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文:创12:1-7
金句:“要寻求耶和华与他的能力,时常寻求他的面。”—诗105:4
一、永远之爱的引领
上帝的爱是永不疲倦的爱,他爱我们就坚持不放手,他奇妙的应许中有一句令人振奋不已的话:“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31:3)。上帝不愿意亚伯拉罕在哈兰停顿的日子中耗尽年华,他拉死后,上帝便再次呼召亚伯拉罕,要把他从那里带出来,完成在他身上所存的旨意。
我们奔走天路,并不是我们能坚持,也不是我们决心大、意志坚。法利赛人以为自己是最能坚持的人,其实他们是在人意上坚持、固执。根本不领会人性的软弱是与生俱来的,靠着自己绝对没有力量在真理上坚持。我们作一天基督徒似乎很容易,但一生都保持着作好基督徒可就不容易了。如果不是上帝坚持不放的爱引领我们,我们走一步两步就会扑跌失败。宇宙广大无边,上帝以何等能力将众星球都托住,并使其按着轨道运行。基督也照样以不变的爱心托住并维持我们,使我们按着神的旨意行走,不致失落。
创造是上帝大能的作为,维持宇宙运转更是上帝的作为,只有创造而无法维持,一切都不能保存。照样,基督救赎我们,又带领保守我们,使我们能在他的恩中成圣。如果没有主保守的能力,我们仍将一事无成。
二、真理人生的见证
亚伯拉罕立刻听从了主的呼召,再往前走。他兄弟拿鹤和拿鹤的家属,留恋家乡和偶像,不愿起行,所以除了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和在吾珥地亡故的哈兰的儿子罗得以外,其余的都是愿意与亚伯拉罕共甘苦的仆人。这一次,亚伯拉罕离开父家是永不再回来了,他要走一条新的路,过一种新的生活。蒙恩的机会对于他拉家中的所有人都是均等的,上帝将不同的道路摆在各人面前,将生、死、祸、福向各人陈明,选择权属于各人的,上帝绝对不勉强人。天国队伍中总是有人滞留不走,有人落伍,有人前行的。
他们进入迦南地,引起当地居民的注意,他们的生活、信仰、举动都与众不同。好奇的人便询问亚伯拉罕,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亚伯拉罕指着伯拉大河的方向告诉他们,是从大河那边过来的。于是“希伯来人”的称呼便传开了(“希伯来”即是从河那边过来的意思)。他就成了一位传福音的使者。
得救者也是一位工作者,受光者也是一位发光者,我们都是从河那边渡过来的人,我们不但在个人蒙恩的经历中享受喜乐,我们也要使他人领会我们的喜乐是来自基督的,向世界作出美好的见证。教会既然是一班蒙召的人组成的,也就会引起众人的注意,我们也能确切表明自己是从河那边过来的人。
三、信仰基督的生活
亚伯拉罕在迦南的第一个居留地是示剑,他在这里第三次听见上帝对他说话:“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拉罕也就在这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一座坛”。(创12:7)
“第一座坛”这一古老的方法,一直是圣徒与主保持交通的生命线。那摆在坛上的火焚祭以不朽的爱触动祈祷者的心灵,以无价之血的源流涤除人一生的罪垢。亚伯拉罕的生活向我们揭示一个伟大的真理;仰望基督是得救的根源,他不能凭自己活着,他必须将自己的心每次向主敞开,接受一份爱的感动。
“筑一座坛”不是宗教形式,也不应该成为形式,它是基督教最实质最中心的内容。各各他的牺牲,含有上帝爱的最大感动,凡感受这一伟大之爱冲击的心灵必能脱离罪的捆绑。
当我们默想基督时,我们就徘徊于爱的无边海岸的岸旁,其广大深邃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只有惊叹: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4:10)。这种爱像圣火一样,必能在每一位仰望基督的信徒心坛上燃烧起来,焚毁自我,点燃爱主的热情,彰显基督。
四、认识负罪的羔羊
示剑地的属灵含义是“肩”的意思,也有“分开”的意思。亚伯拉罕在迦南地有三个定居点,预表着属灵路程三个阶段。示剑地表示信徒进入基督里先有的经历,“筑一座坛”,建立祈祷的生活。并且认识基督的“肩”上有负荷的重量。他所担负的沉重罪担中含有我们害他致死的一份,使我们过一种与世人分别为圣的生活。
施洗约翰在约旦河旁为主耶稣作见证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这话又可译成“背负世人罪孽的”(约1:29)。主耶稣除去我们的罪孽,所用的方法是将我们的一切都背负到自己的身上。“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其结果是无罪的耶稣“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赛53:45)。“背负”是为了“除去”。“背负”是救恩的方法,“除去”是救恩的目的。耶稣基督为了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必须道成肉身,为罪人受刑罚钉十字架。他的受死不是为了给我们犯罪的自由,而是使我们因感受他的爱而能离弃罪恶,与罪恶分开。
什么时候,我们明白自身罪的可憎性,就必更体会基督的爱。他现今保持着为我们在世上被害受伤的形体,手中的钉痕,额上的刺疤,无时无刻不在说明他的爱,当我们再度离开他,而辜负他的爱犯罪的时候,他的肩上又感受到我们罪担的重量。
五、持住大能的膀臂
基督的“肩膀”是我们今日的示剑地的祭坛。基督的“肩膀”充满着拯救的能力,我们要把握持守着这种能力。当年,那患十二年血漏的妇人凭着信心来摸主衣襟时,“主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可5:30)。得救的人必须感受到这种能力,这是医治的能力,拯救的能力。
真正的信仰就是获取这种能力,一个人如果随随便便的谈论宗教,毫无心灵饥渴和没有活泼信心的祈祷,都是没有效力的。名义上相信基督,只单单承认他是世人的救主,永不能使心灵得医治,使人得救的信心,不仅仅是理智上赞同真理而已。……仅仅相信关于耶稣的事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信靠基督本身。那唯一于我们有益的信心,乃是接受基督为个人的救主,并能以他的功劳,归为己有的信心。有许多人以为信心是一种观念,其实救人的信心乃是一种交易,凡接受基督的人,就借着所立的约,与上帝联合起来。真正的信心就是生命,活泼的信心意味着能力的增强与坚稳的依靠。人的心灵借此就能成为制胜一切的力量。
六、领受生命知识
圣经特意记下一笔说:“亚伯拉罕到了示剑的地方幔利橡树那里”。相传这里在古时为传授射箭武术的弓手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幔利——即“教师”的意思,但在亚伯拉罕的历程中,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如同我们的人生有新的起点一样,从过去效学世上强夺本领的事上,转而寻求真理“教师”的指导。我们不但要有“示剑”也要有“幔利”,不但有信心依靠主的膀臂,也要不断领受生命的知识,救恩是一门科学,罪人如何能得救是上帝的计划和工作,是人人当寻求的生命知识。救恩也是一门实验的功课,在人生的道路上通过经验去获取。我们每天需要领受启示和教导,使我们在认识上帝的事上多而又多。信主的人绝不是愚昧无知、缺少头脑思考的人,应该是智慧知识都丰富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