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路 得

根据经文:路得记全书

    金句:“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流传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彼前1:18-19

    一、抉择(得1:1-14)

    伯利恒城是富饶之地,其名为“粮仓”之意。士师秉政年间,因干旱而颗粒无收,以利米勒举家前往摩押地避难。摩押为小国,离伯利恒约六十公里,摩押人是罗得的后裔,和以色列民有血统渊源。律法摩押明文禁止以色列民和摩押人通婚,只因其信仰不一,道德宗教腐败,不许摩押人入会(申23:3)。以利米勒不久便死了,留下妻子拿俄米和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娶了摩押人女子为妻。路得是出身于这个拜偶像的国家——摩押地的一个女子,她嫁给拿俄米的儿子基连为妻,完全是出于对信仰上的好感。因为就世界而论,他们的家是避难暂居的贫苦家庭,并不能享受什么富贵和荣华,路得是为了寻求一种崇高的信仰而拣选了与基连的结合。但是,事情偏不顺利,苦难临到这个家,基连和他的哥哥又都相继离开世界,只剩下三个无力谋生的寡妇——婆婆和两个媳妇。

    拿俄米是个有信心的人,悔恨自己当初不应该来外邦之地避难,现在决意回去。大媳妇俄珥巴悔恨自己当初找错了对象,存心早点离开这个苦难的家庭,另寻出路,但口头上还是说一些动听的话。表明自己还是要跟从婆婆,舍不得离开。拿俄米确是出于真诚,怕年轻的俄珥巴因为自己耽误青春年华,一再地劝她回去。俄珥巴客套一番,与婆婆亲嘴而别转回摩押地去了。路得目送她而去,隐约见她重新进入幽暗的拜偶像之家。而路得却不后悔,也没有个人打算,她确知主是活的,不看自己的出身如何不配,也不看环境是如何恶劣,决意更深地寻求认识上帝。她在考验关头并不拣选世界安逸的道路,却拣选侍奉主。

    我们的人生往往也面临许多的抉择关头,一些抉择不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而路得这次抉择是有关生死的抉择,拿俄米说俄珥巴已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足见俄珥巴以后的处境是冲入黑暗之中。

    二、跟随(得1:15-22)

    拿俄米将自己回国后的苦境摆在俩媳妇面前,但路得没有动摇。面前等着她的虽然是艰苦、贫穷、困苦。但她愿与婆婆共患难同甘苦。她所跟从所拣选的并非是今生的享受、荣华之世福,乃是一切福份的本源——真神。“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这是路得的拣选,“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这是路得的誓言。

    拿俄米见路得主意已定,便带上她回伯利恒。她俩的到来使全城的人都惊讶,大家不仅惊讶拿俄米的遭遇,更惊讶有这么一位明大义的媳妇。单从她俩的简朴衣衫,行程的劳顿,就足以感动人。全城人都谈论着路得的孝敬品德。

    一无所有的路得,将自己献上去照料一个已空无一物的老妇人,忍受跋涉之苦,来到异国他乡。上帝的国怎么不属于这一位能以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幸福的信徒呢?在上帝的手中,饥荒、贫苦、灾难都能用来完成他更美的旨意。进入天国的人,是不靠地位、血统和财富的,而是凭着对上帝的忠诚,对人的无私。路得的经历让人看见黑夜深沉的士师时代中一颗明亮的星光。一个平凡的路得正在以她的爱心发出耀眼的光辉。

    三、厚遇(得2:1-23)

    上帝对穷人的眷顾在法律上形成一套制度:收割麦子不可割尽田的四角(利19:9),不可拾回掉在地上的(利23:22),也不可取回忘记的田间的禾捆(申24:19)。拿俄米回来正是割麦子的季节,她生存在指望也正在此。路得主动提出拾麦穗来维持生活,恰巧来到近亲波阿斯的田里。波阿斯是大富户,为人善良可亲,大有爱心。他到田间得知路得在拾麦穗,便对她关怀备至,怜悯同情。路得伏地叩谢,说了一句很值得我们蒙恩之人深思的话:“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波阿斯以动人的语气为路得祝福,显明他的爱心的广大。波阿斯又留她吃饭,嘱咐仆人要善意待她。并吩咐路得今后不要到别人田间去拾。

