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我们去向何方
第四章 信 息: 我们会把最重要的事情 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吗?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把最重要的事情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 史蒂芬·柯维 

我们要传递给世界的信息是什么?是基督教历史上全新的东西吗? 
回 顾 我 在 印 度 斯 派 塞 纪 念 学 院 ( Spicer MemorialCollege,现斯派塞复临大学)执教的日子,一位布道士来到这里,带领一年一度的祷告周。他以“因信称义”为主题进行布道,一天天地带领我们读亚伯拉罕、大卫等圣经人物的故事。总的来说,这一周过得很愉快,很有益处,令人鼓舞,直到在安息日早晨他最后宣讲的信息为止。不知何故,他利用这个机会攻击佩戴结婚戒指的现象。 
在印度,已婚妇女习惯上要佩戴一个或多个结婚标志来表明自己的婚姻状况。有些人是戴戒指,但在印度其它地方,有些人戴金链子,被称为“thali”(塔里),还有人,62手腕上戴一个或多个手镯表明这个女人结婚了。有些妇女戴的结婚标志还不止一种。
早在诺埃琳和我作为年轻传道人来到印度之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领袖们就讨论了当地流行的习俗,并为教会人员制定了一个标准:可以戴任何一种结婚标志,戒指、塔里、或手镯,但不要超过一个。 
这位在印度待了多年的讲道人,肯定知道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政策。但他对这件事有“负担”:认为所有任何结婚标志都是错误的!因此,你能相信吗?他想呼召人们来到台前宣布放弃结婚标志,从而把这次因信称义的系列讲道推向高潮! 

难以置信!真是福音的悲剧。 

我记得,听众的反应很冷淡:寥寥几个顺从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拖着脚步走到前面。学院的院长很愤怒,他夫人也很愤怒,她戴着一条塔里。我摇摇头回家了。 
这位好弟兄,一个热心而虔诚的主的仆人,他的信念来自于怀爱伦著作中的几句简短评论。这些评论是怀爱伦写给北美复临信徒的,是为了防止浪费开支。她明确表示,她不想把这一忠告强加于其它地方的教会。也许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并不少见。老复临信徒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会想起其他类似的例子。那么,我们带给世界的信息是什么?我希望,不只是结婚戒指和手镯。我们的信息是独一无二的吗?是我们特有的吗?是路德、加尔文、卫斯理和其他宗教改革者们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的吗? 
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我们历史进程中的信息,之后再回到我们应该去的地方,回到圣经,去找出我们的信息应该是什么。

 历年来的信息 

早期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传道人,感受到被呼召宣讲安息日的重要性,倾向于关注律法而不是福音。他们宣讲律法达到如此程度,以至于怀爱伦说他们的布道“像吉尔博亚的山丘一样干燥”(《评论与通讯》,1890 年 3 月 11 日)。1888 年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举行的全球总会大会上,事情到了极点。两位年轻的传道人,埃利特·瓦戈纳(Ellet J. Waggoner)和阿朗索·琼斯(Alonzo T. Jones),单独发出以因信称义为主题的声音。教会的领袖们认为,这种强调削弱了关于律法和安息日的讨论,强烈反对他们。因此,瓦格纳和琼斯单独对抗全球总会会长乔治·巴特勒(George I. Butler)、《评论与通讯》的编辑乌里亚·史密斯(Uriah Smith)以及其他拥护者。 
他们并不孤单!一位领袖公开支持这事。在这令人遗憾的事态转变中,怀爱伦发现她的建议被拒绝了。 
但是福音是不可阻挡的,正如它在每个时代一样。在1888 年会议之后,特别是在怀爱伦的写作和言论的领导下,因信称义的信息缓慢地推进,传播越来越广,越来越远,直到它成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既定的教义内容。 
怀爱伦写下了一些随处可见的最动人的福音表述。她呼应以赛亚对“受难仆人”的预言,写道: 
基督受了我们所该受的罚,使我们能得衪所该得的赏。衪为我们的罪(衪原是无份的)被定为罪,使我们因衪的义(我们原是无份的)得称为义。衪忍受了我们的死,使我们能得衪的生。“因衪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历代愿望》第一章,上帝与我们同在,第 19段) 
