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文:《以斯帖记》
金句:“弟兄胜过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12:11
一、环境艰难(斯2:5-6)
由于尼布甲尼撒三次攻击犹大,使许多犹太人被掳散居巴比伦各地。到了伯沙撒作巴比伦王时,玛代大军攻占了巴比伦城,伯沙撒被杀,巴比伦便灭亡了。犹大百姓便在玛代波斯的统治下过生活。《以斯帖记》所记就是散居在玛代波斯127个省中犹太人的一次特殊事件。
犹太人末底是千千万万流亡者中的一个,他和以斯帖都是便雅悯支派扫罗的后代,他自从被掳到异邦之后,居住在京城书珊(书珊是波斯王的冬宫,在巴比伦东300公里)。犹太人是被藐视的,他们没有地位,做一些仆人所作的工作。为了信仰,犹太人更是受着岐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不少人已放弃信仰,或者是有名无实的信仰,与世俗同化。但有一部分人仍在艰难的日子中坚持信心的生活,末底改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上帝所重用的人必有其艰难的磨炼,信心在磨炼中显出伟大的功效。
茫茫人海中,有上帝的真子民在过着分别为圣的生活,他们人数虽少,上帝却视他们胜似珍宝。耶稣说:“天国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太12:45,46)。教会似珠子,有信心的义人似珠子,主为之付上一切为代价,也为之欣喜。
二、忠心尽职(斯2:21)
末底改的职业是在王宫门口做一名看门人,守卫王宫安全。末底改在这卑微的工作上仍是忠心尽力,他认真负责地做好一切。以斯帖立为王后以后,后宫的充实工作还未完成,便有第二次民间招聚处女的工作,可能因宫廷事务繁忙,国政松懈,守门的太监中有两人密谋刺杀国王,末底改发现,便投告以斯帖,以斯帖转告王,查有此事,迅速采取措施,使叛逆得以平息。末底改立了一次大功,这件事被真实地记录在历史上,然而王竟没有给以任何报答,忘记了。末底改虽然贫寒,内心却很高贵,并不以此事不平生气,仍默默无声地继续工作,如同一只柔驯的绵羊。当一个人的善举被人遗忘时仍能忠心到底,真显其生命的可贵本色。
三、信仰坚贞(斯3:1-5)
但是,这只温柔的绵羊有一天突然成为一只刚强的狮子。人冷落他藐视他、地位卑贱、生活贫寒、都无关紧要。但当考验他信仰的袭击临到他时,末底改丝毫不退缩让步。亚哈随鲁王抬举亚甲人哈曼为宰相,哈曼是一个极其傲慢的人,他怂恿王下命令在朝门口的一切臣仆在他出入的时候都要跪下敬拜,末底改是上帝的子民,顺从上帝的诫命,不可向人跪拜。每次哈曼出入宫廷,全体臣仆下跪时,独见末底改一动不动的坐着,两眼注视高天,似乎根本不把哈曼放在眼里。同事们深知末底改的举动必将激起哈曼的无情报复,他们为了末底改的安全,好心好意地劝末底改。天天劝,常常劝,但末底改还是不改变自己坚贞,他坦率地向同事们表白自己是犹太人,不能违背上帝的诫命,就是遭遇任何苦难,也不能拿原则作交易,换取暂时的安逸。
末底改不跪拜哈曼的原因,犹大历史学家约瑟弗认为末底改是拒绝向哈曼表示属于上帝的敬意,也即不愿犯上帝的诫命。另有观点认为,哈曼是与以色列民为仇的亚玛力人的后裔,所以末底改不愿跪拜。就《以斯帖记》所记载的史实,上帝要向我们彰显的旨意和传达的信息,应该是对上帝的忠贞为人生不移的原则。
四、考验严峻(斯:6-15)
