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青年的官

根据经文:太19:16-27;可10:17-27;路18:18-27

    金句:“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太19:17

    (一)想望永生

    这位青年的官长,家道丰富,名利双收,世上的生活无所忧虑。但一想到死的问题,不免心中充满恐惧。他没有把握,到底能不能得救。如果一旦没有准备好而离世,名誉、地位和财富将有何益处呢?所以他带着急切的心情来求救于耶稣,想望解决这人生的最大问题,其实也是每个人的重大问题。凡是夜深人静,凡遇亲朋离世,凡有疾病缠绵,凡见王冠落地,往往能勾起人们一缕苦思:什么东西才是永恒?人们倾注全部精力去争夺,不择手段去夺取,甚至碰得头破血流,直到赔上性命才换来的尊荣、财富到底有什么真价值呢?我的归宿在何方?转而,就想到永生的问题。

    圣经记载这位青年财主的官来向耶稣求救永生的问题,有其特殊的一面。他的年轻而不是暮年老者,但年青者终会老去,死亡定律无法违抗,所以要尽早考虑永生。他是财主而非穷途潦倒者,但财富不能换永生,终有一天要告别世界与财富分手,所以要积蓄另一样真财富——永生。他是官,是宗教领袖,有地位有权利而非布衣之辈,但权利地位无法使人获取永生,这是任何人无法无力夺取的,必须求耶稣赐予。一切人生的附件都不能在永生的事上增添丝毫份量,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机会平等的。

    (二)询问条件

    这青年的官见耶稣行路经过,便跑了过去,跪在救主面前问道:“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从青年官问题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信仰。他以为得救的条件是行许许多多的善事,立许多的功,这样就可以赚得永生。他现在已经有善行了,但不知道还有什么善事必须再行。因为他还没有十分的把握,所以今天来求教于耶稣,听他教导,看看还要行哪些事,使得救有把握。忽略内心的动机而去计较外表的行为,这就是犹太教的害人之处。这青年的官,虽然对自己的德行估计得很高,不觉得有什么缺点,但总觉得还不十分满意。

    耶稣首先纠正他的认识:“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主在此并非说自己不接受“良善”的称谓,主是告诉青年人,你既认为我是夫子,是一位让你懂得更多的教师,怎么可能是良善的?除非你能认识我是你的上帝。如果真能认识这位良善的主,以下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于是,救主很爽直地告诉他:“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诫命是犹太人极其熟悉的,青年官以为救主有什么新的诫命,便问道:“什么诫命?”当他听见耶稣将关于人与人之间本份的诫命念了以后,不禁松了一口气,马上回答道:“这一切我从小就遵守了。”可以看出,青年的官遵守诫命是一贯性的,从小就开始了,并且他不是守一条二条,都遵守了,是全面的,他的行为是律法师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的,所以能成为犹太人所尊敬的议会议员。如果以这么几条诫命来要求他,他认为是没有问题的。至此,有关永生的问题的讨论在“年轻”、“财富”、“地位”之外又出现了“行为”。自以为有“行为”的人,还要认真探寻永生大事。

    (三)还缺一件

    为了更稳妥一些,青年官再深入询问:“还缺少什么呢?”他满以为耶稣会告诉他:“没有了。”料不到耶稣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初看起来,这要求与诫命并无关系,好像是带着苛刻地性质。其实,这青年缺少的并不是行几条诫条,他所缺少的,是上帝的爱,而这爱是不可缺少的。当这青年的官很自信地说:这些诫命从小都已遵守了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这些行为都是外表的、条文的,而自己连诫命的本质是什么都不了解。一位精通律法的律法师有一次在回答主耶稣的问题时,把握住律法的总精神,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路10:27)。主耶稣在另一场合也如此肯定(见太22:37)。主耶稣的要求立时露出青年官生命中的弱点,他的神是财富,他崇拜这一“偶像”,实质上违犯了最大的诫命。一个没有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的人,怎能舍弃一切来跟主走呢?怎么能变卖所有去帮助穷苦的人呢?诫命的总纲就是爱。以色列人向上帝奉献“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利2:13)。救主说:“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可9::50)。都说明基督徒心中必须有爱,如果一个人没有基督的爱,正如约伯所说:“物淡而无盐,岂可吃么”?(伯6:6)总使人尝不出滋味,甚至会被人厌烦。他可能自以为守住几条诫命,就会引以为傲,自命圣洁,藐视别人。其实动机是自私的,行为往往捉襟见肘,不过是自欺欺人。上帝明白宣告:“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20:6)。守诫命者必须有爱上帝的心,因为上帝诫命的总归也就是爱,没有上帝的爱怎么能去爱上帝、爱人呢?