她评论耶稣讲的比喻,就是关于那位没穿礼服去赴婚宴的人,她写道: 
惟有穿上基督亲自所预备的外衣,才能使我们有资格来到上帝的面前。基督要将这外衣,衪自己的义袍,披在每一个悔改相信的人身上。衪说:“我劝你向我……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启示录 3:18) 
这一件由天上机杼织成的衣袍,其中没有一丝一缕是出自人的心裁。(《基督比喻实训》,第二十四章,没有穿礼服,第 17 段) 
在基督复临派为福音而斗争期间,编辑乌利亚·史密斯在《评阅宣报》中写了一系列社论,他认为我们需要基督的义来称义,但在我们接受基督之后,我们必须通过遵守律法来发展我们自己的义。怀爱伦在一封信中严厉地斥责他。
她说她读了史密斯的社论,有一位“高贵的人物”站在她身边,告诉她乌利亚·史密斯“就像一个盲人正在走进仇敌预备的网罗中却一点不感到危险,因为对他来说,亮光正在变成黑暗,而黑暗正在变成亮光。”(《怀爱伦信函》1889 年第 55 号) 
在怀爱伦关于因信称义的诸多经典语句中,我最喜欢的是:“对于那愿意毫无保留地接受、感到自己绝不能报答这种爱、将一切的怀疑和不信都撇弃、并像小孩子一样来到耶稣脚前的人,永恒之爱的一切宝藏都是一种白白的、永远的恩赐。”(《怀爱伦信函》1892 年 19e,1892 年 10月 26 日) 
在每一个时代,福音都似乎太好了,不像是真的。当有人宣讲时,就会引起反对,正如保罗把福音带给加拉太人时一样。因此,毫不奇怪,对于因信称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历史呈现出复杂的画面。因而,即使在怀爱伦 1888年发出“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一次死亡即永久且完全充分”的强烈忠告之一,仍有人不时地试图在这简单的福音上添加其他内容。这些努力有时与乌利亚·史密斯的上述论点一致——基督的死使我们得以称义,但之后,我们必须有好的行为,过圣洁的生活。
另一种立场,我们可以追溯到已故的安菊生(M. L. Andreassen),他强调耶稣再来时,那些从地上被救赎的人必须已经成为义人。这种持“最后一代”观点的神学,注重的是品格的完美,而不是因信称义。这样做就陷入了保罗给加拉太人的书信中指出的错误,即在福音中增加一些东西,保罗的书信说,基督为了我们已经做了一切。 
鉴于我们曲折的历史,我们今天应该向世界传达什么信息? 

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最重要的事情当成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话出自史蒂芬·柯维(Steven Covey),《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该书总销量超过二千五百万册。 
不是诸多事情中的一件事,不是第二件最重要的事,而是最重要的事。使徒保罗告诉我们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在耶稣死后约25 年,他写信给哥林多的信徒说: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哥林多前书 15:1-3)
保罗在这里即将结束一封长信。他的信涉及了许多主题:会众的分歧和派系、公然的不道德案件(一个男人把他父亲的妻子当作性伴侣)、市场上出售拜过偶像的肉、婚姻关系问题、圣餐礼上的混乱行为、滥用属灵恩赐等等。 
在保罗快要结束这封信的时候,他没有提到任何这些主题,而是提醒他们最重要的事情——福音。 
耶稣说:“藉着这福音,你们得救了。”藉着这福音,我们得救了。这是最重要的事。这是第一重要的事。 
哥林多人需要提醒,我们也需要提醒。 
我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很擅于凭空想出新计划和新项目。我们往往太过频繁地驱于去寻找某项计划,正如我们喜欢说的那样,这项计划能“做成这工”。耶稣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已经回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受到责备,所以我们需要找到答案——我们需要再多一个项目,一个能了结一切的项目,然后我们就会看到耶稣驾云来临。 
相信我,我并非在夸大其词,我在全球总会工作了25年,那里的领导们,大部分都是专注而认真的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创建新的项目。 
但是我们仍然在这里。在数千个计划和项目之后,在花了大量的金钱让这些项目发挥作用之后,我们仍然在这里! 
哪里出了问题? 
现在仍在犯的错误是什么?
回首那些年,我不得不问:我们的失败,是不是在于没有把最重要的事情当成最重要的事? 
保罗对最重要的事很确信;他没有困惑,但我们呢? 
