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创造论
有人说,信上帝的人迷信圣经,把它当作科学权威。圣经不是专论科学的书,但其中凡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内容,是经得起严格检验的。下面这句于一千九百年前讲的话,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
“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上帝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希伯来书》11:3)
圣经并不说,创造是“无中生有”,而是说,“所看见的,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这种非显然之物”就是能”,即无形之物。
此段经文还指出另一重大因素。它说,无形之物变成有形之物,乃是上帝的话”(即思维)加以支配的过程。这个“话”又称为“道”。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1:1、2)“道”是支配能量,使之聚结为多种物质的决定因素。“道”就是天地万物的设计师与工程师。科学知识的积累,将进一步充实这个真理。在大自然中,我们接触到造物主的聪明智慧。“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耶利米书》51:15)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他一一称其名;因他的权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以赛亚书》40:26)圣经告诉我们,宇宙间一切能量受上帝的支配,也来源于他。他能使“能”聚合为“物”,也能使“物”还原为“能”;他能创造,也能消灭。无穷尽的能量以他为源,从亿万天体出发,奔放四射,充斥各方,从古到永远。他是生命的源泉,以无限的思维主宰无边的宇宙。
我们能从已知的推断未知的,根据有限的存在断定无限的存在。我们人类的有限的物质、能量、生命与精神,乃是无限物质、能量、生命与精神的一部分。圣经说,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创世记》1:27)故此人能领会上帝的思想,而且只要我们享有永生,我们思维的发展,有无限的前景。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使徒行传》17:24-28)
牛顿用25年时间研究圣经,看来不是那么大的浪费。他肯定是有收获的,虽然今人不都赏识。他既研究科学,又研究圣经,乃因认识到真理只有一个,是统一的;自然科学
与属灵真理相辅相成。
科学有真有假;宗教也有真有假。如果不细心考察,就容易被假的迷惑。这叫作“迷信”。人们能迷信假宗教,也能迷信假科学。但如果既能发掘上帝隐藏在大自然里的科学知识,又能明察他写在圣经里的重要启示,然后找出二者间的内在联系,那就不是迷信,
而是正确的科学态度。所以,真科学必须通过实践。
学一点天文知识
原始人的愚昧生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他们以整个精力忙于寻求食物。后来,他们的智力逐渐发展起来,想方设法防备自然界的灾害和抵御仇敌的袭击,以及积蓄他们的物质财富。智慧是慢慢发展的,直到有一天,在东方广阔的原野上,有人开始观测星辰的运转,于是就诞生了天文学。起初,只是一些牧羊人在黄昏日落、黎明日出时注意一些简单的天象,例如月亮的盈缺、月亮比太阳和星辰晚一些升起、布满繁星的天空在我们的头上缓缓地变化,还有行星在星座里的运动、流星好像从天空中飞了起来、神秘而可怕的日食和月食、奇怪披发的星,这一切便是几千年前古代人观测研究的对象。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远在有文字以前,人类已经研究天象,还创造了一种原始的历法。原始的观测记录因战争而遗失,现今所保存的年代最悠远的观测,首推中国历史的记载。例如,公元前2679年的新星,公元前2316年的彗星等。中国人还记下了公元11世纪冬至日太阳是在宝瓶座β星附近,而现在它却在人马座γ星附近,相距有40多度之差。古埃及人在公元前4200年间已经有相当完备的历法,他们把惯用了几千年以360日为一年的历法改为以365日为一年的历法。7天为一个星期的周法也有了它在天文学上的根据。虽然它在公元3世纪才传至欧洲,虽然一周7天的名字和每月的名字,字源同样出于拉丁语,然而事实上,远在公元前许多年前,星期的制度已经创始于犹太或巴比伦了。这七天的命名,是根据古人所知的运动的星辰: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其实在《圣经·创世记》第1-2章中早已有了七日为一周期的记载了。
研究星辰的科学已经不是少数专家们的秘密,天文学启发了一切人的智慧,并且揭示了自然界。这说明如果没有它,人们便不知道自己在万物中所占的地位。即使是粗浅的一点天文学知识,也是人们所需要的,因为今天每一个人都有必要了解宇宙的真相。
天文学给我们揭示的一切真相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而且也是使我们最感兴趣的首先就是它说明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颗行星,并且说明了这颗行星的形状、大小、质量位置和运动。要研究天,最好先懂得地,因为地球是和我们最接近的。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就是从研究我们的地球的位置和运动出发的,但是必须依靠近代天文学,我们对于这颗行星才有确切的认识。根据观测表明:地球绝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在时间的洪流里,奔向一个我门不了解的目标,它迅速地旋转着,载着它表面上生死不息的人类在太空运行。
