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函》1897年16号
某弟兄和姐妹
1897年6月11日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库兰邦“森尼赛德”,部分内容刊于1BC 1086-1087; CTr 36.
亲爱的某弟兄和姐妹:
数周以来,我日夜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我未曾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如此沉重的责任;但自从赫斯格弟兄和姐妹前来工作之后,我便陷入了神经衰弱的疲惫之中。任何需要思考的事情都会让我的大脑分心。自从踏上这片土地以来,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有一些人只关心与自身相关的事,除了那可怕的指责和控告之外,他们没有承担任何责任。我不得不振作起来,再振作起来,坚守圣经的原则。{Lt16-1897.1}
那些本可以在现场帮助我们的人,却将自己的影响力用在了与上帝赋予我的使命背道而驰的方向上。那些本应有着清晰、有益且真实经验的人,主向我启示,他们是不可信赖的。他们没有被圣灵膏抹的眼睛,无法分辨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撒但的立场上行事。那些承担最重担的人,却成了不断被批评的对象;那些背负任何重担的人,都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没有迎合这人或那人或那人的各种愿望。{Lt16-1897.2}
为了消除这些不同思想者的一切批评机会,我被告知,在对待那些来到这里的人时,这是最糟糕的做法。上帝所要求的纪律是纯洁的。在彼此交往中,一切都要遵循未受污染的原则。我看到,从他们与这里事业最初的联系开始,每个人都在接受考验和试验。上帝知道,每一个与祂的工作有所联系的人都必须受到考验。祂知道,那些没有经验的人会来到这里定居,他们的影响不会是正确的,他们会带来自己有害的习惯和方法,这会在工作的最初阶段就给它打上烙印,与永生上帝的话语背道而驰,使祂的恩宠远离我们。{Lt16-1897.3}
将这些与学校宗旨格格不入的事物清除出去,是我所承担过的最艰巨的任务,因为这里有一些人自称是基督徒,但他们的整个生活和经历却毫无基督徒的品格可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接纳。他们表明自己受到了撒但的诱惑。虽然我们不可能使他们免受诱惑,但倘若他们能意识到自己需要改正多年养成的习惯,上帝本会保护他们的。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原则之光,对他们个人在方法和原则上的缺陷却毫无作用。{Lt16-1897.4}
上帝不断指示我,我们应当谨慎严格地避免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方式相一致。必须采取坦诚正直的态度。绝不可特意消除他们受诱惑和不满的根源,因为当初选择在这片土地上建校,目的就在于不向他们妥协,不接纳他们各自的经历,这些经历构成了他们的宗教生活和性格。这些经历验须从他们身上剔除,否则他们还不如另选他处安家。上帝会与我们的努力合作,循序渐进地传授正确的原则,正如圣经所启示的那样,通过过去五十年来见证中所赐予的亮光,纠正错误;显明上帝所认可和所谴责的事物。{Lt16-1897.5}
倘若耶稣所赐的亮光,以正确的行为原则向世界播撒真理,能被人们听从,那么对于所有选择在这片土地上安家的人来说,就会有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正是上帝所认可的,能够经受住所有可能出现的考验和压力;上帝的子民也不会被腐蚀。每个人在仇敌发工作中所要面对的战斗,不会使信徒背道或叛逆,反而会使他们成为坚定、勇敢且可靠的圣经真理的代表,因为这是此时教育青年的基础原则,因为我们正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夕。危机已迫在眉睫。{Lt16-1897.6}
上帝的子民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考验与试炼,但上帝并不希望我们保护成人和青年摆脱考验品格的责任。上帝会对谦卑寻求祂的人彰显祂的作为,提供祂的品性。撒但也会显示他的作为,将他的品性、他的邪恶臆测、他对弟兄的攻击和指控传给他所试探的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主不可能保护那些置身于仇敌阵营的人,因为上帝不强迫人的意志。祂赐下耀眼的光线,如同明灯引导愿意在行祂光辉照射下的人。这灯就是祂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但人如果无视天庭的光所照耀的道路,选择行路随心所欲,他们就会在黑暗中失足,却不知道失足的地点和原因。他们会指责和怨恨为他们的脚修直道路的人。{Lt16-1897.7}
该隐和亚伯的历史将要重演。在给上帝献祭的事上,该隐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亚伯则不折不扣地执行上帝的指示。他不会屈从该隐的作法。该隐的奉献虽然质量很好,却缺乏对祭物的唯一要求──被宰杀祭牲的血。两兄弟之间没有共同之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亚伯若向该隐让步,违背上帝特别命令,那就是犯叛逆的罪{Lt16-1897.8}
“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变了脸色”(创4:3-5)。上帝悦纳亚伯的祭物,因为他做得对。他祭物的价值在于预表上帝的救赎计划。祂献出自己的独生子作为昂贵的赎价,为堕落的世人带来盼望和救赎。{Lt16-1897.9}