复临信徒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安息日,因为它让我们与众不同?我们的先驱们为安息日呐喊;他们在辩论中痛击遵守星期日的圣职人员。安息日是重要的:它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但是安息日虽然很重要,却不是最重要的事。保罗也不这么认为:在他列的“第一重要”的清单上没有“安息日”。 
耶稣再来?这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导,“有福的盼望”给了我们保证,这个混乱的世界还没有最后定论,上帝也并没有抛弃我们,让我们在黑暗和恐惧中徘徊摸索。 耶稣会再来! 
但是耶稣再来,尽管对我们如此珍贵,却并不是最重要的——尽管许多复临信徒认为最重要。他们花了很多很多时间试图计算出耶稣什么时候再来——尽管衪告诉我们,没有人,甚至是天使,会知道具体时间。我们中的一些人专注于末后的事件,灾难、迫害、“动荡时期”。 
因此他们错过了最重要的事情。
那么,三天使信息呢?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行军命令。难道上帝不想让我们超越马丁·路德和改革者们、把最后的信息传递给垂死的世界吗?
没有这么快。再看一遍启示录第 14 章,就在三天使信息的开头,你会发现它是“永恒的福音”,要传给各国、各族、各方、各民(第 6 节)。这意味着,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与对 2000 多年前的哥林多信徒一样。 
我曾长期担任《评阅宣报》的主编,拥有一长段美好的经历。那时我经常收到很多信,大部分令人振奋,有的信有点龌龊,还有的信太狂热,以至于你需要戴上石棉手套来处理它们!时不时会有一封信,写信人在信中说,上帝给了他们一条给教会的信息,必须立即刊登在《评论宣报》上,并警告我,如果我(自己执意)不刊登,上帝会让我刊登! 
如此多的误导努力:多种计算和图表、怀爱伦的汇编、等等,等等,等等。 
全部都忽略了第一重要的事。所有这些都没有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是把最重要的事情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保罗告诉我们,它很简单。你不需要博士学位就能知道。你不需要去神学院就能找到它。 
最重要的事,第一重要的事,只有一句话:“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 
只一句话,却充满了意义。 
只一句话,却是福音。 
只一句话,但它告诉我们拿撒勒人耶稣之死的意义。
基督:对罗马士兵来说,耶稣的死只不过是又处决了一个捣乱者。又一天,又一个失败者而已。 
钉十字架是罗马对待持异见者的残忍方法。他们把人伸展到两根木梁上,钉上或绑住他们的手腕和脚踝,然后,竖起那悬挂着人体的十字架,把它竖在一个洞里。受害者被吊在那儿,完全无助,无法移动,也无法驱赶聚集在血迹周围的苍蝇或蚂蚁。这是一种缓慢而痛苦的死亡方式,有时需要几天时间。 
而且钉十字架一直都是公开的。罗马想向任何抱有反叛想法的人传递一个令人震撼而明确的信息:这就是你们所能期待的。所以,在耶稣的十字架上,在衪的头上方,他们写道“: 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约翰福音 19:19)。在四福音书中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记载中,措辞略有不同,但都包括“犹太人的王”。 
犹太人的王——讥笑,嘲弄。 
犹太人的王——警告,当心。 
彼拉多写了“耶稣”,保罗却说:“基督”。对罗马人来说,在中间的十字架上的那个人只是一个人而已。但对保罗和我们来说,祂有更多意义。衪是基督,是受膏者,是弥赛亚。
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时,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灵光一现,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 16:16)。祂过去是,现在是。 
这就是福音的起源——最重要事情的开始:“基督”。不仅仅是一个人,尽管衪真的是人。不仅仅是一个好人。不仅仅是一个曾经生存过的最好的人——最纯洁、最善良、最高贵的人。衪是所有这些,但还有更多。 
有时候,我们美好的生活,似乎有太多事情让人难以承受。我们得了癌症,或者我们看着心爱的人患上癌症,跟他们一起受苦。我们失去工作。我们当初如此美妙的婚姻,却每况愈下。我们发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教会的人对我们很刻薄。我们不知道:我该如何应对?我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我们想大喊:“上帝啊,为什么?我没有要求出生。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上帝啊,如果你是上帝,你应该向我道歉。” 
但是我们来到了髑髅地。我们看到一个男人挂在中间的那个十字架上,我们听到衪呐喊:“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回答了我们所有的“为什么”。衪十字架上的题字写着“耶稣”,但衪不仅仅是玛丽亚的孩子耶稣。 
衪是基督,是弥赛亚,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之后我们猛醒:上帝不欠我们一个道歉。 
我们欠上帝一个道歉!
