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罪是错爱

罪是错爱

    吃奶酪不是罪的根本!
    我估计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这一点上同意我。
    所以我要看看我是否能引起你们的反对。
    吃老鼠、蛇、蜗牛、甚或猪肉不是罪的根本。
    违犯安息日不是罪的根本。
    谋杀不是罪的根本。
    偷窃不是罪的根本。
    罪的根本是先于所有这一切事物的。它们可能是罪恶的行为,但它们不是罪的根本。
    罪的根本是错爱!

地上的首宗罪
    也许通过看创世记3章中的首宗罪行,经夏娃而来的原初之罪行,我们可以最好地了解罪的性质。那实质性的问题是:“夏娃犯罪是在她吃果子时呢?还是在她吃果子前呢?”答案将帮助我们来把握罪的根本和罪恶行为这两者的性质。现在让我们回到圣经的记载。
创世记3章的第一部分是围绕着试探的进行展开的。“耶和华上帝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上帝岂是真说……?”(创3:1)当撒但接近我,当他接近你,他进攻的第一点就是要使我们怀疑上帝的话——让我们怀疑是否上帝曾经说过。如果魔鬼在这一点上贏得了战役,他就已经赢得了整个战争。
    然而,战争通常不会就此结束,因为撒但常常不能在此取得胜利。圣经继续记载:“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创3:2,3)。但是,蛇回应女人说:“你当然不相信那些话,对吗?你不会死”(创3:4)。如果在撒但策略中的第一点是让我们怀疑上帝的话(试探我们去怀疑上帝说过的话),第二点就是让我们去怀疑上帝所说的是不是真是那个意思。
“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创3:5,6),试探的第三步是让我们去怀疑上帝对我们的良善意图。这一步的潜在观念乃是上帝想阻止我们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他不想让我们获得快乐。因此,他是不可信任的。
    虽然上帝使我们享受最完满的生活,但撒但却前来说:
    • “上帝不可以信任。”
    • “怀疑上帝的话。”
    • “怀疑上帝是否有那个用意。”
    • “怀疑上帝意图的良善。”
    如果一个人听试探者的话,那么自然的结论就是上帝不可信任,因此,只管做你自己事情。这也正是在第6节中夏娃所做的。圣经说她摘下果子并且吃了。她摘了果子,但请注意,摘果子之前在她的脑中或心里已经有一些东西发生了。在她摘果子之时,她就已经犯罪了。其实,她乃是叫上帝不要管她,她比上帝更清楚什么是对她有好处的。她拒绝了上帝的话语和旨意,并以她自己的智慧和意愿取而代之。简言之,在拿到果子之前,夏娃已经选择了将自己的意志置于上帝的旨意之上。她将自己放在她生命的宝座上,放在她的世界的中心,取代了上帝。实际的情形乃是她把自己的爱聚焦在她自己的身上,而非聚焦在上帝的身上。那就是罪的根本。
    当夏娃爱她自己和她的欲望过于爱上帝和上帝的旨意时,她就犯了罪。她在自己的心里犯了罪。在她心里的罪导致了摘果子和吃果子的罪恶行为。在心里的罪导致外在行动方面的罪行。有一些东西首先在心里发生,就是罪首先在人的心里。那个在心里的罪就生出罪恶的行动。从而:

  

