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的爱 第一条诫命

第一条诫命 要求我们敬拜真神

第一条诫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埃及记203

 

“贾姬,妳似乎不明白妳的未来正要陷入险境——那可是妳一辈子的生活啊!

“不,爹地。你才是那位没有真正明白情况的人。你也曾经年轻过,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你早巳忘记那是什么样的感受了。我告诉你,我爱丹尼,但是你似乎不太能理解。”

亨利威廉斯难以置信地望着他的女儿。然后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彷佛无法理解他所听到的一切。

“贾姬,你一定要听我说!

“不!我不要再听任何人的意见了。我告诉你就是这样。下星期四,法官会在市中心第一民事法庭为我们证婚。难道你希望我们直接同居吗?”

当场一片静默。亨利终于开口说话,而且很小心地告诉她,“好吧!我明白这是妳的决定。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妳的想法。我只有一个问题想问妳。”

这一回贾姬没有中断父亲的谈话,很开心地想:他父亲似乎开始尊重她的决定。

“上星期四妳穿了一件白色的上衣,但是丹尼却要妳换上别件,妳还记得他当时的反应如何吗?”

“嗯,他要我穿的衣服上有污渍,我洒了一些东西沾在上面。”

“我的问题是:妳男朋友的反应是什么?当他看到穿了白色上衣,他是怎么说的呢?”

“嗯,他不太高兴。”

“事实上,他紧握拳头并对妳大吼。当晚我们邀请他到家里吃晚餐,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喔,爹地,没关系的.那都已经过去了。你为什么还要再提起这件事呢?”

“因为当你说了一些他不高兴的话时,他毫不留情面地在全家人面前令妳难堪。贾姬,如果那是他现在对妳的方式,你认为将来会如何呢?”

“别再说了!别再说了!”贾姬用双手捂住她的耳朵喊着说。“难道你们不能了解吗?我爱丹尼,他是我生命的全部,其它的都不重要了。你们怎么说怎么想都没有用。

我爱他,我崇拜他,那才是最重要的事。难道你们不能了解吗?”

“妳‘崇拜’他?妳‘崇拜’他?贾姬!那他是怎么对妳的?他是妳的上帝吗?”

“没错,正是。如果那是你想说的,就是这样。丹尼是我的上帝。”

这段对话先到此告一段落!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这事后,贾姬的父亲告诉我,这些话就像刀一般刺透他的心。你会不会认为他反应过度呢?你认为为什么当他听到这些话后,会如此怒不可抑呢?

亨利威廉斯为他女儿所说的话而全身颤抖,因为他知道那种爱所具有的力量,可以如此伤害我们,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爱可以如此穿透我们的心防,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以像爱那样,让我们毫无遮蔽而且容易受伤。

想想这绝望的父母,站在现代大型医院加护病房的外头等待着。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愤怒呢?就是因为爱。同样的,几年后,这父母也可能会因着这个孩子吸毒的问题而再次受苦。

几个月后,当她因错误的决定而开始自食其果时,对贾姬的父母而言是多么难以忍受啊!

当热恋的感觉一消失,她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怎么跟一个凡事嫉妒、并且对她所努力的一切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人结婚——这个人总是用讥讽、嘲弄,甚至拳头摧毁她的心灵!这就是为什么亨利威廉斯为着他女儿的态度而全身颤抖的原因。他非常害怕看到她把自己交给如此伤害她的男人手里。

这就是为什么上帝给我们这第一条诫命。这是一个警告,出自上帝对我们极深的关切。它意味着:千万不要委身奉献在这些不是真神的“诸神”上。千万不要将最终只会令你失望或是伤害妳的人或事,放在你生命中的首位。

落败的诸神

古时以色列人发现,他们被一群崇拜“其它神祇”的邦国所环绕。大衮(Dagon)是西边非利士人所祭拜的主要神明。非利士人仰望他以祈求谷物及渔获的丰收,因为大衮是代表丰饶与富裕的神。腓尼基人是位于以色列入北边的邻居。他们崇拜月神亚斯她录(Ashtoreth)或阿斯塔特(Ashtart)o她是丰饶之神。崇拜她的仪式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人们用酒宴及狂欢的仪式敬拜她。在东边,摩押人崇拜基抹(Chemosh),而亚扪人崇拜摩洛(Moloch).这两个神,尤其是后者,要人们以孩童献祭作为安抚及劝服他们的手段,所以人们用可怕、极端的仪式崇拜,只为取得这些神只的能力。

今日,文化当然已经改变。大部分的人不再崇拜这些用木头、石头或是铁所做成的上帝。但是金钱、性与权力,仍是驱动无数人的动力。下回你经过书报摊,浏览杂志的封面和标题,留意脱口秀及连续剧的主题,看看他们如何告诉你,现今世界上的人是如何热切地崇拜“这些诸神”?