死:保罗说,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事情是福音,是: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不是:基督过着完美的生活。而是: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 
从来没有其他人过着这样的生活。衪是我们的榜样。但福音书告诉我们,在我们谈论基督作为我们的榜样之前,在我们说任何关于衪的事之前,衪死了。 
看看四福音书中关于拿撒勒人耶稣的四个故事: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有时它们被称为耶稣的“人生”,但它们并不是。它们其实都是关于耶稣的“死”,而且有着更广的含义。 
马太福音有 28 章,但最后 8 章,大约占马太福音的30%,聚焦在拿撒勒人耶稣的最后一周。 
马可福音总共只有 16 章,最后的 6 章,占马可福音的八分之三,都是关于耶稣受难。 
路加福音的这两个数字是 24 章和 6 章,占四分之一的篇幅,都聚焦于耶稣在尘世生存的最后事件上。 
在约翰福音中,着重讲耶稣死亡的笔墨更多:21 章中有不少于 10 章在描写耶稣的受难。这几乎占了该福音书的一半! 
如果你打算写一本亚伯拉罕·林肯的传记,结果你用这本书的 50%来讲述林肯在福特剧院被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刺杀的事件,评论家会怎么说?“你不是在写林肯的传记,你写的是林肯之死。”
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都领会了。他们得到了福音。最重要的事,第一重要的事,是基督的死亡。 
新约的所有作者都遵循同样的模式,除了四福音书之外,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拿撒勒人耶稣人生的参考资料。考虑到我们对那美妙人生的关注,如此沉默似乎非同寻常。 
但你会发现,从使徒行传到启示录的每一卷书中,都有文字不断地重复基督之死。它们和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一起谱写同样的曲调。他们的小提琴只有一根弦。 
这是怎么回事?它们一直把最重要的事作为最重要的事。但为何如此专注于死亡呢?耶稣在和门徒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次旅行中,为什么总是说到这个呢?“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将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衪死罪,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衪,吐唾沫在衪脸上,鞭打衪,杀害衪。过了三天,衪要复活。”(马可福音 10:33-34) 
衪的话带有某种必然性:衪的命运就是死。衪将死在耶路撒冷,不仅是因为衪对罗马人和犹太人体制都构成了威胁,而且因为这是衪的命运,是衪在神圣计划中的角色。 
因此在衪复活的星期日早晨,在通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衪责备革流巴和他的同伴不明白圣经,并反问道:“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衪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加福音 24:26)
衪说:“在那里已经记载了,在圣经里。”旧约的重点已经放在弥赛亚的死亡上了。 
在哪里?在以色列属灵生活所围绕的中心:各种仪式中——动物的死亡。旧约充斥着鲜血。仔细阅读利未记,你发现了什么?仪式接着仪式,屠杀接着屠杀——在圣所供职的祭司们就像神圣的屠夫。 
当然,所有这些屠杀,所有的鲜血,本身并不能使人们变得更好。罪是一个道德问题,它不能通过杀死一只动物而得到纠正。假如我生气了,打了一个人,结果他死了。我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宰一只绵羊还是一只山羊?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死人和一只死绵羊或死山羊! 