    直到创世记3:6,亚当和夏娃在耶稣里面都是安全的。但随着罪进入他们的生命,主要的基础就颠覆了。他们再也不是在耶稣里面安全的了。他们变成了失丧的人。
    罪的结果立刻在创世记3:7中跟进了。首先,亚当和夏娃有了一种可怕的赤身裸体的感觉。赤身裸体是一个很有色彩的词。我喜欢圣经,因为它使用那些引证我们经验的真实词语。
    你是否有过赤裸的感觉?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曾经不断重复地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它总是发生在本地的一个游泳池,每个人都有游泳衣,只有我例外。多么不舒服的感觉啊!我总是想攀爬到什么东西的后面藏起来   ——像浴室的墙壁之类的。可梦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墙壁会消失,我的赤身裸体也无处可藏。
    同样地,当罪进来,亚当和夏娃就有了一种很不舒服的赤身裸体之感—— 一种令人烦扰的,逃脱不掉的罪疚感。那种出自本能层面的感觉有许多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无花果树叶。圣经告诉我们,亚当和夏娃试图用无花果树叶来遮掩他们的赤身裸体(罪疚)。你有没有试过用无花果树叶来遮掩你的赤裸?那不是一个十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什么时候试试看,你就会明白我指的是什么。创世记3章中的无花果树叶象征着人类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遮掩他们的赤身裸体。无花果树叶象征着亚当和夏娃试图解决他们自己的罪疚问题。无花果树叶代表了靠行为得救。
    第二个结果就是惧怕上帝的不舒服感,反映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破裂关系(创3:8)。亚当和夏娃此时害怕他们的创造主,他们躲避上帝的面。
不幸地,与上帝的破裂关系导致与他人的破裂关系。无论何时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疏远,他们彼此间也必会疏远。因而,当上帝因亚当吃禁果而问责他时,亚当立即推责任给夏娃。“这不是我的错,”亚当宣称;“这是她的错。她给了我果子。”这就是地上唯一完美婚姻的和谐被终结的记录。“她干的,” “他干的,” “这是你的错!”这种声音从那时起直到如今,一直回响在婚姻历史的长廊中。与上帝不和谐的后果就是与他人的不和谐(参创3:11,12)。
    另一个结果乃是与自己关系的破裂。这反映在夏娃没有能力承认她在堕落中的角色上。否认所有个人的责任(就像亚当之前所做的),她把自己的问题责怪到魔鬼身上:“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创3:13)——“魔鬼让我干的。”人们轻视承认他们自己的罪行,但他们喜欢谈论他们邻舍的罪行、他们牧师的罪行、他们妻子或丈夫的罪行、他们孩子的罪行、任何人的罪行,唯独不是他们自己的罪行。大多数人似乎喜爱真诚地承认别人的罪行,却绕开任何对自己罪行的供述。不幸地,当我们“承认自己的罪,祂...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一1:9),“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耶17:9)。自伊甸园以来,人们就已经生活在一个疏远和破裂的世界中了。
    创世记3章之后,亚当和夏娃就不再是安全于耶稣里了。堕落之后,他们就作为衰败了的人活在衰败了的世界上。并且,破坏还没有止于创世记3章。在创世记4章中哥哥该隐杀弟弟亚伯的故事意味深长,破坏在不断地进行着。创世记3章中发生在人类身上的一些东西再没有停止。
通过回顾人类的被造,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创1:26,27说,亚当是按着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但在创5:3却说,亚当“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亚当的孩子们像亚当,而不是上帝。当怀爱伦论及全人类自亚当以来都有一个向着邪恶的“倾向性”时,她恰到好处地提出了这个看法。使徒保罗告诉我们罪从一人进入了世界(罗5:12)。
    罪是普世性的。有一件事我们永远都不需要教任何人——就是怎样犯罪。其它任何事都是需要被教的,怎样犯罪却是与生倶来的。此外,每个国家,每一社会,都需要自己的警察和武装力量。自伊甸园以来,再没有香格里拉(人间天堂)。自伊甸园以来,自从罪进入以来,我们便住在伊甸园的东边(创3:24)。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罪的“倾向性”是如何代代相传的,但我们由经验知道普世人类都有这个倾向性。虽然亚当个人的罪行是他自己的,但他的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带着犯罪的趋向性。当一个年轻人成长到足够大,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使他(或她)自己的意志高过上帝的旨意时,这倾向性就变成熟了。

罪相对于罪行
    现在回到夏娃。她吃果子的行动不是罪的根本,而是已经在她心里统治她的罪所带来的结果。她在摘果子之前就已经堕落了。当她先爱一些物(果子)和一些人(她自己),而不是上帝的时候,她己经堕落了。
    罪是错爱。罪是错误的agape爱——作为新约圣经中心的一种特别的上帝般的爱。在路加福音11:43中,耶稣谴责法利赛人,因为他们爱(agapao)会堂中的首位。还有提摩太后书4:10,底马爱(agapao)现今的世界,就离开了基督徒的道路。同样,约一2:15警告我们不要去爱(agapao)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否则在他们里面就没有父的爱了。这些经文都没有说世界有什么错误,而是告诉我们将任何人、事、物置于上帝的位置上才是错误的。
    罪就是聚焦在错误对象上的爱。罪就是爱事物过于爱创造事物的上帝。那个错爱对象无论是客观的事物,是另一个人,还是人自身,都没什么不同。爱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过于爱上帝就是罪。罪就是爱错了目标,并且伴随着一种活在错误目标下的生命状态。于是我们就有了导致无数罪行的罪。