几千年来,人类关于地球的性质和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的一般构造的认识是错误的。假使没有天文学,人类的有关认识到今天还会照样错下去;即使在今天,也还有许多人由于缺乏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居住的世界存在着荒谬的看法。
我们放眼望去,大地是一个广阔的平原,虽然它的表面是呈现着各种各样起伏的地形:青翠的山岭、美丽的峡谷、高耸的山脉、蜿蜒的河流、明媚的湖泊、辽阔的海洋以及千变万化的原野。大地又好像是固定地稳立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之上,上面是阴晴变化的天;它又好像是宇宙的不可动摇的基石,日、月、星辰都似乎在围绕着大地转动。根据这一切表面的现象,人们很容易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现在上小学的孩子都能说出“地球是圆的,而且在宇宙间是一颗小小的行星”这个真理来。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人们经过多大的努力,藉着几何学和天文学的帮助,才发现了这个真理。
天文学家细心观测天体的视运动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研究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很多奇特的不能解释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到他们明白自己对于地球位置的认识是错误(和过去他们认为地球是稳定的一样)时,才获得了解决。哥白尼反复不断地研究了在他以前2000年间的古希腊人,如伊塞塔斯(Hicetas)、埃斯方特(Ecphante)、斐洛劳斯(Philolaus)、柏拉图(Platon)、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和阿利斯塔克(Aristarque)等提出的地球运动的学说,这一学说曾于一四四零年被尼科拉·德·曲萨(Nicolas de Cusa)主教重新提出,但总是不被人们接受。这位博学的波兰僧正(即哥白尼)在1543年与世长辞时,给科学留下了一本巨著(指《天体运行论》),明确地揭露了人类对宇宙长期的错误认识。
地球在24小时内绕着自己的轴转动一周,由这一运动所形成的现象,便是天穹围绕地球转动一周,这是哥白尼所说明的第一个真相,而且从此就被肯定下来,这也是我们首先要考查的事实。上面已经说过,我们对于天文学的学习,将从研究地球在空间的位置和它的各种运动开始。
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不过是它的一种运动。它被太阳的引力控制在一个轨道上绕着太阳运行。日地间平均距离是1.49亿公里,在一年内绕了一个约有9.4亿公里长的大圆周。
我们的地球在365¼日里绕这样大一个圆周,它在空中运行时,一天要走257万公里,一小时要走10.7万公里,一秒钟要走30公里,这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我们的地球在空中运行的速度比最快的火车还要快1000倍,比炮弹的速度还要快30倍。我们住在这样一个运动着的球上,差不多就像附在射击到空中的炮弹的灰尘一样。这该是怎样的惊诧!这颗载着我们的行星的运动,既不受摩擦,也不会碰撞,绝对沉寂地在永恒的天空中运行着,这是多么奇妙的结构啊!地球在它理想的轨道上庄严地运动着,比在澄静的湖面上划行的小船还要轻盈。
撇开现象不说,且来谈谈真相。地球实际上是一颗天空中的星,正如月亮或别的行星一样。行星的光都是反射太阳的光,实际上别的行星并不比地球明亮。在宇宙间,从远处望地球,它就像一面明亮的圆轮;再远一些看去,它就成了一颗星。在金星上看地球,它将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了。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运动,使我们有季节、岁月的循环。它绕轴自转的运动,使我们有夜的更替。我们对于时间的划分,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而来的。假使地球不动,假使宇宙静息,我们就没有时、日、星期、月、季、年和世纪了——可见宇宙是运行的。
但是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情况便不会有天文学了:如果我们的大气中水汽的成分稍微多一些,使地球披上浓云的外衣,或裹上一层不透光的被盖,把天穹和它上面发光的星星完全掩蔽起来,于是我们就生活在永恒的浓雾里,对于天上奇妙的现象全无所知了。这样一来,我们人类的生活、意识和哲学一定会和今天大不相同。这就成了上帝在创造世界以前“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创世记》1章2节)的情况一样了。
今天既有这美好的机遇,就当专心致力地进行学习,因为学习一本天文学,较比阅读一本小说更真实、更亲切。可是唯有你细心地去读,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成为你经久不忘的科学知识。读一本小说,有时候到最后一页,读者还是和开始一样,没有得到什么知识;可是任何人读了一本科学书,都会扩大他的认识范围,提高他的判断能力。我们简直可以说,在我们的时代里,如果一个人对近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一无所知,那么他就不能叫做一个受过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