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中华圣工史(上.下册)
五.华西联合会

1 华西圣工


沈斌仁


    自从亚属总会在l 9 0 9年成立以来,便将包括四川,贵州和云南的地区划为华西布道区,委任当时尚在河南周家口的和禄门为领导人,并建议把区会设在四川成都。但是由于困难重重,这个愿望当时没有实现。l 9 l 1年和禄门被委任为华中区会会长,而华西区会与华北,西北,新疆,蒙古,西藏等地同被列为尚未开工之地。

    l 9 l 4年3月3日,和禄门夫妇和汪和仁夫妇从上海出发,乘轮船前往汉口,在轮船上还销售了四十本『时兆月报』。又从汉口乘火车前往河南郾城,希望得到一些中国同工一起去四川工作。结果有朱子一和时汝霖两位弟兄表示愿意,随即与和、汪两夫妇一同到汉口转宜昌,在那里又有另一位中国弟兄李法孔参加。

  从湖北宜昌到四川重庆的路程是四百英哩。他们用一百十五个银元租下一艘民船,逆扬子江(长江)而上。经过三峡的许多险滩,用了三十九天才到达目的地。但是他们又在船上住了一些日子,等到买到了一处适当的房子作为区会之用。他们写信报说:『我们今日能以安然抵此,实在非常欢喜。现在四川布道的工作,业已开始。此省有大道可以进入西藏,将来往西藏布道一事可无困难。再者:西藏有许多人民能说国语,所以末世的福音进入四川,可算是达到了西藏的门户。』

    1 9 l 4年组成的华西区会,由和禄门担任会长,汪和仁担任书记兼司库,和禄门师母为青年部干事,汪和仁师母为安息日学部干事,朱子一和时汝霖为区会委员。

l 9 l 6年汪和仁改任会长,巴庆安为书记兼司库,安得烈师母为青年部干事,汪和仁师母为安息日学部干事,安得烈医生为医药部干事,李法孔,时汝霖为区会委员。l 9 l 7年正名为四川区会。除上述职员外,增设书报部和家庭布道部,由巴庆安兼任干事;以安得烈师母兼任教育部干事。

    1 9 1 7年巴庆安夫妇进入成都,独自在那里传福音达四年之久,巴庆安师母不幸在那里因病逝世。

    l 9 l 9年安得烈医生全家到了打箭炉。他们初到时,住在本地的房子里,一面学习藏语,一面作医药布道的工作。后来教会的声誉渐隆,藏人和汉人来教会求治的也天天加增起来,甚至每月门诊超过一千人次。

一.远东总会下的华西联会

    1 9 l 9年成立『远东总会』,下设各联会,包括新成立的『华西联会』。这时联会设在四川重庆,由汪和仁担任会长,卢德慈担任书记兼司库。他们同时也兼任东川区会的会长和司库。

    西川区会以成都为中心,由巴庆安为会长兼司库。西藏区会设在四川打箭炉,由安得烈为会长兼司库。

    l 9 2 0年起,陆续有许好威,林思翰,薜思,摩尔根等奉派来到华西支援圣工。其中许好威和摩尔根留在重庆,林思翰到成都,华恩到打箭炉。

    l 9 2 1年除原来的汪和仁牧师外,又按手立巴庆安,林思翰和本国同工时汝霖为牧师。

    l 9 2 3年和l 9 2 4年,东川区会由卢德慈担任会长,l 9 2 5和l 9 2 6改胡安德,l 9 2 7年又改艾方伯。

    到l 9 2 9年时,东川区会已有两位牧师,会长艾方伯和本国同工王安息;2位教士,本国同工黄子强和李耕余;7位传道士;5位女传道;6位小学教员。西川区会会长则自巴庆安离任以后,由胡安德继任。

    到l 9 2 9年时,西川区会已有两位牧师,会长胡安德和本国同工黄子敬;教士喻则民;传道士4人;小学教员2人,东川和西川两个区会,到l 9 2 9年年底,共有9个教会,20个安息日学,326位教友,和7所小学。

    打箭炉一向被称为(西藏之门)。虽然它是处在四川境内,事实上却是一个西藏城市。安得烈医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完全没有听见过福音的人们中间工作。

    l 9 2 1年建造了诊所,住宅和印刷所。

    l 9 2 8年诊所更加扩大成为医院,设置病床十四张,深得当地居民的爱戴。印刷所拥有一架评阅宣报馆赠送的圆盘印刷机,用来印刷藏文劝世文。最初印刷的是附带经题的十诫,以后又印了(上帝爱世人),(基督快来),(救赎的计划)等劝世交。

    l 9 2 6年为当地的三位信徒施浸,并且组织了打箭炉教会。

    l 9 2 9年那里又有三位受浸。

    l 9 2 5年湖南的贺爱敦牧师奉派到贵州毕节工作。这里的居民除汉人外,尚有多数苗人和夷人搀杂其间。

    l 9 2 6年正式成立贵西区会,以贺爱敦为会长,李义生为司库,高尚律为学校校长。

    l 9 2 9年全区会有牧师1人,教士1人,传道士10人,女传道3人,教员5人。教会1所,安息日学19所,教友182人,小学3所。

    l 9 2 8年施谋道夫妇和卜思理夫妇奉派到贵州贵阳工作并成立贵东区会。施谋道为会长,卜思理为书记兼司库。有本国同工李万全协助他们工作。开新工不过五个月,就有十五位受浸加入教会,还有二十多位正在查经预备受浸。可惜施谋道弟兄在l 9 2 9年出外传道时,中途被匪枪杀,作了本会在中国的第一个光荣的殉道者。

    l 9 2 8年米乐迩和怀德从重庆出发,走了不止三个安息日的路,才到达云南昆明。他们随即在当地开设了一个诊所,并于当年冬季组成了『云南第一个教会』。

    『云南区会』成立,由米乐迩担任会长,怀德担任书记兼司库。l 9 3 1年3月,米乐迩和怀德两位弟兄的师母竟不幸同遭匪徒杀害。虽然如此,他们仍旧坚守岗位,要在云南完成上帝所托付他们的使命。


