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基督比喻实训
第二十一章~有深渊限定

(根据路16:19-31)

 
  在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基督说明人的永久命运是在今生决定的。在宽容时期中,上帝的恩典赐给每一个人。但人若因自私的享乐错过了机会,就将自己与永生隔绝了。以后再也没有宽容的时期赐给他们了。他们已经自愿在自己与上帝之间设下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COL 260.1}
 
  这个比喻将不信靠上帝的富人和信靠上帝的穷人进行对照。基督指出:时候将到,这两等人的地位要互相调换。那些在属世财物上贫穷,却信靠上帝,并能忍受苦难的人,必有一日得到尊荣,高过那在世上居最高的地位却没有献身给上帝的人。{COL 260.2}
 
  基督说:“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COL 260.3}
 
  这个财主并不属于不义的法官所代表的那等公然宣称自己不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的人。他自称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没有虐待那个乞丐,也没有因讨厌他而把他赶走。既然这个遭人嫌弃的可怜人在财主进门时看他一眼,就得了安慰。财主便允许这乞丐留在那里。但他却自私自利,不理睬他受苦弟兄的需要。{COL 261.1}
 
当时没有医院可以治疗病人。受苦的穷人需要引起那些蒙上帝托付以财富之人的注意,才能得到帮助和同情。这个乞丐和财主的情况就是这样。拉撒路非常需要帮助,因为他没有朋友、家庭、钱财和食物。这个财主虽然应有尽有,却让乞丐日复一日继续处在这种景况。这个财主完全能解除他同胞的痛苦。但他却像今日许多人一样,只知道为自己而活。{COL 261.2}
 
  现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人。我们若忽略用自己的财物接济这些穷苦的人,就会使自己承担起我们将来怕去承担的罪担。一切贪心都被算为偶像。一切自私的放纵在上帝看来都是罪恶。{COL 261.3}
 
  上帝既然委派那个财主保管祂的财物,他就有责任看顾像乞丐这样的人。祂命令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6:5),并“要爱人如己”(利19:18)。身为犹太人的财主熟知上帝的命令。但他却忘记了自己要为如何使用主所托付的财物和才干而交账。上帝赐给他很大的福气,他却自私地用来尊荣自己,没有用来尊荣创造主。他为人群造福的责任是与他的财富成正比例的。这是主的命令,可是那个财主没有想到自己对上帝的责任。他借钱给别人时总要收利息。上帝所借给他的财物,他却从来没有交利息。他有学识与才干,却没有善于运用。他忘记了自己要向上帝交账,只知尽情寻欢作乐。他周围的事物,日常的娱乐,朋友的称赞和吹捧,都成了他私自的享受。他专顾与朋友交际,忘记了自己有责任在上帝慈爱的工作上与祂合作。他有机会明白圣经,并实行其中的教训。但他所选择的宴乐却占据了他的光阴,使他忘记了永生的上帝。{COL 261.4}
 
  到了一天,这两个人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穷人天天受苦,默默而耐心地忍受着,最后他死了,也埋葬了。没有人为他哀哭,但他在忍受苦难时为基督作了见证。他经受了信心的考验。比喻中描写他在死的时候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COL 262.1}
 
  拉撒路代表信靠基督的穷人。当号筒吹响,坟墓里的人听见基督声音出来的时候,他们将要领受赏赐;因为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不只是在理论上,而且是在实际上。{COL 262.2}
 
  “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COL 263.1}
 
  在这个比喻中,基督根据人们自己的见解来教训他们。在听基督讲道的人中,许多人相信从人死后到复活的这段时间里是有知觉的。救主知道他们的看法,就利用他们的先入之见来设计祂的比喻,以说明重要的真理。祂把一面镜子放在听众面前,使他们可以看出自己与上帝的关系。祂利用流行的观念来传达祂要向众人强调的观点:人的价值不在于财产的多少,因为他的一切都是主借给他的。人若滥用这些恩赐,就会落到比最贫苦却爱上帝并信靠祂的人更低的地步。{COL 263.2}
 
  基督希望祂的听众懂得:人死之后,就不可能再得着救恩了。在比喻中,亚伯拉罕回答财主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基督就是这样来说明,人不可能指望有第二次的宽容时期。今生是人为永生作准备的唯一时期。{COL 263.3}
 
  这个财主念念不忘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在苦难中还向亚伯拉罕求助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他只求亚伯拉罕,没有求上帝。这说明他把亚伯拉罕放在上帝之上。他的得救是靠赖他与亚伯拉罕的关系。十字架上的强盗尚且向基督祈求说:“祢得国降临的时候,求祢记念我”(路23:42)。耶稣立时应许说:“今日(就是在我悬挂在耻辱和痛苦的十字架上时)我实在告诉你: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可是财主却向亚伯拉罕祈求。他没有得到应允。惟有基督是被高举“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徒5:31)。“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徒4:12)。{COL 263.4}
 
