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迦 勒

根据经文:民13-14章,书14章

    金句:“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前1:9

    一、有属天的见识(民13:,14:1-10)

    以色列人出离埃及后约一年多,他们离开西乃旷野,经十一天时间抵达迦南边界加低斯。摩西按上帝的吩咐从以色列各支派挑选十二族长任探子去窥探迦南地,给他们具体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看看迦南地所住的居民是强是弱,二是观察了解一下迦南地的本身是肥沃或是贫瘠,防御工事如何。目的是希望他们带回的消息使会众信心受到鼓励,为进迦南做具体的准备。他们从南到北花了四十天时间窥探了全地回来。当百姓听到他们述说美地的情景,并看到扛回来以实各谷的一串大葡萄,心情异常激动。但那十个探子把迦南地的亚衲居民视为不能取胜的强敌,把他们的城邑描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百姓听了信心全消,哀哭灰心。这十个探子本不是普通百姓,他们任族长之职,曾目睹上帝使红海分开的神迹,亲见云柱火柱的引导,他们多与摩西有亲近的机会,在山上曾四十昼夜与上帝同在过。但是历史只能说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在这极有影响的关键时刻,他们却报了恶信,消化了众人的心。他们加油添醋渲染恐怖的情景:“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其实他们在初见亚衲“伟人”时,已被他们的身材高大所吓倒。他们因缺少信心在福地的边界坠入疑惑的深渊,永不再起来。意料不到,这几句话竞令全会众整夜号啕大哭,他们似乎感到马上死难临头,大声吵闹,甚至要回埃及,会众一片混乱。

    迦勒在这不信的恶潮泛滥之际,以坚强的信心,镇定的语气来安抚当时的百姓。明白指出:1、立刻上去,足能胜得(民13:30)。2、不可背叛上帝,不要怕那地的居民(民14:29)。3、上帝与我们同在,他们是我们的食物。迦勒深信摆在面前的这些困难是上帝给他们预备的食物,吃了它能丰富我们的生命,凭信心打的每一次胜仗,都能增加我们的力量。

    二、乃蒙福的余数(民14:10-30)

    迦勒和约书亚的话根本没有打动会众的心,他们视这二人为败类,破坏了回埃及的计划,便气忿忿地想用石头把他们打死,若非上帝荣光显现,他们早已蒙难。这时不信和悲哀如同瘟疫传染了众以色列人。上帝准备用瘟疫来击杀这些顽梗的百姓,经约书亚的代求,天父赦免了他们。但因他们的不信,以色列中,凡二十岁以上的男丁都不能进迦南地。他们将要在旷野飘流的四十年中死得一个不剩。只有迦勒和约书亚乃蒙福的余数,蒙准与新生的一代进入迦南。保罗在《罗马书》中以历史为证确立了“余数说”这一真理:因信称义的人相对于灭亡的人都是剩余的数目(罗11章)。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时代,永远有背逆上帝的人,而上帝也永远有一批蒙保守的子民为他作见证,虽然他们相对来说是余数,却是属灵的余民。上帝其余的儿女,在末世代也是余民。他们能以在玻璃海上唱新歌跟从主,并不在乎他们在人生的旷野中走了多久时间,看了多少神迹,明白多少知识,资格学历如何,地位怎样,知识若干;乃是因他们是“守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启12:17)。他们已披戴基督的义袍,得胜罪恶的权势。(启7:9)

    三、存专一的心志(民14:24)

    迦勒并不是由特殊物质构成的人,他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体。但是他每天将自己的心重新献给上帝,所以上帝看中他这一颗心——另有一个心志,专一跟从主。当困难压迫来临时,他不说消极灰心的话;环境恶劣,潮流险恶,他的信心不软弱,穿过乌云仰望基督。因为基督是他所拥有的力量,带给他光明和能力,带给他不为环境所转移的决心和原则、百折不挠的勇气。迦勒这一名字是有才能的、全心的、勇敢、猛烈的意思。他一生中,是全心跟从基督的。众人发怨言,他用口来赞美主;众人看到的是道路的困难、危险,他看到的却是上帝的大能、在云柱火柱中的基督。正是他所仰望的基督引他进入迦南。基督徒若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无定向无专心必成风吹动的芦苇,被主所弃。

    四、有不衰的信心(书14:11)

    从探地到进入迦南分地,时间过了四十五年。这四十五年是一个漫长的年日,在“乏味”的飘流生活中,以色列人又犯了许多罪。经过几年战争,安定的局面来到了。迦勒这时已是一位85岁的老年人了。但他的信心像黄金一样不褪色;他的勇敢仍似当年,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不吃老本,没有在过去的成就中满足而沉睡。每日,对他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日重新从主得力。每日还有新的工作、新的奋斗、新的争战。所以他年纪越大,信心越增。这对灵性陈腐的基督徒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当苏醒过来,每天充满活力行天路。

    五、显伟大的品格(书14:12)

    作为剩余元老之一的迦勒,当他来到约书亚面前时,有一番生命的自白。这两位幸存的旷野历史见证人,用信心谱写了一首动人的美歌。迦勒回忆昔日窥地的情景,感谢上帝保守他没有与那些报恶信的人一样仆跌,他深怀激动之情说:“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期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迦勒有一种生命不息,奔腾不止的精神。他本来有条件可以优先选择最好的产业,但他并没有为自己求一块肥美的平原,或不需再经战争夺取就可安然居住的城邑。他偏拣选了希伯仑山地,其中还住着那曾吓破十个探子胆子的亚衲巨人。他毫无居功自傲,利已肥私之念,亦无胆怯惧怕之心。他已被基督之爱充满了,所以拣选最困难的地方,毫无怨言地去奋力争战。至此,也显明四十五年前,他那安抚发怨言之群众的话,不是口头的信心,不是耸人听闻的豪言状语,而是生命的真言。信心是通过实践显明的,当其他探子在亚衲人面前胆颤心惊时,迦勒认为这些“伟人”是我们的食物。今天,他要实践昔日的愿望,证明信心的伟大功效。请看,当他要面对面与亚衲人交战时,他还是勇敢地宣称:“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他也真的胜利了,忠义的探子方能吃到以实各的葡萄。

    六、得应许的产业(书14:13-15,15:13-19)

    这种无畏的信心和无私的爱心,深深感动了约书亚。他伸手为迦勒祝福;迦勒立刻着手准备行动,由于他那勇敢精神的感召,众人努力向前,很快就将亚衲的族长赶走。迦勒亲自出马,攻下坚固的希伯仑城,这座城有先祖亚伯拉罕和撒拉葬身之处的麦比拉洞。迦勒攻占希伯仑后,继续向南扩展地界,他发现基列西弗的重要性,愿意将女儿嫁给攻下此城的勇武青年,结果俄陀聂取得成功,攻下此城并娶了迦勒的女儿押撒为妻。这位俄陀聂在约书亚死后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士师。经过一番激战,迦勒和以色列众支派终于承受了应许之地的产业。而约书亚也在大家都分到产业后,最后一个分到以法莲山地中的一座小城亭拿西拉(参见书19:49-50)。圣经再次论到迦勒:“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书14:14)。今天,想望得天上产业的基督徒是千千万万,他们羡慕新城耶路撒冷美景,但是其中大多数人不是被沿途上的困难——亚衲人所吓倒,就是三心二意他跟从了主,缺少一个专一的心志。虽然想望,却无法进去,但愿我们能像迦勒一样,将“亚衲人”当作食物吃了,将他赶出去!专心跟从主,承受天上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