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永远闪光的品格

根据经文:详分题项下

    金句:“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民12:7

    一、粪土君侯(来11:26)

    “人被谁制服,就是谁的奴仆”(彼后2:19)。这是一条驳不倒的理,人类在肉身上都有一定的反抗奴役的精神,但又不知不觉成为物质的奴仆。有人被钱财制服,终生服侍到底,人称拜金主义。有人服侍名利地位,人称沽名钓誉者。

    上帝的安排竟把摩西放在集权势、尊荣、财富于一身的埃及王位继承者的地位上,等待他的是享不尽的荣华,用不完的钱财。而摩西竟能从这足以缠裹人至死的网罗里逃脱出来,真是一件奇迹。

    罗得的妻子虽然从所多玛出来,但她却是被催逼出来的,并不甘心情愿。虽然天使面对面向她陈明这是生死关头,她仍留恋回头看,因她的心已被掳掠,无法挣脱,所以也与所多玛同归于尽。当然,她的财富是不能与法老王宫的财富所能相比的。而摩西是自愿放弃这一切享受,并没有丝毫的留恋不舍。他一生中也再没有提起这件事作为夸耀,就是在以色列百姓无理攻击他有意侵吞众人的财产而领他们到旷野的死路上时,摩西也没有将自己的舍弃作为辩白理由。为什么呢,因为他已将这些视为粪土,不在他心中占一席之地。

    有人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不愿作君王,统治四海,却被罪权所辖害。我宁愿有耶稣,不愿尘世任何虚华情爱。”当我们唱着这首诗向主倾吐最美好最高尚的心愿时,可能心灵受到莫大的感动。但更希望,如果今日就有二者任我选择,真能像摩西一样留下一个永远闪光的品格!真能实现诗词中的愿望。

    二、常备不怠(出2:22,18:4)

    人生观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贪求享受是泛滥于各世代的潮流。但至终大家都赤身的来,又都赤身的归去。作了一番自私生活的表演,曲终人去,世界就是这么一个舞台。

    摩西在基督里的交通,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不是向世界索取,乃是向世界舍弃,为同胞造福,所以他将与“百姓同受苦害”的志向作为财宝珍藏在无私的心里。旷野的年日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他时刻在怀念着自己的同胞,他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普通以色列民的责任。摩西为自己在旷野里所得的两个儿子取了两个经常提醒自己的名字:“革舜”——我在外邦作了寄居;“以利以谢”——上帝帮助了我。

    在雅各家中,两个妻子之间展开了一场生育竞赛,他们心中的情感波澜都记在儿子的名字上。以色列民在外邦压迫之中,就有了耶路巴力(让巴力自己对抗基甸)的名字(士6:32),摩西将自己道路中的一切遭遇领受为生命的营养,虽然为寄居,但上帝的眼没有一天离开过,为此,他养精蓄锐,待机而发。

    三、忍辱负重(出14:10-12,15:24,16:2-3,17:2-4;民14:1-3,16:1-3)

    在人们的心目中,领袖二字是与发号施令一呼百应分不开的,但摩西为领袖,却是终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以色列人在埃及,过惯了散漫的生活,加上跟出来的闲杂人每逢困难临到,都带头煽动闹事,矛头所指皆针对摩西。四十年旷野行程中,以色列民唯一留下来的记录是多次的怨言,他们是制造怨言的能手,而摩西的忍耐更使他们的本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上帝却正是用百姓的背逆来造就摩西的伟大人格。英国一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名言:“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我们可以说:“摩西的品德是用荆棘装饰,使其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做错事的人,遭人埋怨,对心灵已是一个难以承载的压力,总要找理由解释。而临到摩西的埋怨攻击是毫无理由的。在红海边的困境中,他们竟说是摩西破坏了他们在埃及地美好的生活,将他们领到死亡的环境,忘记了自己的哀声如何求告上帝。在玛拉,他们用三天前称颂上帝奇妙拯救,唱过摩西之歌的嘴,怀疑上帝埋怨摩西。在汛的旷野,他们为粮食担忧,竟昧着良心说在埃及地是“坐在肉锅旁,吃得饱足”的日子,而摩西将他们领出来只能饿死!不但如此,从会众的攻击,到领导层的进攻,甚至家中哥哥姐姐的嫉妒,摩西真是没有一天不受不尝“凌辱”之苦的。

