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长老手册
第一章 教会及其组织

  早期教会的领导模式

  教会的长老——圣经呼召长老的服务。新约教会从一开始就把教会的领导权交给“使徒和长老”(徒15:22)。他们在各教会选立长老(徒14:23)。以此为模式,从基督教纪元一开始起,这种结构以不同的形式延续着。

  起初门徒不仅要传福音,还要监督教会组织的发展。但不久以后,有了成千上万的新信徒,发展中的教会就需要有组织。于是就任命了执事协助管理信徒。然后又选举了长老领导日益扩展的教会。第一批使徒逝世以后,长老就继承了他们的领导职务。

  《长老手册》根据早期教会的这个传统,设法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长老的作用提供指导和说明。所以需要明确几个定义,特别是“教会”和“长老”在本书中的含义和用法。

  定义

  长老——虽然“ 长老”的基本定义是指年龄,但按《新约》的用法和现代的理解,该词还有“领导”或“使者”之意。虽然长老通常指成熟有经验的人,但不一定年长的人才可以担任长老。“在各城设立长老”(多1:5)的指示表明长老不一定由年纪最大的人担任。否则这个职务就可以自动就任,无须任命了。

  提摩太在年轻的时候就被公认为早期基督教会的领袖。使徒保罗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长老奉命担任这种示范性的领袖职务确实与年龄无关。

  教会——由于“教会”一词的许多用法可能带来误解,我们必须确定该词在本书中的含义。教会常常指一个地点,比如一个建筑物或房产。它还指一群信徒,或在指神圣敬拜的时辰时使用。有时它用来区别不同的教派,比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这些用法都把教会视为我们所建立、所归属、所运作、所拥有的组织。虽然在这本手册中我们主要探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组织和运作,但我们始终要记住是上帝创造和宣召了教会组织。“教会”一词希腊原文的直译是“召出来”的意思。

  我们并没有设立或拥有教会。教会是个人接受福音的宣召,就是耶稣基督救恩的好消息,成为上帝国度的成员,要“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时诞生的。这不是呼吁一班人离开某个组织、加入另一个组织,而是呼召个人离开堕落世界的沦丧状态,接受基督的救恩和公义。接受呼召的人自然就联合在一起,成为上帝子民的一部分。我们并不是凭个人或集体的意志组建教会。我们成为教会是因为接受了上帝的呼召。

  教会是《新约》的概念。这个词在《旧约》里是没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旧约时代的人就不属于上帝的国。以色列是上帝所拣选的民族,是祂的子民,应当接受祂是救恩,将祂爱的知识传播给万国万民。旧约时代敬拜和交流的做法对新约教会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但是新约教会的建立在救恩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犹太教的延续。

  圣经的“教会”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用于广义时,它是指所有时代和所有地方的上帝子民。虽然我们可能看不见或统计其人数,但“无形的教会”依然存在。只有上帝知道那些名字录在“生命册”上的人。教会还指在哥林多(林前1:2)、加拉太(加1:2)等城市的特殊组织,以及亚细亚七个教会(启3,4章)。本书既探讨教会的广义,也探讨其狭义。但既然长老居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地方教会的领袖之首,我们所侧重的是教会的狭义。

  教会的宗旨——教会的宗旨是要让其信徒完成福音的使命,“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在教会中,组织、方针和制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不是教会的目的。当教会以维护组织为中心,因策略和机构的争议而转移注意力,而不聚焦传扬救恩的福音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偏离了教会最初的宗旨。教会的存在,不是为了其组织本身,而是为了其信徒和宗旨。

  上帝十分关心祂教会的成功,尽管教会并不完美。“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关于上帝对教会的关怀,怀爱伦说:“我向我的弟兄姐妹们见证:基督的教会虽然有软弱有缺点,仍然是上帝在地上最关心的对象”(《信息选粹》卷二396页)。基督亲自将属灵的生命赋予教会组织。所以教会不能只用人的语言来界定。必视教会为以基督为中心,以人为本的。

  基督徒生命的成长,在于体验上帝的救恩。教会是为了人而存在的。每一条教义的诠释不仅要以其真理为基础,而且要旨在帮助人们基督化。真理和教义就这样帮助人们在恩典中成长,从而显示出其重要性和意义。

