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尼哥底母

根据经文:约3:1-15;7:50-52;19:39-40

    金句:“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

    (一)严严守律法(约3:1)

    尼哥底母的名字是“民众间之得胜者”之意,足见他的为人是很得人称赞的。约翰提到他时第一个称呼就是法利赛人,说明他对律法是遵守得很严格的。法利赛派是在新旧约过度时期中形成的一个教派,为了保护犹太人遵守的律法规条不受外邦及希腊文化渗透影响,许多犹太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遵行律法上严格得惊人,且对古人的遗传也毫不放松。这些人自称圣洁,与别人有“分别”,于是就得了一个“法利赛”——即“分别”的称号,尼哥底母更是法利赛人中位高权重,极有威信的一位,他是议会中的议员。在众人心目中,他在信仰上是无可指责的,得救更是绝对不成问题。

    (二)事事皆自满(约3:2)

    尼哥底母本人也素来以善行自豪,他对圣殿经费的慷慨捐助是深得大家尊重的。加上他是正统的以色列人,天国是准定有分了。尼哥底母听过施洗约翰讲论悔改受洗的道,但他没有被这信息感动,他以为自己没有罪,所以不需要悔改。他之所以要来找耶稣,目的并不是向他求教生命之道,乃是想要与这位新教师讨论一番,因为这位平凡的拿撒勒人口中所出的教训,有许多新奇的、他从未听过的真理。加上尼哥底母对犹太人的灵性冷淡的景况是很痛心的,听施洗约翰说过那用圣灵施洗的一位若来到,必能复兴百姓的灵性,所以想找耶稣谈谈。白天来找耶稣,怕有失自己的身份,夜间来,可避人眼目,免遭人的议论。

    他很聪明,他也很老练,而且修养也不错。一见到耶稣,便以称赞作为见面礼:“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他只认为耶稣来是为了行神迹,传教训,作拉比,复兴当今冷漠的灵性。

    (三)人人需重生(约3:3-8)

    虽然尼哥底母对主的真身份和使命没有认识,但救主知道尼哥底母有一颗寻求真理的心。他知道尼哥底母所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乃是上头来的新生命。便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若没有这种属灵的更新变化,天国连看都无法看,尼哥底母听了大吃一惊,这里没有第三者,耶稣的话必是指着他说的,如果像他这样严守律法、德高望重的人还不配看一看上帝的天国,那么还有谁能得救呢?法利赛人的骄傲和寻求真理的诚意在他心中激烈斗争,他终于制止不住感情,用讽刺的口吻来反问重生的意思:“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其实他并不是不知道,而是一种故意。但救主用更坚定的口气将真理打入尼哥底母的心。真理之光终于射进这位官长的心,圣灵感动了他,终于使他相信,这位与他说话的乃是施洗约翰所预言的那一位,他对自己有了认识,感觉到生命的需要。

    主的心真是何其广大,他并没有因法利赛人的骄傲而失去爱和耐心,当人不理喻他所赠与的最好礼物时,还要那么真诚地恳劝对方。我们更看明主的工作都是以生命为重心,他认明这是人类最大的需要。主在雅各井旁对撒玛利亚妇人所说的话也是以此为目的,要将人带进永生里。

    救主对尼哥底母谈重生,揭示了真宗教的本质。如果我们和税吏、娼妓比较,就会自命不凡,认为那些人需要悔改。我们与尼哥底母比较,却自命不如,他的宗教生活及行为远远超过我们。但救主却说连尼哥底母这样的人只有重生了才能进上帝的国。可见,人想靠自己的功德遵守律法,乃是在尝试一件不可能的事。一个人单单守正规的宗教,只有敬虔的外貌,是不可靠的。基督徒的人生,不是旧生活的修理或改良,乃是本质的变化。自我和罪必须置之死地,随之而来的乃是全新的生活。这种变化,惟有借着圣灵的运行,才能成功。人心的泉源,必须先行净化,然后所发出来的才是清洁。“重生”在希腊文中有三个不同的意思。(1)根本性地从头再来;(2)再次,即第二次;(3)从上面来,即从上帝来。我们的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的旧性中承受的,属亚当的生命。第二次的生命是从基督来的,是新生命。只有本性改变了才能进天国。