罪行

    我的一些朋友称这种对罪的探讨是“新神学”。我倒觉得也许称作“福山宝训的新神学”更好。耶稣与我所表述的关于罪的解释是和谐的。祂很清楚地表达这个意思:“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等等(太15:18,19)。耶稣又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12:34,35)。
    圣经描写罪是一个关系性的概念。罪是我们与上帝产生关系的一种方式。罪从它最基本的层面上不是一些与人无关的邪恶或残留的兽行或人品格上败坏的特性,而是对宇宙之神的反叛(赛1:2〜4;何7:13)。罪是个人的。“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诗51:4),罪是个人向上帝权威的进攻。“体贴肉体(人未悔改的本性)的,就是与上帝为仇”(罗8:7)。罪人是上帝的仇敌(罗5:10)。仇敌不只是什么人仅仅对别的人不够好。仇敌是站在对立的阵营里面。罪人以积极的行动反对上帝。
    罪不但是个人的,还是道德上的。它是一个在反叛上帝的意愿中采取的故意行动。哈勃特道格拉斯(Herbert Douglass)十分准确地描述“罪就是被造的生灵攥紧的拳头挥舞在创造主面前。罪就是被造者不信任上帝,废黜祂作为他生命主宰的地位。”埃米尔布兰纳(Emil Brunner)称罪是“愤怒的儿子殴打他父亲的脸,它是一个儿子将自己的意愿置于父亲的意愿之上的大胆的自我主张。”

罪行相对于罪性
    罪不只是一连串不相关的行动,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反映出心灵和思想的一种状态。救恩的第一要素是认识到我们是罪人。那不仅意味着我们认识到自己犯了‘甲’、‘乙’、‘丙’、‘丁’罪。爱德华维克(Edward Vick)写道:“承认我们自己就是做某些事情的人。承认我们是罪人意味着我们认识到有一种力量辖制我们,并且阻止我们成为上帝所期望我们成为的人。”保罗说这力量乃是“罪恶的力量”(罗3:9)。人们谈论罪的时候有太多的轻视,这正是“罪恶的力量”。这样,人们以为他们可以通过战胜罪行‘甲’,罪行‘乙’,及罪行‘丙’等等,来战胜罪。这个过程的核心问题在于,就算罪行‘甲’、‘乙’、‘丙’、‘丁’都被我们战胜了,我们仍然是罪人。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从个人的角度发现(我强调“个人”这个词,因为我就是如此),尽管我们有献身,也可能竭尽全力,但是仅仅通过外在的修补,罪的问题并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解决。我们可以停止做“坏”事,却依然在本质上自私和卑劣,或者更糟,因为我们开始骄傲——为我们自己的善行骄傲。
    圣经使用了最可怕的词汇来形容罪人的情形。奴仆、奴隶、劳役,以及没有上帝的干预就不能逆转的退化过程,圣经用这样的话来描述有罪的人。人类是“死在罪中”和“失丧的”。怀爱伦也是如此理解的。她写道:“人的心从本性上是冷酷的、黑暗的、没有爱的。从天性上,心是邪恶的。”虽然亚当最初具有均衡的意念和纯净的思想,“但由于不顺服,他的能力被误用了,自私自利取代了爱。”当谈到路加福音18章和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的祷告时,她又写道:“骄傲和自我满足乃是所有罪行中最无望,最不能被治愈的。”问题在于,当我是一个好人时——当我认为我是一个好人时——我就不感觉需要基督了。

