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怀爱伦晚年对上帝和耶稣的充满激情的爱

【返回上级目录】

I.                   怀爱伦一生中最喜爱的主题就是上帝的爱,特别是上帝父母般的爱

 

1893,怀爱伦写道说,上帝父母般的爱是她最喜爱的题目。[1] 她还教导说这也是耶稣最喜爱的题目。[2]  她最喜爱的赞美诗是查尔斯卫斯理作的“耶稣,我心所爱。”这首赞美诗发表于1740年。[3]

A.     或许她关于上帝父母般之爱的最引人注目的话要算是《教会证言》(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卷五里的这段了:

 

·         人心中代代相传而至的一切父母的亲子之爱、人内心所存有的一切温柔泉源与上帝那无穷尽之爱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言语无法形容它;笔墨无法描述它。你可以在你每日的生活中默想它;你可以殷勤地学习圣经来明白它;你可以竭尽上帝所赐你的全力,努力去懂得天父的慈爱与怜悯,然而,上帝之爱的广远仍非你能测透。你可以在永恒里研究那爱;然而你将总不能明了在上帝将他儿子赐给世人代为受死的这件事上,他的爱是何其长阔高深。永恒本身将不能启示它。然而,当我们在研读圣经并默想基督的生平及救赎计划时,这些伟大的主题就将向我们敞开,并会越来越明晰。[4]

 

B.     怀爱伦整个善恶之争理论的重点是以上帝之爱为框架的。在1858年到临终前的这段时间,她都致力于写作善恶之争的主题。她先后出版了三套有关这一主题的书。最后一套就是备受当今喜爱的《历代争战》(Conflict of the Ages)五部丛书。怀爱伦以“上帝就是爱”这句话作为这五部丛书的开始,也以它为结束。[5]

 

II.                怀爱伦对耶稣充满激情的爱。

A.     彼得万拜麦伦(Peter van Bemmelen)曾写过一篇很有帮助的文章,讨论怀爱伦所用之短语“基督无比的魅力”在神学上的重大意义。[6] 当她在把自己的著作同瓦格纳(E. J. Waggoner)的相比较时,她提到了该短语。在1889年,她如此宣称,“为什么,我会在过去的45年里向你们宣讲它基督无比的魅力。这是我一直以来始终在尽力向你们宣讲的。”[7]  万拜麦伦(Van Bemmelen)发现在1850年代,怀爱伦经常使用这一短语或类似短语。

1.      “如果基督在我们荣耀的盼望里,我们就会发现他里面令人迷恋的如此无比的魅力。就会让我们恋慕他,选择去爱他,然后,在对他的仰慕中,自我就会被忘却了。”[8]

2.      “当她们感受到救主之爱的无与伦比时,他们就会怀着仰慕与爱,仰望那朝他们微笑、为他们而舍己之有福的救主,她们将高声颂赞他,荣耀他。”[9]

3.      “我辍笔惊呼,啊,这是怎样的爱!多么奇妙的爱!人间的语言无法形容天国的荣耀,也无法描述救主之爱无与伦比的深沉。”[10]

B.     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学习怀爱伦的基督论,探讨救主的神人两性。在1870年代,怀爱伦首次明确而详尽地宣讲了耶稣是上帝永生之子以及他是无罪之替罪者的真理。[11]

C.     她个人的书信显示了她对耶稣以及主拯救大能的热爱。一个例子是1874年她在参加加州奥克兰的一次帐篷大会时写给他小儿子卫理的信。“上星期天下午我向人们宣讲了基督的受难。。。。基督被钉了十字架,基督复活了,基督是一位永活的救主,基督是我们在天上法庭的中保,基督将再来,他是上帝的能力和智慧。。。。髑髅地的十字架是上帝的能力和智慧,他的救赎之道。从髑髅地的十字架上发出的光辉让救赎计划变得如此简单、以致孩童都能明白,如此充满能力,以致除了被撒旦权势所掌控之人外,没有人会拒绝它。”[12]

D.     1888年总会时,怀爱伦都快61岁了。之后她人生的26年是最多产的时期。在那些年里,她出版了最伟大的著作。这些晚期写成的著作特别泼墨撰述耶稣的生平及福音方面的主题。这些著作包括:《喜乐的泉源》(1892),《福山宝训》(1896),《历代愿望》(1898),《基督比喻实训》(1900)。该时期著述的其它重大著作还包括《教育论》(1903)以及《服务真诠》 (1905),都着重强调基督论及救恩论方面的主题。

E.      1890年代,当她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怀爱伦主要着手于《历代愿望》的著述。该书的写作,引发了她强烈的情感,都记载在了她的日记及往来书信中。这些评论显明了她对耶稣的深厚感情。[13]

1.      “基督的使命在我的灵里燃烧,但我自己的表述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啊!。。。我不知道怎样用笔墨去描述基督赎罪牺牲的宏大主题。我不知道怎样以活化在我面前的那种活泼的能力来将这一主题表达出来。我因而颤抖,怕因低廉的话语而贬低了伟大的救赎计划。”[14]

2.      “我整个的身心渴慕主,我不满足于时有时无的片刻亮光的闪耀。我必须拥有更多。”[15]

3.      “在撰述基督生平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激动。我忘记了呼吸。当我在思想基督为我们世人所受的苦时,我真的无法承受那令人震撼的强烈感受。”[16]

4.      “我凌晨3点就醒了。我深深地感到自己需要将自己的无助交托给耶稣基督。他是我的帮助。他是我的一切,也在我一切的里面。如果没有上帝的圣灵来帮助我,我就像水一样软弱。”[17]

