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月

十月一日 来看(约1:29-51)

  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约1:45

  腓力招呼了拿但业。……如果拿但业靠拉比们的引导,他就永远找不到耶稣了。他乃是凭着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判断,才成了一个门徒。现今也是如此,许多人因了固执着自己的偏见,不肯从善。如果他们愿意‘来看’的话,其结果将有何等的不同啊!……

  我们必须像拿但业一样,自己研究上帝的话,并祈求圣灵的启异。那位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拿但业的主,也必在祷告的隐密处看见我们。那从光明的世界而来的天使,必靠近凡谦卑寻求神圣指引的人。

  基督呼召了约翰、安得烈、西门、腓力和拿但业,这就奠立了基督教会的根基。施洗约翰指引他的两个门徒到基督那里,其中之一的安得烈找着他自己的哥哥,招呼他到救主那里。随后腓力被召,而他也引导了拿但业。这些榜样应该教训我们,个人之工和直接引领亲属、朋友、邻居归主的重要。……

  有许多人需要基督徒出于爱心的服务、许多人已经堕落到败亡的地步,如果他们的邻舍,即使是普通的人,为他们尽一点儿个人力量,或许他们就可以得救。许多人等待着有人向他们亲自谈话。在我们家属中、邻里间、以及我们所居住的市镇上,随处都有我们应为基督所作的布道之工。如果我们真是基督徒,这种工作就应该是我们乐意去做的。人一悔改归主,在他心中就必立时生出一种愿望,要使别人也认识他所找到的最好的朋友耶稣。那救他使他成圣的真理,是不能禁闭在他心中的。……

  现在基督已经升天了,祂的门徒就是祂在人们的代表;而引人归向祂的最有成效的方法,乃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上将祂的品格表现出来。……言行一致,并以基督的柔和为特征的生活,乃是一种足以影响世界的能力。(《历代愿望》第135-138面)

十月二日 在无花果树底下(约1:45-51)

  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约1:47

  拿但业在约翰指着救主的时候,听见他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拿但业看看耶稣,但这位世界救赎主的外表却令他感到失望了。难道这个穷愁满面、劳碌奔波的人就是弥赛亚吗?耶稣原是个劳动工作者;祂也曾与一般劳动的工人一齐工作,于是拿但业就走开了。但对于耶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的见解还没有确定。因此他就跪倒在一棵无花果树底下,祈求上帝指示他这个人是否的确就是弥赛亚。这时有腓力到他那里来,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可是‘拿撒勒’这个名词又引起了他的怀疑,于是他就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他满怀成见,但腓力并未企图打破他的成见,只是简单地说:“你来看。”……

  我们好不好也到无花果树底下去,求上帝指示何谓真理?上帝的神目岂不也会落到我们身上,像祂从前看见拿但业一样?拿但业终于相信了主,并且喊叫说:“拉比,你是上帝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信息选粹》第一辑原文第414,415面)

  他的怀疑一扫而空了,从此占有他心灵的,乃是坚强而持久的信仰。拿但业这种牢靠的信心颇受耶稣的赞许。

  现在有许多人,情形也和拿但业一样。他们之所以怀有成见和不信,乃是因为他们既未与这末世真理,也未与持守这些真理的人发生过接触,只需要参赴一次充满基督圣灵的聚会,他们的怀疑也就必一扫而空了。我们不论遭遇什么,无论是怎样的反对,无论是怎样令人转离这源出自天之真理的努力,都务须将我们的真理公开宣扬,俾使真诚的人们得以亲自看到,听见,而且信服。我们的任务只是像腓力一样说:“你来看。“我们并没有持守什么真理、是我们想隐瞒起来的。(《证言》卷六原文第37,38面)

十月三日 作基督的学徒(可1:16-20)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可1:17,18

  那些加利利的渔夫,原是卑微无学问的人;但基督那世界的光,足能使他们有同等资格,来胜任祂所拣选他们去作的工。救主并不轻视教育,因为智育的培养若能被上帝的爱所管理,并奉献为祂服务,乃是一种福惠。但祂不任用当时智慧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的自恃心太强,以致不能同情受苦的人类,也不能与拿撒勒人耶稣同工合作。他们因了顽固执拗,所以藐视受基督的指教。主耶稣所要寻找与祂同工的,乃是那些愿意充分传递祂恩惠的人。……

  耶稣之所以拣选无学问的渔夫,是因为他们未曾受过当时的遗传、和错谬风俗的熏染。他们是一班具有天赋才能、而又是谦虚可教的人,所以耶稣能造就他们参加祂的工作。现今从事普通职业的人中,有许多人每天在那里埋头操作,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若是加以运用,就足能使他们与世上最受尊敬的人并驾齐驱。但所需要的乃是有人很精细的,来启发那潜在的才能。耶稣所召呼作祂同工的,正是这样的人;祂赐给他们机会与祂相处,世上的伟人从未有过这样的一位教师。门徒受了救主的训练之后,就不再是无学问和无教育的人了。他们的思想和品格都受了基督的同化,世人也能认出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历代愿望》第244,245面)

  那召呼加利利渔夫的主,如今仍在呼召人为祂服务。而且祂也愿意藉着我们显明祂的能力,正如当日藉着第一批门徒所显明的一样。我们不论有多少缺点,有多少罪污,主仍坚持要我们与祂合作,叫我们作祂的学徒。祂邀请我们来领受祂神圣的教训,使我们与基督联合,好作上帝的工。(《历代愿望》第297面)

十月四日 跟从我来(路5:27-32)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路5:27,28

  在帕勒斯厅罗马人的官吏中,最为人所恨恶的,莫过于税吏了。捐税既是外国政府向犹太人征收的,所以常使他们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独立国的地位,而不断引起他们的愤恨。同时收税的人……也私自勒索敲诈,拿民脂民膏来中饱私囊。所以犹太人若做了罗马人的税吏,就要被视为出卖祖国的毛贼。是离道反教的叛徒,是最卑贱的,下级社会一流的人。

  利未马太就是这一等的人。基督在革尼撒勒呼召了四个门徒之后,就召他参加祂的工作。法利赛人曾根据马太的职业,来断定他的为人;但耶稣看出他有一颗乐意领受真理的心。马太曾听过救主的教训。当上帝感动人心的灵使他觉得自己有罪的时候,他切望向基督求得帮助;但是他看惯了拉比们的惟我独尊、轻视他人的作风,所以想不到这位大教师会注意到他。

  有一天,这个税吏坐在税关上,看见耶稣向他走来,听见耶稣对他说:“你跟从我来。”心中大大惊异。马太‘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他毫不犹豫,毫无疑问,也不考虑现在获利丰厚的事业,就要变成贫穷艰苦的生活。只要能与耶稣同在,能得听祂的教训,能参加祂的工作,这就使他心满意足了。……

