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彼多拉

  根据经文:太27:11-26;可15:1-15;路23:1-25;约18:28-40。

    金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至死亡。”—箴11:19

    (一)风云人物临取舍(路23:1-5)

    彼拉多是一个处在世界关键时刻的重要人物,他是罗马大帝国派驻犹太行省的最高长官——巡抚,罗马皇帝赋予他指挥军队、管理财政、征收税款、监督设立大祭司,并对死刑案件有最后定夺权(他于公元26年上任)。由于犹太国当时隶属罗马,犹太当局没有处人死刑的的权柄,所以主耶稣的最后定案要经过彼拉多的批准方能生效。形势和地位把彼拉多推到审判位上,表面上看来,是要他来决定耶稣的命运。他自己也曾在耶稣面前炫耀权力:“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约19:10)?实际上,此时此刻是要他在主耶稣面前决定自己的命运。对待无辜的上帝儿子取什么态度,接受他或拒绝他永生或灭亡,这时正是给彼拉多的最后机会,最后选择。

    (二)踌躇懦弱断是非(路23:6-22)

    犹太人中的权尊者们敌视耶稣是一贯的,在主耶稣的工作和教训上都有他们打发的探子时刻想抓些把柄,但都以失败告终。主耶稣被捕后,先由公会审问,他们想罗织宗教罪名处置耶稣,于是买了人来做假见证,告耶稣要拆毁圣殿(太26:60-61)。但自知无力又无凭据,结果,大祭司要耶稣明确宣告自己的身份,是不是上帝的儿子。在一切别的事,主都可以不回答,保持沉默,但凡是涉及他的身份、使命、地位等,主都会明确地表白。当主耶稣给予肯定的答复后,大祭司便以僭妄罪判处耶稣死刑。但他们没有权柄执行,而有权柄生杀的彼拉多是不会理会他们所谓的宗教罪状的。于是祭司、官长、文士们居心险恶,捏造了三条政治罪名想置耶稣于死地:(1)诱惑国民;(2)反抗纳税;(3)自称为王(见路23:2)彼拉多深知这班权贵人士从来不讲道义,所作所为都露出伪善、诡诈。但因事关重大,涉及对抗罗马政权的谋反罪,所以立刻对耶稣进行审问,他单刀直入问道:“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有关他的身份和使命必定宣告。但主耶稣又加以说明:“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客西马尼主被捕时不允门徒以武力抵抗是在场者皆知的事。彼拉多再问:“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这位官长中人很清楚耶稣的辩词:他是为了将真理建立在人心中的和平的君,而不是犹太人心目中属世界政治上的王。犹太人所控的罪名是不能成立的。

    彼拉多知道,耶稣完全是无辜的。“他原晓得,祭司长是因为嫉妒才把耶稣解了来”(可15:10)。良心天平的指针百分之百指出正义在耶稣一面,而罪恶在祭司长一面,所以他曾三次当着怒气满胸的犹太人宣布耶稣无罪(见路23:4,22)。但撒但深知彼拉多的懦弱无能,要利用彼拉多的这种本性把他打败。每当彼拉多的自由意志要拣选释放耶稣的时候,撒但就利用犹太人的咆哮、叫骂施加精神压力,并以耳语式的试探要彼拉多注意自己的前途。如果得罪上层领导将会名败身亡,如果讨好他们将会飞黄腾达。就这样,彼拉多的心在是非之间痛苦地徘徊、冲撞。

    (三)千载一时失良机(太27:19;约18:33-37)

