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岂可薄熙来?
作者:郑恩泉牧师 | 发布时间:2013-03-24
薄熙来,前国家副总理薄一波的儿子。在大连任职期间,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升任商务部领导时形象也不错。主政重庆时,他进一步放大自己的形象。这一放有点太过了,那些本来被所谓虚浮的政绩所掩埋的野性也给暴露无遗了。
也许,人往往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才能活出他最为真实的自己。
十几年前去过重庆,很美的山城。大自然山水的美,绿色的美,恬静的美。今天,因为这位红二代的来到,山河变色。重庆红了,而且红得血淋淋。
在重庆的广场上,政府组织了十多万人一起唱红歌;电视上,天天红歌会;在影视频道里,24小时红色影片。市政府组织大型的红歌会,县政府组织小型红歌会,社区政府组织老年红歌会。有点不把红歌唱烂誓不罢休的气概。
唱歌本是属于娱乐或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若是出于个人或是民间团体的爱好,无论到什么程度都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当一位共产党的书记操纵着“木偶政府”发动疯狂般的“红歌运动”实在有点过了。她就不再是属于娱乐性的民众活动,而是含带着某种强烈的政治气味。无意间,就把人们带回了文革时代的红色恐怖记忆里了。
当政府被操控了,媒体也就心甘情愿地当小三。新闻没有了真相,新闻人也不再有独立的视角与思想,而是一味为了附和官场而卖弄花腔罢了。在大红大紫的红歌运动中,重庆的媒体集体“歌功颂德,”厚颜无耻地进行愚民宣传。
竟然无耻地说,唱红歌可以提升公民品德;唱红歌可以净化灵魂;唱红歌可以让人民幸福;唱红歌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唱红歌可以提升GDP;唱红歌可以让人民迈入小康。更离谱的是,唱红歌可以治病……
唱遍山城两岸,唱遍每寸土地,唱到北京长城,唱到大会堂……
是的,真的可以把“重庆市”改成“西红市”了!
这种文革式的荒唐闹剧也许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可以如此轻易重头再来吧?!
很不幸,后院起火了。
那个一直随着他升迁的“打黑小狈”王立军跑到米国使领馆去了……
后来,国务院深明兹事体大,立调张德江主政重庆。张副总理一到重庆立刻着手“拨乱反正,”向着媒体发出明确的信号——“不折腾。”
电视节目马上恢复了商业化的广告植入,红色影片也渐渐被一些现代生活影片替代,一切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有意思,张副总理为什么抛出了一个“不折腾”呢?
不懂?!但元芳一定能懂。
在这里,我们无意政治。但我们可以透过“薄熙来现象”来思考一些教会的现象。
当今,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因此,就有许多对生活不满与不屑的人便自嘲为“屌丝。”同样,有许多人对教会也有一百个的不满,每每谈及总会满腹牢骚。是否受这种普遍性不满的情绪影响了呢?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教会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我们也必须知道,地上的教会总是在已经成圣的路上向着终极成圣前进,在不完全的完全里向着完全的本体前进。
我想,那对教会不满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牢骚式群体。他们将教会批评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一旦批评起来,口沫横飞,脸红脖子粗,似有千古深仇大恨。今天批评这个,明天批评那个。看哪里,哪里不顺眼。好像当今只有他才是教会的“救主”。
二是那些真心爱教会的人。他们犹如保罗一样为众教会挂心,常常在祷告中落泪,以致心力憔悴。
由此,大呼改革与复兴便成了一种潮流。似乎有点看谁比谁喊得更响,谁便是改革先锋。
是的,教会实在需要复兴,更需要跟上圣灵水流带来的全面归正复兴。这种渴望是美好的,只是复兴绝对不能以人的血气来促成。一旦如此,不就同样会出“以实玛利”的结果吗?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寻求何为圣灵与真理来的复兴。我们可以羡慕初期教会五旬节复兴的光景;羡慕从前英国的大复兴;羡慕中世纪马丁路德带进的改教复兴。但我们不可否认当今许多人充其量只是渴望那些现象,却不愿意让自己走在十字架的路上。他们只要外面看得见的浮华,却不愿意在心灵深处与神晤对。
对教会是真理的柱石与根基不感兴趣,却对那些超自然的现象充满好奇。且有意无意地推出以方言与医治作为复兴的标志。
方言是来自圣灵的一种恩赐,本是美好的。但一旦将这恩赐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时,无疑就走岔了路。医治也为一种恩赐,一旦作为目标予以过分追求时,结果也会偏离了信仰的实质——神的救赎。