  马太是个财主,安得烈和彼得都是穷人,然而他们各人所受的考验是一样的;所表现献身的诚意也没有分别。正在他们成功的时候,正在网中满了鱼,旧生活的吸引力最强的时候,耶稣却叫那两个海边的门徒撇下一切,来为福音的工作服务。照样,每一个人也必须经过考验,看他心中是属世利益的欲望强呢,或是跟从基督的心愿强。(《历代愿望》第270,271面)

十月五日 税吏也得蒙接纳(太9:9-13)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上帝,胜于燔祭。何6:6

  基督召马太作门徒,引起了很大的反感。身为宗教教师者,竟拣选一个税吏作入门弟子,这是违反当时宗教、社会、和国家惯例的。(《历代愿望》第271面)

  马太本着感激的谦恭精神,极想表示他对于那赐予他所有光荣的重视;于是他就为救主大摆筵席,将以往凡和他在业务,在游乐,以及在罪行上有联络的人,都邀请了来。马太的想法是:他既是那么地有罪不配,耶稣尚且愿意呼召他,何况他那些从前的友伴,莫不远较自己更配承受,祂一定会接纳他们的。马太存着极大的渴望,想要他们也分享基督恩慈怜悯的福惠。他希望他们要了解基督并不……藐视也不憎恶税吏和罪人,他要他们明白基督乃是那位可称颂的救主。……

  耶稣从不拒绝参赴这种筵宴的邀请,祂所念念不忘的目的,就是要将真理的种子撒在祂听众的心田之中──藉着他那动人的言谈吸引人心归向祂自己。基督的每一项行动都是有一定宗旨的,祂在这种场合中所赐予的教训,也是合时适当的,祂以这次的行动表示,甚至连税吏和罪人在祂的面前也不受排斥。……

  法利赛人看见基督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坐席吃饭,……这班自以为义而觉得毋需救助的人,对基督的工作颇难赏识。他们竟将自己置于无法接受祂所带来救恩的地位。他们也不愿到他那里来以便得着生命。但这些可怜的税吏和罪人却感到自己需要救助,而且他们也接受了自己所深知基督足能给予他们的教训和帮助。(《时兆》1898年6月23日号原文)

  耶稣在席上的榜样,对马太是一个恒久的教训,这个被人轻看的税吏,成了一位最热诚的传道人,而且在自己的工作上紧紧地跟随了他夫子的脚踪。(《历代愿望》第272面)

十月六日 自私自利的门徒犹大(约6:64-71)

  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祂,谁要卖祂。约6:64

  当耶稣正在预备设立使徒的时候,有一个没有被召的人,也强挤在他们中间。这就是自称为基督门徒的加略人犹大。……犹大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他加入门徒的队伍,是希望在那新国度里取得一个高的位置。……

  众门徒都希望犹大能作他们中间的一员,他容貌英俊,见识丰富,办事精明强干。所以他们在耶稣面前称赞他,说他对于主的工作是一个有用的人材。……但犹大以后的历史会向他们说明,判断一个人是否配加入上帝的工作时,如果偏重于世俗方面的条件,是有危险性的。

  但是当犹大加入门徒当中的时候,他对于基督品格的优美,并不是毫无知觉的。他也觉得到那引人归主的神圣感化力。……救主洞悉犹大的内心,祂也知道除非上帝的恩典拯救他,犹大将堕落到何等罪孽深重的地步。祂让这个人作自己的门徒,使他能与自己无私之爱的泉源天天接触。如果犹大肯向基督打开心门,上帝的恩惠就会驱逐他自私的恶魔,连他这样的人,也可以成为上帝国中的一分子了。

  只要人肯领受上帝的管教,学习祂的样式,……上帝必照着他们现在的状况收录他们,并训练他们为自己服务。他们蒙拣选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善,乃是因为他们虽有缺点,仍可藉着认识真理,实行真理,并靠着基督的恩典,得以变成主的形像。

  犹大与其他的门徒有同样的机会,也听过同样的宝贵教训。然而基督所要他们实行的真理,与犹大的欲望和目的不同;他竟不肯放弃自己的观点,来领受天上来的智慧。(《历代愿望》293-295面)

十月七日 无可推诿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救主是多么柔和地对待那将要卖祂的人啊!耶稣在祂的教训中,常常论到慈善的原理,这原理击中了他贪婪的根。祂在犹大面前举出贪心的可憎,而犹大也屡次觉察到耶稣是在描摹他的品行,指出他的罪恶,只是他不肯承认,也不肯放弃自己的不义。他骄傲自满,非但不抵御试探,反而继续放纵自己诡诈的行为。……耶稣并没有因犹大的贪心而严厉地责备他,甚至在已证明祂洞悉他的内心了如指掌之时,也是以神圣的忍耐对待这个犯错误的人。祂为了行义,将最大的鼓励放在他面前,而犹大竟拒绝上天所赐的亮光,是无可推诿的。(《历代愿望》295面)

  撒但正在将每个人的生命当作儿戏。他明知实际的同情乃是人心纯洁无私的试金石,因此他要竭尽一切的可能,致力关闭我们的心门,不顾别人的需要。……他必引起许多的事来阻止人作仁爱同情的表示。他就是这样使犹大灭亡了。犹大经常只为一己的福利图谋。他在这一方面代表现今大部分自命为基督徒的人,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他的事例。我们也像他一样既得与基督亲近,然而我们若像犹大一样,虽与基督结交,却仍没有使自己与祂合而为一,也不在我们的心中培养那对于凡基督为之舍命的人应有的真挚同情,那么我们也就像犹大一样仍处在同样危险之中。……

  我们需要慎防第一步偏离公义,因为一次违命,一次忽略表现基督的精神,就会洞开另一次又另一次的门户,直至心意为仇敌的主义所压服了。自私的精神一经养成,就必成为吞噬人的情欲,那是除了基督权能之外另无他法可以制服的。(《证言》卷六原文264,265面)

十月八日 纷争的散布者

  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20:26,27

  一种反动的素质,随着犹大传布在门徒中间了。……那统治他的,乃是属世国度中得私益的希望,这国便是所期望由基督去设立的。犹大虽认识基督之爱的神能,但他却未降服于它的权势之下。他继续保持他自己的判断和意见,并他那批评和非难的习性。他往往因为不能明了基督的动机和行动,就产生了怀疑和反对,并将他自己的种种疑问和奢望感染门徒。他们那许多夺占高位的纷争,和对于基督所施方法的不满,都是起源于犹大的。(《教育论》第83,84面)

  他提出一些争论和迷惑人的意见,他时常重述文士和法利赛人用来反对基督的主张和论据。……他常引用一些基督正在教导的真理,和毫无关联的经文,这些断章取义的经句,使其他门徒的思想混乱。……然而犹大作这些事的方法,却令人以为他是在诚心的寻求真理呢。当众门徒正在查考凭据来证实大教师基督的话时,犹大几乎要领他们不知不觉地离开正轨。……在基督向门徒所讲的一切话语中,总有一些是犹大心里所不同意的。……