    上帝正在运用一切力量,向彼拉多启示救主的使命。当彼拉多审问耶稣时,主耶稣清楚地向他说明,他就是天国的君王,主耶稣在自希律面前一言不答,因为希律的残忍已越过了宽容的限度,圣灵再也无法感化他。虽然主耶稣对犹太人的恶意毁谤一言不答,但他却回答了彼拉多的询问,主希望感动他,使他不致成为杀害上帝儿子的刽子手。上帝差天使夜间在梦中向彼拉多的妻子显现,使她看到主所受的无理苦害,并看到救主终要以绝对的权威驾云降临审判全地。彼拉多妻子从梦中惊醒过来,立即差人送信给丈夫叫他千万谨慎从事。她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他受了许多的苦。”这时彼拉多正在坐堂,要在正义和邪恶之间进行最后拣选。上帝藉着彼拉多妻子所说的话,决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是为了彼拉多向不义滑行的路上设置一个明显的障碍,也如同在危险的路段坚立醒目的禁行路标。在这头脑发昏的时刻,妻子的话无异是最有效的清醒剂。非常可惜,彼拉多明知如此,未能果断摈弃罪恶,仍然作软弱的挣扎和周旋。结果一步步陷入犹太人的圈套,无法自拔。他从一开始,就知主无罪,但想把责任推给希律,解耶稣到希律受审。希律也不敢定耶稣死罪,又送回来。彼拉多宣布,“要释放耶稣”,但又加上讨好犹太人的话:“我要责打他!"既然无罪,为何要责打?犹太人抓住他的懦弱,要挟彼拉多。撒但是权术专家,他利用犹太人的吼叫和威胁最厉害的一句话:“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约19:17)。矛头直指彼拉多的前途,直至这时,彼拉多还存侥幸心理,他寄希望犹太人的“良心,”如果将杀人作乱的巴拉巴和耶稣站在一起,让他们拣选释放其中的一位,他们总不至于良心丧尽,黑白不分!于是他将巴拉巴带出来,把自己应该行使的权柄完全交在这班不法之徒的手中。就这样,彼拉多一步步离开圣灵的感化,落入黑暗的深渊。

    得救的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彼拉多曾目睹主慈容,亲闻救主的声音,但是,他最后背弃上帝的旨意,千载一时的机会失掉了。

    (四)浊浪排空丧正义(路23:23-25)

    当脸孔凶恶的巴拉巴和慈祥怜悯的主耶稣并立在众人面前任他们拣选时,彼拉多最后一道心灵的防线已被撒但彻底攻破了。按他的设计,犹太人一定会一致要求处死巴拉巴而释放耶稣,所以他这个方法可说是既保全自己地位又不得罪犹太权贵们的万全之策,他指着这两人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谁知他听到的竟是:“巴拉巴!”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还存一丝希望,又问:“这样,那成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希望听到他们也释放他或另处死其他人。谁知下面齐喊:“把他钉十字架!”这个场面怎么算是审判,其实是一场闹剧,罪恶的闹剧。他根本没有主持正义,使用权力制止罪恶,反而让自己作了罪恶的工具。人形的魔鬼排山倒海的吼叫声狂呼:“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圣经上说:“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何等可怜的惨景,正义丧尽,真理被践踏,人的声音得了胜。假见证、狂怒、罪恶的咆哮胜过了公理,彼拉多竟照着他们所求的定案,把耶稣交给他们,凭他们的意思行。

    彼拉多陷入罪恶的深潭有必然的原因:(1)放弃主持正义的权利,避免冲突;(2)想方设法推托责任;(3)试图在妥协中求生路;(4)企图利用别人的同情心为自己解脱责任;(5)为保全自己而不顾真理。

    (五)天良亏欠难清洗(太27:24)

    彼拉多这个政治“巨人”在办完这件违背良心的案件后,自责、内疚、恐惧、烦恼到了极点,人生不能再给他第二次的拣选机会。他深知在公义的历史审判台上他要担当罪名,更不用说将来那结算人类行为的日子来到之际会受到无情的判决。但就在这时,他还作了一个可笑的姿态,要在水中洗手,以表示与主的流血无关,但是他永远洗不掉天良中的亏欠,他要担当这罪名的重担直到死日,并在末日领受无怜悯的审判。

    作为信徒虽不像彼拉多来审判耶稣,但也都经常面临着耶稣和世界、真理与地位、永生与名誉之间的拣选。我们也可能作过软弱的挣扎,总想让自己倾向耶稣,但结果又可能抛弃了耶稣,拥抱世界,拣选罪恶。我们也常常屈从了某些压力,某些喧嚷的声音,而沾污了自己的良心,使救主再为我们受苦。我们也可能在自负中镇抚这自己的良心:“罪不在我,在那些诱逼我们的人。”其实这些洗手的举动是毫无功效的,唯一的出路是彻底到十字架前认罪。我们不要作彼拉多,我们要作罗马国的百夫长。(见太27:54)

    (六)功名利禄葬尘泥

    彼拉多为了保全功名利禄而宁可让耶稣钉十字架。但不久,他被革去巡抚的高位,在悔恨与耻辱之下,不久便自杀身亡了。

    世上有一种不幸是得不到应该得的,另一种不幸是得到了不该得的。彼拉多成了最不幸的人,其实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某种情况下,似乎得到什么其实却失去了最好。彼拉多看不起那些虚伪嫉妒的犹太人,他明白耶稣无辜,他也很想明白真理是什么,但是他妥协、他屈服,结果他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