    (四)严重考验

    自以为义,并不是真正的义,人若凭自我感觉,以行为讨上帝喜悦,心中没有爱,虽看似表面上顺服上帝的诫命,但一旦涉及舍己和牺牲,马上就会退缩。十字架的道路就是舍己的显示,主耶稣虽然没有要求每位信徒都要变卖所有的,但他若须要我们放弃某一物件时,这些不至于成为走天路的拦阻,爱上帝能胜过其他万物,人生必定有类似的试验,同样基督给青年官一个试验,叫他在天上的财宝和地上的尊贵之间任择其一。地位和财产,对这位青年官的品格有很大的恶影响。长此下去,他必爱名利过于爱上帝。如果他肯顺服救主的话,必可得作上帝儿子的权利。同时,主耶稣也纠正青年的官及犹太人和当今不少人心中的错误观念,以为本身的善行可以换取永生,主耶稣叫我们看出律法的崇高标准,使我们看到人若没有恩典的临及,是无力满足律法的要求的,从信心而来的行为才被上帝看中,因为其根源出于上帝。

    这个试验太大了,对于今日的基督徒也是太大了。我们有时会求主帮助我们实现世俗的野心,以为有了钱财可以更清心地侍奉主,可以更多地来帮助人。谁知世俗的成功如同网罗,使陷进去的人无法脱身,越缠越深,结果,渺茫的世事耗尽年华和精力,越来越离开上帝。世上的怪事之一就是:人会为赚的钱财而高兴,却不会为失去生命而痛心。救主对青年官的呼召实在是出于真诚的爱,为了挽救他的生命不致沉溺死亡。

    (五)计算代价

    经上记载:“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就爱他”这三个字,说明主的心何其恳切。主看到青年人的危险,看到他的挣扎,想尽力救他,所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青年官认真地计算一下代价,如果要得永生,他必须决定放弃财富、地位,跟从这贫穷的拿撒勒人作门徒。两全其美的办法是没有了,天上的财宝和地上的利益无法兼顾。他想得永生,却不肯牺牲,永生的代价似乎太高了。青年的官在这道简单的数学试题上弄错了答案,他终于把世界看成比永生重要的东西,不愿顺服主的话语了。

    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也不合理,于是就认为“变卖”二字一定另有含义,如把“罪”、“骄傲”、“自私”、“恨心”卖掉等等。如果真是这样,青年官就不会忧愁走了;如果真是这样,青年官在以后审判台前会申辩,说主耶稣没有把话讲明白。

    (六)转离永生

    “他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在他看来,救主远不如他在人间的名誉或产业。他说自己已经遵守上帝的律法,这乃是自欺欺人之谈。他的行动已表明财富是他的偶像。他既爱世界为第一,就不可能遵守上帝的诫命。他爱上帝的恩赐胜过爱赐恩赐的主,从此以后,这世界便永远作他的神了。

    我们并不需要公开表示不信才算是否认主,只要有某件东西,如金钱、宴乐、野心,在我们心中所占的位置和兴趣比耶稣高,都是偶像,如果交不出来,终久会使我们灭亡。

    并不是只有财主才会被钱财勒住,穷人也照样会被钱财迷惑。上帝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当明白我们不过是这一切的管家。如使用得当,不被这一切勒住,能发挥爱人的效能,才是好管家。固然,人凭自己无力顺命,但在人所不能得事,在上帝凡事都能,这就是恩典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