    波阿斯的田间,是路得与波阿斯相遇、相识直到以后相爱相属的“发源地”。波阿斯从伯利恒众人口中的称赞已听到路得的名字,今日从仆人介绍路得拾麦穗时的殷勤和耐劳,更增一分爱慕,这么贤惠的人怎能不得波阿斯的喜爱呢?波阿斯深受感动,主动关怀爱护这位外邦女子,使她享受爱的眷顾。

    基督屈尊降卑,俯就卑微,凡遇见他的,都能从他那里得同情、得怜恤、蒙恩惠。他随时举起手来,为我们这些不相配的人祝福,路得遇见波阿斯是她人生中的转机。罪人遇见基督也是决定性的时刻——从忧愁走向喜乐,从贫穷走向富足。

    四、请求(得3:1-18)

    以色列的律法规定,假如一个人死了,没有留下孩子,他的兄弟当娶他的寡妇,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应继承那已死兄弟的产业,免的他的名字从以色列中被除掉(申25:5-10)。这人若没有兄弟,至近亲属要尽这个本份。波阿斯正是拿俄米丈夫的近亲。拿俄米要路得寻找一个安身之处,便提议路得今晚向波阿斯提出请求。收大麦季节,公用的禾场十分繁忙,轮候的人往往要在禾场上宿夜,拿俄米已打听好,波阿斯今晚在禾场上过夜,便吩咐路得抓住机会。路得照着行了,便趁波阿斯睡熟了躺在他的脚下(这在当时风俗是表示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波阿斯夜间惊醒过来,路得连忙提出请求:“我是你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这句含蓄的习惯用语是表示愿意嫁给波阿斯。波阿斯答应了她的请求,并称赞她成为贤德的女子,不跟从摩押地的青年人,愿意到陌生地来寻求以色列的上帝。“愿你蒙耶和华赐福,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波阿斯表示先去问另一个更近的亲属后再作决定。

    五、得赎(得4:1-12)

    那比波阿斯更近的近亲出于利己的考虑,觉得若生下第一个儿子不属自己,代价太大。他只想得财产而不肯要路得,不愿赎这份财产,便在城门口众长老面前脱鞋表示放弃这权利。波阿斯就当众宣布决定赎以利米勒家的产业,并娶路得为妻。众长老受波阿斯的爱心感动,为他祝福。“愿耶和华使进你家的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利亚二人一样。又愿你在以法他得享通,在伯利恒得名声,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的法勒斯的家一般。”上帝的福确实临到这家。波阿斯破格娶赎路得,预表基督降卑拯救罪人。律法不能将我们从罪中救出来,惟有充满爱心的主做成救赎之工,免去我们极大的死亡。波阿斯不断恩待活人死人(见得2:20),基督也不断恩待我们。

    六、蒙福(得4:13-32)

    路得怀孕生下一个儿子,伯利恒的众妇女们前来向拿俄米道贺时仍不忘记路得的贤德:“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拿俄米为孩子起名俄备得,他是大卫的祖父。路得,这一外邦女子蒙恩得以列入圣先祖的家谱之中。

    路得记的故事犹如闪烁在黑暗夜空的一颗明星,又如点缀在士师和列王衣上的一粒珍珠,特选的以色列民在士师列王期间充满了背道德历史记录——犯罪离奇上帝。而路得这一异邦女子,却因她对神的忠贞,成为神的儿女,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圣经既然预先看明,上帝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的福。’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的福。”(见加3:8-9)

    路得这名字含有“没有”、“友善”的意思。她的人生是美丽的,她的经历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从摩押地到伯利恒的路程成了她从灭亡走向得救的路程,其中充满了神的慈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