  然而犹大还没有公开地反对救主,也似乎没有怀疑过祂的教训。在西门家里坐席以前,犹大一直没有公开地发过怨言,及至马利亚用香膏抹救主的脚时,犹大才显出他贪婪的性情来。他听了耶稣的责备,不禁恨之入骨,受了损害的自尊心和报复的意念,打破了一切的顾虑,他那放纵已久的贪欲,这时就完全支配了他。凡对于罪恶恋恋不舍的人,都必有这同样的经验。败坏德行的因素,若不加以抵抗,予以克服,则必随从撒但的引诱,而心灵也必被撒但的意志所奴役了。(《历代愿望》728-730面)

十月九日 在差异悬殊中团结一致(可3:13-19)

  祂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可3:14

  在这班首批的门徒中,表现了显著的差异。他们是行将作世人教师的,同时他们也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性格,有身为税吏的利未马太,蒙召前原是个公务员,而屈服于罗马的辖制;那奋锐党的西门,是个反对皇权而不肯妥协的人;那易于冲动,自命不凡,而富有热情的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那优柔干练而心灵卑劣的犹大支派人犹大;腓力和那忠实,勤恳,而信心迟钝的多马、小雅各和犹大在弟兄中虽非杰出人才,但为人坚强,功过昭彰,那崇尚诚实忠信的拿但业;以及西庇太的两个野心勃勃而又仁爱为怀的儿子。

  在十二位门徒中,有四人将担任主角,并各有专职。基督教导他们为此而作准备,并预知未来一切。雅各将要迅速丧生刀下。约翰是门徒中跟主同劳苦同受逼迫历时最久的人,彼得是破除历代的隔阂,传教于异邦人的先导。还有犹大,在服务才干方面原是超越众兄弟的,然而在他的内心中却怀抱着某些企图,其结果竟是他梦想不到的。(《教育论》78,79面)

  这批门徒既在本性、教养及生活习惯上如此地悬殊,就必须在情感、思想与行动上联合一致,方可有效地推进其所蒙召从事的工作。基督所追求的目的,就是此种联合。……祂为他们所担负的重任曾在祂向父祷告的话里表示出来:“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约17:21)(《教育论》78,79面)

  在主的使徒身上,原没有什么足以使他们自己得荣耀的优点。可见他们工作的成功,完全是出于上帝,这些人的生活,他们所造就的品格,以及上帝藉着他们所行的大事,都足以证明,上帝要为一切愿意受教和服从的人,成就何等大的事。(《历代愿望》245面)

十月十日 没有一个是完全的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林后4:7

  众门徒在耶稣呼召他们参加祂工作的时候,都有严重的错误。连那位与柔和和谦卑之主最亲近的约翰,也不是生来就是温柔谦让的,他和他的兄弟被人称为“雷子”。他们与耶稣同在的时候,只要有人对耶稣表示轻视的态度,就会激起他们愤恨和抗拒。坏脾气,报仇心,好批评,这一切在耶稣所爱的门徒心里,一应俱全。他很骄傲,又有野心,要在上帝的国中占首位。但他天天看见耶稣那种慈爱容忍的态度,又听见祂谦卑和忍耐的教训,与自己暴躁的脾气一比,他就打开心门,领受了神力的感化;他不但是一个听者,而且是救主教训的一个实行家了。他将自己隐藏在基督里面,他学会负基督的轭,挑祂的担子了。

  耶稣常责备门徒,也常警告并劝诫他们,但约翰和他的兄弟没有离开耶稣,他们虽受种种的申斥,但仍旧跟从耶稣;救主也没有因为他们的软弱、过失离开他们。他们分担耶稣的艰难,学习祂生活上所给予他们的教训,一直到底,他们因为仰望耶稣,在性情上就有了变化。……

  基督并不拣选一些未曾堕落的天使,作祂在人间的代表,祂所拣选的乃是人,这些人与他们所要拯救的人具有一样的性情。

  他们自己也曾陷在危难中,就熟悉一路之上的危险和艰难。因为这个缘故,上帝便招他们去拯救那些处在同样危难之中的人,有许多人为疑惑所困,为软弱所累,信心不坚固,不能握住那看不见的上帝,但若有他们所能看见的一个朋友,代替基督来到他们面前,这人就成了一个链环,把他们飘摇不定的信心,紧紧地系在基督身上了。

  在向世人传播耶稣的工作上,我们是要与天使同工的。(《历代愿望》295-298面)

十月十一日 不信与怀疑(太14:22-33)

  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太14:27

  门徒……就“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他们离开耶稣时,心中很有点儿不服……他们埋怨耶稣,不让他们宣布祂为王,他们怪自己不该这样轻易听祂的话。……

  不信的念头充满于他们的心思意念中,虚荣心蒙蔽了他们。……难道基督将永不宣布祂的王权么?祂既有这种权力,为什么不现出自己的真面目,使他们的生活这么艰苦呢?祂为什么没有营救施洗约翰脱离横死呢?门徒就这样地推论着,直到把自己陷入属灵的黑暗中。他们怀疑,耶稣会不会真像法利赛人所说的是一个骗子呢?

  那日门徒曾目睹基督所行的奇事,天国好像已经降到人间了。这光荣宝贵的一天,使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如果他们本着心中所充满的彼此谈论,就决不至于遇见试探。……他们的思潮是汹涌翻腾的狂涛,没有理性,于是主就另外安排一些事情来折磨他们的心灵,占据他们的思想领域,当人们为自己造出困难和烦恼之时,上帝往往是这样作的。

  这时凶猛的风暴正向他们偷偷地袭来,而他们却没有准备……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无情,不信,和急躁。人人都尽力设法使船不致下沉,……直到四更天,他们还在辛辛苦苦地摇橹,到后来,这些疲乏的人自觉已无生望,只好束手待毙。在狂风与黑暗的海上,教训他们看出自己的无能,他们才渴望有夫子与他们同在。

  耶稣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正认为自己无救的时候,忽然有一道亮光,照出了一个奇怪地人影,在海面上向他们走来……他们所爱的夫子便转过身来,祂的声音消除了他们的恐惧,祂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历代愿望》317面)

十月十二日 秘密的会见(约3:1-21)

  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我圣灵的更新。多3:5

  尼哥底母是犹太国一个位高权重的官长,他受过高深的教育,具有非常的才能,又是议会中很受尊敬的一位。他曾与别人一样,深受耶稣教训的感动。……

  尼哥底母极想与耶稣晤谈,但不敢公开地去找祂……他……等到合城夜阑人静后才去找祂。……

  他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师傅的。”……他说这话的意思,是要表示信任耶稣,并想取得耶稣的信任,其实这样的话反倒显明他不信任了。他并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只说祂是上帝那里差来的师傅。……

