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最高层次的交通

根据经文:出24:1-2,9-18,34:28-35

    金句:“你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那时,我必向你说:‘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诗27:8

    一、面对面的应许

    以色列的大能者如鹰将他自己的子民背在翅膀上带出埃及地,其目的之一是为实现他亲自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应许的话语。其二,是要从地上的万族中拣选这一班人,归他、属他、侍奉他并见证传扬他的名。

    罪已成为一门学术,使人的心黑暗,不认识上帝爱的伟大和品行的圣洁,也不认识犯罪的可怕和上帝公义原则的永恒不变。为了使幽暗变为光明,使罪恶成为公义,而这种转变是不能用强权或命令所能实现的,是必须使人类藉着认识上帝来达到的。人认识上帝,才会爱他,这种爱的侍奉是乐意和自愿的,不是勉强和被迫的。上帝的选民必须认识上帝才会乐意侍奉他。

    上帝拣选摩西来担负大工时,他已计划好了,他要以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后能在这向摩西显现地的山上来侍奉他,当摩西还在牧羊,上帝在荆棘和火焰中呼召摩西担负大工时,就说过:“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侍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来3:12)。上帝也已计划好,要将摩西从这些分别出来的百姓中再分别出来,使他和自己的交通达到极深的和谐,使他对上帝的认识达到非常的清楚,使他的人生成为完美。只有这样,才能使以色列全会众更认识上帝。

    二、面对面的地方

    何烈山原是干旱不毛之地,那光秃的山岭,那稀落的荆棘丛,那峻峭尖刻的岩石,莫不令人感触到世界的荒凉,罪刺伤人的情景。上帝拣选这里作为以色列民旷野行程的又一个起点,并作为他向摩西及以色列百姓的显现之地,是预示着他要在世界上和人心中施行救赎的又一段过程,这个令人生畏的处所将要因他的临格而产生一个特殊的称呼而永垂圣经——“上帝的山”(见出3:1,18:5,申4:10,王上19:8)。上帝要在这里与以色列百姓立约,使他们明白上帝的律例典章,在这里有牺牲的血作为立约的凭据,也有上帝诚实的应许和以色列百姓顺命的保证。

    上帝与我们同在,这是多么甜蜜的消息,上帝的山,这是多么令人心神向往的地方,疲乏求死的先知以利亚,正是在上帝的山上再次得见上帝的面,得听微小的声音,从濒死的边缘挽救回来,重新得力。今天,这座上帝的山是信徒时刻可以觐见神圣洁容面的所在,并在我们心中屹立。到有一天,这上帝的山要成为荣耀的国充满天下。(见但2:35)

    三、面对面的地位

    上帝造人有灵、魂、体三部分,上帝设计的会幕有至圣所、圣所、外院三层,在敬拜上帝的场面中有山下、山腰、山顶三等人。会众都在山下,他们无法到山上去,他们也不敢到山上去,当上帝于火中降临西奈山时(注:西奈是何烈山的一个峰名),但见全山冒烟,遍地震动,雷轰闪电,密云,角声高而又高,百姓“就都发颤,远远的站立,对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不要上帝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见出20:18-19)他们站在凭自己的努力来遵行上帝话语的立场上。“我们必听”这是多么自信而又不自量的话。凭自己努力称义的人是存着恐惧的心来侍奉上帝。他们只能“远远地下拜”(出24:1)。他们想努力实行主的话,却又都是失败,心中其实没有一天是平安的。这种敬拜只是属体的敬拜,人数却可观。当然,这里绝不是是普通信徒,是山下的会众,而是只心灵的状态而言。

    山腰中,有以色列的七十长老,亚伦,拿答,亚比户等,他们进到上帝的山下,看见上帝,“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他们观看上帝,他们又吃又喝,这种交通是预表着已蒙恩者灵性明净时的情景,当我们心灵向主观看的时候,在主脚前吃喝的时刻,这种交通能保持着我们灵命的生存,我们的灵程也是较上进的。救主教导门徒的祷告文中有一句话:“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主不单关心我们肉身上的需要,也关心我们灵命上的吃喝,能正常吃喝才能正常工作。但这种地位能不能保持,却在于与神交通的持续性如何,拿答,亚比户后来因失去与主这样亲近交通,灵性昏沉,甚至在献祭时竟用了“凡火”,结果被上帝用火烧死。说明了属灵地位高低并不决定心灵景况的好坏,一离开主,什么都没有,只剩下败坏。

    上帝把摩西召到山顶上,并说:“到我这里来,住在这里”(出24:12)。这种交通是预表着灵性畅通无阻,恒久不变的交通。它维系着摩西的灵在光明天庭的一方,具永不褪色的光泽。

    四、面对面的情景

    摩西上到山顶,也是进入云中,“摩西上山,有云彩把山遮盖……云彩遮盖山六天,第七天他从云中召摩西,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摩西进入云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昼夜。”这是最高层次的交通,面对面的交通,这也是摩西灵性登峰造极的原因。虽然神的荣光是充满宇宙的,但山顶指定与人相会的地方却是在至圣所内的施恩宝座前(见出25:21,22,30:6,36)。虽然有人在外院侍奉,有人在圣所侍奉,但上帝的心愿是要我们到至圣所去侍奉,虽然有人用体去侍奉,有人用悟性和情感侍奉,但上帝却要我们用心灵侍奉。灵的侍奉交通就是面对面看见主。

    撒玛利亚妇人深受人意之争的困惑,对耶稣说:“先生……我们的祖先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做礼拜的地方在耶路撒冷。”耶稣马上给她回答:“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19)。如果一个人的信仰失去心灵的交通,只有肉体和热情热闹一番,有什么意义呢?

    五、面对面的改变

    四十天的面对面,摩西在灵中与上帝交通,心灵被灵光充满,连面上都发出荣光。因这光非常耀眼,亚伦和以色列人都不敢挨近他,怕见这光。于是,摩西与以色列百姓说话时,就用帕子将脸蒙上,等到进耶和华面前交通时,就将帕子揭去。保罗将摩西与以色列人之间不同的状态用属灵的话语对我们传达一个信息:我们的脸上不能蒙上帕子。在山下的以色列人,他们没有在荣光中的生活,所以怕见荣光,必须隔着帕子看东西,对一切事物只能模糊无法清晰,而摩西在上帝面前却是面对面,没有帕子遮盖,这种面对面的交通使摩西有光荣的脸面。上帝使基督成为世界的光,他的面上反照出神的荣耀,凡是与主面对面的,都能因主的荣耀而变成主的形状。“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反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无障碍和无阻隔的仰望是生命发光的原因所在。

    六、面对面的实际

    当日摩西面对面成为实际的圣徒,上帝称道:“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的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象”(申34:10,出33:11,民12:8)。这多么实际的面对面,带来摩西多么实际而有献身精神的生活。

    信仰上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内向,一个是外向。有一种信仰表现在外面的一种形式,似乎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没有将信仰带进生活之中,而信仰若不实际就失去意义,只是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内心的信仰是敞开心灵,接受生命之光的照耀,让基督生命改变我们的人生,占有心灵的最高意念是如何跟随基督的脚踪。有了这样的心灵,那吩咐光从黑暗中照出来的上帝,必乐意光照我们,幔子后的荣光必驱散我们人生的一切幽暗,使生命充满见证和活力,像摩西一样为主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