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使徒腓力

 根据经文:约1:43-46;6:5-7;12:20-22;14:6-10

    金句:“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约1:45

    (一)作见证——不失良机(约1:43-45)

    腓力是一个诚实寻求真理的学者,住在加利利海边的伯赛大渔村。腓力心中有圣灵的光照,所以他研究的圣经不像文士和拉比们,从规条到规条,律法到律法,行为到行为。他能从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预言中寻找关于基督的启示,并等候这万众所仰望的弥赛亚来到。由于他存着这样的心,主没有使他失望,如同不叫伯利恒地里的牧人,东方的博士,年老的西面,寡居了几十年的亚拿女先知失望一样。主在一次往加利利去的路上呼召了这位诚实的学者,要他跟从他。腓力的喜乐可想而知,他殷勤盼望,终日等待,圣经所指的那一位今日见到了,立刻,他就想到那位经常与他一同查经的朋友拿但业,腓力怀着空前的兴奋和热情,马上去向他报信作见证,说自己已经遇见了久所盼望的弥赛亚。这个信息是这样的具体和真实;“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是的,只有自己遇见了,才会介绍别人去见他。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遇见过基督,如何会觉得主的宝贵,如何能明白讲说主的可爱呢?

    好东西总是在与人共享时才能获得真的喜乐。一颗被真理所圣化的心必禁止不住要将真理传达给周围的人,首先是自己所最爱的人。如果一个基督徒从不开口传福音,甚至连家中最亲近的人都无法与你分享救恩的福气,这种信仰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耶稣基督撇下九十九只羊,为寻回在失丧的地球,为寻回失丧的你和我,我们能对他的爱无动于衷吗?

    (二)引领人——示以救主(约1:46)

    当拿但业听到这位弥赛亚乃是拿撒勒地方出身的,心中不禁起了偏见:“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么!”这种偏见在犹太人中即普遍又根深蒂固。加利利地区居住着许多迦南其他居民,在约书亚时代这些迦南民族还没有被完全赶出去,(见士1:33)所以加利利地又被称为外邦人的加利利地(见太4:15)。这个地区的居民多半缺少知识,没有学问,所以更加被人轻视。当尼哥底母在犹太议会中为耶稣的事向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提出婉转的抗议时,他们曾讽刺尼哥底母并搬出偏见和理由;“你也是出于加利利么?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约7:52)。

    对于拿但业的这种宗教偏见,用什么理论可以说服呢,腓力知道无法用言语或辩论使拿但业信服,用辩论可能使对方更固执己见。但他有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耶稣自己,所以他就说:“你来看。”这就是我们作工的方法,叫人来看耶稣。当耶稣爱人的事实,钉十字架的事实,复活的事实被人看见,他就相信了。并且这种信心是坚固的。腓力的热情得到报赏,拿但业一见主,真的就心悦诚服地相信了。

    传道者的工作就是传道,这道不是道理、规条,乃是基督本身。“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1:1-4)。约翰的这几句话,高度概括了上帝儿子的伟大工作,他是创造之主,他是生命之主。人若要得生命,必须与生命联结。必须与主有个人的交通。传道人是媒介,引领人去见基督。决不是把人领到自己面前,把自己显明给别人看,叫人与自己交通,甚至操纵别人的情感,控制别人的思想。叫别人崇拜自己。教会中许多分门别类的现象就是由此而产生。保罗也曾为哥林多教会中许多无知的人所说的:“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而感到羞耻(林前1:12)。我们自己与主相属,领人与主相属,如施洗约翰一样,甘愿自己衰微,让人兴旺。

    (三)被实验——显出小信(约6:5,7)

    腓力被选为使徒,并在耶稣所编的各分对中做一队的队长,腓力的特点是诚心而又小信,谦虚而又迟钝。救主在行分饼的神迹前,特地要实验一下小信的腓力,所以问他:“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腓力的回答显明他缺少信心。但这种坦率的回答远比那些支吾其词,虚表心意的回答为好。救主行这个神迹一来为了怜悯饥饿的人群,二来也是为了坚固腓力的信心。当腓力听到耶稣的问题,他心中便开始估计人数、饼的多少、要多少金钱等,他的思想没有超越过人的方法。更没有想到主有超然的方法。如果我们以自己的“不可能”限制了上帝的“全能”,就是信心的失败。以自己的眼光对上帝的事进行评估,就是无知的推理。如果我们将自己完全交给主,主的供应必定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丰盛。当经过救主祝福过的饼递到腓力手中,由腓力与其他门徒分送到别人手中,成了分不完的粮食时,他该是何等的惊奇又自责啊!

    (四)圣工上——谨慎行事(约12:20-22)

    主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骑着驴驹进城,那欢呼的场面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主耶稣三年多的工作使福音的影响力深入到人的心灵并广传在外邦。有几个希腊人随着众人到耶路撒冷过节,他们深受耶稣的事迹吸引,很想见一见这位震动全国人心的人物。当时耶稣正在圣殿内院的廊下对犹太人讲道,而这内院非犹太人不能进去,外邦人只能隔在外院。由于这几个希腊人心里急切,找来找去,找到腓力,腓力虽是犹太人,而腓力这名字是希腊名字,他可能会说希腊话,他们告诉他自己的愿望,请腓力转告。在圣工上腓力一向谨慎,他认为这件事很重大,不敢一个人决定,便找安得烈商量,二人取得一致看法后,就去见耶稣,这种谨慎似乎有点过分,但腓力谋求与弟兄亲密合作,相互交通思想的做法是可取的。当一件事难做决定之际,这更是好的方法。主差门徒两个两个出去,也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专横独断、固执己见的人是最自私的人。这话一点不错。不收回错误的作法,为了所谓个人的权威而不顾众信徒的不安,不顾教会的损失,一意孤行,是对上帝工作的破坏,是对自己人格的破坏。弟兄之间的协商是尽量使错误得以避免的途径。

    (五)提要求——悟性迟钝(约14:6-10)

    救主在最后的一周中与门徒谈了许多离别前的话,他很关心这些软弱的门徒,切望他们在得救的经验上有更深认识。也想让他们暴露一下自己的心态。第一个暴露思想的是多马,他说自己还不知道主到底往哪里去,也不知道这条路。当主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腓力连忙提出一个要求:“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这个与耶稣相处已三年之久的门徒,心智竟这样迟钝,信心竟这样软弱,救主带着天庭的光和爱到世界上来,一言一行无不表现天父的爱,但腓力竟还不认识耶稣就是上帝在肉身的显现,还要求将天父显现给他看。救主马上启迪腓力的悟性,使他领会与父生命上完全合二为一的真理。

    不论是信徒或传道的弟兄姐妹,对于基督的正确认识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有时也迟钝如同腓力,想在外面找一个更可信的凭据,而忽略了在身旁,在内心去寻找基督。过去有一位不信的人向一位信主的信徒发难;“你怎么知道有上帝?”基督徒毫不迟疑地说:“我遇见他,他为我行了奇事。”品格改变是现代的神迹,是内在的凭据。如果真正接触到道成肉身的主,必在品格上起变化。

    (六)献给主——奋不顾身(徒1:13)

    基督这位神圣的教师,以伟大不变的爱陶冶软弱之人的品格,耐心包容体谅腓力的小信、愚鲁。及至圣灵降临,腓力就成为一位合乎上帝旨意的传道者。他所说的话都是以切身经验为根据。听者受到极大的感动。据传记,他传福音至腓尼基地,最后被钉在希纳波立石柱上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