这就是希伯来书(详细论述了旧约的圣所)为何要明确地告诉我们: 
“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希伯来书10:4)。 
但它继续论述说,有一种牺牲可以带走罪,正是耶稣的牺牲。只一次牺牲。一次,为了所有人,永远:
 “像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衪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希伯来书 9:28) 
在希伯来书这里,我们深入探究了十字架上的这个人的奥秘。衪为什么死?为什么衪不得不死?在古老的圣所屠杀动物是为了什么?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希伯来书 9:22)
现在我们开始领会到:上帝纠正问题的方式是通过死亡。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没有基督的死,就没有福音。 
让我们来澄清一件事。上帝不是一位复仇之神,要求流血。不!恰恰相反!上帝自己担当了我们的死,死在十字架上。 
为我们的罪:在以赛亚书第 53 章中,我们看到了突出的画面。我们看到了“受苦仆人”的神秘形象,祂将成为救赎的神圣中保: 
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衪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因衪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衪身上。(以赛亚书 53:5-6) 
之后,以赛亚第 53 章的最后几节经文: 
因为衪将命倾倒,以致于死; 
衪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衪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第 12 节) 
回到保罗的话:“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然后,他写信给哥林多人:
上帝使那无罪(或赎罪祭)的,替我们成为罪, 好叫我们在衪里面成为上帝的义。(哥林多后书 5:21) 
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一直都是。永远都是。不要试图给它添加任何东西,因为那样它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把这几个词中的一个改一下。把“我们的”换成“我的”: 基督是为我的罪而死。 
我所有的失败。所有陷入困境的时候。所有违背的诺言。所有的骄傲。所有的嫉妒。所有的自私。所有的轻率。所有的卑劣。所有的疏忽。所有我错过的从善助人的机会。 
基督为我的罪而死。 
衪做了。这是真的。是真实的。 
这是释放。这是通往新生的大门,通往欢笑,歌唱,创造,自由。 
约翰的福音 
现在,耶稣的死只剩下一个方面需要我们深思。保罗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第一重要的事,是照圣经所说,“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
耶稣的死是一场血腥的、痛苦的十字架受难。是的,但它意味着更多。它是“照圣经所说”。 
这不是偶然死亡,也不是历史的意外。拿撒勒人耶稣并不是碰巧在错误的时间处在错误的地点。不,所有发生在衪身上的事都是“照圣经所说”而发生的。彼拉多和该亚法的背后,以及所有阴谋和背叛的背后,都是上帝。上帝在运作这一切,制定了一个拯救世界的计划。 
约翰福音让我们深入了解幕后发生了什么。这篇福音书,是四福音书中最后写的一个,大概是在其他福音书之后,过了 30 年左右写的,显示出对耶稣死亡之意义的深刻反思。 
它所展现的画面,与我们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所发现的情景并不矛盾,相反,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在它们的叙述中所看到的视角。 
约翰福音,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主要内容是写主的受难,且是以一种令人吃惊的新方式。约翰现在不是辗转于这个悲剧和十字架上遭受的痛苦,而是用灿烂的言词来叙述它,用正面的语言。在他看来,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是披戴着荣耀。 
荣耀这个词,是理解约翰福音的关键。我们在序言中就发现了这句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衪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 1:14)。我们在第二章中又发现了这一点,约翰讲述在迦拿举行的婚礼筵席的故事并注明:“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衪的荣耀来;衪的门徒就信衪了。”(约翰福音 2:11)
我们发现,在约翰福音中,“荣耀”或“得荣耀”总共被提到大约 40 次。大多数出现在耶稣受难周期间。在衪传道期间,耶稣一直期待着衪所称的“我的时候”,告诉衪的门徒,衪的时候还没有到。最后,在耶路撒冷,衪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约翰福音 12:23)。衪向上帝祷告说:“父啊,愿祢荣耀祢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约翰福音12:28) 
在十字架上发生的事情远远比路人眼里看到的更多,这些路人只是出于变态的好奇心,出来围观三个人的死。远超出他们所看到的;也远超出士兵们坐着玩骰子时所看到的:在十字架上,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看不见的战斗。邪恶势力正在对上帝和祂的统治进行最后的猛烈攻击。这次袭击是黑暗王子带着所有的武器而来——谎言、折磨、痛苦。善良的力量在忍受着——他们不以牙还牙地回应,而是:没有谎言,只有真理;没有武力,只有受苦;没有仇恨,只有爱。 
拿撒勒人耶稣死在罗马人的十字架上。 
照圣经所说,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 
这是荣耀。从上帝的脸上发出的荣光在闪耀。
我的朋友们,这是上帝关于耶稣的见证。这是我的见证,但不要是因为我而接受它。相信它,接受它,是因为这是上帝关于祂儿子的见证。“照圣经所说,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是我们给世界的信息,要在这最后时刻传扬的信息。 
“恩典的最后光芒,就是那要传给世界的恩典最后的信息,乃是关乎上帝慈爱品德的启示。”(《基督比喻实训》,第 29 章,迎接新郎,第 23 段)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