然后问问你自己:崇拜“这些诸神”的下场是什么?就像这些古时候的神一样,他们也背叛他们的崇拜者并且毁灭他们。

性的崇拜导致艾滋病的蔓延。为什么没有人谈论那最清楚及最明显的解决方法呢?这个解决方法不难理解。事实上,为了不再让这样的疾病蔓延恶化下去,最简单及明白的方法是拒绝这些不牢靠的“神祇”,再次回归尊重家庭的价值和婚姻的神圣性。

然而这世上的政治领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祈求“钱”这位神去拯救人类。他们常说:“明年,我们要花更多百万美元,建造更大更好的实验室。然后我们将可以发现一种疫苗,使你们继续维持现有的生活型态,而不需要担忧任何后果。”

同时恐怖主义也已经变成软弱者的刀剑,以及无权力者孤注一掷的手段。恐怖主义的追随者利用人的狂热与无知,常在难民营中吸收新成员,并不断对这些年轻人倡导仇恨的概念。

被这群年轻狂热分子所攻击的人,会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呢?他们转向“权力”这位神,并说:“我们要研发更大更好的飞弹和炮弹。有了它们,我们将可以追捕任何压迫我们的人,找出这群家伙,并且摧毁他们——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了。”

这样的策略所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个残暴手法都强化激进分子对不公平和迫害的意识。更多的愤怒也使他们确信他们是受害者,把他们的仇恨和暴力行为完全合理化。

千万不要委身奉献在这些不是“真神”的诸神上,这是第一条诫命所告诉我们的。千万不要把最终只会令你失望或是伤害妳的人或事,放在你生命中的首位。

嬉皮的失败

新约记述,有一天,撒但给耶稣一个正面的攻击。撒但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然后撒但对耶稣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48-9)这里其实就是指:金钱、性、权力,你可以全部拥有!

然而,耶稣回答撒但,他拒绝把焦点放在金钱、性、权力这些假上帝身上。相反地,他把焦点转回到第一条诫命,并引述申命记第十章二十节。这段经文是以正面的形式回应撒但:“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他。”(410)拒绝这些假上帝并拒绝敬拜他们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转向俯伏敬拜天上的父。

“佩花嬉皮士”(flower children)指的是一世代前一群蓄长发并着装怪异的年轻男女,他们流连于西方世界的街道及公园内,大部分人称他们为嬉皮。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人赞许他们的行为,但是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确陈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他们拒绝物质主义错误的价值观。然而,为什么他们所提倡的行动会失败呢?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真正实现他们所提倡的价值观。很明显地,最后只证明这一切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私。

相同的那些年,无数的人试着去实践共产主义的理想。共产主义在理论根基的部分,倡导无私和分享的信念,听起来就像是耶稣基督的教导。为什么共产主义还是没有办法创造一个如同他们所提倡的完美社会呢?就像其它乌托邦的理想(乌托邦,一种解释就是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或完美的最终解决)哲理一样,因着同样的理由,共产主义最后在人

类现实社会中触礁沉沦。因为这全是根据一种假设,假设你告诉人们他们需要改变,假设你真的说服他们相信他们应该改变,然后他们就会改变。然而仅仅知道什么是对的并不够的,同样地,只是在心智上相信也是不够的。

1970年代,哈佛心理学家劳伦斯克博格(Lawrence Kohberg)声称,他发现一种可以使人更有道德的方法。他所使用的方法是:询问人在某种假设情况下,做什么事才是对的?克博格的论点是:他可以很成功地教导人们道德推论的方法,以致于每一次他们都可以回答正确的答案。但是,当人们开始询问“知道对的答案”是否真的就会“做出对的事情”时,克博格的理论遭受到质疑。然而从他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到的答案是“有时候可以”。(注1

我们知道真正的良好品德,是藉由圣经所说的恩典,从内心发展出来的。使徒保罗说:“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察验何为上帝的旨意”所指的,不仅仅是能够在道德议题上给与正确的答案,它包含的层面超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

我们不能声称要“察验”某件事,却仍然漠视它而没有付出任何行动。我们必须使这样的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发现可以心意更新而变化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彻底的改变乃是正确生活的根基,它并不是很自然的转化过程。虽然行为训练和道德推论都有其重要性,但是都不足以完成转化的过程。诗篇作者了解这样的观点并写出:“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5110)那导致真品德的心意更新乃是一种创新的行为模式,是一分来自上帝的礼物。(注2

命令我们将这些假上帝挪去的第一条诫命,没有就此打住的原因就在这里。它持续地告诉我们:“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别的神。”。这里所指的“别的神”,事实上并非是真正的神,这些“别的神”并无法由真空来取代。第一条诫命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就是不要崇拜别的神),之后向我们解释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样的禁止接着变成一条敬拜真神的正向诫命。