  那个财主度过了专求享乐的一生。当他认识到自己没有为永恒作准备时,已经太晚了。他认识到自己的愚妄,又想起了自己的弟兄。他们也像他那样一味追求享乐。于是他提出请求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来到这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COL 264.1}
 
  当财主为他的弟兄请求额外的证据时,亚伯拉罕明确地告诉他:即使有这样的证据给他们,他们还是不听劝的。财主的请求有责难上帝的意思。他似乎是在说:祢如果给了我更加充分的警告我,我就不会沦落于此了。亚伯拉罕答复的意思是:你的弟兄们已经得到充分的警告。真光已经照耀他们,但他们熟视无睹;真理已经传给他们,他们却不愿恭听。{COL 264.2}
 
  “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这句话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得到了证实。基督最大和最后的神迹,就是叫伯大尼的拉撒路在死了四天之后复活。犹太人得到了救主神性的这个奇妙证据,他们却不接受。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站在他们面前作见证,他们却硬着心抗拒一切证据,甚至还想杀害他(见约12:9-11)。{COL 265.1}
 
  律法和先知是上帝所指定拯救世人的媒介。基督说:他们应当注意这些证据。他们若不肯听圣经中上帝的声音,死里复活之人的见证他们也是不肯听的。{COL 265.2}
 
  凡听从摩西和先知的人,并不需要上帝赐下更大的亮光。但人如果拒绝真光,不珍惜赐给他们的机会,即使有人从死里复活传信息给他们,他们还是不肯听劝的。他们不会信服这样的证据。因为拒绝律法和先知的人心肠刚硬,会拒绝一切亮光的。{COL 265.3}
 
  亚伯拉罕与那个原来的财主所进行的谈话是象征性的。我们从中所应当吸取的教训是:上帝已经赐给每一个人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充足亮光。人的责任是与他的机会和权利相等的。上帝赐给每一个人充足的亮光和恩典,去作祂所指派的工作。如果人不实行较少的亮光指示他的职责,那么更大的亮光也只能暴露他的不忠心,因为他没有利用所赐的福惠。“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16:10)。那些不肯接受摩西和众先知的亮光,只求神迹奇事的人,纵然如愿以偿,还是不会信服的。{COL 265.4}
 
  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说明了看不见的世界对他们所代表的两等人如何评价。只要财富不是来自不正当的手段,富足本身并不是罪。财主不会因为有钱而被定罪。但他如果为自私的目的而花费所交托他的钱财,那就有罪了。他最好用钱财去行善,将自己的钱存在上帝宝座旁边。凡这样专心寻求永恒财富的人,决不会因死亡而变为贫穷。可是那为自己积攒钱财的人,却不能携带分毫到天上去。他已证明自己是不忠心的管家。他在世时享用美物,却忘记了自己对于上帝的责任。他没有获得天上的财富。{COL 266.1}
 
  我们看到,那位拥有许多特权的财主本来应当利用他的恩赐,好让他的善行和他所培养的属灵品质一同带进永恒的将来。救赎的目的不但要涂抹罪恶,而且要在人身上恢复因罪的摧残而丧失的属灵品质。金钱不能带进来生,在那里也不需要金钱。但那救人归向基督的善行却带到天庭里去。可是那些自私地浪费主的恩赐,不帮助贫苦的同胞,也不努力在地上推进上帝圣工的人,乃是羞辱了他们的创造主。在在天上的册子中,他们的名下要写着:“夺取上帝之物。”{COL 266.2}
 
  这位财主虽然拥有金钱所能购买的一切,但是他却没有能偿清上帝账簿上所欠之债的财富。从他所过的生活来看,他似乎把他所有的一切都看作是自己的。他疏忽了上帝的呼召和贫苦之人的请求。但是最后有一个呼召是他所无法忽略的。有一种他无权过问,也无力抗拒的能力,吩咐他放下他再也无权占用的产业。那个原来是财主的人现在一文不名了。在天国织机上织成的基督义袍,再也不能遮掩他了。他曾经身穿最贵重的紫色袍,和上好的细麻衣,如今却赤身露体了。他的宽容时期已经结束。他没有什么东西带到世上来,也没有什么能带走。{COL 267.1}
 
基督掀开帷幕,向祭司、官长、文士和法利赛人展示了这幅画面。你们这些在今世的财物上富足、而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人应当看一看。你们不应当思考这幕情景吗?世人所重视的东西,在上帝看来却是可憎的。基督问道:“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可8:36,37)?{COL 267.2}
 
