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 七十个七次

根据经文:太18:21-35

    金句:“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

    (一)欠债(太18:21-25)

    犹太人的教师将饶恕人的次数限于三次。彼得照着他自己对基督教训的理解,认为可以把限度放宽为七次,因为这个数目表示完全。彼得以为主一定会对他的认识表示赞赏,但救主却教训我们应该是不厌烦地饶恕:“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主耶稣讲七十个七次并非一个限定的数目,而是一个无限数的表示。

    罪性在人的心志意念中毒化和控制一切,仇恨报复是罪性的凶恶之举。该隐杀亚伯是嫉妒和仇恨所结成的果子,但上帝不愿意看到人间怨怨相报,无休止的流血,便给该隐立了一个记号,免得人杀他,并告诉后人,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创4:15)。这不是保护杀人犯,这是对该隐最大的惩罚,也是对后人最严历的警告,这个杀人犯身上的记号必是人人能看得懂的罪行记录,该隐所到之处,便让人看见他的人生是如何受到上帝的厌弃,上帝不希望地上有更多的杀人犯。

    该隐的第五代孙拉麦破坏了一夫一妻制,娶了两个妻子,后代中出了一些有成就的人,他骄傲狂妄,留下一首《报复歌》对着两个妻子发:“亚大,洗拉,听我的声音,拉麦的妻子细听我的话语: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创4:23-24)。这声音深刻暴露了人类狂妄自大,仇恨报复的本性。这也是人间凶杀战乱的原因。

    耶稣基督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的问题,那就是宽恕,不是七十七次的报复,而是七十个七次的宽恕。以爱消恨是基督永恒精神。

    主耶稣以彼得的发问为话题,讲了以下比喻,说明了饶恕精神的必要:“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帐。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其实就算把妻子、儿女连同他自己都卖为奴隶,也不能偿还这一大笔债务。很明显,这仆人正是代表我们这些罪人,我们从肉身父母所承受软弱不堪的本性和自身所犯的罪,是一笔庞大的债务,任何方法也不能还清欠上帝的债,只有等待判决。

    (二)免债(太18:26-27)

    这仆人恐惶地伏在王面前,请求宽容和延期偿还。他说了一句很可笑的求恩的话:“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他并没有体会到自己的贫弱可怜,这一大笔债务是永远还不清的,他妄想有一天能解脱自己。同样,现今仍有许多人想把今日还不清的债放到明天、明年、下半辈、人生的最后几天。今年犯了罪,明年一定立志要作好,将旧债还清更立新功,他们想在自以为义的生活中建立自己,其实一生一世也没办法作到。凡是自己经营人生的都必负债,越经营越亏损,从活泼天真的儿童,到风华正茂的少年,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谁不想把握人生,但到了最后,发现在道德上的债是越负越多。

    主人并不期望这仆人有一天会还清所欠的债,他也知道这是一句幼稚无知的空话。“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主耶稣深知我们的景况,我们违背律法已被定罪,我们无力自救。主来到世界,舍了自己的性命,以义的代替不义的,献上生命,流出宝血,带来我们白白的赦免。因为他“动了慈心”。主的慈爱带来全人类的希望。

    (三)讨债(太18:28)

    这个获得赦免饶恕的仆人从王面前出来,恰好遇见一个同作仆人的,这人欠他仅十两银子,一个很小的数目。但这个被王免了一千万两的人,却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态度来对待同伴。“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

    如果我们少在基督里的追求,我们常会表现类似的精神。虽然我们得罪上帝的地方很多,但却斤斤计较弟兄对我们的得罪,严责别人的过错。

    犯罪的女人被那些居心险恶的法利赛人带到主面前,他们要耶稣亲自表态如何处置她,他们认为这个女人是该死的,凭着这件事便可用石头砸死她。此情此景,岂不经常重复出现在我们中间。其实许多所谓的“债”并不是欠我们的,我们也会忿忿不平,掐住别人的喉咙,欲置人于死地。主耶稣在地上画字,后来对众人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8-11)。人真健忘,我们原来都是罪人,为何偏偏对别人这么严酷呢?

    (四)逼债(太18:29-30)

    欠债的人也像他求王宽容时所说一样的话:“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

    如果我们对待得罪我们的弟兄,像这个仆人对待他的同伴一样,不肯饶恕,并一定想追回所欠的债,这样,救主也必不饶恕我们的过犯,我们都是欠主大笔债务的人。如果我们没有在赦免中与弟兄和睦相处,也没有让基督的爱来征服我们的心灵,这种信仰就毫无实际的价值,因为不能在我们身上实验出救恩的科学。主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你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救主把真理原则更提高一步,每当我们在祭坛上献祭——祷告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主的赦免。如果以冷酷无情的态度对待亏欠我们的人,这不是基督的精神,而是撒旦的精神。天国的生活原则是“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亚伯拉罕对待罗得,大卫对待扫罗,约瑟对待他的哥哥们,表明了这种属天的精神。个人怨隙他们都不计较,为真理而生活是人生的伟大宗旨,如果为个人而生活,我们的情绪必因别人的精神而转变。对那些奉承我们,称赞我们的人,我们的心情感到畅快;但对那些得罪我们的人,我们便怀恨在心。我们千万记住:只有一个从来不曾犯过错的人,才有资格说我从来不赦免人。其实,我们常常有错,也常常希望别人能饶恕我们。在饶恕中有喜乐,在饶恕中使生命平安,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基督进来才能消灭自我。

    (五)罪债(太18:31-33)

    “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悯你的同伴,像我怜悯你吗?”在我们身旁的天使上去下来见天父的面,当他们见到一位信徒,以爱心战胜仇恨时,他们不胜欣喜,高唱哈利路亚!将荣耀归给主。天使们将这些得胜的事实都向主汇报,以诚实无误的笔记录在天上的册子上。但是,当天使们见到一位信徒,以仇恨冷酷的精神来对待弟兄,对自己的人生冒然从事时,天使们极为忧伤,深觉惋惜,也将这事向主汇报,作下记录。王闻言后召了这个人,向他陈明罪案,实际上,王要他实行的本分并不难,王对他的广大赦免和饶恕同伴的理由。他没有记住王的这个恩,他所得的赦免,是一千万两,而别人欠他的只有十两。定他有罪,就在于他领受主广大的恩慈之后,仍生活在自私冷酷的景况中,误表了主的品格,知而不行,罪更重了。

    (六)还债(太18:34-35)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对于这等人,只能处以刑罚来追讨他的罪债。

    上帝的整个救赎计划可分为对罪人的拯救和对罪恶的惩治两部分,也即是慈爱和公义的两种表现。慈爱的顶峰是十字架的牺牲,他带来的饶恕是包括了全人类:“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24)!如果这赦免之爱不能为他们带来内心世界的震动和圣化,仍藐视他的恩典,并在人生终点结算时记下了许多冷酷刻薄的罪状。那时,上帝要以公义的惩罚来对待罪恶,他把这徒受他洪恩,浪费恩赐,羞辱主圣名的信徒,与罪恶的创始者撒旦,一起在火中焚烧。是求主今日免债或是将来受刑还债,这是今生的两种选择。

    “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主耶稣用这句话作比喻的总结,因为我们需要上帝的饶恕,也需要别人的饶恕,为何不饶恕别人呢?如果不实行这一真理,上帝的饶恕也不会临到。主祷文中有祷词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主教导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这两种都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