二.中华总会下的华西联会

    l 9 3 1年中华总会成立。此时华西联会已有教会15所,教友654人。华西联会会长汪和仁兼书记和司库。

    联会委员会有安得烈,胡安德,吴尔西,汪和仁师母,艾方伯,黄子敬,贺爱敦,米乐迩,卜思礼,王安息,怀德,李万全。吴尔西担任书报部和家庭布道部干事:汪和仁师母担任安息日学部干事。

    联会下设贵东,东川,西藏,贵西,西川,云南等六个区会。贵东区会会长兼书记司库卜思礼,全区会有牧师1人,教士1人,传道士5人。

    东川区会会长艾方伯,书记兼司库艾方伯师母,牧师2人,教士3人,传道士8人,女传道7人,小学教员5人。

    西藏区会会长安得烈,书记兼司库安得烈师母,牧师1人,传道士1人。

    贵西区会会长兼书记司库贺爱敦,牧师1人,传道士15人,女传道2人,教员2人。

    西川区会会长胡安德,书记兼司库胡安德师母,牧师2人,教土J人,傅道士6人,教员3人。

    云南区会会长米乐迩,书记兼司库怀德,牧师2人,教士1人,传道士4人。

    l 9 3 2年起由韦更生担任华西联会会长,狄克森担任书记兼司库,这时已有教会27所,教友1,204人。

    贵东区会会长卜思理,书记兼司库蒋森,教会3所,教友137人,李万全按立为牧师。

    东川区会会长怀德,司库由狄克森兼任,教会14所,教友530人,李耕余,王安息为本国牧师。

    西藏区会会长兼书记司库巴多罗麦,教会1所,教友6人。

    贵西区会如旧。西川区会会长吴尔西,书记兼司库吴尔西师母,教会4所,教友112人。

    云南区会会长兼书记司库米乐迩,冯得胜按立为牧师。

    l 9 3 9年起由罗文担任华西联会会长,赫廉德担任书记兼司库。

  联会设在四川重庆大溪沟。联会委员有汪和仁,盖乃德,黄子强,王安息,蒋森,张振强,李万全,简墨思,李德新,吕守道,刘福安,柯百理,刘启承,李天福,胡本真。

  全联会共有教会30所,教友2,738人。联会教育干事柯百理;书报和家庭布道干事刘福安;青年和安息日学干事李德新;医药干事简墨思;传道协会干事罗文。

    贵东区会会长黄子强。教会4所,教友255人,牧师1人,教士1人,传道士5人。

   东川区会会长张振强,教会1l所,教友438人,牧师1人,教土3人,传道士9人,教员7人。

    西藏区会会长蒋森,教会1所,教友北人,牧师1人,教士1人,传道士4人。

    贵西区会会长李万全,教会5所,教友899人,牧师1人,教士4人,传道士19人,女传道3人,教员3人。

    西川区会会长盖乃德(休假期间由吕守道代理),教会4所,教友228人,牧师1人,传道士9人,教员1人。云南区会会长汪和仁,教会5所,教友807人,牧师2人,教士3人,传道16人,教员18人。

    l 9 4 1年太平洋事变以后,上海中华总会无法执行任务,乃在重庆成立『临时中华总会』,由罗威担任会长,爱培尔担任书记兼司库。

    华西联会会长米乐迩,总干事刘福安,书记兼司库方适,联会教育青年干事王震辉,书报干事刘福安,医药干事刘启承,安息日学干事方适,传导协会干事米乐迩。东川区会会长刘福安,西康区会会长文科耳、云南区会会长李嗣贵,其余贵东,贵西和川西如旧不变。

    l 9 4 2年书报干事改罗惠安,贵东区会会长改杜树人。

    l 9 4 3年蒋森出任联会书记兼司库,姜从光出任川西会长。l 9 4 4年米乐迩休假,由蒋森代理联会会长。龚品珊代理西康区会会长,李嗣贵休假,由包谦代理云南会长。

    l 9 4 5年抗战胜利,华西联会改由戴天德担任会长,盖乃德担任书记兼司库。教育青年干事黄子强,书报干事张振国,医药干事刘启承,传道协会干事戴天德,安息日学干事盖乃德师母。

    全联会共有教会21所,教友3,253人。

    东川区会会长刘福安,有教会6所,教友497人,牧师1人,教士4人,传道士6人,教员3人。

    贵东和贵西区会合并为贵州区会,由贺爱敦担任会长,有教会6所,教友1,219人,牧师2人,教士6人,传道士15人,教员2人。

    西藏区会代理会长龚品珊,教会l所,教友20人,教士1人,传道士7人。西川区会会长姜从光,教会1所,教友247人,牧师3人,教士5人,传道士4人。

    云南区会会长包谦,教会8所,教友1,270人,牧师4人,教士2人,传道士8人,教员20人。

    l 9 4 6年华西联会由盖乃德升任会长兼代司库。

    西川区会改由柯尔义担任会长。

    l 9 4 7年盖乃德休假,由葛肇夸代理华西会长,方适为书记兼司库,李鸿宾为副司库。联会教育青年干事郑昭荣,家庭布道干事张振国,传道协会干事贺爱敦,书报干事邱其修,安息日学干事黄子强。

    贵州区会改由张振国担任会长。川西区会柯尔义休假,由湛铁侬代理会长。云南区会包谦休假,由胡本真代理会长。

    l 9 4 8年云南区会和原贵西区会所属九县改组为直属总会的西南区会。由许维廉担任会长,包谦为书记兼司库,休假期间由陈登庸代理。下辖墨江地区,由高哲儒担任主任:昆明地区由包谦担任主任:毕节地区由胡本真担任主任。

    l 9 5 1年的年监告诉我们华西联会最后的情况是:会长葛肇夸,书记兼司库李鸿宾,教育青年及宗教自由干事葛肇夸,家庭布道干事张振国,书报干、事邱其修,安息日学干事黄子强。

    牧师邱其修,张振国,葛肇夸,贺爱敦,黄子强。教会20所,教友1,368人。东川区会代理会长邱其修,书记兼司库李天福,牧师李万全,魏素安,杨信生,教士6人,传道士9人,教员6人。教会8所,教友711人。