  教会不是陈列遗物的博物馆,而是处在进展过程的工场。在博物馆里,产品早已制成,摆在那里展览。在工场里则不然,里面的产品处在刚开始加工阶段或半成品阶段,或快要完成的阶段。在工场里有加工,有变化发生。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教会的成员处在基督徒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个认真尽责的教会既要与世界分别,又要向世人作工。教会在这两件事上如偏重任何一方面,都会造成不平衡。虽然我们个人蒙照是要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分离,但教会的使命呼吁我们凭着爱心服务和拯救世界。教会必须“在世界中,又不属世界”(约17:14-16)。

  教会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它的会议、它的委员会和它的建筑身上,而偏离了它的使命。但一个有使命感的教会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与周围的人接触和友善。每一个教会的信徒都应成为传道者。“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林后5:20)。

  组织的需要

  福音的宣召是极度个人和私密化的事情,但它要求集体负责和团契活动。虽然我们不是成批得救相信的,但我们能在基督徒团契的交流中获得力量和保障。圣经规劝我们“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来10:24、25)。主希望我们基督徒团结一致,互惠互利。我们集体的力量显然大过我们个人的力量。

  基督对祂的门徒说:“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太23:8,11)。领导人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应是主仆之间的关系,而是上帝国度中同工的关系。领导是需要的,而且应当受到尊重。但教会的领袖应当是仆人身份的领导人。在基督的教会里,不同国家、民族、身份和性别的人应当互相尊重。“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书信中谈到了组织和领导问题。他说属灵的恩赐是通过教会的成员赋予教会的:“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上帝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林前12:5-7)。赋予长老领导能力的圣灵恩赐,不是赐给个人的,而是通过他们的服务帮助教会的。

  圣经的组织模式——本手册主要涉及教会的组织和结构层面。上帝在哪里作工,哪里就有组织。教会也不例外。“上帝在全宇宙中的作为都表显出规律和秩序”(《给传道人的证言》26页)。

  按照上帝的指示,以色列人的组织非常周详严密。他们是“按着军队”经过旷野的(民10:28)。他们分为十二个支派,有官长进行治理,并进一步分为千人,百人,五十人和十人的单位(出18:21,22)。每一个支派在安营和出发时都有固定的位置。

  教会最为使用的模式之一来自保罗所一再阐述的人体的比喻。人体既有内部器官,也有头,臂,腿和躯干(林前12:12-28)。虽然这些部分在外形,位置和功能方面各异,但整个身体有赖于各个器官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教会被比作基督的身体,也是这样运作的。

  教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种族和社会背景,他们相互的差别很大,但大家都是身体的一个部分,“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林前12:13)。每一个成员在加入团体之后,应当发挥一定的功能。圣灵召每一个人在教会中担任一份特殊的工作,祂赐能力给每一个人,让他完成这项工作。“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林前12:11,7)正象人体的各个器官对于身体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样,在基督的身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对于教会的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了,教会就会兴旺起来。

  头指挥着全身。基督是教会的头(西1:18)。身体要实行祂的旨意。教会在地上要做祂打算做的事,就好象祂亲自在这里一样。祂藉着圣灵赐给教会各种属灵的恩赐,来完成祂所布置的任务。这些恩赐要在教会身体的服务中锻炼和培养。每一个信徒都蒙圣灵恩召参与服务,获得圣灵的授权成功地从事传道工作。

  早期教会的组织模式是根据需要逐渐形成的。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耶路撒冷的使徒会议所组成(徒6:2;8:14)。随着基督徒团契和需要的扩大,又选举了其他的领导人员,负责教会的发展工作。相邻的教会也以同样的方式建立起来,如保罗写信给“加拉太的各教会”(加1:2)所显示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致力于在组织上仿效新约教会的模式。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组织——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先驱们质疑他们原来各教派的信仰体系,设法对这些教会进行改革。当他们的尝试受到挫折之后,他们不大愿意创立一个新的教派,唯恐它重蹈其他教会的复辙。但不久以后,组织的必要性消除了人们的疑虑。“人数增加了,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组织,就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圣工就不能成功地推展。为了支持传道工作,在新区开拓圣工,在教会和传道工作中排除不相配的人员,保持教会的产业,出版真理的书刊,以及其他许多目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给传道人的证言》26页)。