    撒旦深知怨言在人心中激起的份量,它能惹动怒气,冲昏理智,浮起心灵的沉渣,给人以精神上的委屈感,从而达到打击人灵性的目的。但摩西却能以柔克刚,以爱胜恨,将仇敌射来的支支毒箭挡住了。我们听不到他说半点理由为自己辩护,他以上帝所托付的大任为重,低肩负重,仰望恩主,心中平安。

    四、虚怀若谷(出18:18-27)

    摩西在利非订安营的地方,会见前来探望的岳父叶忒罗,并与同来的妻子与两个儿子会面(摩西奉差到法老王面前传达上帝旨意时,可能半途打发母子三人先回米甸)。

    第二天,叶忒罗看见摩西在进行断案工作,期间一件件细小的事,摩西都要详细听取陈述,然后作出判决,从早到晚没有空暇。叶忒罗看出这件事的不足之处,他向摩西询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摩西把大小事务一并由自己亲自处理,其工作量太大,是个人力所难胜任的,摩西说这样是为了教导他们,“我又叫他们知道上帝的律例和法度。”叶忒罗不赞成这种办法,他提出一个建议,劝摩西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上帝,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审判关系较小的争端,至于最艰难而重要的案件,则仍呈到摩西面前。对于这个提议,摩西完全采纳了。这位曾在王宫里学过“埃及人一切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的领袖,这位已被上帝大大尊荣的摩西,上帝借着他的手行过许多神迹奇事,并蒙拣选教训别人的人,并没有因此而认为自己不再需要教导,他所采纳的方法,后来成为以色列民事审判的一个制度。

    五、爱心博大(出32:9-10,32,33:16,34:6-9)

    百姓在西奈山下拜金牛犊,惹动上帝的忿怒,上帝对摩西说:“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如果心中对悖逆忘恩的以色列民稍有怨意,这是卸下肩头万重担子的最好时机,也是全家及后裔得福蒙恩的绝佳时刻。但摩西怎能忍心见蒙了这么大恩典的百姓灭亡呢,他宁愿自己生命册上的名字被涂抹,也不肯见百姓死亡,并且他自己列在这些悖逆的百姓中,带着痛悔的心苦苦哀求上帝的同在(见出34:8-9)。荣耀的国度是信靠上帝之人心中最美好的盼望,摩西一生的劳苦中,自然也包括着对这福分的企求向往。可他爱这些不是他生、不是他养的以色列民,到了这么一个程度,宁可自己失去册子上的名,别让他们灭亡。保罗对以色列民族也有同样的爱,他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23)。摩西进入无私的境界里,他的爱是不能摇动的,爱已成为他生活的原则,不管人如何对待他,他只是一味地表达爱。

    六、至死忠心

    主人对仆人的最大要求就是忠心,所谓忠心就是始终如一地为主人办事,照主人的旨意办好事,丝毫不带自己个人的私念,不怀疑主人的计划,不干预主人的谋算,以完成主人所交给的任务为神圣的目标,而且把个人的利益生死置之度外。上帝的家正需要这样的仆人,而摩西正是这样的一位好仆人,他的工作应该是所有上帝仆人的工作,他的忠心也是众仆人的榜样。上帝称摩西是在上帝的全家尽忠的,他且忠心到底,他没有从管理百姓的事上得到丝毫的好处,反之,得到的是委屈、责难。可拉一党的攻击;亚伦、米利暗的毁谤;甚至连他自己进入迦南的美好愿望也因百姓的缘故而成为乌有,但摩西仍保持着耿耿忠心,善始善终,完成神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