    贵州区会会长罗吟樵,书记兼司库程位忠,教士4人,传道士6人,教员3人。教会3所,教友153人。

    藏边区会代理会长龚品珊,书记兼司库冶文华,牧师龚晶珊,教士2人,传道士2人,教员2人。教会2所,教友45人。

西川区会会长湛铁侬,书记兼司库谢懋坤,牧师焦文理,湛铁侬,李全安,林汉卿,王安息,教士4人,传道士1人。教会7所,教友459人。直属总会的西南区会会长葛肇谅,书记兼司库陈登庸,牧师冯得胜,葛肇谅,胡本真,教士6人,传道士38人。教会34所,教友2,134人。

6.jpg

卜思理曾任贵东区会会长

l 9 3 1年米乐迩师母维丽(左)及怀德师母薇拉(右)随他们的丈夫在中国南部的云南区会工作。当时米乐迩担任云南区会会长,怀德担任司库。三年以来,他们的工作蒙主赐福,颇有成效。年初,米乐迩与怀德步行200英哩外出传道,预计需要两个月之久。期间薇拉及其女儿与维丽同住,互相帮助,一同去拜访教友和邻居。原为护士的薇拉也参加诊所的医疗工作。

    不幸临到这两位师母。盗贼夜间侵入她们的住宅,谋害了这两位师母。薇拉的女儿在另一房间睡觉,幸免于难。

备感震惊的米乐迩和怀德,虽然悲伤心碎,却决定继续留在传福音的岗位上,为当地的居民服务,引领许多人,特别是当地的苗族人民受浸归主。

施谋道任贵州区会会长时,出外传道在路上遇土匪被害。

施谋道师母多年来仍在中国传道帮助中国青年无数,直到八十高龄始回美国。现在已九十多岁,住在北加州。


2        康定溜溜的城哟


汪维钧


    每年春末,华西联会文字布道部罗惠安干事都到学校来开训练班,参加的人数颇为踊跃。训练班结束时要划定地区分队准备前去作暑期文字布道工作。

l 9 4 5年春末,从西康来的藏族同学冶文华到最后还没有找到同伴,我就自告奋勇和他一起去西康作文字布道工作。

    暑假开始以后,我们从重庆乘汽车到成都。在川西区会领取各种用品和单张劝世文,加上自己的中山装,西装和皮鞋,重量已达五十斤左右,各人还要带一块岩盐。李天福司库对于怎样处理定款给了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教导。

    我们从成都再乘汽车向西南驰去,先经四川盆地,后到川西高原,沿途看见因都江堰灌溉之利、水田广布、土地肥沃、风光优美。经双流、新津,最后到达西康东部第一大城市雅安。走进教会,得到吕守道老伯的接待,安排了住宿。第二天到城里走了一趟,但见街上挂着许多政府机构的牌子,可是十分冷清。街上的商店也不算少,只是行人稀少,生意凋零,所以我们考虑还是先去省府康定,然后再回来拜访各城各乡。

    从雅安到康定虽有公路,可是路基失修,没有汽车通行。每天翻山越岭,背着五十多斤的背包向前走。上山走四、五十里,下山走十到十五里。每到小镇吃饭,只有水煮的四季豆,土豆,红薯或地瓜供应。如要加咸味,就用自己带来的岩盐在碗中转几下,转多转少就决定咸味的程度。

   走了几天,来到了二郎山附近。这里大多数道路都是斜坡石子路面,高低不平,不是沟就是溪,鞋子经常是湿的。向四周眺望,但见山势峻拔,高峰壁立,山岭连绵,形势险要,有时忽然乌云四集,避雨之处尚未找到,大雨已倾盆而下,很快就使人变成落汤鸡。

   我们不顾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遇到一间路边草棚,请求一宿。随时把湿衣服和印刷品分开晾干。早晨起来,引颈而望,但见白茫茫的云层中,呈现出蔚蓝色的天空。遥远的大雪山在云堆里晶莹发光,使人感到如临仙境。偶然回头向草棚后面望去,发现这草屋是造在山边,旁边山高谷深,峡谷急流,水势澎湃,令人望而生畏。我们赶忙向草屋主人告辞而别。

    随着这条公路继续西行,有许多地方被暴雨冲破了路基,滩多水急,江水迂回曲折,石垒大小不一,地势非常险要。路上那些身背衣物、茶叶、丝绸、药品等货物的商客,时时刻刻要当心山腰中的高度,同时也要考虑宽度,一不留心就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下去同急流为伴了!

    来到泸定,自然要横渡走过这有历史价值的铁索桥。桥上人来人往,一个个都是很匆忙的样子。在桥当中往下望去,大渡河的急流是那么奔腾湍急,河水的声音是那么了晓雄伟,令人难忘造物主的丰功伟绩。

    康定是西康的省会,海拔三千余公尺,空气十分清洁。街头上看到汉、藏同胞来来去去,由于穿戴的不同,很容易分别出来。这古城历经沧桑已有多年。最早在治着折多河、雅河两岸有村落建在丰美的草地上,草场上放牧大群牦牛,古称牦牛国。汉武帝(B.C.135)设牦牛县。明成祖永乐六年(A.D.1407)设帐建碉应出征明军夫马之用。清乾隆五十八年(A.D.1793)成为入藏要道,茶长互市,日见繁荣,设打箭炉直隶县,直通西藏。公元l 9 0 1改为『康定』。

     龚会长品珊和夫人贾焕珍把我们安排在礼堂的预备室。又在医院的餐厅开晚饭,为我俩洗尘。除会长和毕会计受明,还有护士李恩乐,苏美璇等,她们是我在『河南三育研究社』的先后同学。席间龚会长夫妇谈到他俩第一次来康定工作是远在l 9 3 5年。那时我兄汪维忠,嫂方芝兰应开发边疆圣工之召唤,在河南漯河结婚后,即来康定参加『西康疗养院』服务。因此他们的长子命名为汪康民(现在河南郑州『黄河医院』担任外科医师)。这时我的同伴冶君文华立刻说。『那时候我刚来做小跑腿,后来得到保送去大堡『华西三育研究社』读书。今天又能和维钧同学返里为真理作见证,也是上帝的恩典。我很荣幸,能够先后和汪牧师静波两个儿子在上帝的葡萄园中工作。』

  次日我们穿着整齐,前去拜会西康省刘文辉主席。秘书带我们到刘主席的客厅,我们说了这次远道而来的目的,并介绍『时兆月报』的内容以及阅读的利益,又请他题词。他在谈话中提到『康定疗养院』的功绩是妇孺皆知的,非常感激教会的赞助,随后又请秘书安排拜访各厅长,处长,除题词外,都按各部门的需要订阅『时兆月报』。一天下来,获得的成绩实在惊人。我们在晚祷中;感谢天父的引导和安排。