F.      怀爱伦最感人的信是去世那年写给她姐姐的一封信。伊丽莎白,又被人称作丽西,在她大部分的成年人生中并没有度基督徒的生活。该信从来没有出版面世,写信的目的也是个人的。该信显明了爱伦为她姐姐所怀藏的属灵的期盼,以及她对耶稣的爱。

·         我喜欢讲述耶稣以及他无比的爱,我整个的灵都是为此而工作。我毫不怀疑上帝的爱以及他的怜悯眷顾,他有能力拯救凡到他面前来的每个人,并且拯救到底。。。。丽西,你难道不相信耶稣吗?您难道不相信你的救主吗?你难道没看到他爱你的证据、为了救你而献上了他宝贵的生命吗?你所被要求要做的就是接受耶稣作你宝贵的救主。我以最大的热忱祷告,求主将他自己显现给你和流便。。。

·         亲爱的姐姐,你不需要去做些什么奇妙的事情。你陷入了窘困,受过苦,耶稣邀请所有如此经历的人到他面前来。。。。朋友们或许会为你而悲伤,但他们无法拯救你。你的医生也不能救你。但是有一位为你而死,好叫你永远活着。只要相信耶稣会听你的认罪,接受你的悔改,并饶恕你所有的罪,让你成为上帝的孩子。。。。你会将你自己凭信心献给耶稣吗?我渴望将你搂在我的怀里,然后将你放在耶稣基督的怀里。。。。你有耶稣为你有福的朋友,你就不需要怕死了,因为对你来说,无非是向这个世界闭上眼睛,当你睁开眼睛时,你就已经在天国了。然后我们就会相遇,永不分开。”.[18]

III.             结论

A.     或许应该再给大家举另外两个例子,就能让大家感受到他基督徒经验的激情了。今天的复临信徒,特别是年轻人需要看到怀爱伦是一个对耶稣充满热忱,并沉浸在圣经研究中的人。怀爱伦的长孙女,艾拉罗宾逊(Ella M. Robinson)的一个例子特别有说服力。怀爱伦1915年去世时,艾拉已经三十岁了。她当时是以年轻人的视角来看怀爱伦。当人们问,她最喜欢的有关她祖母的一段回忆是什么时,她说:

 

·         我看到祖母站在讲台上,穿着她那件宽松的黑色长裙,白色的花边,窄窄的白领,一只小胸针严实地封住领口。她一直在讲述基督无比的爱,他如何忍受了羞辱和痛苦,甚至冒着与他天父永远分离的危险,将世人的罪全担在了自己的肩上。她停顿了下来,向天望去,一只手放在讲台上,另一只手向天举起,用银铃般的声音高呼,“哦,耶稣,我多么爱你,我多么爱你,我多么爱你。”全场静默无声。天庭与我们非常接近。”[19] 

B.     从她人生的一开始,到结束,怀爱伦都被耶稣的爱所激励着。耶稣不只是一个教义或理论。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年中,她的秘书之一,蒯思乐(C. C. Crisler)曾采访她,她说:“当我思想主为他儿女所做的,当我思想他的良善,他的怜悯,以及他温柔的慈爱时,我发现眼泪从我的脸颊上滚滚流淌下来。”[20]



[1]Ellen G. White, “The New Zealand Camp Meeting,” Review and Herald, June 6, 1893.

[2]Ellen G. White, Christ’s Object Lessons (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1941), 40.  See also idem, 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 vol. 6 (Mountain View, CA:  Pacific Press, 1948), 55.

[3]Ellen G. White to Sister Sisley, October 23, 1906, Letter 324, 1906; idem, “The Work in Oakland and San Francisco, No. 3,” Review and Herald, December 13, 1906, 10.

[4]Ellen G. White, 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 vol. 5, (Mountain View, CA:  Pacific Press, 1948), 740.

[5]Ellen G. White, Patriarchs and Prophets (Mountain View, CA:  Pacific Press, 1958), 33, 34; idem, The Great Controversy (Mountain View, CA:  Pacific Press, 1939), 678.

[6]Peter M. van Bemmelen, “‘The Matchless Charms of Christ’:  Th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Phrase in Ellen White’s Writings,” 2007.

[7] Ellen G. White sermon, June 19, 1889, Manuscript 5, 1889.

[8]Ellen White, 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 vol. 1 (Mountain View, CA: Pacific Press, 1948), 162.

[9]Ellen White, “Communications; Beauties of the New Earth,” Youth Instructor, October 1, 1852.

[10]Ellen White,  Spiritual Gifts, vol. 1 (Battle Creek, MI:  James White, 1858), 210-211.

[11]Ellen White, “The First Advent if Christ,” Review and Herald, December 17, 1872.

[12]Ellen White to W. C. White, May 11, 1874, Letter 19g, 1874.

[13]I am indebted to James R. Nix for the initial gathering of statements from Ellen White’s personal diary.

[14]Ellen G. White to O. A. Olsen, July 15, 1892, Letter 40, 1892.

[15]Ellen G. White diary, July 15, 1892, Manuscript 34, 1892.

[16]Ellen G. White diary, July 29, 1897, Manuscript 70, 1897.

[17]Ellen G. White diary, October 11, 1897, Manuscript 177, 1897.

[18]Ellen G. White to Elizabeth Bangs, February 21, 1891, Letter 61, 1891,

[19]Oral Interview between James R. Nix and Ella Mae Robinson.  October 12, 1979.

[20]Ellen G. White interview with C. C. Crisler, July 21, 1914.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马霖博士 译:刘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