  耶稣却拿眼望着他,像是在那里审查他的心,祂看出在祂面前是一个寻求真理的人。……祂就非常直接,而又很郑重,很和蔼地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人若不是从上头生的,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

  尼哥底母曾听过施洗约翰讲论悔改受洗的道理。……可是施洗约翰动人的信息,并不能使他感觉自己的罪。尼哥底母是个严格的法利赛人,素以善行自豪。他的慈善和对于圣殿经费的慷慨捐助,是大家所尊重的。他自己也认为一定蒙上帝的喜悦,如今忽听耶稣说有一个国家是那么纯洁,甚至他现在连看都不配,这便使他吃了一惊。……

  因为他生来就是以色列人,就自以为在上帝国里准是有分的了。他觉得自己不需要什么改变,难怪他听见救主的话就要惊奇了。这些话是那么切合的来用在他身上,使他起了反感,法利赛人的骄傲与寻求真理的诚意,在他心里起了斗争。(《历代愿望》163-165面)

十月十三日 像风一样吹动(约3:1-21)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3:5

  尼哥底母听了这些话既觉得惊奇,又感到愤慨。他一向认为自己不但是个知识分子,而且也是个虔诚的宗教界人士。……这种悔改的道理和他所了解的所谓宗教,实在很难协调一致。他无法解释这种悔改的科学,而使他自己感到满意,然而耶稣却藉着一种表象来向他说明,那是无法用他自己任何墨守成规的方法来解释的。耶稣向他指出:事实上他不能看见风,但他却能认出风的行动来。照样,他也许绝无可能解说悔改的进行过程,但他却很可能看出他的果效。风随着意思吹,他既听见风的响声,又能看出它行动的结果。但那运行的能力却是眼不能见的。……连那最有学问的人,也无法用他推理的方法来详细解说圣灵在人心意和品格上的运行。然而他们却可看出那在生活行为上所产生的果效来。……

  他不愿接纳真理,因为他不能了解那与上帝神能运行有关的一切,但他却承认自然界的事实。虽然他对这些事实的真相既无从解释,──甚至也不了解。他也和历代以来的其他人们一般,颇注重形式及墨守成规的仪节,认为这些对于宗教,较比上帝的深切感化尤为重要。(《评论与通讯》1896年5月5日号原文)

  我们也许会像尼哥底母一样的自鸣得意,以为自己一生正直,品行端正,并且自以为不必像普通罪人那样在上帝面前自卑,但是那从基督而来的真光一照入我们的心灵,我们就必看出自己是如何的不洁,我们也必辨明动机的自私,与上帝为敌,业已玷污了生平的每一行为。那时,我们就必明白自己的义,实在如同污秽的衣服,也必明白惟有基督的宝血才能洗除我们的罪污,使我们的心得以照祂的样式更新。(《拾级就主》原文28,29面)

十月十四日 重生(约3:1-21)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约3:21

  尼哥底母到主面前来,本想和祂讨论一番,但耶稣却揭露了真理的基本原则。祂对尼哥底母说,你所需要的,不是理论的知识乃是属灵的更新,不是满足你的好奇心,乃是要获得一个新心。……他(尼哥底母)看出单单在外表上严格顺从律法的字句,不能使人有进天国的资格。依照人的看法,他可算是一个正人君子,但在基督面前,他就觉得自己的心是污秽的,自己的生活是邪恶的。……救主向他解释重生之道,他就渴望自己心中也有这种改变。……耶稣就回答这还未发出的问题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尼哥底母领受了这教训,就存在心里。从此他就用新的方法来查考圣经,不是为了学理上的讨论,乃是为要使心灵得到生命,他既顺服圣灵的引导,就开始得见天国了。……

  尼哥底母虽然没有立时公开承认基督,但他时时留心耶稣的为人,揣摩祂的教训,在公会中,他屡次打消祭司们杀害耶稣的计谋。……

  在救主升天以后,当门徒因遭遇逼迫分散之时,尼哥底母就坦然无惧的挺身而出,他用自己的财富来维持犹太人希望在基督死后即要消灭的幼小教会,在危难之时,可曾一度这么慎重疑虑的人,竟一变而为坚固的磐石,时时鼓励门徒的信心,供给他传扬福音的经费,以前尊敬他的人,反过来蔑视他,逼害他了。虽然就世上的财物来说,他变得贫穷了,然而那晚与耶稣谈话时所产生的信心,却一点儿也没有畏缩。(《历代愿望》165-172面)

十月十五日 雅各井旁的遭遇(约4:4-42)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4

  耶稣坐在雅各井旁休息之时,乃是才从犹太地来,在那里祂的工作并没有多少成效。……如今祂虽然困乏疲倦,可是祂不错过机会,向一个与以色列无关,而且公然犯罪的外邦妇人谈话。(《历代愿望》第189面)

  当妇人与耶稣这样谈话时,她深为主的言语所感动。……她感到自己心灵上的干渴,决不是叙加井里的水所能满足的。她从来没有遇见过什么事,使她感觉得有这么大的需要。耶稣已使她深信,祂已洞悉她生平的秘密,而同进她又觉得耶稣是一位怜恤她,爱护她的朋友。虽然耶稣纯洁的圣颜已经定了她的罪,但耶稣并未说什么谴责的话,反将祂那足以更新心灵的恩典告诉了她。

  于是她留下水罐子回到城里去,将这消息传给别人。……她心中盈溢着喜乐,急忙地去把自己所得的宝贵真光传给别人。

  她对城里的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么?”她的话打动了众人的心。她的脸上显出新的表情,她的容貌完全改变了,众人都想要见耶稣。(《历代愿望》183-186面)

  撒玛利亚的妇人一找到救主,立刻就带别人到祂面前来。可见她传道的工作,比耶稣自己的门徒还有成效。……他们只想到将来所要作的大事,却没有见到眼前就有可以收割的庄稼。但现在藉着他们所轻视的妇人,合城的人都被领来听救主的教训。……

  这个妇人是代表一个在基督里有实际信心而作工的人,每一个真基督徒生来是在上帝国中作传道人的。那喝过活水的人,自己便成了生命的泉源,领受的人成了施给的人。(《历代愿望》190面)

十月十六日 转疑为信(约4:46-54)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4:48

  救主对这个贵族所说的话犹如闪电,照透了他的内心,他看出自己寻求耶稣的动机是自私的,他那飘摇不定的信心,在自己面前完全显露了真相,他极其愁苦地,觉得自己的怀疑也许会使他的儿子丧命。他知道自己是在一位洞察人心,无所不能的主面前。于是他就苦苦地哀求道:“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他的信心紧紧地抓住基督,正如从前雅各与天使角力时所说:“你若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

  他也像雅各一样得胜了。凡依恋救主而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哀求的人,救主绝不推辞。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贵族听见这话就离开救主回去,心中有从未有过的安宁和快乐,他不但相信他的儿子必得痊癒,而且……信服基督是救赎主。……