    (四)时时看耶稣(约3:9-15)

    尼哥底母求主指教重生的方法,因为他在基督面前已觉得自己的心是污秽的,生活是邪恶的,若脱去“正人君子的外衣”,里面是“藏垢纳污”的人生,他渴望自己的心中能有这种改变。所以问道:“怎么有这事呢?”救主很明白的告诉他重生的方法:“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尼哥底母也像许多人一样,平时虽然读圣经,却不明白圣经中所讲论有关救恩的一切真理,知识固然需要,有时也显得很重要,但知识不是救赎。读圣经是要了解上帝救赎人类的旨意和方法,寻到上帝所启示的救主。经主耶稣一指点,尼哥底母马上从举蛇的事上领会了救主的使命。过去,以色列民在旷野漂流时,悖逆的人因道路难行而向上帝发怨言,于是有极毒的火蛇进入他们营中,被咬的人很快就中毒死亡。上帝吩咐摩西制造一条铜蛇高高挂在营外竿子上;谁出到营外仰望这条铜蛇,毒就消退,病就痊愈。原来主耶稣要“成为罪身的形状”,除了仰望上帝的独生子以外,自己不能作什么,必须仰望,才能得生。十字架所发的光,显明了上帝的爱,他的爱来吸引我们来就他。如果我们不反抗这种吸引,自然就会被引到十字架下,悔改我们那钉死救主的罪。于是因着信,上帝的灵就在我们的心中产生新生命。由于新生命的来到,我们的本性起了质的变化。内心的源头洁净了,所以我们的思想、愿望,便会顺从基督的旨意,心灵按着大能者的形像而重造,于是上帝的律法就写在我们的心版上,能像基督一样,乐意照上帝的旨意行。

    (五)暗暗作门徒(约7:50-52)

    尼哥底母将救主的话藏在心中达三年之久,他虽然还没有立时公开承认基督,但从此以后,他留心着救主的一举一动,细细揣摩他的教训。祭司们好多次图谋杀害救主,密探们时刻寻找把柄欲置主于死地。在主耶稣每次上耶路撒冷过节时,便是他们认为的最好机会。这一次,他们下了决心,派差役去捉拿耶稣,谁知差役中也有人受了主的感化,官长和法利赛人大怒如狂,他们口不择言,怒骂并诅咒这些人。尼哥底母说:“不先听别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他不顾自己的地位大胆仗义执言,利用自己职务上的影响,打消了他们的计谋,救主也知道自己的种子撒在什么样的土地里,尼哥底母不像那些吃饼得饱的人,得利益时把拥护的口号呼得最响,遭羞辱时将否认的拳头举得最高。他目前虽然还暗暗地作门徒,到了有一天——铜蛇被举的时候,生命之种必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六)明明承认主(约19:39-40)

    各各他的牺牲,摇撼着尼哥底母的心,这位拿撒勒人向他预言的救赎成功了,髑髅地的光辉证明古代祭祀和律法所预指的已遇见实体,尼哥底母禁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在门徒离弃主的时刻,出来承认主的名。他不顾社会舆论的压力,不怕冒死之风险,带着香料敷主的身体。那位在晚上单独一人暗暗来见耶稣的人,这时竟为主缘故将名誉地位全然置之度外。他的良心在自责中痛苦,为什么不敢公开承认主呢,是出于自私的考虑。在完全舍己的十字架面前,显明内心的动机是何等污秽。这时候,他才发现什么叫天国。天国是舍己,舍己的天国正在眼前。他被吸引了,被征服了。尼哥底母悔恨自己没有及时为主献上爱的礼物,这时,主冰冷的嘴唇已闭,他的身体无法感受到温暖的抚摸,他为自己昔日的胆怯而深深认罪。在救主升天以后,门徒受逼迫分散,教会极度艰难之时,尼哥底母坦然无惧,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财富来维持教会的需要,这位一生谨慎的人,这时坚如磐石,不辜负救主的恩爱。主的爱是无比奇妙的,他有耐心,他又无比的坚定,尼哥底母经过主爱潜移默化,他那颗心虽然没有狂风骤雨般的大喜如狂的感觉,但却默然地深深扎根在基督的磐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