    第二天文华建议先去会见藏族领袖,然后再去康定商会和其它商店。我们被请到楼上席地而坐,地上铺的是带有藏族图案的特厚毛毯,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气。喝了热奶茶,吃了酥油粑,文华把我们的来意讲完,请他用藏文题词,并预订『时兆月报』。他考虑如果为每城客栈订几份,邮局不能把印刷品送进康定以西的镇市。他要我们把康定以西各地的『时兆月报』都寄到省会康定,然后由他们自己带进去,这也是一个很可观的订单。他的生意是转运丝绸,茶叶,衣服,盐巴和药物等货晶。他的客栈是长方形的,楼上住人,楼下为牲口用。他的货物定单是一些不同颜色的竹块,用来代表不同的货物和数量,运货的人要随身携带竹块,连同货品一起交给下一站客栈的主管人。

    这位藏族领袖邀请我们有空时到草地一游。我们并不当真,只是客气地说:『好,好,多谢。』谁知两周以后,他的助手牵了两匹马来邀我们玄跑马山草地玩玩。姑娘们戴着各种不同形式的银耳环,穿着各种不同颜色的美丽藏服,身背银色藏刀,脚穿牛皮长靴,带着酥油,糌粑和热茶,来到这搭好的一片彩色帐篷之中。不一会,小伙子们和姑娘们拉起圈子跳『锅庄』,『弦子』和『踢踏舞』。累了就坐下来吃酥油粑,暍奶茶,如此歌舞狂欢,直到月亮高挂天空时,便成双作对地唱起了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罩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我们在康定工作三个安息,开始向回走。在三个较大的城市泸定、天金和雅安停下来工作。在三、四十户的小镇,也常挨家挨户造访,述说主的爱和祂的复临。不论是否订报,都送一些单张给他们阅读。

    回顾这个暑期,不单是获得奖学金,更重要的是深深体会到上帝的赐福和引导,上帝的恩典足够我们用的。我自己对做人的体会是:『做人是真,要坦率,要真诚,要自然;做事要实,不夸张,不浮噪,不虚假。』

    罗威会长在松堡圣堂里对我说:『企平,你们今夏的成绩太好了!我看见你就像在镜子里看到你父亲一样。有了这次的成功,我保证你今后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会成功的!』

12.jpg

安德烈医生看病

00.jpg

安德烈医师译为藏文的十诫


3 西藏圣工


冶文华


    康定(旧称打箭炉)教会和医院,最早的创始人名叫安得烈(本地人叫安详人)坐落在康定北门方向,占地约十余亩,最早的电灯是安详人搞的,安详人外科、内科、妇产无一不精,安得烈回国后是蒋森牧师接替,再后是杰明恩,在康定的医术首屈一指的,他还精通木工铅印,有一台圆盘机,印印刷英文劝世文。

    l 9 3 7年从河南漯河来了四位医护人员龚晶珊,贾焕珍,汪维中和方芝兰。每日门诊数十人,住院病床二十余张。

    l 9 3 9年夏,龚等四人离康。

    l 9 3 9年冬蒋森牧师来康接替杰明恩,我也随杰到『重庆西三社』学习。在此期间曾有文慕天医生(丹麦人)黄子让等人在康主持教会和医务工作,还从『武汉疗养院』调来戈敏,吴方利(安徽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龚品珊,贾焕珍再度来康,一道来的还有马诚,林世荣医生,护理人员有李恩乐,张婉馨,唐恭恩(唐亚伟的妹妹)毕受明(会计)。此时可算医院和数会最兴旺的年代,龚任院长和区会会长,并在雅安设了教会,吕守道主持工作,也发展了教友十余人,安息日做礼拜的人数在四、五十人以上。

    至l 9 4 8年前后,马诚、林世荣及医护人员相继离康,是时就只有龚品珊主持院务和教会工作。

    l 9 5 0年康定解放。

    在l 9 4 7年教会还办了『三育小学』除本院的子女外还对外招生。省政府高干子女都来就读,教育厅厅长的子女都要求入学,由于校舍有限,不得不限额招生,学生人数达到150余名,解放后也就停办了。

    l 9 5 1年5月医院被接管,教会也就名存实亡,接管后龚品珊夫妇调离康定(也就是三反运动的前奏)。l 9 5 1年底三反运动开始,我等都列为重点,龚品珊在雅安更是重点的重点,贾焕珍因不堪忍受其折磨和羞辱,跳楼自杀身亡,龚品珊被判刑死于狱中,至此安息日会在康定就绝迹了。

 14.jpg


4 云南滇中苗族传教史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基督教便踏足于封闭原始的苗族地区。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力量,在近代历史上,苗族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内地会『苗疆开荒』到循道公会『壁开石门』,已成为苗族文化复兴重要转捩点。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上,基督教对于苗族人民的一面是接受基督信仰,但是另一面对于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来说,即是唤起苗族意识觉醒的教育。西方的传教士在艰难的环境里,潜心尽力给苗族传播基督教,又同时创办学校,苗族人民从中却得到科学文化和政治上的知识,提高了民族本身的素质。


 一.  安息日会与苗族教育


1.基督教循道公会--内地会

    自立会到安息日会在滇中苗族地区的建立:

    发生于龙年(1 9 0 4年),基督教循道公会的英籍传教士博格里,在滇黔交界威宁县石门坎苗族地区建立传教点后,循道公会通过建教堂、学校、办医院,很快唤醒了世代为牛为马的苗民信教的狂热现象,并传向四方。

    l 9 0 5年,滇中武定县洒普山苗族,有人得知石门坎教会建医院,能治疗麻疯病,从而前往石门坎求医遇到传教上。这以后,博格理与内地会澳大利亚籍传教士郭秀峰来滇中苗族地区进行了考察,由郭秀峰在洒普山兴建教堂传教。

  l 9 2 0年前后,武定洒普山已成为内地会总堂,分设有嵩明的牧羊、寻甸的新哨、大水井等分堂。

  l 9 2 0年,由于寻甸县新哨教堂的外国会教士被人抓走,以及受郭秀峰排斥等原因,附近大水井教堂和学校又无教师的情况下,当地请来贵州省威宁县长海子人,循道公会传道员兼教师韩杰来办学。(韩杰,字:万选,l 8 9 4—1 9 6 0,l 9 l 1年高小毕业于石门坎光华小学,同年被分配来寻甸六音堂。l 9 l 5年又调至彝良青树林,l 9 l 0年再调回寻甸新哨任教)

   l 9 2 4年,又请来富民县柿花箐「王有道」及新啃传道员「张怡福」,共同在大水井教堂及教会学校任教。后来,韩、王、张三人由于在坚持办学和办教会等方面与郭秀峰发生分歧,便于当年带领大水井信徒建立了一个教派组织『爱救会』后更名为『中华基督教自立会』,会长韩杰,副会长张怡福,教员王有道。

    l 9 2 7年,『自立会』在维持教会和学校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而自行解散,王有道回柿花箐继续任教。

    为继续创办学校,韩杰辗转富民,罗茨到达富民县石板沟马房袁家村,在族人支持下继续办学。为印刷学生书籍,苗文诗歌,韩杰步行到昆明找自立会谢牧师请求帮助印刷。谢因资金缺乏,又介绍韩杰到圆通西巷安息日会米迩乐和怀德处(此系l 9 2 6由重庆华西联合会派美籍传教士「米迩乐」和「怀德」两家同中国传教士冯德胜一家,从重庆出发,经历四十余天到达昆明建云南区会)米、乐两传教士以加入安息会作为帮助印刷苗文诗歌为条件,让韩杰参加了正在举办的查经信教班,从此韩杰成为安息日会传入苗族地区中较早的人。

    查经班有冯德胜夫妇,胡克昌,刘恒一,沈师母,郭本忠,彝族能大德、罗国义;苗族龙昌德、韩杰等。查经班经三个月学习后作了分配:刘恒一到大理,丽江;冯德胜夫妇到寻甸大水井;胡克昌和沈师母在昆明;罗国义到新平;项从光到富民者北马场;龙昌德到罗茨红土山;能大德回明朗;韩杰回富民。

    韩杰回到石板沟马房袁家村后,正式开办学校并建立了安息日会苗族地区第一个传教点。

    l 9 2 8年6月,在族内兄弟帮助下,举家从寻甸大水井来此地办学。后来韩杰根据村旁有一塘清泉明亮的流水长年不断,便将马房袁家村改名为『大龙潭』。


2.安息日会重视培养苗族人才

    大龙潭教堂和学校建成后,学生日渐增多,加之武定、罗茨等苗族地区一些苗族农民,因被恶势力敲诈勒索,抓兵或蒙受冤屈等,前来大龙潭求助于韩杰代书写公函呈文申冤讼诉到宫府而得到解决。因此一时名扬四方,不少苗族便信奉了安息日会。武定县九厂、大平子、松包林、罗茨红土山、尖山、禄丰县天心堂等地,陆续建成安息日会教堂和学校。这以后,安息日会积极热心培养苗族人才。

    l 9 3 0年安息日会云南区会租到圆通西巷黄斐章的后院为会址,并在此地开办了一个高小班,请郑夫庸为教师,收取城内四个信徒子弟以及彝族能大德、苗族韩兴德、韩兴才共七人为学生,进行两年高小班学习毕业。

    l 9 3 2年5月2 1日,郑夫庸带领此七人由昆明出发,步行经东川、昭通、盐津到叙府,改乘船到重庆,再沿嘉陵江而上到达柏溪松堡的川康黔滇西南联合会开办的厂华西三育研究社,工读中学。同年云南区会正式买到北门街86号作为会址,并新建住房及大礼堂,又请来陈健文老师,继续开办一个高小班,苗族地区有大龙潭送来的学生张宗杰、袁德先、张德英、袁开道、潘富成、潘光德等。

    l 9 3 3年,云南区会决定,由韩杰和龙昌德参加上海总会在南京桥头镇举办的暑期教员训练班学习。4月2 0日,二人由昆明出发乘火车经『法属安南』(今越南)海防,再乘轮船过香港到上海转至南京,经三个月学习取得教师合格证而回。

    l 9 3 7年7月,韩兴德,韩兴才由『重庆三育研究社』初中毕业回到昆明,参加了云南区会举办的暑期训练班,学习结束后分配了学员的任教地点:韩兴才、潘福成到大龙潭高小,马武到富民马场初小,张德英到罗茨红土山初小,韩德先到武定大平子初小,潘光德到禄劝羊槽初小;项从光到武定迤南厂初小,龙昌德和张开慧到大松园高小,朱子明到寻甸西波田任初小教师,礼兴任传道员,龙顺明任松包林,大平子的传道员;马英和潘耀德到滇顺宁;张新民和张怡福到文山麻栗坡苗族地区去开展工作;韩杰翻译教会书籍教规教义;决定张宗杰又到『重庆华西三育研究社』去工读。

    l 9 3 8年和l 9 4 0年,云南区会分别选派苗族教师韩兴德和彝族教师能大德先后到『香港中华三育神学院』深造,读完两年高中师范科。


3. 安息会在滇中苗族地区的大龙漳小学

    l 9 3 4年3月,大龙潭村不慎失火,全村及学校一时之间化为灰烬,这对于大龙潭安息日会是一次很大的打击和考验。经过韩杰多处求援和各方大力支持,安息日会经一年多努力,在原村东面新盖大礼堂瓦房一栋,学校楼房三间,学生宿舍和厨房各两间。

    l 9 3 6年,『大龙潭神学社』复课,消息传出后,一时间学生达七、八十人。其中:顺宁苗族来了四个学生,罗茨碧城,窝朵朵和北厂来了三个汉族学生,富民罗冕糯支彝族来了五、六个学生,寻甸万旦来了张文学等苗族学生。

   l 9 3 7年初,韩杰选派并亲自带领大龙潭小学五、六年级年龄较大的学生,徒步参观了『昆明长坡蚕桑烤烟改进所』。回来后韩杰为大龙潭小学向政府申请立案纳入管辖,因而受到云南区会的非难,被撤去教师职务、停发了工资及办学经费。但韩杰毅然坚持办教育,并带领学生开荒种地,增加收入补助学校和学生的困难。