对于犹太民族的教训
 
  基督在讲述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时,犹太国有许多人正处在与这个财主一样可怜的景况。他们用主的财物来满足私欲,很快就要听到以下的判决:“你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你的亏欠”(但5:27)。那个财主享有种种属世和属灵的福分,但他却不愿意与上帝合作使用这些福分。犹太民族也是这样。上帝曾把神圣的真理托付给犹太人。祂委任他们为祂恩典的管家。祂赐给他们种种属灵和属世的权利,要求他们将这些福惠分给别人。关于如何对待破产的弟兄、城里寄居的人和他们中间的穷人,祂都有特别的指示。他们不可贪得无厌、专图私利,而当记念穷苦的人,与他们分享财富。上帝曾应许要按照他们仁爱怜悯的行为赐福给他们。但他们像那个财主一样,没有伸出援手,满足受苦的人属世和属灵方面的需求。他们充满骄傲之心,视自己是上帝所拣选所宠爱的子民,却没有侍奉或敬拜上帝。他们只依赖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自豪地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约8:33)。及至危机来到,就显明他们已经脱离上帝,只信赖亚伯拉罕,把他当作上帝。{COL 267.3}
 
  基督渴望将真光照入犹太人黑暗的心灵。祂对他们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将在上帝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约8:39,40)。{COL 268.1}
 
  基督不承认血统的价值。祂教导说,属灵的关系高过一切属世的关系。犹太人以亚伯拉罕的后裔自居。但他们没有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这就表明自己不是他真正的子孙。惟有藉着顺从上帝的话证明自己在属灵上与亚伯拉罕一致的人,才算是他真正的后裔。虽然乞丐被人视为下等人,但基督却承认他与亚伯拉罕有最亲密的关系。{COL 268.2}
 
  那财主虽然过着奢侈的生活,却无知地把亚伯拉罕放在上帝的位置上。如果他重视自己崇高的特权,让上帝的灵来陶冶他的心思意念,他现在的地位就完全不同了。他所代表的犹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响应上帝的呼召,他们的前途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就会表现出真正的属灵识别力。上帝必增加他们的财富,使他们能造福和教导全世界的人。但他们远远偏离了主的安排,生活上完全败坏了。他们没有诚实公正地履行作上帝管家的职责,没有考虑永恒的将来。他们不忠心的结果就是整个民族的毁灭。{COL 269.1}
 
  基督知道在耶路撒冷毁灭的时候,犹太人将要想起祂的警告。事实正是这样。当灾祸临到耶路撒冷,百姓遭遇饥荒和各种苦难的时候,他们就想起了基督的话,也明白了比喻的意思。他们没有将上帝所赐的亮光照耀世界,自讨苦吃。{COL 269.2}
 
末后的日子
 
  财主的结局反映了世界最后几幕的历史。财主自称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可是他和亚伯拉罕之间却隔着一道不能逾越的深渊,这就是他所养成的不良品格。亚伯拉罕侍奉上帝,凭着信靠和顺从之心遵行祂的话。财主却无视上帝,不关心受苦人群的需要。把他与亚伯拉罕隔开的深渊就是悖逆。现今有许多人正在步他的后尘。他们虽身为教会的成员,却没有悔改。他们可能参加教会的礼拜,唱着赞美诗:“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义,如鹿切慕溪水”(诗42:1),但他们是在作假见证。在上帝看来,他们与最邪恶的罪人一样坏。一个追求世俗娱乐的刺激,喜爱炫耀的人是不能侍奉上帝的。他们像比喻中的财主一样,不肯与肉体的情欲作斗争,反而放纵私欲。他选择罪恶的氛围。结果死亡突然临到。他就带着生前与撒但的势力合作而塑造的品格下到坟墓里去了。在坟墓里,不论善恶,他都无法选择了。因为一个人一死,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见诗146:4;传9:5,6)。{COL 269.3}
 
当上帝的声音唤醒死者时,他要带着生前的食欲、情欲与好恶从坟墓里出来。他在享有一切机会和便利的时候既不愿意接受再造,上帝这时也不会施行神迹来再造他了。他生前不喜欢上帝,也没有以侍奉祂为乐。他的品格与上帝并不和谐,所以他在天上的家庭中也不会快乐。{COL 270.1}
 
  现在世界上有一班自以为义的人。他们没有贪食醉酒,也不是不信宗教。但他们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上帝而活。他们的思维中没有上帝,所以应该算为不信的人。他们即便进入上帝圣城的门户,也无权到生命树那里。因为当上帝的诫命的要求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拒绝了。他们在今世没有侍奉上帝,所以在来世也是不愿侍奉祂的。他们无法在祂面前生存。他们会感到任何地方都比天国好。{COL 270.2}
 
  效法基督,就是接受祂的恩典,也就是祂的品格。但那些不欣赏和利用上帝在今生所赐宝贵机会和神圣感化力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天上圣洁的崇拜。他们的品格没有按上帝的形像塑造。他们的疏忽,造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在他们和义人之间有深渊限定。{COL 271.1}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