为什么人们的眼睛总会像夏娃那样贼溜溜不安分地寻找那悦人眼目,好做食物的果子呢?这样,就会很容易让自己停留在与蛇的周旋中。
看着人家手舞足蹈搞方言运动,看着人家兴风作浪搞医治运动。便有点按捺不住索性抛开原来的束缚,光着屁股直奔上去秀一场。结果可想而知……
有人说,我们不搞这些运动,但我们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我想请问,你要搞的改革是什么?是否觉得往日的敬拜程序太过于迂腐或是沉闷?是的,我们真不能让活泼与美妙的信仰被宗教的陈规陋习替代。
只是,每一种刚推出令人兴奋的新颖敬拜模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走进陈旧的坟墓,最终无可避免地落入俗套而成了另一种的宗教模式。
心灵与诚实的敬拜根本就不在乎模式的创新,或是程序的更迭。所以,改变一种敬拜的模式并不等同于就是走上心灵与诚实的路子。
外面的总归是在外面,只有里面的才是最美的。
21世纪的中国仍然在改革中徘徊、踌躇。太具特色了,摸着石头过河,一摸就是三十年。我们拒绝和人家一样从桥上走过,而是喜欢这样摞起裤脚站在冰冷的浑浊水中继续摸石头。如果再摸三十年的话,70后、80后也就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全被摸完了。故此,如今整个社会显得异常的躁动。
但教会在侍奉神的事上一定不能浮躁。信仰不是政治,而是灵魂对神的深情渴慕。犹如断过奶的孩子在母亲的怀里恬静安稳一般。主说,你们得救在于归回安息,得力在于平静安稳。
音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特别是基督教的音乐,一定是有别于一般的民俗音乐。她是高远的、超越的、圣洁的、庄严的,完全可以说是灵魂与神的对话与敬拜。她绝对不能以满足人们情感上的愉悦而走上激情摇滚的路子。
如今,确有一些歌根本没有丝毫属天的成分,纯属低俗化的粗制滥造。如果仅仅从听觉的角度根本是无法判断那是基督教的歌曲。
摇滚吧,兄弟们!出来与我们摩押女人一起嗨K.。
摇滚吧,释放那些一直被宗教压抑的野性,大声嗨出来。
教会的讲台不再是传递神话语的地方,已经成了夜总会演出的地方,这是一种创新还是一种死亡?
台上的靓男美女、时不时在大声叫嚣,神情很投入。但那神情很怪异,很造作。那声音很“属灵,”但很可怕。叫得天下人心惶惶的、怕怕的。我说,潮哥们啊!你太造作了,演技也太烂了吧。
想感动他人需要你这番的举动吗?你装作很感动,而且告诉自己一定要感动,这样对吗?难道你是在做一场演出?
宗教的活动究竟是为了满足什么?为了娱乐自己?
是否人满为患才为复兴还是激情表演才为复兴?
试问表演性的敬拜是否远离了心灵的荒芜?!
如今,开放的基督教不再拘谨。在工作策略上他借用了政客们的舆论手法或市场营销人士的宣传造势,高调夸张使用创新性语言大喊口号进行激情煽动。
不知道主耶稣当年是否也带着他的门徒进行造势大喊口号?如果需要口号式的复兴那在五饼二鱼的加利利海边最为合适,还有在耶稣骑上驴驹子上耶路撒冷的路上更该如此。
只是,我们的夫子选择了沉默。一只沉默的羔羊!
复兴不是喊出来的,能力不是喊出来的,医治更不是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的。灵恩的运动着实让许多人嫉妒,因为他太吸引人的眼球,太能迎合人们现实性的需求,更是一个浮躁时代的必然产物。
不能与狼共舞将被抛弃是必然的。
他们是不幸的,他们也是幸运的。
开放,无限度地开放。
向着世界开放将是一种悲哀!
向着基督开放将是一种荣耀,神要大大充满你!
舞蹈,最为吸引眼球的动感表演,他融合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效果。所以,一般都被视为压轴节目。击鼓跳舞赞美神没有错,但不能肆无忌惮进行无底线的表演,更不能让世俗的情色融入。有些人让少女穿上露脐装,超短裙,随着挑动性的音乐进行没有意义的扭动,而且扭动得相当暴露。不敢面对呀!
不禁在想,这样的舞蹈是唤起人们对神的敬畏还是唤起人们堕落的欲望?
基督教在美国已经渐渐远离当初清教徒们走过的足迹,在东南亚也许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远离基督教的神圣性。
不仅在宗教活动节目中,甚至在着装上也是非常的另类。许多人很羡慕那些染着红黄两色头发的牧师走在他们中间;许多人喜欢那些穿上红绿两色裤子的牧师走在他们中间。这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还是一种堕落。不懂?!
但我们可以看看耶稣从前是如何带领他的门徒走在世人中间?如果耶稣在今天是否会染上头发,穿着两色迥异的潮裤走在他们中间呢?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折腾的时代。似乎在说,不这样折腾就不能带来复兴,不这样造势就不能为神赢得荣耀。
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的吗?
此番作为是改革还是折腾?
薄熙来已去,来者是谁?
- 上一个: 行动中的使命
- 下一个: 中国的基督徒人数到底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