当上帝接受亚伯的祭物,没有表示接受该隐的祭物时,该隐很生气。他的祭物没有象征意义,不能预表世界的救赎主。但主没有放弃自己的作法和旨意来平息该隐的怒气。祂对该隐讲道理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第 6 至 8 节)。{Lt16-1897.10}
同样的精神在这一基础上再现。{Lt16-1897.11}
上帝弃绝为以色列所选定的君王扫罗,是因为扫罗身为以色列王,却不遵行上帝的要求,而是选择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他身居高位,会误导以色列人偏离上帝。{Lt16-1897.12}
弃绝扫罗而立大卫为王,使得被选立取代扫罗的人处境极为艰难。大卫若要接替扫罗受膏,就必经受他的嫉妒。大卫的日子真是不好过!然而这一切他都不得不忍受,只因有一个悖逆的君王不肯遵行耶和华的道,听从他的声音。对于扫罗、撒母耳和大卫来说,这真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时期,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胆敢追随自己遗传和养成的倾向。{Lt16-1897.13}
耶和华曾赐福给扫罗,拣选并改变他,立他作以色列的首领。他有先知撒母耳作他的教师,但他却不听从上帝的声音。他显明自己是不配作以色列领袖的人,因为他不肯遵行上帝的道路和旨意,而要随从自己的心意。扫罗所蒙的应许,与该隐所蒙的一样。上帝对该隐所说的话,也适用于他。上帝曾宣告:“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创 4:7)。 该隐不肯顺从上帝的计划,因他的兄弟不站在他一边反对上帝,他就杀了凶死。扫罗在撒母耳责备他时,也为自己悖逆的行为辩解。{Lt16-1897.14}
“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他产业的君吗?……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你当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当行的事。{Lt16-1897.15}
“扫罗转身离别撒母耳,上帝就赐他一个新心。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上帝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 素来认识扫罗的,看见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说话,就彼此说:基士的儿子遇见什么了?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 那地方有一个人说: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此后有句俗语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扫罗受感说话已毕,就上邱坛去了”(撒上 10:1, 6-13)。{Lt16-1897.16}
上帝赐给扫罗一颗新的心。圣灵降临在他身上,他就说预言。于是,他带着一颗新心,在上帝圣灵的塑造下,登上了以色列王的宝座。在上帝赐给扫罗战胜亚扪人的大捷之后,“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撒上 11:12, 13)。{Lt16-1897.17}
扫罗的这一决定表明他的心已改变。上帝的能力改变了他原本的性情,上帝将这些责任交托给他。而且,扫罗并非独自与他旧有的自然倾向作斗争。上帝借他的仆人宣告:“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这兆头临到你,你就可以趁时而做,因为上帝与你同在”(撒上 10:6, 7)。{Lt16-1897.18}
“撒母耳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 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领你们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救你们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你们今日却厌弃了救你们脱离一切灾难的上帝,说:求你立一个王治理我们。现在你们应当按着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华面前”(第 17 至 19 节)。 我们看到,这里希伯来人犯了一个大错,他们违背上帝的方式,自行其是。那些在君王统治下、外邦民族的风俗和权势对上帝所拣选、以祂无穷大能所造就的民族产生了吸引力。{Lt16-1897.19}
撒母耳顺从了耶和华的话,应允了百姓立王的要求。《撒母耳记上》第 12 章记载了他们离弃上帝的统治,转而效仿外邦民族和君王权势的罪行。这时上帝的仆人说:“你们见亚扪人的王拿辖来攻击你们,就对我说: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其实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是你们的王。现在,你们所求所选的王在这里。看哪,耶和华已经为你们立王了”(第 12、13 节)。 {Lt16-1897.20}
然而,上帝并没有抛弃祂的子民。祂没有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祂仍与他们立约。祂没有让他们在行动方针上产生任何错觉。“你们若敬畏耶和华,事奉他,听从他的话,不违背他的命令,你们和治理你们的王也都顺从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就好了。倘若不听从耶和华的话,违背他的命令,耶和华的手必攻击你们,象从前攻击你们列祖一样”(第 14、15 节)。 {Lt16-1897.21}
