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爱伦服务的后四十年时间里,几乎每一期《时兆》都发表她的一篇文章。和《评论与通讯》的情况一样,这些文章在《时兆》中占据显着位置,多年来都是头版的主要文章。这样的文章大约有2000篇。自从怀爱伦《评论与通讯》文章影印本的发表以来,深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以同样的形式发布《时兆》的》文章。我们现在重新发表这些文章,为研究怀爱伦资料的人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ST, par. 1}
怀夫人在关于她过世后如何处理她的著作的指示中表示,她在教会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应该再版。1915年以来所编辑的专著精选了这些文章的片段,为这些专著作出重要贡献,使这一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我们如今采用了现代的印刷方法,使得《时兆》的文章能够全部重新发表。{ST, par. 2}
期刊文章的影印复制,虽能提供重要的预言之灵资料,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却面临发行的局限性。这些财务方面的局限常常把再版项目挤到边缘位置。正是在这一点上,朱利叶斯·施耐德纪念医学基金会介入,为初期的费用提供了一份厚礼,确保了这个特别的冒险项目能够尽早和成功地完成。{ST, par. 3}
没有人比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梅塔·施耐德夫人更热切地关注《时兆》怀爱伦文章再版计划的进展,也没有人比她更高兴地看到这些文章影印再版,装订成便携的四卷本。{ST, par. 4}
这四卷本收录了《时兆》从1874年创刊到1915年怀夫人去世后不久所发表的怀爱伦文章。《时兆》的编辑们在杂志中寻找怀爱伦的資料时,经常从她现有的书籍或《评论与通讯》与早年《时兆》重印的文章中取材。这占了2000篇文章的三分之一。1906年以后,怀爱伦很少为《时兆》写新的文章。不断发表的文章主要来自她发表的其他文字。在制订影印再版这些文章的计划时,从一开始就决定不再重印其他现有的出版物中已有的材料。尽管目录中列出了所有的文章,只有約占三分之二的新材料予以影印出版。{ST, par. 5}
来自主的指示呼喚教会向全世界宣告信息。怀雅各相信这一点,所以他在1874年夏天创办了《时兆》,作为落基山脉西部的一份宗教报纸。在那些日子里,太平洋沿岸各州似乎与密歇根州的巴特尔克里克,以及美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远隔平原和山脉。由于路途遥远,通讯速度变慢,在某种程度上与外界隔绝,不利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西部的快速发展。怀雅各思考着,他蒙引导相信,在当地出版的一份新期刊将提供一种迅速而便利的交流工具,也能成为一份开拓性的传道杂志。他直率地宣布了他对新杂志使命的看法。它“不仅解释预言,报告时兆,而且是一份普及型的家庭宗教报纸。”他在1874年7月23日的那一期說中写道:“我们希望通过《时兆》建立数千个讲坛,尤其是在太平洋沿岸各州和地区,使我们可以每周对人宣讲取之不竭的主题。……这是迎接亲爱救主第二次降临的必要准备”。{ST, par. 6}
对于那些选择支付订阅费的人,订阅费是每年2美元,对于其他所有人都是免费的,因为这份报纸是由圣工慷慨的朋友捐款维持的。{ST, par. 7}
怀雅各在西海岸开始了出版事业,就像他在1849年开始第一次印刷一样。由于没有自己的出版社,他在奥克兰的一家商业出版社租了印刷机。1874年6月4日,第一期《时兆》出版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它的出版时间有些不规律。同年10月,怀雅各呼吁筹集资金,以建立更持久的出版工作。1875年4月1日,太平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出版协会成立,J. N.拉夫伯勒任会长。同年晚些时候,它的印刷厂太平洋出版社在奥克兰开业。怀雅各是《时兆》的第一任编辑,他的名字出现在报头,直到1881年他去世{ST, par. 8}
《时兆》每周接触西部的新信徒,在专栏里發表建设性的文章,从第一期开始,每期都刊登一到两篇怀爱伦的文章。在第二卷中,开始登载怀爱伦的长篇自传系列,展示了她早期生活和经历的细节,这今天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ST, par. 9}
鉴于旨在提供一份宣教杂志的编辑策略,怀爱伦所寫的文章带有明确的福音诉求。这意味着他们更多地涉及教义、基督徒的实际经验、节制、圣经人物等等,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们丰富而独特的资料来源。{ST, par. 10}
这本杂志出版的头十年,正是怀爱伦撰写并出版四卷各400来页的《预言之灵》系列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她在这些书中写的很多东西都是《时兆》的好材料。在1875年和1876年,她为《预言之灵》第二卷撰写关于基督生活的章节。这一模式主要设定在1876年,但那一年11月30日的《时兆》所刊登了她关于"安息日"的文章不属此类,那是《预言之灵》第二卷的第15章。相当一致的模式形成了。十二个月内,除了两章外,整本书都呈现在《时兆》的读者面前 。{ST, par. 11}
