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有人赞美,有人哭号——[引拉3:10]赞美和称谢无疑是完全合适的,他们所看见的殿是上帝再三对建造者鼓励的成果。上帝要祂的众仆人说话;他们看见立下殿的根基……就表示感恩…… 【 SDA3.1134】
但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有人因这殿的外观不如原来的圣殿华丽,就发出悲哀哭号之声。一些人信口开河,说这种建筑比不上所罗门的建筑。这是混杂在音乐、诗歌、欢呼和赞美上帝之声中的不谐之音。它不是喜乐、赞美、或称谢,而是不满[引拉:3:12]。
他们有赞美上帝的充分理由!他们看见上帝在他们因忘恩负义和不忠于祂的诫命而分散以后,又眷顾了他们。祂感动古列的心去帮助奉命重建祂殿的人。但那些轻易灰心的人不是凭着信心行路。他们所放纵的沮丧情绪,不能成为活的香气,产生好行为。(《怀爱伦文稿》1897年116号)
8-12《先知与君王》第598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203页
14 《历代愿望》第233页;《善恶之争》第326页;《先知与君王》第607,698页
1 《历代愿望》第233页;《先知与君王》第698页
6-10 以斯拉公布律法的副本——以斯拉是祭司,是亚伦的后代。上帝拣选他作为以色列的一个好器皿,使祭司的职位得到尊荣,这种尊荣在被掳期间已大大削弱了。以斯拉是极其虔诚而具有圣洁热忱的人。他是一位博学而精通摩西的律法的文士。这些资格使他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以斯拉受上帝之灵的感动,去研究圣经的历史和诗篇。所以他十分熟悉律法的意义。在被虏期间,有关上帝旨意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落了。以斯拉尽可能地搜集律法的文本,并在上帝子民中间公布。他成了先知学校中律法和预言的教师。以斯拉就是这样殷勤地传授纯正圣道的知识,这在当时是非常宝贵的(《怀爱伦信函》1907年100号)
上帝又给了一次机会,表明其忍耐——上帝兴起以斯拉作祂的仆人。祂感动王的心,使以斯拉得蒙恩宠。王把重建圣殿的丰富资财交在他手中,使犹太人能在被掳至巴比伦七十年届满回归。这样,上帝又给了祂的子民一次机会,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国家里侍奉他。这表明上帝对祂顽梗子民的忍耐(《怀爱伦信函》1907年98号)
9 《历代愿望》第233页;《先知与君王》第611,617,698页
认识与实行的榜样——我们难道不应以以斯拉为榜样,实行我们圣经的知识吗?这位上帝仆人的一生鼓舞我们尽心、尽意、尽力地事奉上帝。我们各人都有指派给我们的工作,只有献身投入才能完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上帝的要求,然后予以实行。这样我们就能播撒真理的种子,结出永生的果子。(《评论与通讯》1908.2.6)
12-26《善恶之争》第326页;《怀爱伦传略》第58页;《证言》卷一第52页
21-23《先知与君王》第619页;《证言》卷一第282页
22以斯拉甘愿冒险——以斯拉和他的同伴已决心敬畏和顺从上帝,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祂。他们不愿意与世俗联合,以求得到上帝之仇敌的帮助和友谊。不论他们的人数或多或少,他们知道成功只能来自上帝。他们不希望把成功归诸于恶人的财富或影响力。
以斯拉甘愿冒险,将自己的事业交托与上帝。他十分清楚,他们若在自己的重要工作上失败,那是因为他们不遵从上帝的要求,以至祂不能帮助他们。
圣经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告诉我们与上帝联合而失去世界的友谊与赞许,要比指望世界的赞许和支持而不投靠上帝更加安全。犹太人坚信这一真理,所以他们不允许他们的敌人与他们联合进行造殿的工作。他们从拜偶像之人的建议中看出撒但欺骗上帝的子民与祂的敌人联合交往的诡计。(《评论与通讯》1884.1.8)
33-36《先知与君王》第619页 【 SDA3.1135】
5 《善恶之争》第178页;《先知与君王》第48页
6 抱愧蒙羞和痛悔的祷告——以斯拉有真诚祈祷的精神。当以色列面对大光和特权犯下严重罪行的时候,以斯拉在上帝面前为他们祈祷。他说,"我的上帝啊,我抱愧蒙羞,不敢向我上帝仰面,因为我们的罪孽灭顶,我们的罪恶滔天!"以斯拉回顾上帝的良善,因祂重新使祂的子民立足于自己的的家乡。他想到他们对上帝竟忘恩负义,就悲愤万分。他的言语真正出于抱愧蒙羞。他向上帝痛悔祈祷。惟有谦卑的祷告,才能蒙万军之主垂听(《时兆》188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