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启10:10-11:2)

【返回上级目录】

前面讲到,启10章中约翰吃小书卷后所出现的先甜后苦的经历,预表了早期复临信徒们的经历。

1.象征性的人物:

在复临运动中,启10章中象征性的人物就是使徒约翰。可是事件真正发生的时间是在约翰之后。

所以,约翰不是实际上经历这事件的人。

2.时间:

发生在第六号与第七号之间。

3.信息:

第六号与第七号之间,所传的信息究竟是什么呢?它的口号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每一个运动都有它的口号。这里有没有口号?当然有!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喊的,但是我们知道,有一位“大力天使”在大声地呼喊。

这位“大力的天使”是谁?圣经后来告诉我们,就是“米迦勒”

很明显,这位天使和但12章的天使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如前所述,他所发出的信息与启14:6-7记载的第一位天使发出的信息是相同的。

何以见得?我们不妨进行比较:

1)大声呼喊;

2)两者均把人引向创造主;

3)预言都与时间相关;

4)所要传的信息范围一样——全地;

5)所传达的信息也是一样的。

启10:7说是“上帝的奥秘”,启14:6说是“永远的福音”。

其实,这里所说的上帝的奥秘,就是指永远的福音!因为接下来的一句话已经说明白了——“正如上帝所传给他仆人众先知的佳音。”(启10:7)

所以,透过这里的上下文,我们发现,这两处所传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福音,都是上帝的奥秘,都是我们所要传的信息。

当上帝的奥秘成全的时候,也就是福音已经传遍了天下,因为上帝对人该做的工作已经做完了。

 

作业:新约圣经中谈到很多的奥秘,请把这些不同的奥秘找出来。(至少有七个奥秘)

这些奥秘都与上帝的奥秘相关。一旦上帝的奥秘成就,这些奥秘就都能成就!

例:以色列的奥秘、天国的奥秘、福音的奥秘、教会与基督的关系(保罗说是一个奥秘)、我们盼望主的奥秘、上帝的奥秘、圣徒复活的奥秘(保罗谈到死人复活是一个奥秘)、不法的隐义(奥秘)。在启示录中还有一个“奥秘哉!大巴比伦!”、七星的奥秘

 

启10:10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

●发苦的原因 - 对于时间的误解

为什么觉得肚子发苦?对于当时这批复临运动的人们来说,他们觉得“不再有时日了”

他们认为,“不再有时日了”,意味着世界历史就要终结了,地球不再有时间了。而没有想到不再有预言的时日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误解,导致他们后来心里发苦!

 

据统计,在新约圣经中,大概每25节经文,就有一处关于基督复临的主题。

基督复临是我们在启示录中见到的最重要的主题!更是历代圣徒最大的指望!

所以,基督复临一旦实现,将是他们最喜悦、最甜蜜的事情!而他们正是抱定了这个盼望来从事并投入这场运动的。及至他们所热切盼望的没有来到,因此就难免格外痛苦了!

在历史上,我们能够找到和这个时间相仿、经历相同,能引起广大注意的运动,就是在1843年到1844年左右发生在美国的复临运动。1843-1844年为复临运动的高潮

 

●当时的情形:

在学习《基督复临运动的历史》时我们知道,当时大家非常激动,开了很多帐蓬大会。后来他们当中有人研究发现,前面在预言时间的计算上有误,于是又出现了所谓的“七月运动”。认为现在是新郎迟延的时期,正如太25:1-13十童女的比喻中所说的,需要发出半夜的呼声。众人以为这是一道新的亮光,于是大家纷纷把房子卖了,在店门口挂上了一块牌子:主快复临!

当时,在波士顿有一个农民因为参加等候主复临的行列,结果先前种下的很多土豆都没有挖出来。后来这批土豆竟然救了很多失望后的人们度过了严冬。因波士顿是处在很冷的地带,一年有七到八个月的雪。

总之,在当时很短的几年时间内,从1840年左右,以威廉·米勒耳为代表的这场复临运动在各处传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复临运动,不仅涉及的人数很多,而且波及的范围也比较广。

五万人之众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处在当时的美国,却是非常大的一场运动!

这场运动的结果是悲壮的,他们没有像很多殉道士那样为他们的主义而牺牲。如果一个人为他的理想而牺牲的话,他的心里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可是现在,这些一度因受基督复临盼望的美好理想所鼓舞,以致大家热火朝天、群情振奋,并且也吸引了很多的跟随者,但到最后却落得个大失望的结局,他们还得面现实。这对于他们来说,其难堪是可想而知的!

 

况且,他们还得承受不信之人的讥笑、嘲讽。而他们自身又没有任何的悲壮,没有任何的英雄感、成就感!