由于她无法在《预言之灵》第二卷中涵盖基督的整个一生,她就将下一卷一半多一点的篇幅用于这个主题。接下来是使徒的经历。合编的内容在次年作为《预言之灵》第三卷出版。《时兆》以同样的方式继续刊登关于基督生平和使徒工作的文章,直到1878年。这本书在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克的《评论与通讯》出版社出版,而从中选出的章节则刊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时兆》上。{ST, par. 12}
怀长老和怀夫人计划很快出版《预言之灵》系列的第四卷,并将出版日期定在19世纪70年代末。她的这本书论述基督的教会从耶路撒冷的毁灭直到新地新地。1878年2月,她写到决定让它在奥克兰的太平洋出版社印刷,先在《时兆》上发表,但版面要符合印刷书籍的要求,从而能用于太平洋出版社印刷这本书。她写这些话时,表达了她担心书籍的形式会使信息达不到许多仍然遵守每周第一日的复临信徒,但是她认为《时兆》可以达到他们中相当的一部分人。{ST, par. 13}
怀雅各的病阻碍了她完成这项工作。12月,她决定从《预言之灵》第一卷中取材,继续向《时兆》提供文章。这将呈现《旧约》的历史及其教训。虽然几乎同时发表在《时兆》和《预言之灵》第二、第三卷上的材料用语是一样的,但她取材于发表在1870年出版的《预言之灵》第一卷时,意识到它主要是为安息日复临信徒写的。于是她对材料进行了编辑,以更适合非复临派读者的需要。这些《旧约》历史的文章开始刊登在1879年1月9日的《时兆》上,起初对书中的章节进行了很少的编辑改动。总的标题是《基督和祂的天使与撒但和他的使者之间的大斗争》。第一章是《撒但的堕落》。{ST, par. 14}
写到雅各的经历,她开始大大扩展了一些章节;当她继续讲述《旧约》的历史时,有时很难完全采纳《预言之灵》第一卷。实际上,这些章节在1880 1881 1882年断断续续地發表,似乎是介于1870年的书和《先祖与先知》之间。{ST, par. 15}
怀雅各逝世后,怀爱伦居住在加利福尼亚,认真承担了拖延已久的《预言之灵》第四卷的章节准备工作。在写这本书之前,她在《时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路德和宗教改革历史的文章。1883年5月至10月间共有19篇。在这些章节中,她对这段改革历史的描述比她在书中所写的章节要更加完整,因为书中所涵盖的时期必须与篇幅保持平衡。1885年,在《预言之灵》第四卷出版之后,《时兆》登载的一些文章直接从书中其他章节选取了全部或部分。{ST, par. 16}
怀爱伦在《时兆》头十年(1874-1884) 发表的文章就这样带我们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怀爱伦认为她的著作既可以为教会,也可为世界而写。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在1881年,由书报员销售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书刊的观念开始形成。所以在1882年和1883年,当她心里构思《预言之灵》第四卷,其覆盖的时间与我们现在的《善恶的斗争》相一致时,她着手写作的方式是要吸引未曾听到第三位天使信息的基督徒的兴趣,争取他们的信任。{ST, par. 17}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声明,在影印复制时,那些没有改动取自《预言之灵》的章节就不再包括。这些书现在可以得到。对于从这些书中摘取并为《时兆》经过编辑的文章,以及首先发表在《时兆》,后经编辑收在书里的文章,就被收录在内了,因为与通常可以看到的文字有所不同。它们在怀爱伦文献的发展过程中,成了有趣的展品。{ST, par. 18}
为了增加兴趣和给人以时代感,影印复制的怀爱伦文章保持了《时兆》的原貌。例外的是1874年到1879年之间四栏页面的文章,因为太大而与规划不符。因此,第一卷前119页的文章是从原稿打印复制,重新编排材料,以三栏页代替当年出版时的四栏页。{ST, par. 19}
与《评论与通讯》一样,经过多年时间,《时兆》总体版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印复制时需要设立一个便利的统一尺寸的页面。因此有些材料的页面会略微缩小,而有些材料则会略微扩大。{ST, par. 20}
从120页起,影印需要整页复制《时兆》凡是有怀爱伦文章出现的页面。在这些页面上有许多本会先驱作家撰写的关于一些主题的附带文章。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文章在本书中只有开头,没有结尾。考虑到复制材料的计划,这是不可避免的。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和太平洋出版社都不提供这类文章的其余部分。现在请注意一些有关程序的细节,这将有助于学习和使用: {ST, par. 21}
1. 在四卷影印本的每一卷中,凡怀爱伦定期在《时兆》上发表的文章,都列在各卷前的目录中,使研究者可以全面了解怀爱伦对该杂志的贡献。这份清单表明,如果文章不包括在影印本里,那是因为它已经包含在其他通常可以得到的来源中。 {ST, par. 22}
2. 如果一篇文章在《时兆》上不止发表一次,那么它在影印本中就只出现一次。通常采用首次发表的文章。但也有一些例外。{ST, par. 23}