于是,上帝让以色列的子民从天上得到一个证据,使他们明白,他们拒绝上帝的治理,选择人的权柄代替上帝的权柄,这绝非小事:“现在你们要站住,看耶和华在你们眼前要行一件大事。 这不是割麦子的时候吗?我求告耶和华,他必打雷降雨,使你们又知道又看出,你们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华面前犯大罪了。” 于是撒母耳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就在这日打雷降雨,众民便甚惧怕耶和华和撒母耳”( 16-19节)。{Lt16-1897.22}
耶和华容许这个曾蒙祂行过伟大奇妙之事的民族得着他们所决定要的东西,乃是为了他们的益处,也是为了他自己的荣耀。但祂并没有完全离弃他们。倘若他们人人都谦卑己心,悔改归向耶和华,他们本可以这样做的。但他们没有表现出懊悔之情。他们没有从选择君王和拒绝上帝统治的邪恶道路上回头。{Lt16-1897.23}
在上帝的不悦向他们显明之后,众民承认了自己的罪过,撒母耳就鼓励他们说:“不要惧怕!你们虽然行了这恶,却不要偏离耶和华,只要尽心事奉祂。若偏离耶和华去顺从那不能救人的虚神是无益的。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祂的子民,就必因祂的大名不撇弃你们。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只要你们敬畏耶和华,诚诚实实地尽心事奉祂,想念祂向你们所行的事何等大。你们若仍然作恶,你们和你们的王必一同灭亡”(20-25节)。{Lt16-1897.24}
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受了严峻的考验。祂容许他们陷入绝境。“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象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象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撒上13:5-8)。 {Lt16-1897.25}
撒母耳曾指示扫罗:“你当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当行的事”(撒上10:8)。“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撒上13:8)。这是对扫罗的一次考验。{Lt16-1897.26}
形势令人沮丧,扫罗只看表面现象。他没有仰望上帝,信靠上帝,也没有等候撒母耳的到来,反而变得不耐烦,擅自承担了上帝没有交托给他的责任。他试图去做一件不能令上帝悦纳的事。{Lt16-1897.27}
“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他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来了;扫罗出去迎接他,向他问安。{Lt16-1897.28}
“撒母耳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9-14节)。{Lt16-1897.29}
撒母耳说:“你做了什么事?”扫罗说:“我见百姓离散,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非利士人又聚集在密抹,我就想非利士人必下到吉甲攻击我,我若不求问耶和华,必遭大难。所以,我勉强自己献上燔祭。”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你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现在你的王位必不坚立;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9-14节] 扫罗经受了环境的考验,但他未能通过。他表明了自己在压力之下会怎样行事。{Lt16-1897.29}
上帝让撒母耳耽搁,是要显明扫罗的心,使别人知道他在紧急情况下会怎样做。倘若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服从上级的命令,而上级的一切命令又都来自天上的主宰,那么国家的元首就可以信赖了。所有身负重任的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循上帝的劝诫。对于扫罗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处境;但他没有听从命令,也没有等待撒母耳。他觉得无论谁去接近上帝,无论以何种方式去接近,都无关紧要。扫罗经受了考验,他精力充沛又自满,擅自进入神圣的职分,而他并未被委任此职。倘若扫罗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这样的做法,百姓就会效仿他的榜样,于是神圣与世俗之间就不再有区别。他开了一个先例,使得战士们在任何场合或紧急情况下都可以擅自担任祭司的职分。{Lt16-1897.30}
上帝有祂所指定的机构,如果那些与他的工作有关的人不能明辨这些机构,也不能尊重它们,如果他们自认为可以随意置身于无视上帝要求的地位,那么就不应让他们继续担任要职。他们既不听从劝告,也不听从上帝通过其指定机构发出的命令。他们会像扫罗那样,贸然从事从未交托给他们的工作,而他们凭人的判断所犯的错误,会使上帝的以色列民陷入一种境地,使上帝无法向他们显现,因为圣洁的事物会与世俗的事物混杂在一起。{Lt16-1897.31}
当上帝立扫罗为以色列王时,并未授予他祭司的神圣职分。然而,当他看到百姓因敌军的强大而惊恐万分;看到他们逃入洞穴,藏身于丛林和岩石之间,爬上山顶,躲入坑中时,他便擅自承担了这一职分。尽管他的军队四散奔逃,他却毫不气馁,一味依靠自己的力量。“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第 7 节)。百姓意识到自己选立王是犯了罪,不敢再像从前那样信靠上帝作他们的统治者和权威。新王不是上帝,他们甚至在战斗尚未开始之前,就已尝到了失败的滋味。{Lt16-1897.32}