据说,在当时盼望主复临的群众中,有许多人穿着白色的“升天袍”, 坐在小山上,结果主并没有来。其中有些人着急了,就想往房子上跳。其中有一个叫琼斯的,他没有升上天去,是因为魔鬼拉住了他的脚了……有人就是这样谣传,甚至画漫画戏弄William Miller Joseph Bates

当时,威廉·米勒耳已经六十多岁了。由于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以后再没有对外公开传教了。

怀师母说到:主看到他的将来,同情这位仆人,让他提前安息了

 

启10:10-11中间有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当这个痛苦时期一过,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启10:11 天使(原文作‘他们’)对我说: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

1. 天使对我说:

这里的“我”是指约翰所代表的经历失望后的复临信徒。他们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说明这是对于他们的肯定。

当然,这话不是来自地上,而是天上对他们说的,因而肯定了他们的经历是有属天的渊源。

 

2.再说预言:

请注意:此处提到的再说预言,说明他们以前传的信息是预言。否则,这里不可能说是再说预言

其实,他们以前传的信息和现在传的信息没有太大的变化。以前传的是预言,现在仍要再传预言,也就是还要传扬“基督复临”

因此,这就表明,他们所传的信息本身没有错!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能够从失望的顶点回转,又重新振作起来,再说预言?

启11章给出了解释!

事实上,启11章是对启10:10-11所做的一个交待。

所以,希望我们能从启示录书中的前后和上下文中看到其内在的逻辑与联系!

 

启11章

启11:1 有一根苇子赐给我,当作量度的杖;且有话说:起来,将上帝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1.赐给苇子/杖:

赐给 - 表明是从天而来的。

杖 - 作为量度用的

苇子 - 古时犹太人用苇子当作量度的尺子

上帝量度人的尺子,就是祂的诫命和祂所宣布的一切道理

·启21:15,16 “对我说话的拿着金苇子当尺,要量那城和城门城墙城是四方的,长宽一样天使用苇子量那城,共有四千里长宽高都是一样。”

·约12:47“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主耶和华已经赐给教会才干和福气,以致藉着他们可以将丰盛的形象,显示世界上的人;而的教会亦可在里面得以完全,并且可以继续作为来世,即那永远世界的代表和超乎地上法律的代表的教会就是一所按着天上神圣样式而建造的属灵圣殿,为建筑师的天使已从天上带下的测量金杖,每一块石头都经过这天上的测量器加以量度、琢磨和整理,使其闪耀如天国的徽章,向各方发射那公义之太阳的明朗光线” EGW: 牧师证言第十七面。(    林前3:16,17;彼前2:5;王上6:7

这里上帝也差遣天使,用苇子量度一切敬拜上帝的人

约翰是教会的代表,所以一切吩咐约翰的话就是吩咐教会所要行的事

 

2.起来:

这话很重要!表明先前是躺着的。

古时上帝曾对以利亚说:“你起来”。以利亚曾因耶洗别的威吓,从迦密山逃到何烈山,坐在一棵罗藤树下求死,然后躺下睡着了。上帝派一位天使拍他醒来,对他说:“起来吃吧!”(参王上18:21-19:5)

以利亚当时的经历与复临信徒的经历非常相似!他也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引领以色列民走向属灵的奋兴。可惜,没有大功告成,就趴下来了,想要求死。

同样,这些复临信徒经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临运动及大失望带来的沉重打击,许多人在信仰和灵性上都被压垮了。所以,后来就有话对他们说:“起来

“起来”做什么呢? “将上帝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3.量上帝的殿、坛、人:

请注意:这里的“祭坛”原文只是一个“坛”根据上下文,应译为香坛。因为在上帝的殿中只有“香坛”,而无“祭坛”。“祭坛”设在外院。而下文又明说,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所以,必须把字划掉。

如果说启10:10传的是第一位天使的信息,那么,当他们指着多国多方多民再说预言(启10:11)的时候,就应有一些新的变化。这就把我们引向另外一位天使的信息,就是第三位天使的信息

至于第二位天使的信息,是针对教会状况发出的第三位天使的信息才是预言!    

事实上,第三位天使的信息与第一位天使的信息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参14:6-11

启10:11讲到预言的信息、经历与新的希望启11:1-2讲到此信息的内容、范围、性质

 

启11:2 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他们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

院子 - 不用量。

留给外邦人的 这里提到的外邦人,不是寻常的外邦人。因为寻常的外邦人和圣殿完全没有关系!但是这些外邦人却跑到圣殿外院来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敬拜上帝,可是他们的行为,却是践踏外院,践踏上帝。

所以,这句话就给我们一个影子,使我们想到启14:8第二位天使的信息——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

事实上,那些冒似基督徒、冒似来敬拜上帝的人,他们实质上已经变成了外邦人。

所以,在上帝的眼中,他们不是属灵的以色列人或犹太人,而是外邦人。

既然是要量一样东西,肯定要仔细地来研究它。这就如同我们要买一件衣服或者鞋子,也要好好地量一量。不然,就不合适!

 

▲ 林&: 外邦人乃是指着罗马教说的,因为罗马教究竟不过是外邦的“耶洗别!她与以色列王(基督教)结了婚。不过这事的结果,并未能使那外邦妇人完全归向上帝,乃是反而使多数的人敬拜巴力这正是罗马教会的行为!所以称她是外邦人,是合乎她的品格和行为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