3. 怀爱伦的许多文章首先发表在《评论与通讯》上。由于《评论与通讯》已全文影印出版,所需者都可得到,本书就不再复制这些文章了。但有些《评论与通讯》的文章在怀爱伦的指导下经过编辑发表在《时兆》上,本书则予以收录。{ST, par. 24}
4. 从怀爱伦现有的书籍中选择的文章目前不包括在内,但在目录中列出。{ST, par. 25}
5. 正如已经指出的,选自四卷《预言之灵》系列的文章,若直接采用的,就不包括在内。若是用词上有变化的,就收录在内。 {ST, par. 26}
6.选自怀爱伦著作的安息日学良助没有收录,因为是源于书籍的,作为学课的补充。由于这些不是新的材料,没有标明是怀爱伦著作,故影印本既不收录,也不列出。{ST, par. 27}
7. 来自其他已出版来源,偶尔出现在《时兆》的简短的补充段落,不是作为文章刊载的,所有影印本复制时既没有列出,也没有提到。 {ST, par. 28}
和《评论与通讯》一样,怀爱伦在《时兆》文章中考虑了广泛的主题。《时兆》收录了她在三大洲公众讲台上发表的许多讲道。这些讲道向听众提供了实际的建议。有很多文章主要是教义上的论述。传记文章也很有趣,因为经常涉及她的旅行,她向《时兆》读者提供了的旅行报告。这些报告反映了教会工作的发展,为了解我们教会的历史提供了资料。书中充满了实用的、重要的指导和鼓励的话。有些文章包含了劝诫和忠告的信息,对于今日来说就像当年写作出版时一样中肯。{ST, par. 29}
这些文章不会给读者带来任何惊人的新东西,与怀爱伦发表在她书中的论述沒有显著的不同。但这些文章确实透露了主的使者多年来心灵的负担。在公开服务的时间里,她不可避免地要沿着同一条道路走下去,也许要走好几次,但每一次她都从一种略有不同的方式中瞥见一些东西,这就导致强调的重点也略有不同。对研究者来说,每一种方式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为她多年来整体教学更大、更完整的画面增添了这里一点,那里一点。{ST, par. 30}
有时她从她的文章中搜集材料,以便编入她的书中。在其他时候,她允许在文章中使用书中的材料。在为她的一本书准备印刷材料时,她重新编排了一些段落,改变了措辞,使文字适应她的读者。这是她的权利。她的目的就是要以最清楚、最好、最恰当的方式把赐给她的真理表达出来。她选择了她所能掌握的最好的词语。以后重温时,她在一些地方替换更合适的词,甚至改变句子结构。或者当这些材料组合成永久的书籍形式时,一些价值不很高的段落就可能删除。不管做了什么,怀夫人都是认真负责的。{ST, par. 31}
特别有价值的是在重新发表怀爱伦任何作品的时候都标明其位置。遵循任何统一的标记方式是不可能的。如果采用了一些段落,通常会在页边空白处标记,并在脚注中标注。因此,学习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资料在通用书籍中的出处。这里可以说,虽然不能保证这些标记是完美的。但我们要说的是,传递给读者的,与保存在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办公室里的记录是一样的。{ST, par. 32}
复制品的质量差别很大。必须记住,许多时候,可用的原始稿件远非完美。只有接受这些条件——作品的质量略低于今天太平洋出版社的印刷标准——这些珍贵的材料才能让珍惜的人以所能承受的价格获得。{ST, par. 33}
如果这些文章减少到标准书籍的页数,总数将在6000页左右。{ST, par. 34}
这四卷影印复制的书每一卷都包含了若干年期间怀爱伦的文章。每一篇文章的完整参考数据、日期、卷号和期号,用印刷体或手写体标在开篇页上。这些文章的原始页码没有什么价值。本系列的四卷每一卷都是单独计页的,页码在各页的底部,与原来的页码分开,因此不会产生混淆。如上所述,在每卷的前面有一个目录,印出该系列的文章和页码。这个清单包括那些因为在其他地方出现而没有复制的文章。在第四卷的后面,将按字母顺序列出这四卷中所有重印的文章。 {ST, par. 35}
一个忠告: 引用怀爱伦文章的标准程序是註明刊發的日期。引用者应该继续这种做法,而不是提供这个分组的页码。{ST, par. 36}
《时兆》创刊的1874年,J. N.安德鲁斯作为第一位海外传教士被派往欧洲。两年后,怀雅各布呼吁在欧洲建立出版工作。他说: {ST, par. 37}
“怀夫人和我们一起承诺,在1876年年底之前,为欧洲的宣教和出版工作捐赠1000美元。我们期待那些能力超群的兄弟加入我们,在这项重要的工作中伸出慷慨的手”。(《评论与通讯》1876年3月30日) {ST, par. 38}
到了时机成熟,一家出版社在瑞士成立了,紧接着挪威、英国和澳大利亚也成立了出版社。到1901年总会大会召开时,世界各地共有20家出版社。今天,教会有50家出版社,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毫无疑问,怀爱伦在1848年的异象,即出版工作像“光流”那样遍及世界,以显著的方式在字面和寓意上都应验了。{ST, par. 39}
《时兆》月刊在创刊整整一个世纪后,至今仍在继续出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时兆》第一期出版100周年之际,怀爱伦多年来在本刊上发表的文章能以这种形式出版。 {ST, par. 40}
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1974年3月12日于美国首都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