对罪行的不同观点导致不同的救恩之路
    我想强调的关键点,也即是我一直强调的本书的理论就是对罪的不恰当教义必然导致对救恩的不恰当教义。这是基督徒生命最重要的认识之一。复临信徒因罪的教义而产生神学战争,这并非意外。许多人可能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个事实,但是,关于人如何被拯救的问题,罪的教义不可避免地处于其争论的基础。如果我们打算明白人是如何得救的,我们就需要明白他们是从什么里面被救出来的。讨论救恩的起始点处,就是对罪的理解,因为必须对症下药。
    在整个问题中,复临信徒都面临特别的危险。因为我们已经混淆了宗教的行为和伦理。更有甚者,对于基督的品格与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问题之间的不同处,我们是完全地搞混了。
    在这个关键处,我主要的论点是:对罪的不同观点彻底地导致不同的救恩之道。如果罪行被看成是一连串向下的行动,就如下图所示:

那么,救恩或成为义就必须被看作是一连串向上的行动。

    根据这个图解,当一个人所有的行动都在上帝旨意的范围里,当一个人所有的罪行都被战胜,那个人就是完全的,且预备好变化升天了。
    也许这是一幅很美的图画。但这不是新约圣经中基督和保罗所提供的图画。相反,新约圣经中的法利赛人就是在这个观点上出错的。新约圣经首要的焦点是在罪的根本层面上,而非在表面罪行上。因此,新约圣经谈及成为一名基督徒就是要被钉死和重生,接受新的心和新的灵,是一种全然的改变。成为基督徒不是一个增加德行的程序,而是一个人彻底的改变。(罗12:2)
    被拯救既是接受基督的死作为我们的替代,也是拥有变化了的心灵(那是将agape爱从我们自己身上重新聚焦到上帝和他人身上)。这样一种新生的经验暗示——不,是要求——我们所做的一切和我们所想的一切,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约圣经所教导的关于救恩的观点乃是更新,而非修补。这样,当一个人得着耶稣,当一个人得着义,当一个人接受基督的死与复活,并将上帝放在他或她心的中心时,就将导致义的生活,义的行动。这些行动是个人与基督的新关系的自然流露。如此:

义行

人不可能拥有更新的生命、拥有耶稣在他们的心里,却没有义的生活。救恩是一个统一体。被拯救意味着选择让上帝和祂的旨意成为我们生命的中心,意味着离弃我们骄傲的反叛,包括是我们因行善而产生的骄傲。

你会对上帝说“是”或“不”?
    在结束这一章时,我要说,男人和女人只有两种与上帝产生关系的方式。我们可以对上帝和祂的旨意说“是”,我们也可以对上帝和祂的旨意说“不”。没有其它的选项。要么对上帝说“是”,要么对上帝说“不”。对上帝说“是”导致一种信的关系。对上帝说“不”产生一种罪的关系。我们所有的人都与上帝有关系。既没有中立区,也没有可逃之路。我们对宇宙的创造主要么说“是”,要么说“不”。没有任何有道德的受造物可以忽略上帝。我们必须向上帝回答“是”或“不”。宇宙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之一就是,上帝给予我们选择的能力的同时,也让圣灵为我们的意志动工。如果我是上帝,我决不给路锡甫或你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就会省去好多的问题。宇宙中最伟大的能力之一乃是可以向上帝说“是”或“不”的人类意志的能力。
在圣灵恩膏的不断催促下的人类意志,决定了他或她与上帝的关系。只有两种与上帝相关的途径——罪的关系和信的关系。因此,我要么在耶稣里安全无虞,要么在祂以外沦落失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那些选择在基督里的,乃是允许上帝修正他们生活中堕落的影响。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爱重新聚焦在上帝和祂的旨意上了。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就如同罪是错爱一样,救恩也是爱。救恩不仅是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上帝之爱,也是我们对上帝的爱和他人的爱—— 一种因圣灵的能力而更新并充满活力的爱。


思考重点
1,请用20分钟对罪做出解释。你的大纲会有哪6点?
2,为什么罪的根本比罪行更为重要?这二者之间有何不同?
3,为什么人神的不和谐,就会导致人与他人不和谐?
4,是什么使行善的罪行成为所有罪行中最严重的罪?
5,为什么对罪之根本的理解是讨论救恩的基础?
  

□ 本书版权所有---乔治奈特(George R. Knight) 译 杨正 校 刘忆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HuSay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