亚玛力人世代与以色列民为仇。在旷野中,亚玛力人曾疯狂地拦阻以色列的大军,结果在利非订地被击败,当时上帝就对摩西说过:“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见出17:8-16)。到扫罗为王时,亚玛力王亚甲被扫罗擒获,死在先知撒母耳刀下(见撒上15:32-33)。自然,当哈曼听到消息,知道末底改是犹太人时,便定意用手中的权柄来杀灭所有的犹大人。哈曼到王面前控告犹大人守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容留他们与王无益;如下令除灭他们的,自己愿意献上一万他连得银子纳入王库(据说每年王从犹大人身上所捐的赋税为一万他连得银子。哈曼愿意补上这份亏空,另一说法认为哈曼答应的这笔数额是当时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二,对王友诱惑力,哈曼计划从没收被杀之犹大人的财产来凑集)。王允准了哈曼所求的,摘下戒指交给哈曼(戒指为王的印鉴)哈曼立即奉王的名传旨,写好命令,由马卒快马加鞭紧急分送127个省张贴,定12月13日将犹大人男女老幼一日除灭净尽。顿时,全国乌云滚滚,上帝的子民面临着一场空前的逼迫和灾难。哈曼却与王坐下饮酒快乐。
撒但对上帝子民的逼迫在各个世代都有发生,只要地上的教会忠心为主作见证,不随从撒但的诱惑,撒但便千方百计力图铲除。历世历代,上帝总与他自己的百姓同在,以大能的膀臂来施行拯救。
埃及法老逼迫杀害追赶以色列民,力图灭绝上帝的百姓;亚哈和耶洗别充当撒但的工具,屠杀上帝的百姓和先知,想在全国推行偶像崇拜。那在以斯帖时代发生的,临到上帝子民的苦难和逼迫,决不只限于那个时代,启示录的作者写道:“龙的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那时龙就站在海边的沙上”(启12:17)。撒旦希望教会保持不冷不热的状态,有名无实,随波逐流的空洞信仰正是撒旦最放心的。哈曼如果遇见的不是末底改,如果末底改不是一位忠于真理原则的信徒,这一切就不会发生。撒但与之争战的是一批生活有见证,信仰有见证的“其余儿女”。
五、信心无畏(斯4:1-3,13-17)
乌云上面是太阳,基督永与教会同在。哈曼企图除灭犹大民族的恶计,在书珊城和全国引起震动,末底改在坚持信仰的抗争中,早就预料到这个恶人会肆意报复,他也早有应对这场变故的方法,可以说是“成竹在胸”。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都悲哀哭号,身披麻衣躺在灰中。末底改祷告禁食并开始行动,首先他将情况详细通报以斯帖,指示她去见王,向王求恳。但以斯帖考虑到近日王对她态度的冷淡,怕行动失败,不敢冒然行事。末底改深信,以斯帖为王后是上帝为今日的机会而预备的,他更深信,就算以斯帖不敢出面求恳,上帝还有别的办法使犹大民族绝处逢生。以斯帖受到末底改的鼓励,便采取智慧而勇敢的行动。
正当哈曼为自己的毒计成功而得意时,上帝的手引导了关键时刻的一幕:记载末底改立功的历史被王看到为了弥补忘恩的亏欠,王高举末底改,厚赏了他。形势倾刻逆转,以斯帖在第三次的宴席上及时揭露了哈曼的卑鄙无耻,终于将哈曼挂在木架上,处以死刑。这一件历史事实记在经上,做为历代圣徒的鼓励,掌握祷告的武器,依靠主的宝血来胜过仇敌。就灵意来说,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哈曼在与基督争荣,这就是旧人的骄傲,爱虚荣,喜听奉承的话,自高自大。它的存在,是不平安的根源,为了生命的平安我们就要将“哈曼”治死,把“骄傲”挂上去,必须让旧人与主同钉十字架。
六、胜利辉煌(斯7:10.8:9-10)
哈曼被处死了,但王下的成命是无法收回的,12月13日,还会有人起来除灭犹太人,解决的办法是王另颁诏书允许犹太人自卫,于是末底改以王的谕旨下令,犹太人于12月13日聚集自卫。结果犹大人起来剿灭仇敌的性命,书珊城中杀死仇敌五百,其余地方七万五千,哈曼十个儿子也被处以死刑。12月14日、15定为普珥日,庆祝胜利表示向神感恩。这个本来充满恐惧、悲哀死亡的日子,因上帝的拯救,成了欢庆胜利的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