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来8;7、13
引言 这节圣经为什么不称新约和旧约,而称前约与后约?前约与后约是意味着同样的性质,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分量而言。新约与旧约是意味着不同的性质而言。这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那渐旧渐衰,必快归无有了”又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根据整本圣经真理的核心,与希伯来书的语境进行研究,得出与圣经真理核心相符合的结论。因为“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14:32-33
一、希伯来书的概论:
1、希伯来书的背景——当时教会的实况:来13:7-9
有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信徒:信徒却忽视了以基督为中心的信仰,而盲目地注重犹太人的宗教习惯,使教会的灵性有停顿与倒退的现象。
2、希伯来书以三大重点为核心:
A、基督的超越性,超过旧约圣经中的任何人,包括天使、摩西,众先知。
B、基督为上帝子民的大祭司——远远超过旧约圣经时代的亚伦。
C、基督耶稣完美的救赎——远远超过旧约圣经时代的祭物。
3、希伯来书以6个更美为大纲:
A、耶稣基督比天使更美:来1:1-2:18
B、耶稣基督比圣仆更美:来3:1-4:13
C、耶稣基督为更美的祭司:来4:14-7:28
D、耶稣基督为更美的约:来8:1-9:22
E、耶稣基督为更美的献祭:来9:23-10:39
F、耶稣基督是更美的道路:来11:1-12-29
结语:嘱咐信徒彼此相爱,并知道上帝的国乃是“不震动”无人能摧毁的,因为主耶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
来13:1-13:25
4、希伯来书要达到的目的:
A、福音信仰的中心——耶稣基督。
B、基督徒更美的盼望:来10:19-12:29
C、化解信徒在信仰上的困惑,不受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
D、建立信徒更美的属灵生活——纯正的信仰理论,必须与日常生活结合。来13:20-21
二、希伯来书的语境:
1、同样的源头,不同的晓谕:来1:1-2
即多方、各种各样的方式晓谕。强调的事实是,那藉着众先知讲话的乃是上帝。一卷经书可能带有先知的名字,但上帝才是真正的作者。
关于犹太教的各种仪式,已经实行了几千年的历史,要改变历代以来的风俗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并且在几年之内改变一个民族的习惯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从犹太教到基督教转变的情况下,就尤其困难了,因为这改变不得不通过在大多数百姓的评价中与那些设立这些习俗之人不同之人的领导来完成。所以转变时期是一个最令人难受的时期。
这些问题在该书信的第一句话中都得到了回答。过去的伟大领袖们并没有错。他们是蒙上帝引导的。他们是属上帝的人。当他们说话时,就是上帝在说话。他们并没有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既采取这种立场,该书的作者自然就获得了百姓的信任,他们相信古时的伟人和先知们都是受上帝引导的。《本会圣经注释》
2、不同性质的“更美”:本书提到“更美”的词汇共有10次。来7:19、22、8:6、9:23、10:34、11:4、16、35、40、12:24
A、相同来源在程度上对比的更美:有耶稣基督与众先知的比较,例、“并新约的中保耶稣,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 来12:24
B、不同来源与不同性质和不同结果区别的更美:
有亚伯的祭与该隐之祭的对比,例、“亚伯因着信,献祭与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来11:4)。
所以我们在研究本书时必须认真辨别这两种不同性质“更美”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否则,必对圣经的理解上出现混乱。
3、更美之约,是核心的问题(来7:22、8:6 )。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
A、前约与后约是指什么关系?来9:1、8:1-5
来9:1是8章中关于什么是前约的钥匙,“原来前约有礼拜的条例和属世界的圣幕。”也就是“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
是属于相同来源不同程度对比的关系,而不是不同来源和性质区别的关系?如同照片和本人的关系。
B、前约是有瑕疵:是同样性质中程度区别的问题,而不是属于“恶的,死亡、属人意、属血气”的性质问题。来8:7、9:8-12
C、前约瑕疵的原因:“所以主指着他的百姓说(或作:所以主指前约的缺欠说)“(来8:8)。说明瑕疵的原因是在于“他的百姓”,而不是出于约的本身!因为他们停留在“前约礼拜的条例和属世界的圣幕”上,而没有进入耶稣基督的实体里面。如同已结婚的女人,只关注丈夫的照片,而不关注自己的丈夫。在教会里,只停留在宗教的仪式和礼节上,没有与耶稣的本身建立关系。如今类似是信徒知多少?