    l 9 3 9年夏,云南区会不得不收回前令,要求韩杰返回安息日会。但他提出:『大龙潭小学』对政府用『私立时雨小学』之称,对教会则用『大龙潭儿童生活团』之名,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家建立的学校继续升造等作为返回条件。于是区会只得应允。后来政府给学校发了校牌,正式接收了『大龙潭小学』。

    l 9 4 0年,『富民县教育局』举办教员暑期训练班,由大龙潭小学派出韩兴才、韩兴智参加,在会考中,大龙潭小学教师获个人成绩第一名。第二年在举行的『富民县学生运动会』上,大龙潭小学代表队,竞赛成绩优异、荣获:『民族之光』的奖旗。

    l 9 4 3年春,韩杰在大龙潭小学主持举行滇中苗族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内地会,自立会和安息日会30多所小学的1,200余名师生参加运动会。每个代表队都有军号手2人奏号为前导,齐步入场,东道主小学也吹起军号、乐号列队迎接。开幕式上30余对军号齐奏当时的敬礼号,了亮的号声在石板沟地区方圆数十里的上空回荡,使得主席台上安息日会云南区会的外籍牧师赞叹不已。

    l 9 4 6年3月大龙潭小学地位升格,『大龙潭儿童生活团』更名为『滇中区儿童生活团』,辖富民县马场,武定县大坪子、松包林初级小学;禄劝县大松园初高级小学和六块、羊糟初小;罗茨红土山、禄丰天心堂、尖山三个初小及寻甸西波田初小等。每年年末皆集中于大龙潭或昆明北门街区会内培训。至此,安息日会在苗族地区发展教育之鼎盛时期。

    从l 9 2 8年到l 9 5 2年,大龙潭小学经历了24个不寻常的年头,共开办了十一届,后由富民县人民政府接收。

    l 9 5 3年被命名为『富民县第四中心小学』。这样,安息日会在苗族地区大龙潭创办的小学,到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4.安息日会在滇中苗族地区创办教育

    l 9 3 0年以后,安息日会在滇中一些苗族地区的教会及学校,尤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由于区会不断地扩大,到l 9 4 6年,云南区会把全区分为四个区,即:

一 昆明区。辖昆明、象石、花鱼沟、石屏四个教会,由冯德胜牧师负责。

二 墨江区,由贺爱敦牧师负责。

三 贵州毕节区,胡本真牧师负责。

四 滇中区。

    l 9 4 6—l 9 5 0年间,因缺少牧师,暂委托韩兴才为区会代领员代理。

    l 9 5 1年,上海总会陈民牧师来滇与葛肇谅、冯德胜三位牧师,在昆明区会内为韩兴德按立为滇中区牧师,并决定张宗杰为滇中区会计,负责滇中教会工作。

该区下设四个小联区,即:

1.小乐泉(大龙潭)南关区。韩兴才为区助理员,设初、高级小学,由陆彬荣和潘光明任教。辖马场初小,马世明任教;松包林初小,韩快明任教;丰糟初小龙文光任教;大平子初小王财富任教,尖山初小韩俊明任教。

2.大风丫口联区。韩德先为区助理员。辖天心堂初小,龙志英任教;大风丫口初小张有智任教;石冠山初小潘学德任教;红土山初小潘文亮任教。

3.大松园联区。龙昌德为区助理员,设初高级小学,由龙荣光和潘志城任教,辖大坪地初小马忠仁任教;芹菜塘初小张开慧任教;三锅厂初小王德安任教;六块初小教师一人(姓名不详)。

4.西波田联区。王礼兴为区助理员,初小由杨德华任教。辖三哨初小马武任教;则鲁初小张文学任教。

    滇中苗族地区共计十八个数会都设有初小,其中完小两个,教师兼传道员计22人,学生500余人。滇中区教友(信徒)共计l,500余人。

5.云南三育研究社与笛文印刷

1 9 4 2年,云南区会在长坡新庄租得李芬七、八间旧房,创建了『云南三育研究社』,实行工读制,所谓『三育』即灵育、智育和德育。以教会教规教义及其历史为灵育;以国家出版的教科书,文化知识为智育;体育设农场、缝纫、奶场和印刷四个生产部门。校务管理由社长(校长)能大德,教务主任韩兴德,事务主任胡本真,印刷部主任张宗杰负责。教师有冯德胜夫妇等。

    1 9 4 5年秋,学校租房期满,该社临时迁回昆明北门街联会内。

    1 9 4 6年,云南区会买到安宁象石村已停办的『中央电工器材厂』部份厂房,学校又迁入此地继续开办。

    l 9 5 0年初,因学校所在地需改建为化工厂,学校又迁至安宁县始甸村。

    l 9 5 2年7月再次迁回昆明北门街云南区会内,l 0月间由省教育厅正式接收了『云南三育研究社』。

   『云南三育研究社』办学期间,前后调进学校的负责人有:由成都来的吕守道任过社长,教务长有张惠安、邵贡三担任过,英文教师菲律宾华侨陈守道任过实业部(事务)主任,韩兴才,任过训育主任,韩兴智任过印刷部主任等。担任过教师的有冯茂昭、王仰之、刘佩芬、韩杰、何品彰、冯崇贞、邵贡三夫妇、韩兴才、胡月娥、黄恩德等。

    学校属初中学校,附设小学部,正常学生一百多人,学生分别来自滇中的武定、禄劝,富民、寻甸、罗茨、禄丰等县及大理、墨江、顺宁和贵州毕节等,另外昆明,安宁象石周围的一些村寨也有学生就读。学生中有汉、苗、彝、卡佤、景颇、哈尼等民族。在半工半读中,奶场饲养奶羊挤奶向安宁和昆明出售;缝纫使用昆明宝善街胜家服装店经理菜珥璋、菜宝兴兄弟向学校捐赠的缝纫机十五架,曾聘请了浙江籍剪裁师傅蒋国铺传授剪裁技术,向外接纳布料加工成衣,后缝纫机增至二十六部;农场还扩大栽种果木和计划开工采石;印刷方面使用二号、三号圆盘机各一台、石印机一台、铅字有二、四、五号中文正楷铅字各一副;苗文使用四号铅字两副。印刷有关教会书籍和表格账单等,向社会提供服务。

