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中华圣工史(上.下册)
历史教训一会两制-黄燊权

  编写中华教会史,不能不探讨一会二制的问题。二制问题(Section I)与中华教会如影随形,须臾不离。教会在中国的历史有多久,这制度也就存在多久。它困扰中华教会五十年,甚至全球各分会接近一个世纪。本书不但为记述先贤们披荆斩棘,不畏艰苦地传扬福音,其崇高精神,勉励后代。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形像往往给二制问题抹了黑,本地同工对他们的态度也大打折扣。

  笔者曾目睹,曾讨论,并且曾亲身经历了这二制,故此愿将这问题的我见、我闻与读者们分享。我站在两种制度的立场,不偏不袒,不褒不贬,公允地作客观的探讨与分析,俾能吸取前人经验与教训,在人为的制度上不至覆辙重蹈。

  二制简介

  这是教会内二种处理经济的制度。总会派遣国外佈道士(美国居多)前往世界各地传扬福音。总会设有专门的经济预算支付国外佈道士们的薪金,津贴、住屋、交通、医药及假期等生活费用,由专人负责,是所谓第二制(SectionIⅡ),与本地教会的经济预算分开。本地教会职工的薪金、津贴,住屋等则由另一司库管理,是为第一制。

  非不为也

  在二十世纪的上半页,美国教友热心,教会事工也得天独厚,经济蓬勃,非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可与比较。在美国起码的生活必需,在中国则算是先进丰裕。记得初次听见由美国回来的人描述该地人民生活,谓普通人家住小洋房,前后有院子。在我们脑中这些是只许中国达官富翁享有。屋内最洁淨的算是茅厕与厨房,这更不能思议,天下那有洁白不臭的茅厕。所以总会派遣佈道士到世界各处,不能要求他们和本地原住民一样的条件过活,其生活质素应达到美国最低限度的标准,故有二制之设。

  实不能也

  当时本国同工眼看著这二种待遇悬殊的制度,当然很不是滋味,有些敢怒不敢言,忿忿于心。有些大声疾呼,据理力争,谓这那算是牺牲服务,应当学耶稣捨弃天上荣华富贵,降到尘世,而且在马槽中降生。不过言者自言,这二制并没有改,其实也没有办法去改。这些人士只是以本国情形去衡量,未曾放眼远看世界各地,也就觉得在同一地区享受不同的待遇是非常不公平的事。不少职工因而离开教会工作。若干青年脱颖而出,千辛万苦争取到美国留学。到达美国亲自耳濡目染,原来佈道士之薪酬已比社会一般平均薪酬低。若在美找得一份工作,则待遇有如坐直升机,比二制之待遇还要高,许多人便留恋金山,乐不思蜀,在美过其公寓生活。有志献身之青年,才不计薪酬,捨去待遇优于二制的工作,毅然接受一制待遇返国服务。不过这样牺牲献身的人真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以资借镜

  1960年笔者赴美升学。船至日本,有二家日本同工登船,同赴安德烈大学读书。海上多天的倾谈,知道他们赴美进修后将返回日本三育神学院任教。在安德烈大学的数年中,至少尚有七家日本人,学成后全部回到日本担任堂主任,会长,神学院教授及院长等职务,历三十馀年忠心教会工作。我与他们谈及教会工作,他们根本没有什麽二制的困扰。事实上,日本职工的待遇不比美国低,如果接受二制的薪酬可能还不如本地薪酬呢!