4、另立新约,即后约的恩典:来8:9-12
A、上帝的恩典是新约的基础与源头:“上帝不理会他们、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来8:9、12
B、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那些日子以后,”“日子将到”是指什么日子?上帝给个人的恩典宽容期而言。而不是大众统一的日子?就是各人愿意完全顺从上帝的呼召而真正悔改的时候,上帝就必按照他的应许与我们“另立新约。”
C、“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其一是心灵与诚实,而非形式与外表即“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其二是生命与关系而非仅仅是行为与规则,即两个作:“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其三人人平等的地位——祭司,国民(出19:5-6、彼前2:9)。 “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因此,这时候是个人性而非是整体性的。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整体的信徒在同一个时间段里灵性得到统一的重生。
三、耶稣基督与旧约众先知的比较:
1、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来11:2-4
A、相信上帝是创造主——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B、相信上帝是救赎主——亚伯因著信,献祭与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
C、借着他们的祭物——生活,工作方面的见证。来11:2、4
2、不同来源与不同结果的定性——亚伯……比该隐所献的更美!
3、对待教会领袖与古人正确的态度:来13:7-9
“从前引导你们、传上帝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
4、云彩与仰望中心的区别:那些见证人都如同围绕的云彩,耶稣基督才是我们信仰和仰望的中心。来12:1-2
四、前约与后约的比较:
1、整本圣经唯一“旧约”的称谓——旧约圣经:林后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那么旧约圣经与耶稣基和新约是什么性质的关系的?是永远不变的,都是为耶稣作见证的。请看:太24:35、诗119:89、约5:39
2、
新约的实体替代影儿,是形状、影像与实体的关系:来9:1、8:1-5
A、
永远的替代了暂时的,反复多次的祭司与祭物,来7:28-29
B、无罪的大祭司基督替代了有罪之人的祭司:来7:26-28
C、不死的基督替代了必死的人为祭司:来7:22-25
3、人为败坏新约的作为——该隐的祭:来11:4
我们必须清楚的区分关于旧约的两大内容:其一是停留在新约的影儿上,即前约上,也就是把宗教的礼节、仪式、知识作为得永生的通行证,而没有与耶稣本身建立关系。正如耶稣所警告“我从来不认识你的”一样(太7:21-23)。这就是在希伯来书所说的前约与后约的关系。
其二人为败坏新约的行为,如亚伯拉罕娶夏甲生以实玛利一样。正如加拉太书所说的一样。如果把这两方面相提并论,就会产生理解的混乱。
五、“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是如何理解?
1、不是指旧约圣经的真理和上帝的十条诫命的律法:因为律法是属灵的、永远不会改变的。请看:太5:17-19、罗3:31、太24:35、约5:39、诗119:89、启22:19、耶26:2、箴30:5-6
2、是呼唤信徒的信仰不要停留在前约的影儿,形状、影像上,进到耶稣十字架功劳的实体上:来8:1-5、9:11-15,西2:16-17
“祭物和奉献的制度渐旧渐衰,表号几乎达到实物,影儿将要达到本体。”《历》5章10段
3、那些制度已被新约制度的仪式所代替,如同照片被本人替代一样:如逾越节已经被圣餐所替代(太26:26-29、林前11:23-25)。割礼已经被洗礼所替代(西2:11-13)。利未支派的祭司地位,已经被一切基督徒所替代(彼前2:9)。今天的祷告与颂赞,就如旧约时代的献祭。来13:15
4、是指我们旧人意念和行为要在知识上渐渐更新:
西3:5-10
结论:“希伯来书将前约,或称旧约,用在以色列人自西乃之后的历史上,以显明其暂时性,预表性的工作,直到在基督里的实体来到(来9,10)。可悲的是,许多人不明白,仪式本身并无价值(来10:1)。 在预表与实体相遇之后,在影儿与实体相遇之后,仍然持守这项影儿系统,就是歪扭了基督的真实使命。因此,希伯来书用了十分强烈的字眼,强调那更美之约,新约,超乎西乃之约的优越性。”《SDA基本信仰》7条
思考问题:
1、
希伯来书中前约是指什么,其内容的来源是何处?
2、
加拉太书所说“人为败坏新约的作为”的来源是何处?
3、
希伯来书中前约的内容与人为败坏新约的作为有什么区别?
4、
旧约圣经时代众先知的晓喻与耶稣基督的晓喻有什么异同点
?
5、那渐旧渐衰快归无有的是指什么?
6、旧约、与旧约时期、旧约圣经、旧约时代的人,有什么区别?
7、加拉太书与希伯来书所论的旧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