  我们也象那位忧伤的父亲一样,往往因为想得世上的好处而去寻找耶稣,对于祂的慈爱,也以祂是否应允我们的请求作为信的根据,但是救主切望将超过我们所求的福气赐给我们,所以就迟迟不答应我们的恳求,为要指出我们心中的罪恶,并使我们明白自己是何等需要祂的恩惠,祂要我们把那寻找祂时的自私之念抛弃。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毫无能力和非常缺乏,要全心全意地信靠祂的慈爱。

  那贵族想要先看见自己所求之事的实现,然后才肯相信,但是他必须接受耶稣的话,相信他的恳求已蒙垂听,所求的福已蒙赐给,这个教训也是我们所该学的。(《历代愿望》第193-195面)

  撒但将要行出无数的奇事,来坚定凡寻求这一类凭据之人的信心,我们正面临这日子了,那些闭眼不看真理之光,反倒要求神迹奇事以坚定自己在骗局中的人,他们的情形将是多么地可怕啊!(《传道良助》原文594面)

十月十七日 我不敢当(太8:5-13)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太8:10

  百夫长对于救主的能力并无疑问。……他虽然没有见过救主,但所听见的信息鼓舞了他的信心。……根据他所听见的,他已在基督的教训中看出了那能应付心灵需要的真理。于是他心中所有的属灵意识都响应了救主的教训,但是他觉得不配来到耶稣面前,所以托犹太人的长老们来求耶稣医治他的仆人。(《历代愿望》317面)

  耶稣在往百夫长家里去的时候,接到了这位官长托人传来的信息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救主仍然一路前行,于是这位百夫长只得亲自来补充上面的信息,说:“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

  基督说:“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

  那些犹太长老将这位百夫长推荐给基督,是因为他曾恩待“我们的百姓。”他们说这“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曾“给我们建造会堂。”但百夫长论到自己却说:“我不敢当。”(《服务真诠》原文63-65面)

  他的心已受了基督恩典的活动。他看到自己不配,可是他不怕去求帮助,他不信赖自己的良善,他本身迫切地需要就是他求助的理由。他的信心认定了基督的真身分。他不但信祂是善于行神迹的一位,并且信祂是人类的良友,人类的救主。

  每一个罪人都可以这样来就基督。……我们既然完全放弃信赖自己的心,就可以望着髑髅地的十字架说:“我手未带赎罪价,只有靠紧主十架。”(《历代愿望》318,319面)

十月十八日 上帝憎恶阶级的划分(太15:21-28)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祂也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10:12,13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太15:22)这地方的居民属于古迦南族。因为他们拜偶像,所以是被犹太人所鄙视所憎恶的。面在来求耶稣的妇人,就是这一族的人,她是个异教徒。……

  基督没有立刻应允妇人的要求,祂照犹太人的习惯,来对待这被轻视的民族的妇人。……那妇人越发诚恳地要求,俯伏在耶稣脚前,说:“主啊,帮助我。”……

  她立时服从基督神圣的感化,并笃信祂能应允她的要求,她乞求从主人的桌子上所掉下来的碎渣儿。只要能享受到狗的待遇,她愿意被看为一条狗。她没有民族或宗教的成见,没有骄傲来影响她的行动,她当时就承认耶稣为救赎主,并承认祂能成全她一切所求的。

  救主满意了。祂已经试验妇人对祂所有的信心。……祂带着怜恤和慈爱的神色,转身对妇人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的女儿就好了,鬼也不再缠绕她了。……

  腓尼基的妇人抱着信心,直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所堆积的障碍猛扑过去,她冒着失望的危险,不顾一切足以使她疑惑的现象,一心信靠救主的爱,基督愿意我们也要这们信赖祂。救恩的福惠是赐给每一个人的,除非一个人自己不肯,否则任何事物,都不能拦阻他领受在基督里藉着福音所赐的应许。

  人所划分的界限,是上帝所憎恶的。任何划分祂都不承认。在祂眼中,众人的灵命都是一样可贵的。(《历代愿望》第403-408面)

十月十九日 须接受祂为个人的救主(路8:41-48)

  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癒。太9:21

  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可怜的妇人──一个饱受疾病折磨达十二年之久,致使她的人生成为重累的妇人。她为求医服药已耗尽了她的私蓄,结果只是被认为无可救药而已。但是当她听到了这位伟大的医治者时,她的希望又重新振作起来了。……她再三地设法要接近祂,可是都归于徒然。(《服务真诠》原文59面)

  正在她绝望的时候,耶稣从人群中过来,走近了她。……但在那种杂乱的场合中,她无法对耶稣讲话,况且她只能在耶稣走过时瞥见祂那模样儿。……正在耶稣经过时,她伸出手来,仅仅摸到耶稣的衣裳繸子。但当时她就知道自己已经痊癒了。她一生的信心,都集中在这一次摸主的事上,她的痛苦和软弱立刻消失了,代之以完全的健康和充沛的精力。

  于是妇人存着感激的心,想从人群中悄悄儿的退去,但耶稣忽然立定。……救主能从群众不经意的拥挤中,分别出信心的抚摸来。这样的信心,不应当轻轻的放过而不予以称许。……妇人知道无法隐瞒,只得战战兢兢的前来,俯伏在救主的脚前。她一面流着感激的泪,一面述说她患病以及得痊癒的经过,耶稣温和地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你的灾病痊癒了。”耶稣不让人有机会散布迷信的谣言,说单是摸耶稣的衣裳,就有治病的效能,妇人之所以能得医治,并不在乎表面的一摸,乃是在乎她那抓住耶稣神能的信心。……

  在属灵的事上也是如此,随随便便的谈论宗教,毫无心灵饥渴和非活泼信心的祈祷,都是没有效力的。名义上相信基督,只单单承认祂为世人的救主,永不能使心灵得医治。……仅仅相信基督的事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信靠基督本身,那唯一于我们有益的信心,乃是那接受基督为个人的救主,并能以祂的功劳归为己有的信心。(《历代愿望》348-350面)

十月二十日 我缺少什么?(路18:18-27)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8:18

  那位问耶稣他当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的青年,得到的答复是:“当遵守诫命。”(《教会证言》卷四原文第219,220面)

  上帝的圣德表现在祂的律法中,你既要与上帝谐和一致,那么你就必须以祂律法的原则作为一切行为的动机。……

  这位青年对于“当遵守诫命”的回答是:“什么诫命?“基督所说的乃是在西乃山颁布的律法,于是祂从十诫的第二块法版上提出了几条诫命。……

  那青年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他对于律法的认识只是皮毛的,肤浅的,根据人的标准来判断,他却是具有无瑕疵的品格,大体说来,他外表的生活的确是没有罪的,他自己也确信他的服从是无可指摘的。虽然如此,他还禁不住心中所疑惧,惟恐她的心灵和上帝之间的关系还有问题,这种疑惧促使他再问道:“我还缺少什么呢?”