  虽然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不是唯一履行伟大使命(太28:19,20)的教会,但我们承担着把三位天使的信息传给“各国,各族,各方,各民”的独特任务(启14:6)。所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必须始终强调普世性的传道使命。只关注当地的话殴打而不顾及普世的使命,是与教会的基础而后原则背道而驰的。

  这种普世观给地方长老和他们的教会带来组织方面的挑战。任务既然艰巨,组织就必须有效率;任务既然是全球性的,就必须拥有足够的权威;任务既然涉及多种社会和民族,组织就必须有灵活性。

  教会管理的形式——教会通常有四种管理形式:

  1、 教皇管理的形式:教皇拥有最高的权威,被视为在教义和策略上具有唯一永无错谬的权威。

  2、 主教管理的形式:教会事务和神学解释的权威落在教会的主教身上。

  3、 会众管理的形式:一切行动和解释圣经的权威落在地方教会的会众身上。

  4、 代表制形式:基本权力归教会成员,但全球教会教义的解释,计划和协调的责任则交给由各教会推选出来的代表负责,基督复临安息日会采取的就是这种代表制的组织形式。

  各级教会定期举行会议审查工作。在这些会议上要作报告,由领导人述职,必要时选举新一届的领导人。每一级会议的代表由下一级教会推选。例如,在区会会议举行以前,先由各地方教会从会众中推选出席会议的代表。

  各级组织。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有四级组织。

  1、地方教会——由各位信徒所组织起来的团体。当一群尚未组成教会的信徒人数增加,灵性上成熟,证明有足够的属灵恩赐培养自己,在社区中作见证,并证明有足够的财力维持自己时,他们就可以向区会申请组建地方教会,成为众教会中的一员。在这以前,这群信徒经与当地牧师和其他区会或区会代表商量以后,可先组织一个团体。当区会认为这个团体已具备条件可以组成一个教会时,区会代表就可召集会众,主持建立地方教会。

  2、区会——在一个特定地由各教会组建的组织。

  3、联合会——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内由各区会组建的组织。

  4 全球总会-是级别最高的组织,总部设在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总会分为若干分会,在指定地域代表总会实施管理和领导。

  各机构——本会从一开始就有教育机构,保健机构,出版机构和其他机构,虽分别组建,但要在履行教会的使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会的权威——全球总会的大会,和大会休会期间它的执行委员会,是管理全球教会的最高机构。“我们绝不要以为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具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管理工作,筹定计划。但当召开全球大会,由来自各地的弟兄们聚集作出决议,自恃的心理和个人的见解便当放弃,不应该再固执坚持”(《证言》卷九260页)。

  资金——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组织,必须依靠有效的财政制度才能开展工作。教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信徒们奉献的十分之一(玛3:10)。区会用大部分的十分之一来维持当地的传道工作。但有一部分十分之一要送往上级教会投入普世范围的传道工作。各地教会分享资金的这种方法,表明教会的信徒对教会普世宣教工作的支持。其他收入来自地方教会的各种捐献。

  教会长老的重要性

  “长老”一词在《旧约》中比《新约》中用得更多。这些长老忠心地在本教会履行职责,引导上帝的子民,协助实施祂向世界宣教的工作。

  旧约时代的长老——“长老”一词在《旧约》中指那些在家族和部落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当摩西独自承担以色列民的领导责任时,上帝通过他岳父叶忒罗对他说: “你这作得不好,你和这些百姓都必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出18:17,18)。上帝通过以色列早期历史中的这段经历,给祂的子民一个教训:领导的权威应当分授给他人,领导的责任应当由各人分担。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长老和官长的,到我这里来,领他们到会幕前,使他们和你一同站立。我要在那里降临与你说话,也要把降与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民11:16,17)。

  “当摩西拣选七十个长老与他同负领袖责任时,他谨慎地拣选那些具有尊严,明断与经验的人作他的助手。在他选立这些长老向他们致辞的时候,他说明了一个在教会中作聪明管理的人所应具有的某些资格。摩西说:‘你们听讼,无论是弟兄彼此争讼,是与同居的外人争讼,都要按公义判断,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讼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为审判是属于上帝的’”(《使徒行述》94页)。