  二制问题严重影响中华教会,而在日本好像若无其事。原因之一是外在的客观条件。社会经济好,教友们收入多而且忠心奉献,问题便不解自解了。

  纸上谈兵

  全球总会绝不漠视这二制问题,不过要澈底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

  安德烈大学是培养教会职工的主要机构,历年毕业生中四分之一任职教会。神学院学生深知纠缠国外佈道的二制问题。他们寻求解决方法,写论文探讨,经常找我们外国学生蒐集资料及意见。

  我给这班博士同学的建议是:

  1·经济:

  外来的因素,当本地经济转好,人民平均收入普通提升,生活质素改善,则一制与二制达到一个平衡点,问题便解决。不过这是客观形势,不是教会所能控制,也不必由教会去担心的。内在的因素就必需有大量的教友,而且教友们忠心奉献才能提高本地职工的待遇,那就要靠

  2·人才

  必需逐渐由本地职工担负本地之工作。各分会之圣工不能长期依靠全总母亲扶持,总要独立起来。与其派遣佈道士到各地,不如保送本地职工升学培训。可行之办法是把差遣佈道士之二制预算拨作本地职工升学之预算。

  这是我四十年前给博士同学之建议,今天亚太地区,两岸三地、星、日,韩等地经济繁荣。外在因素也带动了内在因素。自养教会加增。职工不断升学培训,且纷纷返回本地服务,担任教会要职。职工生活已和北美看齐,也就无所请一制与二制了。书生之见,纸上谈兵,也算兑现吧。

  何止这些

  1967年笔者奉召由香港赴中美分会牙买加服务。因为这是跨越分会的呼召,由全球总会处理,算是全总国外佈道士,入二制预算。牙买加与香港是分别在地球的另一端,无论由东或由西前去,需时差不多。举家前往这最遥远的地方,一片茫然。一些西国佈道士们给我们安慰与鼓舞说:“你们全家人都会获得宝贵的经验。是的,经过二期六年在远方服务的经验,我们对二制的问题和过去来华佈道士们的态度作重新的评估,对他们也更尊敬、同情、关怀与爱护了。

  远赴重洋去服务,第一宗遇上的是孤单寂寞。不但大人如是,小孩子骤然离开了熟悉的玩件,也是寂寞难堪。刚抵达的一周,才二岁多的女儿便哭嚷著不要在这裡住,无论怎样逗都不肯。我们问:

  “那麽要到那裡住呢?”

  “到隔邻去住。”

  我对女儿说:“那裡没有地方给你睡觉。”隔著树丛的邻居一家八口,父母和六个小孩,所住的屋子只有大约十平方公尺。

  “我不要睡觉。”

  “那裡没有饭吃。”

  “我不要吃饭。”

  成年人孤寂,也瞭解到孩子闷得发慌。

  一天有一女子提著一篮合掌瓜到门口兜售,问她价钱是每个25先令。我们买了一些。数天后本地人带我们到市场去,才发现同样价钱可买一打合掌瓜。新来的外人往往都会遇上这情形。

  种族仇视与排斥也是一个负担。华人在那裡被视为是“吃狗肉的傢伙,以洩他们污蔑之心。当面嘲为“跺你氓”(中国氓)则是常见。有一次,过路人对我大叫“踩你氓”。幸好旁边有一位认识我的孩子。马上应声说:“他不是踩你氓,他是黄教授。”

  清水奇缺,取水不易,交通困难,医药设备简陋落后,不能得到适当的医疗照顾等等,不但在生活中诸多不便,而且造成痛心的损失。我们未出生的孩子,未见天日便夭折腹中。

  我们这些经历,若比起许多佈道士们的遭遇,乃是小巫中的小巫。事实上,牙买加教会人人都以尊敬和感谢的心帮助我们,关怀我们,以基督的爱照顾我们。他们的热爱与友情可以掩盖一切不便与痛苦。因为他们的爱护,我们才会欣然再去作第二期的服务。

  鑑古观今

  今天,二制问题不像数十年前那麽严重,但类似的疾病仍是存在。例如:不同地区,城市与乡村,平地与山地;不同工作,教员与传道人,医务人员等可能也有不同的预算与经济制度。甚至同一机构亦出现本区,跨分会,跨联会或按百分比分账等等不同制度。希望藉此“一会二制”,鑑古观今,防患于未燃,在问题未出现困难时,就将其在萌芽时处理解决。是为至禧!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