如果砖太昂贵,我们便用木材建筑。我们务须学习经济节约,由于必须完成上帝葡萄园中各项的伟大工作。这是很必要的。”《教会证言》卷七原文83页
疗养院应当用木材建筑──这个教训是很清楚的。然而我们今日的疗养院却很少用木材建造。难道这是我们违犯这个明白的教训吗?显然是的,那么,我们谴责那些用砖建筑的人,并要他们重新用木材建筑房子吗?或者我们要研究那道教训去发现其中的原则和应用它的要求呢?在我们发出谴责之前,先要让我们仔细寻找其中的原则。
有两点清楚的指示──就是房子的建筑要使人感得安舒和合于卫生(不当有潮湿、冰冷)。建筑房子要经济(“如果太贵,我们务须用木材建筑”)。
再者,假使我们考虑到木材价格的高涨,对于这种构造形式的劳动代价也增加,而且又发现有些地方与用木材一样地用砖,我们就可有更安全,更美丽,更经济的房子,这就不违犯尽可能节约的原则。这就意味着那以节约建造房子的原则是适应现代最切实的方针。
原则总是被接纳与适用的,其教训也决不能被忽视或违背的。《教会证言》论到疗养院建筑的宗旨究竟是什么呢?这岂不是要使我们有舒适、合于健康而又经济的房子吗?如果合于健康的石工建筑保持在象木材建筑的价格。那么,使用建筑材料的教训虽是与许多年前所劝告的用某种材料相抵触。而我们就不履行那教训了吗?这正表明与那反对购买自行车作为浪费之玩物时的同样适合的教训。但当自行车变成不浪费和实用的东西时,这个反对便不再存在了。……
无限度的适用
我们可以通读藉着使者所给予余民教会的训言,而且从研究中寻求所给我们的重要劝告之原因上发现原则。你们不必分析所说的关于圣经的研究,关于读物的种类,关于救人的工作等。我们却要随处去发现原则,它们就是适用于今日。每日的原则应当去研究。正如保罗论到古时忠信的以色列人说:“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时候就不够了。”(来11:32)这里所说的,就是关于在娱乐社交,联合非信徒和日常基督徒成长上、以及在基督徒之管家,在教会职务,在自制,在应开办我们学校之方法,在传道工作之方针上,并在日常生活上的许多其他情况之教训的原则。对于新时代、新环境、新地区、新人民都需要诚恳留心研究,该知道如何适用其原则。但原则的本身是不改变的,而且它们是必不能改变的……
原则总是适用的
怀爱伦从来没有预言过──那藉着上帝之灵所赐下的信息有一天会对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失去其价值的。她曾写道:“不论我的生命存在与否,我的著作必不断地在说话。它们的工作必进行到世界末日。”
“它们的工作必在进行……”它们究竟在进行什么工作呢?
“我蒙指示……不论用口述或笔写要把那通用的原则表明出来,同时也指明有些个别人的危险、过失和罪恶而作为大家的警告、责备与劝勉。我们都应仔细检查自己的心思和生活。……这样,他们应觉得这些劝告与责备是特别为他们赐给的。并且应当使它们好象特别切实地适应于他们自己。──《教会证言》卷五原文660页
证言的工作就是要指明通用的原则,而后又给以例子说明那些原则应用的方法。上帝的灵要光照我们的心,可以明白上帝给予我们许多信息中所指出原则的例子。我们的责任乃是要去研究和求得明白,且又需打开我们的心来领受预言之灵著作的基本信息。
我们越留心诚恳研究上帝的使者所给我们的著作,我们便越能信服没有一部分信息是能被轻易放弃而不适应于我们今日景况的。它们强调除了圣经原则之外,便没有其他原则了,而且凡拦阻我们道路的非圣经原则,我们就当大胆地予以摒弃。
当我们发现在一些教训中的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时,我们便不致削减其教训的精意了。那包括在劝告中之原则的举列说明,可能对我们不完全适用,但当我们去找寻其中原则时,我们便可能比那只用一种方法来说明的原初信息的原则有更多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会加强其教训要点、和我们实行上帝要我们所应用的原则。
留心考察保罗所说的同样基本的总论要点,就是‘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藉着怀爱伦所赐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一切有益教训,也就是赐给我们今日教会有益的教训。在你作结论以前,应先研究一切劝告的通常教训,并要察查所赐给信息的背景、时间与地址,然后再努力去发现包藏在一切清楚的劝告中的原则,又要寻出适用于你自己生活的一切东西。你若这样做,你就会以预言之灵所应用的方法去使用它们,而且使它们成为你家庭和教会最有价值的东西。”《评论与通讯》1958年5月15,22,29日,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