    『云南三育研究社』在安宁时期,从事过苗文印刷,这不仅在昆明地区是开创性的事业,就是在全省范围内也属于创举,值得特别一谈。苗文书籍,我国并无专业印刷机构。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上海虽印过苗文『新约全书』等,但事后即行停止。到四十年代初,安息日会承担着为苗族聚集的滇中及贵州毕业等一些地区培养师资的任务。为了巩固和发展苗族地区的教会和学校,解决苗族群众学习本民族文字的迫切要求,『云南三育研究社』承担了苗文印刷业务。

  从l 9 4 2年9月至l 9 5 2年l 0月,先后担任过印刷室主任的是张宗杰,韩兴智,兼负责印刷技术和校对;苗文翻译和编辑工作由韩杰承担;在学校学习并从事苗文排版印刷的苗族学生有马世明、王福昌、韩德先、张兴德、张朝富、张志光、龙复明、张德福等。参与印刷的还有墨江等地教会来的彭天锡、彭天恩、徐怀昌、白世宽、陶发生、徐怀恩等景颇族、卡佤族等学生,以及贵州毕节来的胡金华、龙运莲等同学。

    l 9 4 2年9月至l 9 4 6年6月,印刷的苗文有三十二开本『圣道纲要』、『使徒行传』各一千册,『颂赞诗歌』三十二开本二千五百册。

    l 9 4 6年7月至l 9 5 2年l 0月间,因各地教会苗族教友日益增多,苗文需求量随之增加,因此,又印刷了第三版『颂赞诗歌』四千册,『圣道纲要』一千册,并且付印了寻甸县柿花箐、王宏道收集整理的唯一『苗族古诗』三十二开本一千册。

    苗文印刷所用的苗文铅字四号两副,分别是l 9 4 1年由美籍牧师汪和仁从上海买来,及l 9 4 8年由美籍牧师郝维廉从上海增购的。

    印刷使用的苗文是基督教传入贵州威宁石门坎后,由英籍传教士伯格理和汉族教师以及苗族老前辈杨雅各布等共同研究制定出来的。这套苗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分为声母和韵母,声母字母有24个,韵母字母有36个。根据这种文字的结构特点,声母在前,韵母在后,并以韵母字母写在声母字母的顶部,标注高平调,右上角是高降调,右中是中平调和中升调,右下角是低升调和低平调,形成六个发音高低不同的声调。(一般只标注四个位置的声调)。排版时,为检字排版上的方便,将两盘声母铅字盘,分别摆在韵母字盘的左右两边,由两个排字员同时检字排版,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有了铅字,苗文在印刷质量上大大提高。每当印刷成品一出版,就很快地被苗族群众购买一空,这表现出苗族群众非常热爱自己的文字书籍。

    『云南三育研究社』在安宁的苗文铅印,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由苗族自己掌握印刷技术,用自己的文字,印刷出版自己文化书籍的起点。它改变了原来刻版,油印等落后面貌,为后来省内苗文印刷版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也为普及和推广苗族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l 9 5 2年l 0月,『云南三育研究社』由『省教育厅』宣布正式接收。该校印刷室负责人及全部财产统一调入『云南民族学院』。教职员工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安排,有的分配到大专院校或中小学继续工作。学生有的被保送到医学院、云南民族学院及师范学校继续深造,成为建国来教育、卫生及行政机关等方面中的人才。

    我们在写这一段历史时,应当看到,建国前基督教传入苗族地区所发生的教育文化现象令人炫目。我们也可以借监和发扬历史上苗族自身努力奋发的精神,去改变苗族教育文化还明显存在的差距,继续写好新的灿烂篇章。

15.jpg

云南区会战工,韩与光先生夫妇


   5 重庆的大溪沟


杜经奉


    抗日军兴,京沪沦陷,武汉失守,国府西迁重庆,命为陪都。以后汪精卫与日本合作,仍以南京为首都,成为东西对峙的政治局面。我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亦一分为二:上海总会留守宁国路原址,领导日占区之教会圣土;总会的另一部份则西迁重庆,分用华西联合会一片房舍,『成立自由地区总会』,与美国全球总会取得直接联系。虽然是两个总会各据半壁中华,此乃形势之需要,分域而治,如喻以一家两户各自为炊,极为得体,决不可以视重庆为『正统』,以上海为『敌伪』。

    华西联合会建在嘉陵江,南岸江畔不远的一个小山头上,旧名为『大溪沟』。大溪沟的下面江边就是『重庆市发电厂』。国府迁到重庆后,全市路名作了调整,中华总会的地址是:建设路十四号。由于习惯,亲切,大家用大溪沟的旧名称呼中华总会。

    我家是大溪沟最后搬进的住户。

    l 9 4 4年初,我随父母住在贵阳,在贵州省邮政储金汇业局任科员。春节后,中华总会会长罗威牧师驾驶一部四二年福特卡车去湖南衡阳市,道出贵阳,见我在邮政局工作,便劝我回教会来,并立即安排我任总会运输部的押运员。我的任务是:随同国渝七八四八号,七八四九号两部四二年三吨道奇卡车(木炭车),将时兆报馆堆放在贵州省独山县仓库内三十吨玉扣毛边纸运回重庆,供(时兆月报,末世牧声,安息日学学课)发行之用。当时国渝七八四八号卡车的司机是刘少庄学长。我当即欣然从命,成为中华总会的职员。

    1 9 4 4年4月l 6日,我随卡车来到当时所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战时首都重庆。罗牧师已为我安排了住所,又承沈牧师绪成老师费心,为我准备了一套简单而又实惠的家俱。我和内子汤治有了新家。四月十九日,我送内子入『李子坝医院』,因她腹内瓜熟,二十日上午经刘启承院长之手,接出我们的长女平果。我们落了户,成了(大溪沟人)。大溪沟人有邻舍,没有街坊,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是主内兄弟,我们住在大溪沟两年不到,邻居之间只有彼此照顾,从无争吵纠纷。

    我们楼上住着沈牧师,他是总会教育部干事。在下杨『中三社』,他是男斋舍主任,洪信道和我是他的书记。那时斌礼、斌智都小,我常逗斌智玩,用手指点她的鼻子也点自己的鼻子,嘴里说:『侬,阿拉,阿拉,侬。』弄得她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沈师母和我同班读十一,十二年级英文,她和顾长生是英文课读得最好的学生。斌仁和我是沙田打弹子的朋友。这一家,时至今日,仍是代代知交。