  基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专爱自己的人就是违背律法的人,耶稣想把这一点向那青年人说明,因此向他提出一个试验,藉以显露他内心的自私,他指出了他品格中的病根。可惜那青年人不顾再求进一步的启迪。他在心中早已怀藏了一个偶像,这世界就是他的神,他自诩已经遵守了诫命,可是他却根本缺少那作为一切诫命之精义与生命的原则,他对上帝或人类并未具有真正的爱,这种缺乏使他完全失去了进入天国的资格,他既专爱自己而又贪爱属世的利益,就不能与天国的原则相谐和。(《天路》348-349面)

十月二十一日 他经不起考验(太10:17-27)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10:21

  基督望着这个青年人的脸;似乎是在看透他的一生,检查他的品格。基督爱他,渴望把那足以根本改造他品性的平安、恩典和喜乐赐给他。……

  基督存着何等恳切的热望和饥渴的心愿,望着这个青年,希望他能答应上帝圣灵的邀请!……那官长很快地看出了基督话中所含的意义,他忧愁起来了。……要他放弃地上看得见的财宝,去追求天上看不见的财宝,他觉着实在是一个太大的冒险,于是他拒绝所提供给他的永生而去,从此以后,这世界便永远作他的神了。

  今日有千万的人也正在受着这个试验,将基督与世界权量轻重,结果许多人就选择了世界。他们也像那年轻的官长一样,转身离开救主,心里说:“我不要这个人作我的领导。……”人人都当考虑,一方面羡慕天国而同时不愿遵守进天国的条件,终必有什么后果。要想一想,拒绝基督的邀请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事。那官长曾说,不,我不能把一切都给你,我们也要这样说么?

  那官长的财产是上帝托付给他的,要他显明他是一个忠心的管家,他应当用那些财物为穷人造福。照样,上帝今日也将金钱、才干和机会托付给人,叫他们作祂的代表去帮助贫穷和困苦的人。人若遵照上帝的旨意去使用受托的恩赐,就可成为救主的同工。……

  对于身居高位,富有财产,也像那青年官长一样的人,若要他们放弃一切来跟从基督似乎是牺牲太大了,殊不知凡要作基督门徒的,都必须以此为他们行事为人的规律,除了服从之外,其他一概不蒙悦纳。献己乃是基督教训的精义。(《历代愿望》第524-527面)

十月二十二日 他改邪归正(路19:1-10)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

  税吏长撒该是个犹太人,是他的同胞所痛恨的。他虽然有地位、财富,可是他的职业乃是犹太人所憎恶的职业。税吏是不义和勒索的别名,然而这一个富裕的税吏,却还不像世上一般完全铁石心肠的人,在他贪爱世俗和傲慢的外表之下,还有一颗能以接受神圣影响力的心。

  撒该曾听见耶稣的名声……,于是这位税吏长也有了要度更高尚生活的觉悟。……他深觉得自己在上帝眼中看来是个罪人。然而他听见了耶稣的事,在心中燃起了希望,他觉得像他这样的罪人,也有悔改重生的可能。……于是撒该立刻开始照他心中所信的去行,凡他所诈取的他都偿还了。

  当撒该正在这样行的时候,耶稣进耶利哥的消息传开了。于是他决意要见见耶稣。……于是当着众人,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历代愿望》555-557面)

  有许多人受造就的机会很少,因此不晓得有更好的道路而误入了歧途,这等人将要受到光照。从前基督怎样向撒该说:“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如今也要照样讲给他们听,而且那些外表看上去是很刚愎的罪人,因为有基督俯就他们,便要显出赤子般柔顺的心地。必有许多人要从最可怕的错谬和罪恶中出来,代替那些曾享有许多机会和权利,而未曾予以重视的人。他们必被称为上帝的选民,是特选的宝贵子民,当基督进入祂的国度时,他们也要站在祂宝座的旁边。(《天路》200面)

十月二十三日 财主与上帝(路19:1-10)

  还人的当头和所抢夺的,遵行生命的律例,不作罪孽,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结33:15

  撒该一服从了圣灵的感动,就立刻抛弃了一切违反正义的行为,真正的悔改没有不起革新作用的。基督的公义并不是一件用来掩盖没有承认、和没有弃绝之罪过的外衣。……

  每一个悔改的人都要像撒该一样,弃绝旧日生活上各种不正当的行为,藉以表明基督已经进入他的内心,他要像这位税吏长一样,偿还不当得的利,藉以表明自己真诚的心迹。

  如果我们在任何不公正的交易上亏负了人,……我们仍应承认自己的错,并尽所能地予以赔偿,我们不但要退还原来所得的数额,而且还要加上这些财物在我们手中时,如果加以正当和精明的使用,所能产生的利息。

  救主对撒该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撒该不但自己蒙福,而他的全家与他一同得了救恩。……他们过去曾因拉比和一般敬拜者的蔑视而被关在会堂之外,而今却是全耶利哥城内最蒙恩典的一家了。他们在自己家中,团聚在这神圣教师的周围,亲耳听祂讲说生命之道。

  当人接受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时,救恩就必临到他。撒该不惟接待耶稣作他家中的过路客人,而也作居住在他心殿中的救主。

  从前那一位富足的青年官吏,离弃耶稣的时候,门徒曾希奇他们夫子所说的话:“信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他们曾彼此对问说:“这样谁能得救呢?”基督所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却能。”这句话的真理,现在都证明了。他们已经看到一个财主如何藉着上帝的恩典进祂的国了。(《历代愿望》557面)

十月二十四日 她献上一切所有的了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可12:43,44

  耶稣坐在设奉献箱的院子里,看着众人投钱入库。有许多财主带着大量的钱币,以很夸耀的态度投入箱内,耶稣看着他们发愁,对他们大量的捐献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一会儿工夫,祂看见一个穷寡妇趑趄地前来,好像怕人看见似的。耶稣的脸上便发出愉快的神色来。……她守着机会匆匆忙忙地投入两个小钱,争忙转身就走。但是这样作的时候,她看见耶稣正在定睛望着她呢?