这是扫罗表明自己信心的时候,也是他应当尊重上帝特别指示的时候。上帝给扫罗的考验,就是让他等候几个小时。那时,上帝看到了以色列的处境;他看到了扫罗的不信和恐惧;然而扫罗并没有屈膝降服于上帝,也没有信靠以色列的耶和华上帝。他非但没有变得谦卑和自知之明,反而变得狂热和自大。撒母耳在七天之内会到现场,但在那七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扫罗明知故犯,擅自担任祭司的职分,只因他是以色列的王。他本可以不献祭,只怀着谦卑的心向神祈祷,因为耶和华甚至会悦纳一颗忧伤心灵的默默祈求。但他却显露出不耐烦。他没有表现出基甸和上帝所拣选的那些希伯来将领那样的信心。{Lt16-1897.33}
扫罗本可以全心全意地向上帝祈求;但他却强迫自己担任祭司的职分。撒母耳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第 13、14 节)。{Lt16-1897.34}
在受到这番严厉斥责之后,撒母耳离开了扫罗,走自己的路,随自己的心意行事。扫罗发现留给他的工作无人完成。他作为统领军队的君王,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危机来临时,以色列全境竟找不到一个铁匠。非利士人比希伯来人明智得多,他们努力阻止希伯来人学会打造刀剑和长矛。{Lt16-1897.35}
希伯来人一直依赖非利士人的设施来准备他们的武器。“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撒上 13:22)。 于是,扫罗因自己的狂妄自大,失去了上帝特别的指引,不知所措。他望着非利士人庞大的军队,却只信赖自己的才能和机智——因为他率领的军队人数很少,而且装备不全,纪律涣散,许多人因恐惧而躲藏起来。{Lt16-1897.36}
然而,主在约拿单身上看到了一个心地纯洁正直的人,一个主可以亲近的人,一个主可以感动其心灵的人。{Lt16-1897.37}
“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但他没有告诉父亲。扫罗在基比亚的尽边,坐在米矶仑的石榴树下,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Lt16-1897.38}
“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 拿兵器的对他说:随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约拿单说:我们要过到那些人那里去,使他们看见我们。他们若对我们说:你们站住,等我们到你们那里去,我们就站住,不上他们那里去。他们若说:你们上到我们这里来’,这话就是我们的证据;我们便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们手里了”(撒上14:1、2、6-10)。这里有一位将耶和华放在首位的人。{Lt16-1897.39}
“二人就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见。非利士人说:希伯来人从所藏的洞穴里出来了!防兵对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说:你们上到这里来,我们有一件事指示你们。约拿单就对拿兵器的人说:你跟随我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了”(11、12 节)。这里我们看到,敌人知道以色列军队的软弱,知道他们藏在洞穴和隐秘之处,就嘲笑他们胆小怯懦。{Lt16-1897.40}
“约拿单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随他。约拿单杀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随着杀他们。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起头所杀的约有二十人,都在一亩地的半犁沟之内” (13, 14节)。{Lt16-1897.41}
约拿单和他的随从曾向耶和华求一个兆头,挑战来了,兆头也出现了。这两个人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勇往直前。但他们要到达那个地方,必须艰难地攀爬。他们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往上爬,约拿单每走一步都说道:“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了”(第 12 节)。 {Lt16-1897.42}
对于这两位勇敢的冒险者来说,这绝非易事。悬崖顶上驻扎着非利士人,两个营地彼此可见;但约拿单和他的随从还是冒险沿着这陡峭的岩石山峰往上爬,手脚并用。从外表看,这次冒险似乎很鲁莽,与所有军事规则背道而驰;但耶和华感动了这两个人,约拿单就向前走,每走一步都说道:“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第 6 节)。{Lt16-1897.43}
这两个人表明他们是在一位高于人类的将领的感召和指挥下行动的。约拿单的行动并非出于人的鲁莽;他不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他是上帝用来为祂的子民以色列效力的工具。他们制定了计划,并将事情交托在上帝手中。如果非利士人的军队认出他们并向他们挑战,他们就前进。如果他们说来吧,那我们就上前。这就是他们的信号,耶和华的天使使他们顺利。 {Lt16-1897.44}
非利士人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这两位勇敢无畏的人。但他们压根没想到这两位孤身一人的人会怀有敌意。他们认为他们是逃兵,所以就让他们进来,没有加害于他们。上面那些惊奇的人也在观看,惊讶得无法理解他们可能的目的。“约拿单杀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随着杀他们。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起头所杀的约有二十人,都在一亩地的半犁沟之内”(第 13、14 节)。 {Lt16-1897.45}