    楼上还住着刘启贤大姐,她是桥头有名大姐之一,对我来说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她的夫婿李明义老师曾经是我的理化教师。另外还有赵三美学长和罗惠安干事。那时陇君,秦声都小,我很佩服罗干事给孩子起名字的本事。无独有偶,与我一墙之隔的蔡书绅牧师家,叫孩子的小名更具一格,大儿子建平叫什么我不记得了,老二建华叫『大头菜』,小妹岁余,呼为『小白菜』。蔡牧师为有名才子,当时主编(末世牧声),他虽年长于我,但于渝于沪,相交甚善。

    出乎意料的是:曹素安老师的高堂曹老师也住在大溪沟。她老人家年青守寡,在湖南多处教会任女传道,热心主工,仁慈待人,德重望隆,有口皆碑。我从十岁开始便认识曹老师母,不意竟在大溪沟作了邻居。素安老师当时虽已桃李天下,而身边尚无娘子,在中华总会主安息日学部。

    『时兆报馆』的印刷厂设在松堡,经理简墨士也常驻松堡。而编辑部却设在大溪沟,主笔是苏醒之牧师,由于苏师母贺冰凝是我们湖南乡亲,所以苏家在『中三社』便成了湖南学生的集合点。当时苏师母任『李子坝医院护士学校』校长,被护校里学生称为贺校长,苏牧师住在李子坝,每日骑自行车来大溪沟上班。此时曹灵从兄也在编辑部工作。

    值此之际,『中三社』复校于松堡,易名为『三育神学院』,造就出几许俊彦。『武汉卫生疗养院重庆分院』誉满山城。

    在此缅怀大溪沟时,不能不颂扬罗威牧师。

    l 9 4 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引爆了美日之战。

    l 9 4 2年日军占菲律宾,当时罗威师母与小儿子大卫住马尼拉,被囚入美侨集中营。长子道伯特在军中,只有长女美乐即柯尔义牧师之师母住贵阳。家庭支离,亲人蒙祸,在如此精神沉压之下,罗牧对身负中华总会圣工之重任,毫无松懈,经常一人驶车外出关心处处。罗牧师以毕生的才智献身中华圣工,凡是教会遇到困难,他必挺身而出;凡我同工在需要帮助之时,只要他知道,必予援手。现在荃湾港安医院矗立着『罗威牧师纪念楼』。其实我相信读者和笔者一样,在回忆中会出现许多有关罗牧师生平的片段,令人追念,或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留有对他的纪念楼。

    l 9 4 4年l 0月,独山仓库存纸运罄,两部卡车卖给西北毛纺厂,我被调到『时兆报馆』编辑部。时仅三个月,又调回总会任办公室秘书。因此在本人经历中也曾当过三个月的文化人。

    l 9 4 5年春节期间,中华总会召开全国年会。上海总会司库李承璋牧师,华北联合会代表葛肇谅牧师,华南联合会代表康克典牧师,杨建石牧师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偷越日军封锁线,来到重庆参与年会,他们的信心、勇敢、甘愿献身,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从他们的经历和见证中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大溪沟人的文娱生活有其自我的风格。记得l 9 4 4年夏季天热,桌椅木器烫人,晚上不能入睡,大家在室外乘凉。素安夫子和启贤大姐聊天,从天地玄黄谈到东西南北,两人的话题一下转到美国地理,然后用英文对背各州州名,在背的过程中又加深难度,州名之外还要加首府。那时美国是四十八州,不知他们两人背齐了没有。

    曹老太太和金老太大(金同冈学长之母)喜欢灯下下跳棋,有时灵从兄也轧一脚。跳棋是借桥跃进,机会很重要,桥撤了就只能一步一步走,必输无疑。

    曹老太性子急,常常抢先动子,阿从落后了也发急,大家争来争去,互不相让。我们看棋的人,对他们一步不让的认真劲觉得好笑。有天晚上,曹老太又抢了步,阿从大概对此有过考虑和分析,他说:『湖南人性子急燥,是因为辣椒吃多了。老人家这样急着抢跳,是辣椒吃多了加上当归汤喝多了。回去!回去!』曹老太一面把跳出的子按步退回,嘴里却说,当归,当归,原来这时曹老太房中的小泥炉上,正炖着红枣当归。

简墨士(E.H.James)牧师和先父树人牧师在华中同事多年,特别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又在湖南同工,情谊甚厚。每逢他到总会来开会,总是在大溪沟吃午饭,有时他会对我说:『告诉桂林(我师母的小名)我在你们家吃中饭,就说老和尚说的,光是鸡蛋不够。』简牧师常谑称自己『老和尚』,『大脚郎』。这样我师母就会烧上一大碗牛肉烧洋山芋,一盘清炒鸡蛋,外加一菜一汤。谢饭后,简牧师的第一筷就伸向牛肉,他还说:『平时鸡蛋是我的命,看见了牛肉,命都不要了。』

    我们住在大溪沟,只有安息六下午才有空进城。进城就一定会到保安路教会去,目的是去看看一些老同学,老朋友。当时在川东区会工作的有:李明道牧师,沈惠仁先生,欧阳有康先生,在那里还常能见到从松堡出来的同学。我和沈惠仁是要好的兄弟,从沙田,下杨到重庆,上海,一直视如手足。

    l 9 8 9年夏他和惠义来美国探望宓永新,复新姊妹,还特地飞来休士顿与我晤面,我们整整谈了一个通宵。保安路教会往北百步之内,有一家毛肚火锅店,那是我们常去光顾的地方,记得火锅里的汤都是红的,其辣无比。

    l 9 4 5年8月,日本投降。八年抗战一旦胜利,山城沸腾,雾都日出。『下江人』都准备东回,一时住宅区大路小径两边摆出了衣物地摊,宅主轻装以便随时启程,便宜了重庆当地居民。

    十一月上旬,我们乘民生轮船公司的民协轮离开重庆,经宜昌,武汉而回到上海,四十八年往昔,真想再回重庆看看。

    往事如烟,旧梦如新,而今回首更欣然。

123.jpg

1234.jpg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