爱和敬拜

有一次有人问耶稣,哪一条诫命是最大的?祂引用了申命记65来回复这个问题:“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并加上:“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2237-38)

当撒但试图试探耶稣的时候,耶稣告诉我们,第一条诫命是要我们敬拜上帝。他所指的是我们要爱上帝。

“我爱丹尼,我崇拜他。”贾姬是这么坚称的。她当然从未想到,圣经中所指的敬拜或敬重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她可能比你认为的更接近真理,因为在圣经里,敬拜是爱的一种表现。

崇拜就像爱一样,是一种心理态度。它是一种把上帝摆第一的意念和决心,让上帝在生命中掌王权、居首位。

让上帝掌权的意思是,我们不再试图使祂接受我们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祂是一位什么样子的上帝,或是祂应该如何做事。我们应该拒绝这样的观念,那是只相信我们所能了解的部分。如果我们这么做了,这样的信心起点是不敬畏上帝的。因为我们对上帝的信心也仅止于理性。除此之外,对上帝的认识也局限在我们的理智范围内。这么一来我们所崇拜的将不会是上帝,而是一个有限的东西,因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的长阔高深,还有他的起始与结束。(注3

这并不是指基督徒的信心缺乏理性,或是不认同这些证据的价值。去检视这些证据没有什么不对,只是那不是认识上帝的根基。

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并非始于人的理性,而是来自上帝的启示。就是上帝亲自向人显明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上帝。我们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帮助之下,靠自己的努力就知道祂是什么样子的上帝。上帝借着耶稣基督显明祂自己。福音书的作者宣告“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118)在耶稣早年的时候,祂致力将上帝的样式教导世人。当祂将孩子拥入怀中并为他们祝福时;当祂在湖边教导他的门徒时;当祂平静风浪和洁净圣殿时——在这一切所行的事上,他说:“上帝就是像这样。我怎么做,上帝也是这样行。”

当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门徒腓力问耶稣:“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约、48)

耶稣很难过地回答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约、49)

福音书中不断地告诉我们,腓力是一位不乐意聆听而且很快就会质疑的门徒。不幸的是,我可以理解腓力的感受。但是这样的态度,让腓力面临失败的危险,因为上帝对我们的启示,从未以压倒性的力量植入我们的脑袋中,而是平静地进入凡是愿意睁开双眼、打开双耳、尤其是打开心屝的人心中。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很大的说服力,而是愿意除去所有影响信心的障碍物,且不需要任何证据来证明的信心。

当我们接受第一条诫命并承认上帝是真上帝时,上帝将会亲自启示我们。这是人唯一可以获得启示的方法。

让上帝成为生命中的第一位,是指将与祂相违背的或削弱上帝主权的想法、兴趣放在一旁。这样的观念是道德和灵命的根基。这是支配一切的信条,可以使我们评估生活中每日的决定和选择。在所有的事情上,我们都可以这样问:这个影片、这个游戏、这样的友谊和工作、以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是不是会影响我们跟上帝的关系?当我们开始这样做的时候,生活的秩序和良好的品德,会渐渐地在我们生命中成形。平安将取代痛苦,进入我们的心中。希望也会将忧虑和失望逐出我们的生命。那时,只有在那样的时刻,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什么是耶稣在登山宝训所描述极为属灵的顺服。

为什么这是第一条诫命?

即使很多人以本能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是却无法做到让上帝成为生命中的第一位。事实上,如果祂是上帝,这的确是只有他才配拥有的位子。因此这条诫命是第一条诫命。假如我们没有先将祂置于生命中的首位,假如我们没有让祂在我们的生命中掌权,其它的诫命充其量只不过是道德规范罢了,其作用和其它无数好的想法一样。

问题不在于:我是不是已经完全了解上帝,以及了解上帝对我生命的旨意是什么?也不在于:我是不是好到足以使祂接受我?我已经准备好遵行其它诫命了吗?你不能藉由遵行其它九条诫命,然后才回到第一条诫命。相反的,你应该藉由第一条诫命,去完成其它九条诫命。

我需要问我自己的问题非常简单,但全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愿意给上帝真正应该拥有的位子吗?我愿意让上帝成为我生命中的首位吗?这就是第一条诫命所要告诉我们的部分。

这里有个跨越无数世纪却仍继续吸引我们、对我们说的话语:“耶和华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1012)

1WCCrain所著《发展理论》118136页中提到:克伯格的评量表跟道德思考有关系,跟道德行动无关。如同一般人所知道的,有人会提到很高的道德标准,但是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不一样。因此,我们不应该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行动之间有很完美的关联。克博格仍然认为应该是有一些关联的。

2:“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了。” (林后517)

3See Robert Wilkensin First Things Things 37(Novernber 1993)13-18

 

□ 本书版权所有---罗伦·华德 著 甄婉青 译

中国安息日会网站心雨文字工作组

HuSay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