这大胆的举动使整个营地陷入恐慌。二十具尸体躺在那里,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有成百上千的人在他们面前准备作战。是谁在地面上与这两个人一起作战呢?是天上的军队;“于是在营中、在田野、在众民内都有战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战兢,地也震动,战兢之势甚大。在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的守望兵看见非利士的军众溃散,四围乱窜”(15、16节)。 {Lt16-1897.46}
扫罗带着六百人坐在石榴树下,满心忧虑、恐惧和战栗。这时他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查点查点,看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是谁?他们一查点,就知道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没有在这里。那时上帝的约柜在以色列人那里。扫罗对亚希亚说:你将上帝的约柜运了来。扫罗正与祭司说话的时候,非利士营中的喧嚷越发大了;扫罗就对祭司说:停手吧!扫罗和跟随他的人都聚集,来到战场,看见非利士人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惶乱”(17-20节)。当他们来到交战之地,只见非利士人的军队正在自相残杀,却浑然不知自己在与自己的军队作战。于是发生了一场极其激烈的战斗。{Lt16-1897.47}
现在看看结果:“ 从前由四方来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现在也转过来,帮助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以色列人了。那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听说非利士人逃跑,就出来紧紧地追杀他们。那日,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第 21 至 23 节)。 {Lt16-1897.48}
扫罗坐在石榴树下,心中十分急切,立下一条法令说:“凡不等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了仇吃什么的,必受咒诅。因此这日百姓没有吃什么,就极其困惫”(第 24 节)。约拿单和他的护卫,因着上帝的帮助为以色列人争战——他们曾激烈交锋,短兵相接——因饥饿而力竭。扫罗这轻率的誓言是出于人的想法,并非出于上帝的启示,上帝对此感到不悦,因为百姓又饿又乏。{Lt16-1897.49}
“他们进了树林,见有蜜流下来。”这是上帝的供应。祂安排以色列的军队享用这样预备的食物,从而获得力量。但扫罗没有遵从上帝的指引,贸然起誓说:“凡不等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了仇吃什么的,必受咒诅今日吃什么食物,愿他受咒诅,我好在仇敌身上报仇雪恨。”“他们进了树林,见有蜜流下来,却没有人敢用手取蜜入口,因为他们怕那誓言。”{Lt16-1897.50}
“约拿单没有听见他父亲叫百姓起誓,所以伸手中的杖,用杖头蘸在蜂房里,转手送入口内,眼睛就明亮了。”他全身的力量都增强了,足以完成面前的工作。“百姓中有一人对他说:你父亲曾叫百姓严严地起誓说,今日吃什么的,必受咒诅;因此百姓就疲乏了。约拿单说:我父亲连累你们了。你看,我尝了这一点蜜,眼睛就明亮了。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从仇敌所夺的物,击杀的非利士人岂不更多吗?”(第 24 至 30 节)。 {Lt16-1897.51}
在第一次教训之后,上帝又为扫罗准备了一次考验。上帝要惩罚亚玛力人的时候到了,撒母耳给扫罗带来了上帝的旨意,要彻底毁灭亚玛力。上帝吩咐扫罗说:“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撒上 15:3)。但扫罗没有遵行上帝交给他的使命。他用自己的判断来违背上帝的命令。“于是扫罗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数点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扫罗到了亚玛力的京城,在谷中设下埋伏。{Lt16-1897.52}
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 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 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撒上 15:8-9)。{Lt16-1897.53}
扫罗处于何等的境地啊!他领受了上帝的旨意。上帝正注视着他的行为,看他是否能胜任以色列王的职分。然而上帝对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上 15:11)。扫罗的心曾有过改变,他归向了上帝;但在困难面前,他却不信靠主。{Lt16-1897.54}
上帝的这一信息令先知深感悲痛,他整夜向耶和华呼求。他看出,以色列民在受立王统治之后不久,就要经受考验,就像他们周围的列国一样。撒母耳原以为,由于扫罗身材高大,容貌俊美,必会深得人心;但耶和华却因扫罗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不能分辨圣洁的事物,不能明白上帝的要求至高无上,也不能在考验中表明自己对上帝忠仆所传之言的重视,而对他发怒。{Lt16-18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