  在基督的时代,长老们在以色列人中间仍履行类似的职责(太15:2;21:23;26:3,47)。

  新约时代的长老——在《新约》中,“长老”和“监督”是可以交替使用的(提前3:1-7;提多1:5-9)。该称号不一定指领导人的年龄,而是指他作为会众属灵监护人的身份(彼前5:1-3)。新约教会中长老的职务显然由犹太人长老的职务承袭而来的,并拥有相似的权威。

  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有长老存在,公元44年时,耶路撒冷的教会中就有长老(徒11:30)。保罗在第一次外出传道时“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徒14:23)。在教会管理中,长老和使徒并列(徒16:4)。他们是教会的监督(徒20:17,28;多1:5),他们在属灵上照看会众,实施管理,进行教诲(多1:9;雅5:14;彼前5:1-4)。

  在新约教会中有两种领导人员:

  1.使徒,通常进行巡回传道,负责教会中总的教训,筹划,管理和传道工作。2.长老,他们是平信徒,负责地方教会的领导工作。这些平信徒的长老运用领导的属灵才赋,提供服务加强和指导当地的教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长老——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历史中,地方长老的工作是逐渐开展起来的。最初的教会选出执事,但没有长老。在1854年和1855年贝约瑟和J.B.弗里斯比写文章讲到两种早期教会的领袖,一种在多教会中巡回,一种专门牧养一个教会。1861年,J.H.拉夫伯勒,摩西.赫尔和M.E.康奈尔根据要求对圣经中教会组织的模式进行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圣经中明示要选举和任命各地方教会的执事和长老。

  1874年,G.L.巴特勒写道,长老是教会中主要的职务,但长老的权力受到限制,因为有决定权的乃是教会全体信徒。1875年,教会决议,长老应探访积极和消极的信徒,在牧师缺席的情况下主持仪式,召集事工会议。全球教会近年决定,在分会委员会批准和地方教会同意的情况下,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担任地方长老。

  “长老必须是教会所公认坚强的属灵领袖,在教会和社会上有好名声。当牧师缺席的时候,长老就是教会属灵的领袖,必须言传身教带领教会进入更深更丰富的基督徒经验。在牧师缺席的时候,长老应能主持教会的仪式,劳苦传道教导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会规程》71、72页)。“在按立的牧师缺位时,长老未先经区会会长许可,安排给希望加入教会的人施浸,就不得主持浸礼”(《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会规程》73、74页)。

  “作为属灵的领袖,长老有责任鼓励信徒加强读经祷告的习惯,发展个人与耶稣的关系。每一位信徒有效的个人祷告生活,是对地方教会各项活动和项目的支持,必能加强教会的传道工作”(《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会规程》74页)。

  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长老。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各地教会的礼拜中,长老主持和讲道都要比牧师多。小教会通常与姐妹教会共用一位牧师。地方长老在牧师缺席时主持工作。即使教会拥有专职的牧师,或者一个规模较大的教会拥有牧师团队,教会和信徒的需要仍无法全由牧师来满足。只有藉着教会长老的忠心服务,教会才能兴旺。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发展迅速。许多教会人手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多教会地区只有一位牧师让几个教会共用。他们可能每二三个月才能探访一个教会。只有当地长老的忠心工作才能维持这样的教会坚强和成长。

  各级教会的传道协会通过文字和电子资源支持和训练长老。协会与教会各部门专职部机构合作提供这种帮助。其宗旨是培养坚强、可靠、能从事作见证和牧养工作的牧师-长老队伍,以提供教会所需要的属灵领导。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联系全球总会传道协会:www.ministerialassociation.com.

  传道协会编制若干刊物,如《长老文摘》帮助长老和其他教会领袖。我们鼓励长老们订阅这份杂志。也鼓励区会为长老免费订阅这份。《传道》杂志是另一份对牧师和长老的工作有帮助的刊物,可以订阅,也可从以下的网址免费阅读:www.ministrymagazine.org.。通过各级传道协会,还提供更多的传道资料。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