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中华圣工史(上.下册)
三自的实践与思考-樊珍爱和夏济泽

  建国初期,我国基督教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从那时起,“三自”便成了我国教会办教方式的指针。

  “三自”的内容是不断调整的。它的原意是自治、自养、自传,重在三个“自”字上,目标是要实现中国信徒自己作主,管理教会事务,不受西方差会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随著社会形势和教会事工的发展,三个“自”字的目标已初步实现,三自的重心逐渐向“治、养、传”三个字上转移,探索如何治,如何养,如何传,以及传什麽内容,定什麽教义,建立什么样的神学理论,培养什么样的教牧人才等等,其长远目标想必是要重建一个中国式的基督教。这是个伟大的工程。

  三自的进程也不是风平浪静的。以下分作几个阶段来记述。

  一·三自爱国阶段

  建国初期由吴耀宗先生倡导的三自运动,是以反帝爱国为中心内容,以“三自宣言”为纲领。“宣言”有三项意义:

  一是面向西方差会,宣佈中国基督教今今后实行自主办教,不再接受国外势力的控制;

  二是面向全国人民,宣告中国基督徒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社会公德,与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保卫和建设我们的国家;

  三是面向全国基督徒,开展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从思想上摆脱对西方差会的依赖和依恋。这项运动得到了我国广大基督徒的拥护,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这是原本意义上的三自,是不含宗派偏见的三自。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从一开始便积极参与其中,同心同德,至今不渝。

  二·三自联合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三自运动,以联合礼拜为特色。本来从五十年代起就已经有了联合礼拜的形式,但范围小,时间短,很快就消失了。经过“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动乱,随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和深入,宗教活动场所也陆续恢复开放,联合礼拜重新开始。当时,大多数教堂皆被其他部门佔用,尚未归还,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究竟能落实到什麽程度,信徒心中还有疑虑,敢于走进教堂作礼拜的人还不多,敢于站出来带领聚会的教牧人员则更少,许多还困在牛棚裡。所以,各宗派,各教堂的信徒联合起来举行礼拜乃是惟一可行的方式,信徒的心情半是感恩,半是无奈。另一方面,十年动乱时期的极左政策,对各宗派实行同等严厉的压制,从而冲淡了信徒之间的宗派意识,促进了友情,所以大家乐于在一起举行联合礼拜。再一方面,联合礼拜的内容显然带有临时性特点,讲道只讲浅不讲深,只讲同不讲异,小心避让,互致平安而已。

  但是,联合礼拜的和乐局面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随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发还教产政策的逐步落实,随著讲道内容的渐广渐深,不同宗派背景的信徒便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有一部份人开始感觉到信仰自由权利厚薄不均,灵粮供应不合口味,虽然联合礼拜还有继续,而和乐气氛已逐渐减退。

  三·无宗派阶段——三自联合方式的探索

  全国两会1986年“工作报告”中说,从1982年起“我国教会已经基本上消除了宗派的界限。”这是指原来的宗派名号已经消除了,而实际上“不同的信仰观点与礼仪传统,并未消除,“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去“探索更多更好的联合途径。”现在,实验中的联合途径有两条:一是互相尊重方式,二是融合同化方式。这两种方式一明一暗,交织进行。

  关于互相拿重的原则,最初是在1 954年全国会议“告全国同道书”中提出来的,以后又多次重申,反覆强调,直至载入“教会规章”,表明了全国会议对这一原则的真心重视。但是,互相尊重的原则,既没有具体细则作准绳,又要授权带有宗派观点的人去具体执行,这就很难实现真正的互相拿重,其实际效果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关于融合同化方式,说起来无,实际是有。二十年来,凡是同意在星期日进堂作礼拜的,已经大体上融合起来了。这是融合的第一步,是自然融合,自愿融合。此外,守安息日的信徒不容易融合,于是,便以守日划界,无形中形成了两派,这是自然分派,自愿分派。所谓“无宗派”阶段,实际上还是有两派,守星期日的一派,守安息日的一派,只是没有宗派名称,在这种局面下,就进入了融合方式的第二步。

  第二步是磨擦阶段。星期日派凭藉有利地位和人多优势,探取多种方法向安息日派信徒进行试探和挤压,促其改守星期日,实现融合。这时,也不放弃“互相尊重”的口号,希望他们在“互相尊重”声中,通过半强制方式,委曲求“存”,实现融合。已见有下列事例:

  1·自从1980年成立全国基督教协会以来,强化了全国两会和各级两会的领导职能,从而提高了星期日派的政治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且掌握了教会的行政组织权,圣职任免权、神学教育权、书刊出版权、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外事活动权等等,而在这同时,安息日派则失落了这一切权利,只等著“蜡烛成灰泪始乾”了。

  2·全国两会的喉舌“天风 月刊,时有文章从侧面或正面攻击安息日信仰,从不表示歉意。(但是,如遇社会报刊说了歧视基督教的话,“天风”却敢于提出抗议。说明该刊不是没有辨别能力。)

  3·“有的地方(两会)甚至把守安息日的当作异端去取缔。,这是国务院宗教局刘书祥副局长1997年讲话公开批评的。

  4·守安息日的信徒要求进堂作礼拜,

  “有的(地方)三自主席却非要人家改守主日,否则不准进堂”。这是全国三自副主席季剑虹长老公开批评的。(载“天风”2000/9增刊)。

  5·有的地方把守安息日的已退休的老牧师革除了圣职,理由是他不听劝告。

  6·有的省两会在全省代表大会的正式文件中,直称安息日信仰是异端。

  7·有的省两会向当地政府宗教行政干部灌输宗派偏见,再由行政干部出面,向守安息日的信徒施加压力。已见有两种方式:

  a·当面向牧师下命令,不准守安息日,只准守“主日”,否则收回登记证。

  b·对申请登记的安息日聚会点,虽已具备了条件,不便禁止,也不批准登记,使其长期处于

  “不合法”状态。

  8·有的城市两会把原属安息日会的教

  堂出租生财,而不给守安息日的信

  徒聚会使用。如此等等。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人们的情绪就不冷静了。有人善意地提出“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希望双方和解。这当然好。但是,弹性是有极限的,求大存小也是有主观极限的。宗教是个特殊群体。宗教无小事。守日不是小事,所以双方都不相让。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出面疏导,或是提出第三种联合方式。

  四·勾划未来的三自联合形式——合中有分

  我国教会目前实行的由全国两会一元化领导的方式好不好?它能领导主内弟兄安定团结就好,否则就不好。丁光训主教早就说过:“教会的标志,首先应当是圣洁,然后才是它的“一体”或“大公”。把“一体”提到不恰当的高度,一切服从“一体”,这每每会混淆是非。“丁光训文集”(译林1998年版第193页)这说明“一体”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形式,更不是惟一形式。“教会规章”中说,不同信仰传统的教会,应当“不互相攻击,也不强求统一,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合中有分”的场景。现在有人以这段话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联合方式,即在全国三自和基协机构内增设“安息日分会”,由守安息日的信徒组成,在各省市两会内也相应增设,使其专管有关安息日信仰方面的事工。这样,双方便可以充分作到互相尊重,长期共存,和睦相处,和而不同。这可能是较为理想的联合方式。

  合中有分的形式在我国比比皆是,效果甚好。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有八个民主党派,都有自主权;我国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我国深圳等沿海城市和西部地区是特区,实行政策倾斜;我国有些省内有计划单列市,享受较大的权利与义务,如此等等,都是合中有分的形式,真可谓丰富多朵,其作用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促进各行各业的团结与进步。因此,我国教会若能实行合中有分的联合形式,则是顺理成章,正合时宜,必能摆脱“磨擦共处的尴尬,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些在教会中居于多数或居于领导地位的同工同道,过分强调“一体化“大公牌,其内心未必全是公义和平。他要以自己为核心,只要求别人“合一”到自己这边来,而不准备“合一”到别人那边去。

  有些人一听说分门立派,就盲目反对,认为宗派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其实不然。天主教不分宗派,同样受帝国主义利用。

  合中有分方式肯定优于现行的两种(互相尊重,融合同化)方式,它能使持不同信仰特点的弟兄,各自享受到同等厚薄的信仰自由权利,三自联合就会出现新的局面,就会更加活泼与和谐。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预祝新阶段及早到来!

  简 介

  樊珍爱,女,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友,原北京北三社学生,1950年受洗。退休护士。1993年在湖北省两会接受培训,按立为牧师。现为京山县基督教会牧师、义工。

  夏济泽,是樊珍爱的丈夫,原北三社和桥头镇中三社1951年学生,京山县财贸学校退休教师。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