  救主叫门徒到跟前来,请他们注意这寡妇的贫穷,于是那寡妇听见祂称赞的话。……当寡妇觉得自己作事得人同情和赏识的时候,她欢喜得满眼的热泪盈盈欲坠了。……耶稣明白她的动机,这妇人相信圣殿的崇拜是上帝所指定的,所以极愿尽她的力量来维持,她已尽到她所能的,所以这一件事要世世代代作为她的纪念,并在来生作她永远的喜乐。她的心和她的礼物一起献上了;其价值并不在乎钱的多少。而乃在乎那激励她捐献的,爱上帝和关怀上帝工作的心。……

  财主是拿自己多余的钱财捐上,其中有许多是为的要人看见,受人尊敬。他们的大量捐款并没有使他们失去一点的享乐,连他们的奢侈生活也没有受一点影响,则更谈不到牺牲了,所以他们捐款的价值决不能与寡妇的小钱相比……这穷寡妇自我牺牲的榜样,在各世代,各国中的千万人心里一直起着作用,富人和穷人都受了感动,所以他们的奉献就使她小钱的价值日益增涨。上帝的恩典加在这穷寡妇的小钱上,使之生出很大的效果,凡出于诚心追求荣耀上帝的愿望而献的每一份捐款,和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它是与全能上帝的旨意联结在一起的,它所成就的良好效果,不是世人所能衡量的。(《历代愿望》620-623面)

十月二十五日 思虑烦扰(路10:38-42)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1,42

  每当基督讲述祂奇妙的教训时,马利亚总是坐在祂脚前恭敬虔诚地听讲。有一天,马大因为作饭心里忙乱,就到基督面前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么?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这是基督第一次到伯大尼时的事。那时救主和祂的门徒才从耶利哥长途跋涉,步行而来。马大忙着招待他们,所以心里很乱。她因思虑烦扰,就忽略了对客人应有的礼貌。……

  马大所不可少的“一件”,就是一种安祥虔诚的精神,她更需要急急地追求将来永久生命的知识,和灵程长进所必需的恩惠。她应当为暂时的事减少挂虑,而多为永恒的事焦急,耶稣要教导祂的儿女,必须利用每一个机会来获得知识,就是他们得救的智慧。基督的圣工固然需要审慎积极的工人,像马大那样热心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固然有广大的工作园地。但他们务要先同马利亚一齐坐在耶稣的脚前,务要藉着基督的恩典使他们的殷勤、敏捷和魄力成圣;然后,他们的人生才能成为一种得胜的行善力量。(《历代愿望》529面)

  青年人──甚至连那些成年人之所以容易遭受试探而致犯罪的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按照所当行的,研读并默想上帝的圣言。那在生活与品格上所表现的缺少坚决的意志力,便是由于忽略上帝圣言中的神圣教训所致。他们不愿作诚恳的努力,藉以导使心意从那原是污秽虚伪的事,转移到那足以激发纯洁,圣善之思想的事上。很少人能像马利亚一样选择那上好的福分,坐在耶稣脚前,学习那位神圣教师的样式,很少人既将祂的圣言珍藏于心,又在生活上实行出来。(《服务真诠》原文458面)

十月二十六日 出自爱心的礼物(太26:3-13;约12:1-8)

  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可14:8

  伯大尼村的西门,也算是耶稣的一个门徒。他是几个公开与基督门徒来往的法利赛人之一。他承认耶稣是一位师傅,并希望祂或者是弥赛亚,可是他还没有接受祂为救主。他的品格还没有更新,他的人生观也没有改变。

  西门患大痳疯曾蒙主医治,因此对耶稣发生感情。他为要表示感谢的心,在基督末次到伯大尼时,就预备筵席,筵请救主和祂的门徒。……在席上,……西门坐在救主的一边,……拉撒路坐在另一边,马大在席上伺候,马利亚则切切地倾听耶稣口中所说的每一句话。耶稣曾慈悲地赦免了马利亚的罪,并使她所爱的兄弟从坟墓里出来,所以马利亚心中非常感激。她曾听见耶稣说祂自己快要去世。所以她出于深切的爱心和忧伤,渴望着向祂表示敬意,她曾出了很大的代价,买了一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预备膏耶稣的身体,而现在又听许多人说他将要被立为王。于是她的忧伤变为喜乐,并切望自己能最先向主表示敬意。她就打破玉瓶,把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和脚上,随后她跪在耶稣脚前哭泣,眼泪既湿了祂的脚,就用自己的长头发擦干。……

  犹大对于这事很不高兴。……犹大……对众门徒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于是批评的声音传遍了全席:“何用这样的枉费呢?”……马利亚听见这些批评的话,……自己打算暗暗退去的时候,不意听见她的主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于是祂用压倒众人议论的声音说:“她在我身上所作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历代愿望》560-563面)

十月二十七日 流芳百世(可14:1-11)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可14:9

  马利亚已将她预备膏抹救主尸体的贵重礼物,浇在祂活着的身体上。这膏若在安葬时使用,那么香气也只能充满墓穴,可是现在却能连她的信心、爱心一同令耶稣的心欢喜。亚利马太的约瑟和尼哥底母,没有趁耶稣活着的时候将他们爱心的礼物献给祂。他们只能含着辛酸的眼泪,将贵重的没药放在祂僵冷而没有知觉的尸体上,那些带着香料香膏来到坟墓前的妇女们,发现自己所带来的东西已经没有用处,因为主已经复活了。只有马利亚在救主还能欣赏她礼物的时候,凭着爱心,为祂安葬的事用膏膏祂。及至救主进入极大试验的黑暗中时,祂也没有忘记这一件美事。从这一件事上,祂预先尝到了将来被赎之民向祂表示的永远之挚爱。

  许多人拿贵重的礼物来献给死人。……他们向那眼不能看,耳不能听的尸体,不惜表示亲切、感激、热爱,这些话如果趁着那心灵疲乏之人最需要安慰的时候说出来,那时他们的耳朵还能听见,心灵还有感觉,那么这些话所发出的香气将是何等地宝贵啊!……

  基督将马利亚所作之事的意义已经向她说明。……祂说:“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的。”正如“打破玉瓶,屋里充满了香气;照样,基督将要受死,祂的身体也要舍去,但他将要从坟墓里活过来,而且祂生命的香气将要充满全地。……救主遥望到将来,并对祂的福音说了一句很肯定的话:这福音必要传到普天之下。福音的工作推广到那里,那里就要发出马利亚礼物的馨香之气,使许多人因她这天真的奉献而蒙造就。世上的国度有兴有衰,帝王和雄主的英名无人记念,但这一个妇人所行的事,却成为神圣历史的一页永垂不朽。这打破了的玉瓶,必要述说上帝对堕落人类丰富的慈爱,直到世界的末了。(《历代愿望》563-565面)

十月二十八日 没有一样是太贵重的(路7:36-50)

  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5:14

  基督喜悦马利亚,因她切切地愿望实行主的旨意。祂悦纳她纯洁的爱心,这是门徒所不明白而且不愿意明白的。马利亚要为主行这一件事的心意,在基督看来比世界上所有的名贵香膏更为宝贵,因为马利亚的奉献乃是对世界的救赎主表示感激的心。这是因为基督的爱激励了她,基督无比优美的品德充满了她的心。那一瓶香膏乃是表示马利亚的一颗赤心。这种敬意的表现,乃是天上之爱的泉源充满了内心而盈溢出来的。

  马利亚所作的事,正是众门徒所需要的教训,叫他们知道,他们若是向基督表示爱祂的心,就必为祂所喜悦。原来他们有了基督,一切就都有了,可是他们一点也不知道,不久祂就要离开他们,不久他们就无从对祂的大爱表示感激了。门徒对基督离开天庭,过着人类的生活从来没有了解,或予以尊重。……

  他们事后才真感觉到祂还在他们中间的时候,在很多事上他们可以向主表示爱情和感激。等到耶稣不在他们中间……,他们才看出当时有多少机会能向祂表示至诚的殷勤使祂心里快乐,那时他们将不再责难马利亚而要责难自己了。他们巴不得能收回当时批评的话,纠正当时认为穷人比基督更应先受注意的错误!后来当他们将救主被压伤的身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时,他们的良心因之就深受责备了。

  很显然的,我们今日世界上也需要这同样的爱心,但能完全尊基督是他们主的人真太少了。如果他们能的话,他们就必表现像马利亚所表现的大爱一样。慷慨地把香膏倒在主的身上,而且那贵重的香膏,他们也不会看作枉费,献给基督的东西,没有一样能说是太贵重的,为祂的缘故所忍受的克己或牺牲,没有什么能说是太大。(《历代愿望》567,568面)

十月二十九日 西门的洗心革面(路7:36-50)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罗2:1

  犹大对马利亚奉献的礼物的批评,使主人西门受了很大影响,他也对耶稣的作风感到惊奇,他那法利赛人的自尊心受了刺激,他知道许多客人正在对耶稣表示怀疑和不满的态度。他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基督治好西门的大痳疯,救他脱离虽活犹死的人生。可是,现在他竟怀疑救主到底是否一位先知。……他想,耶稣一点也不知道那样随便表示好感的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否则祂一定不会让她来摸祂的。……

  耶稣对西门,正如拿单对大卫一样,将责备的话含在一个比喻之中,祂要筵席的主人负责宣布自己的罪状,因为西门曾引诱他现在所藐视的妇人犯罪,马利亚曾深深地吃过他的亏。……但西门既觉得自己比马利亚更有义行,所以耶稣要他看出他自己的罪实际上是多么大。祂要向他指明:他的罪比那妇人的罪更重,正如欠五十两银子的债大过欠五两银子的债一样。……

  西门对救主的冷淡和失礼,表明他对于所领受的恩典没有多少感激的心。他以为请耶稣到他家里来,已经是尊敬了祂,现在他可以看出自己的真面目来了。……他的宗教信仰不过是一件法利赛式的外衣。……马利亚是已蒙赦免的罪人,而他却未蒙赦免。他所要用在马利亚身上的严正标准,恰好定了他自己的罪。

  西门因为耶稣没有在宾客面前公开责备他,心中为祂的仁爱所感动。他本来希望用以对待马利亚的,耶稣并没有用来对待他。……严厉的斥责会使西门的心刚硬而不愿意悔改,但是忍耐地劝免却使他觉悟了自己的错误,他看出自己欠主的债是何等地多。想到这里他的骄傲就变成谦卑,他悔改了,于是这一位骄傲的法利赛人成了一个谦卑而克己的门徒。(《历代愿望》568-571面)

十月三十日 基督看出我们的可能性(路7:36-50)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路7:47

  马利亚曾被人看为是一个很大的罪人,但是基督知道影响她生活的各种环境。祂尽可以消灭她心灵中一切火星般的希望,但是祂没有这样作。祂却把马利亚从失望和没落之中拯救出来。马利亚曾七次听见祂责备那控制她心灵和意念的魔鬼。她也听见救主为她向天父大声呼求。她知道罪与救主无玷污的纯洁是有冲突的。而她靠着主的力量已经得胜了。

  当人的眼光看马利亚似乎没有希望的时候,基督却看她有向善的可能,祂看她品格中的优点,救赎的计划已赋予人类很大的可能性。而这可能性要在马利亚的身上实现出来。藉着基督的恩典,她得与上帝的性情有分。那曾经堕落而心中附有鬼魔的人,已在作伴侣,和工作上与救主接近。那坐在救主脚前,听祂教训的乃是马利亚。那用香膏浇在救主头上,并用眼泪洗祂脚的也是马利亚,她曾经守在十字架旁边,并一直送救主到安葬之地。在主复活之后,头一个到坟墓那里去的是马利亚。第一个宣传救主复活的也是她。

  耶稣知道每一个人的环境。你或许要说我有罪,而且罪情很重。不错,你固然是个罪人;但你越是有罪你就越需要耶稣,祂决不丢弃一个忧伤痛悔的人,祂并不将祂所能揭露的一切事告诉任何人,只是吩咐每一个战战兢兢的人要刚强壮胆,凡来到祂面前祈求饶恕和医治的人,祂都愿意白白的广行赦免。……祂今天仍站在香坛之前,将那些愿望祂帮助之人的祷告呈献到上帝面前。

  那些以耶稣为避难所的人,祂必使他们免受口舌的争闹和控告,没有任何人或恶天使能指摘这些人。基督已把他们与自己兼有的神性人性联合起来了,他们得以站在那背负罪孽的主旁边,并站在那从上帝宝座所发出的荣光之中。(《历代愿望》571,572面)

十月三十一日 彼得回头观望(太14:23-33)

  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14:31

  彼得望着耶稣,行走安稳,但当他自鸣得意地,回头望船上的同伴时,他的视线就离开了救主,风势猛烈,巨浪翻腾。……他一转眼间不见基督,信心就动摇了,他开始下沉,但当巨浪行将吞没他的时候,彼得就把视线从怒涛中转向耶稣,他喊叫说:“主啊,救我。”耶稣赶紧拉着他那伸出来的手,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

  耶稣和彼得肩并着肩,手搀着手,一同上了船,但彼得这时是俛帖不语了。他没有理由在同伴面前夸口,因为他由于不信和自大几乎丧命。由于一下不注视耶稣,他险些失足沉在海浪之中了。

  我们遇到困难时,不也是和彼得一样么?我们的眼睛没有注视救主,反而观看波浪。于是我们的脚步滑跌,骄横的水便淹没我们。耶稣叫彼得到祂那里去,并不是要他灭亡,祂决不叫我们跟从了祂,又丢弃我们。……

  祂要藉着在海面上的意外遭遇,使彼得知道自己的软弱──指明他的安全是在乎不断地倚靠上帝的能力。当他处在惊涛骇浪的试探之中时,惟有完全不自恃地倚靠救主,方能步履安祥,彼得自以为强壮的地方,反而正是他的软弱,非到他认清自己的软弱,他就不能觉得有倚靠基督的需要。如果他学得耶稣藉着履海的经验所要给他的教训,那么后来大试炼临到他身上时,就不至于失败了。

  上帝天天教导祂的儿女,祂藉着日常生活的环境培植他们,好在更宽广的舞台上,但任祂按自己旨意所派给他们的工作。人生重要关头上的胜负,是根据他们日常生活上的考验成果来决定的。(《历代愿望》382-383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